CN217783811U - 一种便携式挂脖风扇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携式挂脖风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783811U
CN217783811U CN202220624638.2U CN202220624638U CN217783811U CN 217783811 U CN217783811 U CN 217783811U CN 202220624638 U CN202220624638 U CN 202220624638U CN 217783811 U CN217783811 U CN 2177838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fan
casing
housing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624638.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赖友
杨广
刘凯
林桂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Ranvoo Technology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7838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7838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挂脖风扇,包括壳体和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风机,所述壳体内形成供所述风机的气流流动的风道,所述壳体的内侧壁和/或外侧壁在对应所述风机的位置形成进风口,所述壳体的上侧壁在对应所述风道的位置形成出风口,所述壳体的上侧壁的外侧表面凹陷形成导风槽,所述导风槽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导风槽的槽底并连通所述风道和所述导风槽,本实用新型便携式挂脖风扇的导风槽对流出壳体的出风口的气流起到导引与聚集作用,将气流更集中地向用户吹送,可以有效提升最终吹向用户的风量,提升散热降温效果,改善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便携式挂脖风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便携式挂脖风扇。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被广泛地应用于居家或者办公环境中,调节室内温度以提高人们的舒适性。然而,在户外等开放式环境中空调并不适用,因此逐渐发展出各种各样的便携式挂脖风扇,如手持风扇、挂脖风扇、挂腰风扇等,随身为用户提供凉风散热降温。
便携式挂脖风扇通常由壳体以及设置于壳体内的风机构成,壳体内形成有对应风机的风道,壳体在对应风道的位置形成出风口,气流经过风机加速加压后顺着风道流向出风口,吹向人体的脖颈、腰部等位置,但是现有结构的便携式挂脖风扇的气流在流出出风口时会快速向四周扩散,使得最终到达人体的气流偏弱,散热降温效果有限。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提升散热降温效果的便携式挂脖风扇。
一种便携式挂脖风扇,包括壳体和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风机,所述壳体内形成供所述风机的气流流动的风道,所述壳体的内侧壁和/或外侧壁在对应所述风机的位置形成进风口,所述壳体的上侧壁在对应所述风道的位置形成出风口,所述壳体的上侧壁的外侧表面凹陷形成导风槽,所述导风槽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导风槽的槽底并连通所述风道和所述导风槽。
进一步地,所述导风槽在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上布满所述壳体的上侧壁,所述出风口为多个且在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上相互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外侧壁包括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所述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的外侧表面均为斜面且相互呈角度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外侧壁还包括连接于所述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之间的过渡部分,所述过渡部分的外侧表面为平面,所述平面与所述上半部分、下半部分的外侧表面均呈角度设置;和/或,所述上半部分和所述下半部分两者中的一个设有控制所述风机运行的开关键。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相互组装的内壳和外壳,所述内壳的上侧壁和所述外壳的上侧壁共同构成所述壳体的上侧壁,所述出风口和所述导风槽设置于所述外壳的上侧壁。
进一步地,所述进风口形成于所述壳体的内侧壁并由若干第一通孔构成,所述壳体的内侧壁的外侧表面形成有切面区域,所述若干第一通孔设于所述切面区域;和/或,所述进风口形成于所述壳体的外侧壁并由若干第二通孔构成,所述壳体的外侧壁还设置有若干第二盲孔,所述若干第二盲孔相对于所述若干第二通孔更靠近所述壳体的中央。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相互转动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风机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内的第一风机和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内的第二风机,所述导风槽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导风槽和形成与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二导风槽,所述出风口包括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形成于所述第一壳体并与所述第一导风槽相对应,所述第二出风口形成于所述第二壳体并与所述第二导风槽相对应,所述第一导风槽和第二导风槽分别贯穿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彼此相向的端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为两个,所述第二壳体为两个,每一所述第一壳体与其中一所述第二壳体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向的端面贴设有软垫。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相互转动连接的两个第一壳体,所述两个第一壳体之间连接有软胶套,所述软胶套包括环形部以及位于所述环形部相对两端的两个翼部,所述环形部套接于所述两个第一壳体相向的端部,所述两个翼部分别贴覆于所述两个第一壳体的内侧壁。
进一步地,所述环形部设有缺口,所述缺口的底面与所述翼部的表面平滑过渡;和/或,所述环形部设有凹槽,所述凹槽贯穿所述环形部的相对两端且分别与设于所述两个第一壳体上的所述导风槽相连通。
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电路板和主芯片,所述电路板与所述风机电性连接,所述电路板设有与所述主芯片通讯连接的蓝牙模块。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便携式挂脖风扇在其壳体的上侧壁的外表面凹陷形成导风槽,导风槽对流出壳体的出风口的气流起到导引与聚集作用,将气流更集中地向用户吹送,可以有效提升最终吹向用户的风量,提升散热降温效果,改善用户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便携式挂脖风扇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便携式挂脖风扇的另一角度视图。
图3为图1所示便携式挂脖风扇的爆炸图。
图4为图1所示便携式挂脖风扇的折叠状态示意图。
图5为图3中软胶件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示例性地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以使得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技术方案的理解更为准确、透彻。但是,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以下所描述的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措辞及术语仅仅用作描述用途,不应作限定性解释。如,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包括”、“包含”、“具有”等类似措辞意为包含其后所列出之事项、其等同物及其它附加事项。特别是,当描述“一个某元件”时,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该元件的数量为一个,也可以包括多个。
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式挂脖风扇,可以穿戴于人体上,如穿戴于人体脖颈上对人体送风降温。
图1-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便携式挂脖风扇的一具体实施例,便携式挂脖风扇整体呈U形,包括可转动连接的两个送风模块20。如图3和图4所示,每一送风模块20包括可转动连接的第二壳体21和第一壳体23,第二壳体21内设置有第二风机22,第一壳体23内设置有第一风机24,第二风机22、第一风机24优选地为离心风机。两个送风模块20的第一壳体23位于风扇的中央并相互转动连接,两个第二壳体21分别位于风扇的两端,两个第一壳体23和两个第二壳体21的内侧壁共同形成脖戴空间,该脖戴空间用于供人体的脖颈套入以完成佩戴。本实用新型便携式挂脖风扇在使用时,第二壳体21靠近人体的侧颈位置、第二风机22对侧颈、面部送风,第一壳体23靠近人体的后颈位置、第一风机24对后颈、后脑送风。
如图3所示,第二壳体21朝向第一壳体23的端部突出设置有枢接部210,枢接部210的上下两侧分别凸伸一枢轴212,每一枢轴212上套接一阻尼套214。相对应地,第一壳体23朝向第二壳体21的端部开设有凹槽230,用于容纳枢接部210;凹槽230的上下两侧进一步凹陷形成枢接孔232,每一枢轴212插接于一相应的枢接孔232中,阻尼套214使得枢轴212与枢接孔232形成阻尼配合,用户施加作用力使得第二壳体21和第一壳体23相对转动至预定状态后,阻尼套214通过摩擦力将第二壳体21和第一壳体23保持在转动后的状态,方便用户调整出风角度,也方便风扇的穿戴与收纳。
如图3所示,两个第一壳体23彼此相向的一端分别向外伸出一连接部234,连接部234可以是合页等,形成有连接孔,装配时两个连接部234的连接孔相对齐,一枢轴25插接于连接孔中将两个第一壳体23可转动地连接,方便用户调整两个送风模块20的相对角度,使风扇中央位置处的弧度可以调节,从而能够与用户后颈处的弧度更好地适配,增加用户佩戴的舒适性。较佳地,两个第一壳体23彼此相向的端部分别套接一硬胶套26,硬胶套26设置有卡扣臂来与对应的第一壳体23进行卡扣固定,两个硬胶套26上套设有软胶套27,软胶套27可以随着两个送风模块20的相对转动而弯曲。
如图5所示,软胶套27包括环形部270以及位于环形部270相对两端的翼部272,环形部270套设于两个硬胶套26上,对两个第一壳体23之间的连接机构,包括连接部234、枢轴25等形成遮挡,增加风扇整体的美观性;两个翼部272分别固定于两个第一壳体23的内侧壁,增加了用户佩戴的舒适度。较佳地,翼部272的长度大致与第一壳体23上侧的出风口238的长度相当,不仅加长软胶套27与脖颈的接触区域,增加佩戴舒适性,还让位于出风口238。较佳地,环形部270设置有缺口274,缺口274的底面与翼部272的表面平滑过渡,方便软胶套27向内或者向外变形,调整风扇的弧度。环形部270还设置有凹槽276,凹槽276贯穿环形部270的相对两端。
本实用新型便携式挂脖风扇的第二壳体21和第一壳体23转动连接、两个第一壳体23转动连接,使得风扇整体上具有3个转动点,用户可以通过两个第一壳体23的相对转动来调整风扇中间部位的弧度来适配脖颈的弧度;或者,用户可以通过第二壳体21和第一壳体23的相对转动来调整第二风机22、第一风机24的出风角度,或者调整两个第二壳体21的张开角度来方便风扇的穿戴,或者折叠第二壳体21和第一壳体23来减小风扇的整体尺寸,方便风扇的收纳与携带。较佳地,第二壳体21、第一壳体23彼此相向的端部的端面上贴设有软垫28,软垫28可以是软胶材质或者泡沫材质,硬度小于第二壳体21、第一壳体23。软垫28填补第二壳体21和第一壳体23之间的缝隙以避免夹肉,保证使用安全,还遮盖了第二壳体21和第一壳体23上的螺丝孔和组装接缝,增加风扇整体的美观性。
第二风机22设置于第二壳体21远离第一壳体23的一端,第二壳体21内形成朝向第一壳体23延伸的第二风道216。第二壳体21在对应第二风机22的位置处形成第二进风口217,在对应第二风道216的位置处形成第二出风口218。图示实施例中,第二进风口217形成于第二壳体21的内侧壁和外侧壁,第二出风口218形成于第二壳体21的上侧壁。第一风机24设置于第一壳体23靠近第二壳体21的一端,第一壳体23内形成背向第二壳体21延伸的第一风道236。第一壳体23在对应第一风机24的位置处形成第一进风口237,在对应第一风道236的位置处形成第一出风口238。图示实施例中,第一进风口237形成于第一壳体23的内侧壁和外侧壁,第一出风口238形成于第一壳体23的上侧壁和下侧壁。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进风口237也可以仅形成于第一壳体23的内侧壁或外侧壁,第一出风口238也可以仅形成于第一壳体23的上侧壁或下侧壁。
第二壳体21的上侧壁的外侧表面凹陷形成第二导风槽219,第二导风槽219顺延第二壳体21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二出风口218位于第二导风槽219的槽底并与第二导风槽219相连通。第二风机22的气流通过第二出风口218时,第二导风槽219对其形成导引与聚拢的作用。第一壳体23的上侧壁和下侧壁的外侧表面分别凹陷形成有第一导风槽239,第一导风槽239顺延第一壳体23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出风口238位于第一导风槽239的槽底并与第一导风槽239相连通,并且凹槽276分别与设于两个第一壳体23上的第一导风槽239相连通。第一风机24的气流通过第一出风口238时,第一导风槽239对其形成导引与聚拢的作用。
第二导风槽219相对于第二出风口218的覆盖长度更长,第二出风口218分布于第二壳体21靠近第一壳体23的端部,第二导风槽219贯穿第二壳体21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特别是朝向第一壳体23的端部。类似地,第一导风槽239相对于第一出风口238的覆盖长度更长,第一出风口238分布于第一壳体23远离第二壳体21的端部,第一导风槽239贯穿第一壳体23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部,特别是朝向第二壳体21的端部,如此第二导风槽219和第一导风槽239相互连通。图示实施例中,第二导风槽219在长度方向上布满第二壳体21的上侧壁和下侧壁,第一导风槽239在长度方向上布满第一壳体23的上侧壁和下侧壁。
由于第二导风槽219、第一导风槽239的导引与聚集作用,气流在流出风扇时不会直接向四周扩散,可以更集中地向用户吹送,可以有效提升最终吹向用户的风量,提升散热降温效果,改善用户体验。另外,第二导风槽219使得第二风机22的气流顺延第二壳体21的长度方向更均匀地分布,第一导风槽239使得第一风机24的气流顺延第一壳体23的长度方向更均匀地分布,如此吹向用户各处,如吹向侧颈和后颈处的风量更为均匀。再另外,第二导风槽219和第一导风槽239相连通,第二风机22和第一风机24的气流可以顺延送风模块20的长度方向布满,避免出现气流不能到达的死角。
图示实施例中,第二壳体21包括第二内壳21a和第二外壳21b,第二内壳21a和第二外壳21b通过卡扣等方式组装连接,方便内部元件的拆装。第二内壳21a和第二外壳21b的主体部分间隔设置并分别构成第二壳体21的内侧壁和外侧壁,第二内壳21a和第二外壳21b的上侧壁相向弯折并相互连接,共同构成第二壳体21的上侧壁,第二内壳21a和第二外壳21b的下侧壁相向弯折并相互连接,共同构成第二壳体21的下侧壁。两个第二进风口217分别形成于第二内壳21a和第二外壳21b并正对第二风机22;第二出风口218、第二导风槽219形成于第二外壳21b的上侧壁。也就是说,第二进风口217位于第二壳体21的内侧壁和外侧壁,第二出风口218、第二导风槽219位于第二壳体21的上侧壁。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进风口217也可以仅形成于第二壳体21的内侧壁或外侧壁。而第二出风口218、第二导风槽219还可以形成于第二壳体21的下侧壁,从而实现上下出风。
类似地,第一壳体23包括第一内壳23a和第一外壳23b,第一内壳23a和第一外壳23b通过卡扣等方式组装连接,方便内部元件的拆装。第一内壳23a和第一外壳23b的主体部分间隔设置并分别构成第一壳体23的内侧壁和外侧壁,第一内壳23a和第一外壳23b的上侧壁相向弯折并相互连接,共同构成第一壳体23的上侧壁,第一内壳23a和第一外壳23b的下侧壁相向弯折并相互连接,共同构成第一壳体23的下侧壁。两个第一进风口237分别形成于第一内壳23a和第一外壳23b并正对第一风机24;第一出风口238、第一导风槽239形成于第一外壳23b的上侧壁和下侧壁。也就是说,第一进风口237位于第一壳体23的内侧壁和外侧壁,第一出风口238、第一导风槽239位于第一壳体23的上侧壁。
在内外方向上,第一内壳21b的整体轮廓厚度大于第一外壳21a的整体轮廓厚度,第一内壳23a的整体轮廓厚度大于第一外壳23b的整体轮廓厚度,或者说,第一外壳21a、第一外壳23b折弯的上/下侧壁的宽度小于第一内壳21b、第一内壳23a折弯的上/下侧壁的宽度。将第二出风口218、第二导风槽219设置于第二外壳21b,第一出风口238、第一导风槽239设置于第一外壳23b,从视觉效果上会使得用户感觉整个风扇比较轻薄,增强产品的竞争力。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内外、上下等方位是以风扇的使用状态,即佩戴至用户脖颈时的方位为准,如朝向脖颈的一侧为内侧、背向脖颈的一侧为外侧,朝向头顶的一侧为上侧、背向头顶的一侧为下侧。
较佳地,第二外壳21b包括相互呈角度设置的上半部分21b-1和下半部分21b-2,上半部分21b-1、下半部分21b-2的外侧表面均为斜面,两者之间的夹角为钝角,优选地夹角远大于90度而略小于180度,使得第二外壳21b的外侧表面的中央呈现棱角,既能起到防滑作用而方便用户拿取,还能增强风扇整体上的美观性。较佳地,第二外壳21b还包括一体连接于其上半部分21b-1和下半部分21b-2之间的过渡部分21b-3,开关键29设于过渡部分21b-3并显露于过渡部分21b-3的外侧表面,方便用户操作。优选地,过渡部分21b-3呈窄条状,外侧表面为平面,与上半部分21b-1、下半部分21b-2的外侧表面均形成略小于180度的夹角,从而改善产品的握持手感以及美观性。当然,开关键29也可以设于上半部分21b-1和下半部分21b-2两者中的一个,使得便携式挂脖风扇在折叠收纳时,可以避免设于第一壳体21上的开关键29受到另一第二壳体21抵压而启动风机,从而造成电量浪费。
类似地,第一外壳23b包括相互呈角度设置的上半部分23b-1、下半部分23b-2以及位于上半部分23b-1和下半部分23b-2之间的过渡部分23b-3,分别对应第二外壳21b的上半部分21b-1、下半部分21b-2相对应和过渡部分21b-3。第一外壳23b的上半部分23b-1的外侧表面和下半部分23b-2的外侧表面为均斜面并且相互之间形成略小于180度的夹角;过渡部分23b-3呈窄条状,外侧表面为平面,与上半部分21b-1、下半部分21b-2的外侧表面均形成略小于180度的夹角。
较佳地,第二内壳21a在其外侧表面形成切面区域211,图示中切面区域211的外形为跑道形,其朝向第一壳体23的一端设置若干第一盲孔213a、远离第一壳体23的一端设置若干第一通孔,若干第一通孔共同构成第二内壳21a上的第二进风口217,若干第一通孔设于切面区域211,可以避免颈部皮肤贴覆于若干第一通孔上而影响进风效果。较佳地,切面区域211在若干第一盲孔213a之间还凸设有凸块215,用于标记产品Logo。类似地,第二外壳21b的第二进风口217由若干第二通孔构成,第二外壳21b在其第二进风口217旁设置有若干第二盲孔213b,若干第二盲孔213b相对于若干第二通孔更靠近第一壳体23。不同于与第二内壳21a的是,第二外壳21b上的若干第二通孔呈阵列状排布,整体上可以是圆形、六边形等;若干第二盲孔213b的数量朝向第一壳体23逐渐减少。若干第一盲孔213a、若干第二盲孔213b的设置让用户从外观上感觉进风区域更大,进风量更足,吸引用户购买。
较佳地,便携式挂脖风扇还包括设置于第二壳体21或第一壳体23内的电路板和主芯片,该电路板分别与第二风机22和第一风机24电性连接,电路板设有与主芯片通讯连接的蓝牙模块,移动终端通讯连接该蓝牙模块来控制第二风机22和第一风机24的工作状态。具体地,移动终端可以是智能手表、手机或者平板电脑等,并且通过微信小程序来控制第二风机22和第一风机24的启动停止和/或转速调节,使得挂脖风扇产品更加智能化。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创造精神,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做出其他变化,这些依据本实用新型的创造精神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便携式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风机,所述壳体内形成供所述风机的气流流动的风道,所述壳体的内侧壁和/或外侧壁在对应所述风机的位置形成进风口,所述壳体的上侧壁在对应所述风道的位置形成出风口,所述壳体的上侧壁的外侧表面凹陷形成导风槽,所述导风槽沿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出风口位于所述导风槽的槽底并连通所述风道和所述导风槽,所述导风槽的长度大于所述出风口的长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槽在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上布满所述壳体的上侧壁,所述出风口为多个且在所述壳体的长度方向上相互间隔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外侧壁包括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所述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的外侧表面均为斜面且相互呈角度设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外侧壁还包括连接于所述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之间的过渡部分,所述过渡部分的外侧表面为平面,所述平面与所述上半部分、下半部分的外侧表面均呈角度设置;和/或,所述上半部分和所述下半部分两者中的一个设有控制所述风机运行的开关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相互组装的内壳和外壳,所述内壳的上侧壁和所述外壳的上侧壁共同构成所述壳体的上侧壁,所述出风口和所述导风槽设置于所述外壳的上侧壁。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形成于所述壳体的内侧壁并由若干第一通孔构成,所述壳体的内侧壁的外侧表面形成有切面区域,所述若干第一通孔设于所述切面区域;和/或,所述进风口形成于所述壳体的外侧壁并由若干第二通孔构成,所述壳体的外侧壁还设置有若干第二盲孔,所述若干第二盲孔相对于所述若干第二通孔更靠近所述壳体的中央。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相互转动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风机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内的第一风机和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内的第二风机,所述导风槽包括形成于所述第一壳体的第一导风槽和形成与所述第二壳体的第二导风槽,所述出风口包括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形成于所述第一壳体并与所述第一导风槽相对应,所述第二出风口形成于所述第二壳体并与所述第二导风槽相对应,所述第一导风槽和第二导风槽分别贯穿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彼此相向的端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便携式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为两个,所述第二壳体为两个,每一所述第一壳体与其中一所述第二壳体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相向的端面贴设有软垫。
9.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相互转动连接的两个第一壳体,所述两个第一壳体之间连接有软胶套,所述软胶套包括环形部以及位于所述环形部相对两端的两个翼部,所述环形部套接于所述两个第一壳体相向的端部,所述两个翼部分别固定于所述两个第一壳体的内侧壁。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便携式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部设有缺口,所述缺口的底面与所述翼部的表面平滑过渡;和/或,所述环形部设有凹槽,所述凹槽贯穿所述环形部的相对两端且分别与设于所述两个第一壳体上的所述导风槽相连通。
11.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便携式挂脖风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电路板和主芯片,所述电路板与所述风机电性连接,所述电路板设有与所述主芯片通讯连接的蓝牙模块。
CN202220624638.2U 2021-11-10 2022-03-21 一种便携式挂脖风扇 Active CN217783811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53977 2021-11-10
CN2021227539779 2021-11-1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783811U true CN217783811U (zh) 2022-11-11

Family

ID=839040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624638.2U Active CN217783811U (zh) 2021-11-10 2022-03-21 一种便携式挂脖风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778381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83168A1 (zh) * 2021-11-10 2023-05-19 深圳市蓝禾技术有限公司 便携式风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83168A1 (zh) * 2021-11-10 2023-05-19 深圳市蓝禾技术有限公司 便携式风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20106963A1 (en) Neck fan
US20230193909A1 (en) Portable blowing device
JP7076868B2 (ja) 首掛けファン
CN217783811U (zh) 一种便携式挂脖风扇
JP3219330U (ja) 手持ち及び据置き両用扇風機
CN213684631U (zh) 便携式调温装置
US20230280050A1 (en) Wearable air conditioner
CN212536132U (zh) 一种脖戴风扇
CN212690406U (zh) 一种便携风扇
JP7031918B1 (ja) 携帯型温度調節装置
CN113932320B (zh) 便携穿戴式空调
CN215860873U (zh) 挂脖风扇
CN213931251U (zh) 一种可穿戴风扇装置
CN211314612U (zh) 脖带风扇
CN218817097U (zh) 挂脖风扇
CN214404047U (zh) 挂脖风扇
CN218993561U (zh) 温度传导式的穿戴调温装置
CN216922554U (zh) 便携调温装置
CN213628072U (zh) 挂脖式风扇
CN211550030U (zh) 挂脖式风扇
CN214742179U (zh) 挂脖调温装置
CN211874797U (zh) 挂脖风扇
WO2023083168A1 (zh) 便携式风扇
CN217582553U (zh) 挂脖风扇
CN216111353U (zh) 一种挂脖风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