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741352U - 支撑结构 - Google Patents

支撑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741352U
CN214741352U CN202120073231.0U CN202120073231U CN214741352U CN 214741352 U CN214741352 U CN 214741352U CN 202120073231 U CN202120073231 U CN 202120073231U CN 214741352 U CN214741352 U CN 2147413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justing rod
upright
rod
arm
sta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07323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白宝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Kinlong Hardware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Kinlong Hardware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Kinlong Hardware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Kinlong Hardware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07323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7413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7413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7413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支撑结构。支撑结构包括立柱组和连接件;立柱组包括至少两个相对且间隔设置的立柱,连接件连接于两个相对的立柱之间,立柱背离连接件的一侧用于抵接于管廊内壁,且两个相对的立柱的底部用于连接于管廊主体;连接件包括两个连接臂和连接于两个连接臂之间的调节杆,两个连接臂背离调节杆的一端与同侧的立柱连接;调节杆能够绕自身轴线转动,两个连接臂能够沿调节杆的轴向移动,立柱与连接臂同步移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撑结构通过在至少两个相对且间隔设置的立柱之间连接可以调节自身长度的连接件,实现立柱相对管廊内壁的压紧度的调节,提高对管廊主体的支撑性能。

Description

支撑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市建设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地下综合管廊的发展,各种施工技术均得到了广泛应用。在交通繁忙、人口密集、地面建筑物众多、地下管线复杂的城市主要采用顶管或盾构的非开挖施工工艺,此工艺对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和抗渗透等性能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同时也对其立柱系统有较大的影响。在传统方案中,大多采用在工厂预制或者现场埋设的方式进行槽道预埋,但是这种方式对槽道的安装要求较高,槽道一旦埋偏后只能采用后锚固打孔方式补救。或者,也有部分采用锚栓或者外挂的后置固定方式,但是这种方式在进行安装锚栓时需要直接在混凝土结构上打孔,容易对钢筋混凝土造成损伤,导致混凝土的强度和抗渗透性能大打折扣,而且在进行固定时处于密闭空间中施工,影响施工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技术中进行管廊施工时存在操作不便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支撑结构。
一种支撑结构,包括立柱组和连接件;
所述立柱组包括至少两个相对且间隔设置的立柱,所述连接件连接于两个相对的所述立柱之间,所述立柱背离所述连接件的一侧用于抵接于管廊内壁,且两个相对的所述立柱的底部用于连接于管廊主体;
所述连接件包括两个连接臂和连接于两个所述连接臂之间的调节杆,两个所述连接臂背离所述调节杆的一端与同侧的所述立柱连接;所述调节杆能够绕自身轴线转动,两个所述连接臂能够沿所述调节杆的轴向移动,所述立柱与所述连接臂同步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臂包括连接帽和连接杆;
所述连接杆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连接帽,所述连接杆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立柱;所述调节杆的端部穿过所述连接杆的第一端与所述连接帽螺纹旋接,所述连接帽能够沿所述调节杆的轴向移动,所述连接杆与所述连接帽同步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臂包括连接柱,所述连接柱朝向所述调节杆的一端具有安装孔;所述调节杆的一端能够伸入所述安装孔,并与所述安装孔的孔壁螺纹旋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臂朝向所述立柱的一端设置有插接槽,所述立柱的一端能够插入所述插接槽内;
所述支撑结构还包括紧固件,所述紧固件用于将所述连接臂和所述立柱紧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杆的中部设置有卡接部,所述卡接部用于转动工具卡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卡接部包括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用于转动工具卡接;
或,所述卡接部包括扳手位,所述扳手位。用于转动工具夹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立柱组的数量为多组,多组所述立柱组沿管廊主体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每组所述立柱组均对应连接有所述连接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结构还包括支撑杆和连接座;
所述支撑杆连接于任意相邻的所述立柱组之间,所述连接座具有第一安装臂和与所述第一安装臂呈角度设置的第二安装臂,所述第一安装臂用于连接于所述支撑杆,所述第二安装臂用于连接于所述立柱。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杆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支撑杆沿所述立柱组的周向间隔布置,每个所述支撑杆均通过对应的所述连接座相对所述立柱组安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结构还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连接于所述立柱与管廊主体之间;
和/或,所述支撑结构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立柱背离管廊内壁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撑结构,包括立柱组和连接件。其中,立柱组包括至少两个相对且间隔设置的立柱,连接件连接于两个相对的立柱之间,立柱背离连接件的一侧用于抵接于管廊内壁,且两个相对的立柱的底部用于连接于管廊主体。连接件包括两个连接臂和连接于两个连接臂之间的调节杆,两个连接臂背离调节杆的一端与同侧的立柱连接。调节杆能够绕自身轴线转动,两个连接臂能够沿调节杆的轴向移动,立柱与连接臂同步移动。也就是说,该支撑结构通过在至少两个相对且间隔设置的立柱之间连接可以调节自身长度的连接件,通过调节杆和连接臂的转动配合,实现相对设置的至少两个立柱之间的间距调节,立柱背离连接件的一侧能够抵接于管廊内壁,从而实现立柱相对管廊内壁的压紧程度,以便于立柱能够更好的紧贴管廊内壁,提高对管廊主体的支撑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撑结构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撑结构的正视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撑结构安装于管廊的第一局部正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撑结构安装于管廊的第二局部正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撑结构安装于管廊的第三局部正视图。
附图标记:10-立柱组;20-连接件;21-连接臂;22-调节杆;31-支撑杆;32-连接座;40-安装座;50-支架;100-支撑结构;111-第一立柱;112-第二立柱;200-管廊主体;210-混凝土垫层;211-连接帽;212-连接杆;213-连接柱;214-第一紧固件;221-连接槽;222-扳手位;321-第一安装臂;322-第二安装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建筑管廊,包括管廊主体200和安装于管廊主体200内的支撑结构100,支撑结构100用于支撑管廊主体200。其中,管廊主体200主要由混凝土筑成,且其横截面呈环形结构,支撑结构100设置于管廊主体200的内壁。同时,在管廊主体200的内壁底部设置有混凝土垫层210,支撑结构100的底部安装于混凝土垫层210。也就是说,通过混凝土垫层210的设置连接支撑结构100,降低对管廊主体200自身的损伤,降低对管廊主体200自身的结构性能的影响。其中,支撑结构100不仅用于支撑管廊主体200,而且用于为其他电气设备相对管廊主体200的安装提供支撑位置。因此,支撑结构100的性能不仅影响管廊主体200的性能,而且影响对电气设备的支撑性能。以下针对支撑结构100进行具体描述。
如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支撑结构100,包括立柱组10和连接件20。其中,立柱组10包括至少两个相对且间隔设置的立柱,连接件20连接于两个相对的立柱之间,立柱背离连接件20的一侧用于抵接于管廊内壁,且两个相对的立柱的底部用于连接于管廊主体200上的混凝土垫层210。其中,连接件20包括两个连接臂21和连接于两个连接臂21之间的调节杆22,两个连接臂21背离调节杆22的一端与同侧的立柱连接。调节杆22能够绕自身轴线转动,两个而连接臂21能够沿调节杆22的轴向移动,立柱与连接臂21同步移动。
具体的,以一组立柱组10包括两个立柱为例进行说明,两个立柱分别为第一立柱111和第二立柱112。第一立柱111和第二立柱112以管廊主体200的中垂线呈镜像设置,以图3中的方式位置为例,第一立柱111设置于混凝土垫层210的左侧,第二立柱112设置于混凝土垫层210的右侧。连接件20连接于第一立柱111的顶部和第二立柱112的顶部之间。连接件20沿自身轴线的长度能够调节,以调节第一立柱111和第二立柱112之间的间距。当第一立柱111和第二立柱112互相靠近,二者之间的间距缩小,则第一立柱111和第二立柱112分别相对于管廊内壁远离,相对管廊内壁的压紧力缩小。当第一立柱111和第二立柱112互相远离,二者之间的间距增大,则第一立柱111和第二立柱112分别相对管廊内壁靠近,相对管廊内壁的压紧力增大。
其中,为了便于描述,以两个连接臂21分别为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为例说明,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分别连接于调节杆22长度方向的两端,第一连接臂背离调节杆22的一端连接于第一立柱111的顶部,第二连接臂背离调节杆22的一端连接于第二立柱112的顶部。转动调节杆22时,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均能够沿调节杆22的长度方向移动,第一连接臂带动第一立柱111移动,第二连接臂带动第二立柱112移动。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能够相对靠近,第一立柱111和第二立柱112相对靠近。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相对远离,则第一立柱111和第二立柱112相对远离。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是仅第一连接臂移动,第一连接臂带动第一立柱111移动。或者仅第二连接臂移动,第二连接臂带动第二立柱112移动。当然,立柱组10也可以是包括三个立柱,其中两个立柱位于同侧,与另一个立柱相对设置。或者立柱组10包括四个立柱,其中两个立柱沿管廊主体200的长度方向拼接,处于同一侧。无论如何设置,其只要能够实现对管廊主体200的支撑即可。
其中,在立柱的顶部设置有圆孔,圆孔的设置用于吊装连接电气设备的管线等。
如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臂21包括连接帽211和连接杆212;连接杆212的第一端连接于连接帽211,连接杆212的第二端连接于立柱;调节杆22的端部穿过连接杆212的第一端与连接帽211螺纹旋接,连接帽211能够沿调节杆22的轴向移动,连接杆212与连接帽211同步移动。也就是说,连接杆212呈倒置的L形设置,L形的横边即为第一端,L形的竖边即为第二端。则连接杆212的第一端通过螺栓等紧固件固设于立柱的顶部,连接杆212的第二端设置有连接孔,调节杆22的端部能够穿过连接孔与连接杆212连接。同时,连接帽21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连接帽211分别设置于连接杆212的第二端沿调节杆22长度方向的两侧,通过两个连接帽211将调节杆22相对连接杆212的第二端紧固。其中,连接帽211采用螺帽,调节杆22采用螺杆,以便于连接帽211和调节杆22螺纹连接。在实际使用时,当需要调节连接杆212的第二端相对调节杆22的位置时,旋松连接帽211,相对调节杆22移动连接杆212,立柱与连接杆212同步移动,而后旋紧连接帽211即可。
如图4和图5所示,在又一实施例中,连接臂21包括连接柱213,连接柱213朝向调节杆22的一端具有安装孔;调节杆22的一端能够伸入安装孔,并与安装孔的孔壁螺纹旋接。也就是说,在连接柱213朝向调节杆22的一端设置有沿连接柱213的轴线延伸的安装孔,且安装孔的孔壁设置有内螺纹。调节杆22的外侧壁设置有外螺纹,当调节杆22的端部插入至安装孔内,通过内螺纹与外螺纹的配合即可实现调节杆22相对连接柱213的安装。在本实施例中,在调节杆22沿自身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连接柱213,调节杆22的两端的螺纹旋向相反,以便于调节杆22转动时,能够使得两个连接柱213同步相向移动或者同步背向移动。其中,连接柱213背离调节杆22的一端用于固设于立柱,连接柱213相对调节杆22沿调节杆22的长度方向移动时,立柱与连接柱213同步移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臂21朝向立柱的一端设置有插接槽,立柱的一端能够插入插接槽内。支撑结构100还包括第一紧固件214,通过第一紧固件214将连接臂21相对立柱固接。其中,立柱的横截面呈T字形,T字形的横边用于抵接于管廊内壁,T字形的竖边用于与连接臂21连接。连接臂21上的插接槽用于与立柱的竖边卡接配合,并通过螺栓等紧固件固定。
如图3和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调节杆22的中部设置有卡接部,以便于转动工具通过卡接部相对调节杆22固定,带动调节杆22转动。其中,卡接部设置为连接槽221,连接槽221用于转动工具卡接。其中,连接槽221沿调节杆22的径向凹陷,通过连接槽221将转动工具相对调节杆22卡紧,从而带动调节杆绕自身轴线方向转动。在又一实施例中,卡接部设置为扳手位222,扳手位222的设置用于扳手夹持,以便于通过扳手带动调节板转动,实现连接于调节杆22两端的两个连接臂21的位置调节,从而实现两个立柱的间距调节。
如图2-图5所示,需要说明的是,根据管廊主体200的横截面形状不同,对应的压设于管廊内壁的立柱的形状也不同。例如,当管廊主体200的横截面呈圆环形时,立柱呈弧形设置。当管廊主体200的横截面呈方环形时,立柱呈线性结构设置,且立柱的长度沿管廊主体200的高度方向延伸,而且在立柱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弯折段。以位于立柱顶部为第一弯折段,第一弯折段与立柱呈钝角设置,第一弯折段的一端连接于立柱,另一端用于连接上述的连接臂21。以位于立柱底部的为第二弯折段,第二弯折段呈V字形设置,V字形第二弯折段的一端通过螺栓连接于立柱,另一端通过锚杆连接于安装座40或者混凝土垫层210等。
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立柱组10的数量为多组,多组立柱组10沿管廊主体200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每组立柱组10均对应连接有连接件20。这样的设置能够进一步提高对管廊主体200的支撑性能。在实际使用时,该支撑结构100还包括支撑件,支撑件连接于任意相邻的两个立柱组10之间,具体的与立柱组10中的立柱连接。支撑件沿管廊主体200的长度方向延伸,通过支撑件的设置能够将多组立柱组10沿管廊主体200的长度方向连接呈整体,提高该支撑结构100的整合性和结构强度,以降低立柱在支撑过程中发生变形的可能性。
如图1-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件包括支撑杆31和连接座32,支撑杆31连接于任意相邻的两个立柱组10之间,连接座32具有第一安装臂321和与第一安装臂321呈角度设置的第二安装臂322,第一安装臂321用于连接于支撑杆31,第二安装臂322用于连接立柱。
以两个第一立柱111为例,两个第一立柱111沿管廊主体200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且两个第一立柱111之间连接有支撑杆31,支撑杆31的两端均安装有连接座32,通过连接座32将支撑杆31相对两个第一立柱111固定。具体的,连接座32呈L型设置,具有两个呈角度设置的安装臂,即第一安装臂321和第二安装臂322,且第一安装臂321与第二安装臂322之间的夹角角度可以是锐角,也可以是钝角,其根据支撑杆31相对于立柱的位置相关,例如需要支撑杆31倾斜设置时,随着支撑杆31相对立柱倾斜角度的变化,第一安装臂321与第二安装臂322之间的夹角也会随之变化。在本实施例中,当立柱呈弧形设置时,该立柱主要用于横截面呈圆环形的管廊主体200,故而弧形的立柱更适于与管廊内壁贴合。而支撑杆31沿管廊主体200的长度方向延伸,故而第一安装臂321与第二安装臂322之间的夹角呈90度设置。另外,正是因为在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一立柱111之间设置有支撑杆31,随着支撑杆31的长度变化,两个第一立柱111之间的间距也会相应调整,即:支撑杆31的设置在起到对立柱支撑放置立柱晃倒的同时,还能够便于任意相邻的两个立柱之间的间距调整,实现该支撑结构100沿管廊主体200长度方向的调节。
在实际使用时,支撑杆31的外侧壁设置有齿牙结构,通过齿牙结构能够提高支撑杆31的粗糙度,从而提高支撑杆31与连接座32相适配时的摩擦力。当然,也可以是在立柱上设置有沿立柱的厚度方向贯穿的贯穿孔,且在贯穿孔的孔壁上设置有第一齿牙结构。同时,在支撑杆3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二齿牙结构,支撑杆31的一端能够通过贯穿孔穿过多个沿支撑杆31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立柱,且第一齿牙结构与第二齿牙结构能够咬合适配,而后再利用连接座32将支撑杆31相对立柱紧固,即可实现立柱与支撑杆31之间的固定。同时,正是因为支撑杆31与立柱之间还有第一齿牙结构和第二齿牙结构的配合,进一步提高二者连接的可靠性。而且当需要相对支撑杆31调节立柱时,只需要将立柱相对支撑杆31沿支撑杆31的长度方向移动即可,而后再利用连接座32紧固即可。另外,当采用这种方式连接时,一个支撑杆31与一个立柱之间设置有两个连接座32,两个连接座32分别设置于沿立柱厚度方向的两侧。
其中,以第一安装臂321为例进行说明,第一安装臂321具有两个紧固孔,采用螺栓等紧固件将第一安装臂321相对支撑杆31固定,每个紧固孔对应连接一组螺栓。同时,支撑杆31采用槽钢结构。
如图1-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杆31的数量为多个,且多个支撑杆31沿管廊的周向间隔布置。多个支撑杆31的设置能够进一步提高支撑杆31对立柱的连接支撑性,提高该支撑结构100的支撑性能。
如图1-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结构100还包括安装座40,安装座40连接于立柱与管廊主体200之间。也就是说安装座40的设置用于将立柱相对管廊主体200固定,具体的将立柱相对管廊主体200内的混凝土垫层210固定。其中,安装座40包括安装垫板和固设于安装垫板的第三安装臂,安装垫板与第三安装臂呈角度设置,安装垫板压设于混凝土垫板,并通过铆钉的结构固定,确保安装座40相对混凝土垫板可靠连接。第三安装臂通过螺栓等结构固设于立柱的底部,从而将立柱相对混凝土垫层210固定。
当管廊主体200的横截面呈圆环形时,安装垫板与第三安装臂呈钝角设置。当管廊主体200的横截面呈方环形式,安装垫板与第三安装臂呈直角设置。当然,当该支撑结构100应用于呈横截面呈放环的管廊主体200时,安装座40包括两个沿竖直方向相对且间隔设置的第一支撑垫板,且其中一个第一支撑垫板压设于靠近立柱底部的一侧,另一个第一支撑垫板压设于管廊内壁的底部,而后利用锚杆穿过两个第一支撑垫板将立柱相对管廊主体200固定。同时,安装座40还包括第二支撑垫板,第二支撑垫板压设于混凝土垫层210的侧壁,并利用锚杆穿过第二支撑垫板将立柱相对混凝土层紧固即可。
如图2-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结构100还包括支架50,支架50的一端连接于立柱背离管廊内壁的一侧。具体的,立柱的横截面呈T字形,支架50朝向立柱的一侧设置有卡槽,支架50通过卡槽卡设于立柱,并利用螺栓等紧固件将支架50相对立柱固定即可。支架50的设置能够便于电气设备放置,起到支撑的作用,通过还能够用于搭线等作用。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柱组(10)和连接件(20);
所述立柱组(10)包括至少两个相对且间隔设置的立柱,所述连接件(20)连接于两个相对的所述立柱之间,所述立柱背离所述连接件(20)的一侧用于抵接于管廊内壁,且两个相对的所述立柱的底部用于连接于管廊主体(200);
所述连接件(20)包括两个连接臂(21)和连接于两个所述连接臂(21)之间的调节杆(22),两个所述连接臂(21)背离所述调节杆(22)的一端与同侧的所述立柱连接;所述调节杆(22)能够绕自身轴线转动,两个所述连接臂(21)能够沿所述调节杆(22)的轴向移动,所述立柱与所述连接臂(21)同步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臂(21)包括连接帽(211)和连接杆(212);
所述连接杆(212)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连接帽(211),所述连接杆(212)的第二端连接于所述立柱;所述调节杆(22)的端部穿过所述连接杆(212)的第一端与所述连接帽(211)螺纹旋接,所述连接帽(211)能够沿所述调节杆(22)的轴向移动,所述连接杆(212)与所述连接帽(211)同步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臂(21)包括连接柱(213),所述连接柱(213)朝向所述调节杆(22)的一端具有安装孔;所述调节杆(22)的一端能够伸入所述安装孔,并与所述安装孔的孔壁螺纹旋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臂(21)朝向所述立柱的一端设置有插接槽,所述立柱的一端能够插入所述插接槽内;
所述支撑结构还包括紧固件,所述紧固件用于将所述连接臂(21)和所述立柱紧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杆(22)的中部设置有卡接部,所述卡接部用于转动工具卡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部包括连接槽(221),所述连接槽(221)用于转动工具卡接;
或,所述卡接部包括扳手位(222),所述扳手位(222)用于转动工具夹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组(10)的数量为多组,多组所述立柱组(10)沿管廊主体(200)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每组所述立柱组(10)均对应连接有所述连接件(2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还包括支撑杆(31)和连接座(32);
所述支撑杆(31)连接于任意相邻的所述立柱组(10)之间,所述连接座(32)具有第一安装臂和与所述第一安装臂呈角度设置的第二安装臂,所述第一安装臂用于连接于所述支撑杆(31),所述第二安装臂用于连接于所述立柱。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3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支撑杆(31)沿所述立柱组(10)的周向间隔布置,每个所述支撑杆(31)均通过对应的所述连接座(32)相对所述立柱组(10)安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结构还包括安装座(40),所述安装座(40)连接于所述立柱与管廊主体(200)之间;
和/或,所述支撑结构还包括支架(50),所述支架(50)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立柱背离管廊内壁的一侧。
CN202120073231.0U 2021-01-12 2021-01-12 支撑结构 Active CN2147413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073231.0U CN214741352U (zh) 2021-01-12 2021-01-12 支撑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073231.0U CN214741352U (zh) 2021-01-12 2021-01-12 支撑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741352U true CN214741352U (zh) 2021-11-16

Family

ID=786387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073231.0U Active CN214741352U (zh) 2021-01-12 2021-01-12 支撑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74135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613694A (zh) * 2023-06-18 2023-08-18 浙江索而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地下管廊支架系统及施工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613694A (zh) * 2023-06-18 2023-08-18 浙江索而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地下管廊支架系统及施工方法
CN116613694B (zh) * 2023-06-18 2024-03-15 浙江索而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地下管廊支架系统及施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60569B2 (en) Solar array support structure, mounting rail and method of installation thereof
US6128883A (en) Brick anchor system
CN214741352U (zh) 支撑结构
AU2018203903A1 (en) Ground foundation element
CA2059514C (en) Mine roof support system
CN113530001A (zh) 一种柱墩式隔震支座及其施工方法
CN110725444B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房建用建筑幕墙
CA2759747C (en) Brick anchor system
CN215290164U (zh) 一种边坡支护系统
KR102523942B1 (ko) 풀림방지 기능과 높낮이 조절부가 있는 풀림방지 건축행거
CA2591687C (en) Brick anchor system
CN113206475A (zh) 管母检修的支撑工具
CN111910917A (zh) 模板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CN220224909U (zh) 一种用于钢栈桥的固定支撑装置
CN112856087A (zh) 一种地下管廊吊装管线支架
CN219639683U (zh) 一种适用于地下管道的可调节支墩
CN216196541U (zh) 一种盘扣支架支撑系统
CN219606250U (zh) 一种立管用抗震支架
JP2005127364A (ja) 吊りボルトのワイヤー振止装置
CN219343689U (zh) 一种幕墙与主墙的高效连接结构
CN216195491U (zh) 一种安全性高的建筑用的钢结构连接件
CN110565971B (zh) 用于装配式剪力墙支撑架的安装装置及安装方法
CN219638116U (zh) 一种稳固型钢结构工程支架
JP2001074170A (ja) 管の耐震支持具
CN218845312U (zh) 一种重型支吊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