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96541U - 一种盘扣支架支撑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盘扣支架支撑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96541U
CN216196541U CN202122265952.4U CN202122265952U CN216196541U CN 216196541 U CN216196541 U CN 216196541U CN 202122265952 U CN202122265952 U CN 202122265952U CN 216196541 U CN216196541 U CN 2161965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sleeve
channel
jacking
support syste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26595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峰
宋明安
许可龙
贾学
闫鹏升
陈开桥
王明锐
杨东增
高宝胜
茹作绪
刘洪波
孙阿龙
杜小山
魏学峰
谭健
杨德飞
余磊
王佳
祁双鹏
张文智
王荣国
王泰国
刘世琦
魏伟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7th Engineering Co Ltd of MBEC
Original Assignee
7th Engineering Co Ltd of MBE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7th Engineering Co Ltd of MBEC filed Critical 7th Engineering Co Ltd of MBEC
Priority to CN20212226595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965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965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965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盘扣支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盘扣支架支撑系统,包括:多个顶托;多个第一支撑组件和多个第二支撑组件,其分别设于多个顶托上;多个方木,其设于多个所述第一支撑组件或多个所述第二组件的顶面;多组连接组件,相邻所述方木之间均通过所述连接组件而连接。本申请具有提高支撑稳定性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盘扣支架支撑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盘扣支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盘扣支架支撑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建筑业高质量供给的升级,建筑业安全管控的升级,加之盘扣式脚手架的优越性、稳定性提升导致安全保障性的提升,其功能齐全应用广、安全性好、使用寿命长、空间性大,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相关技术中,现场使用是在盘扣支架可调托座搭设完成之后,根据需要支撑的位置不同,在顶托上布置双拼钢管或者布置工字钢,再在钢管或者工字钢上布置方木,盘扣支架通过方木对楼板或者梁体进行支撑。
但是,位于钢管或者工字钢上的方木之间缺少连接,不同方木之间容易相对运动,且方木自身运动,容易带动钢管或工字钢在顶托上的移动,而使得钢管或工字钢偏心置于顶托上,对支撑稳定性产生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盘扣支架支撑系统,以解决相关技术中方木的稳定性较差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盘扣支架支撑系统,其包括:
多个顶托;
多个第一支撑组件和多个第二支撑组件,其分别设于多个顶托上;
多个方木,其设于多个所述第一支撑组件或多个所述第二支撑组件的顶面;
多组连接组件,相邻所述方木之间均通过所述连接组件而连接。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包括:
至少两个钢管,两个所述钢管铺设于所述顶托上,且由多个所述顶托支撑;
多个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嵌设于所述顶托,且所述限位块的顶面支撑所述方木。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块的底面设有至少两个限位结构,所述限位块通过所述限位结构以限制所述钢管相对于所述顶托移动。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结构包括限位槽,所述钢管的周向侧壁与所述限位槽的槽壁抵接。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组件包括两个钢管,且所述限位块的底面设有两组限位结构,两组所述限位结构以所述顶托的一竖直对称面呈对称设置。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组件包括:
两个槽钢,两个所述槽钢间隔铺设于所述顶托上,且由多个所述顶托支撑,所述方木由所述槽钢支撑;
多组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设于两个所述槽钢之间,以调节两个所述槽钢之间的间距;
多个固定件,所述固定件限制两个所述槽钢之间的相对运动。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所述第一套筒和所述第二套筒的一端面分别抵接于两个所述槽钢相互朝向的侧面,所述第一套筒套设于所述第二套筒的周向外侧面,且与所述第二套筒螺纹连接。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套筒与所述槽钢固定设置。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固定件包括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穿设于两个所述槽钢,且固定螺栓的端部螺纹连接有螺母。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组件包括:
两个螺杆,其分别连接于相邻所述方木的侧面;
连接套,两个所述螺杆分别穿设于所述连接套的两端,并与所述连接套螺纹连接。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盘扣支架支撑系统,方木通过第一支撑组件或第二支撑组件而被支撑在顶托上,且方木用来支撑楼板或梁体,其中第一支撑组件上的方木用于支撑楼板,而第二支撑组件上的方木用于支撑梁体,以根据所需支撑力的不同而选用第一支撑组件或第二支撑组件,提高方木的支撑稳定性,因此提高了方木的稳定性,同时,连接结构将相邻方木连成一体,方木之间不易相互运动,而不易带动第一支撑组件或第二支撑组件相对于顶托移动,维持顶托对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的稳定支撑,以此进一步提高了第一支撑组件和第二支撑组件上的方木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盘扣支架支撑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支撑组件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支撑组件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支撑组件的示意图。
图中:1、顶托;2、第一支撑组件;201、钢管;202、限位块;2021、限位结构;203、垫块;3、第二支撑组件;301、槽钢;302、调节组件;3021、第一套筒;3022、第二套筒;303、固定件;4、方木;5、连接组件;501、螺杆;502、连接套;6、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盘扣支架支撑系统,其能解决相关技术中方木稳定性较差的技术问题。
一种盘扣支架支撑系统,其包括:
多个顶托1;
多个第一支撑组件2和多个第二支撑组件3,其分别设于多个顶托1上;
多个方木4,其设于多个所述第一支撑组件2或多个所述第二支撑组件3的顶面;
多组连接组件5,相邻所述方木4之间均通过所述连接组件5而连接。
参照图1,其中,该盘扣支架支撑系统包括多个支撑杆6、多个顶托1、多个第一支撑组件2、多个第二支撑组件3和多个连接组件 5。
多个支撑杆6呈矩阵状分布,且顶托1插设于支撑杆6的顶端以与支撑杆6连接,且每个支撑杆6的顶端均设有顶托1。顶托1包括底板和两个侧板,顶托1的顶板的两端弯折以形成两个侧板,侧板垂直于底板设置,且两侧板正对设置。
参照图1,第一支撑组件2和第二支撑组件3均设于顶托1上,并由顶托1进行支撑。
参照图1,第一支撑组件2由多个顶托1进行支撑,且多组第一支撑组件2也成矩阵状分布,即多组第一支撑组件2在其宽度方向和长度方向上均间隔设置。
参照图1,多个方木4铺设在第一支撑组件2的顶面,且方木4 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支撑组件2的长度方向呈角度设置,优选为垂直设置。位于多组第一支撑组件2上的多个方木4也成矩阵分布。且由处于第一支撑组件2上的方木4对楼板进行支撑。
第二支撑组件3由多个顶托1进行支撑,且多组第二支撑组件3 也成矩阵状分布,即多组第二支撑组件3在其宽度方向和长度方向上均间隔设置。
参照图1,多个方木4铺设在第二支撑组件3的顶面,且方木4 的长度方向与第二支撑组件3的长度方向呈角度设置,优选为垂直设置。位于多组第二支撑组件3上的多个方木4也成矩阵分布。且由处于第二支撑组件3上的方木4对梁体进行支撑。
本实施例中,处于第一支撑组件2和处于第二支撑组件3上的方木4的长度方向一致。第一支撑组件2和第二支撑组件3上的方木4 的顶面形状均可根据需要设计,而契合于梁体或楼板。
参照图1,相邻方木4之间均通过连接组件5进行连接,其他实施例中,可仅仅在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的方木4之间通过连接组件5 连接,以缩短盘扣支架的铺设工期。本实施例中,不仅第一支撑组件 2和第二支撑组件3上方木4通过连接组件5连接,且处于第一支撑组件2上的方木4和处于第二支撑组件3上的方木4,若相邻设置,则也通过连接组件5进行连接。
这样设置,方木4通过第一支撑组件2或第二支撑组件3而被支撑在顶托1上,且方木4用来支撑楼板或梁体,其中第一支撑组件2 上的方木4用于支撑楼板,而第二支撑组件3上的方木4用于支撑梁体,以根据所需支撑力的不同而选用第一支撑组件2或第二支撑组件3,提高方木4的支撑稳定性,因此提高了方木4的稳定性,同时,连接结构将相邻方木4连成一体,方木4之间不易相互运动,而不易带动第一支撑组件2或第二支撑组件3相对于顶托1移动,维持顶托 1对第一支撑组件2和第二支撑组件3的稳定支撑,以此进一步提高了第一支撑组件2和第二支撑组件3上的方木4的稳定性。
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组件2包括:
至少两个钢管201,两个所述钢管201铺设于所述顶托1上,且由多个所述顶托1支撑;
多个限位块202,所述限位块202嵌设于所述顶托1,且所述限位块202的顶面支撑所述方木4。
参照图2和图3,其中,第一支撑组件2包括至少两个钢管201 和多个限位块202。两个钢管201铺设在顶托1上,且由多个顶托1 的底板进行支撑。限位块202的数量由钢管201横跨的顶托1的数量决定,且限位块202嵌设于顶托1内,限位块202的底面与顶托1的底板顶面抵接,且限位块202的相对两侧面分别顶托1的两个侧板抵接。方木4搁置在限位块202上,且由限位块202对方木4进行支撑。
参照图2和图3,第一支撑组件2还包括多个垫块203,垫块203 搁置于多个钢管201上,由钢管201对垫块203支撑,且垫块203位于相邻限位块202之间。部分方木4搁置在垫块203的顶面,而由垫块203对处于相邻限位块202之间的方木4进行支撑。
可选地,所述限位块202的底面设有至少两个限位结构2021,所述限位块202通过所述限位结构2021以限制所述钢管201相对于所述顶托1移动。
可选地,所述限位结构2021包括限位槽,所述钢管201的周向侧壁与所述限位槽的槽壁抵接。
参照图2和图3,其中,限位块202的底面设有至少两个限位结构2021,两个限位结构2021分别对应两个钢管201设置,以限制钢管201在顶托1上随意移动。由于限位块202嵌设在顶托1上,因而限位块202与顶托1之间不发生相对运动。再由限位结构2021与钢管201配合,而限制了钢管201与顶托1的相对运动。
参照图2,限位结构2021包括限位槽,多条限位槽平行设置,以使得多个钢管201平行设置。限位块202的底面与顶托1的底板顶面抵接时,限位槽的槽壁与钢管201的周向外侧面贴合,以此通过限位槽的槽壁限制钢管201的随意移动。
这样设置,由于钢管201在顶托1上的位置不易随意改变,即使方木4相对于限位块202运动,仍难带动钢管201在顶托1上移动,而便于将钢管201施加给顶托1的载荷限制在顶托1的中部,减小了顶托1偏心受力的可能,提高了支撑稳定性。
可选地,所述第一支撑组件2包括两个钢管201,且所述限位块 202的底面设有两组限位结构2021,两组所述限位结构2021以所述顶托1的一竖直对称面呈对称设置。
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组件2包括两个钢管201,两个钢管201 平行设置。对应地,限位块202底面的限位结构2021设有两组,即限位块202的底面设有两个限位槽。两个钢管201即可稳定支撑位于相邻限位块202之间的垫块203。
两个限位槽以顶托1的一竖直对称面对称设置,以此两个钢管 201对称位于顶托1上,而保持施加给顶托1的载荷位于顶托1的中部,提高顶托1的稳定性。优选地,两个限位槽分布于限位块202的长度方向上的四等分点处。
可选地,所述第二支撑组件3包括:
两个槽钢301,两个所述槽钢301间隔铺设于所述顶托1上,且由多个所述顶托1支撑,所述方木4由所述槽钢301支撑;
多组调节组件302,所述调节组件302设于两个所述槽钢301之间,以调节两个所述槽钢301之间的间距;
多个固定件303,所述固定件303限制两个所述槽钢301之间的相对运动。
参照图4,其中,第二支撑组件3包括两个槽钢301、多个调节组件302和多个固定件303,两个槽钢301间隔铺设在顶托1上,且每组第二支撑组件3的槽钢301均横跨多个顶托1,并由多个顶托1 对槽钢301进行支撑。两个槽钢301的槽口处相互背离设置,且本实施例中,两个槽钢301平行设置。
参照图4,槽钢301的底面与顶托1的底板抵接,而槽钢301的顶面与方木4抵接以对方木4进行支撑,位于槽钢301上的方木4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槽钢301的长度方向设置。
根据槽钢301上的方木4所需承受压力的大小,由调节组件302 改变两个槽钢301之间的间距,而提高槽钢301的支撑稳定性。调节完成后,通过固定件303而限制两个槽钢301的相对位置,而提高槽钢301支撑的稳定性。
这样设置,两个槽钢301组成的工字形结构的承载性能较好,便于槽钢301上的方木4对梁体进行支撑,而提高了支撑稳定性。同时,通过调节两个槽钢301的间距,而改变支撑跨度,进一步提高支撑稳定性。
可选地,所述调节组件302包括第一套筒3021和第二套筒3022,所述第一套筒3021和所述第二套筒3022的一端面分别抵接于两个所述槽钢301相互朝向的侧面,所述第一套筒3021套设于所述第二套筒3022的周向外侧面,且与所述第二套筒3022螺纹连接。
参照图4,其中,两个槽钢301之间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调节组件302,以维持两个槽钢301之间的间距。调节组件302包括第一套筒3021和第二套筒3022,第一套筒3021和第二套筒3022的一端面分别抵接于两个槽钢301正对的侧面,且第一套筒3021和第二套筒3022均垂直与槽钢301的侧面设置。第一套筒3021的周向内侧面设有螺纹,第二套筒3022的周向外侧面设有螺纹,且第一套筒3021套设于第二套筒3022,并与第二套筒3022螺纹连接,通过相对转动第一套筒3021和第二套筒3022,即可调节第一套筒3021和第二套筒 3022相互背离的端面之间的距离,以此调节两个槽钢301之间的间距。
可选地,所述第二套筒3022与所述槽钢301固定设置。
其中,本实施例中,第二套筒3022的一端面焊接固定在一个槽钢301的侧面上,而第一套筒3021不易槽钢301焊接固定,即可方便转动第二套筒3022来调节两个槽钢301之间的间距。
可选地,所述固定件303包括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穿设于两个所述槽钢301,且固定螺栓的端部螺纹连接有螺母。
参照图4,其中,固定件303包括固定螺栓,两个槽钢301之间穿设有多个固定螺栓。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固定螺栓的数量与调节组件302的数量一致,且固定螺栓同时从第二套筒3022的内孔中穿过。
当两个槽钢301之间的间距调节完成后,通过在固定螺栓的端部拧紧螺母,而使得固定螺栓的头部和螺母分别抵紧在两个槽钢301 上,以此使槽钢301与第一套筒3021抵紧,而维持两个槽钢301之间的间距,限制了两个槽钢301之间的相对运动,提高了两个槽钢301的整体性,而提高了槽钢301的承载性能。
可选地,所述连接组件5包括:
两个螺杆501,其分别连接于相邻所述方木4的侧面;
连接套502,两个所述螺杆501分别穿设于所述连接套502的两端,并与所述连接套502螺纹连接。
参照图1,其中,根据相邻方木4侧面的长度,可间隔设置多个连接组件5,以提高方木4之间的连接稳定性,优选地,间隔1m即可设置一组连接组件5。
参照图1,连接组件5包括连接套502和两个螺杆501。螺杆501 的部分固定插设于方木4内,且与方木4的侧面垂直设置。每组连接组件5的两个螺杆501分别与相邻的两个方木4固定,且两个螺杆 501同轴设置,连接套502的周向内壁设有螺纹,且连接套502两端的螺纹旋向相反设置。两个螺杆501分别穿设于连接套502的相对两端,并与连接套502螺纹连接,以此将相邻方木4连接起来,提高了方木4的整体性,以此方木4不易随意移动,提高了方木4的稳定性。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9)

1.一种盘扣支架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多个顶托(1);
多个第一支撑组件(2)和多个第二支撑组件(3),其分别设于多个顶托(1)上;
多个方木(4),其设于多个所述第一支撑组件(2)或多个所述第二支撑组件(3)的顶面;
多组连接组件(5),相邻所述方木(4)之间均通过所述连接组件(5)而连接;
所述第一支撑组件(2)包括:
至少两个钢管(201),两个所述钢管(201)铺设于所述顶托(1)上,且由多个所述顶托(1)支撑;
多个限位块(202),所述限位块(202)嵌设于所述顶托(1),且所述限位块(202)的顶面支撑所述方木(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扣支架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202)的底面设有至少两个限位结构(2021),所述限位块(202)通过所述限位结构(2021)以限制所述钢管(201)相对于所述顶托(1)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盘扣支架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2021)包括限位槽,所述钢管(201)的周向侧壁与所述限位槽的槽壁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盘扣支架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组件(2)包括两个钢管(201),且所述限位块(202)的底面设有两组限位结构(2021),两组所述限位结构(2021)以所述顶托(1)的一竖直对称面呈对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扣支架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组件(3)包括:
两个槽钢(301),两个所述槽钢(301)间隔铺设于所述顶托(1)上,且由多个所述顶托(1)支撑,所述方木(4)由所述槽钢(301)支撑;
多组调节组件(302),所述调节组件(302)设于两个所述槽钢(301)之间,以调节两个所述槽钢(301)之间的间距;
多个固定件(303),所述固定件(303)限制两个所述槽钢(301)之间的相对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盘扣支架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302)包括第一套筒(3021)和第二套筒(3022),所述第一套筒(3021)和所述第二套筒(3022)的一端面分别抵接于两个所述槽钢(301)相互朝向的侧面,所述第一套筒(3021)套设于所述第二套筒(3022)的周向外侧面,且与所述第二套筒(3022)螺纹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盘扣支架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套筒(3022)与所述槽钢(301)固定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盘扣支架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303)包括固定螺栓,所述固定螺栓穿设于两个所述槽钢(301),且固定螺栓的端部螺纹连接有螺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盘扣支架支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5)包括:
两个螺杆(501),其分别连接于相邻所述方木(4)的侧面;
连接套(502),两个所述螺杆(501)分别穿设于所述连接套(502)的两端,并与所述连接套(502)螺纹连接。
CN202122265952.4U 2021-09-17 2021-09-17 一种盘扣支架支撑系统 Active CN2161965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65952.4U CN216196541U (zh) 2021-09-17 2021-09-17 一种盘扣支架支撑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265952.4U CN216196541U (zh) 2021-09-17 2021-09-17 一种盘扣支架支撑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96541U true CN216196541U (zh) 2022-04-05

Family

ID=809198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265952.4U Active CN216196541U (zh) 2021-09-17 2021-09-17 一种盘扣支架支撑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9654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92257B (zh) 一种建筑木模梁板钢龙骨支撑体系及其加固方法
CN216196541U (zh) 一种盘扣支架支撑系统
CN210195269U (zh) 一种用于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叠合板楼面的无立杆支撑系统
CN210888099U (zh) 狭窄空间相向悬挑平台的平台梁辅助安装装置
CN209799437U (zh) 一种预制墙体临时斜向固定支撑
US4702059A (en) Joist system for forming concrete slabs
CN218292275U (zh) 一种钢筋桁架楼承板与钢梁的连接结构
CN212506752U (zh) 一种便于安装拆卸的型钢支撑件
CN210369559U (zh) 一种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用支撑梁
CN214741352U (zh) 支撑结构
CN210368601U (zh) 一种安装快速稳定的铁路桥梁防落梁挡块
CN215519936U (zh) 能够调节角度的顶托及能够调节角度的组合型顶托
CN115162171A (zh) 一种悬索桥钢拉杆锚固系统的分段安装方法及安装系统
CN210195234U (zh) 一种用于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现浇楼面的无立杆支撑系统
CN113463944A (zh) 一种单杆与双杆垂直交叉的连接扣件以及连接结构
CN113857743A (zh) 一种工字钢焊接方法
JP2022130986A (ja) 滑り免震装置の取り付け方法
CN213204958U (zh) 一种型钢模板托架构件
CN220186054U (zh) 一种管道竖向固定装置
CN215716874U (zh) 可拆装式地板体系
CN213358292U (zh) 一种钢便桥
CN219343224U (zh) 装配式基坑工程钢支撑单肢腿活络端头装置
CN214737406U (zh) 一种满堂架结构
CN211286664U (zh) 一种钢模板支撑装置
CN114250859B (zh) 一种绿色可持续装配式建筑体系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