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738246U - 一种桩板式锚索挡墙 - Google Patents

一种桩板式锚索挡墙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738246U
CN214738246U CN202120548983.8U CN202120548983U CN214738246U CN 214738246 U CN214738246 U CN 214738246U CN 202120548983 U CN202120548983 U CN 202120548983U CN 214738246 U CN214738246 U CN 2147382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chor
retaining wall
column
mounting surface
found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54898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锋
丁志宇
严纪兴
陈胜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uzhijiaoyu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uzhijiaoy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uzhijiaoyu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uzhijiaoy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54898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7382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7382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7382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Affording Protection Of Roads Or Walls For Sound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桩板式锚索挡墙,属于墙体边坡支护领域。本申请的桩板式锚索挡墙,包括挡墙立柱,挡墙立柱包括立柱基础和立柱本体,立柱基础具有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第一安装面用于连接于基坑;立柱本体沿第一方向延伸,立柱本体具有通孔,通孔沿第一方向贯穿立柱本体;第二安装面设置有背离第一安装面凸出的插接部,插接部被配置为插设于通孔内,立柱本体的一端设置第三安装面,第三安装面与第二安装面抵接;墙体,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挡墙立柱之间。该桩板式锚索挡墙,自身重量轻,便于安装施工,且便于运输,能够减少运输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桩板式锚索挡墙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墙体边坡支护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桩板式锚索挡墙。
背景技术
为防止在车辆运行的道路两旁山体发生滑坡,使用边坡支护结构以增强边坡的稳定性,其中,桩板式锚索挡墙是一种常用的边坡支护结构。
传统的桩板式锚索挡墙,立柱的自重大,施工效率低,运输困难且运输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桩板式锚索挡墙,该桩板式锚索挡墙,自身重量轻,便于安装施工,且便于运输,能够减少运输成本。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桩板式锚索挡墙,包括:
挡墙立柱,包括立柱基础和立柱本体,立柱基础具有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第一安装面用于连接于基坑;立柱本体沿第一方向延伸,立柱本体具有通孔,通孔沿第一方向贯穿立柱本体;第二安装面设置有背离第一安装面凸出的插接部,插接部被配置为插设于通孔内,立柱本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三安装面,第三安装面与第二安装面抵接;墙体,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挡墙立柱之间。
本申请的桩板式锚索挡墙,立柱本体重量小,便于运输且运输成本低。挡墙立柱设置为分体结构,便于安装,能够加快施工进度。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立柱基础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预埋件,第一预埋件的一端位于立柱基础的内部,第一预埋件的另一端暴露于第二安装面,立柱本体设置有与第一预埋件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预埋件,第二预埋件的一端位于立柱本体的内部,第二预埋件的另一端暴露于第三安装面,立柱基础与立柱本体通过第一预埋件和第二预埋件连接。
在上述方案中,第一预埋件和第二预埋件使立柱基础和立柱本体能够稳定连接。第一预埋件能够在浇筑立柱基础时设置于立柱基础内部并与其一同进行浇筑,第二预埋件能够在预制立柱本体时设置于立柱本体内部并与其一同进行预制,能够加快施工进度。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预埋件与第二预埋件沿立柱本体的周向焊接。
在上述方案中,第一预埋件与第二预埋件之间通过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焊接能够保证良好的连接强度。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立柱本体为方体结构。
在上述方案中,该种结构方便对立柱本体进行浇筑成型,且能有效提高运输过程中的空间利用率;同时,立柱本体的形状规则,便于设置第二预埋件。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预埋件设置有四个,四个第二预埋件分布于立柱本体的四角。
在上述方案中,该种设置方式的连接稳定性强,且第一预埋件和第二预埋件之间具有较多的连接位置,便于保证连接强度。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桩板式锚索挡墙还包括锚具,一个立柱本体设置有至少一个锚具安装孔,一个锚具安装孔被配置为安装一个锚具,锚具用于支撑立柱本体。
在上述方案中,锚具能够进一步地提高该桩板式锚索挡墙的承载能力,增加了立柱本体的稳定性。同时,通过锚具还能有效的防止挡墙立柱出现位移失稳的问题。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一个立柱本体设置有多个锚具安装孔,多个锚具安装孔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
在上述方案中,立柱本体可以设置多个锚具,相应的立柱本体需要设置多个锚索安装孔,多个锚索安装孔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使得立柱本体在多个锚具共同支撑时能够保持稳定。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锚具包括锚索、锚墩和锚固,锚墩设置于锚具安装孔,锚固用于设置于边坡内,锚索的一端穿过锚具安装孔并安装于锚墩,锚索的另一端设置于锚固。
在上述方案中,通过锚索对立柱本体进行进一步的支撑,其中,锚墩设置于锚具安装孔,为锚索提供了安装位置;锚固设置于边坡内,为锚索提供了固定位置。锚索的两端分别与锚墩和锚固连接,提高了立柱本体的稳定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桩板式锚索挡墙还包括混凝土垫层,混凝土垫层沿第一方向延伸,混凝土垫层用于设置于基坑内,混凝土垫层位于立柱基础与基坑的坑底之间,混凝土垫层用于支撑立柱基础。
在上述方案中,混凝土垫层能够在基坑底部找平,以便于挡墙立柱能够稳定地搭设于混凝土垫层上,保证挡墙立柱的定位支撑效果好。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桩板式锚索挡墙还包括定位件,定位件的一端用于固定于基坑的坑底,定位件的另一端穿过混凝土垫层且与立柱基础连接。
在上述方案中,通过定位件对立柱基础进行固定,能够有效的避免挡墙立柱发生位移失稳的风险,进而提高了该桩板式锚索挡墙的稳定性。
本申请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桩板式锚索挡墙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桩板式锚索挡墙的主视图;
图3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挡墙立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预埋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预埋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立柱本体设置四个第二预埋件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立柱基础的俯视图;
图8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立柱本体设置一个第二预埋件的示意图。
图标:1-桩板式锚索挡墙;10-挡墙立柱;11-立柱基础;12-立柱本体;110-第一预埋件;111-第一预埋钢板;112-第一预埋钢筋;120-第二预埋件;121-第二预埋钢板;122-第二预埋钢筋;13-插接部;14-通孔;15-锚具安装孔;20-墙体;30-锚具;31-锚索;32-锚墩;33-锚固;40-混凝土垫层;50-定位件;61-第一方向;62-第二方向;α-夹角;71-第一安装面;72-第二安装面;73-第三安装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所示,本申请的桩板式锚索挡墙1,包括挡墙立柱10和墙体20。其中,挡墙立柱10包括立柱基础11和立柱本体12。
立柱基础11可以理解为挡墙立柱10的安装基础,用于挡墙立柱10的定位。如图1和2所示,立柱基础11具有沿第一方向61相对设置的第一安装面71和第二安装面72,第一安装面71用于连接于基坑(基坑的坑底),第二安装面72设置有背离第一安装面71凸出的插接部13。
立柱本体12沿第一方向61延伸,立柱本体12具有通孔14,且该通孔14沿第一方向61贯穿立柱本体12。插接部13被配置为插设于通孔14内,以使立柱基础11和立柱本体12以类似“榫”的配合方式相互配合。该种配合方式,立柱基础11和立柱本体12之间的安装连接方便。同时,由于立柱本体12设置有通孔14,相较于传统的实心挡墙立柱10,本申请的立柱本体12具有自重轻、便于运输和安装的优点。
其中,第一方向61可以理解为立柱本体12的高度方向,也可以理解为立柱本体12的长度方向,也即立柱基础11的厚度方向。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安装面72也可以设置有靠近第一安装面71凹陷的凹槽,立柱本体12的朝向立柱基础11的一端可以设置有与该凹槽相对应的凸出部分,以使立柱本体12能够插设于立柱基础11之中,实现立柱本体12与立柱基础11的插接配合。
如图2所示,立柱本体12的一端设置有第三安装面73,可以理解为第三安装面73位于立柱本体12的朝向立柱基础11的一端,第三安装面73被配置为与第二安装面72抵接,使立柱基础11对立柱本体12起到支撑作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立柱本体12的侧壁上可以设置有吊环(图中未示出),吊环用于吊装立柱本体12,以便于立柱本体12的运输和安装。
如图2所示,墙体20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挡墙立柱10之间,以起到对边坡进行支护的作用。墙体2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立柱本体12连接,例如,立柱本体12设置有用于与墙体20连接的第一安装部(图中未示出),墙体2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均设置有与第一安装部对应的第二安装部(图中未示出),当墙体20与立柱本体12装配时,第二安装部与第一安装部连接,以实现墙体20的固定。
如图3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立柱基础11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预埋件110,第一预埋件110的一端位于立柱基础11的内部,第一预埋件110的另一端暴露于第二安装面72;立柱本体12设置有与第一预埋件110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预埋件120,第二预埋件120的一端位于立柱本体12的内部,第二预埋件120的另一端暴露于第三安装面73。第一预埋件110用于与第二预埋件120连接,以实现立柱基础11和立柱本体12的连接。
如图3-图5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预埋件110包括第一预埋钢筋112和第一预埋钢板111,第一预埋钢筋112的一端垂直于第一预埋钢板111设置,第一预埋钢筋112的一端固定于第一预埋钢板111。第二预埋件120包括第二预埋钢筋122和第二预埋钢板121,第二预埋钢筋122的一端垂直于第二预埋钢板121设置,第二预埋钢筋122的一端固定于第二预埋钢板121。其中,第一预埋钢筋112设置于立柱基础11内部,第一预埋钢板111暴露于第二安装面72;第二预埋钢筋122设置于立柱本体12内部,第二预埋钢板121暴露于第三安装面73。在浇筑立柱基础11的过程中,将第一预埋钢筋112设置于用于成型立柱基础11的模具内,将第一预埋钢板111暴露于用于成型立柱基础11的模具,以使第一预埋件110与立柱基础11一体成型。同样的,在浇筑立柱本体12的过程中,将第二预埋钢筋122设置于用于成型立柱本体12的模具内,将第二预埋钢板121暴露于用于成型立柱本体12的模具,以使第二预埋件120与立柱本体12一体成型。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预埋钢板111与第二预埋钢板121抵接,即第二安装面72与第三安装面73抵接,以使立柱基础11对立柱本体12起到支撑作用。第一预埋件110与第二预埋件120抵接后,对第一预埋件110和第二预埋件120沿立柱本体12的周向焊接,以增强立柱基础11与立柱本体12的连接稳定性。
需要指出的是,如图3所示,第一预埋件110和第二预埋件120之间进行焊接的部位是第一预埋钢板111和第二预埋钢板121抵接后的对缝处,即第一预埋钢板111和第二预埋钢板121之间的焊缝沿第一预埋钢板111的周向和第二预埋钢板121的周向延伸。在上述位置进行焊接,能够保证第一预埋件110与第二预埋件120之间的焊接效果好,进而使得立柱基础11与立柱本体12之间具有较强的连接稳定性。
第一预埋钢筋11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根据第一预埋钢板111的尺寸确定第一预埋钢筋112的数量,以保证第一预埋钢板111被稳定固定于立柱基础11。同理,第二预埋钢筋12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根据第二预埋钢板121的尺寸确定第二预埋钢筋122的数量,以保证第二预埋钢板121被稳定固定于立柱本体12。如图4和图5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预埋件110设置四个第一预埋钢筋112,第二预埋件120设置四个第二预埋钢筋。
第一预埋件110的数量与第二预埋件120的数量的对应关系为:第一预埋件110的数量可以与第二预埋件120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或者,第一预埋件110的数量也可以与第二预埋件的120数量不相同,只要保证立柱基础11与立柱本体12的连接稳定性即可。
如图6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立柱本体12为方体结构,即立柱本体12垂直于第一方向61(如图1所示)的截面为回字形。立柱本体12设置为方体结构,方便对立柱本体12进行浇筑成型,且能够有效提高运输过程中的空间利用率。同时,立柱本体12的形状结构,便于设置第二预埋件120。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立柱本体12还可以设置为圆柱体、多棱柱等结构。
需要指出的是,如图6和图7所示,当立柱本体12为方体结构时,立柱本体12的外轮廓为方形,对应的立柱基础11的外轮廓与立柱本体12的外轮廓相匹配,即立柱基础11的外轮廓为与立柱本体12外轮廓相同的方形。该种设置方式,能够使得第二安装面72和第三安装面73有较大的接触面积,以提高立柱基础11与立柱本体12之间的连接强度和稳定性。
进一步的,如图6和图7所示,以立柱本体12为方体结构且立柱基础11具有与立柱本体12相同的外轮廓为例,立柱本体12设置有四个第二预埋件120,且分布于立柱本体12的四角,立柱基础11设置有四个第一预埋件110,且分布于立柱基础11的四角,四个第一预埋件110与四个第二预埋件120一一对应。将立柱本体12与立柱基础11插接配合后,四个第一预埋件110与四个第二预埋件120重合。该种设置方式,第一预埋件110与第二预埋件120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大,支撑稳定性好。同时,第一预埋件110和第二预埋件120在相互抵接的周向上具有较长的对应长度,使得第一预埋件110和第二预埋件120之间具有足够的空间能够进行焊接作业。
需要指出的是,第二预埋件120和第一预埋件110的数量还可以为其他数量,只要保证立柱本体12和立柱基础11的连接稳定性即可。例如,可以设置一个第二预埋件120,对应的可以设置一个第一预埋件110。如图8所示,当设置一个第二预埋件120时和一个对应的第一预埋件110时,为保证第一预埋件110和第二预埋点之间有较大的支撑面积以及足够的焊接长度,可以将第二预埋件120沿立柱本体12的周向设置一周,即第二预埋件120同样为回字形结构。在此种情况下,如图8所示,第二预埋件120至少部分覆盖第三安装面73,且第二预埋件的120的外周缘与立柱本体12的外周缘齐平,以便于能够对第二预埋件120和第一预埋件110进行焊接。
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预埋件120的数量和第一预埋件110的数量也可以不同,例如,第一预埋件110为一个,且覆盖整个第二安装面72,第二预埋件120设置有多个,多个第二预埋件120沿立柱本体12的周向间隔分布,例如,第二预埋件120设置有四个,四个第二预埋件120分布于立柱本体12的四角。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当第一预埋件110的数量和第二预埋件120的数量,且两者一一对应时,第一预埋件110和第二预埋件120可以为相同的结构,可以相互替换,便于加工,节省成本。
如图1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桩板式锚索挡墙1还包括锚具30,锚具30用于支撑立柱本体12。在立柱本体1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锚具安装孔15,一个锚具30对应一个锚具安装孔15,锚具安装孔15的延伸方向被配置为指向边坡,锚具安装孔15贯穿立柱本体12。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立柱本体12设置有一个锚具安装孔15,锚具安装孔15沿第二方向62贯穿立柱本体12。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立柱本体12设置有多个锚具安装孔15,多个锚具安装孔15沿第一方向61间隔设置。相应的,当立柱本体12设置有多个锚具安装孔15时,立柱本体12能够设置多个锚具30并被多个锚具30支撑,以增强立柱本体12的支撑强度,进而提高桩板式锚索挡墙1的支撑稳定性。
需要指出的是,如图1所示,第二方向62与第一方向61之间设置有夹角α,夹角α为锐角。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方向62还可以与第一方向61垂直,即夹角α为直角。
如图1所示,锚具30包括锚索31、锚墩32和锚固33。锚墩32设置于锚具安装孔15处,且位于立柱本体12的远离边坡的一侧,锚固33设置于边坡内。锚索31的一端设置于锚固33,锚索31的另一端穿过锚具安装孔15并安装于锚墩32,以对立柱本体12进行支撑,进而对该桩板式锚索挡墙1进行支撑。使用锚索31连接锚墩32和锚固33,锚索31由数根钢绞线缠绕而成,韧性较强,安装适应性广。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使用锚杆连接锚墩32和锚固33。
如图1和图3所示,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桩板式锚索挡墙1还包括混凝土垫层40。混凝土垫层40设置于基坑内,且位于基坑的坑底与立柱基础11之间。该混凝土垫层40能够为立柱基础11提供支撑面,以便于立柱基础11的找平和浇筑。
如图1和图3所示,桩板式锚索挡墙1还包括定位件50,定位件50的一端插设于基坑的坑底,定位件50的另一端插设于立柱基础11,以使立柱基础11能够稳定的连接于基坑。通过定位件50将立柱基础11连接于地面时,可以将立柱基础11视为挡墙立柱10的固定端,挡墙立柱10被定位件50固定于基坑,可以有效防止“踢脚”失稳现象,增强了挡墙立柱10的稳定性,进而使得该桩板式锚索挡墙1具有结构稳定的优点。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定位件50可以是抗拔锚杆,抗拔锚杆的固定效果好,易于施工。进一步的,为了增强抗拔锚杆与立柱基础11的连接稳定性,还可以在抗拔锚杆设置于立柱基础11的一端设置锚定板。在本申请的另一些实施例中,定位件50还可以是角钢倒刺式钢管土钉。
本申请的桩板式锚索挡墙1的施工流程如下:
步骤1:在现场进行放样以确定挡墙立柱10的安装位置,对应的在边坡进行放样以确定锚具30的安装位置。在放样确定的挡墙立柱10的安装位置开挖基坑并设置抗拔锚杆。在基坑的坑底铺设混凝土垫层40后,绑扎立柱基础11的钢筋骨架并设置第一预埋件110,浇筑混凝土以形成钢混结构的立柱基础11。在边坡确定的放样位置钻孔并将锚索31设置于该孔内,浇筑混凝土形成锚固33,用于将锚索31的一端固定于边坡。预留足够长度的锚索31,用于与立柱本体12连接。
步骤2:在预制场预制设置有第二预埋件120的混凝土结构的立柱本体12及混凝土结构的墙体20。
步骤3:将立柱本体12安装于立柱基础11,实现类似于“榫”的结合方式,并将第一预埋件110和第二预埋件120相互抵接。将第一预埋件110和第二预埋件120沿对第一预埋钢板111的周向和第二预埋钢板121的周向进行焊接。向基坑内回填混凝土以加强立柱基础11与立柱本体12之间的连接强度。
步骤4:将锚索31穿过锚具安装孔15,在锚索31的外部套设套管用于保护锚索31。向立柱本体12的通孔14内回填混凝土,张拉锚索31并用锚墩32进行封锚。
步骤5:安装相邻的挡墙立柱10之间的墙体20,在墙体20朝向边坡的一侧回填填筑料并压实。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步骤1和步骤2可以同步进行,以加快施工进度,提高施工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桩板式锚索挡墙,其特征在于,包括:
挡墙立柱,包括立柱基础和立柱本体,所述立柱基础具有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所述第一安装面用于连接于基坑;所述立柱本体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立柱本体具有通孔,所述通孔沿所述第一方向贯穿所述立柱本体;所述第二安装面设置有背离所述第一安装面凸出的插接部,所述插接部被配置为插设于所述通孔内,所述立柱本体的一端设置有第三安装面,所述第三安装面与所述第二安装面抵接;
墙体,设置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挡墙立柱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桩板式锚索挡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基础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预埋件,所述第一预埋件的一端位于所述立柱基础的内部,所述第一预埋件的另一端暴露于所述第二安装面,所述立柱本体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预埋件对应的至少一个第二预埋件,所述第二预埋件的一端位于所述立柱本体的内部,所述第二预埋件的另一端暴露于所述第三安装面,所述立柱基础与所述立柱本体通过所述第一预埋件和所述第二预埋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桩板式锚索挡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埋件与所述第二预埋件沿所述立柱本体的周向焊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桩板式锚索挡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本体为方体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桩板式锚索挡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预埋件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第二预埋件分布于所述立柱本体的四角。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桩板式锚索挡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桩板式锚索挡墙还包括锚具,一个所述立柱本体设置有至少一个锚具安装孔,一个所述锚具安装孔被配置为安装一个所述锚具,所述锚具用于支撑所述立柱本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桩板式锚索挡墙,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立柱本体设置有多个所述锚具安装孔,多个所述锚具安装孔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桩板式锚索挡墙,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具包括锚索、锚墩和锚固,所述锚墩设置于所述锚具安装孔,所述锚固用于设置于边坡内,所述锚索的一端穿过所述锚具安装孔并安装于所述锚墩,所述锚索的另一端设置于所述锚固。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桩板式锚索挡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桩板式锚索挡墙还包括混凝土垫层,所述混凝土垫层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混凝土垫层设置于基坑,所述混凝土垫层位于所述立柱基础与所述基坑的坑底之间,所述混凝土垫层用于支撑所述立柱基础。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桩板式锚索挡墙,其特征在于,所述桩板式锚索挡墙还包括定位件,所述定位件的一端用于固定于所述基坑的坑底,所述定位件的另一端穿过所述混凝土垫层且与所述立柱基础连接。
CN202120548983.8U 2021-03-17 2021-03-17 一种桩板式锚索挡墙 Active CN2147382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48983.8U CN214738246U (zh) 2021-03-17 2021-03-17 一种桩板式锚索挡墙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48983.8U CN214738246U (zh) 2021-03-17 2021-03-17 一种桩板式锚索挡墙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738246U true CN214738246U (zh) 2021-11-16

Family

ID=785948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548983.8U Active CN214738246U (zh) 2021-03-17 2021-03-17 一种桩板式锚索挡墙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73824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30008125A1 (en) Construction method for new underground structure
CN213268319U (zh) 一种免支撑装配式框架结构体系
JP3690437B2 (ja) 既存建築物の耐震補強構造
CN214738246U (zh) 一种桩板式锚索挡墙
JP2004100157A (ja) 擁壁構造およびそのための施工方法
US9951493B2 (en) Precast integral post and retaining wall and method for installing same
IE902098A1 (en) Formwork for forming structural beams
JP3210896B2 (ja) 擁壁ブロック用支柱の固定方法及びそれに用いる基礎部材
JP3956226B2 (ja) 道路造成方法及びそれに用いる上部工版
CN113700005B (zh) 一种无预应力基坑内支撑体系及施工方法
KR102254227B1 (ko) Pc 말뚝캡이 구비된 고강도 콘크리트 말뚝 구조체 및 이의 시공 방법
JPH0586630A (ja) コンクリート充填鋼管杭とコンクリート充填鋼管柱の接合構造
JP4612422B2 (ja) 構造物の施工方法とこれに使用される基礎構造
JP2787806B2 (ja) 土留め擁壁
KR101219459B1 (ko) 시공성 및 생산성이 개선된 저류조용 피씨 구조물
CN110792096A (zh) 预制桥墩柱与桩基一对一的杯形插槽式连接构造
KR200194424Y1 (ko) 마이크로 파일을 이용한 프리캐스트 옹벽
CN220789833U (zh) 模块化塔筒基础
CN214738124U (zh) 一种应用转换钢柱头的钢筋混凝土内撑支撑结构
CN115059188B (zh) 一种用于结构井拐角处的钢柱结构、建筑物及施工方法
CN217679833U (zh) 复合混凝土施工型剪力墙结构
KR100594375B1 (ko) 지하 구조물용 합성말뚝
JP2547497Y2 (ja) 矩形断面コンクリート布基礎用プレキャスト基礎材
KR20010054238A (ko) 아치형 통로 구축용 프리캐스트 부재와 이것을 이용한아치형 통로 구축시공방법
JPH02164933A (ja) 建築基礎工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