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729085U - 转向机总成、汽车转向系统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转向机总成、汽车转向系统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729085U
CN214729085U CN202120163829.9U CN202120163829U CN214729085U CN 214729085 U CN214729085 U CN 214729085U CN 202120163829 U CN202120163829 U CN 202120163829U CN 214729085 U CN214729085 U CN 2147290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ering
guide rod
cam
automobile
driving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163829.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潘权
刘涛
彭利军
王威
张金萍
夏欢兵
李世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C Motor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IC Motor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IC Motor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SAIC Motor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163829.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7290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7290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72908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eering-Linkage Mechanisms And Four-Wheel Steer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转向机总成、汽车转向系统及汽车,转向机总成包括凸轮机构、驱动轴和转向机壳体,凸轮机构设置于转向机壳体内,驱动轴的一端与凸轮机构传动连接;其中,凸轮机构包括凸轮、左侧导向杆和右侧导向杆,凸轮的边缘形成有左侧导向部和右侧导向部;左侧导向杆的一端与左侧导向部相互嵌合并滑动连接,右侧导向杆的一端与右侧导向部相互嵌合并滑动连接,采用这种转向机总成时,驱动轴转动联动凸轮转动以带动左侧导向杆和右侧导向杆朝同一方向移动,且左侧导向杆和右侧导向杆之间产生相对移动,能够达到增大外侧车轮的转角、减小内外侧车轮的转角差、增大阿克曼率、减小轮胎磨损、以增加轮胎的寿命的功能的效果。

Description

转向机总成、汽车转向系统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转向机总成、汽车转向系统及汽车。
背景技术
转向机是汽车上的重要总成之一,作为汽车转向的执行机构,对于汽车的驾驶、操控及安全性能至关重要。它的主要作用是改变或者保持汽车的行驶方向,其性能好坏更是衡量汽车操控稳定性的重要标志之一。现有的转向机普遍采用齿轮齿条的配合传动方式,将方向盘的转动,转化为齿条的平动,拉动转向拉杆及转向节,进而带动车轮偏转,实现汽车转向。汽车向左转弯时,其处于左侧的转向车轮称之为内轮,处于右侧的转向车轮称之为外轮;相应的,汽车在向右转弯时,其处于右侧的转向车轮称之为内轮,处于左侧的转向车轮称之为外轮。理论上,为了使得汽车转向时的所有车轮均做纯滚动,不发生额外的磨损,内轮、外轮、两后轮三者的中心延长线必须相交于一点,为此,内、外转向轮的转角应该是不相同的,它们必须实时地满足阿克曼曲线。但现有的转向机受限于齿条平动的限制,内轮和外轮的齿条行程始终保持一致,导致内轮和外轮的转向比一致。这样的话导致了车轮左右两侧车轮转角始终存在差异,这将导致转弯直径的增大,进而会导致车轮的磨损加重。
因此,现有的转向机存在使用性能差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转向机存在使用性能差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转向机总成,包括凸轮机构、驱动轴和转向机壳体,凸轮机构设置于转向机壳体内,驱动轴的一端与凸轮机构传动连接;其中,
凸轮机构包括凸轮、左侧导向杆和右侧导向杆,凸轮的边缘形成有左侧导向部和右侧导向部;
左侧导向杆的一端与左侧导向部相互嵌合并滑动连接,右侧导向杆的一端与右侧导向部相互嵌合并滑动连接;驱动轴转动联动凸轮转动以带动左侧导向杆和右侧导向杆朝同一方向移动,且左侧导向杆和右侧导向杆之间产生相对移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施方式中的转向机总成通过利用凸轮外轮廓左侧导向部和右侧导向部不对称的曲线设计,使得左侧导向杆、右侧导向杆移动行程的差异化,进而实现在汽车转向时对左右两侧车轮转向行程的差异控制,达到增大外侧车轮的转角,减小内外侧车轮的转角差,减小整车的转弯直径,增大阿克曼率,减小轮胎磨损,增加轮胎的寿命的功能。因此,本实施方式中的转向机总成具有使用性能好的优点。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转向机总成,左侧导向部和右侧导向部设置为形成于凸轮的边缘的凹槽,左侧导向杆的一端和右侧导向杆的一端均形成为半球结构,凹槽与半球结构嵌合并滑动连接;并且,
凹槽的边缘形成有用于限制半球结构脱离凹槽的翻边。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施方式中的左侧导向部和右侧导向部设置为形成于凸轮的边缘的凹槽,左侧导向杆的一端和右侧导向杆的一端均形成为半球结构,将凸轮与左侧导向杆、右侧导向杆通过凹槽和半球结构滑动连接。通过这种结构的设置,可使得凸轮在转动过程中,凸轮带动左侧导向杆和右侧导向杆相对于凸轮滑动时产生位移,其稳定性更好。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转向机总成,凸轮的轮轴上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有第一传动齿轮,驱动轴的一端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有第二传动齿轮,驱动轴的一端与凸轮机构中的凸轮通过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传动连接。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转向机总成,第一传动齿轮与轮轴、第二传动齿轮与驱动轴的一端均通过花键可拆卸地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转向机总成,转向机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和下壳体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其中,
下壳体上与左侧导向杆和右侧导向杆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导向槽,左侧导向杆的壁面和右侧导向杆的壁面上形成有滑台,滑台与导向槽滑动连接;
在凸轮转动时,左侧导向杆和右侧导向杆的滑台沿导向槽移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施方式提供的转向机总成由于在转向机壳体的下壳体上设置有导向槽,左侧导向杆的壁面和右侧导向杆的壁面上形成有滑台,左侧导向杆和右侧导向杆通过滑台与导向槽滑动连接,通过这种结构的设置;可降低左侧导向杆和右侧导向杆在移动过程中的晃动量,进而能够提供本实施方式提供的这种转向机总成的工作稳定性。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转向机总成,凸轮背离下壳体的一侧壁面呈内凹结构,下壳体内形成有储油腔;并且,
上壳体的边缘和下壳体的边缘形成有多个对应的带有连接孔的凸台,上壳体和下壳体通过连接孔螺栓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施方式提供的转向机总成通过在下壳体内设置储油腔储存润滑油,以对设置于转向机壳体内的传动部件,例如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进行润滑,进而能够降低本实施方式中的转向机总成在使用过程中的磨损量。
另外,凸轮背离下壳体的一侧壁面呈内凹结构,通过这种结构的设置,一方面可降低凸轮的重量;另一方面,凸轮上的内凹结构可使得驱动轴的靠近凸轮的一端位于内凹结构内,进而能够为转向机总成在竖直方向上节省空间,使得本实施方式提供的这种转向机总成的结构更加紧凑。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转向机总成,上壳体和下壳体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部。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施方式提供的这种结构的转向机总成由于在上壳体和下壳体的连接处设置密封部,密封部能够对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进行密封,进而能够降低储存于转向机壳体内的润滑油泄漏而造成资源浪费和污染环境的风险。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汽车转向系统,包括转向操纵机构和转向传动机构;该汽车转向系统还包括上述结构的转向机总成;其中,
转向操纵机构与驱动轴的另一端传动连接,转向传动机构包括左侧转向拉杆和右侧转向拉杆,左侧转向拉杆的一端与左侧导向杆的另一端传动连接,右侧转向拉杆的一端与右侧导向杆的另一端传动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本实施方式中的汽车转向系统包括上述结构的转向机总成,且上述结构的转向机总成通过利用凸轮外轮廓左侧导向部和右侧导向部不对称的曲线设计,能够使得左侧导向杆、右侧导向杆移动行程的差异化。因此,采用该结构转向机总成的汽车转向系统能够实现在汽车转向时对左右两侧车轮转向行程的差异控制,达到增大外侧车轮的转角,减小内外侧车轮的转角差,减小整车的转弯直径,增大阿克曼率,减小轮胎磨损,增加轮胎的寿命的功能。因此,本实施方式中的汽车转向系统具有使用性能好的优点。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汽车转向系统,转向操纵机构包括转向管柱和转向中间轴;其中,
转向中间轴的一端与转向管柱的一端传动连接,另一端与驱动轴的另一端传动连接,转向管柱转动联动转向中间轴并带动驱动轴转动。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汽车,包括左侧车轮和右侧车轮;该汽车还包括上述结构的汽车转向系统;其中,
左侧转向拉杆的另一端与左侧车轮传动连接,右侧转向拉杆的另一端与右侧车轮传动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本实施方式中的汽车包括上述结构的汽车转向系统,汽车转向系统能够实现在汽车转向时对左右两侧车轮转向行程的差异控制,达到增大外侧车轮的转角,减小内外侧车轮的转角差,减小整车的转弯直径,增大阿克曼率,减小轮胎磨损,增加轮胎的寿命的功能。因此,采用该结构转向系统的汽车转向性能更好。
本实用新型其他特征和相应的有益效果在说明书的后面部分进行阐述说明,且应当理解,至少部分有益效果从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的记载变的显而易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转向机总成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转向机总成中的凸轮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转向机总成中的下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汽车转向机系统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提供的汽车转向机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汽车转向系统;
100:转向机总成;
110:凸轮机构;
111:凸轮;
1111:左侧导向部;1112:右侧导向部;1113:内凹结构;
112:左侧导向杆;
113:右侧导向杆;
114:第一传动齿轮;
115:第二传动齿轮;
116:滑台;
117:半球结构;
120:驱动轴;
130:转向机壳体;
131:上壳体;
132:下壳体;
1321:导向槽;1322:储油腔;1323:凸台;1324:连接孔;
200:转向操纵机构;
210:转向管柱;220:转向中间轴;
300:转向传动机构;
310:左侧转向拉杆;320:右侧转向拉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虽然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将结合较佳实施例一起介绍,但这并不代表此实用新型的特征仅限于该实施方式。恰恰相反,结合实施方式作实用新型介绍的目的是为了覆盖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而有可能延伸出的其它选择或改造。为了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深度了解,以下描述中将包含许多具体的细节。本实用新型也可以不使用这些细节实施。此外,为了避免混乱或模糊本实用新型的重点,有些具体细节将在描述中被省略。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的是,在本说明书中,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转向机总成100,如图1-图3所示,包括凸轮机构110、驱动轴120和转向机壳体130,凸轮机构110设置于转向机壳体130内,驱动轴120的一端与凸轮机构110传动连接。
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凸轮机构110包括凸轮111、左侧导向杆112和右侧导向杆113,凸轮111的边缘形成有左侧导向部1111和右侧导向部1112;左侧导向杆112的一端与左侧导向部1111相互嵌合并滑动连接,右侧导向杆113的一端与右侧导向部1112相互嵌合并滑动连接;驱动轴120转动联动凸轮111转动以带动左侧导向杆112和右侧导向杆113朝同一方向移动,且左侧导向杆112和右侧导向杆113之间产生相对移动。
更为具体的,本实施方式中的转向机总成100通过利用凸轮111外轮廓左侧导向部1111和右侧导向部1112不对称的曲线设计,使得左侧导向杆112、右侧导向杆113移动行程的差异化,进而实现在汽车转向时对左右两侧车轮转向行程的差异控制,达到增大外侧车轮的转角,减小内外侧车轮的转角差,减小整车的转弯直径,增大阿克曼率,减小轮胎磨损,增加轮胎的寿命的功能。因此,本实施方式中的转向机总成100具有使用性能好的优点。
更为具体的,请参见图1,在凸轮111朝左方转动时,会推动左侧导向杆112向左移动,同时带动右侧导向杆113向左移动;反之,在凸轮111朝右方转动时,会推动右侧导向杆113向右移动,同时带动左侧导向杆112向右移动;在朝两个方向移动时,由于的边缘弧线并不相同,进而使得左侧导向杆112和右侧导向杆113之间产生相对移动,以增大阿克曼率。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转向机总成100,如图1-图3所示,左侧导向部1111和右侧导向部1112设置为形成于凸轮111的边缘的凹槽,左侧导向杆112的一端和右侧导向杆113的一端均形成为半球结构117,凹槽与半球结构117嵌合并滑动连接;并且,凹槽的边缘形成有用于限制半球结构117脱离凹槽的翻边。
具体的,本实施方式中的左侧导向部1111和右侧导向部1112设置为形成于凸轮111的边缘的凹槽,左侧导向杆112的一端和右侧导向杆113的一端均形成为半球结构117,将凸轮111与左侧导向杆112、右侧导向杆113通过凹槽和半球结构117滑动连接。通过这种结构的设置,可使得凸轮111在转动过程中带动左侧导向杆112和右侧导向杆113相对于凸轮111滑动时产生位移,使其稳定性更好。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转向机总成100,如图1-图3所示,凸轮111的轮轴上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有第一传动齿轮114,驱动轴120的一端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有第二传动齿轮115,驱动轴120的一端与凸轮机构110中的凸轮111通过第一传动齿轮114和第二传动齿轮115传动连接。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转向机总成100,如图1-图3所示,第一传动齿轮114与轮轴、第二传动齿轮115与驱动轴120的一端均通过花键可拆卸地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转向机总成100,如图1-图3所示,转向机壳体130包括上壳体131和下壳体132;上壳体131和下壳体132可拆卸地固定连接。
更进一步,下壳体132上与左侧导向杆112和右侧导向杆113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导向槽1321,左侧导向杆112的壁面和右侧导向杆113的壁面上形成有滑台116,滑台116与导向槽1321滑动连接;在凸轮111转动时,左侧导向杆112和右侧导向杆113的滑台116沿导向槽1321移动。
具体的,本实施方式提供的转向机总成100由于在转向机壳体130的下壳体132上设置有导向槽1321,左侧导向杆112的壁面和右侧导向杆113的壁面上形成有滑台116,左侧导向杆112和右侧导向杆113通过滑台116与导向槽1321滑动连接。通过这种结构的设置,可降低左侧导向杆112和右侧导向杆113在移动过程中的晃动量,进而能够提供本实施方式提供的这种转向机总成100的工作稳定性。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转向机总成100,如图1-图3所示,凸轮111背离下壳体132的一侧壁面呈内凹结构1113,下壳体132内形成有储油腔1322。
更进一步,上壳体131的边缘和下壳体132的边缘形成有多个对应的带有连接孔1324的凸台1323,上壳体131和下壳体132通过连接孔1324螺栓连接。
具体的,本实施方式提供的转向机总成100通过在下壳体132内设置储油腔1322储存润滑油,以对设置于转向机壳体130内的传动部件,例如第一传动齿轮114和第二传动齿轮115进行润滑,进而能够降低本实施方式中的转向机总成100在使用过程中的磨损量,以及提高传递效率。
更为具体的,凸轮111背离下壳体132的一侧壁面呈内凹结构1113,通过这种结构的设置,一方面可降低凸轮111的重量;另一方面,凸轮111上的内凹结构1113可使得驱动轴120的靠近凸轮111的一端位于内凹结构1113内,进而能够为转向机总成100在竖直方向上节省空间,使得本实施方式提供的这种转向机总成100的结构更加紧凑。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转向机总成100,如图1-图3所示,上壳体131和下壳体132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部。
具体的,本实施方式提供的这种结构的转向机总成100由于在上壳体131和下壳体132的连接处设置密封部,密封部能够对上壳体131和下壳体132之间进行密封,进而能够降低储存于转向机壳体130内的润滑油泄漏而造成资源浪费和污染环境的风险。
更为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密封部可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常见的密封胶、密封垫等各种形式的密封部;其具体可根据实际设计和使用需求设定,本实施方式对此不做限定。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转向机总成100,如图1-图3所示,其包括凸轮机构110、驱动轴120和转向机壳体130,凸轮机构110设置于转向机壳体130内,驱动轴120的一端与凸轮机构110传动连接;其中,凸轮机构110包括凸轮111、左侧导向杆112和右侧导向杆113,凸轮111的边缘形成有左侧导向部1111和右侧导向部1112;左侧导向杆112的一端与左侧导向部1111相互嵌合并滑动连接,右侧导向杆113的一端与右侧导向部1112相互嵌合并滑动连接;驱动轴120转动联动凸轮111转动以带动左侧导向杆112和右侧导向杆113朝同一方向移动,且左侧导向杆112和右侧导向杆113之间产生相对移动。通过这种结构的设置,可使得左侧导向杆112、右侧导向杆113移动行程的差异化,进而实现在汽车转向时对左右两侧车轮转向行程的差异控制,达到增大外侧车轮的转角,减小内外侧车轮的转角差,减小整车的转弯直径,增大阿克曼率,减小轮胎磨损,增加轮胎的寿命的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转向机总成100可应用于不同结构的转向系统上,例如,可以是轿车、货车等各种类型的汽车的转向系统上,其具体应用场景可根据实际设计和使用需求设定,本实施方式对此不做限定。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汽车转向系统10,如图4-图5所示,包括转向操纵机构200和转向传动机构300;该汽车转向系统10还包括实施例1中的转向机总成100。
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转向操纵机构200与驱动轴120的另一端传动连接,转向传动机构300包括左侧转向拉杆310和右侧转向拉杆320,左侧转向拉杆310的一端与左侧导向杆112的另一端传动连接,右侧转向拉杆320的一端与右侧导向杆113的另一端传动连接。
更为具体的,由于本实施方式中的汽车转向系统10包括实施例1中的转向机总成100,且实施例1中的转向机总成100通过利用凸轮111外轮廓左侧导向部1111和右侧导向部1112不对称的曲线设计,能够使得左侧导向杆112、右侧导向杆113移动行程的差异化。因此,采用该结构转向机总成100的汽车转向系统10能够实现在汽车转向时对左右两侧车轮转向行程的差异控制,达到增大外侧车轮的转角,减小内外侧车轮的转角差,减小整车的转弯直径,增大阿克曼率,减小轮胎磨损,增加轮胎的寿命的功能。因此,本实施方式中的汽车转向系统10具有使用性能好的优点。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操纵机构和转向传动机构300与现有的操纵机构和转向传动机构300结构类似,此处不做过多赘述。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汽车转向系统10,如图4-图5所示,转向操纵机构200包括转向管柱210和转向中间轴220。
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转向中间轴220的一端与转向管柱210的一端传动连接,另一端与驱动轴120的另一端传动连接,转向管柱210转动联动转向中间轴220并带动驱动轴120转动。
更为具体的,在本实施方式中,转向中间轴220的一端与转向管柱210的一端可以是通过齿轮传动连接,另一端与驱动轴120的另一端可以是通过齿轮传动连接,也可以是通过其他连接方式传动连接,其具体可根据实际设计和使用需求设定,本实施方式对此不做限定。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左侧车轮和右侧车轮(图中未示出);该汽车还包括实施例2中的汽车转向系统10,请参见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的图1-图5。
更进一步,左侧转向拉杆310的另一端与左侧车轮传动连接,右侧转向拉杆320的另一端与右侧车轮传动连接。
具体的,由于本实施例中的汽车包括实施例2中的汽车转向系统10,汽车转向系统10能够实现在汽车转向时对左右两侧车轮转向行程的差异控制,达到增大外侧车轮的转角,减小内外侧车轮的转角差,减小整车的转弯直径,增大阿克曼率,减小轮胎磨损,增加轮胎的寿命的功能。因此,采用该结构转向系统的汽车转向性能更好。
虽然通过参照本实用新型的某些优选实施方式,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包括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转向机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凸轮机构、驱动轴和转向机壳体,所述凸轮机构设置于所述转向机壳体内,所述驱动轴的一端与所述凸轮机构传动连接;其中,
所述凸轮机构包括凸轮、左侧导向杆和右侧导向杆,所述凸轮的边缘形成有左侧导向部和右侧导向部;
所述左侧导向杆的一端与所述左侧导向部相互嵌合并滑动连接,所述右侧导向杆的一端与所述右侧导向部相互嵌合并滑动连接;所述驱动轴转动联动所述凸轮转动以带动所述左侧导向杆和所述右侧导向杆朝同一方向移动,且所述左侧导向杆和所述右侧导向杆之间产生相对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机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左侧导向部和所述右侧导向部设置为形成于所述凸轮的边缘的凹槽,所述左侧导向杆的一端和所述右侧导向杆的一端均形成为半球结构,所述凹槽与所述半球结构嵌合并滑动连接;并且,
所述凹槽的边缘形成有用于限制所述半球结构脱离所述凹槽的翻边。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机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的轮轴上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有第一传动齿轮,所述驱动轴的一端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有第二传动齿轮,所述驱动轴的一端与所述凸轮机构中的所述凸轮通过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和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传动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向机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与所述轮轴、所述第二传动齿轮与所述驱动轴的一端均通过花键可拆卸地固定连接。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转向机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机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其中,
所述下壳体上与所述左侧导向杆和所述右侧导向杆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导向槽,所述左侧导向杆的壁面和所述右侧导向杆的壁面上形成有滑台,所述滑台与所述导向槽滑动连接;
在所述凸轮转动时,所述左侧导向杆和所述右侧导向杆的所述滑台沿所述导向槽移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向机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背离所述下壳体的一侧壁面呈内凹结构,所述下壳体内形成有储油腔;并且,
所述上壳体的边缘和所述下壳体的边缘形成有多个对应的带有连接孔的凸台,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通过所述连接孔螺栓连接。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向机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和所述下壳体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部。
8.一种汽车转向系统,包括转向操纵机构和转向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转向系统还包括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转向机总成;其中,
所述转向操纵机构与所述驱动轴的另一端传动连接,所述转向传动机构包括左侧转向拉杆和右侧转向拉杆,所述左侧转向拉杆的一端与所述左侧导向杆的另一端传动连接,所述右侧转向拉杆的一端与所述右侧导向杆的另一端传动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汽车转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操纵机构包括转向管柱和转向中间轴;其中,
所述转向中间轴的一端与所述转向管柱的一端传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驱动轴的另一端传动连接,所述转向管柱转动联动所述转向中间轴并带动所述驱动轴转动。
10.一种汽车,包括左侧车轮和右侧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包括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汽车转向系统;其中,
所述左侧转向拉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左侧车轮传动连接,所述右侧转向拉杆的另一端与右侧车轮传动连接。
CN202120163829.9U 2021-01-21 2021-01-21 转向机总成、汽车转向系统及汽车 Active CN2147290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163829.9U CN214729085U (zh) 2021-01-21 2021-01-21 转向机总成、汽车转向系统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163829.9U CN214729085U (zh) 2021-01-21 2021-01-21 转向机总成、汽车转向系统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729085U true CN214729085U (zh) 2021-11-16

Family

ID=786403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163829.9U Active CN214729085U (zh) 2021-01-21 2021-01-21 转向机总成、汽车转向系统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72908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39902B1 (en) Hydraulic motor driven rack and pinion steering assembly
CN2866285Y (zh) 汽车后轮转向机构的液压对中缸
CN204714447U (zh) 一种全向移动升降平台车
US5495792A (en) Double acting hydraulic cylinder with improved lubrication and piston rod guides
CN103171612A (zh) 线控转向车辆方向盘限位机构
CN214729085U (zh) 转向机总成、汽车转向系统及汽车
CN103011016B (zh) 多功能汽车
CN207045445U (zh) 后轮转向装置
CN103171613A (zh) 车辆线控转向模式切换限位装置
US4821830A (en) Automotive four wheel steering system
CN113847377B (zh) 一种双筒式减振器及车辆
CN101417669B (zh) 汽车转向器
CN114313061A (zh) 具有双转向机构移动式监控机器人底盘结构
CN103158755A (zh) 机动车辆方向盘限位机构
CN103192873A (zh) 线控转向车辆转向模式切换限位机构
CN2374430Y (zh) 多轴半挂车同步转向系统
CN208855605U (zh) 一种汽车横向自动泊车装置
CN115087583A (zh) 电动卡车用的驱动装置
CN201580433U (zh) 客车动力转向系统
CN202279144U (zh) 带定位密封罩的转向中间传动轴总成
GB2199793A (en) An automative vehicle equipped with at least four road wheels and having a short turning radius
JPH02120520A (ja) トルク伝達装置
CN216190833U (zh) 一种电动叉车及其转向组件
CN212980333U (zh) 一种清扫车的扇面齿轮稳定转向机构
CN219975295U (zh) 一种传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