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723942U - 电锤 - Google Patents

电锤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723942U
CN214723942U CN202022932935.7U CN202022932935U CN214723942U CN 214723942 U CN214723942 U CN 214723942U CN 202022932935 U CN202022932935 U CN 202022932935U CN 214723942 U CN214723942 U CN 2147239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termediate shaft
supporting
electric hammer
bearing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93293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邱国富
顾金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Positec Power Tools Suzhou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7239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7239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16/00Portable percussive machines with superimposed rotation, the rotational movement of the output shaft of a motor being modified to generate axial impacts on the tool bi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5HAND TOOLS; PORTABLE POWER-DRIVEN TOOLS; MANIPULATORS
    • B25DPERCUSSIVE TOOLS
    • B25D17/00Details of, or accessories for, portable power-driven percussive too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ercussive Tools And Related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锤,包括:电机;输出轴,用于与工作头配接;运动转换机构,包括中间轴、齿轮机构以及套接在中间轴上的运动转换件,中间轴可选择地沿其轴线方向移动至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冲击机构,包括用于接收运动转换件的动力且沿输出轴线往复运动的冲击件;电锤还包括支撑冲击件作往复运动的支撑机构以及支撑中间轴的支撑轴承,在中间轴在第三位置时,工作头只输出转动,支撑轴承与支撑机构支撑抵接。由此,通过支撑机构和支撑轴承配合,能够保证支撑轴承与支撑机构支撑在一起,可以防止支撑轴承失效,从而可以延长支撑轴承的使用寿命,进而可以延长电锤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电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锤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锤。
背景技术
电锤具有一个在钻孔、冲击钻孔、凿钎工作方式之间转换的传动装置。其中,电锤在钻孔档位时,固定在中间轴上的支撑轴承与支撑机构分开,起不到支撑中间轴的作用,容易导致中间轴上的支撑轴承失效,也容易引起运动转换件失效,从而影响支撑轴承和运动转换件的使用寿命,进而影响电锤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电锤,该电锤可以延长电锤的使用寿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锤包括:电机,所述电机围绕电机轴转动;输出轴,用于与工作头配接,所述工作头可选择地绕输出轴线输出转动和/或沿输出轴线输出往复运动;运动转换机构,所述运动转换机构用于接收所述电机的动力,所述运动转换机构包括中间轴、在所述中间轴与所述输出轴之间传递动力的齿轮机构以及与所述中间轴连接的运动转换件运动转换件,所述输出轴能够由所述齿轮机构驱动输出转动,所述中间轴可选择地沿其轴线方向移动至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冲击机构,包括用于接收所述运动转换件动力且沿所述输出轴线往复运动的冲击件,所述冲击件用于驱动工作头沿所述输出轴线往复运动;其中,所述中间轴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工作头只输出往复运动,所述中间轴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工作头既输出往复运动又输出转动,所述中间轴移动至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工作头只输出转动;所述电锤还包括支撑所述冲击件作往复运动的支撑机构以及支撑所述中间轴的支撑轴承,在所述中间轴在第三位置时,所述支撑轴承与所述支撑机构支撑抵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锤,通过支撑机构和支撑轴承配合,能够保证支撑轴承与支撑机构支撑在一起,可以防止支撑轴承失效,从而可以延长支撑轴承的使用寿命,进而可以延长电锤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支撑轴承与所述中间轴无相对运动地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还包括位置驱动机构,所述位置驱动机构包括与所述支撑轴承固定连接的驱动部,所述驱动部可操作地驱动所述支撑轴承及中间轴沿中间轴轴线方向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一位置、第二位置、第三位置沿所述中间轴轴线依次设置,在所述中间轴在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时,所述支撑轴承都与所述支撑机构支撑抵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件与支架,所述支撑件设置在所述冲击件与所述支架之间,所述支撑件与所述支架无相对运动地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支架为铝支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的电锤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中间轴的第一端轴承,所述第一端轴承外套于所述中间轴,且所述第一端轴承设置于所述中间轴靠近所述工作头的一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支撑轴承位于所述第一端轴承和所述中间轴远离所述工作头的一端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的电锤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中间轴的第二端轴承,所述第二端轴承外套于所述中间轴,且所述第二端轴承设于所述中间轴远离所述工作头的一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的电锤还包括:套设于所述中间轴的锁止部,所述中间轴沿其轴线方向具有第四位置,所述锁止部与所述中间轴耦合,以将所述中间轴锁定于第四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锁止部具有用于止挡所述第一端轴承的止挡部,所述止挡部与所述第一端轴承支撑抵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在所述中间轴在第四位置时,所述支撑轴承与所述支撑机构支撑抵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中间轴轴线与所述输出轴线平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输出轴线与电机轴的轴线平行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运动转换件设置成套设于所述中间轴的摆杆轴承,所述冲击件设置成气缸,所述冲击机构还包括与所述冲击件配合的撞锤以及与所述撞锤配合的撞杆,所述撞杆用于与所述工作头配接。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锤的剖视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锤的中间轴位于第一位置时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锤的中间轴位于第二位置时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锤的中间轴位于第三位置时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锤的中间轴位于第四位置时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5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锤10。
如图1-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锤10包括:壳体1、电机9、输出轴93、运动转换机构和冲击机构。电机9设置于电锤的壳体1内,电机9为电锤10的工作提供电能,电机围绕电机轴转动。输出轴93用于与工作头83配接,工作头83可选择地绕输出轴线输出转动和/或沿绕着输出轴线往复运动,需要说明的是,工作轴线(即输出轴线)方向是指图1中的左右方向。运动转换机构设置于壳体1内,而且运动转换机构用于接收电机9的动力,可以驱动输出轴93转动,进而输出轴93带动工作头83转动,运动转换机构包括中间轴3、在中间轴3与输出轴93之间传递动力的齿轮机构以及套接在中间轴3上往复摆动的运动转换件6。其中,中间轴3与电机9可选择地连接,具体地,电机9的输出端设置有齿轮轴96,齿轮轴96与中间轴3和/或运动转换件6可选择地连接,中间轴3选择性地与齿轮轴96连接,中间轴3可选择地沿其轴线方向移动至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之间,也就是说,在中间轴3的轴向方向上,中间轴3可以移动至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的任意一个位置。可选地,运动转换件6设置成套设于中间轴3的摆杆轴承。
冲击机构,包括用于接收运动转换机构传递的动力且沿输出轴线往复运动的冲击件8,冲击件8用于驱动工作头83沿输出轴线往复运动,其中,中间轴3移动至第一位置时,工作头83只输出往复运动,电锤10处于锤档工作模式。中间轴3移动至第二位置时,工作头83既输出往复运动又输出转动,电锤10处于锤钻档工作模式。中间轴3移动至第三位置时,工作头83只输出转动,电锤10处于钻档工作模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冲击件8设置成气缸,冲击机构还包括与冲击件8配合的撞锤81以及与撞锤81配合的撞杆82,撞杆82用于与工作头83配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呈类似手枪状,包括沿输出轴线纵长延伸的主壳体以及与主壳体呈夹角倾斜设置的手柄壳体。其中,运动转换机构、冲击机构以及电机9都设置在主壳体内。
进一步地,中间轴3轴线与输出轴线平行设置,电机轴的轴线与输出轴线平行设置,当然,电机轴的轴线也可以设置成与输出轴线垂直,在此不做限制。
进一步地,电锤10还可以包括支撑冲击件8作往复运动的支撑机构2以及支撑中间轴3的支撑轴承4,在中间轴3在第三位置时,支撑轴承4与支撑机构2支撑抵接,具体地,支撑机构2套设于冲击件8的外侧,支撑轴承4的内圈套设于中间轴3,在中间轴3在第三位置时,支撑轴承4与支撑机构2支撑抵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在中间轴3在第一位置时,支撑轴承4与支撑机构2支撑抵接,在中间轴3在第二位置时,支撑轴承4与支撑机构2支撑抵接,如此设置能够保证中间轴3在第一位置、第二位置、第三位置时,支撑轴承4一直与支撑机构2支撑抵接在一起。
其中,电锤10工作时,中间轴3沿其轴线方向移动过程中,能够保证支撑轴承4与支撑机构2相互支撑抵接在一起,并且,电锤10在钻孔档位(即钻档工作模式)、锤钻档工作模式、锤档工作模式时,支撑轴承4与支撑机构2也能够支撑抵接在一起,可以保证对中间轴3的支撑效果,也可以防止支撑轴承4失效,从而可以延长支撑轴承4的使用寿命,进而可以延长电锤10的使用寿命,同时,还能够降低中间轴3的晃动,可以降低电锤10的工作噪音。
由此,通过支撑机构2和支撑轴承4配合,当中间轴3在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的任意一个位置时,能够保证支撑轴承4与支撑机构2支撑抵接在一起,可以防止支撑轴承4失效,从而可以延长支撑轴承4的使用寿命,进而可以延长电锤10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支撑机构2可以包括支撑件22与支架21,支撑件22设置在冲击件8与支架21之间,支撑件22与支架21无相对运动的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运动转换机构还可以包括:大缸92,大缸92套设在冲击件8的外侧,大缸92与输出轴93连接,大缸92与中间轴3通过齿轮啮合传动,输出轴93中空,输出轴93用于收容工作头83。其中,中间轴3转动时,中间轴3能够带动大缸92转动,大缸92转动时带动输出轴93转动,从而输出轴93带动工作头83转动。其中,支撑件22套设在大缸92的外侧,支架21套设在支撑件22的外侧且支撑件22与支架21无相对运动地连接,可选地,支架21与支撑件过盈压装在一起,这样设置支撑机构2能够稳固支撑大缸92在壳体1内,进而支撑冲击件8在大缸92内作往复运动,可以提升电锤10的工作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撑轴承4与中间轴3无相对运动地连接。可选地,支撑轴承4与中间轴3过盈连接。此时,中间轴3带动支撑轴承4一同运动,当中间轴3在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的任意一个位置时,支撑轴承4同样位于相应的位置,且中间轴3与支撑轴承4位于任一位置,支撑轴承4与支撑机构2始终支撑抵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撑轴承4也可以与中间轴3有相对运动地连接。可选地,支撑轴承4空套在中间轴3上,支撑轴承4与壳体1固定连接。此时,中间轴3移动至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的任意一个位置,支撑轴承4始终位于同一位置与支撑机构2支撑抵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机构2可以外套于支撑轴承4的外圈,这样设置能够增加支撑机构2与支撑轴承4的支撑面积,可以提升对支撑轴承4的支撑强度,从而可以进一步降低中间轴3的晃动,进而可以使支撑机构2的布置形式更加合理。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架21可以设置为铝支架,如此设置能够保证支撑机构2的结构强度,支撑机构2与支撑轴承4支撑在一起时,可以避免支撑机构2发生变形,从而可以避免中间轴3在垂直于中间轴3的轴向方向移动,进而可以保证只沿中间轴3的轴向方向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5所示,电锤10还可以包括:用于支撑中间轴3的第一端轴承5,第一端轴承5外套于中间轴3上,而且第一端轴承5设置于中间轴3的另一端,需要解释的是,中间轴3的一端可以为图1中的右端,中间轴3的另一端可以为图1中的左端,也可以理解为,第一端轴承5设置于中间轴3靠近工作头83的一端。其中,第一端轴承5能够对中间轴3起到支撑作用,可以进一步提升对支撑轴承4的支撑强度,从而可以进一步降低中间轴3的晃动,进而可以提升中间轴3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撑轴承4位于第一端轴承5和中间轴3的一端之间,也可以理解为,支撑轴承4位于第一端轴承5和中间轴3远离工作头83的一端之间,支撑轴承4设置于第一端轴承5的右侧,而且,支撑轴承4与第一端轴承5间隔开布置,这样设置能够使支撑轴承4和第一端轴承5支撑在中间轴3的不同位置,可以提升对中间轴3的支撑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5所示,电锤10还可以包括:用于支撑中间轴3的第二端轴承91,第二端轴承91外套于中间轴3,而且第二端轴承91设置于中间轴3远离工作头83的一端,第二端轴承91支撑在运动转换件6和中间轴3远离工作头83的一端之间,第二端轴承91能够对中间轴3起到支撑作用,可以进一步提升对支撑轴承4的支撑强度,从而可以进一步降低中间轴3的晃动,进而可以提升中间轴3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5所示,齿轮机构包括设置在中间轴3的外表面的第一齿轮部94,以及设置在大缸92的外表面且与第一齿轮部94啮合的第二齿轮部95,中间轴3转动时,通过第一齿轮部94和第二齿轮部95啮合,可以实现驱动大缸92转动的工作效果,从而可以保证工作头83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5所示,运动转换件6选择性地与齿轮轴96连接,运动转换件6通过功能转换花键套工作,提供往复运动,当中间轴3位于第一位置或者第二位置时,运动转换件6在锤击位置和复位位置可摆动。其中,电锤10的冲击件8与运动转换件6连接,撞锤81和撞杆82至少部分收容于冲击件8内,撞杆82可移动地设置于撞锤81和工作头83之间,撞锤81用于驱动撞杆82撞击工作头83,具体地,通过运动转换件6带动冲击件8往复运动与撞锤81之间产生气压,推动撞锤81产生往复的撞击运动,撞锤81在运动时冲击撞杆82,使撞杆82产生往复的撞击运动,撞杆82能够将往复的撞击运动传递给工作头83,使工作头83产生冲击作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运动转换件6位于支撑轴承4和中间轴3的一端之间,也可以理解为,运动转换件6设置于支撑轴承4的右侧,而且,运动转换件6与支撑轴承4间隔开布置,如此设置能够使支撑轴承4和运动转换件6支撑在中间轴3的不同位置,可以进一步提升对中间轴3的支撑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电锤10还可以包括:锁定装置7,锁定装置7包括套设于中间轴3的锁止部71,锁止部71设置于壳体1内,中间轴3沿其轴线方向具有第四位置,当中间轴3移动至第四位置时,锁止部71与中间轴3上的第一齿轮部94连接,例如:锁止部71与第一齿轮部94耦合,可以将中间轴3锁定于第四位置。其中,在第四位置,用户可以调整工作头83的角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5所示,锁止部71具有用于止挡第一端轴承5的止挡部98,止挡部98与第一端轴承5抵接配合,其中,由于第一端轴承5可以过盈安装在壳体1上,如此设置能够将第一端轴承5止挡在壳体1上,可以防止第一端轴承5从壳体1上脱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在中间轴3在第四位置时,支撑轴承4与支撑机构2抵接,这样设置可以防止支撑轴承4失效,从而可以延长支撑轴承4的使用寿命,进而可以延长电锤10的使用寿命,同时,还能够降低中间轴3的晃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电锤10还可以包括:位置驱动机构,位置驱动机构用于驱动中间轴3移动至第一位置、第二位置、第三位置、第四位置,从而实现驱动中间轴3移动的工作目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位置驱动机构包括:驱动部99和设置于壳体1外部的拨动部(图中未示出),驱动部99与支撑轴承4固定连接,由于支撑轴承4与中间轴3无相对运动地连接,驱动部99可操作地驱动支撑轴承4及中间轴3沿中间轴轴线方向移动。驱动部99可以设置为拨叉,驱动部99位于壳体1内,拨动部设置于壳体1上且与驱动部99连接,拨动部通过驱动驱动部99移动以使中间轴3移动至第一位置、第二位置、第三位置、第四位置。其中,需要驱动中间轴3移动时,用户通过拨动拨动部可以控制驱动部99驱动中间轴3移动至第一位置、第二位置、第三位置、第四位置。
下面根据图2-图5描述本申请的电锤10的工作模式:
电锤还包括第一离合机构和第二离合机构,第一离合机构设置在电机轴与中间轴3之间,第二离合机构设置在电机轴与运动转换件6之间,第一离合机构和第二离合机构都包括分离和接收两种状态。
当中间轴3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离合机构处于分离状态,第二离合机构处于接收状态,电机轴与中间轴3之间无运动传递,运动转换件6能够接收电机轴的动力;当中间轴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一离合机构和第二离合结构都处于接收状态,中间轴3能够接收电机轴的动力,运动转换件6能够接收电机轴的动力;当中间轴3位于第三位置时,第一离合机构处于接收状态,第二离合机构处于分离状态,中间轴3能够接收电机轴的动力,电机轴与运动转换件6之间无运动传递。
进一步地,第一离合机构包括齿轮轴96的齿轮轴内花键961与中间轴3的中间轴外花键31,当齿轮轴内花键961与中间轴外花键31啮合时,第一离合机构处于接收状态,当齿轮轴内花键961与中间轴外花键31脱开啮合时,第一离合机构处于分离状态。第二离合机构包括齿轮轴96的齿轮轴外花键962与运动转换件6的运动转换件内花键61,当齿轮轴外花键962与运动转换件内花键61啮合时,第二离合机构处于接收状态,当齿轮轴外花键962与运动转换件内花键61脱开啮合时,第二离合机构处于分离状态。
如图2所示,锤档工作模式:拨动部带动驱动部99、中间轴3向工作头83方向运动,使中间轴3移动到第一位置,第一离合机构处于分离状态,齿轮轴96的齿轮轴内花键961与中间轴3的中间轴外花键31脱开啮合。电锤10工作时,电机9的驱动轴转动,电机9的驱动轴带动齿轮轴96转动,齿轮轴96的齿轮轴内花键961与中间轴外花键31脱开,此时电机9的运动无法传递给中间轴3,中间轴3不能转动,也就无法由中间轴3带动输出轴93转动,工作头83无法转动。并且,第二离合机构处于接收状态,齿轮轴96的齿轮轴外花键962与运动转换件6的运动转换件内花键61啮合,齿轮轴96带动运动转换件6转动,运动转换件6驱动冲击件8往复运动,冲击件8带动撞锤81、撞杆82往复运动,使撞杆82撞击钻头83,实现电锤10的锤档工作模式。
另外,如图5所示,电锤10位于锤档工作模式时,旋钮拨动部带动驱动部99、中间轴3向工作头83方向运动,使中间轴3移动至第四位置,可以调整工作头83的角度,此时齿轮轴96的齿轮轴内花键961与中间轴3的中间轴外花键31脱开,齿轮轴外花键962与运动转换件内花键61啮合,第一齿轮部94与锁止部71啮合,此时中间轴3被锁定,输出轴93和中间轴3不转动,因此可以手动调整工作头83角度,实现了锤档调整工作头83角度的工作效果(过渡档位)。
如图3所示,锤钻档工作模式:旋钮拨动部带动驱动部99、中间轴3向电机9方向运动,使中间轴3移动到第二位置,第一离合机构与第二离合机构都处于接收状态,电锤10工作时,电机9的驱动轴转动,电机9的驱动轴带动齿轮轴96转动,齿轮轴96的齿轮轴内花键961与中间轴3啮合,齿轮轴96带动中间轴3转动,第一齿轮部94与第二齿轮部95啮合,中间轴3带动第二齿轮部95和大缸92转动,大缸92与输出轴93通过四个钢销连接,所以输出轴93跟着大缸92一起转动,输出轴93驱动工作头83转动,同时,齿轮轴96的齿轮轴外花键962与运动转换件6的运动转换件内花键61啮合,齿轮轴96带动运动转换件6转动,运动转换件6驱动冲击件8往复运动,冲击件8带动撞锤81、撞杆82往复运动,使撞杆82撞击工作头83,实现电锤10的工作头83锤钻运动。
如图4所示,钻档工作模式:旋钮拨动部带动驱动部99、中间轴3向电机9方向运动,使中间轴3移动到第三位置,第一离合机构处于接收状态,第二离合机构处于分离状态,齿轮轴96的齿轮轴内花键961与中间轴3的中间轴外花键31啮合,齿轮轴96的齿轮轴外花键962与运动转换件6的运动转换件内花键61脱开。电锤10工作时,电机9的驱动轴转动,电机9的驱动轴带动齿轮轴96转动,齿轮轴96的齿轮轴内花键961与中间轴3的中间轴外花键31啮合,齿轮轴96带动中间轴3转动,第一齿轮部94与第二齿轮部95啮合,中间轴3带动第二齿轮部95和大缸92转动,大缸92与输出轴93通过四个钢销连接,所以输出轴93跟着大缸92一起转动,输出轴93驱动工作头83转动。另外,齿轮轴96的齿轮轴外花键962与运动转换件6的运动转换件内花键61脱开,所以齿轮轴96转动,但是运动转换件6不转动,冲击件8、撞锤81、撞杆82无往复运动,实现电锤10的工作头83钻档运动。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5)

1.一种电锤,包括:
电机,所述电机围绕电机轴转动;
输出轴,用于与工作头配接,所述工作头可选择地绕输出轴线输出转动和/或沿输出轴线输出往复运动;
运动转换机构,所述运动转换机构用于接收所述电机的动力,所述运动转换机构包括中间轴、在所述中间轴与所述输出轴之间传递动力的齿轮机构以及与所述中间轴连接的运动转换件,所述输出轴能够由所述齿轮机构驱动输出转动,所述中间轴可选择地沿中间轴轴线方向移动至第一位置、第二位置和第三位置;
冲击机构,包括用于接收所述运动转换件的动力且沿所述输出轴线往复运动的冲击件,所述冲击件用于驱动所述工作头沿所述输出轴线往复运动;其中,所述中间轴移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工作头只输出往复运动,所述中间轴移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工作头既输出往复运动又输出转动,所述中间轴移动至所述第三位置时,所述工作头只输出转动;
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锤还包括支撑所述冲击件作往复运动的支撑机构以及支撑所述中间轴的支撑轴承,在所述中间轴在第三位置时,所述支撑轴承与所述支撑机构支撑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锤,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轴承与所述中间轴无相对运动地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锤,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位置驱动机构,所述位置驱动机构包括与所述支撑轴承固定连接的驱动部,所述驱动部可操作地驱动所述支撑轴承及中间轴沿中间轴轴线方向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锤,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位置、第二位置、第三位置沿所述中间轴轴线依次设置,在所述中间轴在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时,所述支撑轴承都与所述支撑机构支撑抵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锤,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件与支架,所述支撑件设置在所述冲击件与所述支架之间,所述支撑件与所述支架无相对运动地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锤,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为铝支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锤,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中间轴的第一端轴承,所述第一端轴承外套于所述中间轴,且所述第一端轴承设置于所述中间轴靠近所述工作头的一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锤,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轴承位于所述第一端轴承和所述中间轴远离所述工作头的一端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锤,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中间轴的第二端轴承,所述第二端轴承外套于所述中间轴,且所述第二端轴承设于所述中间轴远离所述工作头的一端。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锤,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套设于所述中间轴的锁止部,所述中间轴沿中间轴轴线方向具有第四位置,所述锁止部与所述中间轴能够耦合,以将所述中间轴锁定于第四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锤,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止部具有用于止挡所述第一端轴承的止挡部,所述止挡部与所述第一端轴承支撑抵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锤,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间轴在第四位置时,所述支撑轴承与支撑机构支撑抵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锤,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轴轴线与所述输出轴线平行设置。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锤,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轴线与电机轴的轴线平行设置。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锤,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转换件设置成套设于所述中间轴的摆杆轴承,所述冲击件设置成气缸,所述冲击机构还包括与所述冲击件配合的撞锤以及与所述撞锤配合的撞杆,所述撞杆用于与所述工作头配接。
CN202022932935.7U 2019-12-09 2020-12-09 电锤 Active CN214723942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52172 2019-12-09
CN2019112521727 2019-12-0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723942U true CN214723942U (zh) 2021-11-16

Family

ID=76329600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932935.7U Active CN214723942U (zh) 2019-12-09 2020-12-09 电锤
CN202011428649.5A Pending CN113021272A (zh) 2019-12-09 2020-12-09 电锤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428649.5A Pending CN113021272A (zh) 2019-12-09 2020-12-09 电锤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2) CN214723942U (zh)
WO (1) WO2021115332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04058686A1 (de) * 2004-09-03 2006-03-09 Robert Bosch Gmbh Elektrowerkzeug mit einem zwischen den Betriebsarten Bohren, Schlagbohren, Meißeln umschaltbaren Antrieb
DE102006029363A1 (de) * 2006-06-27 2008-01-03 Robert Bosch Gmbh Elektrohandwerkzeug
DE102009027560A1 (de) * 2009-07-09 2011-01-13 Robert Bosch Gmbh Bohrhammer- und/oder Meißelgerät
GB2472227B (en) * 2009-07-29 2011-09-14 Mobiletron Electronics Co Ltd Impact drill
CN102837295B (zh) * 2012-10-02 2014-11-12 浙江奔宇工具有限公司 电锤传动机构
CN211729047U (zh) * 2019-12-09 2020-10-23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电锤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021272A (zh) 2021-06-25
WO2021115332A1 (zh) 2021-06-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582760B2 (ja) ハンマドリル
JP4281273B2 (ja) ハンマドリル
CA2629238A1 (en) Hammer drill
JPH0733510U (ja) 打撃工具の切換機構
CN100519091C (zh) 锤钻
JP4515181B2 (ja) 電動ハンマドリル
US8261850B2 (en) Hand-held rotary hammer power tool
CN211729047U (zh) 电锤
JP2006175594A (ja) ハンマードリル
CN202241182U (zh) 一种单旋钮四功能电锤
JP4446248B2 (ja) ハンマドリル
CN101903135B (zh) 手持式工具机
CN101648375B (zh) 锤钻式动力工具
RU2576747C2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передаточного механизма для буровых станков, а также бурильных машин
CN214723942U (zh) 电锤
JPH09239675A (ja) ハンマドリルの動作モード切換装置
JP3695392B2 (ja) ハンマドリル
EP2960019B1 (en) Hammer drill
CN201900632U (zh) 电锤的内冲击切换装置
JP2006181664A (ja) ハンマドリル
JPH02284881A (ja) ハンマードリル
KR100621721B1 (ko) 햄머드릴
JP4405378B2 (ja) 電動工具
CN201970287U (zh) 电锤
US20070151412A1 (en) Hand-guided power tool, in particular rotary hammer and/or chisel hamme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