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720469U - 一种成型模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成型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720469U
CN214720469U CN202120939676.2U CN202120939676U CN214720469U CN 214720469 U CN214720469 U CN 214720469U CN 202120939676 U CN202120939676 U CN 202120939676U CN 214720469 U CN214720469 U CN 2147204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e body
die
cooling
mold
lower di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93967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创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Chj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Chj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Chj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Chj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93967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7204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7204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7204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成型模具,包括具有型腔的主体及用于输送第一冷却液的冷却管,其中,冷却管设置在主体内靠近型腔的位置,冷却管的两端分别穿出主体,冷却管的内壁形成有环绕冷却管的轴线的冷却腔,冷却腔沿冷却管的轴线延伸,冷却腔内设置有第二冷却液。本实用新型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双重降温,从而能够大幅度提升成型模具的冷却效率,进而能够大幅度提升成型模具的成型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成型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成型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成型模具是依据待成型产品的形状和结构,并按照一定的比例制作而成的工具,同时也是一种利用压制、浇灌等方法使成型材料具有一定的形状且与待成型产品的形状相符合的工具。近些年来,由于饰品行业的迅猛发展,导致成型模具被广泛应用于饰品的生产和制造,尤其以珠宝、首饰为甚。
现有技术中,成型模具一般包括凸模和凹模,其中,凸模与凹模相互配合构成用于容置成型材料的型腔。以成型首饰为例,型腔内的成型材料可以为诸如金、银、铜等的金属液。在利用成型模具成型首饰的过程中,型腔内的金属液会具有极高的温度,因此,市面上的一些成型模具内会设置冷却结构,而由于这些冷却结构的冷却效果不佳,从而导致成型模具的冷却效率较低,进而导致成型模具的成型效率较低。
因此,有必要对上述成型模具的结构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成型模具,解决现有技术中成型模具的成型效率较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成型模具,包括:具有型腔的主体及用于输送第一冷却液的冷却管,所述冷却管设置在所述主体内靠近所述型腔的位置,所述冷却管的两端分别穿出所述主体,所述冷却管的内壁形成有环绕所述冷却管的轴线的冷却腔,所述冷却腔沿所述冷却管的轴线延伸,所述冷却腔内设置有第二冷却液。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包括:下模体及盖合于所述下模体的上模体,所述上模体靠近所述下模体的一侧形成有向所述下模体的方向延伸的凸模,所述下模体靠近所述上模体的一侧形成有向远离所述上模体的方向凹陷的凹模,当所述上模体盖合于所述下模体时,所述凸模与所述凹模围合形成所述型腔;
所述冷却管设置在所述下模体内,且位于靠近所述凹模远离所述上模体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模体具有自所述上模体的侧壁向所述上模体的内部凹陷的第一流道,以及自所述凸模靠近所述下模体的一侧向所述上模体的内部凹陷的第二流道,所述第二流道连通于所述第一流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模体包括:与所述下模体盖合的第一模体及连接在所述第一模体远离所述下模体的一侧的第二模体,所述第一模体具有自所述第一模体的侧壁向所述第一模体的内部凹陷的第一槽体,所述第一槽体具有朝向所述第二模体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二模体具有自所述第二模体的侧壁向所述第二模体的内部凹陷的第二槽体,所述第二槽体具有朝向所述第一模体的第二开口,当所述第二模体连接于所述第一模体时,所述第二槽体与所述第一槽体围合形成所述第一流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成型模具还包括监测件,所述监测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槽体远离所述第一模体的槽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模体还具有至少一个自所述第二模体的侧壁向所述第二模体的内部凹陷的第三流道,所述第三流道连通于所述第一流道,所述第三流道与所述第一流道的连通处位于靠近所述第二槽体远离所述第一模体的槽壁的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成型模具还包括至少一个具有收集口的收集箱,所述收集箱设于所述第二模体的侧壁,所述收集箱位于所述第三流道与外部空间的连通处靠近所述第一模体的一侧,所述收集箱的收集口朝向所述第三流道与外部空间的连通处。
在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上模体盖合于所述下模体时,所述凸模与所述凹模过盈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模体具有至少一个自所述下模体靠近所述上模体的一侧向所述下模体的内部凹陷的沉槽,各所述沉槽间隔设置;
所述沉槽远离所述上模体的槽壁形成有向远离所述上模体的方向贯穿的第一连接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模体远离所述下模体的一侧形成有向远离所述下模体的方向延伸的连接部;
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下模体的一侧形成有至少一个向所述下模体的方向凹陷的第二连接孔。
从上述描述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在主体内靠近型腔的位置设置两端分别穿出主体且用于输送第一冷却液的冷却管,同时在冷却管的内壁形成环绕冷却管的轴线且沿冷却管的轴线延伸的冷却腔,并且在冷却腔内设置第二冷却液。基于此,当型腔内的成型材料的温度较高时,一方面位于冷却腔内的第二冷却液可以对型腔内的成型材料进行降温,另一方面冷却管所输送的第一冷却液也可以对型腔内的成型材料进行降温。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双重降温,从而能够大幅度提升成型模具的冷却效率,进而能够大幅度提升成型模具的成型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成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成型模具沿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冷却管沿垂直于冷却管的轴线的方向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成型模具的第一种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成型模具的第二种分解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成型模具的第三种分解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成型模具的第四种分解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区别相关技术中由于成型模具所设置的冷却结构的冷却效果不佳,从而导致成型模具的冷却效率较低,进而导致成型模具的成型效率较低的问题。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成型模具,该成型模具可以用于诸如珠宝、首饰等饰品的生产和制造。
请参阅图1、图2以及图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成型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成型模具沿图1中A-A方向的剖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冷却管沿垂直于冷却管的轴线的方向的剖视图。
如图1、图2以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成型模具,包括具有型腔2的主体1及用于输送第一冷却液的冷却管3,其中,冷却管3设置在主体1内靠近型腔2的位置,冷却管3的两端分别穿出主体1,冷却管3的内壁形成有环绕冷却管3的轴线的冷却腔4,冷却腔4沿冷却管3的轴线延伸,冷却腔4内设置有第二冷却液。
应当理解,冷却管3所输送的第一冷却液和冷却腔4内所设置的第二冷却液均用于对型腔2内的成型材料进行降温,以成型首饰为例,冷却管3所输送的第一冷却液和冷却腔4内所设置的第二冷却液均可以对型腔2内的诸如金、银、铜等的金属液进行降温。
对于冷却管3所输送的第一冷却液所采用的类型,以及冷却腔4内所设置的第二冷却液所采用的类型,均可以为市面上用于降温的任意冷却液,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此处,有必要进行说明,冷却管3所输送的第一冷却液所采用的类型,以及冷却腔4内所设置的第二冷却液所采用的类型,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在实际应用中,当型腔2内的成型材料的温度较高时,位于冷却腔4内的第二冷却液可以对型腔2内的成型材料进行降温;同理,冷却管3所输送的第一冷却液也可以对型腔2内的成型材料进行降温。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成型模具在主体1内靠近型腔2的位置设置两端分别穿出主体1且用于输送第一冷却液的冷却管3,同时在冷却管3的内壁形成环绕冷却管3的轴线且沿冷却管3的轴线延伸的冷却腔4,并且在冷却腔4内设置第二冷却液。基于此,当型腔2内的成型材料的温度较高时,一方面位于冷却腔4内的第二冷却液可以对型腔2内的成型材料进行降温,另一方面冷却管3所输送的第一冷却液也可以对型腔2内的成型材料进行降温。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双重降温,从而能够大幅度提升成型模具的冷却效率,进而能够大幅度提升成型模具的成型效率。
请进一步参阅图4以及图5,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成型模具的第一种分解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成型模具的第二种分解示意图。
作为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如图4以及图5所示,主体1可以包括下模体11及盖合于下模体11的上模体12,其中,上模体12靠近下模体11的一侧可以形成向下模体11的方向延伸的凸模1211,下模体11靠近上模体12的一侧可以形成向远离上模体12的方向凹陷的凹模111,那么,当上模体12盖合于下模体11时,凸模1211与凹模111可以围合形成型腔2。此时,冷却管3可以设置在下模体11内,且位于靠近凹模111远离上模体12的一侧。
在此基础上,当冷却管3达到不可使用的状态时,可以将冷却管3直接抽出下模体11,同时将一根新的冷却管3重新插入下模体11即可。从此处不难看出,冷却管3更换方便,一旦冷却管3达到不可使用的状态,便可以随时更换,以延长成型模具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为了实现向型腔2内输送成型材料,上模体12可以具有自上模体12的侧壁向上模体12的内部凹陷的第一流道5,以及自凸模1211靠近下模体11的一侧向上模体12的内部凹陷的第二流道6,此时,第二流道6连通于第一流道5。那么,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将成型材料从第一流道5注入,使得成型材料依次经由第一流道5、第二流道6进入型腔2。
更进一步的,为了避免型腔2内的成型材料从凸模1211与凹模111间的缝隙漏出,当上模体12盖合于下模体11时,凸模1211可以与凹模111过盈配合。
请进一步参阅图6、图7以及图8,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成型模具的第三种分解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成型模具的第四种分解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图4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作为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如图6以及图7所示,上模体12可以包括与下模体11盖合的第一模体121及连接在第一模体121远离下模体11的一侧的第二模体122,其中,第一模体121可以具有自第一模体121的侧壁向第一模体121的内部凹陷的第一槽体1212,第一槽体1212可以具有朝向第二模体122的第一开口1213,第二模体122可以具有自第二模体122的侧壁向第二模体122的内部凹陷的第二槽体1221,第二槽体1221可以具有朝向第一模体121的第二开口1222,此时,将第二模体122连接于第一模体121,第二槽体1221便可以与第一槽体1212围合形成第一流道5。
应当理解,由于上模体12由第一模体121和第二模体122构成,所以凸模1211可以形成于第一模体121靠近下模体11的一侧。
进一步的,为了避免向型腔2内输送成型材料时,第一流道5内的成型材料过多所导致的第一流道5阻塞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成型模具还可以包括监测件(图中未示出),该监测件可以设置在第二槽体1221远离第一模体121的槽壁。
此处,设置监测件的目的在于监测位于第一流道5内的成型材料沿自第一模体121指向第二模体122的方向的高度,当位于第一流道5内的成型材料沿自第一模体121指向第二模体122的方向的高度超过预设阈值时,表征第一流道5内的成型材料过多,监测件可以自行产生告警以提醒工作人员。当然,监测件提醒工作人员的方式并非仅限于此,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当位于第一流道5内的成型材料沿自第一模体121指向第二模体122的方向的高度超过预设阈值时,监测件可以将所监测的数据发送至外部的控制终端,并且由控制终端产生告警以以提醒工作人员,在此种方式下,工作人员还可以根据控制终端所接收到的数据,实时了解第一流道5内的成型材料的情况。应当理解,监测件提醒工作人员的方式是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确定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可选的,监测件可以为传感器。当然,监测件所采用的形式并非仅限于此,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监测件可以为传感器与报警器的组合,或者,监测件可以为传感器、报警器及市面上其他常用器件的组合,只要监测件能够实现监控、检测的功能即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更进一步的,结合图8,为了避免当位于第一流道5内的成型材料沿自第一模体121指向第二模体122的方向的高度超过预设阈值时,由于工作人员忽视监测件所发出的告警而导致的第一流道5阻塞的问题,第二模体122还可以具有至少一个自第二模体122的侧壁向第二模体122的内部凹陷且连通于第一流道5的第三流道7,第三流道7与第一流道5的连通处可以位于靠近第二槽体1221远离第一模体121的槽壁的位置。
在此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成型模具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具有收集口81的收集箱8,收集箱8可以设于第二模体122的侧壁,收集箱8可以位于第三流道7与外部空间的连通处靠近第一模体121的一侧,收集箱8的收集口81可以朝向第三流道7与外部空间的连通处。
在实际应用中,当位于第一流道5内的成型材料沿自第一模体121指向第二模体122的方向的高度超过预设阈值且工作人员忽视了监测件所发出的告警时,位于第一流道5内的成型材料会沿自第一模体121指向第二模体122的方向持续上涨,那么,当位于第一流道5内的成型材料沿自第一模体121指向第二模体122的方向的高度超过第三流道7与第一流道5的连通处时,位于第一流道5内的成型材料便会沿着第三流道7被引导出第二模体122,最终经由收集口81流入收集箱8内,有效地避免了由于第一流道5内的成型材料过多所导致的第一流道6阻塞的问题。
从此处容易看出,收集箱8与第三流道7间具有对应关系,也即收集箱8的数量应当与第三流道7的数量相等。
应当理解,图7仅作为一种示例,在图7中,设置了两个第三流道7,但是,第三流道7的数量并非仅限于此,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三流道7可以设置一个,也可以设置三个,等等,这是根据实际应用场景确定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下模体11可以具有至少一个自下模体11靠近上模体12的一侧向下模体11的内部凹陷的沉槽112(参见图4、图6,给出了设置四个沉槽112的示例),且各沉槽112可以间隔设置。基于此,沉槽112远离上模体12的槽壁可以形成向远离上模体12的方向贯穿的第一连接孔113(参见图4、图6,给出了设置四个第一连接孔113的示例)。此处,设置第一连接孔113的目的在于能够利用第一连接孔113和某些与第一连接孔113配合的连接件(如螺栓、插销等)将下模体11固定在配套的设备上;设置沉槽112的目的在于避免连接件向上模体12的方向突出而影响凸模1211与凹模111围合形成型腔2。
相应的,上模体12远离下模体11的一侧可以形成向远离下模体11的方向延伸的连接部9(参见图4、图6),连接部9远离下模体11的一侧可以形成至少一个向下模体11的方向凹陷的第二连接孔91(参见图4、图6,给出了设置四个第二连接孔91的示例)。此处,设置第二连接孔91的目的在于能够利用第二连接孔91和某些与第二连接孔91配合的连接件(如螺栓、插销等)将上模体12固定在配套的设备中的传动机构上,使得传动机构可以带动上模体12运动,以将上模体12盖合于下模体11。应当理解,由于上模体12由第一模体121和第二模体122构成,所以连接部9可以形成于第二模体122远离下模体11的一侧。
从上文所描述的内容可知,第一模体121与第二模体122间具有连接关系,那么,为了实现第一模体121与第二模体122间的连接,第二模体122远离第一模体121的一侧可以形成至少一个向第一模体121的方向贯穿的第三连接孔1223(参见图4、图6、图7,给出了设置四个第三连接孔1223的示例),且各第三连接孔1223可以间隔设置;第一模体121靠近第二模体122的一侧可以形成至少一个向远离第二模体122的方向凹陷且与第三连接孔1223配合的第四连接孔1214(参见图6,给出了设置四个第四连接孔1214的示例)。此时,可以利用第三连接孔1223、第四连接孔1214,以及某些与第三连接孔1223、第四连接孔1214配合的连接件(如螺栓、插销等),将第二模体122连接于第一模体121。
此处,有必要进行说明,当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成型模具成型完成后,可以先将第一模体121与第二模体122分离,再对第一槽体1212、第二槽体1221及第二流道6内残留的成型材料进行清理,避免第一槽体1212、第二槽体1221及第二流道6内长期残留成型材料而影响成型模具的成型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内容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内容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内容。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实用新型内容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内容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内容将不会被限制于本实用新型内容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实用新型内容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型腔的主体及用于输送第一冷却液的冷却管,所述冷却管设置在所述主体内靠近所述型腔的位置,所述冷却管的两端分别穿出所述主体,所述冷却管的内壁形成有环绕所述冷却管的轴线的冷却腔,所述冷却腔沿所述冷却管的轴线延伸,所述冷却腔内设置有第二冷却液。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包括:下模体及盖合于所述下模体的上模体,所述上模体靠近所述下模体的一侧形成有向所述下模体的方向延伸的凸模,所述下模体靠近所述上模体的一侧形成有向远离所述上模体的方向凹陷的凹模,当所述上模体盖合于所述下模体时,所述凸模与所述凹模围合形成所述型腔;
所述冷却管设置在所述下模体内,且位于靠近所述凹模远离所述上模体的一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体具有自所述上模体的侧壁向所述上模体的内部凹陷的第一流道,以及自所述凸模靠近所述下模体的一侧向所述上模体的内部凹陷的第二流道,所述第二流道连通于所述第一流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体包括:与所述下模体盖合的第一模体及连接在所述第一模体远离所述下模体的一侧的第二模体,所述第一模体具有自所述第一模体的侧壁向所述第一模体的内部凹陷的第一槽体,所述第一槽体具有朝向所述第二模体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二模体具有自所述第二模体的侧壁向所述第二模体的内部凹陷的第二槽体,所述第二槽体具有朝向所述第一模体的第二开口,当所述第二模体连接于所述第一模体时,所述第二槽体与所述第一槽体围合形成所述第一流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监测件,所述监测件设置在所述第二槽体远离所述第一模体的槽壁。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模体还具有至少一个自所述第二模体的侧壁向所述第二模体的内部凹陷的第三流道,所述第三流道连通于所述第一流道,所述第三流道与所述第一流道的连通处位于靠近所述第二槽体远离所述第一模体的槽壁的位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个具有收集口的收集箱,所述收集箱设于所述第二模体的侧壁,所述收集箱位于所述第三流道与外部空间的连通处靠近所述第一模体的一侧,所述收集箱的收集口朝向所述第三流道与外部空间的连通处。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上模体盖合于所述下模体时,所述凸模与所述凹模过盈配合。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体具有至少一个自所述下模体靠近所述上模体的一侧向所述下模体的内部凹陷的沉槽,各所述沉槽间隔设置;
所述沉槽远离所述上模体的槽壁形成有向远离所述上模体的方向贯穿的第一连接孔。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体远离所述下模体的一侧形成有向远离所述下模体的方向延伸的连接部;
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下模体的一侧形成有至少一个向所述下模体的方向凹陷的第二连接孔。
CN202120939676.2U 2021-04-30 2021-04-30 一种成型模具 Active CN2147204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39676.2U CN214720469U (zh) 2021-04-30 2021-04-30 一种成型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39676.2U CN214720469U (zh) 2021-04-30 2021-04-30 一种成型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720469U true CN214720469U (zh) 2021-11-16

Family

ID=786161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939676.2U Active CN214720469U (zh) 2021-04-30 2021-04-30 一种成型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7204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150010620A (ko) 전자장치 케이스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1617531B1 (ko) 전자장치 케이스 및 그 제조방법
US20230157429A1 (en) Bluetooth Earphones Case and Production Process Thereof
CN214720469U (zh) 一种成型模具
CN103211362B (zh) 一种无焊内嵌式饰品锁扣结构
CN110976728B (zh) 油管头多向闭式模锻工艺
CN207464137U (zh) 一种农机用差速器壳体的铸造模具
CN201169027Y (zh) 具有通孔产品的成型模具
CN114919140A (zh) 一种基于内外滑块抽芯机构加工路由器外壳的模具
CN113183421B (zh) 一种顶杆用冷却水接头
CN211567057U (zh) 一种成型模具制造装置
CN209887986U (zh) 一种3d打印的模具
CN107365056B (zh) 一种初模及初模组件
CN210547995U (zh) 一种防敞口变形的锌合金压铸模具
CN213107794U (zh) 一种o型圈液态硅胶模具
CN215039970U (zh) 一种户外音箱后盖制造用模具
CN210820445U (zh) 一种母壳体及压板智能模具
CN212072805U (zh) 一种手持件壳体成型模具
CN217047332U (zh) 一种用于生产塑料开关壳体用注塑机模具
CN217290409U (zh) 压铜粉模具及冲压设备
CN210475528U (zh) 气门座圈成型模具
CN211868470U (zh) 一种注塑成型模具
CN220178121U (zh) 一种压缩机壳盖压铸模具
CN217169578U (zh) 一种钵状体模具底部排气机构
CN214324090U (zh) 一种高散热精密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