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705635U - 变压器的骨架 - Google Patents

变压器的骨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705635U
CN214705635U CN202120047193.1U CN202120047193U CN214705635U CN 214705635 U CN214705635 U CN 214705635U CN 202120047193 U CN202120047193 U CN 202120047193U CN 214705635 U CN214705635 U CN 2147056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bobbin
transformer
groove
bo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04719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嘉健
刘静
刘昌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ornsun Guangzho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Mornsun Guangzho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ornsun Guangzho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Mornsun Guangzhou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7056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7056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ils Of Transformers For General Uses (AREA)
  • Coils Or Transformers For Commun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卧式变压器骨架,包括两个基座(21、22)和设置在基座(21、22)之间的绕线架(10),两个基座(21、22)上分别嵌装有用于连接绕线与外部电路的金属引脚(91、92)以及带斜坡的线槽(217、227)。其特征在于:所述两基座(21、22)中至少一个基座的上表面设有凸台(224)与挡板(225);所属挡板(225)沿相应基座上的金属引脚的排列方向平行设置;所属凸台(224)与基座(22)上下边沿、挡板(225)均相距一定距离;线槽(71、72)带有斜坡。本实用新型增大变压器导电零部件间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无需大幅度增大骨架的基座,即能达到变压器安规距离要求。

Description

变压器的骨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要求开板、小体积和自动化程度高的开关电源产品的卧式贴片变压器的骨架设计结构。
背景技术
当今开关电源产品中,对于开板式小体积的开关电源,为了满足电源的原边电路与副边电路之间的安规距离的设计要求,需要增加原边电路和副边电路之间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传统的方法是直接增大原边电路和副边电路导电零部件之间的间隔距离,导致直接加大变压器骨架的整体尺寸。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的卧式贴片变压器的骨架结构,包括两个基座21、22和设置在两个基座21、22之间的绕线架10,绕线架10水平开设有中心孔11,绕线架两端向外延伸形成挡片151、152,两个基座21、22上分别嵌装有用于连接外部电路的金属引脚91和92,嵌装在基座21侧面上的金属引脚91用于连接原边电路,嵌装在基座22侧面上的金属引脚92用于连接副边电路,两个基座21、22的底部均开有导线槽217、227。
为了增加原边电路和副边电路之间导电零部件的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一般的方法是需要大幅度增加基座21或22的整体大小,或者采用飞线的方式(使用较长的三层绝缘线通过金属引脚92及导线槽227引出直接作为副边电路的导线),或者需利用绝缘胶带包裹磁芯、绕线和骨架组装。由于大幅度增加基座21、22的整体尺寸需要改变电路板与之配合的整体尺寸结构,而使用飞线绝缘胶带会带来一定物料成本,而且,需要额外的加工工序,如焊接导线,缠绝缘胶带等,对产品的可靠性有一定的影响,同时增加了变压器的生产工艺难度并增加了生产成本。同时,为了防止原边和副边线材相互接触,通常需要在起收线处增加挡墙、套管、反折胶纸等,需要额外的手工加工工序,影响变压器自动化生产的实现。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卧式变压器骨架,能够增大变压器导电零部件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实现自动组装磁芯,还可以有效防止原副边线材相互接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变压器的骨架,包括:两个基座、连接两个所述基座的绕线架以及嵌装于基座的引脚,绕线架设有中心孔,其中,至少一个基座设有用于增加爬电距离的凹槽。
优选的,所述基座的上表面还设有凸台,凸台前端和右端分别开设有凹部,两个凹部与凹槽连成三面围绕凸台的环形空部。
优选的,两个基座分别为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第二基座的宽度大于第一基座的宽度,第二基座的上表面设有凹槽。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变压器的骨架,包括:两个基座、连接两个基座的绕线架以及嵌装于基座的引脚,绕线架设有中心孔以两个挡片,基座的上表面于引脚和挡片之间开设有凹槽,凹槽的左右两侧分别形成凸起部和凸台。
优选的,所述基座设有端子嵌装面,所述凸起部位于所述端子嵌装面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变压器的骨架,包括基座、与基座连接的绕线架以及嵌装于基座的引脚,基座的一侧设有凹槽,且凹槽的长度等于或大于基座的长度。
优选的,所述凹槽设置于绕线架和引脚之间。
优选的,所述凹槽沿基座长度方向延伸形成。
优选的,所述基座包括位于左侧的第一基座和位于右侧的第二基座,绕线架连接在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之间,第二基座的宽度大于第一基座的宽度,第二基座的上表面设有凹槽。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变压器的骨架,包括水平开设中心孔的绕线架、设置于绕线架两侧的表贴式引脚以及连接绕线架与两侧引脚的两个基座,即第一基座与第二基座,绕线架两端向外延伸形成第一挡片和第二挡片,第二基座的长度为第一基座的两倍以上,第二基座的上表面在有端子嵌装面的端部与绕线架的第二挡片之间开设凹槽,并形成立于有引脚嵌装面的端部的凸起部和连接绕线架的第二挡片的凸台,凸台的前端和后端开设凹部,凹部与凹槽连成三面围绕凸台的环形空部。
优选的,所述第二基座的凹槽的槽宽大于1毫米,凸台所开凹部的宽度大于1毫米,环形空部的深度大于1毫米。
优选的,所述基座的底部开设带斜坡的导线槽,导线槽斜坡的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20 度至45度。
优选的,所述第二基座的引脚,包括边位引脚和中位引脚,边位引脚可临近基座的外边沿设置引脚位。
优选的,所述基座的外框向下延伸形成支撑台;第一基座上设有五个引脚,第二基座上设有四个引脚。
优选的,所述绕线架的中心孔为方形;第二基座的凹槽与凹部的截面形状为方形。
本实用新型再提供一种变压器的骨架,包括水平开设中心孔的绕线架、设置于绕线架两侧的表贴式引脚以及连接绕线架与两侧引脚的两个基座,绕线架两端向外延伸形成两个挡片,基座的上表面在有端子嵌装面的端部与绕线架的挡片之间开设凹槽,并形成立于有引脚嵌装面的端部的挡板和连接绕线架的挡片的凸台,凸台的前端和后端开设凹部,凹部与凹槽连成三面围绕凸台的环形空部。
优选的,所述基座的凹槽的槽宽大于1毫米,凸台所开凹部的宽度大于1毫米,环形空部的深度大于1毫米。
优选的,所述基座的底部开设带斜坡的导线槽,导线槽斜坡的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20 度至45度。
优选的,所述基座的引脚,包括边位引脚和中位引脚,边位引脚可临近基座的外边沿设置引脚位。
优选的,所述基座的外框向下延伸形成支撑台;第一基座上设有五个引脚,第二基座上设有四个引脚。
本实用新型变压器的骨架,包括两个基座和设置在基座之间的绕线架,两个基座上分别嵌装有用于连接绕线与外部电路的金属引脚以及带斜坡的导线槽。所述两基座中至少一个基座的上表面设有凸台与挡板;所述凸台与相应基座的金属引脚嵌装面及其两相邻面相差一定的距离、所述挡板与相应基座的金属引脚嵌装面相平行。所述两个基座的底部均开有带斜坡的导线槽,防止原副边线材相互接触。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变压器的骨架的有益效果在于:
(1)基座上的凸台与挡板增大了变压器磁芯与副边电路导电零部件之间、变压器磁芯和副边电路导电零部件之间的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而无需大幅度增大变压器骨架基座的整体尺寸或使用飞线的工艺方式来满足安规要求;
(2)基座的底部带的斜坡式导线槽,在起收线时,线材会陷入斜槽中,可有效地隔开原副边线材,防止各绕组之间的线材交叉接触。
(3)使用本实用新型,不需要对磁芯进行额外的胶带包裹,即可满足安规要求,不仅减少材料,还可实现全机绕、自动组装磁芯,节省变压器的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使用现有技术的卧式贴片变压器的骨架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卧式贴片变压器的骨架的主视角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卧式贴片变压器的骨架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卧式贴片变压器的骨架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卧式贴片变压器的骨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第一实施例
如图2至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卧式贴片变压器的骨架的立体图,一种卧式贴片变压器的骨架,包括两个基座21、22和设置在基座21、22之间的绕线架10,绕线架 10水平开设有中心孔11,绕线架两端向外延伸形成挡片151、152,基座22的长度为基座21 的两倍以上,基座21和基座22上分别嵌有用于连接外部电路的金属引脚91和92,基座22的上表面在有引脚嵌装面的端部与绕线架的挡片152之间开设凹槽221,形成立于基座22的上表面有引脚嵌装面的端部的凸台224和挡板225,挡板225为凸起部,凸台224的前端和后端开设凹部223a、223b,凹部223a、223b与凹槽221连成三面围绕凸台224的开环式的环形空部(如图4所示),使凸台224与基座22的金属引脚嵌装面及其两相邻面相隔一定的距离,挡板225与基座22的金属引脚嵌装面相平行。其中,凹部223、凹槽221还可与凸台224 第四面的空区从空间上形成围绕凸台224四个周面的闭环式的环形空部,以使整个凸台224 沿周边的四个方向上均能与基座22的金属引脚嵌装面、其两相邻面以及周边导电零部件相隔一定的距离。如图5所示,基座21和基座22的底部下表面分别开有带斜坡的导线槽217和 227。本实施例中基座21上的金属引脚91引出原边电路,基座22上的金属引脚92引出副边侧电路。
本实施例中的挡板225具有一定厚度,其设置在基座22的边缘,与基座22的外边沿相平齐,一边开至基座22的上边沿(或称前端面)22a,另一边开至基座22的下边沿(或称后端面)22b,且挡板225与凸台224相距一个挡板225厚度的距离。
为了应对变压器的侧边位置存在导电零部件的情况,保证这些导电零部件与变压器的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足够满足安规要求,本实施例中基座22的上表面设置的凸台224距离基座 22的上下边沿有一段间隔距离,凸台224与基座22上下边沿、挡板225均相距一定距离,同时这样还能便于磁芯与绕好的线包使用机器自动组装到一起。
本实施例中的基座21与基座22的底部均开有带斜坡的导线槽217、227。如图5所示,优选的,导线槽217、227斜坡的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α、β为20度至45度。
为了满足不同的安规距离要求,还可以小幅度的增大基座22的宽度、凸台224和挡板 225的高度。通过基座底部带有斜坡的线槽227,变压器绕制后三层绝缘线的引出直接缠线到金属引脚92上并与之焊接在一起,不用三层绝缘线引出飞线加工,降低了工艺难度,增强了焊接可靠性;同时导线槽中的斜坡通过较小的夹角角度形成较长且平缓的斜坡面,让原副边线材的起收线段部分可直接沿水平方向拉出、分开,避免了起收线段经垂直方向拉出时与线包主体的交叉,更好地保证了原副边绕线包两者的安规距离,为节省起收线端增加套管等辅助隔离的工序提供条件。内嵌安装在基座22上的金属端子引脚92,通过增大的基座22的长度,也得以满足变压器原副边之间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要求。
优选的,基座22的凹槽221的槽宽大于1毫米,凸台224所开凹部223的宽度大于1毫米,环形空部的深度大于1毫米。基座22的凹槽221与凹部223的截面形状为方形,以通过向下凹设的方式沿凹槽截面外周形成新的可增加于基座本体上的爬电距离的爬电路径,从而可避免增加基座本体整体尺寸,也可避免调整骨架的整体设计结构或整体尺寸。
优选的,基座22的引脚,包括边位引脚92a和中位引脚92b,边位引脚92a可临近基座 22的外边沿设置引脚位。因为基座22上凹部223与凹槽221连成三面围绕凸台224的环形空部,增加了绕线架上绕线包与边位端子的爬电距离,使边位端子无须在边沿处预留间隔距离,便能满足边位端子与周边导电零部件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相关安规设计要求,从而为边位端子的引脚位沿外边沿设置建立条件,更为各端子间距提供较宽的尺寸选择范围,以为基座的整体尺寸缩小提供条件。
优选的,基座外框向下延伸形成支撑台219、229,以增加基座上表面与金属引脚的爬电距离,并使基座开凹槽后仍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其中,基座21上设有五个金属引脚,基座 22上设有四个金属引脚。
优选的,绕线架的中心孔为方形,以便匹配E型通用磁芯。基座22的凹槽221与凹部223的截面形状为方形,以形成比弧形更长的截面外周周长作为爬电距离。
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卧式贴片变压器的骨架的工作原理:
如图2所示,通过基座22上凸台224与挡板225,增大了变压器磁芯到副边电路导电零部件之间的最短绝缘表面路径,可满足变压器磁芯和副边电路导电零部件之间的电气间隙与爬电距离要求,避免了在磁芯外部包覆绝缘胶带来实现变压器磁芯与副边电路导电零部件之间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要求,从而降低了材料成本与工时成本,提高可靠性与一致性的同时提高了生产效率。
上述优选实施例是为了满足变压器磁芯和副边电路导电零部件之间的爬电距离要求所作的设计,而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为满足变压器在不同情况下对爬电距离的要求,本实用新型还可作出若干变化,举例如下:
为了满足变压器磁芯和原边电路导电零部件之间的爬电距离要求,可将上述优选实施例中的凸台224和挡板225设置在基座21的上表面上;而对于需要同时增大变压器磁芯和原边电路导电零部件之间、变压器磁芯和副边电路导电零部件之间的爬电距离的情况,则可同时在基座21和基座22的上表面设置凸台224和挡板225。该两种情况下,凸台224和挡板225的设置方式和原理与上述优选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为描述方便,本文使用空间相对术语,诸如“上”、“下”、“前端”、“后端”等,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前、后方向一致,以便于描述图中所示的一个部件元素或特征与另一个部件元素或特征之间的空间关系。将理解,除了附图中描述的方向之外,空间相对术语意欲包括使用中的装置的不同方向。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上述基本技术思想前提下,按照本领域的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对本实用新型内容所做出其它多种形式的修改、替换或变更,均在本实用新型权利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7)

1.一种变压器的骨架,包括:两个基座、连接两个所述基座的绕线架以及嵌装于所述基座的引脚,绕线架设有中心孔,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基座设有用于增加爬电距离的凹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变压器的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的上表面还设有凸台,所述凸台前端和右端分别开设有凹部,两个所述凹部与所述凹槽连成三面围绕所述凸台的环形空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变压器的骨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基座分别为第一基座和第二基座,所述第二基座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基座的宽度,所述第二基座的上表面设有所述凹槽。
4.一种变压器的骨架,包括:两个基座、连接两个所述基座的绕线架以及嵌装于所述基座的引脚,绕线架设有中心孔以两个挡片,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的上表面于所述引脚和所述挡片之间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左右两侧分别形成凸起部和凸台。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变压器的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设有端子嵌装面,所述凸起部位于所述端子嵌装面的上方。
6.一种变压器的骨架,包括:基座、与所述基座连接的绕线架以及嵌装于所述基座的引脚,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的一侧设有凹槽,且所述凹槽的长度等于或大于所述基座的长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变压器的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设置于所述绕线架和所述引脚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变压器的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沿所述基座长度方向延伸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变压器的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包括位于左侧的第一基座和位于右侧的第二基座,所述绕线架连接在所述第一基座和所述第二基座之间,所述第二基座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基座的宽度,所述第二基座的上表面设有所述凹槽。
10.一种变压器的骨架,包括水平开设中心孔的绕线架、设置于绕线架两侧的表贴式引脚以及连接绕线架与两侧引脚的两个基座,即第一基座与第二基座,绕线架两端向外延伸形成第一挡片和第二挡片,其特征在于:
第二基座的长度为第一基座的两倍以上,第二基座的上表面在有端子嵌装面的端部与绕线架的第二挡片之间开设凹槽,并形成立于有引脚嵌装面的端部的挡板和连接绕线架的第二挡片的凸台,凸台的前端和后端开设凹部,凹部与凹槽连成三面围绕凸台的环形空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变压器的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座的凹槽的槽宽大于1毫米,凸台所开凹部的宽度大于1毫米,环形空部的深度大于1毫米。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变压器的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的底部开设带斜坡的导线槽,导线槽斜坡的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20度至45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变压器的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座的引脚,包括边位引脚和中位引脚,边位引脚可临近基座的外边沿设置引脚位。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变压器的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的外框向下延伸形成支撑台;第一基座上设有五个引脚,第二基座上设有四个引脚。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变压器的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绕线架的中心孔为方形;第二基座的凹槽与凹部的截面形状为方形。
16.一种变压器的骨架,包括水平开设中心孔的绕线架、设置于绕线架两侧的表贴式引脚以及连接绕线架与两侧引脚的两个基座,绕线架两端向外延伸形成两个挡片,其特征在于:
基座的上表面在有端子嵌装面的端部与绕线架的挡片之间开设凹槽,并形成立于有引脚嵌装面的端部的挡板和连接绕线架的挡片的凸台,凸台的前端和后端开设凹部,凹部与凹槽连成三面围绕凸台的环形空部。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变压器的骨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的外框向下延伸形成支撑台;第一基座上设有五个引脚,第二基座上设有四个引脚。
CN202120047193.1U 2020-05-14 2021-01-08 变压器的骨架 Active CN214705635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08277 2020-05-14
CN2020208082778 2020-05-1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705635U true CN214705635U (zh) 2021-11-12

Family

ID=785624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047193.1U Active CN214705635U (zh) 2020-05-14 2021-01-08 变压器的骨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7056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449709B (zh) 表面安装磁性装置
US7091815B2 (en) Electrical device, transformer, and inducto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electrical device
KR101647721B1 (ko) 인덕터 및 그 제조방법
CN214705635U (zh) 变压器的骨架
KR101187489B1 (ko) 멀티 트랜스포머 및 이를 제조하는 방법
CN110571026A (zh) 电感骨架及电感装置
CN201717111U (zh) 变压器结构
CN205862919U (zh) 脉冲变压器
CN215868938U (zh) 一种变压器的骨架及变压器
CN214203428U (zh) 一种变压器骨架及变压器
CN208796803U (zh) 一种倒装电磁元件
JP3088788U (ja) 変圧器のコイルボビン
CN215527432U (zh) Acdc开关电源模块及其插件变压器骨架和变压器
CN112447380A (zh) 线圈装置
CN213025769U (zh) 一种加强型贴片变压器组合式骨架
CN220604472U (zh) 一种骨架变压器结构及变压器
CN201247680Y (zh) 电流变压器
CN212625003U (zh) 一种多组绕线新型贴片电感
US6714110B2 (en) Sleeved case design for adjustably increasing creepage distance
CN212230221U (zh) 一种变压器和电感器的一体线圈
CN207765303U (zh) 可有效防止电压击穿的变压器
CN210200516U (zh) 具有隔板的变压器骨架
CN216287929U (zh) 一种组合式变压器骨架
CN208985840U (zh) 一种变压器及其变压绕组
CN217788166U (zh) 引脚以及变压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