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701343U - 冷凝器及热泵热水器 - Google Patents

冷凝器及热泵热水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701343U
CN214701343U CN202120352055.4U CN202120352055U CN214701343U CN 214701343 U CN214701343 U CN 214701343U CN 202120352055 U CN202120352055 U CN 202120352055U CN 214701343 U CN214701343 U CN 2147013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
heat
condenser
shell
sea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352055.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杜顺祥
黄娟
陈炳泉
赵润鹏
余锦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ngzhou Haier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Qingdao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Haier Water Hea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ngzhou Haier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Qingdao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Haier Water Hea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gzhou Haier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Qingdao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Haier Water Hea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ngzhou Haier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352055.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7013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7013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7013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Pump Type And Storage Water Heat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热水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冷凝器及热泵热水器。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热水器的加热效率偏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冷凝器包括环形的换热内壳和换热外壳、相对设置的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以及多个环形的扁管,换热内壳套设在内胆外,换热内壳、换热外壳、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围成密闭的环形腔体,环形腔体内注入有导热介质,扁管设置在环形腔体内并与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连接。通过上述设置,导热介质吸收扁管的热量升温,使得换热内壳的温度提高,内胆上与两个扁管之间的间隙正对的表面也能够与换热内壳接触进行换热,增大了内胆的换热面积,换热效率提高,从而有助于提高热泵热水器的加热效率。

Description

冷凝器及热泵热水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热水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冷凝器及热泵热水器。
背景技术
热泵热水器是一种利用冷媒将空气中的低温热能吸收来传递给水箱以制取热水的装置,具有节能、高效的优点。
相关技术中,热泵热水器包括水箱、风机、微通道冷凝器、蒸发器以及压缩机,其中,水箱内设置有内胆。微通道冷凝器包括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和多个扁管,第一集流管与第二集流管沿内胆的长度方向延伸,多个扁管沿第一集流管的延伸方向间隔分布,每个扁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集流管及第二集流管连通,且每个扁管均沿水箱的周向绕设在水箱的内胆上。风机设置在蒸发器的附近,蒸发器的冷媒出口与压缩机的冷媒进口连通,压缩机的冷媒出口与第一集流管的进口连通,第一集流管的出口与蒸发器的冷媒进口连通,以构成供冷媒循环流动的热泵回路。热泵热水器工作时,在蒸发器内升温气化的冷媒流入压缩机并在压缩机的作用下变成高温高压的气体,高温高压的冷媒由第一集流管的进口流经一个扁管至第二集流管内,再由第二集流管流经相邻的另一个扁管至第一集流管内,高温高压的冷媒通过扁管将热量传递给内胆,以对内胆内的水进行加热,如此往复循环流动,直至高温高压的冷媒由微通道冷凝器一端流经另一端至蒸发器内,以便开始下一次循环。
然而,在该热泵热水器中,微通道冷凝器相邻的两个扁管之间具有间隙,使得内胆的部分表面没有与冷凝器接触换热,导致换热效率低,从而使得热水器的加热效率偏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热水器的加热效率偏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冷凝器,包括:环形的换热内壳和环形的换热外壳、相对设置的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以及多个环形的扁管,所述换热内壳用于套设在热水器的内胆外并与所述换热外壳限定出环形腔体,所述环形腔体包括相对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并且所述环形腔体内填充有导热介质;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均沿所述内胆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集流管用于封堵所述环形腔体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二集流管用于封堵所述环形腔体的第二开口;扁管设置在所述环形腔体内,多个所述扁管沿所述内胆的长度方向间隔的设置,且每个所述扁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连通。
如上所述的冷凝器,其中,所述换热内壳包括内围板和两个相对的第一密封壁,两个所述第一密封壁沿所述内围板的长度方向设置并与所述内围板通过一体成型工艺形成为一体结构;
所述换热外壳包括外围板和两个相对的第二密封壁,两个所述第二密封壁沿所述外围板的长度方向设置并与所述外围板通过一体成型工艺形成为一体结构;
所述第一密封壁与所述第二密封壁密封接触。
如上所述的冷凝器,其中,所述第二密封壁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一密封壁的内表面接触。
如上所述的冷凝器,其中,所述第一密封壁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二密封壁的内表面接触。
如上所述的冷凝器,其中,所述第一密封壁用于与所述第二密封壁接触的表面和所述第二密封壁用于与所述第一密封壁接触的表面之间设有密封胶层。
如上所述的冷凝器,其中,所述内围板的形状与所述内胆的形状相匹配,所述内围板的内径与所述内胆的外径相等。
如上所述的冷凝器,其中,所述外围板与所述内围板的形状相匹配。
如上所述的冷凝器,其中,每个所述扁管的内表面均与所述内围板接触。
如上所述的冷凝器,其中,所述换热内壳为铝合金换热内壳,所述换热外壳为铝合金换热外壳。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热泵热水器,包括水箱、蒸发器、压缩机以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的冷凝器。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冷凝器以及热泵热水器,该冷凝器包括环形的换热内壳、环形的换热外壳、相对设置的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以及多个环形的扁管,换热内壳套设在内胆外,换热内壳与换热外壳围成环形腔体,环形腔体内注入有导热介质,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分别用于封堵环形腔体两端的开口,使得环形腔体成为密闭的腔体,扁管设置在环形腔体内并与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连接。通过上述设置,导热介质吸收扁管的热量升温,使得换热内壳的温度提高,内胆上与两个扁管之间的间隙正对的表面也能够与换热内壳接触进行换热,增大了内胆的换热面积,换热效率提高,从而有助于提高热泵热水器的加热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冷凝器的优选实施方式。附图为: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热泵热水器的原理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冷凝器与内胆装配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冷凝器与内胆装配并省去换热内壳与换热外壳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换热内壳与换热外壳的连接示意图。
附图中:
100:热泵热水器;
10:内胆;
20:蒸发器;
30:压缩机;
40:风机;
50:膨胀阀;
60:冷凝器;61:第一集流管;62:第二集流管;63:扁管;64:换热内壳;641:第二弧形板;642:第一密封壁;643:第三弧形板;644:第四弧形板;645:第一安装板;646:第二安装板;65:换热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对其作出调整,以便适应具体的应用场合。
其次,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构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构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相关技术中,热泵热水器包括水箱和微通道冷凝器,水箱内设有内胆,微通道冷凝器绕设在内胆上。其中,微通道冷凝器具体包括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和多个扁管,第一集流管与第二集流管沿内胆的长度方向延伸,多个扁管沿第一集流管的延伸方向间隔分布,每个扁管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集流管及第二集流管连通。热泵热水器运行时,高温冷媒进入到扁管内并在扁管内放热,进而将热量传递给内胆,使得内胆中的水被加热。但是,任意相邻的两个扁管之间存在间隙,内胆的部分表面与微通道冷凝器不接触,则换热效率低,导致热水器的加热效率较低。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冷凝器及热泵热水器,该冷凝器设有一个壳体,该壳体套设在内胆外,壳体内部形成有密闭的环形腔体,扁管安装在该环形腔体内,并且环形腔体内充斥有导热液体,扁管释放的热量传输给导热液体,使得导热液体的温度升高,高温的导热液体可以流动到相邻的两个扁管之间,并将热量通过壳体传递给内胆,进而有利于提高换热效率,从而使得热水器的加热效率得以提高。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热泵热水器的原理示意图。参照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热泵热水器100,其包括水箱、风机40、蒸发器20、压缩机30和冷凝器60,水箱的内部设有内胆10,冷凝器60沿内胆10的周向绕设在内胆10上,风机40设置在蒸发器20的附近,蒸发器20、压缩机30和冷凝器60通过冷媒管路依次连接起来,以构成供冷媒循环流动的热泵回路,冷凝器60与蒸发器20之间的冷媒管路上设有膨胀阀50。
其中,蒸发器20包括有供气体流动的气体流道以及供冷媒流动的管道,气体流道和管道交叉设置,从而可以实现气体与冷媒之间的热交换。
热泵热水器100在工作时,外界环境的空气在风机40的驱动作用下从蒸发器20的进气口进入蒸发器20的内部,并与蒸发器20内的冷媒进行热交换,冷媒吸收外界环境的空气中的热能,进而升温气化变成中温低压的气体。
在蒸发器20内升温气化后的冷媒在压缩机30的作用下变成高温高压气体,然后流入冷凝器60的管道内,流经冷凝器60的冷媒与内胆10中的水进行热交换,则高温高压的冷媒放热使得水加热变成热水。
冷凝器60内失去热量的冷媒变成低温高压的气体,然后在膨胀阀50的作用下变成低温低压的液体,降温降压后的冷媒流回到蒸发器20的管道内,以便开始下一次循环。如此,最终可以实现制取热水。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冷凝器与内胆装配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冷凝器与内胆装配并省去换热内壳与换热外壳的示意图。参照图2和图3,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冷凝器60,该冷凝器60包括环形的换热内壳64、环形的换热外壳65、第一集流管61、第二集流管62和多个环形的扁管63,第一集流管61、第二集流管62以及扁管63用于供冷媒流动,换热内壳64和换热外壳65设置在扁管63外,以将扁管63密闭起来。
具体而言,环形的换热内壳64套设在内胆10外,环形的换热外壳65套设在换热内壳64外,换热内壳64与换热外壳65连接并共同限定出一环形腔体,环形腔体在环形换热内壳64的一端形成有第一开口,环形腔体在环形换热内壳64的另一端形成有第二开口,也就是说,环形腔体包括相对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
这里,可以理解的是,因为环形腔体的两端形成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由此可见,环形的换热内壳64和环形的换热外壳65并不是呈封闭的环形状,换热内壳64和换热外壳65均呈C形,则此时的环形腔体也呈C形。值得说明的是,均呈C形的换热内壳64和换热外壳65的弯曲弧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第一集流管61和第二集流管62相对设置在内胆10外,第一集流管61和第二集流管62均沿内胆10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集流管61用于封堵环形腔体的第一开口,第二集流管62用于封堵环形腔体的第二开口,进而使得环形腔体成为一个密闭的腔体。
多个环形的扁管63沿内胆10的长度方向间隔的设置在环形腔体内,且每个环形扁管63的一端伸入至环形腔体的第一开口处与第一集流管61连通,每个环形扁管63的另一端伸入至环形腔体的第二开口处与第二集流管62连通。也就是说,第一集流管61、环形扁管63以及第二集流管62共同组成冷凝器60。
其中,第一集流管61的上游端还可以连接有进管,进管的进口与压缩机30的冷媒出口连通,第一集流管61的下游端可以连接有出管,出管的出口与蒸发器20的冷媒进口连通。例如,扁管63为n个,为了便于描述,将n个扁管63按从第一集流管61的上游端往下游端的方向依次称为第一个扁管63、第二个扁管63、…、第n个扁管63(n为正整数)。
如此,热泵热水器100工作时,冷媒在冷凝器60内的流动过程为:压缩机30将高温高压的气体状的冷媒经进管的进口输送给第一集流管61,冷媒从第一集流管61流经第一个扁管63进入到第二集流管62,再从第二集流管62流经第二个扁管63回到第一集流管61,然后从第一集流管61流经第三个扁管63进入到第二集流管62,如此往复迂回流动,直至高温高压的冷媒从第二集流管62经第n个扁管63流回到第一集流管61内,并从第一集流管61的出管的出口流出,最后流经膨胀阀50后进入到蒸发器20内,以便开始下一次循环。
其中,环形的扁管63也不是呈封闭的环形,而是呈C形。也就是说,扁管63、换热内壳64和换热外壳65均呈C形。并且,换热内壳64包覆在3/4的内胆10外,相应的,C形的扁管63和换热外壳65至少围绕在3/4的内胆10之外,使得换热内壳64能与内胆10的更多面积接触,从而以尽可能的提高热泵热水器100的换热效率。
本实施例中,环形腔体内还填充有导热介质,导热介质能够吸收热量并进行传递,对内胆10起到辅助加热的作用。其中,导热介质不限于为低压冷媒,也可以为水、防冻液、液态金属、熔盐等。
该热泵热水器100的工作原理为:热泵热水器100运行时,压缩机30将高温高压的气体状的冷媒送入到冷凝器60内,高温高压的冷媒流经多个扁管63并在扁管63内放热,使得扁管63的温度提高,则导热介质受热升温并传递热量给换热内壳64和换热外壳65,使得换热内壳64的温度升高,高温的换热内壳64将温度传递给相接触的内胆10,进而使得内胆10中的水的温度提高,从而实现了加热。
综上,本实施例提供的热泵热水器100,扁管63被封闭在换热内壳64和换热外壳65围成的环形腔体内,扁管63通过导热介质将热量传递给换热内壳64,换热内壳64再将热量传递给内胆10,与扁管63和内胆10直接接触且相邻的两个扁管63之间具有间隙相比,换热内壳64与内胆10的接触面积更大,则换热面积增大,进而有利于提高换热效率,从而使得热水器的加热效率提高。
而且,与相关技术中扁管63和内胆10直接接触相比,本实施例的扁管63安装在环形腔体内,扁管63的热量散发在环形腔体内,进而有利于避免扁管63的热量直接散发在空气中而导致扁管63快速降温。
下面对换热内壳64和换热外壳65围成环形腔体的具体实现方式进行介绍。
作为一种可实现的方式,换热内壳64可以包括内围板和两个相对的第一密封壁,两个第一密封壁沿内围板的长度方向设置;换热外壳65包括外围板和两个相对的第二密封壁,两个第二密封壁沿外围板的长度方向设置。
其中,内围板包覆在内胆10外,第一密封壁可以理解为是内围板的边缘朝背离内胆10的方向凸出设置的,两个第一密封壁中的一个与内围板靠近第一集流管61的上游端的一侧连接,两个第一密封壁中的另一个与内围板的靠近第一集流管61的下游端的另一侧连接;外围板套设在内围板外,第二密封壁可以理解为是外围板的边缘往朝向内胆10的方向凸出设置的,两个第二密封壁中的一个与外围板的靠近第一集流管61的上游端的一侧连接,两个第二密封壁中的另一个与外围板的靠近第一集流管61的下游端的另一侧连接。
换热内壳64与换热外壳65连接在一起,两者相连时,第一密封壁与第二密封壁密封接触,并且,换热内壳64的内围板与两个第一密封壁通过一体成型工艺形成为一体结构,换热外壳65的外围板与两个第二密封壁通过一体成型工艺形成为一体结构。
由此,内围板、两个第一密封壁、外围板和两个第二密封壁共同限定出环形腔体,该环形腔体具有良好的密封性能,继而有利于避免导热介质从换热外壳65与换热内壳64的连接处渗漏。而且,换热内壳64与换热外壳65均为一体结构,有利于省去内围板与两个第一密封壁以及外围板与两个第二密封壁装配工序,提高了热泵热水器100的安装效率。另外,由于换热内壳64与换热外壳65为一体件,因此,内围板与两个第一密封壁以及外围板与两个第二密封壁之间均没有装配间隙,从而有助于避免导热介质从装配间隙泄漏。
其中,第一密封壁与第二密封壁密封接触可以存在多种可能的情形:
一种情形为换热外壳65的第二密封壁位于换热内壳64内,第二密封壁的外表面与第一密封壁的内表面接触。也就是说,换热内壳64的第一密封壁包覆在换热外壳65的外侧,且两者紧密接触,使得换热内壳64与换热外壳65的连接处没有间隙,进而使得导热介质难以从第二密封壁的外表面与第一密封壁的内表面之间溢出到环形腔体外。
这里,第二密封壁的外表面与第一密封壁的内表面接触可以做广义理解,也即第二密封壁的外表面可以与第一密封壁的部分内表面接触,或者第二密封壁的外表面可以与第一密封壁的整个内表面接触。值得说明的是,在后一种示例中,第二密封壁背离外围板的一端还与内围板的内壁抵触,密封效果更好。
另一种情形为换热内壳64的第一密封壁位于换热外壳65内,第一密封壁的外表面与第二密封壁的内表面接触。也就是说,换热外壳65的第二密封壁包覆在换热内壳64的外侧,且两者紧密接触,使得换热内壳64与换热外壳65的连接处没有间隙,进而使得导热介质难以从第二密封壁的外表面与第一密封壁的内表面之间溢出到环形腔体外。
这里,第一密封壁的外表面与第二密封壁的内表面接触也可以做广义理解,也即第一密封壁的外表面可以与第二密封壁的部分内表面接触,或者第一密封壁的外表面可以与第二密封壁的整个内表面接触。在后一种示例中,第一密封壁背离内围板的一端还与外围板的内壁抵触,密封效果好。
在上述两种可能的情形的基础上,为了尽可能的提高环形腔体的密封性能,第一密封壁用于与第二密封壁接触的表面和第二密封壁用于与第一密封壁接触的表面之间设有密封胶层。举例来说,当第二密封壁的外表面与第一密封壁的内表面接触时,密封胶层形成在第二密封壁的外表面及第一密封壁的内表面。由此,密封胶层能够进一步封堵第一密封壁与第二密封壁之间的间隙,密封效果好。
基于上文描述的内容可知,组成换热内壳64的内围板呈环形,组成换热外壳65的外围板也呈环形。本实施例中,继续参照图2,环形内围板的形状可以与内胆10的形状相匹配,也即内围板被配置成与内胆10相适配的环形,以使得内围板能够包覆在内胆10上。并且,环形内围板的内径与内胆10的外径相等。由此,套设在内胆10外的内围板与内胆10的外表面紧密贴合,则受热升温的内围板能够将热量尽可能的传递给内胆10,从而有利于提高换热效率。
本实施例对环形外围板的形状不做限制,只要换热内壳64与换热外壳65围成的环形腔体的第一开口能够被第一集流管61封堵,第二开口能够被第二集流管62封堵即可。
较佳的,环形外围板的形状与内围板的形状相匹配,也即环形外围板的形状与内围板的形状相同,且二者的弧度也相同。由此,换热内壳64与换热外壳65组成的整体更美观。在该示例中,根据第一集流管61和第二集流管62的外径以及对环形腔体的尺寸要求来合理的设计内围板和外围板的形状。
例如,内围板和外围板均可以呈C形,此时的内围板的两端可以分别与第一集流管61和第二集流管62连接,外围板的两端也可以分别与第一集流管61和第二集流管62连接。
又例如,内围板呈C形,外围板包括第一弧形板、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第一弧形板的形状与内围板的形状相适配且两者的弧度相同,第一弧形板的一端通过第一连接板与第一集流管61连接,第一弧形板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弧形板641与第二集流管62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在内围板呈C形时,若内围板的形状与内胆10的形状相匹配,则C形内围板的一端位于第一集流管61与内胆10的接触位置,C形内围板的另一端位于第二集流管62与内胆10的接触位置。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换热内壳与换热外壳的连接示意图。再例如,如图4所示,外围板呈C形,内围板具体包括第二弧形板641、第三弧形板643、第四弧形板644、第一安装板645和第二安装板646,第二弧形板641的形状与内胆10的形状适配,第三弧形板643与第二弧形板641的一端连接并与第一集流管61相适配,第三弧形板643通过第一安装板645与外围板的一端连接;第四弧形板644与第二弧形板641的另一端连接并与第二集流管62相适配,第四弧形板644通过第二安装板646与外围板的另一端连接。在该示例中,第三弧形板643上设有多个第一通孔,第四弧形板644上设有多个第二通孔,每个扁管63的一端伸入至第一通孔处与第一集流管61连接,第一集流管61能够封堵第一通孔;每个扁管63的另一端伸入至第二通孔处与第二集流管62连接,第二集流管62能够封堵第二通孔。
值得注意的是,不论内围板和外围板的形状为C形或其他形状,密封接触在一起的第一密封壁642和第二密封壁在第一开口处与第一集流管61相适配,密封接触在一起的第一密封壁642和第二密封壁在第二开口处与第二集流管62相适配。
另外,本实施例对换热内壳64与换热外壳65的材质也不做限制,只要换热内壳64和换热外壳65能够导热即可。本实施例较佳的实现方式为:换热内壳64为铝合金换热内壳64,换热外壳65为铝合金换热外壳65。由此,铝合金不仅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还具有较强的变形能力,以便于将换热内壳64和换热外壳65加工成环形并进行安装。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以理解的是,换热内壳64与换热外壳65通过可拆卸连接的方式相连,使得换热内壳64与换热外壳65能够分开,以便于打开环形腔体,进而有助于将扁管63安装到环形腔体内。例如,换热内壳64与换热外壳65可以通过卡接或者螺接等方式进行连接。
更进一步地,安装在环形腔体的扁管63与换热内壳64的内围板接触。本实施例中热泵热水器100的工作原理为高温高压的冷媒流经多个扁管63并在扁管63内放热,使得扁管63的温度提高,高温的扁管63能够通过换热内壳64将热量直接传递给内胆10;与此同时,导热介质受热升温,高温的导热介质能够流动到两个扁管63之间的间隙,位于该间隙的高温导热介质将热量通过换热内壳64传递给内胆10,使得内胆10的水被加热。
通过上述设置,导热介质能够吸收扁管63散发的热量而升温,高温的导热介质在相邻两个扁管63之间的间隙内通过换热内壳64与内胆10接触,则内胆10上与两个扁管63之间的间隙正对的表面也能够与导热介质接触进行换热,增大了内胆10的换热面积,换热效率提高,从而有助于提高热泵热水器100的加热效率。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冷凝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环形的换热内壳和环形的换热外壳,所述换热内壳用于套设在热水器的内胆外并与所述换热外壳限定出环形腔体,所述环形腔体包括相对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并且所述环形腔体内填充有导热介质;
相对设置的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均沿所述内胆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集流管用于封堵所述环形腔体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二集流管用于封堵所述环形腔体的第二开口;
多个环形的扁管,设置在所述环形腔体内,多个所述扁管沿所述内胆的长度方向间隔的设置,且每个所述扁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内壳包括内围板和两个相对的第一密封壁,两个所述第一密封壁沿所述内围板的长度方向设置并与所述内围板通过一体成型工艺形成为一体结构;
所述换热外壳包括外围板和两个相对的第二密封壁,两个所述第二密封壁沿所述外围板的长度方向设置并与所述外围板通过一体成型工艺形成为一体结构;
所述第一密封壁与所述第二密封壁密封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密封壁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一密封壁的内表面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壁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二密封壁的内表面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壁用于与所述第二密封壁接触的表面和所述第二密封壁用于与所述第一密封壁接触的表面之间设有密封胶层。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围板的形状与所述内胆的形状相匹配,所述内围板的内径与所述内胆的外径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围板与所述内围板的形状相匹配。
8.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扁管的内表面均与所述内围板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冷凝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内壳为铝合金换热内壳,所述换热外壳为铝合金换热外壳。
10.一种热泵热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水箱、蒸发器、压缩机以及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冷凝器。
CN202120352055.4U 2021-02-07 2021-02-07 冷凝器及热泵热水器 Active CN2147013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52055.4U CN214701343U (zh) 2021-02-07 2021-02-07 冷凝器及热泵热水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52055.4U CN214701343U (zh) 2021-02-07 2021-02-07 冷凝器及热泵热水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701343U true CN214701343U (zh) 2021-11-12

Family

ID=785671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352055.4U Active CN214701343U (zh) 2021-02-07 2021-02-07 冷凝器及热泵热水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70134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701343U (zh) 冷凝器及热泵热水器
CN204285899U (zh) 太阳能-空气能复合热泵用同轴套管翅片式蒸发器
CN205940230U (zh) 一种压缩空气用水冷却器
KR20180136055A (ko) 배기가스 냉각장치
CN215572306U (zh) 一种用于空调热泵一体机的塑料材质结构的套管换热器
CN214998114U (zh) 一种汽缸盖组件、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CN211823278U (zh) 一种紧凑高效水冷冷凝器
CN213687974U (zh) 流体冷却装置
CN210486166U (zh) 一种冷热一体式板式换热器
CN210075869U (zh) 一种用于刀片服务器的液冷散热循环回路装置
US20100126704A1 (en) Heat Exchanger with Direct Flow Path Modules
CN207112207U (zh) 一种通风管
CN112324553A (zh) 一种发动机排气门的冷却装置
CN221033009U (zh) 一种压缩机、热管理系统及车辆
CN210569224U (zh) 一种常压冷凝器
CN218270348U (zh) 一种双筒体管壳式换热器
CN219572767U (zh) 一种整体式联排热管换热器组件
CN210268323U (zh) 一种热交换器
CN210268342U (zh) 一种密封结构
CN109548380B (zh) 一种用于刀片服务器的液冷散热循环回路装置
JP2014016058A (ja) 水−冷媒熱交換器及びヒートポンプ給湯機
CN221036967U (zh) 一种可提高散热效果的板翅式换热器
CN212250702U (zh) 一种紊流式油冷却器
CN216925170U (zh) 高温炉水冷电极
CN216869266U (zh) 一种高效波节管换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