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698326U - 泵体组件、压缩机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泵体组件、压缩机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698326U
CN214698326U CN202120925028.1U CN202120925028U CN214698326U CN 214698326 U CN214698326 U CN 214698326U CN 202120925028 U CN202120925028 U CN 202120925028U CN 214698326 U CN214698326 U CN 2146983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pump body
oil groove
compressor
sli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92502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鹏杰
聂丹
林淑敏
高强
张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Meizhi Compressor Co Ltd
Guangdong Meizhi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eizhi Compressor Co Ltd
Guangdong Meizhi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eizhi Compressor Co Ltd, Guangdong Meizhi Precision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eizhi Compress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92502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6983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6983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6983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pplications Or Details Of Rotary Compress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泵体组件,并公开了具有泵体组件的压缩机及空调器,其中泵体组件,包括滑片、气缸和活塞,气缸设有滑槽和油槽,滑槽用于放置滑片,油槽与滑槽连通,并位于滑槽的排气侧,气缸形成有沿轴向贯通的压缩腔;活塞与滑片抵接,并位于压缩腔内;其中,滑槽远离气缸的中心的一端为第一端,油槽距离第一端的最小距离为B,油槽的最大宽度为A,滑槽距离气缸的中心最大距离为L,滑片的最大长度为M,气缸的内径为D,活塞的外径为d,满足关系式:L‑B≤d+M‑D/2+1且L‑2B≥D/2+A。通过在滑槽的排气侧设置油槽,可以使滑槽面压最大的至少一个区域的润滑状态由为固体润滑或边界润滑改善为边界润滑或流体润滑,进而减小摩擦力,降低噪音。

Description

泵体组件、压缩机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泵体组件、压缩机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空调技术的发展,变频压缩机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各空调系统厂家为了能够更加精确的控制室内温度,同时国内APF(Annual PerformanceFactor,全年能源消耗效率) 越来越注重中低频转速的占比,故各厂家将压缩机最低转速设定的越来越低,近几年甚至出现了1Hz的空调。但是,过低的转速、较轻的负荷运行,空调系统外机极易产生“嗒嗒嗒”的声音。此现象经常造成客户投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泵体组件,能够减小压缩机在低转速下产生的噪音。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泵体组件的压缩机及空调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泵体组件,包括滑片、气缸和活塞,所述气缸设有滑槽和油槽,所述滑槽用于放置所述滑片,所述油槽与所述滑槽连通,并位于所述滑槽的排气侧,所述气缸形成有沿轴向贯通的压缩腔;所述活塞与所述滑片抵接,并位于所述压缩腔内;其中,所述滑槽远离所述气缸的中心的一端为第一端,所述油槽距离所述第一端的最小距离为B,所述油槽的最大宽度为A,所述滑槽距离所述气缸的中心最大距离为L,所述滑片的最大长度为M,所述气缸的内径为D,所述活塞的外径为d,满足关系式:L-B≤d+M-D/2+1mm 且L-2B≥D/2+A。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泵体组件,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在滑槽的排气侧设置油槽,可以使滑槽面压最大的至少一个区域的润滑状态由为固体润滑或边界润滑改善为边界润滑或流体润滑,进而减小摩擦力,降低噪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油槽的最大宽度A满足:(L-D/2)/10≤A≤(L-D/2) /2。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油槽的最大深度为C,所述滑槽的最大宽度为K,满足关系式:0.1mm≤C≤K。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在所述气缸的径向截面上,所述油槽形状为梯形、圆形、方形和三角形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泵体组件包括曲轴,所述曲轴沿所述气缸的轴向穿设于所述压缩腔,所述活塞套设于所述曲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在所述气缸的轴向上,所述气缸的一侧设有第一轴承,另一侧设有第二轴承,所述曲轴穿设于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二轴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泵体组件包括弹性件,所述气缸设有用于放置所述弹性件的弹簧孔,所述弹簧孔自所述气缸的外周面向所述气缸的中心延伸,所述弹性件用于按压所述滑片,使所述滑片向所述气缸的中心方向滑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油槽与所述弹簧孔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压缩机,包括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泵体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压缩机,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在滑槽的排气侧设置油槽,可以使滑槽面压最大的至少一个区域的润滑状态由为固体润滑或边界润滑改善为边界润滑或流体润滑,进而减小摩擦力,降低压缩机的噪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压缩机还包括电机组件,所述电机组件通过轴与所述泵体组件连接,以驱动所述泵体组件运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压缩机。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器,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在滑槽的排气侧设置油槽,可以使滑槽面压最大的至少一个区域的润滑状态由为固体润滑或边界润滑改善为边界润滑或流体润滑,进而减小摩擦力,降低空调器的噪音。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泵体组件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示出的气缸、活塞和滑片的一种运动状态的示意图;
图3为图1示出的气缸、活塞和滑片的另一种运动状态的示意图;
图4为图2示出的滑片的受力分析图;
图5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
101、气缸;102、曲轴;103、第一轴承;104、第二轴承;
201、滑槽;202、油槽;203、滑片;204、压缩腔;205、弹簧孔;206、活塞;207、退刀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空调器即空气调节器(Air Conditioner)。是指用人工手段,对建筑或构筑物内环境空气的温度、湿度、流速等参数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设备。
定频,就是说供电频率是固定的,定频空调就是供电频率是固定的空调。我国家庭用电器是220V/50Hz的,因此对于定频空调运行的频率是50Hz,因此定频空调压缩机转速基本上维持在恒定值,如果室内要想保持在所设温度值,那么压缩机只有不断地通电与断电,才能使温度相对恒定。
变频,意思就是说供电频率是可变的,可调节的,变频空调就是供电频率是可变的空调。变频空调的供电频率范围在30~130Hz之间,变频空调可以通过调节供电频率来调整压缩机转速,实现无级调速,能够根据所设置的温度,自动调节温度。
变频空调也是指加装了变频器的常规空调。压缩机是空调的心脏,其转速直接影响到空调的使用效率,变频器就是用来控制和调整压缩机转速的控制系统,使之始终处于最佳的转速状态,从而提高能效比(比常规的空调节能至少30%)。
变频空调的基本结构和制冷原理和普通空调完全相同。变频空调的主机是自动进行无级变速的,它可以根据房间情况自动提供所需的冷(热)量;当室内温度达到期望值后,空调主机则以能够准确保持这一温度的恒定速度运转,实现“不停机运转”,从而保证环境温度的稳定。
国内规定的电压220V,频率50Hz的电流经整流滤波后得到310V左右的直流电,此直流电经过逆变后,就可以得到用以控制压缩机运转的变频电源,这就能将50赫兹的电网频率转变为30-130赫兹,变频空调就是一种使用变频压缩机和模糊控制技术的空调器,能根据室内气温的变化,调节制冷速度。一个15平方米的房间,变频空调比定频式调温速度快6~10分钟。达到设定温度后,变频空调又能以仅为定频空调10%的功率低速运转,以调节温度细微损耗,维持恒温状态。
变频式空调器一般带有微机(电脑)控制。它检测室内外信号如温度(室内外温度、蒸发器温度、冷凝器温度、吸气管口温度、膨胀阀出入口温度等),风机转速,电动机电流等。并由微机发出风机、压缩机运转速、制冷剂流量、阔的切换、安全保护等信号。此类机装有电子膨胀间节流。它随微处理器发出的信号,随时改变制冷剂流量,故它的效率比普遍使用毛细管节流方式的高。同时在制冷方式中,无化霜烦恼(化霜不停机)。因此空调在制热时不会像普通机在除霜倒泵逆转时,吹出冷风使室温下降。
“变频”采用了比较先进的技术,启动时电压较小,可在低电压和低温度条件下启动,这对于某些地区由于电压不稳定或冬天室内温度较低而空调难以启动的情况,有一定的改善作用。由于实现了压缩机的无级变速,它也可以适应更大面积的制冷制热需求。
所谓的“变频空调”是与传统的“定频空调”相比较而产生的概念。众所周知,我国的电网电压为220伏、50赫兹,在这种条件下工作的空调称之为“定频空调”。由于供电频率不能改变,传统的定频空调的压缩机转速基本不变,依靠其不断地“开、停”压缩机来调整室内温度,其一开一停之间容易造成室温忽冷忽热,并消耗较多电能。而与之相比,“变频空调”变频器改变压缩机供电频率,调节压缩机转速。依靠压缩机转速的快慢达到控制室温的目的,室温波动小、电能消耗少,其舒适度大大提高。而运用变频控制技术的变频空调,可根据环境温度自动选择制热、制冷和除湿运转方式,使居室在短时间内迅速达到所需要的温度并在低转速、低能耗状态下以较小的温差波动,实现了快速、节能和舒适控温效果。
供电频率高,压缩机转速快,空调器制冷(热)量就大;而当供电频率较低时,空调器制冷(热)量就小。这就是所谓“变频”的原理。变频空调的核心是它的变频器,变频器是20世纪80年代问世的一种高新技术,它通过对电流的转换来实现电动机运转频率的自动调节,把50Hz的固定电网频率改为30至130Hz的变化频率,使空调完成了一个新革命。同时,还使电源电压范围达到142V至270V,彻底解决了由于电网电压的不稳定而造成空调器不能正常工作的难题。变频空调每次开始使用时,通常是让空调以最大功率、最大风量进行制热或制冷,迅速接近所设定的温度。由于变频空调通过提高压缩机工作频率的方式,增大了在低温时的制热能力,最大制热量可达到同级别空调器的1.5倍,低温下仍能保持良好的制热效果。此外,一般的分体机只有四挡风速可供调节,而变频空调器的室内风机自动运行时,转速会随压缩机的工作频率在12档风速范围内变化,由于风机的转速与空调器的能力配合较为合理,实现了低噪音的宁静运行。当空调高功率运转,迅速接近所设定的温度后,压缩机便在低转速、低能耗状态运转,仅以所需的功率维持设定的温度。这样不但温度稳定,还避免了压缩机频繁地开开停停所造成的对寿命的衰减,而且耗电量大大下降,实现了高效节能。
由于变频空调具有上述的优点,国内APF(Annual PerformanceFactor,全年能源消耗效率)越来越注重中低频转速的占比,故各厂家将压缩机最低转速设定的越来越低,近几年甚至出现了1Hz的空调。但是,过低的转速、较轻的负荷运行,空调系统外机极易产生“嗒嗒嗒”的声音。
经多次试验、逐一排查,发现该声音为压缩机运行过程中,滑片与活塞时而接触时而分离,造成滑片撞击活塞,产生噪音。即旋转式压缩机在过低的转速运行过程中,滑片容易撞击活塞,从而产生“嗒嗒嗒”的声音。
旋转式压缩机,其电机无需将转子的旋转运动转换为活塞的往复运动,而是直接带动旋转活塞作旋转运动来完成对制冷剂蒸气的压缩。这种空压机更适合于小型空调器,特别是在家用空调器上的应用更为广泛。
旋转式压缩机一般包括一个密闭的外套或机壳、一个压缩机气缸体和一个开动压缩机的驱动电机。压缩机气缸包括一个轴向气缸,里面有一个套于曲轴偏心部分的辊套(即本方案的所指的活塞)。曲轴的支承可用一个或多个轴承,例如一个主轴承和一个外端轴承。压缩机通常也作为气缸体的端板使气缸形成一个辊套在内旋转的压缩室(即本方案的所指的压缩腔)。压缩机气缸体还包括一个轴向槽(即本方案的所指的滑槽),叶片(即本方案的所指的滑片) 在里面往复滑动,叶片的端部贴接辊套的圆周,将压缩室分为一个高压侧或排气侧和一个低压侧或吸气侧。
工作时气体被吸入压缩室的吸气侧,经压缩后从压缩室高压侧和压缩机机壳之间的排气通道排出。
参照图1至图3所示,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泵体组件,包括滑片203、气缸101和活塞206。
其中,气缸101设置有滑槽201和油槽202,滑槽201用于放置滑片203,滑片203在滑槽201里面往复滑动,油槽202沿气缸101的轴向设置,油槽202与滑槽201连通,并且油槽202位于滑槽201的排气侧,即图2中的右侧。
气缸101形成有沿气缸101的轴向贯通的压缩腔204;活塞206位于压缩腔204内,活塞206在压缩腔204内偏心转动,滑片203与活塞206抵接,将压缩腔204分为一个高压侧或排气侧(即图2中的右侧)和一个低压侧或吸气侧(即图2中的左侧)。
滑槽201远离气缸101中心的一端为第一端(即图2中的后端),滑槽201靠近气缸101 中心的一端为第二端(即图2中的前端),气缸101还设置有退刀孔207,退刀孔207与滑槽 201的第一端连通。
滑片203的后端侧的面由从退刀孔207供给的润滑油润滑,滑片203的前端侧的面由压缩腔204内的润滑油润滑。
参照图2和图3所示,可以理解的是,泵体组件包括弹性件(图中未示出),气缸101设有用于放置弹性件的弹簧孔205,弹簧孔205自气缸101的外周面向气缸101中心延伸,弹性件用于按压滑片203,使滑片203向气缸101的中心方向滑动。弹性件可以采用弹簧等弹性元件,实现滑片203的复位。
可以理解的是,油槽202与弹簧孔205连通,可以使得弹簧孔205中的润滑油进入油槽 202中,保证油槽202更容易储存润滑油,从而提升滑片的润滑效果。
具体对滑片203的受力进行分析,空调系统在低频运行时,旋转式压缩机的滑片203主要受弹簧力、吸排气气体力、油膜阻尼力、摩擦力、惯性力。
为保证压缩机运行过程中,滑片203始终与活塞206贴合而不发生分离,则要求滑片203 在往复运行方向所受的合力始终大于0,当滑片203所受的合力背离活塞206的运动方向时,滑片203与活塞206会产生分离,由此引起撞击,从而形成“嗒嗒嗒”的声音。
参照图4所示,可以理解的是,滑片203合力公式如下:
F滑片=F惯性力+F弹簧力+F阻尼力+F气体力+F摩擦力
其中,F惯性力与滑片203重量相关,且数量级远小于其它力,对滑片203合力影响极小。
F弹簧力与弹簧有关,对于已经选定的弹簧,该值为定值,与空调工况无关。
F气体力对于已经确定、确定压缩机转角下该值为定值,无法改善。
F阻尼力为油膜产生的剪切力,与滑片203运动方向相反。
F摩擦力为吸气侧粗糙接触摩擦力和排气侧粗糙接触摩擦力之和,等于吸气侧粗糙接触压力与排气侧粗糙接触压力之和乘以摩擦系数u,与工况有关,无法改善,但摩擦系数u可以降低,以降低F摩擦力。
综上,压缩机在低负荷、低频运行时,排气温度低,润滑油粘度较大,故F阻尼力增大,恶化了滑片203的受力,致使滑片203合力小于0,与活塞206产生脱离。由于润滑油粘度由其物性决定的,故F阻尼力在润滑油牌号不变的情况,无法改善。因此,目前仅剩改善滑片203吸排气摩擦系数u了。
参照图2和图3所示,可以理解的是,在压缩机运行过程中,滑片203在滑槽201中处于倾斜状态,其中吸气侧以T点为支点,排气侧以W点为支点。由于滑片203倾斜,滑片203 与滑槽201接触面积较小,但是此处的力吸气侧粗糙接触压力和排气侧粗糙接触压力却比较大,故此两处通常是滑槽201面压最大的两个区域。故,致使这两个区域的润滑情况经常为固体润滑或边界润滑,此时的摩擦系数u比较大。
可以理解的是,滑片203包括第三端和第四端,第三端与活塞206抵接。参照图2所示,当活塞206运动至接近滑槽201的第一端时,滑片203的第四端伸出于滑槽201,并位于退刀孔207中。参照图3所示,当活塞206运动至远离滑槽201的第一端时,滑片203的第四端位于滑槽201内。
可以理解的是,T点为滑片203在吸气侧与滑槽201的边缘接触的点,也即滑片203在吸气侧与滑槽201的第二端接触的点。同样,当滑片203的第四端位于退刀孔207中时,W点为滑片203在排气侧与滑槽201的边缘接触的点,也即滑片203在排气侧与滑槽201的第一端接触的点;当滑片203的第四端位于滑槽201内时,W点为滑片203的第四端在排气侧与滑槽201接触的点。也就是说,排气侧的滑槽201面压最大的区域,为W点所在的区域。
故可以理解是,在排气侧设置一个油槽202,润滑油随着滑片203的往复运动更容易进入滑片203和滑槽201之间的间隙中,可以使排气侧的滑槽201面压最大的区域润滑状态由为固体润滑或边界润滑改善为边界润滑或流体润滑。
不加润滑剂时,相对运动的零件表面直接接触,这样产生的摩擦称为干摩擦(如真空中)。
两表面加入润滑油后,在金属表面会形成一层边界膜,它可能是物理吸附膜,也可能是化学反应膜。不满足流体动压形成条件,或虽有动压力,但压力较低,油膜较薄时,在载荷的作用下,边界膜互相接触,横向剪切力比较弱,这种摩擦状态称为边界摩擦。
当两摩擦表面被流体(液体或气体)完全隔开时,摩擦表面不会产生金属间的直接摩擦,流体分子层间的粘剪阻力就是摩擦力,这种摩擦称为流体摩擦。
固体润滑的定义是:能保护相对运动表面免于损伤并减少其摩擦与磨损而使用的任何固体粉末或薄膜。在固体润滑过程中,固体润滑剂和周围介质要与摩擦表面发生物理、化学反应生成固体润滑膜,降低摩擦磨损。
在一定的条件下,两摩擦表面可以被一薄层粘性流体完全分开,并由所建立的流体膜压力平衡外载荷,这种状态称为流体润滑。由于两摩擦表面不直接接触,当两表面发生相对运动时,就只在流体的分子间发生摩擦,而流体润滑的摩擦性质完全决定于流体的粘性。所用的粘性流体可以是液体,如各种润滑油和水,也可以是气体,如空气、氢,氦等,前者称之为液体润滑,后者称之为气体润滑。
边界润滑(Boundary Lubrication)是由液体摩擦过渡到干摩擦(摩擦副表面直接接触) 过程之前的临界状态。是不光滑表面之间,发生部分表面接触的润滑状况。此时润滑油的总体粘度特性没有发挥作用。这时决定摩擦表面之间摩擦学性质的是润滑剂和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及所生成的边界膜的性质。边界润滑是一种重要的润滑方式,当摩擦付在负荷增大、转速加快或润滑材料粘度减小的情况下,易产生边界润滑。这时,摩擦面上存在一层与介质性质不同的薄膜,厚度在0.1μm以下,不能防止摩擦面微凸体的接触,但有良好的润滑性能,可减少摩擦面间的摩擦和磨损。
参照图2和图5所示,可以理解的是,油槽202距离第一端的最小距离为B,油槽202最大宽度为A,滑槽201距离气缸101中心最大距离为L,滑片203的最大长度为M,气缸101 的内径为D,活塞206的外径为d,满足关系式:L-B≤d+M-D/2+1mm且L-2B≥D/2+A。通过在滑槽201的排气侧设置油槽202,且限定油槽202与滑槽201、滑片203、气缸101和活塞206 的相对关系,可以使滑槽201面压最大的至少一个区域的润滑状态由为固体润滑或边界润滑改善为边界润滑或流体润滑,进而减小摩擦力,降低噪音。并且,L-2B≥D/2+A也限定了油槽202的中心位置,是位于滑槽201的中心到第一端的这段区域内。
表1油槽的位置对排气侧的影响
油槽位置 排气侧最小油膜厚度(/um) 排气侧最大粗糙接触力(/N)
B=(L-D/2)/5 2.431 155.175
B=2(L-D/2)/5 2.424 158.647
B=3(L-D/2)/5 2.419 161.268
无油槽 2.207 162.354
参照表1,设置了油槽202的方案,排气侧最小油膜厚度均大于无油槽的方案,排气侧最大粗糙接触力也小于无油槽的方案。而在设置了油槽202的方案中,在油槽202最大宽度A一定的情况下,随着油槽202距离第一端的最小距离B增加,排气侧最小油膜厚度逐渐减小,排气侧最大粗糙接触力逐渐增加。故油槽202越接近第一端,对改善滑槽201的排气侧的受力效果更好。
可以理解的是,气缸101的中心指的是气缸101的内径的中点,也即在气缸101的径向截面上,气缸101的中心指的是压缩腔204的圆心。油槽202的最大宽度A指的是,在气缸101的径向上,油槽202的前后两端点的最大距离。滑片203的最大长度M指的是,在气缸 101的径向上,滑片203的前后两端点的最大距离。
根据试验及仿真情况来看,位于滑槽201的排气侧的油槽202在一定范围内能够增大排气侧最小油膜厚度,减小排气侧最大粗糙接触力。但并非越宽越好,因为油槽202的宽度过宽,会使得吸气侧受力恶化,增加吸气侧的气缸101和滑片203的磨损。另外,加工油槽202 的竖槽刀也要做很宽,对加工不利。因此限定了油槽202的最大宽度A满足:(L-D/2)/10≤A≤(L-D/2)/2。
表2油槽的宽度对排气侧的影响
油槽宽度 排气侧最小油膜厚度(/um) 排气侧最大粗糙接触力(/N)
A=(L-D/2)/10 2.415 158.836
A=(L-D/2)/3 2.426 157.648
A=(L-D/2)/2 2.429 156.079
无油槽 2.207 162.354
参照表2,设置了油槽202的方案,排气侧最小油膜厚度均大于无油槽的方案,排气侧最大粗糙接触力也小于无油槽的方案。而在设置了油槽202的方案中,在(L-D/2)/10≤A≤(L-D/2)/2的范围内,随着油槽202的宽度增加,排气侧最小油膜厚度也增加,排气侧最大粗糙接触力对应减小。
可以理解的是,油槽202的最大深度为C,滑槽201的最大宽度为K,满足关系式:0.1mm ≤C≤K,使润滑油更容易进入储存。即油槽202的最大深度C大于或等于0.1mm,并且小于或等于滑槽201的最大宽度K。
滑槽201的最大宽度K指的是,在垂直于滑片203滑动的方向上,滑槽201的两侧壁之间的最小距离。
可以理解的是,油槽202形状可以为梯形,即在气缸101的横截面上,油槽202形状为梯形。当然,油槽202形状还可以是圆形、方形和三角形,或者上述多种形状的组合。
参照图1所示,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泵体组件还包括曲轴102,曲轴102沿气缸101的轴向设置,并且曲轴102穿设于气缸101的压缩腔204,活塞206套设于曲轴102。曲轴102带动活塞206在气缸101的压缩腔204中做偏心转动,从而完成吸气、压缩和排气的过程。
参照图1所示,可以理解的是,气缸10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轴承103,另一侧设置有第二轴承104。第一轴承103即位于图1中气缸101上方的上轴承,第二轴承104即位于图1 中气缸101下方的下轴承,曲轴102穿设于第一轴承103和第二轴承104。通过连接第一轴承103和第二轴承104,使得曲轴102安装更加稳定,在转动过程中,运转更加平稳。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压缩机,包括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泵体组件。通过采用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泵体组件,使得压缩机减小摩擦力,降低噪音。
可以理解的是,压缩机还包括外壳(图中未示出)和电机组件(图中未示出),泵体组件和电机设在外壳内,电机位于油液液面的上方,曲轴102与电机的转子相连且相对于外壳可转动,曲轴102具有油路,泵体组件设置有吸油油道,吸油油道的一端延伸至油路,且另一端延伸至油液中以将油液泵入油路中。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器,包括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压缩机。由于空调器具有压缩机的全部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因此也具有其全部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Claims (11)

1.泵体组件,应用于旋转式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滑片;
气缸,所述气缸设有滑槽和油槽,所述滑槽用于放置所述滑片,所述油槽与所述滑槽连通,并位于所述滑槽的排气侧,所述气缸形成有沿轴向贯通的压缩腔;
活塞,与所述滑片抵接,并位于所述压缩腔内;
其中,所述滑槽远离所述气缸的中心的一端为第一端,所述油槽距离所述第一端的最小距离为B,所述油槽的最大宽度为A,所述滑槽距离所述气缸的中心最大距离为L,所述滑片的最大长度为M,所述气缸的内径为D,所述活塞的外径为d,满足关系式:L-B≤d+M-D/2+1mm且L-2B≥D/2+A。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槽的最大宽度A满足:(L-D/2)/10≤A≤(L-D/2)/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槽的最大深度为C,所述滑槽的最大宽度为K,满足关系式:0.1mm≤C≤K。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气缸的径向截面上,所述油槽形状为梯形、圆形、方形和三角形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组件包括曲轴,所述曲轴沿所述气缸的轴向穿设于所述压缩腔,所述活塞套设于所述曲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气缸的轴向上,所述气缸的一侧设有第一轴承,另一侧设有第二轴承,所述曲轴穿设于所述第一轴承和所述第二轴承。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泵体组件包括弹性件,所述气缸设有用于放置所述弹性件的弹簧孔,所述弹簧孔自所述气缸的外周面向所述气缸的中心延伸,所述弹性件用于按压所述滑片,使所述滑片向所述气缸的中心方向滑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泵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槽与所述弹簧孔连通。
9.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泵体组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压缩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还包括电机组件,所述电机组件通过轴与所述泵体组件连接,以驱动所述泵体组件运行。
11.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压缩机。
CN202120925028.1U 2021-04-29 2021-04-29 泵体组件、压缩机及空调器 Active CN2146983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25028.1U CN214698326U (zh) 2021-04-29 2021-04-29 泵体组件、压缩机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25028.1U CN214698326U (zh) 2021-04-29 2021-04-29 泵体组件、压缩机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698326U true CN214698326U (zh) 2021-11-12

Family

ID=785351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925028.1U Active CN214698326U (zh) 2021-04-29 2021-04-29 泵体组件、压缩机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6983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H02196188A (ja) ロータリ圧縮機
CN101105346A (zh) 一种变频磁悬浮压缩膨胀机组
JP2003028065A (ja) 密閉型電動圧縮機
CN107387412B (zh) 旋转式压缩机及温度调节装置
CN214698326U (zh) 泵体组件、压缩机及空调器
CN100540904C (zh) 用于控制冷却系统的压缩机的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10617222B (zh) 一种电动汽车空调用卧式旋转压缩机及工作方法
JPH11287182A (ja) 車両空調装置用のコンプレッサ
CN113202760B (zh) 泵体组件、压缩机及空调器
CN112460017A (zh) 泵体组件及具有其的流体机械
CN214036117U (zh) 泵体组件及具有其的流体机械
CN210949130U (zh) 一种电动汽车空调用卧式旋转压缩机
CN205154629U (zh) 气悬浮变频空调压缩机
EP0064356A1 (en) A compressor
CN112963977A (zh) 一种离心式压缩机和冷水机组
CN208057413U (zh) 一种电动涡旋压缩机轴承冷却及润滑的结构
WO2020083310A1 (zh) 旋转机械的供油机构以及旋转机械
CN204783681U (zh) 空调系统的压缩机和具有该压缩机的空调系统
CN207470398U (zh) 一种用于空调系统的压缩机
CN106762645B (zh) 一种旋转式压缩机润滑油粘度等级的确定方法
CN214698327U (zh) 泵体组件、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CN210397100U (zh) 一种具有油分离器的空调压缩机
CN1237313C (zh) 密闭型转动式压缩机
CN114198306B (zh) 压缩机、换热系统以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21144759U (zh) 旋转式压缩机及制冷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