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679726U - 一种气溶胶灭火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气溶胶灭火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679726U
CN214679726U CN202120355082.7U CN202120355082U CN214679726U CN 214679726 U CN214679726 U CN 214679726U CN 202120355082 U CN202120355082 U CN 202120355082U CN 214679726 U CN214679726 U CN 2146797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outer barrel
fire extinguisher
limit
barr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35508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双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035508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6797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6797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6797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zz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气溶胶灭火器,包括内筒体、中间筒体、前外筒体、后外筒体、启动机构和保险机构,所述内筒体中装有灭火剂;所述中间筒体的前部安装有可沿所述中间筒体前后滑动的前外筒体,所述中间筒体的后部安装有可沿所述中间筒体前后滑动的所述后外筒体,所述中间筒体的内部容置有所述内筒体;当所述前外筒体位于其后限位位置、所述后外筒体位于其前限位位置时,所述保险机构分别通过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前外筒体和所述后外筒体,阻止所述前外筒体和所述后外筒体滑动。本实用新型的灭火器既具有安全可靠的防止误动作的功能,又能有效避免使用时的高温工况对使用者的伤害。

Description

一种气溶胶灭火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灭火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气溶胶灭火器。
背景技术
灭火器是现代生活、生产中不可或缺的消防灭火装置。在发生火灾时,简单易用、安全稳定且具有一定灭火能力的消防灭火装置可以协助人们把火灾控制在初级阶段,有效降低各类损失。相比传统的干粉、水基、二氧化碳等类型的灭火器,气溶胶灭火器由于其灭火能力强、体积小、重量轻、无压力存储、灭火剂无污染等特点,特别适用于家庭、汽车、带电设备场所等场景,可有效扑灭固体、液体、气体及电气类火的初级火灾。
现有技术中的气溶胶灭火器,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喷口温度较高,易造成人员和设备的二次伤害;产品喷放后灭火器壳体温度较高;使用者需靠近火源,易造成伤害。
此外,气溶胶灭火剂特性及启动方式决定了此类灭火器启动及安全保护装置需进行特殊设计,以最大限度避免因外力或静电等因素造成的误动作。
因此,在保持气溶胶灭火器体积小巧、重量轻等特点的同时,如何进一步提高灭火器防误动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以及如何避免使用者受到高温工况的伤害,对于气溶胶灭火器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上述现状,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溶胶灭火器,既具有安全可靠的防止误动作的功能,又能有效避免使用时的高温工况对使用者的伤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气溶胶灭火器,包括内筒体、中间筒体、前外筒体、后外筒体、启动机构和保险机构,所述内筒体中装有灭火剂;其中,
所述中间筒体的前部安装有可沿所述中间筒体前后滑动的前外筒体,所述中间筒体的后部安装有可沿所述中间筒体前后滑动的所述后外筒体,所述中间筒体的内部容置有所述内筒体;
所述启动机构包括触发开关和用于按压所述触发开关的启动按钮,所述触发开关内置于所述中间筒体中,所述启动按钮安装在所述触发开关上;当所述后外筒体向前滑动到第一限位位置时,所述启动按钮隐藏于所述后外筒体中,当所述后外筒体向后滑动到第二限位位置时,所述启动按钮从所述后外筒体中暴露;
所述保险机构包括本体部,所述本体部具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当所述前外筒体位于后限位位置、所述后外筒体位于第一限位位置时,所述保险机构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前外筒体,同时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后外筒体,阻止所述前外筒体和所述后外筒体滑动。
优选地,所述启动机构还包括触发限位保险,所述触发限位保险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连接所述触发开关以实现对所述触发开关的限位,所述第二端固定连接到所述前外筒体,所述触发限位保险随着所述前外筒体向前滑动而能够被拉动至脱开与所述触发开关的连接。
优选地,所述中间筒体上开设有第一开孔,所述第一开孔在所述启动按钮未安装时能够暴露出所述触发开关,所述启动按钮通过所述第一开孔安装在所述中间筒体上,所述启动按钮具有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二卡接部用于将所述启动按钮与所述中间筒体的内壁卡接。
优选地,所述后外筒体上设有第二开孔,所述保险机构通过本体外周面与所述第二开孔配合安装,所述第二连接部为所述本体外周面的至少一部分。
优选地,所述前外筒体上设置有沿着所述前外筒体的后端朝向所述后外筒体侧延伸的限位滑块,所述触发限位保险的第二端固定连接至所述限位滑块,所述限位滑块上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保险机构上的第一连接部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一连接孔配合的第一卡销;当所述前外筒体位于后限位位置、所述后外筒体位于第一限位位置时,所述第一连接孔位于所述第二开孔的下方,所述第一卡销插入所述第一连接孔中。
优选地,中间筒体上设有第一卡接孔;所述保险机构的本体部还包括第一卡接部,当所述前外筒体位于后限位位置、所述后外筒体位于第一限位位置时,所述保险机构的所述第一卡接部卡接所述中间筒体的所述第一卡接孔,其中,所述第一卡接部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卡爪,所述第一卡接孔包括与所述两个卡爪对应设置的两个卡接孔,当所述前外筒体滑动至后限位位置时,所述限位滑块的自由端位于所述两个卡接孔之间位置的上方,所述两个卡爪分别位于所述限位滑块的左右两侧;所述保险机构还包括拉环,所述拉环与所述本体部枢转安装。
优选地,所述中间筒体上设有纵向槽,所述纵向槽在长度方向上沿着前后方向延伸,所述纵向槽在高度方向上贯通所述中间筒体的内壁和外壁,所述触发限位保险的第二端经由所述纵向槽从所述中间筒体内部引出并固定至所述限位滑块。
优选地,所述中间筒体上还设有用于与所述限位滑块配合的滑动槽,所述纵向槽设置在所述滑动槽的底部。
优选地,所述中间筒体上设有前导向滑槽和后导向滑槽,所述前外筒体的内壁上设有前导向滑块,所述后外筒体的内壁上设有后导向滑块,所述前导向滑块与所述前导向滑槽滑动配合,所述后导向滑块与所述后导向滑槽滑动配合。
优选地,所述中间筒体包括中间筒本体和后端盖,所述中间筒本体的后端包括向后凸伸的位于上侧的第一凸伸部和位于下侧的第二凸伸部,所述后端盖的前端包括向前凸伸的位于左右两侧的第三凸伸部,所述第一凸伸部、所述第二凸伸部和所述第三凸伸部形状配合地拼接在一起;所述第三凸伸部的前端还设置有向前凸伸的凸块,所述中间筒本体上的对应位置设有凹槽,所述凸块与所述凹槽形状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灭火器在非使用状态下时,保险机构安装在位,将前外筒体和后外筒体固定而不能滑动,启动按钮被可靠地遮盖于后外筒体内,在前述保险措施的保障下,灭火器不会被触发启动,十分安全可靠。当需要使用该灭火器时,只需要拔出保险机构,随后便可向后滑动后外筒体以暴露启动按钮,此时便可按动启动按钮形成触发,实施灭火,操作简单快捷。
同时,前外筒体和后外筒体的这种滑动设计,还使得在非使用状态下灭火器结构小巧而便于收纳和携带,在使用状态下灭火器的长度尺寸被有效加长,后外筒体构成向后伸长的手柄,前外筒体构成向前伸长的喷管,从而保证了使用者的手持部位既避开了气溶胶发生和喷出部位的高温环境,又进一步远离了待灭的火源,避免了使用者受到高温工况的伤害。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有益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通过具体技术特征和技术方案的介绍来阐述,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这些技术特征和技术方案的介绍,应能理解所述技术特征和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气溶胶灭火器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附图中:
图1示意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气溶胶灭火器在非使用状态下的结构;
图2示意地示出了图1的气溶胶灭火器在使用状态下的结构;
图3示意地示出了图1的气溶胶灭火器中的中间筒体的结构;
图4示意地示出了图1的气溶胶灭火器中的内筒体的结构;
图5示意地示出了图1的气溶胶灭火器中的中间筒体及启动机构的分解结构;
图6示意地示出了图1的气溶胶灭火器中的启动机构的局部结构,其中,中间筒体的上半部分在图中被隐去;
图7示意地示出了图1的气溶胶灭火器中的保险机构的结构;
图8示意地示出了图1的气溶胶灭火器中的前外筒体和后外筒体的剖视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气溶胶灭火器存在的前述主要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溶胶灭火器。
参见图1-8,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气溶胶灭火器包括内筒体 8、中间筒体4、前外筒体1、后外筒体2、启动机构16和保险机构3,内筒体 8用于盛放灭火剂(即气溶胶发生介质)。
所述中间筒体4的前部安装有可沿所述中间筒体前后滑动的前外筒体1,所述中间筒体4的后部安装有可沿所述中间筒体前后滑动的所述后外筒体2,所述中间筒体4的内部容置有所述内筒体8。
例如,图1示出的结构为前外筒体1向后滑动到其后限位位置、后外筒体 2向前滑动到其前限位位置(本实用新型中称为第一限位位置,以与前外筒体 1的相应限位位置相区分)时的状态,也即非使用状态;图2示出的结构为前外筒体1向前滑动到其前限位位置、后外筒体2向后滑动到其后限位位置(本实用新型中称为第二限位位置,以与前外筒体1的相应限位位置相区分)时的状态,也即使用状态。
参见图5-图6,所述启动机构16包括触发开关9(例如压电陶瓷触发开关) 和用于按压所述触发开关9的启动按钮5。启动按钮5可在使用状态下按压触发开关9从而触发气溶胶发生介质的反应以生成气溶胶,进行灭火。
其中,如图3和图5所示,所述触发开关9内置于所述中间筒体4中,所述启动按钮5安装在所述触发开关9上,以用于按压所述触发开关9。当所述后外筒体2向前滑动到第一限位位置时,如图1和图7所示,所述启动按钮5 隐藏于所述后外筒体2中,无法被接触到,也就无法被按压;而当所述后外筒体2向后滑动到第二限位位置时,如图2所示,所述启动按钮5从所述后外筒体2中暴露,可以进行按压。
如图7所示,所述保险机构3包括本体部30,所述本体部30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分别用于与所述中间筒体4卡接配合、与所述前外筒体1连接和与所述后外筒体2连接。当所述前外筒体1位于后限位位置、所述后外筒体 2位于第一限位位置时,所述保险机构3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前外筒体1,同时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后外筒体2,阻止所述前外筒体1和所述后外筒体2滑动,由此保证启动按钮5处于无法按压的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灭火器在诸如运输、存放等各种非使用状态下,保险机构3 安装在位,将前外筒体1和后外筒体2固定而不能滑动,启动按钮5被可靠地遮盖于后外筒体2内,在前述保险措施的保障下,灭火器不会被触发启动,十分安全可靠。当需要使用该灭火器时,只需要拔出保险机构3,随后便可向后滑动后外筒体2以暴露启动按钮5,此时便可按动启动按钮5形成触发,实施灭火,操作简单快捷。
同时,前外筒体1和后外筒体2的这种滑动设计,还使得在非使用状态下灭火器结构小巧而便于收纳和携带,而在使用状态下灭火器的长度尺寸被有效加长,后外筒体2构成向后伸长的手柄,前外筒体1构成向前伸长的喷管,从而保证了使用者的手持部位既避开了气溶胶发生和喷出部位的高温环境,又进一步远离了待灭的火源,避免了使用者受到高温的伤害。
另外,气溶胶灭火器在使用时,内筒体8的喷嘴位置处的温度往往在300℃以上,容易造成人员和设备的二次伤害。而本实用新型的灭火器在使用时,前外筒体1向前伸长后,内筒体8的喷嘴隐藏在前外筒体1内,使灭火剂真正的出口位置变为前外筒体1的前端,这可以有效降低出口处灭火剂的温度,避免气溶胶发生剂喷放时的高温对人或物带来的二次损害。
优选地,启动机构16还包括触发限位保险10,触发限位保险10则用于在非使用状态下防止触发开关9被误操作。
如图6所示,所述触发限位保险10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触发限位保险10的第一端连接所述触发开关9以实现对所述触发开关9的限位,阻止触发开关9的可动部件91被按动。所述触发限位保险10的第二端固定连接到前外筒体1,使得触发限位保险10随着所述前外筒体1向前滑动而能够被拉动至脱开与所述触发开关9的连接,从而触发开关9的可动部件91可以被按动,以形成触发。例如,在附图中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中,触发限位保险10的第一端穿过所述触发开关9的可动部件91上的孔,从而在可动部件91被按压时,触发限位保险10会抵靠在触发开关9的固定壳体92的上端面上,使得可动部件91不能向下移动,也就不能实现触发。
优选地,如图3和图5所示,所述中间筒体4上开设有第一开孔17,第一开孔的位置对应所述触发开关9和启动按钮5的位置,在启动按钮5未安装时,第一开孔17能够暴露出触发开关9;所述启动按钮5通过所述第一开孔 17安装在所述中间筒体4上,所述启动按钮5具有第二卡接部51,所述第二卡接部51用于将启动按钮5和所述中间筒体4的内壁卡接。
在安装时,第二卡接部51沿着第一开孔17的孔内壁向下滑动,直至越过中间筒体4的内壁边缘,并卡接中间筒体4的内壁,从而使得启动按钮5不会自行脱落。而在使用时,当按压启动按钮5时,如果没有触发限位保险10的限制,启动按钮5可以顺利向下移动,从而推动触发开关9的可动部件91,形成触发。
优选地,如图7和图8所示,所述后外筒体2上设有第二开孔21,所述保险机构3通过本体部30外周面与所述第二开孔21进行配合安装,所述第二连接部为所述保险机构3的本体部30外周面的至少一部分。
由于保险机构3的本体部外周面与后外筒体2上的第二开孔21直接形成配合,使得该保险机构3对于后外筒体2的限位非常牢靠,从而在不拔下保险机构3的情况下,后外筒体2根本无法向后滑动,也就始终不会暴露启动按钮 5,从而提供了相当高的防误操作保障。
优选地,当所述后外筒体2滑动到第二限位位置(即其后限位位置)时,启动按钮5恰好位于所述第二开孔21的下方,如图2所示,从而可以方便地通过第二开孔21按压启动按钮5。也即,本优选方案中,第二开孔21有两个作用,在非使用状态下,用于安装保险机构3并限位后外筒体2,在使用状态下,用于暴露启动按钮5并方便按压启动按钮5。
优选地,如图5-图7所示,所述前外筒体1上设置有沿着所述前外筒体1 的后端朝向所述后外筒体2侧延伸的限位滑块11,所述触发限位保险10的第二端固定连接至所述限位滑块11,所述限位滑块11上设有第一连接孔14,所述保险机构3上的第一连接部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一连接孔14配合的第一卡销 12。当所述前外筒体1位于后限位位置、所述后外筒体2位于第一限位位置(即其前限位位置)时,所述第一连接孔14位于所述第二开孔21的下方,所述第一卡销12插入所述第一连接孔14中。
替代地,后外筒体2上也可以不设置前述完整的第二开孔,而是在前外筒体1和后外筒体2的对接位置处各设置一个半圆孔或者矩形开口,这种情况下,保险机构3的一部分与后外筒体2上的半圆孔或者矩形开口配合,另一部分与前外筒体1上的半圆孔或者矩形开口配合,也可以实现将保险机构3安装至中间筒体4,并同时对前外筒体1和后外筒体2进行限位。本替代方案与前述优选方案的主要区别包括,在本替代方案中,保险机构3的本体部30外周面不能充当第二连接部,此时,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均可以采用卡销等结构,而前外筒体1和后外筒体2上则对应地均需设置与卡销配合的插孔,从而通过卡销和插孔的配合分别对前外筒体1和后外筒体2进行限位。
优选地,如图3和图7所示,所述中间筒体4上设有第一卡接孔15,所述保险机构3的本体部30还包括第一卡接部13,当所述前外筒体1位于后限位位置、所述后外筒体2位于第一限位位置时,所述保险机构3的所述第一卡接部13卡接所述中间筒体4的所述第一卡接孔15。其中,所述第一卡接部13 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卡爪,所述第一卡接孔15包括与所述两个卡爪对应设置的两个卡接孔,当所述前外筒体1滑动至后限位位置时,所述限位滑块11的自由端位于所述两个卡接孔之间位置的上方,所述两个卡爪分别位于所述限位滑块11的左右两侧。两个卡爪从限位滑块11的左右两侧分别卡接第一卡接孔 15,进一步实现了结构紧凑和卡接牢靠的优点,并使保险机构3既不易自行脱落,又不至于拔出困难,兼顾了安全可靠和使用便捷。如图1所示,所述保险机构3还包括拉环31,拉环31与本体部30上枢转安装。在非使用状态下,拉环31可以枢转至放倒状态,使得拉环31与本体部30的外表面基本平齐,在需要使用灭火器灭火时,只需要翻起拉环31,并通过拉动拉环31,便可以方便地将保险机构3拔出,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的灭火器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快速投入使用。
优选地,如图3所示,所述中间筒体4上设有纵向槽41,所述纵向槽41 在长度方向上沿着前后方向延伸,例如自所述第一卡接孔15附近朝向前端侧延伸,所述纵向槽41在高度方向上贯通所述中间筒体4的内壁和外壁,所述触发限位保险10的第二端经由所述纵向槽41从所述中间筒体4内部引出,并固定至所述限位滑块11的自由端。当所述前外筒体1向前滑动时,限位滑块 11在纵向槽41的上方移动,所述触发限位保险10的一部分则可以沿所述纵向槽41移动。由于纵向槽41的存在,当前外筒体1向前滑动时,触发限位保险10可以无障碍地向前移动,不会增加前外筒体1的滑动难度,进一步保障使用的便捷性。
优选地,如图3所示,所述中间筒体4上还设有用于与所述限位滑块11 配合的滑动槽410,所述纵向槽41设置在所述滑动槽410的底部。当前外筒体1向前滑动时,限位滑块11可以在所述滑动槽410的导向作用下滑动,从而有效防止前外筒体1发生旋转,以免触发限位保险10出现不必要的扭转或卡死。
优选地,如图3所示,所述中间筒体4上还设有优选为左右对称的前导向滑槽42和优选为左右对称的后导向滑槽43,如图8所示,所述前外筒体1的内壁上设有前导向滑块18,所述后外筒体2的内壁上设有后导向滑块19,所述前导向滑块18与所述前导向滑槽42滑动配合,所述后导向滑块19与所述后导向滑槽43滑动配合。
通过导向滑块和导向滑槽的滑动配合,既可方便地对前外筒体1和后外筒体2的滑动进行良好的导向,又可通过导向滑块与导向滑槽的端部的接触实现限位,从而限定前外筒体1和后外筒体2的前限位位置及后限位位置,从而便于灭火器的使用和收纳。
优选地,如图5所示,所述中间筒体4包括中间筒本体44和后端盖7,所述中间筒本体44的后端包括向后凸伸的第一凸伸部45和第二凸伸部46,其中,第一凸伸部45位于上侧,也即对应于启动按钮5的一侧,第二凸伸部 46位于下侧,也即远离启动按钮5的一侧。第一凸伸部45和第二凸伸部46 二者的边缘轮廓大致上下对称,第一开孔17设置在第一凸伸部45上,触发开关9可以由第二凸伸部46承载。所述后端盖7的前端包括向前凸伸的位于左右两侧的两个第三凸伸部47,所述第一凸伸部45、所述第二凸伸部46和所述第三凸伸部47形状配合地拼接在一起,共同构成中间筒体4的相应位置处的筒壁。所述第三凸伸部47的前端还设置有向前凸伸的凸块48,所述中间筒本体44上的对应位置设有凹槽49,所述凸块48与所述凹槽49形状配合,对中间筒本体44和后端盖7进行周向限位。
设置可拆装的后端盖7,可以方便灭火器的装配,尤其是启动机构16的装配。而将后端盖7和中间筒本体44设置成边缘形状配合拼接且带有凹槽和凸块,可以明显加强拼接的牢固性和可靠性,使中间筒体4的结构稳定。
在后端盖7与中间筒本体44拼接完成后,可以通过紧固螺钉将后端盖7 紧固至中间筒本体44。优选地,紧固螺钉自所述后端盖7的端面拧入。
优选地,中间筒本体44可设置成上下两个半筒拼接的结构,两个半筒中间可通过卡扣结构组装到一起。前述前导向滑槽42和后导向滑槽43优选可设置在上下两个半筒的拼接缝处。优选地,中间筒体4还可包括中间筒前盖6,如图3所示,中间筒前盖6可设置内螺纹,从而与中间筒本体44的前端设置的外螺纹结合。在将内筒体8安装至中间筒体4中后,可通过中间筒前盖6 螺纹连接至中间筒本体44,从而既定位了内筒体8,又进一步固定了拼接组装在一起的两个半筒体。
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灭火器中,内筒体8作为气溶胶发生器筒体,具有引出导线(图中未示出),触发开关9为压电陶瓷开关,内筒体8的引出导线与触发开关9相连,即可通过按压触发开关9触发气溶胶的发生和喷出,实现灭火功能。内筒体8的一种示例结构如图4所示,为现有技术。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灭火器具有安全保障性高、体积小巧、使用方便等诸多优点,突破了灭火器的传统外形和使用方式,还具有外观典雅大方等优点。
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的灭火器具有以下各项优点:
(1)通过前、后外筒体的滑动式设计,灭火启动按钮设计在中间筒体上、后外筒体之下,使用时需先打开保险机构,使前外筒体向前滑动,带动连接于前外筒体(或限位滑块)上的触发限位保险,从而解除触发限位,后外筒体向后滑动露出启动按钮,方可启动。这样多重防护设计可有效保护启动按钮及其下方连接的压电陶瓷触发开关免受外力、静电等引起的误动作。
(2)前、后外筒体的滑动式设计,在灭火器非工作状态时保持了气溶胶灭火器小巧、便携的特点,在使用状态时可明显延长灭火器的长度,使使用者尽可能远离火源,避免被火源的高温伤害。
(3)前、后外筒体的滑动式设计,在灭火器使用时,前外筒体向前滑动,内筒体的喷嘴隐藏在前外筒体内,使灭火剂真正的出口位置变为前外筒体前端口,有效降低出口处灭火剂温度,避免气溶胶发生剂内筒体喷嘴因喷放时高温对人或物带来的二次损害。
(4)前、后外筒体的滑动式设计,在使用时后外筒体向后部滑动,从而使手持部位避开气溶胶发生剂内筒体,在喷放的全过程和喷放后手持部位都不会受到气溶胶发生剂内筒体发热的影响。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优选方案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应当理解,上述的实施方式仅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针对上述细节做出的各种明显的或等同的修改或替换,都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气溶胶灭火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筒体(8)、中间筒体(4)、前外筒体(1)、后外筒体(2)、启动机构(16)和保险机构(3),所述内筒体(8)中装有灭火剂;其中,
所述中间筒体(4)的前部安装有可沿所述中间筒体(4)前后滑动的前外筒体(1),所述中间筒体(4)的后部安装有可沿所述中间筒体(4)前后滑动的所述后外筒体(2),所述中间筒体(4)的内部容置有所述内筒体(8);
所述启动机构(16)包括触发开关(9)和用于按压所述触发开关的启动按钮(5),所述触发开关(9)内置于所述中间筒体(4)中,所述启动按钮(5)安装在所述触发开关(9)上;当所述后外筒体(2)向前滑动到第一限位位置时,所述启动按钮(5)隐藏于所述后外筒体(2)中,当所述后外筒体(2)向后滑动到第二限位位置时,所述启动按钮(5)从所述后外筒体(2)中暴露;
所述保险机构(3)包括本体部(30),所述本体部(30)具有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当所述前外筒体(1)位于后限位位置、所述后外筒体(2)位于第一限位位置时,所述保险机构(3)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前外筒体(1),同时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后外筒体(2),阻止所述前外筒体(1)和所述后外筒体(2)滑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灭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启动机构(16)还包括触发限位保险(10),所述触发限位保险(10)包括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连接所述触发开关(9)以实现对所述触发开关(9)的限位,所述第二端固定连接到所述前外筒体(1),所述触发限位保险(10)随着所述前外筒体(1)向前滑动而能够被拉动至脱开与所述触发开关(9)的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溶胶灭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筒体(4)上开设有第一开孔(17),所述第一开孔(17)在所述启动按钮(5)未安装时能够暴露出所述触发开关(9),所述启动按钮(5)通过所述第一开孔(17)安装在所述中间筒体(4)上,所述启动按钮(5)具有第二卡接部(51),所述第二卡接部(51)用于将所述启动按钮(5)与所述中间筒体(4)的内壁卡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溶胶灭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外筒体(2)上设有第二开孔(21),所述保险机构(3)通过本体部(30)外周面与所述第二开孔(21)配合安装,所述第二连接部为所述本体部(30)外周面的至少一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溶胶灭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外筒体(1)上设置有沿着所述前外筒体(1)的后端朝向所述后外筒体(2)侧延伸的限位滑块(11),所述触发限位保险(10)的第二端固定连接至所述限位滑块(11),所述限位滑块(11)上设有第一连接孔(14),所述保险机构(3)上的第一连接部包括用于与所述第一连接孔(14)配合的第一卡销(12);当所述前外筒体(1)位于后限位位置、所述后外筒体(2)位于第一限位位置时,所述第一连接孔(14)位于所述第二开孔(21)的下方,所述第一卡销(12)插入所述第一连接孔(14)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溶胶灭火器,其特征在于,中间筒体(4)上设有第一卡接孔(15);所述保险机构(3)的本体部(30)还包括第一卡接部(13),当所述前外筒体(1)位于后限位位置、所述后外筒体(2)位于第一限位位置时,所述保险机构(3)的所述第一卡接部(13)卡接所述中间筒体(4)的所述第一卡接孔(15),其中,所述第一卡接部(13)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卡爪,所述第一卡接孔包括与所述两个卡爪对应设置的两个卡接孔,当所述前外筒体滑动至后限位位置时,所述限位滑块(11)的自由端位于所述两个卡接孔之间位置的上方,所述两个卡爪分别位于所述限位滑块(11)的左右两侧;所述保险机构(3)还包括拉环(31),所述拉环(31)与所述本体部(30)枢转安装。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溶胶灭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筒体(4)上设有纵向槽(41),所述纵向槽(41)在长度方向上沿着前后方向延伸,所述纵向槽(41)在高度方向上贯通所述中间筒体(4)的内壁和外壁,所述触发限位保险(10)的第二端经由所述纵向槽(41)从所述中间筒体(4)内部引出并固定至所述限位滑块(1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溶胶灭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筒体(4)上还设有用于与所述限位滑块(11)配合的滑动槽(410),所述纵向槽(41)设置在所述滑动槽(410)的底部。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气溶胶灭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筒体(4)上设有前导向滑槽(42)和后导向滑槽(43),所述前外筒体(1)的内壁上设有前导向滑块(18),所述后外筒体(2)的内壁上设有后导向滑块(19),所述前导向滑块(18)与所述前导向滑槽(42)滑动配合,所述后导向滑块(19)与所述后导向滑槽(43)滑动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气溶胶灭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筒体(4)包括中间筒本体(44)和后端盖(7),所述中间筒本体(44)的后端包括向后凸伸的位于上侧的第一凸伸部(45)和位于下侧的第二凸伸部(46),所述后端盖的前端包括向前凸伸的位于左右两侧的第三凸伸部(47),所述第一凸伸部(45)、所述第二凸伸部(46)和所述第三凸伸部(47)形状配合地拼接在一起;所述第三凸伸部(47)的前端还设置有向前凸伸的凸块(48),所述中间筒本体(44)上的对应位置设有凹槽(49),所述凸块(48)与所述凹槽(49)形状配合。
CN202120355082.7U 2021-02-08 2021-02-08 一种气溶胶灭火器 Active CN2146797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55082.7U CN214679726U (zh) 2021-02-08 2021-02-08 一种气溶胶灭火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55082.7U CN214679726U (zh) 2021-02-08 2021-02-08 一种气溶胶灭火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679726U true CN214679726U (zh) 2021-11-12

Family

ID=785681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355082.7U Active CN214679726U (zh) 2021-02-08 2021-02-08 一种气溶胶灭火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67972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04186A (zh) * 2022-05-05 2022-08-16 李双庆 一种手持式气溶胶灭火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04186A (zh) * 2022-05-05 2022-08-16 李双庆 一种手持式气溶胶灭火器
CN114904186B (zh) * 2022-05-05 2023-01-06 李双庆 一种手持式气溶胶灭火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198933B2 (ja) バッテリ・パック・アセンブリ及びその携帯ツールとの組合せ体
CN214679726U (zh) 一种气溶胶灭火器
CA2353928C (en) Portable aerosol-type fire-fighting protection device
CN112891791B (zh) 一种便携式气溶胶灭火器
US6340058B1 (en) Heat triggering fire suppressant device
CN104492009A (zh) 灭火棒
JPH08289433A (ja) 工具ヘッド
US7314371B2 (en) Igniter with a safety switch
KR20030021729A (ko) 어린아이들은 켜기 어려운 다목적 가스라이타
KR100519426B1 (ko) 질소가스에 의해 포말액이 방출되는 이동 가능한 긴급화재진압용 소화장치
KR200474743Y1 (ko) 레버록킹체가 구비된 가스점화기
CN105169589B (zh) 一种便携式灭火器
CN217612615U (zh) 一种推拉式气溶胶灭火器
US20020031738A1 (en) Candle maintenance device and method
CA2298176A1 (en) Barbecue lighter with gas safety system
CN207797112U (zh) 一种电弧点火枪
KR100681946B1 (ko) 복합기능을 갖는 소화기
KR200371862Y1 (ko) 전등 겸용 소화기
CN105169612B (zh) 一种灭火器
CN219783624U (zh) 一种防误触的手提式灭火器控制组件
CN217612614U (zh) 一种可喷发有色烟雾的手持式气溶胶灭火器
CN218607833U (zh) 一种便携式气溶胶灭火装置
CN114904186B (zh) 一种手持式气溶胶灭火器
CN204910562U (zh) 一种便携式灭火器
CN201310919Y (zh) 点火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