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04186A - 一种手持式气溶胶灭火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手持式气溶胶灭火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904186A
CN114904186A CN202210482496.5A CN202210482496A CN114904186A CN 114904186 A CN114904186 A CN 114904186A CN 202210482496 A CN202210482496 A CN 202210482496A CN 114904186 A CN114904186 A CN 1149041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housing
fire extinguisher
wall
sli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482496.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904186B (zh
Inventor
李双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210482496.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904186B/zh
Publication of CN1149041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041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9041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9041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2LIFE-SAVING; FIRE-FIGHTING
    • A62CFIRE-FIGHTING
    • A62C5/00Making of fire-extinguishing materials immediately before use
    • A62C5/006Extinguishants produced by combustio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Fire-Extinguishing By Fire Departments, And Fire-Extinguishing Equipment And Control Thereof (AREA)
  • Containers And Packaging Bodies Having A Special Means To Remove Cont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持式气溶胶灭火器,包括安装壳、滑动壳、内筒和启动机构,安装壳包括壳底和壳壁,壳壁的外表面部分区域向内凹陷形成第一凹陷区和第二凹陷区,第一凹陷区在壳壁的整个周向上凹陷,第二凹陷区在壳壁周向上的部分区域凹陷,且其第一端贯通第一凹陷区,第二端设置贯通孔,第二端的侧壁设有插槽;滑动壳包括套筒部、遮挡部和插舌,遮挡部与第二凹陷区的形状适配;插舌设置于遮挡部远离套筒部的端部;套筒部与第一凹陷区滑动插装,以带动遮挡部完全滑入第二凹陷区遮挡键帽,并使插舌与插槽插接,或者至少部分遮挡部滑出第二凹陷区露出键帽。本发明既能够防止启动机构误操作造成灭火器失效,又能够提高灭火器启动的及时性。

Description

一种手持式气溶胶灭火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灭火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手持式气溶胶灭火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安全意识的提高,手持式灭火器越来越得到了广泛应用。现有的手持式灭火器设置有一个触发开关,当发生火灾时,使用者可以直接按压启动按钮启动灭火器。然而现有的手持式灭火器的启动按钮通常是裸露在外部的,既不美观,又可能会发生误触造成灭火器误启动,造成灭火器失效。
现有技术中也有将启动按钮隐藏的实例,如现有文献CN112891791A公开的灭火器,该灭火器包括中间筒体、套在中间筒体外的前外筒体、后外筒体,以及启动按钮和保险机构,在灭火时,先拔出保险机构,使保险机构的触发限位保险与启动按钮脱开,再向前滑动前外筒体,之后向后滑动后外筒体,露出启动按钮,按压启动按钮进行灭火。
在有些时候火情比较紧急,灭火需要争分夺秒,而上述灭火器的启动过程相对繁琐,需要三步操作方可按压启动按钮,在紧急情况下有影响灭火的及时性的可能;且上述结构过于复杂,尤其是保险机构与启动按钮的相互配合结构,有可能增加灭火器启动失效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手持式气溶胶灭火器,既能够防止启动机构误操作造成灭火器失效,又能够提高灭火器启动的及时性。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一种手持式气溶胶灭火器,包括安装壳、滑动壳、内筒和启动机构,所述安装壳包括壳底和圆柱状的壳壁,所述壳壁在远离所述壳底的一端形成第一开口,所述壳壁的外表面部分区域向内凹陷,在所述壳壁的轴向上依次形成第一凹陷区和第二凹陷区,所述第一凹陷区,其在所述壳壁的整个周向上凹陷;所述第二凹陷区在所述壳壁周向上的部分区域凹陷,且其沿所述壳壁的轴向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贯通所述第一凹陷区,所述第二端向所述壳底所在的一侧延伸,且与所述壳底之间留有距离,在所述第二端设置贯通孔,所述第二端的侧壁设置有插槽;
所述内筒内设置有灭火剂,所述内筒安装于所述安装壳内,并位于所述贯通孔远离所述壳底的一侧,所述内筒的喷孔位于所述第一开口的位置处;
所述启动机构包括触发开关和设置于所述触发开关上的键帽,所述触发开关安装于所述安装壳内,并与所述贯通孔相对,所述触发开关的触发线伸入到所述灭火剂,所述键帽露出所述贯通孔;
所述滑动壳包括套筒部、遮挡部和插舌,所述遮挡部与所述第二凹陷区的形状适配,并设置于所述套筒部的一端;所述插舌设置于所述遮挡部远离所述套筒部的端部;所述套筒部与第一凹陷区滑动插装,以带动所述遮挡部完全滑入所述第二凹陷区遮挡所述键帽,并使所述插舌与所述插槽插接,或者至少部分所述遮挡部滑出所述第二凹陷区露出所述键帽。
优选地,所述插舌呈阶梯结构,所述阶梯面与所述遮挡部的内表面和侧面连接,且所述插舌的外表面低于所述遮挡部的外表面;所述插槽贯通所述安装壳的内表面。
优选地,所述插舌相对于所述套筒部的轴线倾斜设置,所述插舌远离所述遮挡部的一端较另一端靠近所述套筒部的轴线。
优选地,所述第二凹陷区与所述第一凹陷区平滑过渡,从所述第一开口到所述壳底的方向,所述第二凹陷区的横截面逐渐减小;其中,所述横截面指垂直于所述侧壁的轴线的截面。
优选地,所述安装壳还包括设置于其内壁的间隔结构,所述壳壁与所述内筒之间通过所述间隔结构隔开。
优选地,所述间隔结构包括第一筋条和第二筋条;
所述壳壁包括沿其径向相互扣合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设置有沿其周向环绕的第一筋条;所述第二壳体的内侧设置有沿其周向环绕的第二筋条;所述第一筋条和所述第二筋条分别沿所述壳壁的轴向间隔设置有多个。
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在二者的同一个接缝处各自设置有滑槽;
所述滑动壳内设置有在其周向上间隔的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壳体上的所述滑槽滑动配合,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第二壳体上的滑槽滑动配合。
优选地,所述壳壁内在其靠近所述壳底的区域设置有止挡环;所述内筒远离所述喷孔的一端与所述止挡环抵靠;所述触发开关安装于所述止挡环与所述壳底之间,所述触发线经所述止挡环的中心孔伸入所述内筒的灭火剂。
优选地,所述壳壁的外表面在靠近所述第一开口的区域设置环形凹槽;所述灭火器还包括套设于所述环形凹槽的阻尼圈;
所述套筒部的内壁沿其周向间隔设置有多条支撑筋,各所述支撑筋沿所述套筒的轴向延伸,并与所述阻尼圈滑动配合。
优选地,所述手持式气溶胶灭火器还包括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套筒部端部的烟雾管,所述烟雾管内设置有有色物质,底部设置有烟雾孔,所述烟雾孔与所述喷孔相对,在所述气溶胶从喷孔喷出时能够与有色物质混合后从烟雾孔喷出有色的气溶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气溶胶灭火器通过滑动壳的滑动以及插舌与插槽的插接配合,能够使灭火器在常态时可靠地遮挡启动机构,避免灭火器由于误启动造成的失效,同时,通过仅在壳壁周向的局部设置第二凹陷区,使操作者有足够的空间握持灭火器,而滑动壳与安装壳的插接位置又在第二凹陷区的末端,因此,操作者能够方便地解除插舌与插槽的插接配合,并轻松推动滑动壳滑动,仅需一步操作便可使遮挡部裸露出键帽进行按压,以快速启动灭火器,提高灭火的及时性;套筒部与第一凹陷区滑动插装,使得套筒部套设在第一凹陷区的外侧,使得滑动壳在轴向上滑动时更为稳定;且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取消了保险机构,使得手持式灭火器的结构更加简单,进一步提高了气溶胶灭火器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涉及的手持式气溶胶灭火器处于常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气溶胶灭火器处于使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气溶胶灭火器取消滑动壳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各部件的爆炸图;
图5是滑动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气溶胶灭火器处于常态下的剖视图;
图8是图7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9是图7中B部分的放大图;
图10是气溶胶灭火器处于使用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11是图10中C部分的放大图;
图12是内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在后方视角下壳壁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带有烟雾管的手持式气溶胶灭火器的机构示意图;
图15是滑动壳的剖视图。
图中:1、壳壁;2、滑动壳;3、内筒;4、壳底;5、启动机构;6、烟雾管;
11、第一凹陷区;12、第二凹陷区;13、第一壳体;14、第二壳体;15、贯通孔;16、主滑槽;17、第一开口;18、固定环;19、插槽;
21、套筒部;22、遮挡部;23、第一滑块;24、第二滑块;25、插舌;26、第二开口;27、支撑筋;
31、筒体;32、底壁;33、环形部;34、喷头盖;35、喷孔;36、过线孔;
51、触发开关;52、键帽;53、触发线;
61、烟雾孔;
101、第一筋条;102、限位环;103、止挡环;104、中心孔;105、第一连接柱;106、第二连接柱;107、第二筋条;
161、第一滑槽;162、第二滑槽;
181、阻尼圈;
191、槽壁;
221、遮挡部的外表面;
251、插舌的外表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下文对本发明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为了避免混淆本发明的实质,公知的方法、过程、流程、元件并没有详细叙述。
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
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括但不限于”的含义。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发明为了方便描述,是以图1和图4所示的手持式气溶胶灭火器的状态描述,以气溶胶的喷出方向为“前”,相反方向为“后”,以贯通孔15的朝向为“上”,反之为“下”,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前”、“后”、“上”、“下”对于手持式气溶胶灭火器的使用时或者加工时的方位并未做限定。
参见图1-图15,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手持式气溶胶灭火器,包括安装壳、滑动壳2、内筒3和启动结构5,安装壳包括相互连接的壳底4和圆柱状的壳壁1(壳壁1不一定限定与圆柱状,也可以为方柱形、三角柱形或其他形状),壳壁1在远离壳底4的一端形成第一开口17,壳壁1的外表面上部分区域向内凹陷,在壳壁1的轴向上依次形成第一凹陷区11和第二凹陷区12,第一凹陷区11在壳壁1的整个周向上凹陷;第二凹陷区12在壳壁1周向上的部分区域凹陷,且其沿壳壁1轴向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贯通第一凹陷区11,第二端向壳底4所在的一侧延伸,且与壳底4之间留有距离,并在第二端设置贯通孔15,第二端的侧壁设置有插槽19。
内筒3内设置有灭火剂,内筒3安装于安装壳内,并位于贯通孔15远离壳底4的一侧,内筒3的喷孔35位于第一开口17的位置处。
启动结构5包括触发开关51和设置于触发开关51上的键帽52,触发开关51安装于安装壳内,并与贯通孔15相对,触发开关51的触发线53伸入到灭火剂,键帽52露出贯通孔15。
滑动壳2包括套筒部21、遮挡部22和插舌25,遮挡部22与第二凹陷区12的形状适配,并设置于套筒部21的一端;插舌25设置于遮挡部22远离套筒部21的端部;套筒部21与第一凹陷区11滑动插装,以带动遮挡部22完全滑入第二凹陷区12遮挡键帽52,并使插舌25与插槽19插接,或者至少部分遮挡部22滑出第二凹陷区12露出键帽52。
安装壳的前端形成第一开口17,其后端为壳底4,安装壳的外表面向内凹陷形成第一凹陷区11和第二凹陷区12,第一凹陷区11在整个壳壁的整个周向上均凹陷,即第一凹陷区11只有底面,没有侧面,其中第一凹陷区11位于第二凹陷区12的前侧,第一凹陷区11的前端贯通安装壳的前端,第一凹陷区11的后端与第二凹陷区12的第一端连通,第一凹陷区11为圆环状,也即在前后方向上(安装壳的轴向),第一凹陷区11的任意点的横截面均相同;第二凹陷区12在壳壁1周向上的部分区域凹陷,即壳壁1在对应第二凹陷区12的部分,部分凹陷形成第二凹陷区12,部分是凸出的,第二凹陷区12具有底面和侧面,在前后方向上,第二凹陷区12任意一点的横截面为扇形环(并非完整的圆环形),从前往后,第二凹陷区12的周向长度可以不变或变小,且在前后方向上的投影,靠后的第二凹陷区12的横截面位于靠前的第一凹陷区11的横截面范围内。其中,上述横截面指垂直于壳壁1轴线的截面。如图3所示,壳壁1上相对于第一凹陷区11、第二凹陷区12的区域凸起,使整个壳壁看起来呈阶梯结构,只是这个阶梯结构的分界线不是圆环,分界线从前往后,从下到上倾斜。
第二凹陷区12位于第一凹陷区11的后侧,而第二凹陷区12仅在周向上部分凹陷,因而壳壁1在周向上未凹陷的部分就相对于第二凹陷区12形成外凸区,使用者进行灭火时,会手握着壳壁1的后部,手掌会覆盖外凸区,从而便于使用者的握持。
滑动壳2包括套筒部21和遮挡部22,其中,套筒部21的形状与第一凹陷区11的形状适配,遮挡部22与第二凹陷区12的形状适配,套筒部21的形状为筒状结构,且在前后方向的长度可以与第一凹陷区11的长度相等,在套筒部21套设在第一凹陷区11时,套筒部21能够正好填满第一凹陷区11;同理,遮挡部22设置与第二凹陷区12时,遮挡部22正好填满第二凹陷区12。套筒部21的长度与第一凹陷区11的长度也可以不相等。套筒部21的前端形成第二开口26,套筒部21的后端与遮挡部22的前端连接,且套筒部21套设在第一凹陷区11,由于第一凹陷区11的前端贯通安装壳的前端,因而套筒部21可在前后方向上相对安装壳滑动,在前后方向上,第二开口26的位置可以与第一开口17的位置相同(此时,滑动壳2填满第一凹陷区11和第二凹陷区12,遮挡部22遮挡键帽52,对应于气溶胶灭火器的常态,图1、图7示),或者第二开口26的位置位于第一开口17位置的前侧(滑动壳2相对安装壳向前滑动,露出键帽52,对应于气溶胶灭火器的使用状态,图2、图10示);在常态下,滑动壳2填满第一凹陷区11和第二凹陷区12,使得整个气溶胶灭火器为柱状,且气溶胶灭火器的外周面为光滑的柱面,在使用状态下,滑动壳2整体向前滑动,使得套筒部21的部分滑出第一凹陷区11,部分遮挡部22滑出第二凹陷区12域进入到第一凹陷区11域内,使得第二开口26位于第一开口17的前侧,使用者握持气溶胶灭火器的后部,对准火源,气溶胶从第二开口26喷出,从而增大了气溶胶灭火器喷口(对应第二开口26)与使用者手部的距离,从而降低高温的气溶胶灼伤使用者手部的可能性。
内筒3安装于安装壳内且相对安装壳的位置固定,内筒3的喷孔35朝前,且喷孔35位于第一开口17位置处;触发开关51位于内筒3的后侧,安装壳上设有贯通孔15,贯通孔15与触发开关51相对,且键帽52设置于贯通孔15处。灭火时,向前滑动该滑动壳2至使用状态,摁下键帽52,点燃内筒3内的灭火剂,灭火剂燃烧释放气溶胶,从喷孔35向前喷出,经滑出的部分套筒的约束,从第二开口26向前喷出,进行灭火作业。
贯通孔15位于第二凹陷区12的第二端(第二凹陷区12的后端),在常态下,遮挡部22能够对贯通孔15及贯通孔15内的键帽52进行遮挡,从而在常态下,使用者是无法看到键帽52,从而防止在常态下误触发触发开关51;而在需要灭火时,只需向前滑动该滑动壳2,便可露出键帽52,摁压键帽52,便可喷出气溶胶进行灭火,因而只需简单的两步操作就可使得气溶胶灭火器喷出气溶胶,实现灭火的及时性。
第二凹陷区12的截面为扇形环,因而遮挡部22不会在周向上包住安装壳,也即安装壳基本无法在径向上对遮挡部22进行限位,遮挡部22的后端有可能会相对安装壳向外(径向外)翘起,尤其处于常态下,向外翘起的遮挡部22会凸出气溶胶灭火器外周面,从而破坏气溶胶灭火器的美观性,此外遮挡部22的后端向外翘起,会露出第二端处的贯通孔15,从而存在意外触发气溶胶灭火器的可能性。
本发明的滑动壳2还包括插舌25,参见图5-图8,插舌25位于遮挡部22的后端,相应的在第二端的侧壁上设置插槽19,插槽19的前端贯通第二端的侧壁,插槽19的径向外侧的部分壳壁1形成槽壁191。在常态下,插舌25与插槽19插接,使得槽壁191在外侧对插舌25进行限位,使得插舌25无法向外翘起,从而使得遮挡部22的后端不会向外翘起,从而确保对贯通孔15处的键帽52进行有效的遮挡,防止气溶胶灭火器误启动的情形出现。
插舌25与插槽19插接的方式,使得插槽19只会在径向方向上对插舌25进行限定,而在前后方向上,插槽19对插舌25基本没有限定,因而插舌25与插槽19的插接不会影响插舌25在前后方向滑出插槽19,即插舌25能够较容易地脱离插槽19或者与插槽19插接,确保滑动壳2能够较容易地解锁。
套筒部21套设在第一凹陷区11的外侧,使得套筒部21的整个环形的内表面与第一凹陷区11的环形的底面相互配合,增强这两者之间的配合强度,使得滑动壳2在前后滑动的过程更为稳定。
相对于CN112891791A而言,本发明的滑动壳2的数量为一个,且取消了限位保险,因而只需要向前滑动该滑动壳2这一步便可露出键帽52,从而使得气溶胶灭火器处于随时可启动的状态,确保发生火情时能够及时启动灭火器;而且本发明取消了保险机构,使得气溶胶灭火器的结构更为简单,提高了气溶胶灭火器的可靠性,此外,现有技术中的灭火器,在向前滑动前外筒体后,触发限位保险便会脱开与触发开关的连接,而对于此类气溶胶灭火器而言,其具有便携的属性,使用者有时出于好奇会拨弄气溶胶灭火器,因而会出现没有火情的情况下也会向前拉动前外筒体,使得触发限位保险与触发开关脱开,而后进行复位时,不能保证触发限位保险正好能够插入限位开关上的插孔,从而导致触发限位保险出现弯折的情形,严重的会导致前外筒体与中间筒体相互卡死。而对于本发明,使用者向前滑动该滑动壳2后,还可以继续将其向后滑动至常态,而不会对气溶胶灭火器造成任何的损害。
此外,贯通孔15的形状和大小与键帽52的形状和大小相适配,使得贯通孔15的尺寸不会很大。在常态下,遮挡部22从外侧遮挡贯通孔15,如使用者此时从外侧摁压贯通孔15所在位置的部分遮挡部22,该部分的遮挡部22会向下变形,受壳壁的限制,在贯通孔15处遮挡部22向下变形的范围有限,从而使得键帽52向下移动的行程有限,并不足以达到触发开关51点燃灭火剂的情形,从而确保气溶胶灭火器不会出现误启动的情形。
在一种实施例中,触发开关51为压电陶瓷或为其它类型的触发开关。
优选地,插舌25呈阶梯结构,阶梯面与遮挡部22的内表面和侧面连接,且插舌的外表面251低于遮挡部的外表面221;插槽19贯通安装壳的内表面。
如图5所示,插舌25连接遮挡部22的部分形成台阶结构,其阶梯面包括位于径向上的顶面部分和位于轴向上的侧面部分,顶面部分与遮挡部22的内表面贴合连接,侧面部分与与遮挡部22的侧面贴合连接,以增加插舌25与遮挡部22连接的强度和可靠性,更优选的,插舌25与遮挡部22一体成型,如采用注塑成型工艺的话,可以一体注塑成型。
“插舌的外表面251低于遮挡部的外表面221”是指,在径向上,卡合的外表面在遮挡部的外表面221的内侧,插槽19的位于径向外侧的槽壁191位于插舌的外表面251的外侧,并与插舌的外表面251相抵,从而对插舌25在径向上进行限位,防止遮挡部22翘起。采用这种结构,使得第二凹陷区12的深度不需要太大,即第二凹陷区12的侧壁在径向上的尺寸可以设置的较小,如与遮挡部在径向上的尺寸一致,也能够实现插舌25与插槽19的插接配合,且在采用这种结构后,当插舌25与插槽19插接后,壳壁1外凸区的外表面可以与遮挡部的外表面221共面,使整个灭火器的外表面基本呈光滑表面,提升握持和操作的手感。
“插槽19贯通安装壳的内表面”,使得插槽19并不会在内侧对插舌25进行限位,使插舌更易插入插槽内,且在壳壁1包括相互扣合的第一壳体13和第二壳体14的情形下(详见下文),贯通孔15和槽壁191均位于第一壳体13上,第一壳体13和第二壳体14均采用注塑工艺形成,因而插槽19贯通安装壳的内表面,可一次注塑成型得到第一壳体13。
在其它实施例中,遮挡部22的第二端向后直接延伸形成插舌25,插舌25的径向外表面与内表面可以分别与遮挡部的径向外表面和内表面共面。
优选地,插舌25相对于套筒部21的轴线倾斜设置,且远离遮挡部22的一端较另一端靠近套筒部21的轴线。
从前往后,插舌25向内(滑动壳2的径向方向,在滑动壳2不为圆形时,向内的方向为滑动壳外表面的法线方向)倾斜。气溶胶灭火器从使用状态下,插舌25位于插槽19之外,此时遮挡部22不受插槽19的限位,而有可能出现翘起的情形,向后滑动该滑动壳2,在插舌25到达贯通孔15的位置处时,由于插舌25的后端较前端更靠内,因而此时即使遮挡部22有轻微翘起的情况,也基本能够确保插舌25的后端位于插槽19的前端内,从而在继续向后滑动该滑动壳2时,确保插舌25能够顺利插入到插槽19内。
当然,插舌25也可相对于套筒部21的轴线平行设置。
优选地,参见图3,第二凹陷区12与第一凹陷区11平滑过渡,从第一开口17到壳底4的方向,第二凹陷区12的横截面逐渐减小;其中,横截面指垂直于侧壁的轴线的截面。
第一凹陷区11的外表面与第二凹陷区12的外表面共面,而且从前往后,第二凹陷区12的横截面变小(周向长度变短),同时,在前后方向的投影上,第二凹陷区12靠后的横截面在靠前的横截面的范围内,如图4所示,第二凹陷区12的侧面关于过壳壁1的轴线的中心面对称,对称的部分侧面同时沿着周向和轴向延伸。通过采用该结构,能够增加壳壁1的强度。遮挡部22的外形与第二凹陷区12的侧面有着同样的特点,这样,在装配时遮挡部22能够在滑入第二凹陷区12时遮挡部22的小端会先进入第二凹陷区12的大端,从而有利于装配。
当然,在前后方向上,第二凹陷区12的部分的横截面保持不变,如图3所示,在前后方向上,第二凹陷区12分为第一渐变凹陷区和第二渐变凹陷区,其中第一渐变凹陷区在前,第二渐变凹陷区在后,第二渐变凹陷区的后端作为第二端,第一渐变凹陷区的前端作为第一端。在渐变凹陷区的范围内,从前往后,横截面变小,第一渐变凹陷区的渐变的程度大于第二渐变凹陷区的渐变程度,从而增加第二渐变凹陷区所对应的外凸区的面积,便于握持。
优选地,安装壳还包括设置于其内壁的间隔结构,壳壁1与内筒3之间通过间隔结构隔开。
在点燃内筒3内的灭火剂,灭火剂燃烧的过程中会释放热量,使用者手握着安装壳,热量会透过内筒3和安装壳传导至使用者的手上,从而影响使用者对气溶胶灭火器的握持。通过在壳壁1的内侧设置间隔结构,使得壳壁1与内筒3不直接接触,减少内筒3传导至壳壁1处的热量,便于使用者握持气溶胶灭火器进行灭火。
当然,壳壁1与内筒3也可以直接接触,在该实施例中,壳壁采用绝热材料制作可能会好。
优选地,参见图6和图7,间隔结构包括第一筋条101和第二筋条107。
壳壁1包括沿其径向相互扣合的第一壳体13和第二壳体14,第一壳体13的内侧设置有沿其周向环绕的第一筋条101;第二壳体14的内侧设置有沿其周向环绕的第二筋条107;第一筋条101和第二筋条107分别沿壳壁1的轴向间隔设置有多个。
如图4所示,第一壳体13在上,第二壳体14在下,第一壳体13与第二壳体14上下扣合形成壳壁1,可选地,第一壳体13与第二壳体14之间可通过卡接的方式实现相互的连接,第一壳体13的内侧设有第一筋条101,第二壳体14的内侧设有第二筋条107,第一壳体13和第二壳体14基本为半筒状结构,第一筋条101和第二筋条107为半环形,第一筋条101和第二筋条107的数量均为多个,且均在前后方向上间隔分布,半环形的第一筋条101和第二筋条107的内径与内筒3的外径相适配,当第一壳体13和第二壳体14扣合时,第一筋条101和第二筋条107基本围成一个封闭环形,以通过第一筋条101和第二筋条107对内筒3进行定位,并使得内筒3与壳壁1隔开。
第一筋条101与第二筋条107的数量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第一筋条101可以与第二筋条107上下对齐也可以在前后方向上错位。
另外,第一筋条101和第二筋条107也可以替换为壳体向内侧延伸的多个凸块,多个凸块在周向上间隔分布。
优选地,第一壳体13与第二壳体14在二者的同一个接缝处各自设置有滑槽,滑槽具有沿壳壁1的轴向相对的第一限位面和第二限位面。
参见图15,滑动壳2内设置有在其周向上间隔的第一滑块23和第二滑块24,第一滑块23与第一壳体13上的滑槽滑动配合,第二滑块24与第二壳体14上的滑槽滑动配合。
参见图3和图4,第一壳体13和第二壳体14均为半圆形,第一壳体13与第二壳体14相互扣合后,第一壳体13与第二壳体14的两侧(两侧的连线同时垂直于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形成接缝,第一壳体13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滑槽161,第二壳体14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二滑槽162,同侧的第一滑槽161和第二滑槽162可以拼接形成一个主滑槽16,即第一滑槽161和第二滑槽162在接缝处是贯通的,主滑槽16的长度方向为前后方向。滑动壳2的内侧设置有两个主滑块,分别对应一个主滑槽16,从而使得滑动壳2相对壳壁1在前后方向上滑动。进一步地,主滑块由周向上间隔的第一滑块23和第二滑块24所组成,其中第一滑块23与第一滑槽161配合,第二滑块24与第二滑槽162配合,因而即使在其中一个滑块断裂后,依然能够确保滑动壳2与壳壁1的滑动限位。
当然,第一滑块23和第二滑块24可以有一个大的滑块代替,或者主滑槽16也可以不在接缝处,可以完全位于一个壳体上。
另外,第一滑槽161和第二滑槽162可以相互独立,即在接缝处,第一滑槽161和第二滑槽162并不贯通。
第一限位面和第二限位面,限定了滑槽在前后方向上的距离,也限定滑动壳2相对壳壁1的滑动距离,防止滑动壳2完全滑出安装壳的情形出现,并且可确保在使用状态下,套筒部21始终有一部分套设在第一凹陷区11处,确保气溶胶全部从第二开口26喷出。
其中,当壳壁1包括第一壳体13和第二壳体14时,壳底4可以与第一壳体13或者第二壳体14呈一体结构,或者壳底4也分成径向的两部分,一部分与第一壳体13一体成型,另一部分与第二壳体14一体成型。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参见图13,壳壁1与壳底4为分体结构,第一壳体13的后部设有第一连接柱105,第二壳体14的后部设有第二连接柱106,壳底4从后侧与壳壁1连接,并通过螺钉分别与第一连接柱105和第二连接柱106连接。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参见图4和图9,安装壳还包括固定环18,相互扣合的第一壳体13和第二壳体14的前部形成外螺纹,固定环18的内侧设有与之相配的内螺纹,这样固定环18就可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对第一壳体13和第二壳体14的前部进行固定,以增加第一壳体13与第二壳体14连接的可靠性。此时,第一凹陷区11沿轴向上贯通固定环18。
优选地,参见图11,壳壁1内在其靠近壳底4的区域设置有止挡环103;内筒3远离喷孔35的一端与止挡环103抵靠;触发开关51安装于止挡环103与壳底4之间,触发线53经止挡环103的中心孔104伸入内筒3的灭火剂。
壳壁1内还有止挡环103,止挡环103位于内筒3的后端与贯通孔15之间,使得触发开关51位于止挡环103的后侧,止挡环103的中心形成中心孔104,中心孔104的直径小于内筒3的外径,以使得内筒3的后端能够与止挡环103朝前的一面相抵靠,从而可通过该止挡环103对内筒3的前后方向进行定位。中心孔104的设置,则方便触发线53的通过。其中,在壳壁1包括第一壳体13和第二壳体14时,止挡环103可以直接形成在第一壳体13或者第二壳体14,也可以止挡环103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形成在第一壳体13,一部分形成在第二壳体14。
使用气溶胶灭火剂时,从内筒3的喷孔35向前喷出气溶胶,对内筒3产生向后的反作用力,最终作用在止挡环103上,防止使用时内筒3的位置发生变化;在壳壁1与壳底4分体结构时,也能够避免反作用力直接作用于壳底4,从而降低了壳壁1与壳底4分离的可能性。
在一种实施例中,参见图12,内筒3包括筒体31、喷头盖34和尾盖,喷头盖34盖设于筒体31的前端,尾盖盖设与筒体31的后端,喷头盖34上设有喷孔35,尾盖上设有过线孔36,触发线53经该过线孔36伸入到内筒3内。
尾盖包括底壁32和自底壁32延伸的环形部33,环形部33套设在筒体31的外侧,并与筒体31固定连接;安装壳内设有限位环102,限位环102背向第一开口17的一面(朝后的一面)与环形部33的前端相抵,从而限制内筒3向前移动,从而可通过限位环102和止挡环103限定内筒3前后方向上的位置。
限位环102和止挡环103均可由两个半环组成,以对应第一壳体13和第二壳体14。
优选地,参见图9,壳壁1的外表面在靠近第一开口17的区域设置环形凹槽;灭火器还包括套设于环形凹槽的阻尼圈181。
参见图5,套筒部21的内壁沿其周向间隔设置有多条支撑筋27,各支撑筋27沿套筒的轴向延伸。
在常态和使用状态下,均需确保滑动壳2相对安装壳位置不变,通过设置阻尼圈181,可以为硅胶圈,套筒部21会在外侧挤压阻尼圈181,从而对套筒部21与安装壳之间增加一定的滑动阻力,使得常态时在不施加外力时滑动壳2与安装壳更难相对滑动,提高常态时对键帽52遮挡的可靠性。且采用这种结构,当滑动该滑动壳2至任一位置时,滑动壳2均可保持在该位置不变,确保在使用状态下,第二开口26位置不易发生改变,在喷孔35喷出气溶胶时,能够通过内筒3的前端部分阻挡气溶胶向后流动,从而防止使用者的手部被灼伤。
多条支撑筋27的设置,使得滑动壳2基本只通过支撑筋27挤压阻尼圈181,减小两者之间的接触面,降低滑动壳2滑动时的阻力,使滑动壳2既不会滑动阻力太大,又能够起到一定的阻尼作用,且能够通过设置环形凹槽,对阻尼圈进行限位,能够防止滑动壳2前后滑动时将阻尼圈181带出环形凹槽的情形发生。
当然,套筒部21的内部也可以为光滑柱面,与第一凹陷区11直接整面接触。
优选地,参见图14,手持式气溶胶灭火器还包括可拆卸连接于套筒部21端部的烟雾管6,烟雾管6内设置有有色物质,有色物质可以为具有颜色的无机物,例如氧化铁等,底部设置有烟雾孔61,烟雾孔61与喷孔35相对,在气溶胶从喷孔35喷出时能够与有色物质混合后从烟雾孔61喷出有色的气溶胶。
烟雾管6可拆卸地连接在套筒部21的前端,在需要灭火时,可将烟雾管6拆下,此时便可通过气溶胶灭火器喷出气溶胶进行灭火;而在遇到危险时,可不将烟雾管6拆下,而是直接向前滑动该滑动壳2,摁下键帽52,内筒3向前喷出气溶胶,经烟雾管6的内部,带出烟雾管6内的有色物质从烟雾孔61喷出有色的烟雾,从而吓退袭击者。
应当理解,上述的实施方式仅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基本原理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针对上述细节做出的各种明显的或等同的修改或替换,都将包含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手持式气溶胶灭火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壳、滑动壳、内筒和启动机构,所述安装壳包括壳底和圆柱状的壳壁,所述壳壁在远离所述壳底的一端形成第一开口,所述壳壁的外表面部分区域向内凹陷,在所述壳壁的轴向上依次形成第一凹陷区和第二凹陷区,所述第一凹陷区,其在所述壳壁的整个周向上凹陷;所述第二凹陷区在所述壳壁周向上的部分区域凹陷,且其沿所述壳壁的轴向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贯通所述第一凹陷区,所述第二端向所述壳底所在的一侧延伸,且与所述壳底之间留有距离,在所述第二端设置贯通孔,所述第二端的侧壁设置有插槽;
所述内筒内设置有灭火剂,所述内筒安装于所述安装壳内,并位于所述贯通孔远离所述壳底的一侧,所述内筒的喷孔位于所述第一开口的位置处;
所述启动机构包括触发开关和设置于所述触发开关上的键帽,所述触发开关安装于所述安装壳内,并与所述贯通孔相对,所述触发开关的触发线伸入到所述灭火剂,所述键帽露出所述贯通孔;
所述滑动壳包括套筒部、遮挡部和插舌,所述遮挡部与所述第二凹陷区的形状适配,并设置于所述套筒部的一端;所述插舌设置于所述遮挡部远离所述套筒部的端部;所述套筒部与第一凹陷区滑动插装,以带动所述遮挡部滑入所述第二凹陷区遮挡所述键帽,并使所述插舌与所述插槽插接,或者使所述遮挡部的至少一部分滑出所述第二凹陷区暴露所述键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气溶胶灭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舌呈阶梯结构,所述阶梯面与所述遮挡部的内表面和侧面连接,且所述插舌的外表面低于所述遮挡部的外表面;所述插槽贯通所述安装壳的内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气溶胶灭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舌相对于所述套筒部的轴线倾斜设置,所述插舌远离所述遮挡部的一端较另一端靠近所述套筒部的轴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气溶胶灭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陷区与所述第一凹陷区平滑过渡,从所述第一开口到所述壳底的方向,所述第二凹陷区的横截面逐渐减小;其中,所述横截面指垂直于所述侧壁的轴线的截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气溶胶灭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壳还包括设置于其内壁的间隔结构,所述壳壁与所述内筒之间通过所述间隔结构隔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手持式气溶胶灭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结构包括第一筋条和第二筋条;
所述壳壁包括沿其径向相互扣合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内侧设置有沿其周向环绕的第一筋条;所述第二壳体的内侧设置有沿其周向环绕的第二筋条;所述第一筋条和所述第二筋条分别沿所述壳壁的轴向间隔设置有多个。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手持式气溶胶灭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在二者的同一个接缝处各自设置有滑槽;
所述滑动壳内设置有在其周向上间隔的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壳体上的所述滑槽滑动配合,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第二壳体上的滑槽滑动配合。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手持式气溶胶灭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壁内在其靠近所述壳底的区域设置有止挡环;所述内筒远离所述喷孔的一端与所述止挡环抵靠;所述触发开关安装于所述止挡环与所述壳底之间,所述触发线经所述止挡环的中心孔伸入所述内筒的灭火剂。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手持式气溶胶灭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壁的外表面在靠近所述第一开口的区域设置环形凹槽;所述灭火器还包括套设于所述环形凹槽的阻尼圈;
所述套筒部的内壁沿其周向间隔设置有多条支撑筋,各所述支撑筋沿所述套筒的轴向延伸,并与所述阻尼圈滑动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手持式气溶胶灭火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套筒部端部的烟雾管,所述烟雾管内设置有有色物质,底部设置有烟雾孔,所述烟雾孔与所述喷孔相对,在所述气溶胶从喷孔喷出时能够与有色物质混合后从烟雾孔喷出有色的气溶胶。
CN202210482496.5A 2022-05-05 2022-05-05 一种手持式气溶胶灭火器 Active CN11490418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82496.5A CN114904186B (zh) 2022-05-05 2022-05-05 一种手持式气溶胶灭火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482496.5A CN114904186B (zh) 2022-05-05 2022-05-05 一种手持式气溶胶灭火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04186A true CN114904186A (zh) 2022-08-16
CN114904186B CN114904186B (zh) 2023-01-06

Family

ID=827660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482496.5A Active CN114904186B (zh) 2022-05-05 2022-05-05 一种手持式气溶胶灭火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904186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739926Y (zh) * 2004-11-11 2005-11-09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带保护封盖的数码音乐播放器
CN202236980U (zh) * 2011-09-28 2012-05-30 陕西坚瑞消防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灭火装置
CN110270033A (zh) * 2019-06-20 2019-09-24 广州长科消防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冷凝单腔气溶胶灭火器
US20210235754A1 (en) * 2018-10-26 2021-08-05 Japan Tobacco Inc. Main body unit of aerosol generation device, aerosol generation device, and non-combustion suction device
CN214511965U (zh) * 2020-11-20 2021-10-29 深圳市优胜仕科技有限公司 香薰消毒器
CN214587265U (zh) * 2021-04-08 2021-11-02 烟台宝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式防碰撞行人的道闸遥控器
CN214679726U (zh) * 2021-02-08 2021-11-12 李双庆 一种气溶胶灭火器
CN114259672A (zh) * 2021-12-31 2022-04-01 苏州久港消防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手持式温控灭火器
CN217612615U (zh) * 2022-05-05 2022-10-21 李双庆 一种推拉式气溶胶灭火器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739926Y (zh) * 2004-11-11 2005-11-09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带保护封盖的数码音乐播放器
CN202236980U (zh) * 2011-09-28 2012-05-30 陕西坚瑞消防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灭火装置
US20140216767A1 (en) * 2011-09-28 2014-08-07 Xi'an J&R Fire Fighting Equipment Co., Ltd. Portable Fire Extinguishing Device
US20210235754A1 (en) * 2018-10-26 2021-08-05 Japan Tobacco Inc. Main body unit of aerosol generation device, aerosol generation device, and non-combustion suction device
CN110270033A (zh) * 2019-06-20 2019-09-24 广州长科消防器材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冷凝单腔气溶胶灭火器
CN214511965U (zh) * 2020-11-20 2021-10-29 深圳市优胜仕科技有限公司 香薰消毒器
CN214679726U (zh) * 2021-02-08 2021-11-12 李双庆 一种气溶胶灭火器
CN214587265U (zh) * 2021-04-08 2021-11-02 烟台宝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式防碰撞行人的道闸遥控器
CN114259672A (zh) * 2021-12-31 2022-04-01 苏州久港消防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手持式温控灭火器
CN217612615U (zh) * 2022-05-05 2022-10-21 李双庆 一种推拉式气溶胶灭火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904186B (zh) 2023-01-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460521A (en) Injection igniter having a safety device
JP2784977B2 (ja) 安全装置付ガスライター
CA1280618C (en) Gas lighter equipped with a safety lock
JPH07503384A (ja) 自動式注射器
CN114904186B (zh) 一种手持式气溶胶灭火器
KR102306284B1 (ko) 불꽃 길이조정과 소화 조작이 한 손으로 이루어지는 부탄가스 토치
US5417227A (en) Smoker's pipe
CN217612615U (zh) 一种推拉式气溶胶灭火器
KR100495621B1 (ko) 어린아이들은 켜기 어려운 다목적 가스라이타
CA2335961C (en) Multi-purpose gas lighter with ignition-resistant function
US20030008254A1 (en) Safety catch device for a gas burner
US6318992B1 (en) Slide-safety button child-resistant utility lighter
KR200202999Y1 (ko) 발화저지기능을 갖는 다목적 가스라이터
CN112891791B (zh) 一种便携式气溶胶灭火器
US6315550B1 (en) Barbecue lighter with gas safety system
CN214679726U (zh) 一种气溶胶灭火器
EP1235030A2 (en) Saftey arrengement for piezoelectric lighter
CN217612614U (zh) 一种可喷发有色烟雾的手持式气溶胶灭火器
JP3004447U (ja) 着火装置
US7361013B2 (en) Numeral lighter
CN220257007U (zh) 灭火器壳体以及灭火器
JPH0658535A (ja) ガス制御装置
CN216169497U (zh) 一种长度可变的安全便携灭火器
KR101880045B1 (ko) 버튼식 소화장치
CN219815096U (zh) 一种灭火棒点火启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