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257007U - 灭火器壳体以及灭火器 - Google Patents

灭火器壳体以及灭火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257007U
CN220257007U CN202222385354.5U CN202222385354U CN220257007U CN 220257007 U CN220257007 U CN 220257007U CN 202222385354 U CN202222385354 U CN 202222385354U CN 220257007 U CN220257007 U CN 22025700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using
fire extinguisher
shell
fire
lock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238535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国军
梁恒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Polytechnic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Polytechni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Polytechnic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Polytechnic
Priority to CN20222238535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25700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25700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25700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ire-Extinguishing By Fire Departments, And Fire-Extinguishing Equipment And Control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灭火器壳体以及灭火器,其中灭火器壳体包括:内壳以及外壳。内壳具有容纳腔以及与容纳腔连通出气孔,容纳腔用于容置灭火材料。外壳设置于内壳的外表面,并能够沿内壳的长度方向,相对内壳移动。出气孔能够用于穿设引火件,使引火件的一端位于容纳腔内与灭火材料接触,另一端抵持于外壳。引火件能够通过外壳与内壳的相对移动,而与外壳相互摩擦起火。火焰沿着引火件进入容纳腔内,引燃容纳腔内部的灭火材料,以产生大量灭火气体由出气孔喷出,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从而快速灭火。

Description

灭火器壳体以及灭火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防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灭火器壳体以及灭火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如专利CN214971416U公开了一种通过摩擦启动便携式灭火器,该灭火器在前端设置可拆卸的防护盖,当需要灭火时,将保护盖从金属管上拆下后,可将保护盖前端插入到手柄的后端内,然后再将摩擦盖拆下,通过摩擦盖摩擦封堆物使封堆物点燃。因此,该灭火器在启动时至少需要进行三个操作步骤,在火情紧急的情况下,容易导致灭火不及时而引发大火,且在火情紧急的情况下人容易出现神经紧张,使得难以使将防护盖对准手柄后端的,导致手柄安装较为麻烦,进一步加长的灭火器的启动时间,如果不通过防护盖增加灭火器长度直接进行灭火,则容易因用户手部距离高温气体太近而烫伤。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灭火器壳体,能够用于灭火器,使用方便,启动速度快。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灭火器壳体的灭火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灭火器,包括:
内壳,具有容纳腔以及与所述容纳腔连通出气孔,所述容纳腔用于容置灭火材料,
外壳,可移动于所述内壳的外表面,能够沿所述内壳的长度方向,相对所述内壳移动;
其中,所述出气孔用于穿设引火件,使所述引火件的一端位于所述容纳腔内,另一端抵持于所述外壳。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灭火器壳体,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将本实施例的灭火壳体用于灭火器时,引火件设置于内壳的出气孔处,且引火件的一端抵持在外壳上,因此,在使用过程中,仅需要将内壳自外壳伸出,在伸出过程中,引火件能够因外壳的摩擦而被点燃,从而点燃灭火材料,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启动速度快。且内壳伸出后,灭火器整体长度变长,外壳的后半段会形成空腔结构,以实现空气隔热,防止使用时外壳温度过高,避免用户手部烫伤,使用更加安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沿所述出气孔的背离所述容纳腔的方向,所述出气孔的横截面逐渐减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外壳包括安装腔以及与所述安装腔连通的开口,内壳的背离所述出气孔的一端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使靠近所述出气孔的一端能够自所述开口伸出或缩回所述安装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外壳具有贯穿的滑动孔,所述滑动孔沿所述内壳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灭火器壳体还包括拨扭,所述拨扭连接于所述内壳,并穿设于所述滑动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还包括锁紧装置,所述锁紧装置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外壳,并能够锁定所述外壳与所述内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述所述外壳还具有锁紧槽,所述锁紧装置具有卡接件,所述卡接件能够卡接于所述锁紧槽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外壳包括安装腔以及与所述安装腔连通的开口,所述锁紧槽包括相互连通的导向段和锁紧段,所述锁紧段沿所述外壳的周向延伸,沿所述内壳的长度方向,所述导向段自所述锁紧段的槽壁延伸至所述外壳的开口,所述卡接件能够进入所述导向段,并相对所述外壳转动进入所述锁紧段。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锁紧装置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卡接件,且所述连接件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外壳。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外壳由PC材质制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灭火器,包括:
如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灭火器壳体;
灭火燃料,所述灭火燃料位于所述容纳腔;
引火件,所述引火件穿设于所述出气孔,一端位于所述容纳腔内,另一端抵接于所述外壳,所述引火件能够通过所述内壳与所述外壳的移动,与所述外壳相互摩擦而点燃,以引燃所述灭火材料。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灭火器,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内壳具有容纳腔以及与容纳腔连通的出气孔,置腔用于容置灭火材料,引火件的一端能够卡接在出气孔内,并伸入容纳腔内与灭火材了接触,另一端抵接外壳。外壳与内壳能够相对移动,使得外壳与引火件摩擦,以点燃引火件。火焰沿着引火件进入容纳腔内,引燃容纳腔内部的灭火材料,以产生灭火气体,灭火气体由出气孔高速喷出以实现灭火的目的,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从而快速灭火。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灭火器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灭火器壳体另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灭火器壳体的剖面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灭火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内壳100,容纳腔110,出气孔120;
外壳200,安装腔210,开口220,滑动孔230,锁紧槽240,导向段241,锁紧段242;
拨扭300;
锁紧装置400,卡接件410,连接件420,盖体430;
引火件500,灭火材料6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以上,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灭火器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灭火器壳体另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灭火器壳体的剖面的示意图,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灭火器壳体,包括:内壳100以及外壳200。
其中,内壳100具有容纳腔110以及与容纳腔110连通的出气孔120,容纳腔110用于容置灭火材料600(如气溶胶)。外壳200设置于内壳100的外表面,并能够沿内壳100的长度方向相对内壳100移动,如内壳100由附图1所示的位置移动至附图2所示的位置。出气孔120能够用于穿设引火件500,使得引火件500一端卡接在出气孔120内,并伸入容纳腔110内与灭火材料600接触,另一端抵持于外壳200。引火件500可以包括易燃物质,如氯酸钾、硫和二氧化锰,使得引火件500能够通过外壳200与内壳100的相对移动,而与外壳200相互摩擦起火。火焰沿着引火件500进入容纳腔110内,引燃容纳腔110内的灭火材料600,以产生大量灭火气体,并由出气孔120喷出,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从而实现快速灭火。
此外,内壳100能够由金属材料通过一体成型工艺制成,以提高内壳100的强度,从而抵抗内部产生的高压,提高灭火器使用的安全性。
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外壳200为筒状结构不能解释为对本实施例的唯一限定,只要外壳200能够设置于内壳100的外表面,并相对内壳100,沿内壳100的长度方向移动即可。
参照图3,在上述实施例基础上,沿出气孔120的背离容纳腔110的方向,出气孔120的横截面逐渐减小,使出气孔120呈聚拢状结构,以对喷出的气体产生增压,从而提高气体喷出的速度,以提高灭火效果。
参照图1和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壳200包括安装腔210以及与安装腔210连通的开口220,内壳100的背离出气孔120的一端可移动地设置于安装腔210内,使靠近出气孔120的一端能够自开口220伸出或缩回安装腔210。具体的,不使用时,内壳100位于外壳200的内部,外壳200对内壳100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防止存放或者输送过程中内壳100受压变形。使用时,内壳100的靠近出气孔120的一端自开口220伸出安装腔210,在内壳100移动过程中,由于引火件500卡接在出气孔120中,因此引火件500与外壳200摩擦而被点燃,使得灭火器开始工作。此时,用户能够握住外壳200的后半段,并将出气孔120对准着火点实现灭火。由于内壳100的靠近出气孔120的一端伸出容纳腔110,因此外壳200的后半段会形成空腔结构,以实现空气隔热,防止使用时外壳200温度过高,避免用户手部烫伤,使用更加安全。
此外,可以理解的是,在使用时,内壳100伸出安装腔210后,外壳200的后半段即自然形成空腔结构,而无需在外壳200的后部连接其他的隔热部件,使用更加方便快捷。
参照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壳200具有贯穿的滑动孔230,滑动孔230沿内壳100的长度方向延伸,灭火器壳体还包括拨扭300,拨扭300连接于内壳100,并穿设于滑动孔230。具体的,在使用过程中,朝着外壳200的开口220方向推动拨扭300,以将内壳100的出气孔120推出安装腔210,并点燃内部的灭火材料600,使用方便快捷,实现快速灭火。
此外,可以理解的是,拨扭300穿设于滑动孔230内,因此,沿内壳100的长度方向,拨扭300仅能够在滑动孔230内移动,故滑动孔230的沿内壳100长度方向的两侧壁能够限定拨扭300的移动范围,即限定内壳100的移动范围,以防止内壳100与外壳200分离。因此,拨扭300即能够方便内壳100的移动,还能够对内壳100起到定位的作用,使得本实施例的灭火器壳体的结构更加简单。
参照图1和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灭火器壳体还包括锁紧装置400,锁紧装置400可活动地连接于外壳200,并能够锁定外壳200与内壳100。具体的,锁紧装置400能够锁定外壳200与内壳100,防止在未使用时,内壳100与外壳200相对移动而使得灭火器意外启动。如图2所示,外壳200设置为筒状结构,未使用时,内壳100的背离出气孔120的一端抵接在安装腔210的背离开口220的壁面。锁紧装置400连接在壳的靠近开口220的一端,并抵持在内壳100的靠近出气孔120的一端,以将内壳100夹紧固定,从而防止内壳100与外壳200相对移动。使用时,解除锁紧装置400对内壳100的抵持,使得内壳100与外壳200能够相对移动。
参照图2和图4,图4为图2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壳200还具有锁紧槽240,锁紧装置400具有卡接件410,卡接件410能够卡接于锁紧槽内240。具体的,外壳200设置有若干锁紧槽240,锁紧装置400设置有若干卡接件410,例如图2所示,外壳200为圆筒状结构,外壳200的内壁沿周向间隔设置两个锁紧槽240,锁紧装置400包括一个卡接件410,卡接件410相对的两端能够卡接于锁紧槽240内,从而实现锁紧装置400与外壳200的连接。
参照图2和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壳200包括安装腔210以及与安装腔210连通的开口220,锁紧槽240包括相互连通的导向段241和锁紧段242,锁紧段242沿内壳100的周向延伸,沿内壳100的长度方向,导向段241自锁紧段242的槽壁延伸至外壳200的开口220,卡接件410能够进入导向段241,并通过与外壳200的相对转动,而进入锁紧段242,实现锁紧装置400与外壳200的卡接,并抵持在内壳100上,实现内壳100的固定,结构简单且卡接稳定,有助于快速安装。
参照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锁紧装置400还包括连接件420,连接件420可转动地连接于卡接件410,且连接件420可转动地连接于外壳200。使用时,转动卡接件410使卡接件410与锁紧槽240分离,再将内壳100相对外壳200移动,锁紧装置400在内壳100施加的推力作用下相对外壳200转动,以避让内壳100的移动,由于连接件420可转动地连接于外壳200,因此锁紧装置400不会与外壳200分离,方便灭火器壳体的回收,以再次利用,从而节约成本。
此外,锁紧装置400还可以包括盖体430,盖体430与卡接件410可转动连接,连接件420位于盖体430的外缘,盖体430能够遮盖于外壳200的开口220处,防止灰尘进入安装腔210内而导致内壳100与外壳200卡死,以确保内壳100能够顺畅的相对外壳200移动,而伸出安装腔210。
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壳200由PC材质制成。具体的,PC材质具有高冲击强度、耐热老化性的优点,使得外壳200具有较强的耐热性以及抵抗变形的能力,利于本实施例的灭火器壳体的再次利用。此外,PC材质热传导率较低,从而使得外壳200具有较高的隔热性,提高使用安全性。
参照图5,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灭火器的结构示意图,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灭火器,包括:引火件500、灭火材料600以及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灭火器壳体。
灭火材料600如气溶胶,容置于容纳腔110。引火件500穿设于内壳100的出气孔120,使得引火件一端卡接在出气孔,并伸入容纳腔110内,另一端抵接于外壳200,引火件500包括氯酸钾、硫和二氧化锰组成的混合物,以使得引火件500在与外壳200相互摩擦时被点燃,从而引燃灭火材料600,以产生灭火气体,灭火气体由出气孔120高速喷出实现灭火的目的,操作简单,使用方便,从而快速灭火。
此外,为了提高引火件500的强度,引火件500还可以包括金属制成的内芯,混合物(氯酸钾、硫和二氧化锰)黏附于内芯的表面。外壳200还可以局部涂有红磷,红磷与氯酸钾、硫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摩擦后更容易点燃,以提高本实施例的灭火器的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本实施例的灭火器采用了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灭火器壳体,因此,本实施例具有第一方面实施例全部技术特征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此外,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Claims (9)

1.灭火器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壳,具有容纳腔以及与所述容纳腔连通出气孔,所述容纳腔用于容置灭火材料,
外壳,具有安装腔以及与所述安装腔连通的开口,所述内壳的背离所述出气孔的一端可移动地设置于所述安装腔内,使靠近所述出气孔的一端能够自所述开口伸出或缩回所述安装腔;
其中,所述出气孔用于穿设引火件,使所述引火件的一端位于所述容纳腔内,另一端抵持于所述外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火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出气孔的背离所述容纳腔的方向,所述出气孔的横截面逐渐减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火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具有贯穿的滑动孔,所述滑动孔沿所述内壳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灭火器壳体还包括拨扭,所述拨扭连接于所述内壳,并穿设于所述滑动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火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灭火器壳体还包括锁紧装置,所述锁紧装置可活动地连接于所述外壳,并能够锁定所述外壳与所述内壳。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灭火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还具有锁紧槽,所述锁紧装置具有卡接件,所述卡接件能够卡接于所述锁紧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灭火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安装腔以及与所述安装腔连通的开口,所述锁紧槽包括相互连通的导向段和锁紧段,所述锁紧段沿所述外壳的周向延伸,沿所述内壳的长度方向,所述导向段自所述锁紧段的槽壁延伸至所述外壳的开口,所述卡接件能够进入所述导向段,并相对所述外壳转动进入所述锁紧段。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灭火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装置还包括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卡接件,且所述连接件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外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火器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由PC材质制成。
9.灭火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灭火器壳体;
灭火燃料,所述灭火燃料位于所述容纳腔;
引火件,所述引火件穿设于所述出气孔,一端位于所述容纳腔内,另一端抵接于所述外壳,所述引火件能够通过所述内壳与所述外壳的移动,与所述外壳相互摩擦而点燃,以引燃所述灭火材料。
CN202222385354.5U 2022-09-07 2022-09-07 灭火器壳体以及灭火器 Active CN22025700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85354.5U CN220257007U (zh) 2022-09-07 2022-09-07 灭火器壳体以及灭火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2385354.5U CN220257007U (zh) 2022-09-07 2022-09-07 灭火器壳体以及灭火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257007U true CN220257007U (zh) 2023-12-29

Family

ID=893043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2385354.5U Active CN220257007U (zh) 2022-09-07 2022-09-07 灭火器壳体以及灭火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25700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489186C2 (ru) Портативное аэрозоль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пожаротушения
CN203647922U (zh) 爆式灭火器
CN107998560B (zh) 一种手持式灭火器及灭火方法
US20130175061A1 (en) Handheld aerosol fire extinguishing apparatus
US9784446B2 (en) Gas combustor having detachable combustion device
CN111632327B (zh) 一种无电非储压式灭火系统
CN220257007U (zh) 灭火器壳体以及灭火器
US20110226492A1 (en) Fire Suppression System Including an Integral Time Delay and Output Starter with Attach and Detach Firing Pin Assesmbly
CN214679726U (zh) 一种气溶胶灭火器
CN112891791B (zh) 一种便携式气溶胶灭火器
KR102420358B1 (ko) 휴대용 스프링클러
CN217612614U (zh) 一种可喷发有色烟雾的手持式气溶胶灭火器
CN220495458U (zh) 便携式可伸缩灭火棒
CN220714635U (zh) 一种保温杯式灭火棒
CN220899371U (zh) 一种打火鞭
CN215537973U (zh) 一种新型便携式灭火器
US3034568A (en) Flame thrower
CN217763422U (zh) 一种高稳定新型燃烧器装置
CN116459474A (zh) 便携式可伸缩灭火棒
CN204910562U (zh) 一种便携式灭火器
CN220778882U (zh) 一种便于握持的灭火器
JP2016003846A (ja) 発煙筒
CN218900674U (zh) 一种用于气溶胶灭火装置的感温自动发生器
CN216022881U (zh) 安全防护结构、热敏线组件及灭火装置
CN114904186B (zh) 一种手持式气溶胶灭火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