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675874U - 多层电源板组合及电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多层电源板组合及电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675874U
CN214675874U CN202023286487.4U CN202023286487U CN214675874U CN 214675874 U CN214675874 U CN 214675874U CN 202023286487 U CN202023286487 U CN 202023286487U CN 214675874 U CN214675874 U CN 2146758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power supply
panel
conductive
power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28648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奕崇
李显俊
李秀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onor Electron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onor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onor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onor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28648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6758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6758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6758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层电源板组合及电源设备,多层电源板组合包括第一电源板、第二电源板、第三电源板、第一导电组件、第二导电组件;第一电源板的TOP面设有第一电源连接器,第二电源板的TOP面设有第二电源连接器,第一电源板与第二电源板的TOP面相对设置;第三电源板设有第三电源连接器,第三电源板的TOP面面向第一电源板设置,第二导电组件连接第三电源板与第一电源板。该多层电源板组合安装到电源设备壳体上时容易操作,可降低不良率以及提升作业效率,其风流方向支持双向,即风从电源模块输出板端吹向电源模块输入端或风从电源模块输入端吹向电源模块输出板端,配合散热风扇后散热效果较好,不易造成集中发热。

Description

多层电源板组合及电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层电源板组合及电源设备。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相关技术中的冗余电源的背板结构1000-控制卡1100、连接器卡1200、+5V DC-DC卡1300、+3.3V DC-DC卡1400需采用人工后焊的方式焊接到背板上,背板输出面器件及线材也需要人工后焊。由于空间限制,人工作业有很大的局限性,不良率高且作业效率低,风流方向只能单向吸风,即风从电源模块输出板端吹向电源模块输入端,其散热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多层电源板组合及电源设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多层电源板组合,包括第一电源板、第二电源板、至少一第三电源板、第一导电组件、第二导电组件;
所述第一电源板的TOP面设有第一电源连接器,所述第二电源板的TOP 面设有第二电源连接器,所述第一电源板与所述第二电源板的TOP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导电组件连接所述第一电源板与所述第二电源板;
所述第三电源板的TOP面设有第三电源连接器,所述第三电源板的TOP 面面向所述第一电源板设置,所述第二导电组件连接所述第三电源板与所述第一电源板。
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源板与所述第二电源板通过第一紧固件与所述第一导电组件可拆卸连接;
所述第一电源板与所述第三电源板通过第二紧固件与所述第二导电组件可拆卸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电组件、所述第二导电组件、所述第一紧固件与所述第二紧固件的表面设有导电层。
优选地,所述第一导电组件包括第一导电柱与第二导电柱;所述第二导电组件包括导电线与导电座;
所述第一导电柱为电源供电路径,所述第二导电柱为GND路径;所述导电线与所述导电座连接后形成电源供电路径与GND路径。
优选地,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电源板与所述第二电源板的第二信号连接器;以及
连接所述第一电源板与所述第三电源板的第二信号连接器。
一种电源设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前端设有电源模块,后端设有与所述电源模块连接的电源板组合,所述电源板组合为上述的多层电源板组合。
优选地,所述多层电源板组合与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出板平行设置。
优选地,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第一电源模块、第二电源模块以及至少一第三电源模块;
所述第一电源模块的输出板与所述第一电源连接器导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源模块的输出板与所述第二电源连接器导电连接,所述第三电源模块的输出板与所述第三电源连接器导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壳体的后端设有供所述多层电源板组合安装的安装槽以及与所述安装槽配合的盖体;
所述安装槽的侧壁垂直向内设有第一定位板,所述第三电源板通过第一锁紧件可拆卸安装于所述第一定位板上;
所述安装槽的侧壁垂直向内设有第二定位板,所述第一电源板通过第二锁紧件可拆卸安装于所述第二定位板上;
所述安装槽的底壁上设有定位筒,所述第二电源板通过第三锁紧件安装于所述定位筒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源板、所述第二电源板和/或所述第三电源板上设有散热件。
实施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多层电源板组合安装到电源设备的壳体上时容易操作,可以降低不良率以及提升作业效率,同时,多层电源板组合结构的风流方向支持双向,即风从电源模块输出板端吹向电源模块输入端或风从电源模块输入端吹向电源模块输出板端,其结构散热配合散热风扇后散热效果较好,不易造成集中发热。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相关技术中电源背板组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多层电源板组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电源板配合第一电源连接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图3的组合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电源板配合第二电源连接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6是图5的组合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电源板与第二电源板组装时的示意图;
图8是本实施例第三电源板TOP面一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施例电源设备(缺省电源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施例电源设备(缺省部分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前”、“后”、“上”、“下”、“左”、“右”、“纵”、“横”、“竖直”、“水平”、“顶”、“底”、“内”、“外”、“头”、“尾”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方案,而不是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设置”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当一个元件被称为在另一元件“上”或“下”时,该元件能够“直接地”或“间接地”位于另一元件之上,或者也可能存在一个或更多个居间元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方案,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2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层电源板组合,适用于3U电源设备, 其包括第一电源板1、第二电源板2、至少一第三电源板3、第一导电组件4、第二导电组件。
其中,第一电源板1的TOP面设有第一电源连接器5,第二电源板2的TOP 面设有第二电源连接器6,第一电源板1与第二电源板2的TOP面相对设置,第一导电组件4连接第一电源板1与第二电源板2,第三电源板3的TOP面设有第三电源连接器7,第三电源板3的TOP面面向第一电源板1的bottom面设置,第二导电组件连接第三电源板3与第一电源板1。在本实施例中,该TOP 面为电源板的正面,bottom面指电源板的背面,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知悉该技术含义,这里的电源板可以采用PCB板。可以理解的,该第一电源板1、第二电源板2与第三电源板3在高度方向上平行设置。
结合图3-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源板1与第二电源板2通过第一紧固件与第一导电组件4可拆卸连接,第一电源板1与第三电源板3通过第二紧固件与第二导电组件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的,第一导电组件4包括第一导电柱41与第二导电柱42,第二导电组件包括导电线与导电座。
其中,第一导电柱41为电源供电路径,第二导电柱42为GND路径。而导电线与导电座,连接后形成电源供电路径与GND路径,也就是说,即是电源供电路径也是GND路径,该导电座采用线材wafer40,导电线为线材housing,二者对接导电连接。
进一步的,第一导电组件4、第二导电组件、第一紧固件与第二紧固件的表面设有导电层。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电柱41与第二导电柱42的结构相同,这里以第一导电柱41为例,描述导电柱的一示例结构。
该第一导电柱41包括底板以及顶板,连接在底板与顶板之间的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该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可以相邻连接,可以是相互垂直连接,或者相对设置。
该顶板上设有第一安装孔411,该底板上设有第二安装孔412,对应的,第一电源板1上设置第三安装孔12,第二电源板2上设有第四安装孔22,通过第一紧固件,如螺栓414以及螺栓415进行安装固定,可以理解的,该第一导电柱41通过螺接的方式可拆卸安装到第一电源板1与第二电源板2上。
进一步的,第一侧板上下两端部延伸设有定位凸起,如图5中的定位凸起 413,对应的,第一电源板1上设有第一定位孔13,第二电源板2上设有第二定位孔23,定位凸起定位安装到第一定位孔13和第二定位孔23后,再进行螺接固定。当然,第二侧板也可以设有定位凸起。定位凸起在螺接固定时起到限位的作用,固定后在定位凸起处焊锡可增强导电性。
优选地,上述的导电柱可以是铜、铝合金或者银及其合金件制成,其材质以及尺寸可以根据需求进行选择设置。
结合图5,第二电源板2上还设有第五安装孔24,其用于供定位柱25安装以与后续的壳体底壁固定,实现接地,同时支撑该第二电源板2,以使得第二电源板2与壳体底壁保持预定距离。优选地,该定位柱25可以选用铜柱。
优选地,该多层电源组合还包括连接第一电源板1与第二电源板2的第二信号连接器8,以及连接第一电源板1与第三电源板3的第二信号连接器。
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信号连接器8包括安装到第二电源板2上的排针81以及安装到第一电源板1上的排针wafer82,二者对插进行连接。第二信号连接器(未图示)可以是设置在第一电源板1上的线材housing与设置在第三电源板的wafer对接,实现信号传输。当然,该第二信号连接器也可以与第一信号连接器8结构一致。
结合图9-图10所示,是本申请的一种电源设备,包括壳体9,该壳体9 呈长方体结构,该壳体9内的前端设有电源模块以及风扇模块,后端设有与电源模块连接的电源板组合,电源板为上述的多层电源板组合。
优选地,多层电源板组合与电源模块的输出板或者电源模块金手指平行设置。在本实施例中,电源板与电源模块的输出板均与壳体9的底壁平行设置。
进一步的,电源模块包括第一电源模块100、第二电源模块200以及至少一第三电源模块300,第一电源模块100、第二电源模块200以及至少一第三电源模块300在高度方向上平行设置。
该风扇模块包括第一风扇400、第二风扇500以及至少一第三风扇600,风扇模块包括第一风扇400、第二风扇500以及至少一第三风扇600在高度方向上平行设置。
第一电源模块100的输出板与第一电源连接器5导电连接,第二电源模块 200的输出板与第二电源连接器6导电连接,第三电源模块300的输出板与第三电源连接器7导电连接。在这里,高度方向上相邻的电源板之间形成散热通道,风扇模块启动时将风吹入或吸出散热通道,以带走电源模块以及电源板的工作热量。
进一步的,壳体9的后端设有供多层电源板组合安装的安装槽91以及与安装槽91配合的盖体92,该安装槽91为半包围结构,对应的,该盖体92也为半包围结构,二者可以通过螺接方式组装在一起,以形成对多层电源板组合的保护结构。进一步的,该盖体92上设有一个或多个穿线孔921,以供线材穿设后与电源板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多层电源板组合的安装结构及方式为:
安装槽91的侧壁垂直向内设有第一定位板911,第三电源板3通过第一锁紧件10可拆卸安装于第一定位板911上,在这里,该第一定位板911可以是设置在侧壁的中上位置,或者设置在侧壁的上侧缘,可以是对称设置的多个,其设置位置以及设置数量可以根据需求进行选择,这里不做具体限定。进一步的,该第一定位板911上设有螺接孔,对应的,第三电源板3上设置有螺接孔 31,该第一锁紧件可以是螺栓、螺钉。
安装槽91的侧壁垂直向内设有第二定位板912,第一电源板1通过第二锁紧件11可拆卸安装于第二定位板912上,该第二定位板912可以是设置在安装槽91的侧壁中间位置,其设置位置以及设置数量可以根据需求进行选择,这里不做具体限定。进一步的,该第二定位板912上设有螺接孔,对应的,第一电源板1上设置有螺接孔11,该第二锁紧件可以是螺栓、螺钉。
安装槽91的底壁上设有定位筒913,第二电源板2通过第三锁紧件12安装于定位筒913上,该第三锁紧件12可以是螺栓、螺钉。第二电源板2安装到定位筒913后与安装槽91的底壁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当然,上述的电源板也可以通过设置在安装槽91的内壁面的卡槽固定安装。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电源板1、第二电源板2和/或第三电源板3上设有散热件,如图8中,第三电源板3上设有散热件13,该散热件可以包括挤型散热片,或者其他散热肋片,可通过螺接方式安装到第三电源板3上,该挤型散热片与第三电源板3之间设置导热胶进行导热。
本申请的多层电源板组合安装到电源设备的壳体9上时容易操作,如焊接等操作比较容易,可以降低产品制备的不良率以及提升作业效率,同时,多层电源板组合结构的风流方向支持双向,即风从电源模块输出板端吹向电源模块输入端或风从电源模块输入端吹向电源模块输出板端,其结构散热配合散热风扇后散热效果较好,不易造成集中发热。
可以理解的,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可以对上述技术特点进行自由组合,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凡跟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等同变换与修饰,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涵盖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多层电源板组合,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电源板(1)、第二电源板(2)、至少一第三电源板(3)、第一导电组件(4)、第二导电组件;
所述第一电源板(1)的TOP面设有第一电源连接器(5),所述第二电源板(2)的TOP面设有第二电源连接器(6),所述第一电源板(1)与所述第二电源板(2)的TOP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导电组件(4)连接所述第一电源板(1)与所述第二电源板(2);
所述第三电源板(3)的TOP面设有第三电源连接器(7),所述第三电源板(3)的TOP面面向所述第一电源板(1)设置,所述第二导电组件连接所述第三电源板(3)与所述第一电源板(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电源板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源板(1)与所述第二电源板(2)通过第一紧固件与所述第一导电组件(4)可拆卸连接;
所述第一电源板(1)与所述第三电源板(3)通过第二紧固件与所述第二导电组件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层电源板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组件(4)、所述第二导电组件、所述第一紧固件与所述第二紧固件的表面设有导电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电源板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组件(4)包括第一导电柱(41)与第二导电柱(42);所述第二导电组件包括导电线与导电座;
所述第一导电柱(41)为电源供电路径,所述第二导电柱(42)为GND路径;所述导电线与所述导电座连接后形成电源供电路径与GND路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电源板组合,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所述第一电源板(1)与所述第二电源板(2)的第二信号连接器(8);以及
连接所述第一电源板(1)与所述第三电源板(3)的第二信号连接器。
6.一种电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9),所述壳体(9)的前端设有电源模块,后端设有与所述电源模块连接的电源板组合,所述电源板组合为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多层电源板组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层电源板组合与所述电源模块的输出板平行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包括第一电源模块、第二电源模块以及至少一第三电源模块;
所述第一电源模块的输出板与所述第一电源连接器(5)导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源模块的输出板与所述第二电源连接器(6)导电连接,所述第三电源模块的输出板与所述第三电源连接器(7)导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9)的后端设有供所述多层电源板组合安装的安装槽(91)以及与所述安装槽(91)配合的盖体(92);
所述安装槽(91)的侧壁垂直向内设有第一定位板(911),所述第三电源板(3)通过第一锁紧件可拆卸安装于所述第一定位板(911)上;
所述安装槽(91)的侧壁垂直向内设有第二定位板(912),所述第一电源板(1)通过第二锁紧件可拆卸安装于所述第二定位板(912)上;
所述安装槽(91)的底壁上设有定位筒(913),所述第二电源板(2)通过第三锁紧件安装于所述定位筒(913)上。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源板(1)、所述第二电源板(2)和/或所述第三电源板(3)上设有散热件。
CN202023286487.4U 2020-12-29 2020-12-29 多层电源板组合及电源设备 Active CN2146758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86487.4U CN214675874U (zh) 2020-12-29 2020-12-29 多层电源板组合及电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286487.4U CN214675874U (zh) 2020-12-29 2020-12-29 多层电源板组合及电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675874U true CN214675874U (zh) 2021-11-09

Family

ID=785057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286487.4U Active CN214675874U (zh) 2020-12-29 2020-12-29 多层电源板组合及电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67587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619896B2 (en) Electrical junction box
EP2706828B1 (en) Coupling assembly of power semiconductor device and PCB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JP4951233B2 (ja) 空気調和機用室外ユニット
CN214675874U (zh) 多层电源板组合及电源设备
CN214675872U (zh) 双层电源板组合及电源设备
CN100562235C (zh) 散热装置
JP5994717B2 (ja) 電力変換装置
CN210328388U (zh) 功率器件散热组件
CN210405072U (zh) 一种定向散热的变频器
CN210578015U (zh) 一种电机三相连接支架及其三相支架机构
CN208315901U (zh) 一种探测器插件组装结构
CN208836465U (zh) 一种大功率低压逆变器结构
CN210781612U (zh) 一种功率模块支架及其功率模块机构
CN218183437U (zh) 物联网数据采集系统及其物联网数据采集终端
CN214675353U (zh) 一种应用于摄像机的散热结构
CN218042161U (zh) 一种高压电源整流组件及整流装置
CN211959673U (zh) 一种拼装式pcb板
CN218550525U (zh) 应用有功率模块散热结构的电路板组件及电控模块
CN213905346U (zh) 车载空调压缩机驱动器
CN216212073U (zh) 一种多用途的led显示屏室内模组
CN220106954U (zh) 车用发电机调节器
CN211930979U (zh) 一种igbt模块与pcb电路板固定连接结构
CN214852480U (zh) 一种紧凑散热功能的结构
CN216411828U (zh) 一种影视灯
CN218125034U (zh) 电路模块和功率器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