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647955U -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车辆bsd盲区监测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车辆bsd盲区监测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647955U
CN214647955U CN202120819637.9U CN202120819637U CN214647955U CN 214647955 U CN214647955 U CN 214647955U CN 202120819637 U CN202120819637 U CN 202120819637U CN 214647955 U CN214647955 U CN 2146479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ind area
backshell
mainboard
liquid crystal
area monito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81963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白建峰
秦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Jianfengshike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Jianfengshike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Jianfengshike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Jianfengshike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81963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6479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6479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6479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盲区监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车辆BSD盲区监测终端设备,包括透光面板、后壳、液晶显示屏、控制主板以及主板防护罩,液晶显示屏设置有三个,液晶显示屏分别可拆卸的设置于后壳的前端壁上,透光面板盖设于后壳的前端壁上,控制主板分别设置于后壳的背侧壁上,主板防护罩分别盖设于后壳的背侧壁上,且控制主板分别位于主板防护罩的内侧设置,控制主板上设有通信模块,主板防护罩的侧壁分别设有电源接口、摄像头视频信号接口以及控制按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使得司机能够实时查看车外盲区的画面,大幅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达到辅助安全驾驶的目的,实用性强。

Description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车辆BSD盲区监测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盲区监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车辆BSD盲区监测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车辆驾驶盲区是指驾驶人位于正常驾驶座位置,其视线被车体遮挡而不能直接观察到的那部分区域。盲区主要分为A柱盲区、内轮差盲区、山路盲区、后视镜盲区、光线盲区、超车盲区等,由于盲区的存在,所以在开车过程中,虽然车子有前后左右的车窗和内外后视镜,但我们开车的视线范围还是很有限的,总会有些地方看不清,这些盲区是日常碰擦和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盲点监测系统就是为了解决后视镜的盲区而产生的。BSD(Blind Spot Detection):盲区监测系统,就是通过红外摄像头在车辆行驶时对车辆后方两侧盲区进行监测,如果有其他车辆进入盲区范围内,会在后视镜或者指定位置对司机进行灯光提示和蜂鸣器报警,从而告知司机何时并线的最好时机,尤其是在高速变道或者在车辆众多突发情况极易出现的城市道路变道时,其所起的作用往往超越了车辆其他安全配置,对避免事故,增加行车安全举足轻重。
然而,目前现有的车辆BSD盲区监测装置大多大多无法对盲区进行可视化监测,无法实时查看盲区内的行人状况,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车辆BSD盲区监测终端设备,旨在解决现有的车辆BSD盲区监测装置无法对盲区进行可视化监测,无法实时查看盲区内的行人状况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基于物联网的智能车辆BSD盲区监测终端设备,包括透光面板、后壳、液晶显示屏、控制主板以及主板防护罩,所述液晶显示屏设置有三个,所述液晶显示屏分别可拆卸的设置于所述后壳的前端壁上,所述透光面板盖设于所述后壳的前端壁上,且所述液晶显示屏均位于所述透光面板的内侧设置,所述控制主板分别设置于所述后壳的背侧壁上,且所述控制主板分别与所述液晶显示屏电连接,所述主板防护罩分别通过螺钉可拆卸的盖设于所述后壳的背侧壁上,且所述控制主板分别位于所述主板防护罩的内侧设置,所述控制主板上设有通信模块,所述主板防护罩的侧壁分别设有电源接口、摄像头视频信号接口以及控制按键。
进一步地,还包括紧固螺钉,所述液晶显示屏的两端均分别凸设有多个第一安装凸耳,所述后壳的前端壁分别凸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凸耳一一对应的第二安装凸耳,所述第一安装凸耳和第二安装凸耳分别凹设有一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所述紧固螺钉分别依次旋于所述第二螺纹孔和第一螺纹孔内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后壳的前端壁分别凸设有多个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分别与所述透光面板的内侧壁抵接设置。
进一步地,还包括USB接口,所述USB接口分别设置于所述主板防护罩的侧壁上,且所述USB接口分别与所述控制主板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主板防护罩的背侧壁和侧壁上分别凹设有多个散热槽和散热孔。
进一步地,所述液晶显示屏的尺寸大小均为7英寸。
进一步地,所述透光面板采用透明亚克力材质形成。
进一步地,所述后壳和主板防护罩均采用铝合金材质形成。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将盲区监测终端安装在驾驶室内,并将盲区监测终端分别与监测主机和安装在汽车两侧门镜中以及车尾的红外摄像头连接,驾驶人员可通过终端设备显示屏实时查看车外盲区的画面,实时监测汽车两侧以及车尾盲区的车流状况,并接收监测主机的预警提示,摄像头将画面实时上传给监测主机,监测主机通过视频图像和深度学习算法自动监测右侧盲区内的徒步行人、骑电动车自行车和自行车的人,并根据不同人车距离进行分级报警,从而避免在行驶过程中由于行人移动到后视镜盲区而发生的事故,极大的提高了预警准确率,大幅降低因并线发生的交通事故,达到辅助安全驾驶的目的,且视频和报警数据可通过通信模块上传至云端存储服务器保存,便于日后查看,便于对车辆的管理和事故证据的调取,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车辆BSD盲区监测终端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车辆BSD盲区监测终端设备的另一视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车辆BSD盲区监测终端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车辆BSD盲区监测终端设备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车辆BSD盲区监测终端设备。
如图1至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该基于物联网的智能车辆BSD盲区监测终端设备,包括透光面板101、后壳102、液晶显示屏103、控制主板(未图示)以及主板防护罩104,所述液晶显示屏103设置有三个,所述液晶显示屏103分别可拆卸的设置于所述后壳102的前端壁上,所述透光面板101盖设于所述后壳102的前端壁上,且所述液晶显示屏103均位于所述透光面板101的内侧设置,所述控制主板分别设置于所述后壳102的背侧壁上,且所述控制主板分别与所述液晶显示屏103电连接,所述主板防护罩104分别通过螺钉可拆卸的盖设于所述后壳102的背侧壁上,且所述控制主板分别位于所述主板防护罩104的内侧设置,控制主板上设有通信模块,所述主板防护罩104的侧壁分别设有电源接口1041、摄像头视频信号接口1042以及控制按键(未图示)。
具体地,还包括紧固螺钉(未图示),所述液晶显示屏103的两端均分别凸设有多个第一安装凸耳1031,所述后壳102的前端壁分别凸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凸耳1031一一对应的第二安装凸耳1021,所述第一安装凸耳1031和第二安装凸耳1021分别凹设有一第一螺纹孔1032和第二螺纹孔1022,所述紧固螺钉分别依次旋于所述第二螺纹孔1022和第一螺纹孔1032内设置。
具体地,所述后壳102的前端壁分别凸设有多个限位板1023,所述限位板1023分别与所述透光面板101的内侧壁抵接设置。
具体地,还包括USB接口1043,所述USB接口1043分别设置于所述主板防护罩104的侧壁上,且所述USB接口1043分别与所述控制主板电连接。
具体地,所述主板防护罩104的背侧壁和侧壁上分别凹设有多个散热槽1044和散热孔1045。
具体地,所述液晶显示屏103的尺寸大小均为7英寸。
具体地,所述透光面板101采用透明亚克力材质形成。
具体地,所述后壳102和主板防护罩104均采用铝合金材质形成。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盲区监测终端安装在驾驶室内,并将盲区监测终端分别与监测主机和安装在汽车两侧门镜中以及车尾的红外摄像头连接,驾驶人员可通过终端设备显示屏实时查看车外盲区的画面,实时监测汽车两侧以及车尾盲区的车流状况,并接收监测主机的预警提示,摄像头将画面实时上传给监测主机,监测主机通过视频图像和深度学习算法自动监测右侧盲区内的徒步行人、骑电动车自行车和自行车的人,并根据不同人车距离进行分级报警,从而避免在行驶过程中由于行人移动到后视镜盲区而发生的事故,极大的提高了预警准确率,大幅降低因并线发生的交通事故,达到辅助安全驾驶的目的,且视频和报警数据可通过通信模块上传至云端存储服务器保存,便于日后查看,便于对车辆的管理和事故证据的调取,实用性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车辆BSD盲区监测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透光面板、后壳、液晶显示屏、控制主板以及主板防护罩,所述液晶显示屏设置有三个,所述液晶显示屏分别可拆卸的设置于所述后壳的前端壁上,所述透光面板盖设于所述后壳的前端壁上,且所述液晶显示屏均位于所述透光面板的内侧设置,所述控制主板分别设置于所述后壳的背侧壁上,且所述控制主板分别与所述液晶显示屏电连接,所述主板防护罩分别通过螺钉可拆卸的盖设于所述后壳的背侧壁上,且所述控制主板分别位于所述主板防护罩的内侧设置,所述控制主板上设有通信模块,所述主板防护罩的侧壁分别设有电源接口、摄像头视频信号接口以及控制按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智能车辆BSD盲区监测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紧固螺钉,所述液晶显示屏的两端均分别凸设有多个第一安装凸耳,所述后壳的前端壁分别凸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凸耳一一对应的第二安装凸耳,所述第一安装凸耳和第二安装凸耳分别凹设有一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所述紧固螺钉分别依次旋于所述第二螺纹孔和第一螺纹孔内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智能车辆BSD盲区监测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的前端壁分别凸设有多个限位板,所述限位板分别与所述透光面板的内侧壁抵接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智能车辆BSD盲区监测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USB接口,所述USB接口分别设置于所述主板防护罩的侧壁上,且所述USB接口分别与所述控制主板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智能车辆BSD盲区监测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板防护罩的背侧壁和侧壁上分别凹设有多个散热槽和散热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智能车辆BSD盲区监测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显示屏的尺寸大小均为7英寸。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智能车辆BSD盲区监测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透光面板采用透明亚克力材质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物联网的智能车辆BSD盲区监测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壳和主板防护罩均采用铝合金材质形成。
CN202120819637.9U 2021-04-20 2021-04-20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车辆bsd盲区监测终端设备 Active CN2146479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19637.9U CN214647955U (zh) 2021-04-20 2021-04-20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车辆bsd盲区监测终端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19637.9U CN214647955U (zh) 2021-04-20 2021-04-20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车辆bsd盲区监测终端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647955U true CN214647955U (zh) 2021-11-09

Family

ID=784655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819637.9U Active CN214647955U (zh) 2021-04-20 2021-04-20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车辆bsd盲区监测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6479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647955U (zh)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车辆bsd盲区监测终端设备
CN214675383U (zh) 智能bsd盲区监控红外摄像头
CN214401503U (zh) 一种物联网版的公路养护安全卫士
CN214648038U (zh) 一种用于车辆盲区监测的bsd摄像头
CN214648037U (zh) 大货车盲区监测用车载摄像头
CN205022459U (zh) 一种汽车的侧部警示装置
CN107187384A (zh) 一种汽车前后车距监测预警系统
CN214647956U (zh) 用于车辆bsd盲区监测警示的车载液晶监视器
CN212500190U (zh) 一种车载驾驶辅助系统
CN113895356A (zh) 一种用于汽车电子外后视镜的控制系统
CN213862032U (zh) 一种车辆盲区报警系统
CN205800936U (zh) 一种新型后视镜
CN210591611U (zh) 基于ai摄像头的驾驶预警系统
CN216184781U (zh) 一种大型车辆盲区拐弯系统
CN216139919U (zh) 一种大型车辆侧面盲区预警设备
CN111907414A (zh) 一种车载转向盲区辅助影像系统
CN213534561U (zh) 一种环视安全驾驶辅助装置
CN215871530U (zh) 智能高清夜视双目车载摄像机
CN219790027U (zh) 一种倒车防撞预警装置
CN212980053U (zh) 基于adas的ai车载智能高清双画面显示电子后视镜
CN216861335U (zh) 一种监测预警摄像装置
TWI803407B (zh) 具有智能警示功能之車用後照鏡
CN210821836U (zh) 基于体感识别的车载hud装置
CN219312522U (zh) 集成驾驶员监控系统的仪表及车辆
CN214189579U (zh) 一种防追尾的智能化车辆制动预警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