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641850U - 一种耳孔加工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耳孔加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641850U
CN214641850U CN202023068567.2U CN202023068567U CN214641850U CN 214641850 U CN214641850 U CN 214641850U CN 202023068567 U CN202023068567 U CN 202023068567U CN 214641850 U CN214641850 U CN 2146418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itioning
positioning seat
seat
telescopic
wedge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06856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红成
邢邦丽
刘沧浪
黄玉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Zhongkezhuoe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Zhongkezhuoer Precision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Zhongkezhuoer Precision Instru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Zhongkezhuoer Precision Instru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06856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6418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6418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6418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igs For Machine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耳孔加工装置,包括加工架体,所述加工架体上安装有至少一个定位座,所述定位座的顶部设置有底部支撑装置,所述定位座的后端设置有顶部压紧装置;所述定位座的前端还设置有侧面定位装置;所述定位座的顶部前端设置有前端定位装置,所述定位座的后端滑动设置有朝向前端定位装置滑动的第一楔块,所述第一楔块的下部设置有受压斜槽,所述第一楔块的底端设置用于顶推第一楔块朝向前端定位装置滑动的第二楔块,所述第二楔块的上部设置有与受压斜槽滑动配合的挤压斜块,所述第二楔块的底部设置有伸缩装置;本实用新型具有对零件在前后、左右、上下六个方向上进行定位,有效避免零件在后续加工圆弧槽的过程中发生窜动的有益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耳孔加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零件夹具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耳孔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在零件上加工耳孔时,零件受到的铣削力较大,需要对零件进行前后、上下、左右六个方向自由度的限制,以确保零件在进行加工的过程中不会发生窜动,进而保证耳孔的加工精度。但是由于某些异形零件具备内凹槽等结构,形状较为复杂,造成零件的定位面不在零件的边缘而是在零件的内凹槽中,通过传统的顶紧销、夹头等装置难以实现对上述异形零件进行稳固定位固定,进而造成在后续加工过程中零件发生窜动,严重影响零件加工精度,甚至造成零件报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耳孔加工装置,实现对零件进行前后、上下、左右六个方向的压紧夹持,对零件进行有效定位固定,避免加工过程中零件窜动,同时针对具有内凹槽等异形结构的零件进行稳固定位。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耳孔加工装置,包括加工架体,所述加工架体上安装有至少一个定位座,所述定位座的顶部设置有底部支撑装置,所述定位座的后端设置有顶部压紧装置;所述定位座的前端还设置有侧面定位装置;所述定位座的顶部前端设置有前端定位装置,所述定位座的后端滑动设置有朝向前端定位装置滑动的第一楔块,所述第一楔块的下部设置有受压斜槽,所述第一楔块的底端设置用于顶推第一楔块朝向前端定位装置滑动的第二楔块,所述第二楔块的上部设置有与受压斜槽滑动配合的挤压斜块,所述第二楔块的底部设置有伸缩装置。
零件放置在定位座的顶部,定位座顶部的底部支撑装置对零件的底部定位面进行支撑,顶部压紧装置对应底部支撑装置设置,顶部压紧装置的压紧端可沿上下方向靠近或远离底部支撑装置。通过顶部压紧装置将零件后端顶部的顶部定位面向下压紧,实现底部支撑装置与顶部压紧装置的配合,进而对零件在上下方向上的定位固定。
定位座的前端对应零件左右两侧的侧定位面设置有侧面定位装置,侧面定位装置的定位端的左右两侧分别与零件的左右两侧的侧定位面接触,进而实现对零件在左右方向上的定位固定。
前端定位装置对应零件的前端定位面设置在定位座的前端顶部,零件放置在定位座上后,零件的前端定位面与前端定位装置的定位端接触;同时在定位座的后端设置有朝向前端定位装置滑动的第一楔块;通过第二楔块向上滑动,进而使得第二楔块上的挤压斜块朝向靠近前端定位装置的方向挤压第一楔块上的受压斜槽,使得第一楔块朝向靠近前端定位装置的方向滑动,直到第一楔块靠近零件的一端将零件的后端定位面朝向前端定位装置压紧,实现对零件在前后方向上的定位固定;第二楔块向下滑动,进而使得第二楔块上的挤压斜块朝向靠近前端定位装置的方向挤压第一楔块上的受压斜槽,使得第一楔块朝向远离前端定位装置的方向滑动,直到第一楔块靠近零件的一端远离前端定位装置移动,将零件松开。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在定位座后端的滑动安装座,所述滑动安装座上朝向前端定位装置的方向水平贯穿设置有供第一楔块滑动的第一滑槽,所述滑动安装座的内部沿竖直方向设置有供第二楔块滑动的第二滑槽。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前端定位装置包括前端定位板、前端孔定位件,所述前端定位板的底部与定位座的顶部前端连接,所述前端定位板的顶部的左右两端分别对应零件前端定位面上的定位孔设置有前端孔定位件。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侧面定位装置包括侧端面安装板、侧端面定位块、竖直安装于加工架体前端的侧端面伸缩装置,所述侧端面安装板铰接在定位座的前端,所述侧端面伸缩装置的伸缩端与侧端面安装板远离定位座的一侧铰接;所述侧端面安装板靠近定位座的一侧顶部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侧端面定位块。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侧端面伸缩装置的伸缩端上还设置有伸缩到位检测装置,所述伸缩到位检测装置包括连接板、到位触头、到位块,所述到位触头的一端通过连接板与侧端面伸缩装置的伸缩端连接,所述到位块对应到位触头的另一端设置。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顶部压紧装置包括顶部压爪和沿竖直方向伸缩的顶部伸缩装置,所述顶部伸缩装置对应定位座的后端两侧设置在加工架体上,所述顶部压爪铰接在定位座的后端两侧;所述顶部伸缩装置的伸缩端与顶部压爪的底端滑动铰接,所述顶部压爪的顶部对应零件的顶部定位面设置有压头。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底部支撑装置包括前端支撑件、后端支撑件,所述前端支撑件设置在定位座的顶部前端,所述后端支撑件设在定位座的顶部后端。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座上对应零件的左右两侧设置有零件定位挡销,所述加工架体上对应定位座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定位座限位挡销。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还包括带动加工架体转动的转动装置,所述转动装置包括转动电机、转动减速器、轴承座,所述加工架体的一端与轴承座转动连接,所述加工架体的另一端与转动减速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转动减速器的输入端与转动电机的输出端传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底部支撑装置与顶部压紧装置,通过底部支撑装置对零件的底部定位面进行支撑定位,通过顶部压紧装置对零件的顶部定位面向下压紧,进而实现对零件在上下方向上的便捷定位固定;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侧面定位装置,在侧面定位装置的定位端的左右两侧分别对应零件左右两侧的侧定位面设置侧端面定位块,通过左侧的侧端面定位块对零件左侧的侧定位面进行限位,通过右侧的侧端面定位块对零件右侧的侧定位面进行限位,进而实现对零件在左右方向上的便捷定位固定;
(3)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前端定位装置,通过前端定位装置对零件的前端定位面上的定位孔进行限位,同时通过设置朝向前端定位装置滑动的第一楔块,通过伸缩装置带动第二楔块挤压第一楔块,使得第一楔块朝向靠近或远离前端定位装置的方向移动,进而实现对具备内凹槽等结构的零件进行压紧,实现了对零件在前后方向上的便捷定位固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侧面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前端定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顶部压紧装置的架构示意图;
图5为第一楔块与第二楔块的连接示意图;
图6为底部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61-加工架体;62-定位座;63-底部支撑装置;64-前端定位装置;65-顶部压紧装置;66-侧面定位装置;67-第一楔块;68-第二楔块;69-伸缩装置;01-第一滑槽;02-第二滑槽;631-前端支撑件;632-后端支撑件;641-前端定位板;642-前端孔定位件;651-顶部压爪;652-顶部伸缩装置;661-侧端面安装板;662-侧端面定位块;663-侧端面伸缩装置;664-伸缩到位检测装置;611-转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一种耳孔加工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加工架体61,所述加工架体61上呈线性安装有两个定位座62,所述定位座62的顶部设置有底部支撑装置63,所述定位座62的后端设置有顶部压紧装置65;所述定位座62的前端还设置有侧面定位装置66;所述定位座62的前端定位面上设置有前端定位装置64,所述定位座62的后端滑动设置有朝向前端定位装置64滑动的第一楔块67,所述第一楔块67的下部设置有受压斜槽,所述第一楔块67的底端设置用于顶推第一楔块67朝向前端定位装置64滑动的第二楔块68,所述第二楔块68的上部设置有与受压斜槽滑动配合的挤压斜块,所述第二楔块68的底部设置有伸缩装置69。
底部支撑装置63对应零件底部的底部定位面设置,通过底部支撑装置63对零件的底部进行支撑限位。顶部压紧装置65对应零件顶部后端的顶部定位面设置,顶部压紧装置65的压紧端能够沿上下方向靠近或远离底部支撑装置63移动,顶部压紧装置65的压紧端向下移动将零件的顶部定位面压紧,配合底部支撑装置63实现对零件在上下方向上的定位固定;顶部压紧装置65的压紧端向上移动将零件的顶部定位面松开,不再压紧零件。
侧面定位装置66包括分别对应零件左侧定位面设置的左定位端与对应零件右侧定位面设置的右定位端,侧面定位装置66的左定位端与右定位端之间的间距等于零件的左侧定位面与右侧定位面之间的间距。侧面定位装置66的左定位端对零件的左侧定位面接触,侧面定位装置66的右定位端与零件的右侧定位面接触,实现对零件在左右方向上的定位固定。
前端定位装置64对应零件的前端定位面上的定位孔设置,通过前端定位装置64与零件前端定位面上的定位孔插装配合实现对零件进行定位;第一楔块67沿着垂直于零件的前端定位面的方向水平滑动设置,第二楔块68沿竖直方向滑动设置,且第一楔块67与第二楔块68之间通过相互滑动匹配的受压斜槽与挤压斜块连接。伸缩装置69带动第二楔块68向上滑动时带动第一楔块67朝向靠近前端定位装置64的方向滑动,使得第一楔块67的定位端将零件凹槽的后端定位面压紧,实现对零件在前后方向上的定位固定;伸缩装置69带动第二楔块68向下滑动时带动第一楔块67朝向远离前端定位装置64的方向滑动,使得第一楔块67的定位端不再压紧零件凹槽的后端定位面。
通过底部支撑装置63与顶部压紧装置65的配合实现对零件在上下方向上的便捷定位固定,通过侧面定位装置66实现对零件在左右方向上的便捷定位固定,通过前端定位装置64与第一楔块67的配合实现对零件在前后方向上的定位固定,有效避免零件在后续加工过程中发生窜动,保证加工质量。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如图1、图3、图5所示,还包括设置在定位座62后端的滑动安装座,所述滑动安装座上朝向前端定位装置64的方向水平贯穿设置有供第一楔块67滑动的第一滑槽01,所述滑动安装座的内部沿竖直方向设置有供第二楔块68滑动的第二滑槽02。
第一滑槽01沿着垂直于零件前端定位面的方向水平设置,第二滑槽02沿竖直方向设置且第二滑槽02的顶部与第一滑槽01远离前端定位装置64的一端贯通。第一滑槽01中滑动安装有第一楔块67,第二滑槽02中滑动安装有第二楔块68。
第一楔块67上远离前端定位装置64的一端贯穿设置有受压斜槽,第二楔块68的顶部设置有与受压斜槽滑动配合连接的挤压斜块,当第二楔块68在伸缩装置69的带动下沿着第二滑槽02向上滑动时,挤压斜块朝向靠近前端定位装置64的方向挤压受压斜槽,使得第一楔块67沿着第一滑槽01朝向靠近前端定位装置64的方向滑动,直到第一楔块67的一端将零件凹槽的后端定位面压紧;当第二楔块68在伸缩装置69的带动下沿着第二滑槽02向下滑动时,挤压斜块朝向远离前端定位装置64的方向挤压受压斜槽,使得第一楔块67沿着第一滑槽01朝向远离前端定位装置64的方向滑动,直到第一楔块67的一端与零件凹槽的后端定位面分离。
进一步的,所述伸缩装置69为伸缩气缸、伸缩油缸、伸缩电推杆中的任意一种。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故不再赘述。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1或2的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如图3所示,所述前端定位装置64包括前端定位板641、前端孔定位件642,所述前端定位板641的底部与定位座62的顶部前端连接,所述前端定位板641的顶部的左右两端分别对应零件前端定位面上的定位孔设置有前端孔定位件642。
前端定位板641对零件进行前后方向的初步定位,前端定位板641上的左右两端分别对应零件前端定位面上左右两端的定位孔设置有前端孔定位件642,通过前端孔定位件642与定位孔之间插接配合,进而实现对零件在前后方向的定位。
进一步的,所述前端孔定位件642为定位销钉。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1或2相同,故不再赘述。
实施例4: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1-3任一项的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如图2所示,所述侧面定位装置66包括侧端面安装板661、侧端面定位块662、竖直安装于加工架体61前端的侧端面伸缩装置663,所述侧端面安装板661铰接在定位座62的前端,所述侧端面伸缩装置663的伸缩端与侧端面安装板661远离定位座62的一侧铰接;所述侧端面安装板661靠近定位座62的一侧顶部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侧端面定位块662。
侧端面安装板661的顶部呈U形结构,U形结构的顶部的左右两端分别对应零件左右两侧的侧定位面设置有侧端面定位块662,侧端面定位块662的形状对应零件左右两侧的外轮廓设置,且左右两侧的侧端面定位块662之间的间距等于零件左右两侧的侧定位面之间的间距。侧端面安装板661远离定位座62的一侧上设置有铰接支耳,铰接支耳与侧端面伸缩装置663的伸缩端的顶部铰接,同时侧端面安装板661通过铰接轴与定位座62铰接。
当侧端面伸缩装置663的伸缩端向上伸出时,进而带动侧端面安装板661绕着铰接处朝向靠近零件的方向移动,直到侧端面安装板661顶部左右两端的侧端面定位块662分别与零件的左右两侧的侧定位面接触,实现对零件在左右方向上的定位固定;当侧端面伸缩装置663的伸缩端向下回缩时,进而带动侧端面安装板661绕着铰接处朝向远离零件的方向移动,直到侧端面安装板661顶部左右两端的侧端面定位块662分别与零件的左右两侧的侧定位面分离。
进一步的,所述侧端面伸缩装置663为伸缩气缸、伸缩油缸、伸缩电推杆中的任意一种。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1-3任一项相同,故不再赘述。
实施例5: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1-4任一项的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如图2所示,所述侧端面伸缩装置663的伸缩端上还设置有伸缩到位检测装置664,所述伸缩到位检测装置664包括连接板、到位触头、到位块,所述到位触头的一端通过连接板与侧端面伸缩装置663的伸缩端连接,所述到位块对应到位触头的另一端设置。
侧端面伸缩装置663的伸缩端向上伸出时,进而带动到位触头向上移动,直到到位触头与设置在加工架体61底部的到位快接触,实现到位检测,此时侧端面伸缩装置663的伸缩端停止伸出,防止侧端面伸缩装置663的伸缩端伸出过位。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1-4任一项相同,故不再赘述。
实施例6: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1-5任一项的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如图4所示,所述顶部压紧装置65包括顶部压爪651和沿竖直方向伸缩的顶部伸缩装置652,所述顶部伸缩装置652对应定位座62的后端两侧设置在加工架体61上,所述顶部压爪651铰接在定位座62的后端两侧;所述顶部伸缩装置652的伸缩端与顶部压爪651的底端滑动铰接,所述顶部压爪651的顶部对应零件的顶部定位面设置有压头。
顶部压爪651的中部通过铰接轴与定位座62铰接,顶部压爪651的底部设置有腰型滑槽,顶部伸缩装置652的伸缩端的顶部对应腰型滑槽设置有铰接滑轴,铰接滑轴与腰型滑槽滑动铰接,上述滑动铰接是指铰接滑轴可在腰型滑槽中转动同时沿着腰型滑槽滑动。
顶部伸缩装置652的伸缩端向上伸出时,带动顶部压爪651绕着与定位座62之间的铰接处转动,进而使得顶部压爪651的顶端朝向靠近零件顶端定位面的方向转动,直到顶部压爪651的顶端将零件顶端定位面压紧;顶部伸缩装置652的伸缩端向下回缩时,带动顶部压爪651绕着与定位座62之间的铰接处转动,进而使得顶部压爪651的顶端朝向远离零件顶端定位面的方向转动,顶部压爪651的顶端与零件顶端定位面分离。
所述顶部伸缩装置652为伸缩气缸、伸缩油缸、伸缩电推杆中的任意一种。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1-5任一项相同,故不再赘述。
实施例7: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1-6任一项的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如图6所示,所述底部支撑装置63包括前端支撑件631、后端支撑件632,所述前端支撑件631设置在定位座62的顶部前端,所述后端支撑件632设置在定位座62的顶部后端。
前端支撑件631对应零件前端的底部定位面设置,后端支撑件632对应零件后端的底部定位面设置,实现对零件底部的支撑限位。
进一步的,所述前端支撑件631的顶端为圆弧支撑头,所述后端支撑件632的顶端为水平滚花支撑头。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1-6任一项相同,故不再赘述。
实施例8: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1-7任一项的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所述定位座62上对应零件的左右两侧设置有零件定位挡销,所述加工架体61上对应定位座62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定位座限位挡销。
定位座62上左右两侧的零件定位挡销限定了零件在左右方向上的安装范围,进而实现对零件在左右方向上的初步定位,便于对零件进行后续精确定位;同时加工架体61上设置的定位座限位挡销限制了定位座62的安装范围,进而对定位座62在加工架体61上的安装进行初步定位。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1-7任一项相同,故不再赘述。
实施例9: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1-8任一项的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还包括带动加工架体61转动的转动装置611,所述转动装置611包括转动电机、转动减速器、轴承座,所述加工架体61的一端与轴承座转动连接,所述加工架体61的另一端与转动减速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转动减速器的输入端与转动电机的输出端传动连接。
通过转动电机带动转动减速机的输出端转动,进而带动加工架体61转动,进而带动加工架体61上的定位座62以及定位座62上固定的零件转动一定角度,实现对零件位置的便捷调节。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1-8任一项相同,故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耳孔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工架体(61),所述加工架体(61)上安装有至少一个定位座(62),所述定位座(62)的顶部设置有底部支撑装置(63),所述定位座(62)的后端设置有顶部压紧装置(65);所述定位座(62)的前端还设置有侧面定位装置(66);所述定位座(62)的前端定位面上设置有前端定位装置(64),所述定位座(62)的后端滑动设置有朝向前端定位装置(64)滑动的第一楔块(67),所述第一楔块(67)的下部设置有受压斜槽,所述第一楔块(67)的底端设置用于顶推第一楔块(67)朝向前端定位装置(64)滑动的第二楔块(68),所述第二楔块(68)的上部设置有与受压斜槽滑动配合的挤压斜块,所述第二楔块(68)的底部设置有伸缩装置(6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耳孔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定位座(62)后端的滑动安装座,所述滑动安装座上朝向前端定位装置(64)的方向水平贯穿设置有供第一楔块(67)滑动的第一滑槽(01),所述滑动安装座的内部沿竖直方向设置有供第二楔块(68)滑动的第二滑槽(0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耳孔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定位装置(64)包括前端定位板(641)、前端孔定位件(642),所述前端定位板(641)的底部与定位座(62)的顶部前端连接,所述前端定位板(641)的顶部的左右两端分别对应零件前端定位面上的定位孔设置有前端孔定位件(642)。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耳孔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面定位装置(66)包括侧端面安装板(661)、侧端面定位块(662)、竖直安装于加工架体(61)前端的侧端面伸缩装置(663),所述侧端面安装板(661)铰接在定位座(62)的前端,所述侧端面伸缩装置(663)的伸缩端与侧端面安装板(661)远离定位座(62)的一侧铰接;所述侧端面安装板(661)靠近定位座(62)的一侧顶部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侧端面定位块(66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耳孔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端面伸缩装置(663)的伸缩端上还设置有伸缩到位检测装置(664),所述伸缩到位检测装置(664)包括连接板、到位触头、到位块,所述到位触头的一端通过连接板与侧端面伸缩装置(663)的伸缩端连接,所述到位块对应到位触头的另一端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耳孔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压紧装置(65)包括顶部压爪(651)和沿竖直方向伸缩的顶部伸缩装置(652),所述顶部伸缩装置(652)对应定位座(62)的后端两侧设置在加工架体(61)上,所述顶部压爪(651)铰接在定位座(62)的后端两侧;所述顶部伸缩装置(652)的伸缩端与顶部压爪(651)的底端滑动铰接,所述顶部压爪(651)的顶部对应零件的顶部定位面设置有压头。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耳孔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支撑装置(63)包括前端支撑件(631)、后端支撑件(632),所述前端支撑件(631)设置在定位座(62)的顶部前端,所述后端支撑件(632)设在定位座(62)的顶部后端。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耳孔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座(62)上对应零件的左右两侧设置有零件定位挡销,所述加工架体(61)上对应定位座(62)的左右两侧设置有定位座限位挡销。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耳孔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带动加工架体(61)转动的转动装置(611),所述转动装置(611)包括转动电机、转动减速器、轴承座,所述加工架体(61)的一端与轴承座转动连接,所述加工架体(61)的另一端与转动减速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转动减速器的输入端与转动电机的输出端传动连接。
CN202023068567.2U 2020-12-18 2020-12-18 一种耳孔加工装置 Active CN2146418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68567.2U CN214641850U (zh) 2020-12-18 2020-12-18 一种耳孔加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68567.2U CN214641850U (zh) 2020-12-18 2020-12-18 一种耳孔加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641850U true CN214641850U (zh) 2021-11-09

Family

ID=785011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068567.2U Active CN214641850U (zh) 2020-12-18 2020-12-18 一种耳孔加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6418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622022U (zh) 一种夹紧定位装置
CN209954279U (zh) 一种用于加工模具的夹具
CN210451933U (zh) 一种夹具
CN213946366U (zh) 一种具有角度调节功能的夹具
CN214641850U (zh) 一种耳孔加工装置
CN213380177U (zh) 一种可以同时多面冲压及施力角度可调的压力机
CN219787501U (zh) 一种机械设计制造用夹具
CN111069938A (zh) 一种双工位刹车盘支架夹具
CN217451696U (zh) 一种铝板冲床冲孔定位装置
CN214641852U (zh) 一种t形槽加工装置
CN212736330U (zh) 一种仪表盘下本体冲切工装
CN215032616U (zh) 一种钣金扭曲设备
CN212527628U (zh) 一种用于机械加工的微调装置
CN216542741U (zh) 一种汽车空调水加热器散热器加工夹具
CN211639110U (zh) 一种内置式油路汽车底盘加工液压治具
CN220971220U (zh) 一种焊接固定工装
CN220178664U (zh) 一种偏心轴钻油孔夹具
CN220075264U (zh) 一种油压机合模夹具
CN112718985B (zh) 一种铝框折弯设备
CN218364382U (zh) 一种异形工件装配工装
CN219925851U (zh) 一种用于中模移动底座加工的治具
CN220312471U (zh) 一种冲子成型器加工夹具
CN210550217U (zh) 窗框直角夹具
CN220312240U (zh) 一种模具制造用焊接夹具
CN214351909U (zh) 一种夹紧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610000 floor 8, block B, building 3, No. 200, Tianfu Fifth Street, Chengdu hi tech Zone, Chengdu pilot Free Trade Zone, Sichuan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Chengdu zhongkezhuoe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610000 floor 8, block B, building 3, No. 200, Tianfu Fifth Street, Chengdu hi tech Zone, Chengdu pilot Free Trade Zone, Sichuan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Chengdu zhongkezhuoer Precision Instrument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