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631565U - 一种控温精准的多功能锅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控温精准的多功能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631565U
CN214631565U CN202022866281.2U CN202022866281U CN214631565U CN 214631565 U CN214631565 U CN 214631565U CN 202022866281 U CN202022866281 U CN 202022866281U CN 214631565 U CN214631565 U CN 2146315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pot body
heating tube
temperature sensing
p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86628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旭宁
王钰
张起鹏
孙家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Jiuchuang Home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oyou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Joyou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86628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6315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6315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6315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控温精准的多功能锅,其中,包括:底座,底座包括壳体和反射罩;锅体,锅体可拆卸安装在底座上;加热组件,其固定安装在反射罩上;感温组件,其设置在反射罩上,感温组件与锅体底部相贴合;调温组件,其设置在反射罩与壳体之间,调温组件与反射罩相贴合。本实用新型在底座内设置双温控器,使得机器在使用过程中调温控温效果提升,增加食物烹饪的成功率,保证用户良好的使用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控温精准的多功能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食品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控温精准的多功能锅。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热衷于自己动手制作美食,多功能锅作为一种能够烹饪多种食材的厨房电器受到越来越多用户的青睐,市面上的多功能锅分为一体式与分体式,分体式多功能锅由于具有易清洗且易收纳的特点受到大多数用户的喜爱。
现有一种分体式多功能锅,包括底座和锅体,底座包括壳体和反射罩,底座内仅设有一个可调温控器,可调温控器位于壳体与反射罩之间,可调温控器感知到的是环境温度而并非直接感知到锅体底部的温度,此种感温方式精准度不高,容易受到气候、海拔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且调温控温效果较差。例如在使用煎烤功能时,若调节的温度较高,温控器感温点的温度上升速度比锅体的温度上升速度慢,导致锅体温度不断上升,而可调温控器仍未跳断,发热管继续工作使得锅体产生形变;如果因此降低可调温控器的温控点,则在使用火锅功能时,温控器感温点处的温度持续升高,导致出现水未烧开但可调温控器多次跳断,煮水时间过长,甚至无法煮开的情况,增加了食材烹饪失败的概率。此种调温控温方式使得机器的可靠性降低,用户使用体验不好。
因此,如何使得分体式多功能锅能够实现良好的控温效果,同时提升加热效率,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温精准的多功能锅,在底座内设置双温控器,使得机器在使用过程中调温控温效果提升,增加食物烹饪的成功率,保证用户良好的使用体验。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控温精准的多功能锅,其中,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包括壳体和反射罩;锅体,所述锅体可拆卸安装在所述底座上;加热组件,其固定安装在所述反射罩上;感温组件,其设置在所述反射罩上,所述感温组件与所述锅体底部相贴合;调温组件,其设置在所述反射罩与所述壳体之间,所述调温组件与所述反射罩相贴合。
进一步的,所述调温组件包括旋钮和可调温控器,所述旋钮伸出所述壳体外,所述可调温控器上设有感温片,所述感温片与所述反射罩相贴合。
进一步的,所述反射罩上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可调温控器的避让部,所述感温片与所述避让部相贴合。
进一步的,所述感温组件包括探头罩和突跳温控器,所述突跳温控器的感温端与所述探头罩相贴合。
进一步的,所述反射罩上设有安装孔,所述探头罩穿过所述安装孔并凸设于所述反射罩的上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探头罩内设有弹簧,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突跳温控器外。
进一步的,所述感温组件还包括探头支架,所述弹簧与所述探头支架相抵接,所述探头支架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反射罩上。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发热管和多个用于固定发热管的支撑件,所述发热管架设在所述支撑件上,所述发热管距离所述反射罩底面的竖直高度为h1,h1≥5mm。
进一步的,所述发热管的上表面为平面,所述发热管的上表面与所述锅体底面相贴合。
进一步的,所述感温片为铝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底座包括壳体和反射罩,在反射罩上设置感温组件,感温组件的高度不小于加热组件的高度,使得当锅体放置在底座上时,感温组件与锅体底部能够相贴合,感温组件的存在构成了高温保护的第一道防线,当锅体温度超过一定的温度后,感温组件会跳断,防止锅体持续加热升温,避免锅体干烧产生安全隐患。将调温组件设置在壳体与反射罩之间形成的容纳腔内,使得调温组件贴合反射罩,充分保证调温组件感知到的是反射罩的温度,而非环境温度,使得调温组件感知到的温度不易受到气候或海拔等因素的影响,感温更加精准,调温组件的存在构成了高温保护的第二道防线,避免出现锅体温度与用户实际调节的温度之间温差过大而造成不好的使用体验,降低食物烹饪失败的可能性,使得烹饪过程更加顺畅,增加烹饪成功率,进一步提升机器的安全性能。
2、调温组件包括旋钮和可调温控器,旋钮伸出壳体外,可调温控器上设有感温片,将感温片与反射罩相贴合,使得感温片紧贴反射罩底部,此时感温片直接接收到反射罩的温度,避免了环境因素对可调温控器感温效果的影响,同时,将感温片设置为铝片,保证了良好的传热导热效果。反射罩上设有用于容纳可调温控器的避让部,避让部高于反射罩底面且更加贴近锅体底部,将感温片贴合避让部设置,使得避让部的温度更加接近于锅体温度,感温片的感温更加精准,可调温控器的控温效果更佳。
3、感温组件包括探头罩和突跳温控器,突跳温控器的感温端与探头罩相贴合,反射罩上设有安装孔,探头罩穿过安装孔并凸设于反射罩的上表面,此时探头罩的高度不小于加热组件的高度,使得当锅体放置到底座上的过程中,锅体首先接触到探头罩并对感温组件进行压缩,保证在烹饪过程中感温组件与锅体底部抵接紧密,充分起到高温保护的作用。
4、探头罩内设有弹簧,弹簧套设在突跳温控器外,保证锅体放置到底座上的过程中弹簧能够被有效压缩,保证感温组件与锅体底部的有效抵接。感温组件还包括探头支架,弹簧与探头支架相抵接,探头支架通过螺钉固定在反射罩上,探头支架的存在使得感温组件的固定方式更加牢靠,避免感温组件出现定位偏差导致感温失效,整个感温组件内部结构紧凑,感温精度高。
5、加热组件包括发热管和多个用于固定发热管的支撑件,发热管架设在支撑件上,支撑件固定设置在反射罩上,支撑件的存在使得发热管的安装能够更加稳固,不会产生晃动,同时对发热管起到支承的作用,保证当锅体架设在发热管上时,锅体的重量不会造成发热管产生形变。发热管距离反射罩底面的竖直高度为h1,h1≥5mm,使得发热管距离反射罩底面留有一定的间隙,保证机器的使用寿命,若h1小于5mm,发热管距离反射罩的高度差过小,一方面,长期使用下,发热管的发热温度过高会造成反射罩产生形变,影响机器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当反射罩内存在积水、油污而无法及时排出时,发热管紧贴反射罩会容易造成腐蚀,影响发热管的发热效率。
6、发热管的上表面为平面,使得发热管的上表面与锅体底面相贴合,增大了发热管与锅体底部的接触面积,提升了加热效率,同时,使得锅体的放置更加平稳,不易倾斜,使用更加安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多功能锅的整机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多功能锅的底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多功能锅的整机结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多功能锅的底座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多功能锅的锅体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多功能锅的整机结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多功能锅图6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多功能锅的底座结构剖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多功能锅的底座结构爆炸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多功能锅的发热管与接线端子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多功能锅的金属压片结构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多功能锅的感温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多功能锅的调温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标各部件名称如下:
1、底座;11、壳体;111、卡合部;112、凸耳;12、反射罩;121、底板;122、环形围边;1221、定位部;123、翻边;124、台阶部;125、避让部;126、安装孔;127、定位孔;128、漏水孔;
2、锅体;21、定位筋;22、凸筋;23、锅体把手;24、防烫挡筋;
3、加热组件;31、发热管;311、冷端;312、引出棒;32、支撑件;
4、感温组件;41、探头罩;42、突跳温控器;43、弹簧;44、探头支架;
5、调温组件;51、旋钮;52、可调温控器;53、感温片;
6、接线端子;
7、防水件;
8、金属压片;81、环形挡边。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温精准的多功能锅,包括:底座1和可拆卸安装在所述底座1上的锅体2。在底座1内设有加热组件3和感温组件4,加热组件3包括发热管31,发热管31对锅体2进行加热。
所述底座1包括壳体11和反射罩12,所述反射罩12内嵌在所述壳体11内,所述反射罩12在所述壳体11的上边缘处形成翻边123,所述壳体11的上边缘处设有卡合部111,所述翻边123与所述卡合部111配合安装,翻边123卡接在卡合部111内,此时壳体11为反射罩12提供向上的支撑力,防止锅体2重力过大压坏反射罩12,造成反射罩12变形,避免反射罩12变形后与壳体11间出现较大缝隙,导致机器可靠性与稳定性下降。所述锅体2内嵌在所述反射罩12内,反射罩12对锅体2起到限位的作用,所述锅体2的直径由上至下逐渐减小,所述反射罩12在所述壳体11的上边缘处形成翻边123,翻边123的存在使得锅体2被包裹在反射罩12内,锅体2侧壁并非紧贴壳体11侧壁,用户搬运底座1的过程中,不易触碰到锅体2,降低烫伤风险。同时,锅体2的直径由上至下逐渐减小,锅体2能够更稳定地内嵌在反射罩12中,锅体2与反射罩12二者的装配结构更加可靠,进一步防止用户误触锅体2侧壁,造成烫伤或打翻锅体2的情况发生,避免机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所述翻边123的宽度为a,10mm≤a≤20mm,若翻边123宽度a小于10mm时,锅体2侧壁与壳体11侧壁相距过近,仍然存在用户烫伤的安全隐患;若翻边123宽度a大于20mm时,锅体2容积则需要相应减小,单次食物烹饪量较少,用户使用体验不佳。本实施例中的,翻边123的宽度a为15mm。
如图4-图5所示,所述底座1在竖直投影方向上未被所述锅体2完全覆盖,将底座1与锅体2的形状和大小作差异化设置,防止用户产生误认,避免用户误拿造成打翻锅体2,提升了机器使用时的安全性与便利性。本实施例中,所述锅体2位于所述底座1的竖直投影范围内,所述锅体2的竖直投影面积小于所述底座1的竖直投影面积,锅体2侧壁距离壳体11存在一定距离,防止用户烫伤。
所述锅体2上设有锅体把手23,所述壳体11的上边缘向外延伸形成凸耳112,锅体把手23和凸耳112的存在使得用户在拿取底座或锅体时不用直接接触底座或锅体的侧壁,避免高温烫伤,同时,拿取过程更加方便省力。所述凸耳112在竖直方向上未被所述锅体把手23完全覆盖,所述锅体把手23的宽度为R1,15mm≤R1≤35mm,所述凸耳112的宽度为R2,20mm≤R2≤40mm,将凸耳112与锅体把手23作差异化设置,锅体2置于底座1内且锅体把手23的宽度小于凸耳112的宽度,形成上小下大的结构,使得用户容易辨别锅体2与底座1,拿取过程安全便捷。本实施例中,锅体把手23的宽度R1为23.4mm,凸耳112的宽度R2为33.1mm。
如图6所示,所述锅体把手23靠近所述锅体2边缘处设有防烫挡筋24,所述防烫挡筋24的高度为M,5mm≤M≤10mm,防烫挡筋24的存在一方面防止锅体2内液体盛装过满溢出污染底座1或桌面,另一方面避免用户在拿取锅体2的过程中手触碰到锅体2内部造成烫伤。同时,防烫挡筋24还增加了锅体把手23的强度,防止锅体把手23断裂失效。若防烫挡筋24高度过低,用户仍有烫伤风险;若防烫挡筋24高度过高,锅体把手23制造成本较高,锅体把手23的装配难度也相应增加。本实施例中,防烫挡筋24的高度M为7.5mm。
当所述锅体2放置在所述底座1上时,所述锅体2高于所述底座1上边缘的高度为b1,所述底座1的高度为b2,2/5≤b1/b2≤4/5,锅体2大部分嵌入反射罩12内,使得锅体2能够稳定地安装在反射罩12内,不易产生晃动,防止搬运过程中锅体2从底座1上脱落,避免高温烫伤用户,提升安全性能。若b1/b2小于2/5时,锅体2大部分内嵌于反射罩12内,锅体2与底座1高度差过小,用户不方便从底座1上拿取锅体2;若b1/b2大于4/5时,锅体2内嵌于反射罩12的体积较小,外露于底座1外的体积较大,锅体2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加热效率变低,食物煮熟时间过长,影响用户体验。本实施例中,锅体2高于所述底座1上边缘的高度b1为48mm,底座1的高度b2为80mm,b1/b2为3/5。
如图2-图3所示,所述反射罩12包括底板121,所述底板121向上延伸形成环形围边122,所述环形围边122在所述壳体11的上边缘处形成所述翻边123,翻边123的存在使得锅体2被包裹在反射罩12内,锅体2侧壁并非紧贴壳体11侧壁,用户搬运底座1的过程中,不易触碰到锅体2,降低烫伤风险。环形围边122包裹锅体2侧壁,此时,环形围边122与锅体2侧壁间的间隙较小,加热组件3产生的热量不会轻易散失,热传递效率高,环形围边122的存在使得锅体2加热效率提升,同时还具有一定的保温功能。所述环形围边122的高度为c,10mm≤c≤50mm,若环形围边122的高度小于10mm时,锅体2外露于底座1外的体积较大,加热效率低;若环形围边122的高度大于50mm时,锅体2与底座1高度差过小,锅体2不方便拿取,同时,所述反射罩12的深度为H,20mm≤H≤60mm。本实施例中,环形围边122的高度c为24.3mm,反射罩12的深度H为39.8mm。
所述锅体2侧壁上设有多条定位筋21,所述环形围边122设有与所述定位筋21配合安装的定位部1221,所述定位部1221包括设置在所述环形围边122上的凹槽,此时,定位筋21与凹槽配合安装对锅体2进行限位,防止锅体2放置在底座1上时产生晃动,降低用户误触打翻锅体2的可能性。所述凹槽的内凹深度为d,5mm≤d≤15mm,每个凹槽对应的定位筋21的厚度也在5mm至15mm之间,使得锅体2放置在底座1上时可自动对位,凹槽与定位筋21的配合牢靠,限位精准。若内凹深度d小于5mm,定位筋21与凹槽的卡合不牢靠,锅体2在外力作用下仍然能产生相对转动;若内凹深度d大于15mm,会导致翻边123的尺寸相应增大,造成整机体积增加,占地空间大且不易于收纳。本实施例中,凹槽的内凹深度d为10mm。
如图6-图7所示,所述反射罩12底部设有台阶部124,所述锅体2底部设有凸筋22,所述凸筋22与所述台阶部124相抵接,所述台阶部124的高度低于所述发热管31距离所述底板121的竖直高度,保证发热管31能够贴合底板121进行加热,提升锅体2的加热效率。凸筋22与台阶部124相抵接,使得锅体2底部与反射罩12间形成相对封闭的空间,减少热量损失,确保发热管31产生的热量能够最大程度地传递给锅体2。
如图4所示,所述反射罩12底部设有漏水孔128,反射罩12底面向漏水孔128处倾斜,漏水孔128的位置为反射罩12的最低点,使得反射罩12内的水、油等液体顺着反射罩12的倾斜底面从漏水孔128的位置流出,这种结构利于排水,防止反射罩12内积水影响发热管31的加热效率,同时引导液体从规定的漏水孔128流出,从而进一步提升了机器的安全性能。
如图4-图11所示,所述反射罩12上固定安装有加热组件3,所述加热组件3包括发热管31,所述发热管31距离所述反射罩12底面的竖直高度为h1,当锅体2放置在所述底座1上时,所述发热管31与所述锅体2底部相贴合,此时锅体2接收到的热量不仅来源于发热管31对锅体2的直接热传导,还来源于发热管31对锅体2的间接热辐射,热传递效率高。
所述反射罩12上设有定位孔127,所述壳体11与所述反射罩12之间形成容纳腔,所述发热管31沿竖直方向穿过所述定位孔127伸入所述容纳腔内,向下弯折伸入容纳腔的部分为发热管31的冷端311,此种发热管31的安装方式使得冷端311不再与锅体2相接触,避免了锅体2底部受热不均的现象,进一步保证食物能够拥有良好的烹饪效果。
所述底座1内设有感温组件4,感温组件4安装在反射罩12上,当锅体2放置在所述底座1上时,所述感温组件4与所述锅体2底部相贴合;当锅体2未放置在所述底座1上时,所述感温组件4的常态高度为h2,h2≥h1,这样设置使得锅体2放置在底座1上的过程中,首先接触到感温组件4并对其进行压缩,保证锅体2与感温组件4抵接紧密,感温组件4能够在机器使用过程中直接感知锅体2温度,感温控温精准。本实施例中,感温组件4的常态高度h2与发热管31距离所述反射罩12底面的竖直高度h1的高度差为2.5mm。
所述加热组件3还包括多个用于固定发热管31的支撑件32,所述支撑件32固定设置在所述反射罩12上,支撑件32的存在使得发热管31的安装能够更加稳固,不会产生晃动,同时对发热管31起到支承的作用,保证当锅体2架设在发热管31上时,锅体2的重量不会造成发热管31产生形变。所述发热管31架设在所述支撑件32上,所述支撑件32的高度为h3,h1≥h3,保证锅体2放置在底座1上时,发热管31可以与锅体2底部紧密贴合,使得发热管31产生的热量能够最大程度地通过热传导传递至锅体2,减少热量的损耗,热传递效率变高。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32的高度h3与所述发热管31距离所述反射罩12底面的竖直高度h1的高度差为0.5mm。
所述发热管31距离所述反射罩12底面的竖直高度为h1,h1≥5mm,使得发热管31距离反射罩12底面留有一定的间隙,保证机器的使用寿命,若h1小于5mm,发热管31距离反射罩12的高度差过小,一方面,长期使用下,发热管31的发热温度过高会造成反射罩12产生形变,影响机器的使用寿命,另一方面,当反射罩12内存在积水、油污而无法及时排出时,发热管31紧贴反射罩12会容易造成腐蚀,影响发热管31的发热效率。本实施例中,所述发热管31距离所述反射罩12底面的竖直高度h1为9mm。
所述发热管31的上表面为平面,当锅体2放置在底座1上时,所述平面与所述锅体2底面相贴合,将发热管31的上表面设置成平面,增大了发热管31与锅体2底部的接触面积,使得锅体2的放置更加平稳,不易倾斜,使用更加安全,同时将所述发热管31的两端交叠设置,发热管31两端的交叠长度为D,20mm≤D≤60mm,保证发热管31形成一个完整的加热环,使得锅体2受热均匀,食物各部位的烤制程度一致,避免食物出现烤制程度不一的情况,大大提升了加热效率,保证了食材良好的烹饪效果及丰富的口感。当锅体2安装在底座1上时,锅体2底部与发热管31贴合加热,发热管31对锅体2起到支撑的作用,当发热管31两端的交叠长度小于20mm时,锅体2架设在发热管31上的放置稳定性较差,使用过程中锅体2易产生晃动,造成漏水等问题的发生;当发热管31两端的交叠长度大于60mm时,交叠部分的加热效率较发热管31其他部分的加热效率高,交叠部分食物烤制过程中反而容易出现烧焦或烤糊的情况发生,导致食材烹饪效果不理想。本实施例中,发热管31两端的交叠长度D为40mm。
所述发热管31包括位于发热管31两端的冷端311,所述冷端311上设有引出棒312,所述引出棒312上连接有接线端子6,所述冷端311与所述接线端子6垂直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设有防水件7,所述防水件7套设在所述冷端311上,在冷端311上套设防水件7避免水、油等液体顺着发热管31流向接线端子6,这样设置即使部分液体通过定位孔127渗入容纳腔内,但由于防水件7的存在,渗入的液体会被阻挡在防水件7处,发热管31的余温使得水分蒸发,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了液体打湿接线端子6造成线路短路的可能性,防水防触电,提升了机器的安全性能。此外由于冷端311与接线端子6垂直设置,可以降低整机的高度,节省壳体11的制造成本,使得整机更加轻薄。
所述发热管31上套设有金属压片8,所述金属压片8盖合于所述定位孔127并固定安装在所述反射罩12上,金属压片8的存在用于固定发热管31,同时具有防止液体通过定位孔127渗入容纳腔的作用。本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压片8上设有两个通孔,所述发热管31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通孔伸入所述容纳腔内,所述通孔向上延伸形成环形挡边81,环形挡边81的存在使得水、油等液体不会从通孔处渗入容纳腔内,防水性能进一步提升。
如图12所示,感温组件4设置在底座1内,感温组件4的高度不小于加热组件3的高度,当锅体2放置在底座1上时,感温组件4与锅体2底部相贴合,感温组件4的存在构成了高温保护的第一道防线,当锅体2温度超过一定的温度后,感温组件4会跳断,防止锅体2持续加热升温,避免锅体2干烧产生安全隐患。
所述感温组件4包括探头罩41、突跳温控器42,所述突跳温控器42的感温端与所述探头罩41相贴合,保证突跳温控器42的感温端能够有效感知到锅体2温度,所述反射罩12上设有安装孔126,所述探头罩41穿过所述安装孔126并凸设于所述反射罩12的上表面,此时探头罩41的高度不小于发热管31的高度,使得当锅体2放置到底座1上的过程中,锅体2首先接触到探头罩41并对感温组件4进行压缩,保证在烹饪过程中感温组件4与锅体2底部抵接紧密,充分起到高温保护的作用。所述探头罩41内设有弹簧43,所述弹簧43套设在所述突跳温控器42外,保证锅体2放置到底座1上的过程中弹簧43能够被有效压缩,保证感温组件4与锅体2底部的有效抵接。所述感温组件4还包括探头支架44,所述弹簧43与所述探头支架44相抵接,所述探头支架44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反射罩12上,探头支架44的存在使得感温组件4的固定方式更加牢靠,避免感温组件4出现定位偏差导致感温失效,整个感温组件4内部结构紧凑,感温精度高。
如图4和图13所示,所述底座1内还设有调温组件5,调温组件5设置在所述反射罩12与所述壳体11之间形成的容纳腔内,所述调温组件5与所述反射罩12相贴合,调温组件5的存在构成了高温保护的第二道防线,此时,调温组件5感知到的是反射罩12的温度而非环境温度,感温灵敏度高,不易受到气候或海拔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时,调温控温更加准确,避免出现锅体2温度与用户实际调节的温度之间温差过大而造成不好的使用体验,降低食物烹饪失败的可能性,使得烹饪过程更加顺畅,增加烹饪成功率,进一步提升机器的安全性能。
所述调温组件5包括旋钮51和可调温控器52,所述旋钮51伸出所述壳体11外,所述可调温控器52上设有感温片53,所述感温片53与所述反射罩12相贴合,使得感温片53紧贴反射罩12底部,此时感温片53直接接收到反射罩12的温度,避免了环境因素对可调温控器52感温效果的影响。所述反射罩12上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可调温控器52的避让部125,避让部125高于反射罩12底面且更加贴近锅体2底部,所述感温片53与所述避让部125相贴合,使得避让部125的温度更加接近于锅体2温度,感温片53的感温更加精准,可调温控器52的控温效果更佳。所述感温片53为铝片,保证了良好的传热导热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实施例的上述结构的变化也可以适用于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温精准的多功能锅,包括:底座1和可拆卸安装在所述底座1上的锅体2。所述底座1包括壳体11和反射罩12,所述反射罩12内嵌在所述壳体11内,所述锅体2内嵌在所述反射罩12内,在底座1内设有加热组件3和感温组件4,加热组件3包括发热管31,发热管31贴合锅体2底部并对锅体2进行加热,感温组件4安装在反射罩12上,当锅体2放置在所述底座1上时,所述感温组件4与所述锅体2底部相贴合,感温组件4设置在底座1内,感温组件4的高度不小于加热组件3的高度,当锅体2放置在底座1上时,感温组件4与锅体2底部相贴合,感温组件4的存在构成了高温保护的第一道防线,当锅体2温度超过一定的温度后,感温组件4会跳断,防止锅体2持续加热升温,避免锅体2干烧产生安全隐患。所述底座1内还设有调温组件5,调温组件5设置在所述反射罩12与所述壳体11之间形成的容纳腔内,所述调温组件5与所述反射罩12相贴合,调温组件5的存在构成了高温保护的第二道防线,此时,调温组件5感知到的是反射罩12的温度而非环境温度,感温灵敏度高,不易受到气候或海拔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时,调温控温更加准确,避免出现锅体2温度与用户实际调节的温度之间温差过大而造成不好的使用体验,降低食物烹饪失败的可能性,使得烹饪过程更加顺畅,增加烹饪成功率,进一步提升机器的安全性能。
所述底座1在竖直投影方向上未被所述锅体2完全覆盖,将底座1与锅体2的形状和大小作差异化设置,防止用户产生误认,避免用户误拿造成打翻锅体2,提升了机器使用时的安全性与便利性。本实施例中,所述锅体2与所述底座1在竖直投影方向上部分重合,此时锅体2与底座1形状、大小有所区分,用户能够更好地识别底座1与锅体2,使用过程顺畅且安全。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实施例的上述结构的变化也可以适用于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温精准的多功能锅,包括:底座1和可拆卸安装在所述底座1上的锅体2。所述底座1包括壳体11和反射罩12,所述反射罩12内嵌在所述壳体11内,所述锅体2内嵌在所述反射罩12内,所述反射罩12上设有定位孔127,所述壳体11与所述反射罩12之间形成容纳腔。在底座1内设有加热组件3和感温组件4,加热组件3包括发热管31,发热管31贴合锅体2底部并对锅体2进行加热,感温组件4安装在反射罩12上,当锅体2放置在所述底座1上时,所述感温组件4与所述锅体2底部相贴合。所述底座1内还设有调温组件5,调温组件5设置在所述反射罩12与所述壳体11之间形成的容纳腔内,所述调温组件5与所述反射罩12相贴合。
所述发热管31上套设有金属压片8,所述金属压片8盖合于所述定位孔127并固定安装在所述反射罩12上,金属压片8的存在用于固定发热管31,同时具有防止液体通过定位孔127渗入容纳腔的作用。本实施例中,所述发热管31与所述金属压片8焊接连接,即发热管31与金属压片8一体设置,此种方式的连接固定更为牢靠,金属压片8不仅能够防水,同时还可以对发热管31起到支撑作用,防止长时间使用后造成发热管31变形。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本实施例的上述结构的变化也可以适用于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实施例中。
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为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涵盖,这里不再一一举例。

Claims (10)

1.一种控温精准的多功能锅,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包括壳体和反射罩;
锅体,所述锅体可拆卸安装在所述底座上;
加热组件,其固定安装在所述反射罩上;
感温组件,其设置在所述反射罩上,所述感温组件与所述锅体底部相贴合;
调温组件,其设置在所述反射罩与所述壳体之间,所述调温组件与所述反射罩相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温精准的多功能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温组件包括旋钮和可调温控器,所述旋钮伸出所述壳体外,所述可调温控器上设有感温片,所述感温片与所述反射罩相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控温精准的多功能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罩上设有用于容纳所述可调温控器的避让部,所述感温片与所述避让部相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温精准的多功能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温组件包括探头罩和突跳温控器,所述突跳温控器的感温端与所述探头罩相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控温精准的多功能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罩上设有安装孔,所述探头罩穿过所述安装孔并凸设于所述反射罩的上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控温精准的多功能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探头罩内设有弹簧,所述弹簧套设在所述突跳温控器外。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控温精准的多功能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温组件还包括探头支架,所述弹簧与所述探头支架相抵接,所述探头支架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反射罩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控温精准的多功能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发热管和多个用于固定发热管的支撑件,所述发热管架设在所述支撑件上,所述发热管距离所述反射罩底面的竖直高度为h1,h1≥5mm。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控温精准的多功能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管的上表面为平面,所述发热管的上表面与所述锅体底面相贴合。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控温精准的多功能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感温片为铝片。
CN202022866281.2U 2020-12-02 2020-12-02 一种控温精准的多功能锅 Active CN2146315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66281.2U CN214631565U (zh) 2020-12-02 2020-12-02 一种控温精准的多功能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866281.2U CN214631565U (zh) 2020-12-02 2020-12-02 一种控温精准的多功能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631565U true CN214631565U (zh) 2021-11-09

Family

ID=784704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866281.2U Active CN214631565U (zh) 2020-12-02 2020-12-02 一种控温精准的多功能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63156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863037A (en) Electric coffee cup
CN105662112A (zh) 一种新型电饭锅控温总成及应用该控温总成的电饭锅
CN110859499A (zh) 一种包含合盖安全保护联动组件的厨房器具及其控制方法
US20060249523A1 (en) Jug, an electrothermal jug and an electrothermal jug without wire for cooking beverage
CN214631565U (zh) 一种控温精准的多功能锅
CN214631566U (zh) 一种加热效率高的多功能锅
CN214631567U (zh) 一种使用安全的多功能锅
CN214631563U (zh) 一种分体式多功能锅
CN214631568U (zh) 一种结构简单的多功能锅
CN107865575B (zh) 烹饪器具及应用该烹饪器具进行烹饪的烹饪方法
CN211380765U (zh) 一种包含合盖安全保护联动组件的厨房器具
CN211795873U (zh) 一种加热迅速的电热锅
CN202112946U (zh) 多功能油炸锅
CN210354418U (zh) 煎烤机
CN215838482U (zh) 一种烹饪电器
CN209733607U (zh) 烤盘组件和烹饪装置
CN211066243U (zh) 一种改良的煎烤机
CN216628250U (zh) 加热器具
CN111810998A (zh) 灶具锅架及灶具
CN215127557U (zh) 一种烧烤火锅两用的烹饪设备
CN215686767U (zh) 一种组合式多功能一体锅
CN217039663U (zh) 加热盘组件和蒸汽电器
CN2151690Y (zh) 高安全性电控高压锅结构装置
CN215226884U (zh) 一种无烟自动烧烤炉
CN203341503U (zh) 一种船用多功能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811

Address after: No. 999, Mei Li Road, Huaiyin District, Ji'nan, Shandong

Patentee after: Shandong Jiuchuang Home Appliance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999, Mei Li Road, Huaiyin District, Ji'nan, Shandong

Patentee before: JOYOUNG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