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59499A - 一种包含合盖安全保护联动组件的厨房器具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包含合盖安全保护联动组件的厨房器具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59499A
CN110859499A CN201911235646.7A CN201911235646A CN110859499A CN 110859499 A CN110859499 A CN 110859499A CN 201911235646 A CN201911235646 A CN 201911235646A CN 110859499 A CN110859499 A CN 11085949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iner
cover
shell
kitchen appliance
clo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23564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华
杨有如
郑秀谦
刘锦森
陈华山
肖靖鹏
戴建亮
刘福波
陈良麟
陈巍
贾贵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Chunmi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Chunmi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Chunmi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Chunmi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23564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859499A/zh
Publication of CN11085949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5949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27/00Cooking-vessels
    • A47J27/004Cooking-vessels with integral electrical heating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47J36/06Lids or covers for cooking-vessel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JKITCHEN EQUIPMENT;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APPARATUS FOR MAKING BEVERAGES
    • A47J36/00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cooking-vessels
    • A47J36/06Lids or covers for cooking-vessels
    • A47J36/10Lid-locking devic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GWEIGHING
    • G01G17/00Apparatus for or methods of weighing material of special form or property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GWEIGHING
    • G01G19/00Weighing apparatus or methods adapted for special purpose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preceding groups
    • G01G19/52Weighing apparatus combined with other objects, e.g. furniture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04Programme control other than numerical control, i.e. in sequence controllers or logic controllers
    • G05B19/042Programme control other than numerical control, i.e. in sequence controllers or logic controllers using digital process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Food-Manufactur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包含合盖安全保护联动组件的厨房器具及其控制方法,包括安装壳体、内部装配有开关磁阻电机的主机壳体、分别固接于主机壳体两侧的手柄壳、控制壳、以及底座;主机壳体的上端形成有用于装配安装壳体的壳体支架,安装壳体上装配有容器组件,容器组件包括加热容器、扣合在加热容器上的容器盖,容器组件与安装壳体、壳体支架之间设有容器到位检测结构,手柄壳、控制壳上分别装配有至少一个合盖安全保护联动组件,合盖安全保护联动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容器盖锁定结构、至少一个合盖到位检测结构。本发明通过联合应用容器到位检测结构、合盖到位检测结构、容器盖锁定结构保护合盖安全,符合安规要求,大大减少发生机械危险几率。

Description

一种包含合盖安全保护联动组件的厨房器具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厨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包含合盖安全保护联动组件的厨房器具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炒菜机,是新一代微电脑操控智能烹饪设备,设备主要是方便,简单的操作,无油烟,炒菜机不仅能自动放料、调味、翻炒、控温、清洗、出锅,而且还具有炒、煎、烹、炸、爆、焖、蒸、煮、烙、炖、煲等一锅多用的功能,轻松实现了做饭过程的自动化和趣味化。目前市场上炒菜机合盖安全保护装置,是通过杯盖边沿插入到一个小的缝隙,触动微动开关进行保护,通过安规测试,这种装置不易安装,如果在缝里有物体难清理,堵住将无法起保护作用,在杯盖未盖上时,无法检测到是搅拌杯是否安装到位。
因此,基于这些问题,提供了一种通过联合应用容器到位检测结构、合盖到位检测结构、容器盖锁定结构保护合盖安全,符合安规要求,大大减少发生机械危险几率的包含合盖安全保护联动组件的厨房器具及其控制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通过联合应用容器到位检测结构、合盖到位检测结构、容器盖锁定结构保护合盖安全,符合安规要求,大大减少发生机械危险几率的包含合盖安全保护联动组件的厨房器具及其控制方法。
本发明为解决这一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包含合盖安全保护联动组件的厨房器具,包括安装壳体、内部装配有开关磁阻电机的主机壳体、分别固接于主机壳体两侧的手柄壳、控制壳、以及装配于主机壳体、手柄壳、控制壳下端的底座,所述控制壳内装配有用于控制厨房器具工作的PCB板、微控制单元MCU;所述主机壳体的上端形成有用于装配安装壳体的壳体支架,所述安装壳体上装配有容器组件,所述容器组件与安装壳体、壳体支架之间设有容器到位检测结构,所述手柄壳、控制壳上分别装配有至少一个合盖安全保护联动组件,所述合盖安全保护联动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容器盖锁定结构、至少一个合盖到位检测结构。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容器组件包括加热容器、扣合在加热容器上的容器盖,所述加热容器为侧壁、底壁圆弧过渡形成弧面的容器结构。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容器到位检测结构包括装配于壳体支架上部的线圈盘、沿安装壳体内壁形成有一圈支撑环、形成于支撑环上方用于匹配安装加热容器的容器装配空间。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容器装配空间内沿安装壳体内壁上等间距形成至少三个与加热容器外形相匹配的圆弧形支撑肋。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加热容器与线圈盘之间形成有弧形中空加热空间,所述线圈盘与支撑环、壳体支架三者之间通过卡装部相互卡装。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控制壳的外装配有可调节角度的显示屏组件,所述手柄壳、控制壳与容器组件之间分别形成有供容器盖插入的合盖间隙。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容器盖锁定结构包括齿轮箱结构、与齿轮箱结构滑动适配并可相对于齿轮箱结构向前/后运动的锁扣结构,所述齿轮箱内部形成有用于供锁扣结构向前/后运动的锁扣定位空间,所述齿轮箱结构内设有驱动锁扣结构向前/后运动的驱动结构。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锁扣结构包括支撑本体、分别垂直形成于支撑本体的上、下端并分别沿反向延伸的锁扣本体、滑动本体,所述齿轮箱结构装配于手柄壳/控制壳内,所述手柄壳/控制壳面向合盖间隙的一侧开设有供锁扣本体伸出/缩回的开口。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滑动本体沿其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形成有至少一对锁扣肋条,所述锁扣定位空间的两个侧面上对称形成有至少一对用于限制锁扣肋条上移的定位肋条。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驱动结构包括形成于滑动本体的下端并沿滑动本体长度方向设置的齿条、与齿条相啮合的齿轮、与齿轮传动连接的锁扣电机,所述锁扣电机与微控制单元MCU电连接。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齿轮箱结构与锁扣结构之间还设有锁扣位置检测结构。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锁扣位置检测结构包括装配于固定板上端的开盖检测开关、关盖检测开关、固结于滑动本体上端的触动杆,所述触动杆位于开盖检测开关的弹片、关盖检测开关的弹片之间,所述开盖检测开关、关盖检测开关分别与微控制单元MCU电连接。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合盖到位检测结构包括安全连杆、接近开关,所述安全连杆包括主体杆、一体成型式形成于主体杆两端的触发端、按压端,所述主体杆通过转轴转动装配于手柄壳/控制壳内,所述手柄壳/控制壳面向合盖间隙的一侧开设有供安全连杆的按压端伸出的第二开口,所述接近开关设于手柄壳/控制壳内并位于触发端上方,所述接近开关与微控制单元MCU电连接。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主机壳体与控制壳相接合处形成有隔离肋条,所述隔离肋条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至少两个分别供强/弱引线穿过并使各个强/弱引线相互隔离的的引线隔离卡槽。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主机壳体内设有主体散热组件,所述控制壳内设有PCB板散热组件。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主体散热组件包括贯通设于底座上的第一进风口组、第一排风口组、贯通开设于固定面上的通风口组,还包括装配于底座上方的排风扇,所述排风扇与微控制单元MCU电连接。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PCB板散热组件包括散热风扇、分别用于装配至少一个PCB板的前支架、后支架、分别贯通设于底座、控制壳上的第二进风口组、第二排风口组,所述散热风扇与微控制单元MCU电连接。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前支架面向后支架的一侧形成有至少一个用于装配PCB板的第一装配位,所述后支架背向前支架的一侧形成有至少一个用于装配PCB板的第二装配位,所述后支架的下端还形成有用于容纳散热风扇的风扇装配位。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各角端处分别设有用于装配称重脚组件的安装位,所述安装位包括贯通开设于底座上并且供称重脚组件插装的称重脚过孔、分别固接于称重脚过孔外围的定位柱、螺钉柱。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称重脚组件包括称重梁、分别设置于称重梁上、下方的定位板和称重支架、插装于称重支架下方的脚垫,所述称重梁的上、下端分别凸起设有贴片。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定位板上贯通形成有与称重梁相适应的上装配槽,所述称重支架的上部一侧向外延伸设有定位平面,所述定位平面的上端面上一体形式有“[”形的定位竖面,所述定位平面与定位竖面构成用于与称重梁相适应的下装配槽,所述称重支架的另一侧形成有用于避空称重梁的下端的贴片位置的避空槽,所述称重支架的下端开设有柱形安装槽,所述避空槽与柱形安装槽之间的平面上开设有脚垫固定孔。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脚垫呈阶梯状,其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接的胶脚、至少两个柱形弹性件,所述胶脚上沿其周向形成有一圈倒扣位,所述倒扣位呈上小下大的圆台结构,多个所述柱形弹性件的直径从上至下依次增加,位于最上方的柱形弹性件可匹配插装于柱形安装槽内。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主机壳体内形成有用于定位插装开关磁阻电机的定位柱面、用于固定开关磁阻电机上端面的固定面,所述固定面与底座之间设有用于减震和固定开关磁阻电机上部的避震胶体、用于减震和固定开关磁阻电机下部的避震圈体。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开关磁阻电机、避震胶体、定位柱面三者之间通过中心定位结构相互连接。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中心定位结构包括:至少两个沿开关磁阻电机的侧面上部的周向均匀分布的定位凸台,至少两个沿避震胶体的侧面的周向均匀分布并与所述定位凸台一一匹配插装的定位凸槽,至少两个沿定位柱面的内表面的周向均匀内凹设置并与所述定位凸槽一一匹配插装的定位凹槽。
本发明的第二个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包含合盖安全保护联动组件的厨房器具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安装壳体安装在壳体支架上,将加热容器插装在安装壳体的容器装配空间上,厨房器具接通电源,准备开始烹饪;
步骤2:将各个食材放入加热容器,将容器盖通过合盖间隙安装在加热容器上,选择搅拌组件搅拌功能;
步骤3:通过容器到位检测结构识别加热容器是否是本厨房器具配置的加热容器,并检测加热容器是否安装到位,利用微控制单元MCU判别加热容器安装到位后允许执行步骤4;
步骤4:通过合盖到位检测结构检测容器盖是否安装到位,容器盖安装到位时,通过安全连杆触动接近开关,所述接近开关向微控制单元MCU发送信号,利用微控制单元MCU通过反馈信号判别容器盖安装到位后允许执行步骤5;
步骤5:微控制单元MCU驱动锁扣电机转动,锁扣电机驱动锁扣结构朝向合盖间隙移动,当触动到关盖检测开关后允许执行步骤6,否则执行步骤7;
步骤6:锁扣结构触动到关盖检测开关后,关盖检测开关向微控制单元MCU发送信号,锁扣结构继续朝向合盖间隙移动,直至锁扣结构顶住容器盖无法移动,锁扣电机堵转,锁扣电机电流变大到达预定值,停止锁扣电机动作,锁扣结构压住容器盖,允许执行步骤8;
步骤7:锁扣结构在没有触动到关盖检测开关时,锁扣结构顶住容器盖无法移动,锁扣电机堵转,锁扣电机电流变大达到平常值的2-3倍,在微控制单元MCU检测不到关盖检测开关发送信号的情况下,表明容器盖没有放置好,微控制单元MCU驱动锁扣电机反向转动,锁扣结构退回到原位,厨房器具提醒容器盖未放到位,重放置,返回执行步骤5;
步骤8:厨房器具启动搅拌组件搅拌功能,搅拌功能操作完成后,允许执行步骤9;
步骤9:微控制单元MCU向锁扣电机发送信号,驱动锁扣电机反向转动,锁扣结构退回到原位,通过设定控制时间、或锁扣结构触动到开盖检测开关,当在设定时间内检测到开盖检测开关给出信号时,表明锁扣结构已回到原位,容器盖和加热容器可自由移动。
进一步优选的,在步骤2将各个食材放入加热容器之前,通过显示屏组件选择烹饪类型,然后按提示加入相应的重量的各个食材,通过称重梁上的贴片检测到加热容器内食材前后重量差判断食材加入的重量。
进一步优选的,在步骤8中搅拌组件搅拌过程中,通过称重梁上的贴片可检测加热容器内食材重量变化并通过显示屏组件显示。
本发明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联合应用容器到位检测结构、合盖到位检测结构、容器盖锁定结构保护合盖安全,符合安规要求,大大减少发生机械危险几率。
2.本发明中,通过容器到位检测结构可识别加热容器是否是本厨房器具配置的加热容器,并检测加热容器是否安装到位,检测到加热容器安装到位后方可允许进行下一步,符合安规要求,大大减少发生机械危险的几率。
3.本发明中,通过合盖到位检测结构可检测容器盖是否安装到位,检测到容器盖安装到位后方可允许进行下一步,符合安规要求,之后通过容器盖锁定结构对容器盖进行压紧,在容器盖位置保证锁定的情况下方可允许启动搅拌组件搅拌功能,符合安规要求,大大减少发生机械危险的几率。
4.本发明中,容器盖锁定结构中通过驱动结构可驱动锁扣结构沿齿轮箱结构向前/后运动,即可实现容器盖的锁定/解锁,并通过锁扣位置检测结构检测锁扣结构所处的状态,安全、稳定、可控性高。
5.本发明中,弧形中空加热空间中的热量空气传导至加热容器,使得加热容器内壁温度更加均匀,加热面积广,受热均匀性好,且加热容器设计为侧壁、底壁圆弧过渡形成弧面的容器结构,可实现立体圆弧加热,从而产生的是一个圆弧立体的加热效果,受热速度更快、受热更加均匀、无食材滞留死角。
6.本发明中,加热容器内设有与其底部配合的圆弧刀具,圆弧刀具在转动过程中带动食物搅拌/翻动,模拟厨师颠勺手法对食材进行均匀的上下翻动翻炒,不但有助于提高食物的搅拌性能,而且还可防止加热容器的底部发生糊粘现象。
7.本发明中,隔离肋条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至少两个分别供强/弱引线穿过并使各个强/弱引线相互隔离的的引线隔离卡槽,通过隔离肋条既能实现发热源与PCB板分隔安装、实现热源隔离,又能实现两个壳体之间的引线连接不受干扰,以便将不同的强/弱引线隔离开来。
8.本发明中,主体散热组件用于对主体壳体内的开关磁阻电极和IH加热线圈等加热件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PCB板散热组件用于对控制盒壳体内的多个PCB板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两个独立的壳体分隔散热,大大减小加热件对PCB板的热量干扰,提高PCB板的使用寿命,双管齐下,大大提高了散热效率、散热效果。
9.本发明中,具有一定高度、一定弹性的脚垫一方面可有助于厨房器具的减震,另一方面有助于底座上方主体散热组件、PCB板散热组件的散热,多个称重脚组件分布于底座的各角端处,有助于提高称重的准确性。
10.本发明中,称重脚组件中的称重梁用于感应厨房器具的重量,可在烹饪过程中直观的观察加热容器内食材重量的变化,丰富烹饪功能,且称重支架设计成一体化结构,结构简单、易于组装,减少了多次装配公差。
11.本发明中,避震胶体、避震圈体的设置不但可对开关磁阻电机起到减震和固定作用,还可起到对开关磁阻电机起到中心定位作用,大大提高了开关磁阻电机安装的稳定性,不易脱落,安全、可靠。
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是应当知道,这些附图仅是为解释目的而设计的,因此不作为本发明范围的限定。此外,除非特别指出,这些附图仅意在概念性地说明此处描述的结构构造,而不必要依比例进行绘制。
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另一个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B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合盖到位检测结构装配状态下的纵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是容器盖锁定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是容器盖锁定结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容器盖锁定结构的纵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容器盖锁定结构的横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2是齿轮箱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锁扣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另一个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5是PCB板装配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6是主机壳体、控制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7是避震胶体、开关磁阻电机、避震圈体装配状态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安装壳体倒立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9是装配有称重脚组件的底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拆除称重脚组件状态下的底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1是称重脚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2是称重脚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3是图21的纵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4是开盖检测开关、关盖检测开关与微控制单元MCU之间的电路连接图;
图25容器到位检测结构中线圈组与微控制单元MCU之间的电路连接图;
图26是接近开关的电路图;
图27是锁扣电机的驱动电路图;
图28是称重小板与称重传感器的原理电路图、以及与微控制单元MCU和显示屏连接简化图;
图29是微控制单元MCU的电路图。
图中:1.安装壳体、2.开关磁阻电机、3.主机壳体、4.手柄壳、5.控制壳、6.底座、7.PCB板、8.壳体支架、9.加热容器、10.容器盖、11.线圈盘、12.支撑环、13.容器装配空间、14.支撑肋、15.弧形中空加热空间、16.线圈组、17.磁条支架、18.上凸起部、19.凹陷卡槽、20.弯折沿、21.容器外沿、22.密封圈、23.圆弧刀具、24.合盖间隙、25.齿轮箱结构、26.锁扣结构、2601.支撑本体、2602.锁扣本体、2603.滑动本体、2604.锁扣肋条、27.齿条、28.齿轮、29.锁扣电机、30.定位肋条、31.开盖检测开关、32.关盖检测开关、33.触动杆、34.安全连杆、3401.主体杆、3402.触发端、3403.按压端、35.接近开关、36.隔离肋条、37.引线隔离卡槽、38.定位柱面、39.固定面、40.避震胶体、41.避震圈体、42.定位凸台、43.定位凸槽、44.定位凹槽、45.第一进风口组、46.第一排风口组、47.通风口组、48.前支架、49.后支架、50.第二进风口组、51.第一装配位、52.第二装配位、53.风扇装配位、54.称重脚组件、5401.称重梁、5402.定位板、5403.称重支架、55.称重脚过孔、56.定位柱、57.螺钉柱、58.贴片、59.第一螺纹孔、60.第二螺纹孔、61.显示屏组件、62.上装配槽、63.下装配槽、64.避空槽、65.第一固定孔、66.定位孔、67.装配孔、68.脚垫、6801.胶脚、6802.柱形弹性件、6803.倒扣位。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将以示例方式来具体说明本发明的具体结构、特点和优点等,然而所有的描述仅是用来进行说明的,而不应将其理解为对本发明形成任何限制。此外,在本文所提及各实施例中予以描述或隐含的任意单个技术特征,或者被显示或隐含在各附图中的任意单个技术特征,仍然可在这些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物)之间继续进行任意组合或删减,从而获得可能未在本文中直接提及的本发明的更多其他实施例。另外,为了简化图面起见,相同或相类似的技术特征在同一附图中可能仅在一处进行标示。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连接”、“固定”、“旋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就结合图1-图29来具体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包含合盖安全保护联动组件的厨房器具,包括安装壳体1、内部装配有开关磁阻电机2的主机壳体3、分别固接于主机壳体3两侧的手柄壳4、控制壳5、以及装配于主机壳体3、手柄壳4、控制壳5下端的底座6,所述控制壳5内装配有用于控制厨房器具工作的PCB板7、微控制单元MCU;所述主机壳体3的上端形成有用于装配安装壳体1的壳体支架8,所述安装壳体1上装配有容器组件,所述容器组件包括加热容器9、扣合在加热容器9上的容器盖10,所述容器组件与安装壳体1、壳体支架8之间设有容器到位检测结构,所述手柄壳4、控制壳5上分别装配有至少一个合盖安全保护联动组件,所述合盖安全保护联动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容器盖锁定结构、至少一个合盖到位检测结构。
工作原理:本技术方案中,主机壳体3、手柄壳4、控制壳5、底座6组装于一体,控制壳5内装配有用于控制厨房器具工作的PCB板7、微控制单元MCU(主控MCU)、IH加热板,微控制单元MCU集成在PCB板7上,微控制单元MCU可以但不限于采用型号为STM32G070CB的芯片。控制壳5外装配有可调节角度的显示屏组件,主机壳体3内装配有开关磁阻电机2,如图4所示,安装壳体1可匹配插装在壳体支架8上,加热容器9可匹配插装在安装壳体1上,加热容器9与安装壳体1、壳体支架8之间设有容器到位检测结构,通过容器到位检测结构可识别加热容器9是否是本厨房器具配置的加热容器,并检测加热容器9是否安装到位,检测到加热容器9安装到位后方可允许进行下一步,符合安规要求,大大减少发生机械危险的几率;之后将食材放入加热容器9,将容器盖10安装在加热容器9上,通过合盖到位检测结构可检测容器盖是否安装到位,检测到容器盖10安装到位后方可允许进行下一步,符合安规要求,且合盖到位检测结构的数量至少为一个,一个以上的合盖到位检测结构可对容器盖10的不同部位进行检测,有助于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之后通过容器盖锁定结构对容器盖10进行压紧,合盖到位检测结构的数量至少一个,两个以上的合盖到位检测结构可分别装配于手柄壳4/控制壳5内,用于对容器盖10的不同部位进行锁定压紧,有助于提高容器盖10锁定时的稳定性,在容器盖10位置保证锁定的情况下方可允许启动搅拌组件搅拌功能,容器盖10保证在设定位置,符合安规要求,大大减少发生机械危险的几率;烹饪完成后,通过容器盖锁定结构对容器盖10进行解锁,容器盖10和加热容器9可自由移动。
更进一步的,还可在本实施例中考虑,所述容器组件包括加热容器9、扣合在加热容器上的容器盖10,所述加热容器9为侧壁、底壁圆弧过渡形成弧面的容器结构。加热容器9采用圆弧设计使得加热容器内的食材在加热过程中受热速度更快、更均匀,受热更加均匀、无食材滞留死角。
更进一步的,还可在本实施例中考虑,所述容器到位检测结构包括装配于壳体支架8上部的线圈盘11、沿安装壳体1内壁形成有一圈支撑环12、形成于支撑环12上方用于匹配安装加热容器9的容器装配空间13,所述容器装配空间13内沿安装壳体1内壁上等间距形成至少三个与加热容器外形相匹配的圆弧形支撑肋14,用于匹配插装加热容器9。所述支撑环12的下方形成有与壳体支架8匹配插装的壳体装配空间13,当加热容器9匹配插装在安装壳体1上,安装壳体1匹配插装在壳体支架8上时,线圈盘11与支撑环12、壳体支架8三者之间通过卡装部相互卡装,加热容器9与线圈盘11之间形成有弧形中空加热空间15,弧形中空加热空间15中的热量空气传导至加热容器9,使得加热容器9内壁温度更加均匀,加热面积广,受热均匀性好,加热容器9设计为侧壁、底壁圆弧过渡形成弧面的容器结构,可实现立体圆弧加热,从而产生的是一个圆弧立体的加热效果;其中,所述线圈盘11为相对两端面开放的圆弧盘体结构,所述线圈盘11的外缘朝向外侧水平延伸有盘沿,所述线圈盘11的下端通过螺丝连接有磁条支架17,所述线圈盘11、磁条支架17之间设有线圈组16,所述线圈组16的形状与线圈盘11的形状相适配,所述磁条支架17、线圈组16、线圈盘11依次向靠近加热容器底部的方向同轴设置,所述磁条支架17上表面装配有多个磁铁,线圈组16盘绕好装配于磁条支架、线圈盘之间后,当放入加热容器后通电可产生电磁加热方式,所述线圈组16与微控制单元MCU相连接。
容器到位检测结构工作原理:
首先,如图18、25所示,由于圆弧形支撑肋14与加热容器9外表面形状相匹配,使得本厨房器具配置的加热容器9可匹配插装至容器装配空间13内,而其他容器会因圆弧形支撑肋14的形状无法匹配安装在容器装配空间13内,使用者可目测识别加热容器9是否是本厨房器具配置的加热容器,加热容器9优选的是IH加热杯;
同时,加热容器9安装完成后,加热容器9与线圈盘11之间形成有弧形中空加热空间15,在本厨房器具工作中,如图25所示,通过微控制单元MCU给IGBT(可变流半导模块,设置于IH加热板上,用于检锅以及控制加热)发一个开通脉冲,线圈盘上的线圈组16流过电流储能,脉冲关后IGBT关闭,线圈组16与谐振电容(设置于IH加热板上,与线圈盘并联联接形成谐振电器)形成振荡,IH加热板上的CN3的1-3引脚分别与微控制单元MCU的CN的1-3引脚相连,如果有加热容器9的情况下,且加热容器9与线圈盘11之间的距离正确和是本厨电器具配置的加热容器9时,线圈组16的能量消耗较快,振荡次数较少,达到设置值;而如果加热容器与线圈盘11之间距离远了,检测不到加热容器,线圈组16的能量消耗较慢,振荡次数较多,默认无锅状态;亦或者如果加热容器尺寸过小,只与其中一部分线圈组起作用,反映出来的数值也是不一样的。因此,通过与设置值比较,利用MCU检测单位时间的振荡次数,判别锅具是否正确和是否装配到位,以此达到检测的目的。
更进一步的,还可在本实施例中考虑,所述卡装部包括形成于盘沿的上端面并向上突出的上凸起部18、形成于盘沿的下端面并向下突出的下凸起部、形成于支撑环12的下端面并与上凸起部18一一匹配卡装的凹陷卡槽19、形成于壳体支架8的上端与下凸起部匹配卡装的凹陷卡位。安装壳体1可匹配插装在壳体支架8上,设置于线圈盘11与支撑环12、壳体支架8三者之间的卡装部有助于提高安装壳体1和壳体支架8之间的同心度配合。其中,还可将上凸起部18、凹陷卡槽19的侧面设计成具有较大的拔模角,将上凸起部18、凹陷卡槽19的边缘均设计成具有倒角,有利于上凸起部18和凹陷卡槽19在配合时容易倒正到位,安装壳体1越往下移上凸起部和凹陷卡槽的配合间隙越小,继而有利于安装壳体1和壳体支架8的同心度配合,大大提高厨房器具装配的稳定性,减少震动噪音。
更进一步的,还可在本实施例中考虑,所述加热容器9优选的为IH加热杯,所述加热容器9的开口端向上延伸并向外弯折形成有用于搭接在容器装配空间13的上端的弯折沿20,所述弯折沿20上方的加热容器9侧壁部分向上延伸并向外水平弯折形成有用于与容器盖10相扣合的容器外沿21。弯折沿20的设置有助于在加热容器9插装于容器装配空间13内时,加热容器9的弯折沿20搭接在容器装配空间13的上端,起到加热容器定位的作用,有助于识别加热容器9是否是本厨房器具配置的加热容器。
更进一步的,还可在本实施例中考虑,所述容器盖10的底部形成有一圈与之连于一体的环形壁,所述环形壁外围套设有密封圈22,所述密封圈22通过密封圈卡扣安装在环形壁上,所述密封圈22的下端形成有至少一层朝向外侧延伸的密封唇边。密封圈22通过密封圈卡扣安装在环形壁上,密封圈22的下端形成有至少一层朝向外侧延伸的密封唇边,当容器盖10扣合在加热容器9的容器外沿21上时,密封唇边的自由端贴紧加热容器9上部的内壁,使得容器盖10与加热容器9间形成密封,防止加热容器9内的食物溢出。
还可以考虑将容器盖10的顶面朝向加热容器方向凹陷形成有环形凹陷部,环形凹陷部的中部朝向加热容器方向凹陷形成有加料盖容纳结构,加料盖容纳结构内可用于装配加料盖等部件,不但可有效减小占用空间,而且还可有效防止加料盖等部件随意摆放发生丢失遗落。
实施例2:
本发明的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改进,以便能够充分发挥出本发明的技术优势,下面就对此进行举例性说明。
例如,所述加热容器9内还设有用于食物搅拌的搅拌组件,所述搅拌组件包括与加热容器底部配合的圆弧刀具23,所述圆弧刀具23的下端通过连接部与开关磁阻电机2传动连接。圆弧刀具23在转动过程中带动食物搅拌/翻动,不但有助于提高食物的搅拌性能,而且还可防止加热容器9的底部发生糊粘现象,圆弧刀具23的刀具轴的下端通过连接部与开关磁阻电机2的电机轴相连接,通过连接部连接可实现搅拌组件的可拆卸功能,便于消费者自行更换搅拌组件,操作方便。其中:圆弧刀具23的刀具轴、开关磁阻电机2的电机轴可以但不限于采用卡接/螺接等方式可拆卸地安装于连接部上。
圆弧刀具23可以但不限于设计为包括至少一组带动食材上下翻动的第一刀组、至少一组带动食材水平翻动的第二刀组,第一刀组、第二刀组上下交错设置,第二刀组与加热容器9的底部弧度相吻合,可以但不限于将第一刀组设计为一侧呈上凸的弧形,另一侧呈下凹的弧形,第一刀组在转动过程中用于边带动食材旋转边带动食材上下翻动,模拟厨师颠勺手法对食材进行均匀的上下翻动翻炒,翻炒更彻底,翻炒效果更好,使食材受热更均匀且不易粘锅;可以但不限于将第二刀组设计为两侧呈下凹的弧形,第二刀组与加热容器9的底部弧度相吻合,第二刀组在转动过程中带动食材水平翻动的,可充分的搅拌加热容器的底部,不但有助于提高食材的搅拌性能,而且还可防止加热容器的底部发生糊粘现象、防止食材上的调料、碎屑等粘附在锅体内壁,提高调料的入味效果,且便于后期清洗;第一刀组、第二刀组可以但不限于设计为沿周向呈均匀分布或者非均匀分布。
另外,为提高加热容器内的搅拌效果,还可以考虑在加热容器9的内壁上设有至少三条条状扰流体,所述扰流体从加热容器9的侧壁延伸到加热容器9的底壁。扰流体的设置使得加热容器9的内壁处的食物可有效率的被扰动,提供良好的扰流效果,继而实现搅拌的充分均匀。
实施例3:
本发明的实施例3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改进,以便能够充分发挥出本发明的技术优势,下面就对此进行举例性说明。
例如:所述控制壳的外装配有可调节角度的显示屏组件61,可根据使用者身高、使用习惯调节显示屏组件61的倾斜角度,显示屏组件61包括显示屏外壳、显示屏、旋钮、以及设于显示屏外壳内的显示屏电子板,所述显示屏、旋钮分别与显示屏电子板电连接,所述显示屏电子板与微控制单元MCU电连接,通过旋转旋钮来调节需要设定的时间、温度、速度、重量等,并通过显示屏显示,所述手柄壳4、控制壳5与容器组件之间分别形成有供容器盖10插入的合盖间隙24。
更进一步的,还可在本实施例中考虑,所述容器盖锁定结构包括齿轮箱结构25、与齿轮箱结构25滑动适配并可相对于齿轮箱结构25向前/后运动的锁扣结构26,所述齿轮箱结构25与锁扣结构26之间还设有锁扣位置检测结构,所述齿轮箱结构25内设有驱动锁扣结构26向前/后运动的驱动结构。所述齿轮箱结构25为一端开口的壳体结构,所述齿轮箱结构25包括上下扣合而成的固定板、齿轮箱,所述齿轮箱内部形成有用于供锁扣结构26向前/后运动的锁扣定位空间。所述驱动结构包括形成于滑动本体2603的下端并沿滑动本体2603长度方向设置的齿条27、与齿条27相啮合的齿轮28、与齿轮28传动连接的锁扣电机29,所述锁扣电机29装配在齿轮箱的下端,锁扣电机29的电机轴伸入到锁扣定位空间内与齿轮28相连,所述锁扣电机29与微控制单元MCU相连接,所述锁扣电机29的驱动电路如图27所示,例如:其中一个锁扣电机29的驱动电路的INA、INB引脚分别与微控制单元MCU的PD0/TIM16_CH1、PD1/TIM17_CH1引脚相连,另一个锁扣电机29的驱动电路的INA、INB引脚分别与微控制单元MCU的PB14/TIM15_CH1、PB15/TIM15_CH2引脚相连。
当容器盖锁定结构用于对容器盖10进行锁定时,微控制单元MCU驱动锁扣电机转动,锁扣电机29带动齿轮28转动,齿轮28与齿条27相啮合,继而带动锁扣结构26沿锁扣定位空间向前移动,实现通过锁扣电机驱动锁扣结构26朝向合盖间隙24移动,容器盖10处于锁定状态。
当容器盖锁定结构用于对容器盖10进行解锁时,微控制单元MCU驱动锁扣电机反向转动,原理同上,实现通过锁扣电机驱动锁扣结构26朝远离合盖间隙24方向移动,容器盖10处于解锁状态,容器盖10和加热容器9可自由移动。
需要指出的是,齿轮箱结构25与锁扣结构26之间还设有锁扣位置检测结构,锁扣位置检测结构用于检测锁扣结构26所处的状态。
更进一步的,还可在本实施例中考虑,所述锁扣结构26包括支撑本体2601、分别垂直形成于支撑本体2601的上、下端并分别沿反向延伸的锁扣本体2602、滑动本体2603,所述齿轮箱结构25装配于手柄壳4/控制壳5内,所述手柄壳4/控制壳5面向合盖间隙24的一侧开设有供锁扣本体2602伸出/缩回的开口。
如图8-13所示,滑动本体2603通过齿轮箱结构的开口端插入至锁扣定位空间内,且滑动本体2603与锁扣定位空间滑动适配,可沿锁扣定位空间向前/后运动,此时锁扣本体2602可沿手柄壳4/控制壳5上的开口伸出/缩回,以实现通过锁扣本体2602卡覆于容器盖10上方/远离容器盖10上方,继而实现容器盖10位置的锁定/解锁,锁扣本体2602的自由端的形状与容器盖10的形状相适配,安全、稳定、可控性高。
更进一步的,还可在本实施例中考虑,所述锁扣本体2602的下端面、支撑本体2601的外端面分别沿其长度方向等间距设有至少两个压条。所述滑动本体2603沿其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形成有至少一对锁扣肋条2604,所述锁扣定位空间的两个侧面上对称形成有至少一对用于限制锁扣肋条2604上移的定位肋条30。滑动本体2603向前/后滑动过程中,锁扣肋条2604在定位肋条30与锁扣定位空间之间的滑动,定位肋条30的设置可防止锁扣肋条2604上移。
更进一步的,还可在本实施例中考虑,所述锁扣位置检测结构包括装配于固定板上端的开盖检测开关31、关盖检测开关32、固结于滑动本体上端的触动杆33,其中,开盖检测开关31、关盖检测开关32可以但不限于采用型号为159030的微动开关,也可以采用光电或其它开关实现,所述触动杆33位于开盖检测开关31的弹片、关盖检测开关32的弹片之间,所述固定板上还装配有电路板,开盖检测开关31、关盖检测开关32反向设置,开盖检测开关31的弹片、关盖检测开关32的弹片亦反向设置,开盖检测开关31、关盖检测开关32分别与微控制单元MCU电连接。当锁扣结构26向前滑动时,锁扣结构26与关盖检测开关32的弹片相接触,并触发关盖检测开关32,此时锁扣结构26处于锁定状态;当锁扣结构26向后滑动时,锁扣结构26与开盖检测开关31的弹片相接触,并触发开盖检测开关31,此时锁扣结构26处于解锁状态。
更进一步的,还可在本实施例中考虑,所述触动杆33垂直于滑动本体设置,所述触动杆33面向开盖检测开关的弹片、关盖检测开关的弹片的两侧分别为前触动面、后触动面,所述前触动面、后触动面呈柱面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24所示,关盖检测开关32采用限位开关S2和S3,开盖检测开关31采用S4和S5,其中S2、S3、S4和S5分别通过集成在电路板上的出线端子与微控制单元MCU相连接,当锁扣结构26向前滑动时,锁扣结构26与关盖检测开关32的弹片相接触,并触发关盖检测开关32,S2或S3向微控制单元MCU发出关盖信号;当锁扣结构26向后滑动时,锁扣结构26与开盖检测开关31的弹片相接触,并触发开盖检测开关31,S4或S5向微控制单元MCU发出开盖信号。
如图8-10所示,锁扣位置检测结构的工作原理为:
情况一:当锁扣结构26向前滑动时,锁扣结构26与关盖检测开关32的弹片相接触,并触发关盖检测开关32,关盖检测开关向微控制单元MCU发送信号,当厨房器具检测到齿轮箱结构上的关盖检测开关32回馈到了能压住容器盖10的信号后,但未完全检测是否有容器盖10在锁扣结构26下压并到位时,锁扣结构26继续朝向合盖间隙移动,直至锁扣结构26与容器盖10发生力的作用,锁扣电机29电流增大,直到容器盖10完全压紧,锁扣结构26顶住容器盖10无法移动,锁扣电机29堵转,锁扣电机电流变大到达预定值,停止锁扣电机动作,容器盖10完全被锁扣结构26锁住,此时锁扣结构26处于锁定状态,这样可以确保加热容器9放上去后,在厨房器具运转前容器盖是锁定的,不会发生机械伤人危险;
情况二:当锁扣结构26向前滑动时,锁扣结构26在没有触动到关盖检测开关32时,锁扣结构26顶住容器盖10无法移动,锁扣电机堵转,锁扣电机电流变大达到平常值的2-3倍,在微控制单元MCU检测不到关盖检测开关32发送信号的情况下,表明容器盖10没有放置好,微控制单元MCU驱动锁扣电机反向转动,锁扣结构退回到原位,厨房器具提醒容器盖未放到位;
情况三:当锁扣结构26向后滑动时,锁扣结构26与开盖检测开关31的弹片相接触,并触发开盖检测开关31,开盖检测开关31向微控制单元MCU发送信号,微控制单元MCU收到开盖检测开关给出信号时,表明锁扣结构26已回到原位,容器盖和加热容器可自由移动。
更进一步的,还可在本实施例中考虑,所述合盖到位检测结构包括安全连杆34、接近开关35,所述安全连杆34包括主体杆3401、一体成型式形成于主体杆两端的触发端3402、按压端3403,所述主体杆3401通过转轴转动装配于手柄壳4/控制壳5内,所述手柄壳4/控制壳5面向合盖间隙24的一侧开设有供安全连杆34的按压端3403伸出的第二开口,所述接近开关35设于手柄壳4/控制壳5内并位于触发端3402上方。所述接近开关与微控制单元MCU相连接,其中,接近开关可以但不限于采用型号为159030的微动开关,也可以采用光电或其它开关实现。
通过合盖到位检测结构可检测容器盖10是否安装到位,如图6、7所示,容器盖10安装到位时,容器盖10下压按压端3403,由于主体杆3401通过转轴转动装配于手柄壳4/控制壳5内,根据杠杆原理触发端3402上移,通过安全连杆的触发端3402触动接近开关35,所述接近开关35向微控制单元MCU发送信号,利用微控制单元MCU通过反馈信号判别容器盖10安装到位后方可允许后续步骤,符合安规要求,大大减少发生机械危险的几率。
实施例4:
如图14-16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4在实施例1/2/3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改进,以便能够充分发挥出本发明的技术优势,下面就对此进行举例性说明。
例如,所述主机壳体3与控制壳5相接合处形成有隔离肋条36,所述隔离肋条36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至少两个分别供强/弱引线穿过并使各个强/弱引线相互隔离的的引线隔离卡槽37,所述主机壳体3内设有主体散热组件,所述控制壳5内设有PCB板散热组件。
本技术方案中,主机壳体3与控制壳5相接合处设有隔离肋条36,隔离肋条36用于将主机壳体3与控制壳5分隔开来,中间的隔离肋条36在散热过程中把主机壳体3与控制壳5分开,发热源与PCB板分隔安装,实现热源隔离;另外,隔离肋条36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至少两个分别供强/弱引线穿过并使各个强/弱引线相互隔离的的引线隔离卡槽37,通过隔离肋条37既能实现主机壳体3与控制壳5分隔,又能实现两个壳体之间的引线连接不受干扰,这样设计以便将不同的强/弱引线隔离开来;还有,主机壳体3内设有主体散热组件,主体散热组件用于对主机壳体3内的开关磁组电机2和线圈组等加热件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控制壳5内设有PCB板散热组件,PCB板散热组件用于对控制壳5内的多个PCB板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两个独立的壳体分隔散热,大大减小开关磁组电机2和线圈组等加热件对PCB板的热量干扰,提高PCB板的使用寿命,双管齐下,大大提高了散热效率、散热效果。
更进一步的,还可在本实施例中考虑,所述主体散热组件包括贯通设于底座上的第一进风口组45、第一排风口组46、贯通开设于固定面上的通风口组47,还包括装配于底座6上方的排风扇,所述排风扇位于第一排风口组46的上方。所述排风扇与微控制单元MCU相连接,在排风扇负压吸引下,冷风首先通过第一进风口组45进入到固定面与底座之间的空间,用于对开关磁组电机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冷风之后通过通风口组47进入到固定面的上方空间,用于对线圈组产生的热量进行散热,然后通过通风口组47、排风扇、第一排风口组45排出,实现热量的冷热交换,达到散热的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可将主机壳体3下方的底座分隔成靠近控制壳5的近控制盒区域、远离控制壳5的远控制盒区域,将第一排风口组设计于远控制盒区域上,在排风扇负压吸引下,冷风首先通过第一进风口组的条形孔进入到固定面与底座之间的空间,最终通过排风扇、第一排风口组的条形孔排出,由于第一排风口组位于远控制盒区域上,即冷风经第一进风口组进,热风经第一排风口组(远控制盒区域)出,大大降低了主机壳体3内加热件对PCB板的热量干扰。
更进一步的,还可在本实施例中考虑,所述PCB板散热组件包括散热风扇、分别用于装配至少一个PCB板的前支架48、后支架49、分别贯通设于控制壳5下方的底座6、控制壳5上的第二进风口组50、第二排风口组。所述前支架48、后支架49按前后方位装配于控制壳5内,所述前支架48面向后支架49的一侧形成有至少一个用于装配PCB板的第一装配位51,所述后支架49背向前支架48的一侧形成有至少一个用于装配PCB板的第二装配位52,所述后支架49的下端还形成有用于容纳散热风扇的风扇装配位53。所述散热风扇与微控制单元MCU相连接,散热风扇开启时,在散热风扇吸力的作用下,冷风经第二进风口组50进入到控制壳内,一半的冷风吹到前支架48上的PCB板的元器件,另一半的冷风直接吹到后支架49的PCB板的元器件,最终把热量往上吹,通过第二排风口组排出,实现多个PCB板同步冷却作用。所述底座上设有分别用于安装前支架、后支架的前支架配合孔、后支架配合孔。
更进一步的,还可在本实施例中考虑,所述底座上设有分别用于安装前支架、后支架的前支架配合孔、后支架配合孔。
实施例5:
如图19-23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5在实施例1/2/3/4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改进,以便能够充分发挥出本发明的技术优势,下面就对此进行举例性说明。
例如:所述底座6的各角端处分别设有用于装配称重脚组件54的安装位,所述安装位包括贯通开设于底座上并且供称重脚组件插装的称重脚过孔55、分别固接于称重脚过孔55外围的定位柱56、螺钉柱57。其中,安装位、称重脚组件54的数量至少为四个,有助于提高称重的准确性,每个安装位内均可安装一称重脚组件54,其中,安装位包括贯通开设于底座上并且供称重脚组件插装的称重脚过孔55、分别固接于称重脚过孔外围的用于定位称重脚组件位置的定位柱56、用于锁定称重脚组件位置的螺钉柱57,称重脚组件54可准确、稳定的装配在安装位上;
需要说明的是,底座6与主机壳体、手柄壳、控制壳之间的连接关系可以但不限于通过螺钉连接,在此不再详述;
更进一步的,还可在本实施例中考虑,所述称重脚组件54包括称重梁5401、分别设置于称重梁5401上、下方的定位板5402和称重支架5403、插装于称重支架下方的脚垫68,所述称重梁5401的上、下端分别凸起设有贴片58,贴片58可以但不限于是LH-3505-001型号的称重传感器,称重梁5401的受力面设为一个小平面,传感精度更高。其中:如图21-23所示,称重梁5401固定于定位板5402和称重支架5403之间,称重梁5401用于感应重量,定位板5402和称重支架5403将称重梁5401稳定的夹持并固定于两者之间,称重支架5403插装在称重脚过孔55上,定位板5402通过定位柱定位56、通过螺钉柱57锁定位置,以实现称重脚组件54位置的固定,称重支架5403的下端与脚垫68相连,具有一定高度、一定弹性的脚垫一方面可有助于厨房器具的减震,另一方面提供一定的高度有助于底座6上方的主体散热组件、PCB板散热组件的散热;多个称重脚组件54分布于底座6的各角端处,有助于提高称重的准确性,称重脚组件54中的称重梁5401用于感应厨房器具的重量,可在烹饪过程中观察重量差的变化。
更进一步的,还可在本实施例中考虑,所述定位柱56、螺钉柱57分别垂直形成于底座6的上端面,每个所述安装位上的螺钉柱至少为三个,呈三角形排布于称重脚过孔55外围使得称重脚组件54位置更加稳定,每个所述安装位上的定位柱至少为两个,称重脚组件54中的定位板5402通过定位柱56定位、通过螺钉柱57锁定位置。
更进一步的,还可在本实施例中考虑,所述贴片58两侧的称重梁5401上分别贯通开设有第一螺纹孔59、第二螺纹孔60,所述称重梁5401的侧面设有出线端,出线端上输出有称重脚引线。
需要说明的是,底座6上还设有称重小板,各个称重梁5401的称重脚引线分别与称重小板相连,称重脚引线与称重传感器电连接,如图28所示,J1-J4分别对应四个称重传感器,称重小板的CN4的1-4引脚分别与微控制单元MCU的P2的1-4引脚相连,称重小板的型号可以但不限于为CMCZ 05。
需要进一步指出的是,称重小板的结构并不是本技术方案的主要技术创新点,所以适用于市面上有售的称重小板,称重小板的结构作为现有技术,不必在本技术方案中公开,只要采购或者查询网上相关信息即可获得关于称重小板内部构造的相关知识,不需要本领域技术人员付出创造性劳动。
举例说明,通过显示屏组件61选择一个烹饪功能,按提示加入相应的重量的食材,在显示屏会显示加入的食材量的重量(根据称重梁测得的前后重量差),按开始键开始工作,当程序运行到设定时间,机器自动停止,通过称重脚组件54进行称重,将称重的数据直接显示于显示屏上并经过微控制单元MCU进行处理后做烹饪控制,与刚加入的食材重量进行对比,自动调整烹饪的火力,继续进行烹饪,根据自动调整的火力和时间,进行第二次称重,当液体的煮发量达到预定值,自动关停,完成烹饪,并进行提示完成,烹饪过程直观,丰富烹饪功能,能很好地做出美味的汤类食物。
更进一步的,还可在本实施例中考虑,所述定位板5402上贯通形成有与称重梁5401相适应的上装配槽62,所述上装配槽62的设置不但有助于定位板5402与称重梁5401之间的定位,而且还能用于避空称重梁上端的贴片位置,所述称重支架5403的上部一侧向外延伸设有定位平面,所述定位平面的上端面上一体形式有“[”形的定位竖面,所述定位平面与定位竖面构成用于与称重梁5401相适应的下装配槽63,下装配槽63用于称重梁5401一侧的定位,所述称重支架5403的另一侧形成有用于避空称重梁5401的下端的贴片位置的避空槽64,所述称重支架的下端开设有柱形安装槽,所述避空槽64与柱形安装槽之间的平面上开设有脚垫固定孔。
需要说明的是,贴片能将有弱电变化的应变片贴牢固在弹性体(称重梁)上,使之能与弹性体变形同步,从而达到微弱电流变化的作用。贴片可以但不限于是LH-3505-001型号的称重传感器。由于称重梁5401的一侧装配在下装配槽内,另一侧悬空位于避空槽64上方,当称重梁5401在受外界力时,称重梁5401会发生形变,称重传感器是通过外界力的作用,使称重传感器的部件弹性体变形,从而致使称重传感器内部贴在弹性体上的应变片受力弯曲,导致应变片的电阻值发生变化,电阻值变化引起微弱的弱电流变化,通过外部线路板放大及相关软件的转化显示出重量是多少。其中,加热容器内的食材可当做是外界力,称重传感器将外力转变为电信号。
所述定位板5402上还设有与第一螺纹孔59位置相对应的第一固定孔65、与所在安装位上的定位柱56、螺钉柱57位置一一对应的定位孔66、装配孔67,螺钉可穿过第一固定孔65螺纹连接在第一螺纹孔59上,实现定位板5402与称重梁5401之间的固定,定位柱56可一一对应插装于定位孔66内,实现称重脚组件中的定位,螺钉穿过装配孔67螺纹连接在螺钉柱57上,实现称重脚组件54与底座6之间的固定。
更进一步的,还可在本实施例中考虑,所述称重支架5403呈柱体结构,所述称重支架的外径大小略小于称重脚过孔的内径大小,使得称重支架5403可插装在称重脚过孔55上。
更进一步的,还可在本实施例中考虑,所述定位平面上形成有与第二螺纹孔60位置相对应的第二固定孔,螺钉穿过第二固定孔螺纹连接在第二螺纹孔60上,实现称重支架5403与称重梁5401之间的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称重支架5403设计成一体化结构,结构简单、易于组装,替代了现有技术中通过中间转接板与称重梁连接,将称重支架直接固定于称重梁上,减少了多次装配公差。
更进一步的,还可在本实施例中考虑,在所述定位竖面的内表面形成有多个平面定位肋,平面定位肋的设置有助于夹紧称重梁,继而提高下装配槽63与称重梁5401之间装配的稳定性,所述定位平面的下端与称重支架5403之间形成有加强肋,加强肋的设置有助于提高定位平面与称重支架之间的连接强度。
更进一步的,还可在本实施例中考虑,所述脚垫68呈阶梯状,其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接的胶脚6801、至少两个柱形弹性件6802,所述胶脚6801上沿其周向形成有一圈倒扣位6803,所述倒扣位呈上小下大的圆台结构,多个所述柱形弹性件6802的直径从上至下依次增加,位于最上方的柱形弹性件可匹配插装于柱形安装槽内。脚垫68从下至上插装在称重支架5403上,其中:胶脚6801从下至上插装于脚垫固定孔内,直至倒扣位6803卡在脚垫固定孔上方,此时位于最上方的柱形弹性件6802插装在柱形安装槽内,脚垫68无法再向下移动,实现脚垫68与称重支架5403之间的固定,胶脚6801的上端穿过脚垫固定孔,但不与贴片相接触。
需要指出的是,称重脚组件54安装在底座6的安装位时,如图23所示,首先将称重梁5401的一侧定位安装在下装配槽63上,通过螺钉穿过第二固定孔螺纹连接在第二螺纹孔60上,实现称重支架5403与称重梁5401之间的固定,并将称重支架5403插装在称重脚过孔55上,将定位板5402通过上装配槽62定位安装在称重梁5401上方,并通过螺钉穿过第一固定孔65螺纹连接在第一螺纹孔59上,实现定位板5402与称重梁5401之间的固定,并将定位板5402上的定位孔66一一穿在定位柱56上,实现称重脚组件中的定位,并螺钉穿过装配孔67螺纹连接在螺钉柱57上,实现定位板5402与底座6之间的固定,最后将脚垫68从下至上插装在称重支架5403上,安装到位的倒扣位6803防止脚垫68再向下移动,继而实现称重脚组件54与底座6之间的固定。
需要说明的是,需要说明的是,柱形弹性件可以但不限于是柱形橡胶座,所述脚垫68伸出底座6的距离在一定的范围内,一方面可有助于厨房器具的减震,另一方面提供一定的高度有助于辅助底座6上方的主体散热组件、PCB板散热组件的散热。
实施例6:
如图17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4在实施例1/2/3/4/5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改进,以便能够充分发挥出本发明的技术优势,下面就对此进行举例性说明。
例如,所述主机壳体3内形成有用于定位插装开关磁阻电机2的定位柱面38、用于固定开关磁阻电机2上端面的固定面39,所述固定面39与底座6之间设有用于减震和固定开关磁阻电机2上部的避震胶体40、用于减震和固定开关磁阻电机2下部的避震圈体41。所述开关磁阻电机2与微控制单元MCU相连接。
所述开关磁阻电机2的侧面的上部沿开关磁阻电机2的周向均匀分布有至少两个定位凸台42,所述避震胶体40包括柱面结构的避震面、形成于所述避震面的上端并向内延伸的一圈避震环,所述避震面上沿其周向均匀分布有至少两个与定位凸台42一一匹配插装的定位凸槽43。所述定位柱面38的内表面沿其周向均匀内凹设有至少两个与定位凸槽43一一匹配插装的定位凹槽44。通过一一匹配的定位凸台42、定位凸槽43、定位凹槽44实现开关磁阻电机2上部的减震和固定、对开关磁阻电机2起到中心定位作用,防止避震胶体40、开关磁阻电机与定位柱面之间发生周向错位。避震圈体41上端形成有用于支撑定位开关磁阻电机2下端的顶电机平面、下端形成有用于匹配插装在底座6上的定位环槽。避震圈体用于对开关磁阻电机2下部起到减震和固定作用。
实施例7:
一种包含合盖安全保护联动组件的厨房器具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安装壳体1安装在壳体支架8上,将加热容器9插装在安装壳体1的容器装配空间13上,厨房器具接通电源,准备开始烹饪;
步骤2:将各个食材放入加热容器9,将容器盖10通过合盖间隙24安装在加热容器9上,选择搅拌组件搅拌功能;
步骤3:通过容器到位检测结构识别加热容器9是否是本机器配置的加热容器,并检测加热容器9是否安装到位,利用微控制单元MCU判别加热容器9安装到位后允许执行步骤4,容器到位检测结构作为第一个合盖安全保护组件,只有当容器到位检测结构识别加热容器9是本机器配置的加热容器,并检测加热容器9安装到位后方可允许进行后续步骤,符合安规要求,大大减少发生机械危险的几率;
步骤4:通过合盖到位检测结构检测容器盖是否安装到位,容器盖安装到位时,通过安全连杆触动接近开关,所述接近开关向微控制单元MCU发送信号,利用微控制单元MCU通过反馈信号判别容器盖安装到位后允许执行步骤5,合盖到位检测结构作为第二个合盖安全保护组件,只有当合盖到位检测结构判别容器盖安装到位后方可允许进行后续步骤,符合安规要求,大大减少发生机械危险的几率;
步骤5:微控制单元MCU驱动锁扣电机转动,锁扣电机驱动锁扣结构朝向合盖间隙移动,当触动到关盖检测开关后允许执行步骤6,否则执行步骤7,容器盖锁定结构作为第三个合盖安全保护组件,只有当容器盖锁定结构将容器盖位置锁定后方可允许进行后续步骤,符合安规要求,大大减少发生机械危险的几率;
步骤6:锁扣结构触动到关盖检测开关32后,关盖检测开关32向微控制单元MCU发送信号,锁扣结构26继续朝向合盖间隙移动,直至锁扣结构26顶住容器盖10无法移动,锁扣电机29堵转,锁扣电机29电流变大到达预定值,停止锁扣电机29动作,锁扣结构压住容器盖,允许执行步骤8;
步骤7:锁扣结构在没有触动到关盖检测开关时,锁扣结构顶住容器盖无法移动,锁扣电机堵转,锁扣电机电流变大达到平常值的2-3倍,在微控制单元MCU检测不到关盖检测开关发送信号的情况下,表明容器盖没有放置好,微控制单元MCU驱动锁扣电机反向转动,锁扣结构退回到原位,厨房器具提醒容器盖未放到位,重放置,返回执行步骤5;
步骤8:厨房器具启动搅拌组件搅拌功能,搅拌功能操作完成后,允许执行步骤9;
步骤9:微控制单元MCU向锁扣电机发送信号,驱动锁扣电机反向转动,锁扣结构退回到原位,通过设定控制时间、或锁扣结构触动到开盖检测开关,当在设定时间内检测到开盖检测开关给出信号时,表明锁扣结构已回到原位,容器盖和加热容器可自由移动,容器盖锁定结构。
更进一步的,还可在本实施例中考虑,在步骤2将各个食材放入加热容器之前,通过显示屏组件选择烹饪类型,然后按提示加入相应的重量的各个食材,在显示屏会显示加入的食材量的重量(根据称重梁的贴片测得的前后重量差),通过称重梁的贴片检测到加热容器内食材前后重量差判断食材加入的重量。
更进一步的,还可在本实施例中考虑,在步骤8中,按开始键开始工作,当程序运行到设定时间,机器自动停止,通过称重脚组件54进行称重,将称重的数据直接显示于显示屏上并经过微控制单元MCU进行处理后做烹饪控制,与刚加入的食材重量进行对比,自动调整烹饪的火力,继续进行烹饪,根据自动调整的火力和时间,进行第二次称重,当液体的煮发量达到预定值,自动关停,完成烹饪,并进行提示完成,烹饪过程直观,丰富烹饪功能,能很好地做出美味的汤类食物。通过称重梁可检测加热容器内食材初始重量、当前重量及重量差并通过显示屏组件显示。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使用的微控制单元MCU、开关磁阻电机、线圈组、锁扣电机、开盖检测开关、关盖检测开关、接近开关、风扇等的具体结构、工作原理、以及电路结构均为现有技术,因此不再详细阐述。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过联合应用容器到位检测结构、合盖到位检测结构、容器盖锁定结构保护合盖安全,符合安规要求,大大减少发生机械危险几率的包含合盖安全保护联动组件的厨房器具及其控制方法。
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Claims (27)

1.一种包含合盖安全保护联动组件的厨房器具,包括安装壳体、内部装配有开关磁阻电机的主机壳体、分别固接于主机壳体两侧的手柄壳、控制壳、以及装配于主机壳体、手柄壳、控制壳下端的底座,所述控制壳内装配有用于控制厨房器具工作的PCB板、微控制单元MCU,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机壳体的上端形成有用于装配安装壳体的壳体支架,所述安装壳体上装配有容器组件,所述容器组件与安装壳体、壳体支架之间设有容器到位检测结构,所述手柄壳、控制壳上分别装配有至少一个合盖安全保护联动组件,所述合盖安全保护联动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容器盖锁定结构、至少一个合盖到位检测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包含合盖安全保护联动组件的厨房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组件包括加热容器、扣合在加热容器上的容器盖,所述加热容器为侧壁、底壁圆弧过渡形成弧面的容器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包含合盖安全保护联动组件的厨房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到位检测结构包括装配于壳体支架上部的线圈盘、沿安装壳体内壁形成有一圈支撑环、形成于支撑环上方用于匹配安装加热容器的容器装配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包含合盖安全保护联动组件的厨房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装配空间内沿安装壳体内壁上等间距形成至少三个与加热容器外形相匹配的圆弧形支撑肋。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包含合盖安全保护联动组件的厨房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容器与线圈盘之间形成有弧形中空加热空间,所述线圈盘与支撑环、壳体支架三者之间通过卡装部相互卡装。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包含合盖安全保护联动组件的厨房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壳的外装配有可调节角度的显示屏组件,所述手柄壳、控制壳与容器组件之间分别形成有供容器盖插入的合盖间隙。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包含合盖安全保护联动组件的厨房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盖锁定结构包括齿轮箱结构、与齿轮箱结构滑动适配并可相对于齿轮箱结构向前/后运动的锁扣结构,所述齿轮箱结构内设有驱动锁扣结构向前/后运动的驱动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包含合盖安全保护联动组件的厨房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结构包括支撑本体、分别垂直形成于支撑本体的上、下端并分别沿反向延伸的锁扣本体、滑动本体,所述齿轮箱结构装配于手柄壳/控制壳内,所述手柄壳/控制壳面向合盖间隙的一侧开设有供锁扣本体伸出/缩回的开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包含合盖安全保护联动组件的厨房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本体沿其长度方向的两侧分别形成有至少一对锁扣肋条,所述齿轮箱结构内的两个侧面上对称形成有至少一对用于限制锁扣肋条上移的定位肋条。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包含合盖安全保护联动组件的厨房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结构包括形成于滑动本体的下端并沿滑动本体长度方向设置的齿条、与齿条相啮合的齿轮、与齿轮传动连接的锁扣电机。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一种包含合盖安全保护联动组件的厨房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箱结构与锁扣结构之间还设有锁扣位置检测结构。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包含合盖安全保护联动组件的厨房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位置检测结构包括装配于固定板上端的开盖检测开关、关盖检测开关、固结于滑动本体上端的触动杆,所述触动杆位于开盖检测开关的弹片、关盖检测开关的弹片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包含合盖安全保护联动组件的厨房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合盖到位检测结构包括安全连杆、接近开关,所述安全连杆包括主体杆、一体成型式形成于主体杆两端的触发端、按压端,所述接近开关设于手柄壳/控制壳内并位于触发端上方。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种包含合盖安全保护联动组件的厨房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壳体与控制壳相接合处形成有隔离肋条,所述隔离肋条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至少两个分别供强/弱引线穿过并使各个强/弱引线相互隔离的的引线隔离卡槽。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一种包含合盖安全保护联动组件的厨房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壳体内设有主体散热组件,所述控制壳内设有PCB板散热组件。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一种包含合盖安全保护联动组件的厨房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散热组件包括贯通设于底座上的第一进风口组、第一排风口组、贯通开设于固定面上的通风口组,还包括装配于底座上方的排风扇。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一种包含合盖安全保护联动组件的厨房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PCB板散热组件包括散热风扇、分别用于装配至少一个PCB板的前支架、后支架、分别贯通设于底座、控制壳上的第二进风口组、第二排风口组。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一种包含合盖安全保护联动组件的厨房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支架面向后支架的一侧形成有至少一个用于装配PCB板的第一装配位,所述后支架背向前支架的一侧形成有至少一个用于装配PCB板的第二装配位,所述后支架的下端还形成有用于容纳散热风扇的风扇装配位。
19.根据权利要求13或18所述的一种包含合盖安全保护联动组件的厨房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各角端处分别设有用于装配称重脚组件的安装位,所述安装位包括贯通开设于底座上并且供称重脚组件插装的称重脚过孔、分别固接于称重脚过孔外围的定位柱、螺钉柱。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一种包含合盖安全保护联动组件的厨房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称重脚组件包括称重梁、分别设置于称重梁上、下方的定位板和称重支架、插装于称重支架下方的脚垫,所述称重梁的上、下端分别凸起设有贴片。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一种包含合盖安全保护联动组件的厨房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板上贯通形成有与称重梁相适应的上装配槽,所述称重支架的上部一侧形成有用于与称重梁相适应的下装配槽,另一侧形成有用于避空称重梁的下端的贴片位置的避空槽,所述称重支架的下端开设有柱形安装槽,所述避空槽与柱形安装槽之间的平面上开设有脚垫固定孔。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一种包含合盖安全保护联动组件的厨房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脚垫呈阶梯状,其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接的胶脚、至少两个柱形弹性件,所述胶脚上沿其周向形成有一圈倒扣位,多个所述柱形弹性件的直径从上至下依次增加,位于最上方的柱形弹性件可匹配插装于柱形安装槽内。
2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包含合盖安全保护联动组件的厨房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机壳体内形成有用于定位插装开关磁阻电机的定位柱面、用于固定开关磁阻电机上端面的固定面,所述固定面与底座之间设有用于减震和固定开关磁阻电机上部的避震胶体、用于减震和固定开关磁阻电机下部的避震圈体。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一种包含合盖安全保护联动组件的厨房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磁阻电机、避震胶体、定位柱面三者之间通过中心定位结构相互连接。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一种包含合盖安全保护联动组件的厨房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定位结构包括:至少两个沿开关磁阻电机的侧面上部的周向均匀分布的定位凸台,至少两个沿避震胶体的侧面的周向均匀分布并与所述定位凸台一一匹配插装的定位凸槽,至少两个沿定位柱面的内表面的周向均匀内凹设置并与所述定位凸槽一一匹配插装的定位凹槽。
26.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包含合盖安全保护联动组件的厨房器具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安装壳体安装在壳体支架上,将加热容器插装在安装壳体的容器装配空间上,厨房器具接通电源,准备开始烹饪;
步骤2:将各个食材放入加热容器,将容器盖通过合盖间隙安装在加热容器上,选择搅拌组件搅拌功能;
步骤3:通过容器到位检测结构识别加热容器是否是本厨房器具配置的加热容器,并检测加热容器是否安装到位,利用微控制单元MCU判别加热容器安装到位后允许执行步骤4;
步骤4:通过合盖到位检测结构检测容器盖是否安装到位,容器盖安装到位时,通过安全连杆触动接近开关,所述接近开关向微控制单元MCU发送信号,利用微控制单元MCU通过反馈信号判别容器盖安装到位后允许执行步骤5;
步骤5:微控制单元MCU驱动锁扣电机转动,锁扣电机驱动锁扣结构朝向合盖间隙移动,当触动到关盖检测开关后允许执行步骤6,否则执行步骤7;
步骤6:锁扣结构触动到关盖检测开关后,关盖检测开关向微控制单元MCU发送信号,锁扣结构继续朝向合盖间隙移动,直至锁扣结构顶住容器盖无法移动,锁扣电机堵转,锁扣电机电流变大到达预定值,停止锁扣电机动作,锁扣结构压住容器盖,允许执行步骤8;
步骤7:锁扣结构在没有触动到关盖检测开关时,锁扣结构顶住容器盖无法移动,锁扣电机堵转,锁扣电机电流变大达到平常值的2-3倍,在微控制单元MCU检测不到关盖检测开关发送信号的情况下,表明容器盖没有放置好,微控制单元MCU驱动锁扣电机反向转动,锁扣结构退回到原位,厨房器具提醒容器盖未放到位,重放置,返回执行步骤5;
步骤8:厨房器具启动搅拌组件搅拌功能,搅拌功能操作完成后,允许执行步骤9;
步骤9:微控制单元MCU向锁扣电机发送信号,驱动锁扣电机反向转动,锁扣结构退回到原位,通过设定控制时间、或锁扣结构触动到开盖检测开关,当在设定时间内检测到开盖检测开关给出信号时,表明锁扣结构已回到原位,容器盖和加热容器可自由移动。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包含合盖安全保护联动组件的厨房器具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将各个食材放入加热容器之前,通过显示屏组件选择烹饪类型,然后按提示加入相应的重量的各个食材,通过称重梁上的贴片检测到加热容器内食材前后重量差判断食材加入的重量。
CN201911235646.7A 2019-12-05 2019-12-05 一种包含合盖安全保护联动组件的厨房器具及其控制方法 Pending CN11085949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35646.7A CN110859499A (zh) 2019-12-05 2019-12-05 一种包含合盖安全保护联动组件的厨房器具及其控制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35646.7A CN110859499A (zh) 2019-12-05 2019-12-05 一种包含合盖安全保护联动组件的厨房器具及其控制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59499A true CN110859499A (zh) 2020-03-06

Family

ID=696577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235646.7A Pending CN110859499A (zh) 2019-12-05 2019-12-05 一种包含合盖安全保护联动组件的厨房器具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859499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52190A (zh) * 2020-06-29 2020-09-11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自调节屏幕装置、厨电设备以及屏幕调节方法
CN112336173A (zh) * 2020-10-30 2021-02-09 添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开关盖控制方法、锅盖及厨房机器人
WO2021238412A1 (zh) * 2020-05-29 2021-12-02 纯米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搅拌式烹饪器具
WO2022082925A1 (zh) * 2020-10-23 2022-04-28 广州万孚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样品破碎仪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01609A (ja) * 1997-01-21 1998-08-0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複合加熱炊飯器
CN1526353A (zh) * 2003-03-06 2004-09-08 福库电子株式会社 打开/关闭压力电饭锅锅盖的装置
TWM286004U (en) * 2005-10-18 2006-01-21 Liang Jiang Co Ltd Multi-function electronic pressure cooker
CN2840868Y (zh) * 2005-09-28 2006-11-29 东莞济安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多功能电压力锅
CN201523971U (zh) * 2009-11-30 2010-07-14 东莞市步步高家用电器有限公司 合盖到位与定时开关互锁的电压力锅
CN203168897U (zh) * 2013-03-14 2013-09-04 松下家电研究开发(杭州)有限公司 具有无锅检测装置的调理器
CN205083322U (zh) * 2015-10-23 2016-03-16 李洪武 具有启动控制装置的食物料理机
CN209058948U (zh) * 2018-10-25 2019-07-05 中山市汉宝隆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开盖联动结构的破壁机
CN209547775U (zh) * 2018-12-29 2019-10-29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
CN110495800A (zh) * 2019-09-16 2019-11-26 上海纯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隔热型容器固定组件、厨房器具
CN211380765U (zh) * 2019-12-05 2020-09-01 上海纯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包含合盖安全保护联动组件的厨房器具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201609A (ja) * 1997-01-21 1998-08-04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複合加熱炊飯器
CN1526353A (zh) * 2003-03-06 2004-09-08 福库电子株式会社 打开/关闭压力电饭锅锅盖的装置
CN2840868Y (zh) * 2005-09-28 2006-11-29 东莞济安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多功能电压力锅
TWM286004U (en) * 2005-10-18 2006-01-21 Liang Jiang Co Ltd Multi-function electronic pressure cooker
CN201523971U (zh) * 2009-11-30 2010-07-14 东莞市步步高家用电器有限公司 合盖到位与定时开关互锁的电压力锅
CN203168897U (zh) * 2013-03-14 2013-09-04 松下家电研究开发(杭州)有限公司 具有无锅检测装置的调理器
CN205083322U (zh) * 2015-10-23 2016-03-16 李洪武 具有启动控制装置的食物料理机
CN209058948U (zh) * 2018-10-25 2019-07-05 中山市汉宝隆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开盖联动结构的破壁机
CN209547775U (zh) * 2018-12-29 2019-10-29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烹饪器具
CN110495800A (zh) * 2019-09-16 2019-11-26 上海纯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隔热型容器固定组件、厨房器具
CN211380765U (zh) * 2019-12-05 2020-09-01 上海纯米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包含合盖安全保护联动组件的厨房器具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238412A1 (zh) * 2020-05-29 2021-12-02 纯米科技(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搅拌式烹饪器具
EP4062807A4 (en) * 2020-05-29 2023-12-27 Chunmi Technology (shanghai) Co., Ltd. STIR COOKING UNIT
CN111652190A (zh) * 2020-06-29 2020-09-11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自调节屏幕装置、厨电设备以及屏幕调节方法
WO2022082925A1 (zh) * 2020-10-23 2022-04-28 广州万孚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样品破碎仪
CN112336173A (zh) * 2020-10-30 2021-02-09 添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开关盖控制方法、锅盖及厨房机器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59499A (zh) 一种包含合盖安全保护联动组件的厨房器具及其控制方法
CN211380765U (zh) 一种包含合盖安全保护联动组件的厨房器具
EP3903652B1 (en) Cooking utensil
CN108814331B (zh) 一种多功能烤箱
CN210408053U (zh) 一种电煲
JP2017117607A (ja) 加熱調理器
CN210743818U (zh) 一种微动开关装配结构
CN214048528U (zh) 上盖组件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1609229U (zh) 一种可识别内胆的烹饪设备
CN217408562U (zh) 多功能烹饪设备
CN216628250U (zh) 加热器具
CN214048448U (zh) 烹饪器具
CN220024762U (zh) 一种煮蛋器
CN217987364U (zh) 一种二合一多功能烹饪设备
CN215348430U (zh) 一种多功能的空气炸锅
CN215062248U (zh) 加热器具
CN214631567U (zh) 一种使用安全的多功能锅
CN215686975U (zh) 烘烤盖及具有其的烹饪器具
CN212157292U (zh) 烹饪组件、锅具和烹饪设备
CN214284607U (zh) 上盖组件和煎烤机
CN218852504U (zh) 一种能识别锅具的多功能锅
CN210961527U (zh) 一种蒸烤装置用水箱
CN216876039U (zh) 空气炸锅
CN216602552U (zh) 一种多功能锅具
CN214631563U (zh) 一种分体式多功能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Room 01-04, 1st floor, No.2 Lane 60, Naxian Road, Pudong New Area pilot Free Trade Zone, Shanghai 201203

Applicant after: Chunmi Technology (Shanghai)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01-04, 1st floor, Lane 60, Naxian Road, Pudong New Area, Shanghai, 201203

Applicant before: SHANGHAI CHUNMI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