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623142U - 一种尾纤三向走线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尾纤三向走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623142U
CN214623142U CN202121175347.1U CN202121175347U CN214623142U CN 214623142 U CN214623142 U CN 214623142U CN 202121175347 U CN202121175347 U CN 202121175347U CN 214623142 U CN214623142 U CN 2146231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hole
main
way
sl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175347.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建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Kangpu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Kangpu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Kangpu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Kangpu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175347.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6231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6231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6231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ight Guides In General And Application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尾纤三向走线装置,包括三通连接件、第一方向走线槽、第二方向走线槽和第三方向走线槽,所述三通连接件包括整体为壳体状连接主体,所述连接主体围成第一方向槽和第三槽,所述第一方向槽和第三槽沿“T”形设置,所述第一方向槽的两端分别为第一槽和第二槽,所述第一槽的槽壁上设有贯穿其上的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槽的槽壁上设有贯穿其上的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三槽的槽壁上设有贯穿其上的第三连接孔,所述第一方向走线槽围成第一主槽,所述第二方向走线槽围成第二主槽,所述第三方向走线槽围成第三主槽。该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光纤安装槽存在结构复杂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尾纤三向走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光纤安装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尾纤三向走线装置。
背景技术
近几年,光纤通信高速发展,给人们的通信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而此时机房里的设备设施显著的增加了不少,其中,机房里光纤的增量是最多的,在机房里光纤的走向有时是纵向,有时是横向。现有技术中,利用光纤安装槽规范光纤在机房里的路径。
现有技术的不足在于,其整体结构较为复杂,具体表现为:在主槽的基础上,通过增加侧部底槽和底部底槽实现相邻槽件的连接。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尾纤三向走线装置,该尾纤三向走线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光纤安装槽存在结构复杂的技术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尾纤三向走线装置,包括三通连接件、第一方向走线槽、第二方向走线槽和第三方向走线槽,所述三通连接件包括整体为壳体状连接主体,所述连接主体围成第一方向槽和第三槽,所述第一方向槽和第三槽沿“T”形设置,所述第一方向槽的两端分别为第一槽和第二槽,所述第一槽的槽壁上设有贯穿其上的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槽的槽壁上设有贯穿其上的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三槽的槽壁上设有贯穿其上的第三连接孔,所述第一方向走线槽围成第一主槽,所述第二方向走线槽围成第二主槽,所述第三方向走线槽围成第三主槽,所述第一方向走线槽、第二方向走线槽和第三方向走线槽分别与所述三通连接件端对端拼接,所述第一方向走线槽靠近所述第一槽的一端设有贯穿其上的第一主槽孔,所述第二方向走线槽靠近所述第二槽的一端设有贯穿其上的第二主槽孔,所述第三方向走线槽靠近所述第三槽的一端设有贯穿其上的第三主槽孔,所述第一槽与所述第一主槽连通且对齐设置,所述第二槽与所述第二主槽连通且对齐设置,所述第三槽与所述第三主槽连通且对齐设置,所述尾纤三向走线装置还包括用于连接所述三通连接件和所述第一方向走线槽的第一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片的数量为两片,且两片所述第一连接片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槽的两个内侧壁,所述第一连接片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一主槽孔位置对应的第一孔,所述尾纤三向走线装置还包括用于连接所述三通连接件和所述第二方向走线槽的第二连接片,所述第二连接片的数量为两片,且两片所述第二连接片分别设于所述第二槽的两个内侧壁,所述第二连接片上设有与所述第二连接孔和所述第二主槽孔位置对应的第二孔,所述尾纤三向走线装置还包括用于连接所述三通连接件和所述第三方向走线槽的第三连接片,所述第三连接片的数量为两片,且两片所述第三连接片分别设于所述第三槽的两个内侧壁,所述第三连接片上设有与所述第三连接孔和所述第三主槽孔位置对应的第三孔。
优选的,所述第一方向走线槽、所述第二方向走线槽和所述第三方向走线槽的结构相同。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和所述第三连接孔均为圆孔,所述第一主槽孔、所述第二主槽孔和所述第三主槽孔均为圆孔。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片、所述第二连接片和所述第三连接片的结构相同。
优选的,所述第一孔为腰形孔。
优选的,沿所述第一方向走线槽的长度方向设有多个贯穿所述第一方向走线槽的出线口。
优选的,所述出线口为矩形且相邻所述出线口的距离为600-800mm。
优选的,所述三通连接件的外形尺寸为:长度为650mm、宽度为405mm、高度为100mm。
优选的,所述三通连接件与所述第一方向走线槽的连接处倒角,所述三通连接件与所述第二方向走线槽的连接处倒角,所述三通连接件与所述第三方向走线槽的连接处倒角。
优选的,所述第一方向走线槽远离所述三通连接件的一端设有第二主槽孔。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实用新型尾纤三向走线装置的有益效果主要包括: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一种尾纤三向走线装置通过连通孔连接相邻构件,无需增加侧部底槽和底部底槽实现相邻槽件的连接,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简单,易于成型,无明显外凸部件。采用本实用新型一种尾纤三向走线装置,可很好地现范光纤在机房里的路径,使光纤在拐弯时能平滑过渡,既能保证光纤的传输质量,又兼具装配、维护方便,牢固可靠,结构紧凑外形美观大方的优点。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附图会更加清楚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和优点,附图是示意性的而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任何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尾纤三向走线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第一连接片、第二连接片和第三连接片未示出);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尾纤三向走线装置中的三通连接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尾纤三向走线装置中的三通连接件的主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尾纤三向走线装置中的三通连接件的左视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尾纤三向走线装置中的三通连接件与第一方向走线槽的连接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三通连接件,2.第一方向走线槽,3.第二方向走线槽,4.第三方向走线槽,5.第一连接片,6.螺栓,7.螺母,11.第一槽,12.第二槽,13.第三槽,14.第一连接孔,15.第二连接孔,16.第三连接孔,21.第一主槽,22.第一主槽孔,23.第二主槽孔,24.出线口,31.第二主槽,32.第二主槽孔,41.第三主槽,42.第三主槽孔,51.第一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也可以是“传动连接”,即通过带传动、齿轮传动或链轮传动等各种合适的方式进行动力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1-5对本实用新型一种尾纤三向走线装置作进步的说明。
请重点参考附图1-2,一种尾纤三向走线装置,包括三通连接件1、第一方向走线槽2、第二方向走线槽3和第三方向走线槽4,三通连接件1包括整体为壳体状连接主体,连接主体围成第一方向槽和第三槽13,第一方向槽和第三槽13沿“T”形设置,第一方向槽的两端分别为第一槽11和第二槽12,第一槽11的槽壁上设有贯穿其上的第一连接孔14,第二槽12的槽壁上设有贯穿其上的第二连接孔15,第三槽13的槽壁上设有贯穿其上的第三连接孔16,第一方向走线槽2围成第一主槽21,第二方向走线槽3围成第二主槽31,第三方向走线槽4围成第三主槽41,第一方向走线槽2、第二方向走线槽3和第三方向走线槽4分别与三通连接件1端对端拼接,第一方向走线槽2靠近第一槽11的一端设有贯穿其上的第一主槽孔22,第二方向走线槽3靠近第二槽12的一端设有贯穿其上的第二主槽孔23,第三方向走线槽4靠近第三槽13的一端设有贯穿其上的第三主槽孔42,第一槽11与第一主槽21连通且对齐设置,第二槽12与第二主槽31连通且对齐设置,第三槽13与第三主槽41连通且对齐设置,尾纤三向走线装置还包括用于连接三通连接件1和第一方向走线槽2的第一连接片5,第一连接片5的数量为两片,且两片第一连接片5分别设于第一槽11的两个内侧壁,第一连接片5上设有与第一连接孔14和第一主槽孔22位置对应的第一孔51,尾纤三向走线装置还包括用于连接三通连接件1和第二方向走线槽3的第二连接片,第二连接片的数量为两片,且两片第二连接片分别设于第二槽12的两个内侧壁,第二连接片上设有与第二连接孔15和第二主槽孔23位置对应的第二孔,尾纤三向走线装置还包括用于连接三通连接件1和第三方向走线槽4的第三连接片,第三连接片的数量为两片,且两片第三连接片分别设于第三槽13的两个内侧壁,第三连接片上设有与第三连接孔16和第三主槽孔42位置对应的第三孔。
本实施方式中,通过三通连接件1分别与第一方向走线槽2、第二方向走线槽3和第三方向走线槽4端对端拼接。具体组装时,将走线槽(第一方向走线槽2、第二方向走线槽3和第三方向走线槽4)与三通连接件1端对端靠近,注意保持在一条直线上,将三通连接件1分别与走线槽(第一方向走线槽2、第二方向走线槽3和第三方向走线槽4)对接。利用螺栓6螺母7和连接片(第一连接片5、第二连接片和第三连接片)实现三通连接件1与走线槽(第一方向走线槽2、第二方向走线槽3和第三方向走线槽4)的连接。更具体地,螺栓6规格为M8*10。即,本实用新型通过连通孔连接相邻构件,无需增加侧部底槽和底部底槽实现相邻槽件的连接,整体结构简单,易于成型,无明显外凸部件。使用时,采用本实用新型一种尾纤三向走线装置,可很好地现范光纤在机房里的路径,既能保证光纤的传输质量,又兼具维护方便,结构紧凑外形美观大方的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第一方向走线槽2、第二方向走线槽3和第三方向走线槽4的结构相同。该结构利于零件的标准化和提高零件的互换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第一连接片5、第二连接片和第三连接片的结构相同。该结构进一步利于零件的标准化和提高零件的互换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第一连接孔14、第二连接孔15和第三连接孔16均为圆孔。第一主槽孔22、第二主槽孔23和第三主槽孔42均为圆孔。请重点参考图5,第一孔51为腰形孔。本实施方式中,具体限定了三通连接件1上的孔、走线槽(第一方向走线槽2、第二方向走线槽3和第三方向走线槽4)上的孔和与连接片(第一连接片5、第二连接片和第三连接片)上的孔的形状。使用时,连接片上的孔设为腰型孔更容易成型,利用腰型孔与圆孔配合利于螺栓6顺利插入。可降低加工精度,减少加工成本,提高装配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沿第一方向走线槽2的长度方向设有多个贯穿第一方向走线槽2的出线口24。本实用新型一种尾纤三向走线装置在使用时,采用上走线的结构,用于收容从机柜中伸出的光纤(尾纤)。使用时,本实用新型一种尾纤三向走线装置位于机柜的上方,出线口24用于光纤伸入主槽(第一主槽21、第二主槽31和第三主槽41)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出线口24为矩形且相邻出线口24的距离为600-800mm。更具体地,出线口24为矩形且相邻出线口24的距离为600或800mm。具体实施时,由于机房中具有多个机柜,且相邻机柜的距离一般为600或800,因此,将相邻出线口24的距离对应设置为600或800mm,如此,可保证,出线口24一一正对机柜设置,利于更好地规范光纤路径,使光纤布置更整齐。
请重点参考图3-4,三通连接件1的外形尺寸为:长度为A,A=650mm、宽度为B,B=405mm、高度为C,C=100mm。具体实施时,三通连接件1与走线槽(第一方向走线槽2、第二方向走线槽3和第三方向走线槽4)拼接处的接口尺寸相同,保证本实用新型一种尾纤三向走线装置侧面的平整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三通连接件1与第一方向走线槽2的连接处倒角,三通连接件1与第二方向走线槽3的连接处倒角,三通连接件1与第三方向走线槽4的连接处倒角。光纤从纵向转到横向时,需要采取圆弧进行过渡,不能走垂直路线,否则,光纤容易折断,从而造成通信中断。本实施方式中,采用倒角结构,一方面,能有效避免光纤垂直折弯,安装光纤时,保证光纤的弯曲半径大于37.5mm,可保证光纤不被折断,以保证光纤传输的质量,另一方面,比起弧状过渡结构,采用倒角结构利于成型,实施时,可用板件直接焊接成型三通连接件1。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第一方向走线槽2远离三通连接件1的一端设有第二主槽孔23。通过设置第二主槽孔23,利于走线槽(第一方向走线槽2、第二方向走线槽3和第三方向走线槽4)与其它相连部件(其它走线槽或其它三通连接件1)相连。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一种尾纤三向走线装置通过连通孔连接相邻构件,无需增加侧部底槽和底部底槽实现相邻槽件的连接,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简单,易于成型,无明显外凸部件。采用本实用新型一种尾纤三向走线装置,可很好地现范光纤在机房里的路径,使光纤在拐弯时能平滑过渡,既能保证光纤的传输质量,又兼具装配、维护方便,牢固可靠,结构紧凑外形美观大方的优点。
虽然结合附图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做出各种修改和变型,这样的修改和变型均落入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尾纤三向走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三通连接件、第一方向走线槽、第二方向走线槽和第三方向走线槽,所述三通连接件包括整体为壳体状连接主体,所述连接主体围成第一方向槽和第三槽,所述第一方向槽和第三槽沿“T”形设置,所述第一方向槽的两端分别为第一槽和第二槽,所述第一槽的槽壁上设有贯穿其上的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槽的槽壁上设有贯穿其上的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三槽的槽壁上设有贯穿其上的第三连接孔,所述第一方向走线槽围成第一主槽,所述第二方向走线槽围成第二主槽,所述第三方向走线槽围成第三主槽,所述第一方向走线槽、第二方向走线槽和第三方向走线槽分别与所述三通连接件端对端拼接,所述第一方向走线槽靠近所述第一槽的一端设有贯穿其上的第一主槽孔,所述第二方向走线槽靠近所述第二槽的一端设有贯穿其上的第二主槽孔,所述第三方向走线槽靠近所述第三槽的一端设有贯穿其上的第三主槽孔,所述第一槽与所述第一主槽连通且对齐设置,所述第二槽与所述第二主槽连通且对齐设置,所述第三槽与所述第三主槽连通且对齐设置,所述尾纤三向走线装置还包括用于连接所述三通连接件和所述第一方向走线槽的第一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片的数量为两片,且两片所述第一连接片分别设于所述第一槽的两个内侧壁,所述第一连接片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一主槽孔位置对应的第一孔,所述尾纤三向走线装置还包括用于连接所述三通连接件和所述第二方向走线槽的第二连接片,所述第二连接片的数量为两片,且两片所述第二连接片分别设于所述第二槽的两个内侧壁,所述第二连接片上设有与所述第二连接孔和所述第二主槽孔位置对应的第二孔,所述尾纤三向走线装置还包括用于连接所述三通连接件和所述第三方向走线槽的第三连接片,所述第三连接片的数量为两片,且两片所述第三连接片分别设于所述第三槽的两个内侧壁,所述第三连接片上设有与所述第三连接孔和所述第三主槽孔位置对应的第三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尾纤三向走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走线槽、所述第二方向走线槽和所述第三方向走线槽的结构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尾纤三向走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和所述第三连接孔均为圆孔,所述第一主槽孔、所述第二主槽孔和所述第三主槽孔均为圆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尾纤三向走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片、所述第二连接片和所述第三连接片的结构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尾纤三向走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孔为腰形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尾纤三向走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一方向走线槽的长度方向设有多个贯穿所述第一方向走线槽的出线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尾纤三向走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线口为矩形且相邻所述出线口的距离为600-800m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尾纤三向走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连接件的外形尺寸为:长度为650mm、宽度为405mm、高度为100mm。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尾纤三向走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连接件与所述第一方向走线槽的连接处倒角,所述三通连接件与所述第二方向走线槽的连接处倒角,所述三通连接件与所述第三方向走线槽的连接处倒角。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尾纤三向走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走线槽远离所述三通连接件的一端设有第二主槽孔。
CN202121175347.1U 2021-05-28 2021-05-28 一种尾纤三向走线装置 Active CN2146231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75347.1U CN214623142U (zh) 2021-05-28 2021-05-28 一种尾纤三向走线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75347.1U CN214623142U (zh) 2021-05-28 2021-05-28 一种尾纤三向走线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623142U true CN214623142U (zh) 2021-11-05

Family

ID=784107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175347.1U Active CN214623142U (zh) 2021-05-28 2021-05-28 一种尾纤三向走线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6231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259784U (zh) 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CN2699530Y (zh) 电连接器
CN103326141B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01626121A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01752755B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01710198B (zh) 热插拔式接口连接器
CN214623142U (zh) 一种尾纤三向走线装置
CN2402027Y (zh) Idc电连接器
CN2682647Y (zh) 连接器组件
CN2766406Y (zh) 电连接器
CN201829725U (zh) 电连接器
CN201708351U (zh) 热插拔式接口连接器
CN102723628B (zh) 电源端子及电源连接器
CN211556176U (zh) 一种小区电力设计用线路衔接装置
CN102522720A (zh) 一种走线槽及机柜
CN101677165B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2490717Y (zh) 电连接器端子
CN103326140B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04991316A (zh) 一种光纤连接器
CN210775962U (zh) 一种用于光纤光缆的配线架
CN220155811U (zh) Sfp连接器插入式拼接组件
CN221126781U (zh) 一种理线器
CN219393858U (zh) 一种连接器保护套
CN220253651U (zh) 一种电源插头的金属连接片稳定结构
CN212083760U (zh) 一种推拉式免熔接光配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