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613004U - 一种自动退卷缝头机的定位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退卷缝头机的定位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613004U
CN214613004U CN202120678583.9U CN202120678583U CN214613004U CN 214613004 U CN214613004 U CN 214613004U CN 202120678583 U CN202120678583 U CN 202120678583U CN 214613004 U CN214613004 U CN 2146130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oth
pair
frame
gear chain
unwi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67858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凤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oxing Hango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oxing Hango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oxing Hango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oxing Hango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67858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6130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6130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6130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退卷缝头机的定位组件,包括机架、一对间距可调的定位板、一对导轨、两个滑移件和第三齿轮链传动结构,一对所述导轨设置在机架顶部,两个所述滑移件分别滑动安装在一对导轨上,所述第三齿轮链传动结构沿导轨长度方向设置,一对所述定位板分别对应固定至滑移件,所述第三齿轮链传动结构通过滑移件带动两个定位板作相互靠近或远离运动。本实用新型能够使布料两侧边缘对齐并保证布料处于退卷中心位,有利于提升后续缝合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自动退卷缝头机的定位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退卷缝头机的定位组件。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退卷缝头机中,布料经上料后通常直接进入退卷机构进行退卷,由于布料成卷布料两端边缘存在参差不齐的问题,导致布料在退卷时出现褶皱,影响后续缝合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自动退卷缝头机的定位组件,能够使布料两侧边缘对齐并保证布料处于退卷中心位,有利于提升后续缝合质量。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退卷缝头机的定位组件,包括机架、一对间距可调的定位板、一对导轨、两个滑移件和第三齿轮链传动结构,一对所述导轨设置在机架顶部,两个所述滑移件分别滑动安装在一对导轨上,所述第三齿轮链传动结构沿导轨长度方向设置,一对所述定位板分别对应固定至滑移件,所述第三齿轮链传动结构通过滑移件带动两个定位板作相互靠近或远离运动。
所述滑移件包括位于两导轨之间的框架,所述框架上下表面均固定有一对连轴,每个所述连轴的端部均转动安装有滑轮,所述导轨滑动夹设在上下两个滑轮之间。
所述第三齿轮链传动结构的下部链条穿过两个框架,其中一个所述框架顶部通过A固定块与第三齿轮链传动结构的上部链条连接,另一个所述框架通过B固定块与第三齿轮链传动结构的下部链条连接。
所述第三齿轮链传动结构通过定位电机驱动运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第三齿轮链传动结构带动一对定位板轴向顶紧第一布料,使第一布料两侧边缘对齐并保证第一布料处于退卷中心位,结构设计简单巧妙,有利于提升后续缝合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自动退卷缝头机的第一视角立体图;
图2为自动退卷缝头机的第二视角立体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为自动退卷缝头机的结构图;
图5为自动退卷缝头机的上料机构的立体图;
图6为自动退卷缝头机上料机构的提升组件的结构图;
图7为自动退卷缝头机的定位组件的立体图;
图8为自动退卷缝头机的定位组件的部分前视图;
图9为自动退卷缝头机退卷机构的部分第一视角立体图;
图10为图9中B处的放大图;
图11为自动退卷缝头机的退卷机构的部分第二视角立体图;
图12为自动退卷缝头机的退卷机构的结构图;
图13为自动退卷缝头机的切料缝合装置的立体图;
图14为自动退卷缝头机的切料缝合装置的结构图;
图15为自动退卷缝头机的主要体现第一夹件的立体图;
图16为自动退卷缝头机的主要体现第二夹件的立体图;
图17为自动退卷缝头机的引布组件的立体图;
图18为自动退卷缝头机的引布组件的剖面图;
图19为自动退卷缝头机的导气件的爆炸图;
图20为自动退卷缝头机的理布机的立体图;
图21为自动退卷缝头机的整平机构的第一视角立体图;
图22为自动退卷缝头机的整平机构的第二视角立体图;
图23为自动退卷缝头机的整平机构的结构图。
图中:机架1、第一布料11、第二布料12、支撑杆13、A挡板14、B挡板15、引导轴16、上料机构2、提升组件21、立架211、立杆2111、放置架212、横板2121、支撑件2122、搁料部2123、固定部2124、提升电机214、第一齿轮链传动结构215、转轴216、第二齿轮链传动结构217、连接块2171、滑块直线轴承218、输送带22、凸缘221、引导板23、缺口231、退卷机构3、驱动辊31、齿轮结构311、A齿轮312、B齿轮313、辅助辊32、第一连接板321、第一推动气缸322、置料架33、导向板331、动力组件34、电磁离合器341、第一吹气管36、第一支管361、第二吹气管37、第二支管371、第二连接板372、第二推动气缸373、支撑辊38、隔环381、定位组件39、定位板391、导轨392、滑移件393、框架3931、连轴3932、滑轮3933、A固定块3934、第三齿轮链传动结构394、B固定块3935、定位电机395、夹布机构4、第一夹件41、第二夹件42、导件43、钢针44、切料机构5、断布机51、切割刀511、第一驱动电机52、理布机构6、理布夹61、A夹板611、B夹板612、多轴滑台62、固定架63、A气缸64、B气缸65、缝合机构7、拷边机71、皮带72、安装板73、第二驱动电机74、引布组件75、导气件76、上封板761、下封板762、第一侧板763、弧形板部7631、A直板部7632、第二侧板764、直角板部7641、B直板部7642、进气口765、出气口766、通道77、连接件78、废料收集组件79、整平机构8、喷淋组件81、喷头811、水槽812、气管813、熨烫组件82、加热管821、夹管822、转杆823、连扳824、支板825、转动气缸826、隔热棉827、辅件828、安装杆83、出布机构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图23所示,一种自动退卷缝头机的定位组件,包括机架1、一对间距可调的定位板391、一对导轨392、两个滑移件393和第三齿轮链传动结构394,一对所述导轨392设置在机架1顶部,两个所述滑移件393分别滑动安装在一对导轨392上,所述第三齿轮链传动结构394沿导轨392长度方向设置,一对所述定位板391分别对应固定至滑移件393,所述第三齿轮链传动结构394通过滑移件393带动两个定位板391作相互靠近或远离运动。一对所述定位板391用于将第一布料11进行轴向定位并使第一布料11的两侧边缘对齐。
所述滑移件393包括位于两导轨392之间的框架3931,框架3931为中空长方体形结构,所述框架3931上下表面均固定有一对连轴3932,每个所述连轴3932的端部均转动安装有滑轮3933,所述导轨392滑动夹设在上下两个滑轮3933之间。
所述第三齿轮链传动结构394的下部链条穿过两个框架3931,所述第三齿轮链传动结构394的上部链条位于框架3931上方,其中一个所述框架3931顶部通过A固定块3934与第三齿轮链传动结构394的上部链条连接,另一个所述框架3931通过B固定块3935与第三齿轮链传动结构394的下部链条连接。一对定位板391位于置料架33宽度方向的两侧上方,一对定位板391为对称设置,当第一布料11下落至置料架33,一对定位板391相向运动顶住第一布料11两侧并推动第一布料11,第一布料11布卷两侧边缘就被对齐,而且使第一布料11处于中心位置,第一布料11轴向两端与第二布料12轴向两端相对齐,以保证后续理布操作的顺利进行。
所述第三齿轮链传动结构394通过定位电机395驱动运动。
定位组件39为自动退卷缝头机的一部分,自动退卷缝头机还包括机架1和分别安装在机架1上的上料机构2、退卷机构3、切料缝合装置、两组理布机构6及出布机构9,所述切料缝合装置包括夹布机构4、切料机构5和缝合机构7,所述上料机构2用于提升并输送第一布料11至退卷机构3,所述退卷机构3用于驱动第一布料11转动并输送第一布料11的首端下落至所需位置,所述出布机构9用于输送第二布料12的尾端下落至所需位置,所述切料机构5用于将第一布料11首端边缘和第二布料12尾端边缘切齐,两组所述理布机构6用于分别夹取切料后的第一布料11首端和第二布料12尾端并使第一布料11和第二布料12对齐且贴合,所述缝合机构7用于将第一布料11和第二布料12缝合,所述夹布机构4用于在切料或缝合时夹持第一布料11和第二布料12,所述出布机构9还用于将缝合后的第一布料11导出。实际上,当第一布料11和第二布料12分别被输送下落至夹布机构4时,所述夹布机构4将第一布料11和第二布料12夹持以进行切料,当第一布料11和第二布料12分别被输送下落至理布机构6并通过理布机构6进行对齐贴合后,所述夹布机构4将第一布料11和第二布料12夹持以进行缝合。
所述上料机构2包括提升组件21、输送带22和固定在提升组件21顶端的倾斜引导板23,所述提升组件21为竖直设置,所述输送带22为水平设置,所述输送带22的输入端与提升组件21固连,输送带22的输出端固定至机架1,所述提升组件21用于提升第一布料11至顶端并使第一布料11沿着引导板23滑落至输送带22,所述输送带22用于成排放置第一布料11并将第一布料11逐个输送至退卷机构3。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机架1两侧上部前端之间连接有支撑杆13,所述输送带22的输出端固定在支撑杆13上。通过提升组件21的设置降低了人力消耗,通过输送带22的设置实现一次性批量上料操作,而不需要在每个第一布料11即将完成退卷时就进行上料,节省了劳动力,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利于一位工人进行多设备管控。
所述提升组件21包括立架211及通过提升电机214驱动上下运动的放置架212,所述放置架212带动第一布料11运动至立架211顶端。引导板23固定在立架211顶端。
所述放置架212包括滑动安装在立架211上的横板2121和固定在横板2121上的多个支撑件2122,所述支撑件2122包括倾斜搁料部2123,所述支撑件2122向上运动至搁料部2123上表面与引导板23上表面处于同一倾斜面上。所述支撑件2122为还包括由搁料部2123下端垂直向下延伸形成的固定部2124,所述固定部2124与横板2121连接。所述引导板23上设有多个缺口231,当支撑件2122上移至立架211顶端时,搁料部2123对应进入缺口231内并与引导板23拼合成倾斜面,进而使第一布料11能够在重力作用下自然滑落。
所述引导板23为向下并向靠近输送带22方向倾斜设置,所述搁料部2123的倾斜方向与引导板23倾斜方向相同。
所述提升组件21还包括分别转动安装在立架211上下部的转轴216,所述提升电机214通过第一齿轮链传动结构215与位于下方的转轴216传动连接,上下两个所述转轴216通过第二齿轮链传动结构217传动连接,所述第二齿轮链传动结构217的外侧链条与横板2121相连。具体的,所述第二齿轮链传动结构217的外侧链条上固定有连接块2171,所述连接块2171与横板2121中部连接。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立架211包括一对间隔设置的立杆2111,所述横板2121两端通过滑块直线轴承218与立杆2111连接。当提升电机214驱动第二齿轮链传动结构217运动时,第二齿轮链传动结构217的外侧链条带动放置架212向上或向下运动。
所述输送带22表面均布有用于限制第一布料11滚动的凸缘221,所述凸缘221沿输送带22宽度方向延伸设置。相邻两个所述凸缘221的间距小于第一布料11的直径且大于第一布料11的半径。
以图4为参照方向,放置第一布料11至放置架212时,第一布料11的卷绕方向为顺时针方向且第一布料11首端处于外侧,从而能使第一布料11下落至退卷机构3时,退卷机构3驱动第一布料11顺时针转动,第一布料11首端背向第一吹气管36吹气方向,以保证顺利退卷。
所述退卷机构3包括分别安装在机架1两侧之间的两个驱动辊31、若干辅助辊32、动力组件34、第一吹气管36及第二吹气管37,两个所述驱动辊31与若干辅助辊32配合组成用于放置并驱动第一布料11转动的凹弧形置料架33,所述动力组件34通过电磁离合器341与其中一个驱动辊31一端连接或断开,所述第一吹气管36的吹气方向为朝向置料架33方向且向上倾斜设置,所述第二吹气管37的吹气方向为朝向置料架33方向且向下倾斜设置,所述第一吹气管36和第二吹气管37配合用于引导第一布料11的首端穿过置料架33的间隙而下落。
若干所述辅助辊32包括分布于两个驱动辊31内侧的一个和分布于两个驱动辊31外侧的至少一个,位于内侧的所述辅助辊32与相邻驱动辊31间形成供的第一布料11首端穿过的间隙,两个所述驱动辊31间通过齿轮结构311传动连接。所述第一吹气管36和第二吹气管37设置在置料架33的内侧斜上方。
所述齿轮结构311包括的两个A齿轮312和一个B齿轮313,所述A齿轮311分别固定在两个驱动辊31上,所述B齿轮312转动安装在机架1上,两个A齿轮312间通过B齿轮312传动连接,两个A齿轮312与B齿轮313呈倒三角状分布。两个所述驱动辊31分别转动安装在机架1两侧之间,动力组件34包括涡轮减速机、齿轮及链条,涡轮减速机通过齿轮及链条与其中一个驱动辊31连接。位于外侧辅助辊32的转动安装在机架1两侧之间,多个辅助辊32主要起到支撑第一布料11的作用,本实用新型中,驱动辊31数量为两个,辅助辊32数量为两个,在保证能驱动第一布料11转动的前提下,简化了装配结构,节约了能源,位于驱动辊31外侧的辅助辊32数量实际根据第一布料11直径大小确定。
所述机架1宽度方向的两侧分别设有可在竖直面转动的第一连接板321,位于驱动辊31内侧的所述辅助辊32转动安装在两个第一连接板321之间,且该辅助辊32随第一连接板321的转动而与相邻的驱动辊31张开或闭合。具体的,所述第一连接板321为向上并向靠近置料架33方向倾斜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板321下端与机架1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321的上端为自由端,位于驱动辊31内侧的所述辅助辊32转动安装在两个第一连接板321自由端之间。
所述机架1宽度方向的两侧还分别安装有用于推动第一连接板321转动的第一推动气缸322。所述第一推动气缸322为向内并向上倾斜设置,第一推动气缸322轴端连接至第一连接板321中间处。
在退卷机构3进行退卷时,位于驱动辊31内侧的辅助辊32与相邻的驱动辊31间处于闭合状态,动力组件34驱动驱动辊31转动,进而驱动第一布料11转动,第一布料11首端穿过位于内侧的辅助辊32与相邻的驱动辊31的间隙而下落;当第一布料11全部被出布机构9导出后,第一推动气缸322推动第一连接板321使位于内侧的辅助辊32与相邻的驱动辊31间处于打开状态,剩下的第一布料11的布料轴自然掉落。机架1下部可设置用于收集布料轴的集料箱,集料箱底部为倾斜设置,便于布料轴取出。
所述机架1两侧上还分别设有可在竖直平面转动的第二连接板372,所述第一吹气管36和第二吹气管37分别固定在两个第二连接板372之间,所述第一吹气管36和第二吹气管37的设置高度随第二连接板372的转动而变化。具体的,所述第二连接板372的外端对应与机架1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372的内端为自由端,所述第一吹气管36和第二吹气管37均固定在两个第二连接板372的自由端之间。
所述机架1宽度方向的两侧上还分别设有第二推动气缸373,所述第二推动气缸373推动第二连接板372转动而调整第一吹气管36和第二吹气管37的吹气方向。
所述第一吹气管36包括沿其长度方向均布的第一支管361,所述第二吹气管37包括沿其长度方向均布的第二支管371,所述第一支管361为朝向置料架33方向且向上倾斜设置,所述为第二支管371为朝向置料架33方向且向下倾斜设置。
所述第一支管361与第二支管371间的夹角为75-85度,所述第一支管361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为25-35度。
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板372的内端间转动安装有用于支撑第一吹气管36和第二吹气管37的支撑辊38。
所述第一吹气管36与第二吹气管37为内外侧设置,所述支撑辊38包括沿轴向间隔均布的隔环381,所述第一吹气管36抵接在支撑辊38上且第一支管361处于相邻隔环381之间,所述第二吹气管37抵接在支撑辊38上且第二支管371处于相邻隔环381之间。支撑辊38的设置能够维持第一吹气管36和第二吹气管37的稳定吹气。
所述置料架33下方设有向内并向下倾斜的导向板331,通过导向板331使下落的第一布卷11首端沿着导向板331进入夹布机构4的间隙。
所述夹布机构4包括安装在机架1两侧之间的第一夹件41和第二夹件42,所述第一夹件41可向第二夹件42作靠近或远离运动,所述第一夹件41与第二夹件42配合将第一布料11和第二布料12夹持。机架1两侧上安装有导件43,第一夹件41沿着导件43来回运动。
所述切料机构5包括安装在第一夹件41内的用于切料的断布机51和驱动断布机51沿着第一夹件41运动的第一驱动电机52。所述第一驱动电机52通过拖链带动断布机51运动。
所述断布机51包括切割刀511,所述切割刀511部分伸出第一夹件41面向第二夹件42的侧面。第一夹件41面向第二夹件42的侧面和第二夹件42面向第一夹件41的侧面上均设有通槽,以保证切料的进行。
所述缝合机构7包括安装在第二夹件42外侧上的拷边机71和设于第二夹件42下方的皮带72所述第一夹件41下端固装有钢针44,所述钢针44可穿过第一布料11和第二布料12并抵接至皮带72,所述拷边机71沿着第二夹件42运动并将第一布料11和第二布料12缝合。所述钢针44为沿第一夹件41长度方向分布,钢针44可设置一排或两排,通过钢针44定位第一布卷11和第二布卷12并利用皮带72阻止第二布卷12脱离钢针44,以保证缝合顺畅性及缝合质量。
所述第二夹件42外侧滑动安装有安装板73,所述第二夹件42一端装有第二驱动电机73,所述拷边机71固装在安装板73上,所述第二驱动电机73通过安装板73带动拷边机71来回运动。第二驱动电机73通过拖链与安装板73上部连接。安装板73呈L状,安装板73的竖直部与第二夹件42滑动连接,安装板73水平部位于拷边机71下方,可用于接收接缝产生的废料。
所述缝合机构7还包括安装在拷边机71进布处的引布组件75,所述引布组件75包括一对间隔设置的中空导气件76,两个所述导气件76之间形成喇叭状通道77,所述通道的大口朝外且其小口朝向拷边机71进布处,所述导气件76上设有进气口765和出气口766,所述出气口766朝向拷边机71进布处。
所述导气件76包括内外侧设置的第一侧板763和第二侧板764,所述第一侧板763包括凸起的弧形板部7631和由弧形板部7631一端向外延伸形成的A直板部7632,所述第二侧板764包括直角板部7641和由直角板部7641一端向外垂直弯折形成的B直板部7642,所述弧形板部7631另一端与直角板部7641另一端相连,所述A直板部7632与B直板部7642间隔设置,所述A直板部7632上端与B直板部7642上端之间、A直板部7632下端与B直板部7642下端之间均嵌设有隔板765,所述A直板部7632与B直板部7642、两个隔板765围成出气口766。
所述进气口765设置在直角板部7641上。
两个所述第一侧板763间形成通道77。
所述引布组件75还包括U形连接件78,其中一个所述导气件76固定至拷边机71,两个导气件76后端间通过连接件78连接。实际上,B直板部7642长度大于A直板部7632,两个B直板部7642通过连接件78连接。
所述导气件76还包括封盖第一侧板763和第二侧板764上端的上封板761和封盖第一侧板763和第二侧板764下端的下封板762,以此形成完整的腔体。通过导气件76的设置,使外界气体通过进气口765进入导气件76内腔再由出气口766流出,进而能够引导第一布料11和第二布料11以平整贴合的状态通过通道77而被拷边机71缝合,从而保证缝合质量。
所述缝合机构7包括废料收集组件79,所述废料收集组件79的吸入口设置在拷边机71进布处,以更好的将缝合后产生的废料进行收集。
两组所述理布机构6为相对设置,每组所述理布机构6包括至少两个间隔设置的理布机,所述理布机包括可打开或夹紧的理布夹61及用于驱动理布夹61运动的多轴滑台62。
理布机还包括固定在多轴滑台62上的固定架63,所述理布夹61设置于固定架63顶端,所述理布夹61包括A夹板611和B夹板612,所述A夹板611通过A气缸64驱动运动,所述B夹板612通过B气缸65驱动运动。
所述机架1宽度方向两侧之间还设有整平机构8,所述整平机构8包括用于对第二布料12尾端进行喷雾的喷淋组件81和用于对喷湿后的第二布料12进行熨平的熨烫组件82。
所述熨烫组件82包括加热管821和可与加热管821夹紧配合的夹管822,所述喷淋组件81包括沿加热管821长度方向设置的多个喷头811,所述喷头朝向夹管822方向且喷头811高度低于加热管821。
所述机架1两侧之间转动安装有转杆823,所述夹管822两端通过连扳824与转杆823固连,其中一个所述连扳824中部连接有支板825且支板825与连扳824成角度设置,所述机架1一侧上设有转动气缸826,所述转动气缸826与支板825下端相连并推动夹管822转动。所述转杆823分布在加热管821上方,所述连扳824成钝角状,夹管822以转杆823为中心轴转动。
所述夹管822底部固定有纵向截面呈三角状的辅件828,当夹管822与加热管821配合夹紧时,所述辅件828位于加热管821下方。辅件828的设置使第一布料11在进入夹管822与加热管821夹缝之前先通过辅件828推平,有利于后续熨烫。
所述加热管821表面包覆有隔热棉827但加热管821面向夹管822的侧壁表面除外。隔热棉827具有保温作用,使加热管821得熨烫温度维持恒定。
所述喷淋组件81还包括位于喷头811和加热管821下方的水槽812。
所述机架1两侧之间连接有安装杆83,所述喷头811固定在安装杆83上。安装杆83位于加热管821的上方,喷头811为虹吸喷头,喷淋组件81还包括与喷头811连通的气管813,以提升喷雾效果。
所述出布机构9为现有技术,具体结构如专利一种接布机的出布组件(CN201922384300.5)所述。
所述机架1两侧之间还设有A挡板14、B挡板15和引导轴16,所述A挡板14、B挡板15设置在整平机构8与退卷机构3之间,第二布料12通过A挡板14、B挡板15的间隙,所述引导轴16转动安装在整平机构8和导向板331之间,缝合后的第一布料11通过置料架33间隙经引导轴16、A挡板14和B挡板15的间隙而导出。
自动退卷缝头机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上料机构2将第一布料11提升输送至退卷机构3的置料架33;
(b)一对定位板391轴向夹持第一布料11后退离,通过置料架33驱动第一布料11旋转,气流先向上倾斜吹至第一布料11首端,当第一布料11的首端转动至接触置料架33时,气流调整为向下倾斜吹送,第一布料11首端下落至夹布机构4,与此同时,出布机构9将第二布料12尾端输送至夹布机构4;
以图4为参照方向,置料架33带动第一布料11顺时针转动,第一吹气管36先对第一布料11首端进行吹气,当第一布料11首端运动至位于内侧的辅助辊32与相邻的驱动辊31间隙处时,通过第二吹气管37进行吹气,进而引导第一布料11首端下落;
(c)夹布机构4将第一布料11和第二布料12夹持,通过断布机51切割第一布料11和第二布料12后,夹布机构4松开夹持;
(d)输送第一布料11和第二布料12穿过夹布机构4并下落至理布机构6,通过两组理布机构6对应将第一布料11和第二布料12展平,一组理布机构6夹取第二布料12尾端并将第二布料12贴合至皮带72,另一组理布机构6夹取第一布料11首端并将第一布料11对齐且贴合于第二布料12;
具体的,理布夹61处于张开状态,第一布料11和第二布料12对应进入理布夹61内,位于一侧的两个理布夹61在多轴滑台62驱动下分别向第一布料11两侧运动,位于另一侧的两个理布夹61在多轴滑台62驱动下分别向第二布料12两侧运动,进而展平第一布料11和第二布料12,然后理布夹61对应夹紧第一布料11和第二布料12并使第一布料11和第二布料12对齐,两组理布机构6相向运动使第一布料11和第二布料12贴合;若第一布料11和第二布料12宽度不同,宽度较长布料一侧的两个理布夹61夹取布料后作相对靠近运动以使两个布料对齐;
(e)夹布机构4再次夹持第一布料11和第二布料12,通过钢针44穿过第一布料11和第二布料12将第一布料11和第二布料12进一步定位;
当第一布料11和第二布料12被夹持后,位于第一布料11一侧的理布机构6先退离,位于第二布料12一侧的理布机构6先夹取第二布料12先向第一布料11方向运动再松开夹取后退离,以确保钢针44一并穿过第一布料11和第二布料12;
(f)缝合机构7将第一布料11首端和第二布料12尾端缝合,出布机构9将缝合后的第一布料11和第二布料12导出。
步骤(b)中,当第二布料12的尾端出现打卷时,先通过整平机构8将第二布料12进行喷雾熨烫,再将第二布料12尾端输送至夹布机构4处;步骤(f)中,第一布料11和第二布料12缝合后,先断开置料架33的动力源再通过出布机构9进行导布。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自动退卷缝头机的定位组件,包括机架(1)、一对间距可调的定位板(391)、一对导轨(392)、两个滑移件(393)和第三齿轮链传动结构(394),其特征在于:一对所述导轨(392)设置在机架(1)顶部,两个所述滑移件(393)分别滑动安装在一对导轨(392)上,所述第三齿轮链传动结构(394)沿导轨(392)长度方向设置,一对所述定位板(391)分别对应固定至滑移件(393),所述第三齿轮链传动结构(394)通过滑移件(393)带动两个定位板(391)作相互靠近或远离运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自动退卷缝头机的定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移件(393)包括位于两导轨(392)之间的框架(3931),所述框架(3931)上下表面均固定有一对连轴(3932),每个所述连轴(3932)的端部均转动安装有滑轮(3933),所述导轨(392)滑动夹设在上下两个滑轮(3933)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自动退卷缝头机的定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齿轮链传动结构(394)的下部链条穿过两个框架(3931),其中一个所述框架(3931)顶部通过A固定块(3934)与第三齿轮链传动结构(394)的上部链条连接,另一个所述框架(3931)通过B固定块(3935)与第三齿轮链传动结构(394)的下部链条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自动退卷缝头机的定位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齿轮链传动结构(394)通过定位电机(395)驱动运动。
CN202120678583.9U 2021-04-02 2021-04-02 一种自动退卷缝头机的定位组件 Active CN2146130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78583.9U CN214613004U (zh) 2021-04-02 2021-04-02 一种自动退卷缝头机的定位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78583.9U CN214613004U (zh) 2021-04-02 2021-04-02 一种自动退卷缝头机的定位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613004U true CN214613004U (zh) 2021-11-05

Family

ID=783989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678583.9U Active CN214613004U (zh) 2021-04-02 2021-04-02 一种自动退卷缝头机的定位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61300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981746B (zh) 一种自动退卷缝头机及其使用方法
CN113684670B (zh) 一种纺织品生产用抑尘型布料裁切设备
CN107574598B (zh) 一种地毯枪刺机
CN214736877U (zh) 一种自动退卷缝头机的切料缝合装置
CN105035810A (zh) 一种接布方法
CN110983653A (zh) 一种接布机的接缝组件
CN112551217A (zh) 智能化无纺布生产线
CN113235234A (zh) 一种布料生产线
CN214613004U (zh) 一种自动退卷缝头机的定位组件
CN110983743A (zh) 一种自动接布机
CN214694610U (zh) 一种自动退卷缝头机的拷边机用引布装置
CN214655903U (zh) 一种自动退卷缝头机的上料机构
CN214572613U (zh) 一种自动退卷缝头机的整平机构
CN113044617B (zh) 一种自动退卷缝头机的退卷机构
CN211545384U (zh) 一种接布机的取布组件
CN104975437A (zh) 一种用于布料拼接的接布机
CN112609444A (zh) 一种基于无纺布制造的切割收集装置
CN215251931U (zh) 一种宽度可调的纺织布料切割装置
CN213951439U (zh) 一种除短纤维除尘开松机
CN214297791U (zh) 一种造纸用物料输送设备
CN211814890U (zh) 一种接布机的接缝组件
KR102143732B1 (ko) 자동 필름 권취 장치
CN210655481U (zh) 一种布料牵引装置
CN109775446B (zh) 一种精密络筒机
CN215478577U (zh) 一种拉幅机用放卷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