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608052U - 电连接装置和无人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装置和无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608052U
CN214608052U CN202120436249.2U CN202120436249U CN214608052U CN 214608052 U CN214608052 U CN 214608052U CN 202120436249 U CN202120436249 U CN 202120436249U CN 214608052 U CN214608052 U CN 2146080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terminal
contact piece
sleeve
circuit board
moun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43624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钟文亮
陈章
温海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Xaircraf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Xaircraf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Xaircraf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Xaircraf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43624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6080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6080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6080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电连接装置和无人设备;电连接装置用于无人设备,无人设备包括机身和可拆卸地设置于机身的作业装置,作业装置包括第二电路端子,电连接装置包括第一电路端子和减震机构,第一电路端子包括外壳体、第一电路板和第一触片,第一电路板设置于外壳体,第一触片与第一电路板电连接;减震机构用于使外壳体设置于机身,在作业装置设置于机身的状态下,第一触片与第二电路端子的第二触片电连接。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装置通过减震机构将第一电路端子设置于无人设备的机身,能够利用减震机构缓解第一电路端子受到的震动影响,进而改善震动导致的第一触片和第二触片之间的位移问题,提高电连接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电连接装置和无人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电连接装置和无人设备。
背景技术
无人设备,例如:无人机,被广泛的应用于喷药、播种、拍摄等领域。相关技术中在无人机的机身上可拆卸地设置有作业装置以进行相关作业,且作业装置需要与机身上设置的电池和控制装置电连接。为了提高作业装置装配于机身的效率,机身上设置有第一电路端子,第一电路端子与机身上设置的电池和控制装置同时电连接,且作业装置设置有第二电路端子,在将作业装置装配于机身时,第一电路端子的第一触片与第二电路端子的第二触片电连接,即可使作业装置与机身设置的电池和控制装置电连接,进而不需要将作业装置装配于机身后,再单独的将作业装置与机身设置的电池和控制装置电连接。
但是,相关技术提供的无人机运行时产生的震动会带动作业装置震动,进而导致第二电路端子的第二触片与第一电路端子的第一触片之间容易发生位移,电连接不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装置和无人设备,其能够改善震动导致的第一触片和第二触片之间的位移问题,提高电连接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人设备,包括:机身、作业装置、第一电路端子和减震机构;第一电路端子包括外壳体、第一电路板和第一触片,第一电路板设置于外壳体,第一触片与第一电路板电连接;作业装置与机身可拆卸连接,作业装置包括第二电路端子,第二电路端子包括第二电路板和与第二电路板电连接的第二触片,在作业装置设置于机身的状态下,第二触片与第一触片电连接;其中,外壳体通过减震机构设置于机身。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减震机构包括第一减震件和安装件,第一电路端子还包括配合柱,配合柱与外壳体连接,安装件开设有配合孔,配合柱穿设于配合孔内,且第一减震件设置于配合柱和配合孔的孔壁之间;安装件与机身连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减震件为减震套,减震套套设于配合柱,且穿设于配合孔。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减震套的外周设置有配合槽,配合槽沿减震套的周向延伸;安装件包括底板,底板开设有配合孔,底板与配合槽插接,以使配合孔的孔壁嵌设于配合槽内。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减震套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套体、第二套体和第三套体,第一套体、第二套体和第三套体均套设于配合柱,且第一套体、第二套体和第三套体三者共同形成配合槽,第一套体和第三套体分别位于底板的两侧,且第三套体位于底板和外壳体之间。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减震机构还包括锁固板,锁固板与配合柱连接,用于防止配合柱脱离配合孔。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机身设置有安装孔,外壳体设置于安装孔;减震机构还包括第二减震件,第二减震件设置于外壳体和安装孔的底壁之间。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电路端子还包括安装柱,安装柱设置于外壳体;第二减震件设置于安装柱,且与安装孔的底壁抵接。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外壳体设置有凸起,且凸起位于外壳体和第一触片之间。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装置,用于无人设备,无人设备包括机身和可拆卸地设置于机身的作业装置,作业装置包括第二电路端子,电连接装置包括第一电路端子和减震机构,第一电路端子包括外壳体、第一电路板和第一触片,第一电路板设置于外壳体,第一触片与第一电路板电连接;减震机构用于使外壳体设置于无人设备的机身,第一触片用于与第二电路端子的第二触片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连接装置和无人设备的有益效果包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连接装置用于无人设备,电连接装置包括第一电路端子和减震机构,无人设备还包括机身和作业装置;第一电路端子包括外壳体、第一电路板和第一触片,第一电路板设置于外壳体,第一触片与第一电路板电连接;减震机构用于使外壳体设置于机身;作业装置与机身可拆卸连接,作业装置包括第二电路端子,第二电路端子包括第二电路板和与第二电路板电连接的第二触片,在作业装置设置于机身的状态下,第二触片与第一触片电连接。这样一来,当无人设备运行时产生震动并使得作业装置震动时,减震机构能够缓解第一电路端子受到的震动影响,进而改善震动导致的第一触片和第二触片之间的位移问题,提高电连接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无人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无人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安装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储液容器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加强板和电连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储液容器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连接装置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连接装置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减震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连接装置在第三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连接装置在第四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电路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010-无人机;100-机身;110-动力装置;111-机臂;112-螺旋桨组件;120-起落架;130-电池;140-安装框;141-前端板;142-后端板;143-侧板;144-隔板;145-加强板;146-安装孔;147-第一腔体;148-第二腔体;150-连接梁;200-储液容器;210-容器本体;211-安装槽;220-液位检测组件;230-喷洒组件;240-第二电路端子;242-第二触片;243-外壳;244-导向块;300-电连接装置;310-第一电路端子;311-外壳体;312-第一电路板;313-第一触片;314-配合柱;315-安装柱;316-凸起;317-导向槽;320-减震机构;330-第一减震件;331-配合槽;332-第一套体;333-第二套体;334-第三套体;340-安装件;341-配合孔;342-底板;343-边框;344-第一板;345-第二板;346-第三板;347-第四板;348-容纳空间;349-连接块;350-锁固板;360-第二减震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无人设备,例如:无人机、无人车或无人船。下文将以无人机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无人机010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1,无人机010包括机身100和动力装置110,动力装置110设置于机身100,用于提供无人机010飞行的升力。无人机010还包括起落架120,起落架120设置于机身100,用于使无人机010平稳地起飞和降落。
需要说明的是,动力装置110包括机臂111和螺旋桨组件112,机臂111的一端与机身100固定连接,螺旋桨组件112设置于机臂111的另一端,且螺旋桨组件112用于给无人机010的飞行提供升力。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螺旋桨组件112和机臂111的具体结构与相关技术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无人机010还包括电池130和控制装置(图未示出),螺旋桨组件112同时与电池130和控制装置电连接,以利用电池130提供电能,并在控制装置的控制下运行。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无人机010的局部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1和图2,无人机010的机身100包括安装框140和连接梁150,连接梁150与安装框140连接,且机臂111与连接梁150连接,起落架120与安装框140连接。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安装框140的结构示意图;进一步地,请参照图2和图3,安装框140包括前端板141、后端板142、隔板144和两个侧板143,两个侧板143均连接于前端板141和后端板142之间,前端板141和后端板142相对且间隔分布,两个侧板143相对且间隔分布,前端板141、后端板142和两个侧板143共同围成容纳腔;隔板144与两个侧板143连接,隔板144将容纳腔分隔为第一腔体147和第二腔体148,具体地,第一腔体147邻近后端板142,第二腔体148邻近前端板141;电池130安装于第一腔体147,作业装置安装于第二腔体148;连接梁150与前端板141连接。
再进一步地,请参照图3,机身100还包括加强板145,加强板145与两个侧板143连接,且加强板145与前端板141平行设置,加强板145位于第二腔体148内,加强板145还与连接梁150连接,加强板145能够用于加强安装框140与连接梁150之间的强度。应当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加强板145还可以与前端板141固定连接,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侧板143与前端板141和后端板142的连接方式、连接梁150与前端板141的连接方式、隔板144与侧板143的连接方式、以及加强板145与侧板143的连接方式均可以是焊接或用螺栓等紧固件连接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起落架120可以同时与前端板141和后端板142连接,或起落架120可以同时与前端板141、侧板143以及后端板142连接,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本实施例的无人机010还包括作业装置,作业装置可拆卸地安装于第二腔体148。作业装置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的作业装置为储液容器200,储液容器200用于盛装农药、化肥、水等液体,以便于利用无人机010进行喷洒作业。
进一步地,请继续参照图1,无人机010还包括喷洒组件230,喷洒组件230设置于机臂111且位于螺旋桨组件112的下方,喷洒组件230与储液容器200连通,以便于利用喷洒组件230将储液容器200内存放的液体喷洒出去。需要说明的是,喷洒组件230的结构与相关技术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应当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作业装置还可以是播种设备或拍摄设备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储液容器200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4,本实施例的储液容器200包括容器本体210和液位检测组件220,容器本体210用于盛装液体,液位检测组件220设置于容器本体210,用于检测容器本体210内的液体的液位,以得到液位信息,以便于能够通过液位信息得到容器本体210内的液体量。
进一步地,容器本体210可拆卸地插接于第二腔体148内,为了提高容器本体210装配于第二腔体148的可靠性,容器本体210可以与侧板143、隔板144或加强板145三者中至少一者卡接或用螺栓等紧固件连接,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液位检测组件220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与相关技术类似,在此不再赘述;在无人机010作业时,液位检测组件220需要与电池130和控制装置电连接,以便于确保液位检测组件220的正常工作。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加强板145和电连接装置300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储液容器200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照图5,无人机010还包括电连接装置300,电连接装置300设置于设置于机身100(在图2中示出);电连接装置300包括第一电路端子310和减震机构320,第一电路端子310通过减震机构320设置于机身100,第一电路端子310同时与电池130和控制装置电连接;请参照图4和图6,作业装置还包括第二电路端子240,第二电路端子240与液位检测组件220电连接,在作业装置设置于机身100的状态下,即在作业装置安装于第二腔体148的状态下,第二电路端子240与第一电路端子310电连接,即可使液位检测组件220通过第二电路端子240和第一电路端子310同时与电池130和控制装置电连接。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连接装置300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进一步地,请参照图5和图7,第一电路端子310包括外壳体311、第一电路板312和第一触片313,第一电路板312设置于外壳体311,第一电路板312同时与电池130和控制装置电连接,第一触片313与第一电路板312电连接,外壳体311通过减震机构320设置于机身100;请参照图6,第二电路端子240包括第二电路板(图未示出)和第二触片242,第二电路板与液位检测组件220电连接,第二触片242与第二电路板电连接;在作业装置设置于机身100的状态下,第二触片242与第一触片313电连接,即可使得液位检测组件220通过第二电路端子240和第一电路端子310同时与电池130和控制装置电连接。本实施例的无人机010不需要给储液容器200单独配置与液位检测组件220电连接的电池和无线通信模块,即不需要在容器本体210设置电池和无线通信模块与液位检测组件220电连接,降低了储液容器200加工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电路板通过电缆线与液位检测组件220电连接,第一电路板312通过电缆线与电池130以及控制装置电连接。
本实施例的第一电路端子310通过减震机构320设置于机身100,在无人机010运行产生震动,并使得储液容器200震动时,减震机构320能够缓解第一电路端子310受到的震动影响,进而改善震动导致的第一触片313和第二触片242之间的位移问题,提高电连接的稳定性,即可确保液位检测组件220同时与设置于机身100的电池130和控制装置电连接的稳定性。而且,通过减震机构320将第一电路端子310设置于机身100,缓解了第一电路端子310受到的震动,还能够改善第一电路端子310因震动而损坏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当储液容器200的容器本体210装配于第二腔体148时,第二触片242即可与第一触片313接触并电连接,即第二电路端子240即可与第一电路端子310电连接,也即在容器本体210装配于第二腔体148时,即可使设置于容器本体210的液位检测组件220通过第二电路端子240和第一电路端子310同时与电池130和控制装置电连接,使得储液容器200可以快速地装配于机身100,提高装配效率;而且在将容器本体210从第二腔体148拆卸下来时,即可使第二触片242与第一触片313分离,即使得第二电路端子240和第一电路端子310的电连接断开,也即使得液位检测组件220与电池130和控制装置的电连接断开,提高了储液容器200拆卸地效率。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连接装置300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中A-A方向的剖视图。
请参照图7至图9,本实施例的减震机构320包括第一减震件330和安装件340,第一电路端子310还包括配合柱314,配合柱314与外壳体311连接,安装件340开设有配合孔341,配合柱314穿设于配合孔341内,且第一减震件330设置于配合柱314和配合孔341的孔壁之间;安装件340与机身100连接,即通过相互配合的配合柱314和安装件340使外壳体311与机身100连接,也即使得第一电路端子310通过安装件340与机身100连接。由于配合柱314和配合孔341的孔壁之间设置有第一减震件330,在无人机010运行使得储液容器200震动时,第一减震件330能够缓解第一电路端子310受到的震动,避免第一触片313和第二触片242的相对位置因震动而位移,即可确保第一电路端子310和第二电路端子240之间电连接的稳定性;而且,利用第一减震件330缓解第一电路端子310受到的震动,还能改善第一电路端子310在震动的作用下容易损坏的问题。
第一减震件330的结构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本实施例的第一减震件330为减震套,减震套套设于配合柱314,且穿设于配合孔341,即可使减震套设置于配合柱314和配合孔341的孔壁之间。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减震件330还可以是减震胶条,减震胶条连接于配合柱314的外周壁,并将连接有减震胶条的配合柱314插接于配合孔341内,即可使减震胶条设置于配合柱314和配合孔341的孔壁之间。
请参照图9,本实施例的减震套的外周设置有配合槽331,配合槽331沿减震套的周向延伸;安装件340包括底板342,底板342开设有配合孔341,底板342与配合槽331插接,以使配合孔341的孔壁嵌设于配合槽331内。如此设置,可以提高减震套设置于配合柱314和配合孔341的孔壁之间的可靠性。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减震件330的结构示意图;进一步地,请参照图9和图10,减震套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套体332、第二套体333和第三套体334,第一套体332、第二套体333和第三套体334均套设于配合柱314,且第一套体332、第二套体333和第三套体334三者共同形成配合槽331,第一套体332和第三套体334分别位于底板342的两侧,且第三套体334位于底板342和外壳体311之间。如此设置,不仅确保了减震套设置于配合柱314和配合孔341的孔壁之间的可靠性,还使得部分的减震套位于安装件340和外壳体311之间,以进一步利用减震套缓解外壳体311受到的震动,进而有效改善第一触片313和第二触片242之间容易在震动的作用下相对位移的问题,且改善第一电路端子310容易在震动下损坏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第一套体332、第二套体333和第三套体334为一体成型,即减震套为一体成型。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套体332、第二套体333和第三套体334之间还可以采用粘接等方式连接。
应当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减震套的外周可以不设置配合槽331。
请参照图9,本实施例的安装件340还包括边框343,边框343与底板342连接,边框343和底板342两者共同围成容纳空间348,穿设于配合孔341的配合柱314远离外壳体311的一端位于容纳空间348内,且第一套体332位于容纳空间348内。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连接装置300在第三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边框343的结构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请参照图11,本实施例的边框343包括依次首尾连接的第一板344、第二板345、第三板346和第四板347,且第一板344、第二板345、第三板346和第四板347的一端均与底板342连接,且第一板344、第二板345、第三板346、第四板347和底板342共同位于容纳空间348。
请继续参照图11,本实施例的安装件340还包括两个连接块349,两个连接块349均与边框343连接;具体地,两个连接块349分别与第一板344和第三板346连接;两个连接块349均与机身100连接,以使安装件340可靠地与机身100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连接块349与机身100的连接方式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本实施例的连接块349通过螺栓等紧固件与机身100连接;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块349还可以与机身100卡接或焊接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应当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安装件340可以仅包括底板342以及与底板342连接的边框343,边框343与机身100连接。
请参照图9和图11,本实施例的减震机构320还包括锁固板350,锁固板350与配合柱314连接,用于防止配合柱314脱离配合孔341;具体地,锁固板350与配合柱314远离外壳体311的一端连接,以防止配合柱314脱离配合孔341。如此设置,不仅能够利用锁固板350使配合柱314与配合孔341可靠地插接配合,还使得第一电路端子310和安装件340之间的装配简单易操作。
锁固板350与配合柱314的连接方式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本实施例的锁固板350通过螺栓或螺钉等紧固件与配合柱314固定连接,锁固板350位于第一套体332背离第二套体333的一侧,以使第一套体332位于锁固板350和底板342之间,且锁固板350位于容纳空间348内;这样一来,可以利用紧固件使锁固板350与配合柱314可靠地连接,且将锁固板350收纳于容纳空间348内,能够减少锁固板350受到的碰撞,进而确保锁固板350与配合柱314连接的可靠性,还能使减震套可靠地设置于配合柱314和配合孔341的孔壁之间,进一步避免减震套从配合柱314远离外壳体311的一端脱离配合柱314。
应当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锁固板350还可以与配合柱314卡接、粘接或插接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请参照图5,本实施例的机身100(图2中示出)设置有安装孔146,外壳体311设置于安装孔146;减震机构320还包括第二减震件360,第二减震件360设置于外壳体311和安装孔146的底壁之间。这样一来,第一电路端子310可以同时利用第一减震件330和第二减震件360缓解其受到的震动,进而有效地改善第一触片313和第二触片242之间因震动而位移的问题,确保了液位检测组件220同时与电池130和控制装置电连接的稳定性;而且,通过第一减震件330和第二减震件360两者同时缓解第一电路端子310受到的震动,还能进一步有效地改善第一电路端子310受到震动而损坏的问题。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9,第一电路端子310还包括安装柱315,安装柱315设置于外壳体311;第二减震件360设置于安装柱315,且与安装孔146的底壁抵接。如此设置,可以利用安装柱315使得第二减震件360可靠地设置于外壳体311和安装孔146的底壁之间,以充分发挥第二减震件360的减震作用。
第二减震件360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本实施例的第二减震件360为减震弹簧,减震弹簧套设于安装柱315,且减震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外壳体311和安装孔146的底壁抵接,安装柱315远离外壳体311的一端与安装孔146的底壁间隔分布;这样一来,当第一电路端子310受到震动时,减震弹簧能够对外壳体311形成支撑,并利用减震弹簧缓解第一电路端子310受到的震动,改善第一触片313和第二触片242容易错位的问题,且改善第一电路端子310容易受震动而损坏的问题。
应当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减震件360还可以是减震胶套、减震块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电路端子310不包括安装柱315,即外壳体311上没有设置安装柱315,第二减震件360的两端分别与外壳体311和安装孔146的底壁连接或抵接。
需要说明的是,配合柱314和安装柱315与外壳体311的连接方式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例如:一体成型、焊接、卡接或用螺栓等紧固件连接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其他实施例中,减震机构320可以仅包括第一减震件330和第二减震件360两者中的其中一者。
本实施例的外壳体311连接有两个安装柱315,且每个安装柱315均套设有一个减震弹簧;在其他实施例中,外壳体311连接的安装柱315的数量还可以是一个、三个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需要说明的是,当安装柱315的数量大于或等于两个时,减震弹簧的数量可以与安装柱315的数量相同或不同,当减震弹簧的数量与安装柱315的数量不同时,可以闲置部分的安装柱315不设置减震弹簧。
本实施例的配合柱314的延伸方向和安装柱315的延伸方向呈夹角设置,两者的夹角角度可以是90°、88°或91°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如此设置,可以是设置于配合柱314的第一减震件330和设置于安装柱315的第二减震件360从至少两个角度充分的发挥减震作用,以有效地改善第一触片313和第二触片242容易在震动下错位的问题,并有效地改善第一电路端子310容易在震动下损伤的问题。
请参照图5,本实施例的安装孔146开设于加强板145,第一电路端子310通过减震机构320设置于加强板145,且至少部分的第一电路端子310设置于安装孔146内。具体地,安装柱315和套设于安装柱315的减震弹簧设置于安装孔146内,且减震弹簧远离外壳体311的一端与安装孔146的底壁抵接;至少部分的外壳体311嵌设于安装孔146内,设置于外壳体311的第一电路板312位于外壳体311和安装孔146的底壁之间,与第一电路板312电连接的第一触片313设置于外壳体311,且第一触片313凸出于安装孔146;部分的安装件340插接于安装孔146内,且两个连接块349位于安装孔146外并搭接于加强板145的表面,两个连接块349均与加强板145连接。如此设置,可以使第一电路端子310可靠地设置于安装孔146内,且使得第一减震件330和第二减震件360充分的发挥减震作用,还可以将第一电路端子310至少部分的收纳于安装孔146内,改善第一电路端子310在储液容器200装配时容易被碰撞、损坏的问题。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安装孔146还可以开设于侧板143或隔板144,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电连接装置300在第四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例的第一触片313为弹性触片,为了避免弹性触片过度形变,请参照图12,外壳体311设置有凸起316,且凸起316位于外壳体311和第一触片313之间,当第一触片313发生形变时,凸起316能够对形变的第一触片313进行支撑,进而防止第一触片313过度形变。这样一来,能够确保第一触片313和第二触片242之间可靠地电连接。
应当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触片242可以为弹性触片,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请参照图12,本实施例的第一电路端子310的外壳体311还设置有导向槽317,导向槽317用于与第二电路端子240配合,以便于在将储液容器200装配于第二腔体148时,确保第一电路端子310和第二电路端子240之间相对位置的稳定性,进而确保第一触片313和第二触片242可靠地电连接。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电路端子240的结构示意图;请参照图13,本实施例的第二电路端子240还包括外壳243,第二电路板(图未示出)和第二触片242均设置于外壳243,且外壳243与容器本体210的连接,并使得第二触片242位于容器本体210的外部,以便于容器本体210装配于第二腔体148时,使得第二触片242能够可靠地与第一触片313接触,以实现两者可靠地电连接。
进一步地,请参照图6,容器本体210设置有安装槽211,外壳243嵌设于安装槽211内,且外壳243通过螺栓等紧固件与容器本体210连接,第二电路板位于外壳243和容器本体210之间;第二触片242凸出于安装槽211,以便于确保第二触片242能够与第一触片313接触并电连接。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触片242可以不凸出于安装槽211,或者第二触片242可以与安装槽211的槽口平齐,当容器本体210设置于第二腔体148时,第一触片313伸入与第二触片242电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电路板312与外壳体311的连接方式、以及第二电路板与外壳243的连接方式均可以是粘接或卡接等,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请参照图13,第二电路端子240的外壳243设置有导向块244,导向块244能够与导向槽317配合;当容器本体210装配于第二腔体148时,导向块244插接于导向槽317内,且在导向槽317内滑动,即可利用相互配合的导向块244和导向槽317确保第一电路端子310和第二电路端子240之间的装配位置的可靠性,进而在容器本体210装配完成时,确保第一触片313和第二触片242可靠地电连接。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外壳体311设置有导向块244,外壳243设置有导向槽317;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导向块244和外壳243可以是一体成型的;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导向块244还可以是粘接于外壳243或通过螺钉等紧固件与外壳243连接,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电连接装置300装配于机身100的过程包括:将第一减震件330设置于配合柱314,并将设置有第一减震件330的配合柱314整体插接于配合孔341,使得第一减震件330设置于配合柱314和配合孔341的孔壁之间;用螺栓将锁固板350与配合柱314连接;将第二减震件360设置于安装柱315,将外壳体311和安装件340嵌设于安装孔146内,使得第二减震件360远离外壳体311的一端与安装孔146的底壁抵接,并使安装件340的两个连接块349搭接于加强板145的表面,用螺栓将连接块349固定连接于加强板145,即可将电连接装置300装配于机身100。
当储液容器200装配于第二腔体148时,导向块244与导向槽317插接配合,且第二电路端子240的第二触片242与第一电路端子310的第一触片313电连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无人设备设置的电连接装置300通过减震机构320将第一电路端子310设置于机身100,当无人设备运行时产生震动并使得作业装置震动时,减震机构320能够缓解第一电路端子310受到的震动影响,进而改善震动导致的第一触片313和第二触片242之间的位移问题,提高电连接的稳定性。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无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机身、作业装置、第一电路端子和减震机构;所述第一电路端子包括外壳体、第一电路板和第一触片,所述第一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外壳体,所述第一触片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电连接;所述作业装置与所述机身可拆卸连接,所述作业装置包括第二电路端子,所述第二电路端子包括第二电路板和与所述第二电路板电连接的第二触片,在所述作业装置设置于所述机身的状态下,所述第二触片与所述第一触片电连接;其中,所述外壳体通过所述减震机构设置于所述机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机构包括第一减震件和安装件,所述第一电路端子还包括配合柱,所述配合柱与所述外壳体连接,所述安装件开设有配合孔,所述配合柱穿设于所述配合孔内,且所述第一减震件设置于所述配合柱和所述配合孔的孔壁之间;所述安装件与所述机身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震件为减震套,所述减震套套设于所述配合柱,且穿设于所述配合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套的外周设置有配合槽,所述配合槽沿所述减震套的周向延伸;所述安装件包括底板,所述底板开设有所述配合孔,所述底板与所述配合槽插接,以使所述配合孔的孔壁嵌设于所述配合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套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套体、第二套体和第三套体,所述第一套体、所述第二套体和所述第三套体均套设于所述配合柱,且所述第一套体、所述第二套体和所述第三套体三者共同形成所述配合槽,所述第一套体和所述第三套体分别位于所述底板的两侧,且所述第三套体位于所述底板和所述外壳体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机构还包括锁固板,所述锁固板与所述配合柱连接,用于防止所述配合柱脱离所述配合孔。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无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身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外壳体设置于所述安装孔;所述减震机构还包括第二减震件,所述第二减震件设置于所述外壳体和所述安装孔的底壁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路端子还包括安装柱,所述安装柱设置于所述外壳体;所述第二减震件设置于所述安装柱,且与所述安装孔的底壁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设置有凸起,且所述凸起位于所述外壳体和所述第一触片之间。
10.一种电连接装置,用于无人设备,所述无人设备包括机身和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机身的作业装置,所述作业装置包括第二电路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装置包括第一电路端子和减震机构,所述第一电路端子包括外壳体、第一电路板和第一触片,所述第一电路板设置于所述外壳体,所述第一触片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电连接;所述减震机构用于使所述外壳体设置于所述无人设备的机身,所述第一触片用于与所述第二电路端子的第二触片电连接。
CN202120436249.2U 2021-02-26 2021-02-26 电连接装置和无人设备 Active CN2146080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436249.2U CN214608052U (zh) 2021-02-26 2021-02-26 电连接装置和无人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436249.2U CN214608052U (zh) 2021-02-26 2021-02-26 电连接装置和无人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608052U true CN214608052U (zh) 2021-11-05

Family

ID=783920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436249.2U Active CN214608052U (zh) 2021-02-26 2021-02-26 电连接装置和无人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60805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93772A (zh) * 2021-02-26 2021-05-14 广州极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连接装置和无人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793772A (zh) * 2021-02-26 2021-05-14 广州极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连接装置和无人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608052U (zh) 电连接装置和无人设备
US9578761B2 (en) Electronic control unit and protective case
CN108305965B (zh) 电池包
JP2020513663A (ja) 引出し型バッテリーパック
CN101537785A (zh) 用于汽车直流电池的保护壳体
CN112332040A (zh) 电池单体、电池组、用电装置及电池单体的制造方法
CN112793772A (zh) 电连接装置和无人设备
CN107492606B (zh) 电池包箱体及具有其的车辆
KR20180020665A (ko) 전기 상용차의 외부 장착형 배터리팩 구조
CN203557938U (zh) 带有电能存储装置和电力电子器件的机动车辆
CN214753962U (zh) 防水壳体、动力电池及机器人
CN219687051U (zh) 电池包及电动车
KR102407864B1 (ko) 전기 및 하이브리드 차량용 배터리 케이스
CN220020217U (zh) 一种主机及其硬盘模块
CN213974423U (zh) 机身框架和无人机
CN213974497U (zh) 一种机臂组件和飞行设备
CN107933393B (zh) 汽车座椅控制系统及汽车座椅总装
KR102016349B1 (ko) 전기자동차용 배터리 케이스의 체결장치
CN215644765U (zh) 电池模块以及电池包
CN213262343U (zh) 一种后毂式制动器及电动车
CN212890969U (zh) 飞控组件及移动设备
CN112193413A (zh) 一种巡检无人机
CN218450897U (zh) 一种加固型车载网络kvm切换器
US20240213602A1 (en) Battery pack
CN221353059U (zh) 电池装置及用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