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597998U - 用于湿法脱硫后烟气中so3高效脱除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湿法脱硫后烟气中so3高效脱除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597998U
CN214597998U CN202022693070.3U CN202022693070U CN214597998U CN 214597998 U CN214597998 U CN 214597998U CN 202022693070 U CN202022693070 U CN 202022693070U CN 214597998 U CN214597998 U CN 2145979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ue gas
tower body
cylindrical tower
demister
wet desulphuriz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69307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少娟
叶明华
余咨文
章丹
吴祖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Fuchunjia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ermal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FUCHUNJIA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ERMOELECTRICIT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FUCHUNJIA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ERMOELECTRICIT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FUCHUNJIA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ERMOELECTRICIT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69307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5979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5979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5979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湿法脱硫后烟气中SO3高效脱除的装置,包括筒形塔体,在筒形塔体的底部或筒形塔体靠近底部的侧壁上设置烟气进口,在筒形塔体的顶部设置烟气出口,在筒形塔体的内腔中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惯性除雾器、团聚剂喷射器、填料除雾器、旋流静电器、冲洗器,惯性除雾器位于烟气进口的上方,冲洗器位于烟气出口的下方。本实用新型的装置通过惯性碰撞、颗粒团聚、填料吸收过滤、离心力除雾和静电除雾的有序优化组合,实现不同大小SO3颗粒、不同相态SO3的精细化高效去除。

Description

用于湿法脱硫后烟气中SO3高效脱除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烟气处理领域,具体是一种湿法脱硫后SO3的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燃烧过程中SO3的生成机理主要包括以下部分:在锅炉内高温燃烧过程中,煤中的硫分被氧化,其中小部分(约0.5%~1.5%)被氧化成SO3;燃煤锅炉尾部普遍安装的SCR脱硝反应器用以减少NOx排放,SCR脱硝反应器内安装的催化剂中的V2O5成分会催化烟气中的SO2,并部分氧化为SO3。通常对于未安装脱硝装置的燃煤机组,SO3的生成率占总含硫量的1%;对于安装SCR脱硝装置的机组,SO3的生成率更高,通常可以占到总含硫量的1.5-2%。SO3浓度过高,会导致硫酸氢铵的生成浓度增加,易造成空预器堵塞,脱硝装置的可用率下降、空预器的运行阻力上升及寿命下降、烟道腐蚀等问题。
目前,静电除尘器和湿法脱硫塔对SO3的去除不完全。烟气中的SO3与水蒸气反应生成的 H2SO4雾滴,从烟囱排放到大气中,增加烟气的不透明度,出现“蓝羽”现象,亚微米级的H2SO4酸雾排入大气会引发雾霾、酸雨等灾害性天气,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因此实现SO3的深度脱除,对电厂的安全经济运行以及大气环境的改善都意义重大。
目前燃煤烟气中SO3的脱除方法主要有:(1)在炉后烟道内喷射碱性吸收剂,可有效降低烟气中SO3的含量。吸收剂喷射位置主要位于省煤器与SCR之间或SCR与空预器之间。在省煤器之后、SCR脱硝系统之前喷入吸收剂,可以避免炉内生成的SO3进入SCR反应器,减少硫酸氢铵生成对催化剂和脱硝效率的不利影响。吸收剂在SCR与空预器之间的烟道喷入脱除 SO3,可有效减缓空预器中硫酸氢铵和灰粘结造成的空预器堵塞问题。吸收剂的喷射位置也可以在空预器与电除尘器之间以及电除尘之后,也能够起到脱除SO3、减少SO3排放总量的效果。但目前粉末状碱性物质在喷入过程中的输送无法实现连续、顺畅的送料,易出现板结、输送不连续、喷洒不均匀的现象,吸收剂不能与烟气中的SO3充分混合、反应,导致吸收剂耗量过大、脱除效率较低,且喷入装置占用空间较大也增加了烟道阻力,提高了能耗;(2)依靠湿法脱硫在空预器尾部进行脱除。传统的湿法脱硫对SO2的脱除效率很高,但对SO3脱除效率受机组装机容量、负荷、煤质、脱硫塔类型等多种因素影响,研究结果也不太一致。一般认为烟气在湿法吸收塔内急速降温,大量SO3没有来得及被吸收反而快速生成了难于被捕集的亚微米的硫酸雾气溶胶颗粒,烟气中粉尘浓度很低不足以吸附硫酸雾,所以脱硫塔对SO3的脱除效率较低。基于实测的研究数据显示WFGD系统对SO3脱除效率低于35%。
目前,我国湿法脱硫后烟气中SO3的含量在20~100mg/m3不等,离相应排放标准仍有不小差距。如美国有22个州对燃煤电厂SO3提出了排放限值要求,其中有14个州的排放限值低于6mg/m3,弗罗里达州最为严格,排放限值为0.6mg/m3。新加坡规定固定源SO3排放标准为10mg/m3。2015年,上海市发布地方标准《大气污染综合排放标准》(DB 31/933-2015),规定硫酸雾排放限值为5mg/m3。近年来,部分地方政府陆续发布了燃煤电厂有色烟羽的控制要求,如2017年上海市发布《上海市燃煤电厂石膏雨和有色烟羽测试技术要求(试行)》、2018 年浙江省发布《燃煤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DB33/2147-2018)等。为此,SO3控制有待于改造和提升。
综上所述,目前各种SO3控制和脱除技术均有其适用性和局限性。目前烟气普遍采用组合式方式来实现SO3的脱除,如低低温除尘、湿法脱硫、湿式静电等全过程烟气协同控制技术,但技术系统较为复杂,投资和运行成本较高,且SO3脱除效率不稳定,常在60~90%之间波动。随着国家对燃煤电厂的排放要求日益严格,SO3产生和排放带来的不利影响迫切需要解决,研发低成本且高效稳定的SO3控制装置迫在眉睫。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湿法脱硫后SO3高效脱除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湿法脱硫后烟气中SO3高效脱除的装置:
包括筒形塔体,在筒形塔体的底部或筒形塔体靠近底部的侧壁上设置烟气进口,在筒形塔体的顶部设置烟气出口,所述烟气进口、烟气出口均与筒形塔体的内腔相连通;
在筒形塔体的内腔中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惯性除雾器、团聚剂喷射器、填料除雾器、旋流静电器、冲洗器,所述惯性除雾器位于烟气进口的上方,冲洗器位于烟气出口的下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湿法脱硫后烟气中SO3高效脱除的装置的改进:
当作为直接置于常规的湿法脱硫塔的顶端配套使用的装置时:
在筒形塔体的底面设置通孔,从而形成烟气进口,所述烟气进口与常规湿法脱硫塔的塔顶相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湿法脱硫后烟气中SO3高效脱除的装置的改进:
当作为独立的反应器时:
由于筒形塔体带有底面,因此,筒形塔体的底部内腔作为液体收集池,在液体收集池对应的筒形塔体侧壁上设置有液体出口;在筒形塔体靠近底部的侧壁上设置烟气进口,所述烟气进口位于液体收集池的上方;烟气进口向下倾斜5~10°。
实际使用时,可利用浆液泵将液体收集池内的溶液通过此液体出口打入脱硫塔浆液池。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湿法脱硫后烟气中SO3高效脱除的装置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惯性除雾器由至少一层(一组)的波形板除雾器组成;筒形塔体的空塔流速为2.5~3.5m/s。
当波形板除雾器为≥2层(2组)时,上下叠设。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湿法脱硫后烟气中SO3高效脱除的装置的进一步改进:
每层波形板除雾器中,叶片高度在200~300mm,间距20~40mm,厚度3~4mm。
因此,当惯性除雾器由上下叠设的5组单级波纹板除雾器组成时,惯性除雾器总高度一般为1~1.5m,以2.5m/s的空塔流速计算,停留时间约为0.4~0.6s。
所述惯性除雾器可实现初级除雾,去除含有SO3的大液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湿法脱硫后烟气中SO3高效脱除的装置的进一步改进:
在惯性除雾器上方20~50mm处设置团聚剂喷射器;团聚剂喷射器对经过惯性除雾器后的烟气喷射团聚剂溶液;团聚剂溶液中团聚剂的质量浓度为0.05~0.1g/L(采用常规的高分子溶剂,能使得团聚剂溶解);
所述团聚剂为以下任一:
团聚剂KC和团聚剂LBG等质量的混合剂,
或者,团聚剂KC和团聚剂KGM等质量的混合剂;
团聚剂喷射器采用双流体雾化喷嘴,双流体雾化喷嘴的雾化粒径≤10um,喷射角度(喷雾夹角)为80~100°;喷淋覆盖率≥150%。
双流体雾化喷嘴可设计成沿树枝状结构在筒形塔体的截面内均匀布置(即,树枝末端设置为喷嘴)。
根据覆盖率和喷射角计算出喷嘴个数,再进行均匀布置,此为常规技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湿法脱硫后烟气中SO3高效脱除的装置的进一步改进:
填料除雾器由栅板托架和填料层组成;
在团聚剂喷射器的上方设置栅板托架,栅板托架与团聚剂喷射器的间距为200±50mm;
在栅板托架的上表面铺设高度为300±50mm的填料层;填料层内的填料为鲍尔环或阶梯环填料。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湿法脱硫后烟气中SO3高效脱除的装置的进一步改进:
在填料除雾器的上方设置旋流静电器;
所述旋流静电器由若干个相互平行的线管式结构的放电管组成;每个放电管作为一个旋流静电器的放电单元,放电管的中心轴线与筒形塔体的中心轴线相平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湿法脱硫后烟气中SO3高效脱除的装置的进一步改进:
放电管包括一个圆管状(即无顶面、且无底面)的电极筒,电极筒的直径为150~250mm、材质为不锈钢,电极筒接地;
在电极筒的轴心线处设置放电极,即,放电极与电极筒的轴心线相重合;放电极采用芒刺型结构,放电极接负高压;
在电极筒的底部、中部和上部各套装设置一个旋流板,所述旋流板的轴心线与放电极相重合;旋流板叶片与水平面的倾角为30~45°,与轴心线的夹角为45~60°;电极筒的顶部为出气口;烟气从位于电极筒底部的旋流板的入口处进入电极筒内,在旋流板作用下形成螺旋上升的气流,此时气流产生的离心力可使烟气中的部分SO3颗粒迁移到电极筒;同时放电极开始电晕放电使SO3颗粒带上电子,从而发生静电吸附而迁移到电极筒被捕集,通过旋流板和放电极,烟气中的SO3颗粒被高效脱除;处理后的烟气从位于电极筒上部的旋流板的出口排出;
电极筒内烟气平均流速控制在0.8~1m/s,停留时间2~3s。
旋流结构的放电管不仅可以实现离心去除较大颗粒,还可以通过湿式静电除尘去除微细颗粒;旋流板的尺寸结构对旋流速度的影响,旋转速度越大,颗粒去除效果越好。
本实用新型的装置通过惯性碰撞、颗粒团聚、填料吸收过滤、离心力除雾和静电除雾的有序优化组合,实现不同大小SO3颗粒、不同相态SO3的精细化高效去除,SO3去除效率达到95%以上,为改进湿法脱硫后烟气中SO3的脱除提供新的途径和方法。本实用新型先采用惯性除雾器去除大液滴后,团聚剂溶液液滴与气溶胶态SO3的接触几率大大增强,促进SO3的团聚。填料层的设置不仅可以加强气态SO3的吸收,而且对于团聚后的液态SO3颗粒有过滤作用,SO3去除效果进一步加强。采用旋流静电器,不仅可以通过离心力去除大的团聚后的颗粒,而且可以通过静电力高效去除SO3气溶胶小颗粒,达到精细除雾效果,对于低浓度 SO3的去除效果显著增强。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优势:
1、本实用新型将惯性碰撞、颗粒团聚、填料吸收过滤、离心力除雾和静电除雾有序优化组合在一个塔内,可用于原有脱硫塔的改造,也可直接用于脱硫塔后SO3的单独脱除。
2、惯性碰撞、颗粒团聚、填料吸收过滤、离心力除雾和静电除雾等过程可根据实际工程 SO3的排放浓度和标准进行合理的配置组合,在稳定达标的基础上降低投资费用和运行成本。
3、旋流静电管采用旋流板和电晕放电协同方式,能在离心力和静电力的同时作用下实现SO3的高效脱除,即,实现了离心除SO3和静电除SO3的有机结合。
4、合理配制的团聚剂能够促进SO3气溶胶的团聚,从而形成更大粒径的颗粒,从而改善之后填料过滤层和旋风静电管的SO3脱除效果。
5、填料过滤层不仅能促进SO3的吸收,而且能促进SO3气溶胶的碰撞过滤,装置简单,有效降低SO3的浓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用于湿法脱硫后烟气中SO3高效脱除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旋流静电器4的一个放电单元的放大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此:
实施例1、一种用于湿法脱硫后烟气中SO3高效脱除的装置,作为独立反应器:
包括筒形塔体100,由于筒形塔体100带有底面,因此,筒形塔体100的底部内腔作为液体收集池103,在液体收集池103对应的筒形塔体100侧壁上设置有液体出口104;在筒形塔体100靠近底部的侧壁上设置烟气进口101,所述烟气进口101位于液体收集池103的上方(即,位于液体出口104的上方);烟气进口101向下倾斜5~10°。
在筒形塔体100的顶部设置烟气出口102,因此,烟气进口101、烟气出口102均与筒形塔体100的内腔相连通。
湿法脱硫后烟气从烟气进口101进入筒形塔体100内。
在筒形塔体100的内腔中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惯性除雾器1、团聚剂喷射器2、填料除雾器 3、旋流静电器4、冲洗器5,惯性除雾器1位于烟气进口101的上方,冲洗器5位于烟气出口102的下方。
惯性除雾器1由上下叠设的至少2层(2组)的波形板除雾器组成;筒形塔体100的空塔流速为2.5~3.5m/s。
每层波形板除雾器中,叶片高度在200~300mm,间距20~40mm,厚度3~4mm。因此,当惯性除雾器1由上下叠设的5组单级波纹板除雾器组成时,惯性除雾器1总高度一般为 1~1.5m,以2.5m/s的空塔流速计算,停留时间约为0.4~0.6s。
惯性除雾器1可实现初级除雾,通过颗粒与波纹板的碰撞去除含有SO3的大液滴,惯性除雾后的液滴浓度<100mg/Nm3
在惯性除雾器1上方20~50mm处设置团聚剂喷射器2;团聚剂喷射器2对经过惯性除雾器1后的烟气喷射团聚剂溶液;团聚剂溶液中团聚剂的质量浓度为0.05~0.1g/L;
所述团聚剂为以下任一:
团聚剂KC和团聚剂LBG等质量的混合剂,
或者,团聚剂KC和团聚剂KGM等质量的混合剂;
团聚剂喷射器2采用双流体雾化喷嘴,双流体雾化喷嘴的雾化粒径≤10um,喷射角度(喷雾夹角)为80~100°;喷嘴沿树枝状结构在筒截面内均匀布置,应使得喷淋覆盖率达到150%及以上。即,双流体雾化喷嘴可设计成沿树枝状结构在筒形塔体的截面内均匀布置即,树枝末端设置为喷嘴。根据覆盖率和喷射角计算出喷嘴个数,再进行均匀布置,此为常规技术。
本装置所使用的团聚剂能产生协同作用;KC使颗粒粒径变大,LBG和KGM不仅能使颗粒粒径增大,而且可以改变粒径分布趋向正态分布;化学团聚技术是利用带有极性基团的高分子长链以电性中和、吸附架桥方式将多个PM2.5或SO3连接促使PM2.5及SO3团聚长大。即,团聚剂可以促进纳米级微粒团聚成微米级的颗粒,同时使颗粒粒径分布趋向于正态分布,继而更加容易脱除。
团聚剂溶液最终落入液体收集池103内。
填料除雾器3由栅板托架31和填料层32组成;在团聚剂喷射器2的上方设置栅板托架 31,所述栅板托架与团聚剂喷射器2的间距为200±50mm;在栅板托架31的上表面铺设高度为30±500mm的填料层32;填料层32内的填料为鲍尔环或阶梯环填料。经过团聚剂喷射器2处理后的烟气继续通过此填料层32;填料层32加强气液传质,强化吸收气态SO3;同时通过颗粒与填料的碰撞,去除含有SO3的液滴。
在填料除雾器3的上方设置旋流静电层4;旋流静电层4的放电单元为线管式结构,放电管底部套装旋流板。具体如下:
所述旋流静电层4由若干个相互平行的线管式结构的放电管40组成;每个放电管40作为一个旋流静电层4的放电单元,放电管40的中心轴线与筒形塔体100的中心轴线相平行。
放电管40包括一个圆管状即无顶面、且无底面的电极筒41,电极筒41为直径为150~250mm、材质为不锈钢的圆管,电极筒41接地;
在电极筒41的轴心线处设置放电极42,为线电极,放电极42与电极筒41的轴心线相重合;放电极42采用芒刺型结构,放电极42接负高压;
在电极筒41的底部、中部和上部各套装设置一个旋流板43(为了图面的清晰,图2中,仅仅显示了位于电极筒41底部的旋流板43),为平面型旋流板,所述旋流板43的轴心线与放电极42相重合;旋流板43以放电极42作为转动轴,转动轴与旋流板43中心焊接固定;旋流板43叶片与水平面的倾角为30~45°,与转动轴的夹角为45~60°;电极筒41的顶部为出气口。其工作过程如下:经过填料层32处理后的烟气从位于电极筒41底部的旋流板43的入口处进入电极筒41内,在旋流板43作用下形成螺旋上升的气流,此时气流产生的离心力可使烟气中的部分SO3颗粒迁移到电极筒41;同时放电极42开始电晕放电使SO3颗粒带上电子,从而发生静电吸附而迁移到电极筒41被捕集,通过旋流板43和放电极42的配合作用,烟气中的SO3颗粒被高效脱除;处理后的烟气从位于电极筒41上部的旋流板43的出口排出。电极筒41内烟气平均流速控制在0.8~1m/s,停留时间2~3s。
相邻的放电管40外表面之间为挡板结构,因此,烟气必须通过放电管40。
在旋流静电器4上方设置冲洗器5,冲洗器5的设置属于常规技术,定期进行大量冲洗水喷淋;产生的冲洗液落入液体收集池103内。可利用浆液泵将液体收集池103内的溶液(团聚剂溶液和低浓度H2SO4)打入脱硫塔浆液池。
经过本实用新型装置处理后的烟气最终从烟气出口102排出。
实验1、按照实施例1所述装置,对湿法脱硫后烟气进行处理。
具体参数如下:
惯性除雾器1采用单级波形板除雾器,由5组单级波纹板除雾器组成,总高度约为1m,空塔流速为2.5m/s,停留时间为0.4s。
团聚剂为KC:LBG=1:1质量比,总质量浓度控制在0.1g/L;团聚剂喷射采用双流体雾化喷嘴,雾化粒径10um,喷射角90°,喷淋覆盖率达到150%。在喷射层上方200mm处设置栅板托架31,在栅板托架31的上表面铺设高度为300mm的填料层32;填料采用鲍尔环填料。填料层32上方布置旋流静电器4,放电管为直径200mm材质为不锈钢圆管,放电管接地。线电极采用芒刺型结构,接负高压。电极筒内烟气平均流速控制在1m/s,停留时间2s。旋流板叶片与水平面的倾角为45°,与转动轴的夹角为45°。
原始的湿法脱硫后烟气为:雾滴含量152mg/Nm3,SO3浓度48mg/Nm3
从烟气出口102排出的处理后烟气的各项性能指标为:雾滴含量25mg/Nm3,SO3浓度4mg/Nm3
对比例1-1、去除整个团聚剂喷射器2的使用,其余等同于实验1。
从烟气出口102排出的处理后烟气:雾滴含量79mg/Nm3,SO3浓度23mg/Nm3
对比例1-2、去除整个填料除雾器3,其余等同于实验1。
从烟气出口102排出的处理后烟气:雾滴含量72mg/Nm3,SO3浓度16mg/Nm3
对比例1-3、仅仅在电极筒41的底部设置一个旋流板43,即将位于电极筒41中部和上部的旋流板43去除,其余等同于实验1。
从烟气出口102排出的处理后烟气:雾滴含量52mg/Nm3,SO3浓度18mg/Nm3
对比例2-1、将实验1中的团聚剂KC:LBG质量比改成1:2,其余等同于实验1。从烟气出口102排出的处理后烟气:雾滴含量30mg/Nm3,SO3浓度13mg/Nm3
对比例2-2、将实验1中的团聚剂浓度改成0.03g/L,其余等同于实验1。
从烟气出口102排出的处理后烟气:雾滴含量31mg/Nm3,SO3浓度12mg/Nm3
对比例2-3、将实验1中的团聚剂的雾化粒径改为15um,其余等同于实验1。
从烟气出口102排出的处理后烟气:雾滴含量28mg/Nm3,SO3浓度10mg/Nm3
说明:本实用新型当置于常规湿法脱硫塔顶端配套使用(去除液体收集池后置于常规湿法脱硫塔顶),所得效果基本等同于作为独立的反应器时的效果。
最后,还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若干个具体实施例。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以上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用于湿法脱硫后烟气中SO3高效脱除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包括筒形塔体(100),在筒形塔体(100)的底部或筒形塔体(100)靠近底部的侧壁上设置烟气进口(101),在筒形塔体(100)的顶部设置烟气出口(102),所述烟气进口(101)、烟气出口(102)均与筒形塔体(100)的内腔相连通;
在筒形塔体(100)的内腔中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惯性除雾器(1)、团聚剂喷射器(2)、填料除雾器(3)、旋流静电器(4)、冲洗器(5),所述惯性除雾器(1)位于烟气进口(101)的上方,冲洗器(5)位于烟气出口(102)的下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湿法脱硫后烟气中SO3高效脱除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筒形塔体(100)的底面设置通孔,从而形成烟气进口(101),所述烟气进口(101)与湿法脱硫塔的塔顶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湿法脱硫后烟气中SO3高效脱除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由于筒形塔体(100)带有底面,因此,筒形塔体(100)的底部内腔作为液体收集池(103),在液体收集池(103)对应的筒形塔体(100)侧壁上设置有液体出口(104);在筒形塔体(100)靠近底部的侧壁上设置烟气进口(101),所述烟气进口(101)位于液体收集池(103)的上方;烟气进口(101)向下倾斜5~10°。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用于湿法脱硫后烟气中SO3高效脱除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惯性除雾器(1)由至少一层的波形板除雾器组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湿法脱硫后烟气中SO3高效脱除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每层波形板除雾器中,叶片高度在200~300mm,间距20~40mm,厚度3~4mm。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湿法脱硫后烟气中SO3高效脱除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惯性除雾器(1)上方20~50mm处设置团聚剂喷射器(2);
团聚剂喷射器(2)采用双流体雾化喷嘴,双流体雾化喷嘴的雾化粒径≤10um,喷射角度为80~100°。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湿法脱硫后烟气中SO3高效脱除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填料除雾器(3)由栅板托架(31)和填料层(32)组成;
在团聚剂喷射器(2)的上方设置栅板托架(31),所述栅板托架与团聚剂喷射器(2)的间距为200±50mm;
在栅板托架(31)的上表面铺设高度为300±50mm的填料层(32);填料层(32)内的填料为鲍尔环或阶梯环填料。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湿法脱硫后烟气中SO3高效脱除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填料除雾器(3)的上方设置旋流静电器(4);
所述旋流静电器(4)由若干个相互平行的线管式结构的放电管(40)组成;每个放电管(40)作为一个旋流静电器(4)的放电单元,放电管(40)的中心轴线与筒形塔体(100)的中心轴线相平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湿法脱硫后烟气中SO3高效脱除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放电管(40)包括一个圆管状的电极筒(41),电极筒(41)的直径为150~250mm,电极筒(41)接地;
在电极筒(41)的轴心线处设置放电极(42),放电极(42)采用芒刺型结构,放电极(42)接负高压;
在电极筒(41)的底部、中部和上部各套装设置一个旋流板(43),所述旋流板(43)的轴心线与放电极(42)相重合;所述旋流板(43)叶片与水平面的倾角为30~45°,与轴心线的夹角为45~60°。
CN202022693070.3U 2020-11-20 2020-11-20 用于湿法脱硫后烟气中so3高效脱除的装置 Active CN2145979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693070.3U CN214597998U (zh) 2020-11-20 2020-11-20 用于湿法脱硫后烟气中so3高效脱除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693070.3U CN214597998U (zh) 2020-11-20 2020-11-20 用于湿法脱硫后烟气中so3高效脱除的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597998U true CN214597998U (zh) 2021-11-05

Family

ID=784278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693070.3U Active CN214597998U (zh) 2020-11-20 2020-11-20 用于湿法脱硫后烟气中so3高效脱除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59799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75079A (zh) * 2020-11-20 2021-01-29 浙江富春江环保热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湿法脱硫后烟气中so3高效脱除的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75079A (zh) * 2020-11-20 2021-01-29 浙江富春江环保热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湿法脱硫后烟气中so3高效脱除的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517261U (zh) 一种工业燃煤锅炉烟气多污染物超低排放协同脱除系统
CN100496676C (zh) 同时脱除多种污染物的湿式氨法烟气洁净工艺及其系统
CN105561776B (zh) 一种工业燃煤锅炉烟气多污染物超低排放协同脱除系统
CN102961943B (zh) 一种湿法烟气脱硫协同脱除微细颗粒的方法及装置
US20200353407A1 (en) Ammonia-based multi-zone double-loop process for ultralow emission of multi-pollutant
CN105444195B (zh) 燃煤烟气多污染物协同处理方法及其系统
CN204469531U (zh) 膜分离循环流化床脱硫除尘装置
WO2017219623A1 (zh) 一种在线循环再生有机废气处理方法与装置
CN104437069A (zh) 膜分离循环流化床脱硫除尘装置及方法
CN1994532A (zh) 高效湿式脱硫脱氮除尘工艺及其一体化装置
CN205308097U (zh) 一种高效脱硫除尘一体化装置
CN214597998U (zh) 用于湿法脱硫后烟气中so3高效脱除的装置
CN102423593A (zh) 一种燃煤工业锅炉烟气中同时除尘脱硫脱硝的方法
CN204543929U (zh) 烟气净化装置
CN205435424U (zh) 一种同步脱硫脱硝脱汞系统
CN108187472A (zh) 一种旋转网板减速的烟气脱硫除尘设备
CN210278551U (zh) 一种Hg、SO3协同脱除的袋式除尘器
CN211216153U (zh) 一种烧结烟气塔内脱除微细颗粒物的上升管型升气帽
CN112275079A (zh) 一种用于湿法脱硫后烟气中so3高效脱除的装置
CN2721212Y (zh) 异比重流态化烟气脱硫除尘装置
CN110559834A (zh) 一种烧结烟气塔内脱除微细颗粒物的上升管型升气帽
CN206688518U (zh) 一种燃煤烟气的多污染物协同控制的超低排放处理系统
CN217392032U (zh) 糠醛渣焚烧烟气湿法脱硫塔
CN203281204U (zh) 具有平坦底部腔室的喷雾干燥器吸收设备
CN211216166U (zh) 一种协同脱除烟气中汞及二氧化硫的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301

Address after: No. 99, Tengfei Road, Licheng Town, Liyang City,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3399

Patentee after: Jiangsu Fuchunjia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ermal Power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188, Chunyong Road, Lingqiao Town, Fuyang District, Hangzhou City, Zhe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FUCHUNJIA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ERMOELECTRICIT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