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591955U - 一种智能头戴设备及其发声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头戴设备及其发声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591955U
CN214591955U CN202120538977.4U CN202120538977U CN214591955U CN 214591955 U CN214591955 U CN 214591955U CN 202120538977 U CN202120538977 U CN 202120538977U CN 214591955 U CN214591955 U CN 2145919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arm
piezoelectric ceramic
sound
area
hos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53897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立吉
华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ertek Inc
Original Assignee
Goertek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ertek Inc filed Critical Goertek Inc
Priority to CN20212053897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5919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5919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5919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ezo-Electric Transducers For Audible Band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头戴设备及其发声结构,发声结构包括支臂,支臂设有内腔、支臂的侧壁上设置有与内腔连通的出声孔;内腔中对应出声孔位置处设置压电陶瓷模组,压电陶瓷模组包括正极部和负极部。智能头戴设备包括主机、从主机两端向外延伸的侧臂、设置于主机内的主控单元以及发声结构;支臂固定在侧臂上;或者,支臂与侧臂共用;正极部和负极部与主控单元的对应端口电连接;本实用新型可克服现有技术中支臂较厚,不利于智能头戴设备的支臂向轻薄化方向发展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头戴设备及其发声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声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智能头戴设备的发声结构及智能头戴设备。
背景技术
虚拟现实头戴设备、增强现实头戴设备、混合现实头戴设备、智能眼镜等不同种类智能头戴设备,通常都包含发声装置,以为佩戴者提供音频体验。
大多数发声装置,都设置在智能头戴设备的支臂上;为了满足声音频段的需要,发生装置一般设计的较厚,以保证振膜振动差生较大的位移,从而提高好的声音频段;鉴于大多数发声装置都设置在支臂上,因此需要支臂具有一定的厚度以支撑发声装置的设置。
这种设计,不利于智能头戴设备的支臂向轻薄化方向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智能头戴设备的发声结构及智能头戴设备,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支臂较厚,不利于智能头戴设备的支臂向轻薄化方向发展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智能头戴设备的发声结构,所述发声结构包括:
支臂,所述支臂设有内腔、所述支臂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内腔连通的出声孔;
所述内腔中对应所述出声孔位置处设置压电陶瓷模组,所述压电陶瓷模组包括正极部和负极部。
优选地,所述压电陶瓷模组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压电陶瓷元件和第二压电陶瓷元件,所述第一压电陶瓷元件构成所述正极部、所述第二压电陶瓷元件构成所述负极部;或者,所述第一压电陶瓷元件构成所述负极部、所述第二压电陶瓷元件构成所述正极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压电陶瓷元件为圆形铜片、所述第二压电陶瓷元件为两面均镀设有镀银层的环形陶瓷片;所述第一压电陶瓷元件位于所述出声孔与所述第二压电陶瓷元件之间。
优选地,所述压电陶瓷模组的厚度小于等于2.5mm。
优选地,所述支臂包括扬声器区、中部导音区以及出声孔区,所述扬声器区的厚度大于所述中部导音区以及所述出声孔区;
所述发声结构还包括分频器以及设置于所述扬声器区的扬声器;
所述分频器与所述扬声器和所述压电陶瓷模组均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正极部设置有第一中空区、所述负极部设置第二中空区;
所述中部导音区通过所述第一中空区和所述第二中空区与所述出声孔连通。
优选地,所述分频器固定在所述支臂内,所述分频器的接线端伸出所述支臂外;或者,
所述分频器固定在所述支臂外,所述压电陶瓷模组和所述扬声器的接线端伸出所述支臂外并与所述分频器的对应接线端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智能头戴设备,包括主机、从所述主机两端向外延伸的侧臂以及设置于所述主机内的主控单元;还包括所述的用于智能头戴设备的发声结构;所述支臂固定在所述侧臂上;或者,所述支臂与所述侧臂共用;所述正极部和所述负极部与所述主控单元的对应端口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智能头戴设备,包括主机、从所述主机两端向外延伸的侧臂以及设置于所述主机内的主控单元;还包括所述的用于智能头戴设备的发声结构;所述支臂固定在所述侧臂上;或者,所述支臂与所述侧臂共用;所述分频器与所述主控单元电连接。
优选地,所述支臂上的所述扬声器区设置于所述主机内部,所述出声孔区以及至少部分所述中部导音区与所述侧臂共用。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取得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中的发声结构,包括支臂,支臂设有内腔、支臂的侧壁上设置与内腔连通的出声孔;内腔中对应出声孔位置处设置压电陶瓷模组,压电陶瓷模组包括正极部和负极部。在智能头戴设备中具体应用时,支臂与主机上的侧臂固定,或共用;正极部和负极部与主控单元的对应端口电连接。当施加交变电流时,压电陶瓷模组会随着电流方向的变化产生振动,从而推动空气振动,向外辐射声音,厚度上可以设计的特别薄。因此采用压电陶瓷模组作为发声部件,可减少智能头戴设备的支臂的厚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2是图1中压电陶瓷片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切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智能头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发声结构,2-支臂,21-出声孔,22-内腔,3-扬声器,4-压电陶瓷模组,41-圆形铜片,42-环形陶瓷片,43-第一中空区,44-第二中空区,5- 分频器,6-电连接导体,7-主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一:
由图1至图3共同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智能头戴设备的发声结构,发声结构1包括支臂2,支臂2设有内腔22、支臂2的侧壁上设置有与内腔22连通的出声孔21;内腔22中对应出声孔21位置处设置压电陶瓷模组4,压电陶瓷模组4包括正极部和负极部。
本实施例中,压电陶瓷模组4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压电陶瓷元件和第二压电陶瓷元件,第一压电陶瓷元件构成正极部、第二压电陶瓷元件构成负极部。又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压电陶瓷元件构成负极部、第二压电陶瓷元件构成正极部。
其中,第一压电陶瓷元件为圆形铜片41、第二压电陶瓷元件为两面均镀设有镀银层的环形陶瓷片42;第一压电陶瓷元件位于出声孔21与第二压电陶瓷元件之间。圆形铜片41设置有第一中空区43、环形陶瓷片42设置第二中空区 44(内环区域)。
本实施例中,整个压电陶瓷模组4的厚度小于等于2.5mm。相比出声孔21 处设置厚度较大的扬声器而言,可大大减小用于对其支撑的支臂2的厚度,有利于智能头戴设备的支臂2向轻薄化方向发展。
参见图5,本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智能头戴设备,包括主机7、从主机7 两端向外延伸的侧臂、设置于主机7内的主控单元以及两个发声结构1;本实施例中,发声结构1的支臂2与侧臂共用(即为一个部件);正极部和负极部通过电连接导体6与主控单元的对应端口电连接。又一些实施例中,支臂2和侧臂是两个部件,支臂2固定在侧臂上。
实施例二:
鉴于压电陶瓷模组4的振动幅度有限,通常对3000HZ以上频段的声音表现较好,尤其对1000HZ以下频段的音表现会欠缺,为了在向轻型化方向发展的同时不影响用户的体验,本实施例公开了另一种发声结构1,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增加了对1000HZ以下频段声音表现较好的扬声器3。
由图4和图5共同所示,优化的支臂2包括扬声器区(用于与主机7连接的部位)、中部导音区以及出声孔区,中部导音区通过第一中空区43和第二中空区44与出声孔21连通;发声结构1还包括分频器5以及设置于扬声器区的扬声器3;分频器5与扬声器3和压电陶瓷模组4均电连接。扬声器区的厚度大于中部导音区以及出声孔区,既便于与主机7进行转动连接,又便于安装扬声器3。
有些实施例中,分频器5固定在支臂2内;分频器5的接线端伸出支臂2 外。另一些实施例中,分频器5固定在与扬声器区对应的支臂2外;压电陶瓷模组4和扬声器3的接线端(电连接导体6)伸出支臂2外并与分频器5的对应接线端电连接。
该实施例通过在出声孔21位置处设置压电陶瓷模组4来主要负责3000HZ 以上频段的声音,在扬声器区设置扬声器3来主要负责3000HZ以下频段的声音,并通过分频器5为扬声器3和压电陶瓷模组4提供适宜频段的声波信号,综合扬声器3与压电陶瓷模组4的特性为用户提供100-10000HZ全频段声音,相比传统较厚扬声器设置在出声孔21位置处的发声结构,不仅减少了支臂2厚度,还改善了用户体验。
本实施例公开了另一种智能头戴设备,包括主机7、从主机7两端向外延伸的侧臂以及设置于主机7内的主控单元;还包括实施例二公开的发声结构1;本实施例中,支臂2与侧臂共用(即为一个部件);分频器5与主控单元电连接。又一些实施例中,支臂2和侧臂是两个部件,支臂2固定在侧臂上。还有一些实施例,支臂2上的扬声器区设置于主机7内部(即扬声器区隐藏在主机 7内,不外露),出声孔区以及至少部分中部导音区与侧臂共用。
上述两个实施例公开的发声结构和智能头戴设备相比现有技术更加轻薄。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它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相互参见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智能头戴设备的发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结构包括:
支臂,所述支臂设有内腔、所述支臂的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内腔连通的出声孔;
所述内腔中对应所述出声孔位置处设置压电陶瓷模组,所述压电陶瓷模组包括正极部和负极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智能头戴设备的发声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电陶瓷模组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压电陶瓷元件和第二压电陶瓷元件,所述第一压电陶瓷元件构成所述正极部、所述第二压电陶瓷元件构成所述负极部;或者,所述第一压电陶瓷元件构成所述负极部、所述第二压电陶瓷元件构成所述正极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智能头戴设备的发声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压电陶瓷元件为圆形铜片、所述第二压电陶瓷元件为两面均镀设有镀银层的环形陶瓷片;所述第一压电陶瓷元件位于所述出声孔与所述第二压电陶瓷元件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智能头戴设备的发声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电陶瓷模组的厚度小于等于2.5mm。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智能头戴设备的发声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臂包括扬声器区、中部导音区以及出声孔区,所述扬声器区的厚度大于所述中部导音区以及所述出声孔区;
所述发声结构还包括分频器以及设置于所述扬声器区的扬声器;
所述分频器与所述扬声器和所述压电陶瓷模组均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智能头戴设备的发声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正极部设置有第一中空区、所述负极部设置第二中空区;
所述中部导音区通过所述第一中空区和所述第二中空区与所述出声孔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智能头戴设备的发声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分频器固定在所述支臂内,所述分频器的接线端伸出所述支臂外;或者,
所述分频器固定在所述支臂外,所述压电陶瓷模组和所述扬声器的接线端伸出所述支臂外并与所述分频器的对应接线端电连接。
8.一种智能头戴设备,包括主机、从所述主机两端向外延伸的侧臂以及设置于所述主机内的主控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智能头戴设备的发声结构;
所述支臂固定在所述侧臂上;或者,所述支臂与所述侧臂共用;
所述正极部和所述负极部与所述主控单元的对应端口电连接。
9.一种智能头戴设备,包括主机、从所述主机两端向外延伸的侧臂以及设置于所述主机内的主控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权利要求5-7任一项所述的用于智能头戴设备的发声结构;
所述支臂固定在所述侧臂上;或者,所述支臂与所述侧臂共用;所述分频器与所述主控单元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智能头戴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臂上的所述扬声器区设置于所述主机内部,所述出声孔区以及至少部分所述中部导音区与所述侧臂共用。
CN202120538977.4U 2021-03-15 2021-03-15 一种智能头戴设备及其发声结构 Active CN2145919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38977.4U CN214591955U (zh) 2021-03-15 2021-03-15 一种智能头戴设备及其发声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538977.4U CN214591955U (zh) 2021-03-15 2021-03-15 一种智能头戴设备及其发声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591955U true CN214591955U (zh) 2021-11-02

Family

ID=783542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538977.4U Active CN214591955U (zh) 2021-03-15 2021-03-15 一种智能头戴设备及其发声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59195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554367B (zh)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16795282U (zh) 一种新型骨传导振子以及骨传导蓝牙耳机
CN213342622U (zh) 耳机
CN214125513U (zh) 骨传导耳机
WO2021258653A1 (zh) 扬声器和耳机
CN214591955U (zh) 一种智能头戴设备及其发声结构
CN218243813U (zh) 一种骨传导扬声器振子及骨传导耳机
CN218679356U (zh)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2312285A (zh) 音圈、扬声器及便携式电子设备
CN111163404A (zh) 一种骨传导振子喇叭
CN110958519A (zh) 一种主动降噪声学单元及发声单体
CN215345009U (zh) 发声器件及耳机
CN213028536U (zh) 发声器件
CN213818121U (zh) 发声器件及具有该发声器件的耳机
CN114979338A (zh) 电子设备及其发声控制方法
CN210986413U (zh) 振动膜及扬声器
CN214591966U (zh) 一种双驱动骨传导喇叭及耳机
US20240284108A1 (en) Earphones and transducer devices thereof
CN210120662U (zh) 微型耳机发声单体
CN215499486U (zh) 一种单驱动骨传导喇叭及耳机
US20230052353A1 (en) Loudspeaker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219421013U (zh) 发声装置和穿戴设备
US20240223938A1 (en) Earphone core and earphone
CN219068313U (zh) 发声装置和穿戴设备
CN213426471U (zh) 一种用于发声装置的线圈及发声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