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979338A - 电子设备及其发声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及其发声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979338A CN114979338A CN202210529665.6A CN202210529665A CN114979338A CN 114979338 A CN114979338 A CN 114979338A CN 202210529665 A CN202210529665 A CN 202210529665A CN 114979338 A CN114979338 A CN 11497933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ound
- piezoelectric actuator
- electronic device
- shell
- scree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195 production control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30000005284 excit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3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0919 ceram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405 preven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94 contradic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Substances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91 radiation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3764 rhythm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3—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transmitters or receivers, e.g. telephone hand-set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3—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transmitters or receivers, e.g. telephone hand-sets
- H04M1/035—Improving the acoustic characteristics by means of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housing, e.g. ribs, walls, resonating chambers or caviti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6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including speech amplifiers
- H04M1/62—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Piezo-Electric Transducers For Audible Ba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子设备及其发声控制方法,该电子设备包括壳体、发声器件及压电致动器,所述壳体形成有安装腔和与所述安装腔连通的主出声孔;所述发声器件设于所述安装腔内,以接收激励发出第一声波并通过安装腔从所述主出声孔流出;所述压电致动器固定安装于所述壳体,并与所述安装腔间隔设置,以接收激励并带动所述壳体振动发出第二声波;其中,所述第一声波与所述第二声波的相位相同或者相反。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电子设备能实现不同的工作模式,且在听筒模式时能更好的保护通话隐私。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子设备及其发声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电子设备在使用时,内容隐私一直是用户比较关注的问题,例如,移动终端的通话隐私。且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经常会遇到在电梯或办公室等较为安静的公共场所接听电话的情况,而现有的移动终端的结构一般在壳体内安装有一个动圈式发声器件,听筒发出的声音既能被使用者听到也能够被周围的人清晰的听到,从而会存在泄露通话内容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电子设备,旨在实现电子设备不同的工作模式,且在听筒模式时,能更好的保护通话隐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电子设备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形成有安装腔和与所述安装腔连通的主出声孔;
发声器件,所述发声器件设于所述安装腔内,以接收激励发出第一声波并通过安装腔从所述主出声孔流出;及
压电致动器,所述压电致动器固定安装于所述壳体,并与所述安装腔间隔设置,以接收激励并带动所述壳体振动发出第二声波;
其中,所述第一声波与所述第二声波的相位相同或者相反。
可选地,所述壳体包括屏幕、后壳以及连接所述屏幕和所述后壳的中壳,所述发声器件和压电致动器在垂直于所述屏幕的方向上排布设置。
可选地,所述发声器件与所述压电致动器在所述后壳的底面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合。
可选地,所述中壳朝向所述屏幕的表面开设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槽壁与所述屏幕围合形成所述安装腔,所述发声器件固定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屏幕开设所述主出声孔。
可选地,所述主出声孔设于所述屏幕靠近所述中壳的边缘位置,所述中壳对应所述主出声孔的位置开设有扩充槽,所述扩充槽与所述安装槽间隔设置,且与所述安装腔连通,所述扩充槽的槽侧壁开设有与外界连通的副出声孔。
可选地,所述主出声孔设有多个,多个所述主出声孔沿所述屏幕的边缘间隔排布;
和/或,所述副出声孔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副出声孔沿所述中壳的边缘间隔排布。
可选地,所述主出声孔靠近所述屏幕的顶端,所述副出声孔位于所述中壳的顶面。
可选地,所述中壳朝向所述后壳的表面设有卡固槽,所述卡固槽的槽壁与所述后壳围合形成卡固腔,所述压电致动器安装于所述卡固腔内,且其外表面均与所述卡固腔的腔壁抵接。
可选地,所述压电致动器贴设于所述后壳朝向所述安装腔的表面。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电子设备的发声控制方法,所述电子设备的发声控制方法包括步骤:
确定所述电子设备的工作模式;
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听筒模式时,分别对所述压电致动器与所述发声器件通入相反相位的激励,以控制所述压电致动器带动所述壳体振动发出的第二声波与所述发声器件发出的第一声波相位相反;
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外放模式时,分别对所述压电致动器与所述发声器件通入相同相位的激励,以控制所述压电致动器带动所述壳体振动发出的所述第二声波与所述发声器件发出的第一声波相位相同。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电子设备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内的发声器件和压电致动器,发声器件固定在安装腔内,其可以接收激励后发出第一声波,并通过安装腔从主出声孔内流出,被用户接收到。同时,通过增设压电致动器,同时接收特定激励,并能够带动电子设备的壳体振动以发出第二声波。第二声波与第一声波相位相同时,提升电子设备的外放声音效果;第二声波与第一声波相位相反时,在离电子设备相对较远的位置处,发声器件与压电致动器与之距离接近,从而可以形成声偶极子效应,即第二声波会消减第一声波的传播,继而达到消减通话漏音的功能;而对于电子设备的用户而言,由于发声器件与压电致动器与用户之间的距离差不满足声偶极子效应的条件,故而不会对用户接收通话信息产生影响。且,压电致动器可以相对于其他发声部件做到较薄的厚度尺寸,因此,在实现较好的防漏音的效果下不会过多占用壳体的空间,有利于薄型化。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电子设备一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为本发明电子设备另一实施例中壳体与发声器件的正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 名称 | 标号 | 名称 |
100 | 电子设备 | 153 | 扩充槽 |
10 | 壳体 | 155 | 副出声孔 |
10a | 安装腔 | 157 | 卡固槽 |
11 | 屏幕 | 30 | 发声器件 |
111 | 主出声孔 | 31 | 磁路系统 |
13 | 后壳 | 33 | 振动系统 |
15 | 中壳 | 50 | 压电致动器 |
151 | 安装槽 |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出一种电子设备100。
请结合参照图1和图2,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该电子设备100包括壳体10、发声器件30及压电致动器50,所述壳体10形成有安装腔10a和与所述安装腔10a连通的主出声孔111;所述发声器件30设于所述安装腔10a内,以接收激励发出第一声波并通过安装腔10a从所述主出声孔111流出;所述压电致动器50固定安装于所述壳体10,并与所述安装腔10a间隔设置,以接收激励并带动所述壳体10振动发出第二声波;
其中,所述第一声波与所述第二声波的相位相同或者相反。
本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可以是移动终端,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也可以是穿戴设备,例如智能手表,VR设备等,或者是其他通过电路控制并能够实现发声效果的设备,在此不做限定。
具体地,该电子设备100包括壳体10、发声器件30及压电致动器50,壳体10的材质可以为塑料或金属,在此不作限定,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定,能够为各个部件提供很好的安装基础和防护基础即可,也可以兼顾美观的效果。当然,壳体10的整体形状也可以根据实际的产品类型进行设定,例如长方体、正方体等,在此不做限定。壳体10形成有安装腔10a用于安装发声器件30,并为发声器件30提供声波传播的空间,实现发声功能。当然,当然,电子设备100还包括有控制组件,该控制组件设有控制器和电路,壳体10还形成有其他空腔,用于安装控制器和电路,例如,电路板,传感器或者电源等,在压电致动器50和发声器件30安装在壳体10内时,两者均通过电路与控制器进行电连接,从而在触发发声器件30工作时,能够同时给予压电致动器50特定的激励信号,以使其发出与发声器件30相同或者相反相位的声波。此外,壳体10还可以用于装配实现电子设备100的其他功能的部件,例如,显示功能,在此不做赘述。
发声器件30设于安装腔10a内,其类型可以是动圈式发声体,也可以是动铁式发声体,也可以是与压电致动器50相同的另一压电致动器,在此不做限定,且其具体结构可以参照目前的发声部件结构,能够实现电声转换即可。发声器件30设于安装腔10a内,其与安装腔10a的部分腔壁贴合抵接,而与其他部分腔壁之间形成有供声波传递的间隙,例如,发声器件30与安装腔10a的部分腔壁之间形成前腔,主出声孔111与前腔连通,从而实现声波的流出。此处,发声器件30接收控制单元的激励信号,该激励信号为电子设备100需要传递语音信号,发声器件30可以将其转换为第一声波发出来,被用户接收。
而压电致动器50为薄片状结构,其在接收激励信号后,可以发生形变,从而带动壳体10进行振动发声。压电致动器50一般包括压电陶瓷,发声原理利用了压电陶瓷的压电效应和电能机械能转化原理,在对压电陶瓷通入音频激励信号后,可以使其产生伸缩形变,从而带动壳体10产生振动。故而,压电致动器50无需有空腔去传播振动,此处将压电致动器50固定在壳体10的某一位置上,使其能够带动壳体10发生其表面的振动即可。故压电致动器50可以固定在壳体10内部,也可以部分固定在壳体10内部,部分裸露在壳体10外部,或者均设置在壳体10外部,并与壳体10的安装位置完全接触,以保证其安装稳定性,并与安装腔10a间隔设置,从而减少发声器件30对压电致动器50的振动影响。压电致动器50的形状可以是长方体、正方体或圆片状均可,在此不做限定。此处,给压电致动器50的激励信号能够使得其发出的第二声波的相位与第一声波的相位相反,也即需要压电致动器50发出相反振动方向上的声波,以在一定距离之外的位置处因声偶极子效应不能接收到发声器件30的第一声波。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电子设备100包括壳体10、设于壳体10内的发声器件30和压电致动器50,发声器件30固定在安装腔10a内,其可以接收激励后发出第一声波,并通过安装腔10a从主出声孔111内流出,被用户接收到。同时,通过增设压电致动器50,接收特定激励,以带动壳体10振动发出与第一声波相反相位或者相同相位的第二声波。如此,在电子设备100实现外放模式时,第一声波和第二声波的相位相同,可以提升外放的声音效果。在电子设备100实现听筒模式时,在离电子设备100相对较远的位置处,发声器件30与压电致动器50与之距离接近,从而可以形成声偶极子效应,即第二声波会消减第一声波的传播,继而达到消减通话漏音的功能;而对于电子设备100的用户而言,由于发声器件30与压电致动器50与用户之间的距离差不满足声偶极子效应的条件,故而不会对用户接收通话信息产生影响。且,压电致动器50可以相对于其他发声部件做到较薄的厚度尺寸,因此,在实现较好的防漏音的效果下不会过多占用壳体10的空间,有利于薄型化。
请继续参照图1和图2,可选地,所述壳体10包括屏幕11、后壳13以及连接所述屏幕11和所述后壳13的中壳15,所述发声器件30和压电致动器50在垂直于所述屏幕11的方向上排布设置。
本实施例中,以电子设备100为手机为例,壳体10包括屏幕11、后壳13和连接两者的中壳15,且中壳15与屏幕11及后壳13均为可拆卸连接方式,例如,卡扣、螺纹等,方便将各个部件组装到壳体10内部,并在需要时方便对部件进行维护或更换。当然,中壳15与屏幕11以及后壳13的连接方式还可以是粘接,以提高连接密封性。此处,壳体10的整体形状为长方体,屏幕11、中壳15及后壳13在厚度方向上依次连接,故而,将发声器件30与压电致动器50在垂直与屏幕11的方向上排布,也即在厚度方向上排布,从而可以有效利用压电致动器50的薄片结构,有效减少对壳体10的表面方向上的空间的占用,并且不会增加壳体10的厚度,有利于薄型化。同时,也可以将压电致动器50与发声器件30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减小,能够进一步增加远距离位置处的声偶极子效应,更有利于防止通话信息的泄露。
此处,发声器件30可以靠近屏幕11的位置设置,压电致动器50靠近后壳13的位置设置,或者,发声器件30靠近后壳13的位置设置,压电致动器50靠近屏幕11的位置设置。
可选地,所述发声器件30与所述压电致动器50在所述后壳13的底面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合。
本实施例中,发声器件30与压电致动器50在后壳13的底面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合。进一步地,为便于电子设备的空间设计,发声器件30与压电致动器50在后壳13的底面的投影完全重合,也即,压电致动器50的形状与尺寸与发声器件30的形状和尺寸可以相适配,以提升远距离处的消减第一声波的力度,进一步提升防漏音效果,还可以进一步减少壳体10的横向方向上的空间占用。或者,压电致动器50的尺寸大于发声器件30的尺寸,发声器件30在后壳上的投影位于压电致动器50在后壳上的投影范围内,或者相反情况,本发明对压电致动器50和发声器件30的尺寸不作限制,但本发明所述方案均有利于更合理利用电子设备30的内部空间。
可选地,所述中壳15朝向所述屏幕11的表面开设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槽壁与所述屏幕11围合形成所述安装腔10a,所述发声器件30固定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屏幕11开设所述主出声孔111。
本实施例中,将发声器件30靠近屏幕11的位置设置,中壳15设有安装槽,屏幕11扣合在中壳15的一侧,从而与安装槽的槽壁围合形成封闭的安装腔10a,并在安装腔10a的腔壁上开设有主出声孔111,利用其与外界连通,实现发声。此处在屏幕11上开设主出声孔111,从而使得主出声孔111位于电子设备100的前侧,根据使用电子设备100的习惯,屏幕11侧会贴合与用户的耳侧,如此,发声器件30的发出的声波,可以更加直接传播至用户的耳里,提高接收通话信息的效率和准确率,并能提高用户接收通话信息的音量,保证通话质量。此处,为了屏幕11的美观性和显示功能,主出声孔111的尺寸可相对较小,不影响其外观。且主出声孔111的形状可以为圆形,从而提升出声顺畅性。
在一实施例中,发声器件30为动圈式扬声器,其包括有磁路系统31和振动系统33,当然,其还可以设置单体壳,将磁路系统31和振动系统33相对的安装于单体壳内,通过振动系统33的音圈悬设于磁路系统31的磁间隙内,从而使得音圈受磁场被驱动往复直线运动,以带动振膜往复移动,实现声波的传递。为了提升安装稳定性,中壳15开设有安装槽,在安装槽的槽口边缘向内弯折有扣沿,如此,可以通过扣沿对发声器件30的周缘进行限位,防止其发生松动或晃动,保证其结构稳定性。同时,屏幕11朝向中壳15的表面凸设有凸环,凸环可以抵接扣沿,从而使得发声器件30与屏幕11之间具有间隙,形成发声器件30的前腔空间,并在靠近凸环的位置开设主出声孔111。此处,发声器件30与安装槽的形状可以相适配,也即发声器件30安装于安装槽内时,其单体壳与安装槽的槽壁相抵接,没有对应的后腔空间。
请再参照图2,可选地,所述主出声孔111设于所述屏幕11靠近所述中壳15的边缘位置,所述中壳15对应所述主出声孔111的位置开设有扩充槽153,所述扩充槽153与所述安装槽间隔设置,且与所述安装腔10a连通,所述扩充槽153的槽侧壁开设有与外界连通的副出声孔155。
可以理解的,为了不影响屏幕11的显示功能,主出声孔111设于屏幕11的边缘位置。且为了进一步提升电子设备的外放效果,在中壳15上还开设有扩充槽153,将其与容纳腔连通,同时,在该扩充槽153的槽壁上开设有副出声孔155,能够进一步提升电子设备100的发声响度。进一步地,在电子设备底部设置发声器件时,副出声孔155的设置可以配合底部发声器件30实现更好的立体声效果。
具体地,该扩充槽153的开口朝向屏幕11,并与安装槽并排设置,便于声波的流通,提高发声效果。副出声孔155的形状为圆形,从而能够提升声波的传播顺畅性。当然,副出声孔155的形状还可以是方形、多边形等其他形状。
可选地,所述主出声孔111设有多个,多个所述主出声孔111沿所述屏幕11的边缘间隔排布;
和/或,所述副出声孔155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副出声孔155沿所述中壳15的边缘间隔排布。
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升发声器件30的发声响度,将主出声孔111设置有多个,多个主出声孔111沿着屏幕11的边缘间隔排布,从而能够显著提升声波的出声效率和出声量,提升通话的音量,并不影响屏幕11的显示功能。
当然,在主出声孔111为多个的基础上,还可以将副出声孔155设置为多个,多个副出声孔155沿着中壳15的一边缘间隔排布,能够更进一步提升声波的出声效率和出声量,提升通话的音量。具体地,可以将副出声孔155的开孔尺寸大于主出声孔111的开孔尺寸,在保证出音量和出声效率的基础上,不影响电子设备100的外观。主出声孔111的数量可以大于副出声孔155的数量,从而在其尺寸较小不影响外观的情况下保证出声效果。
可选地,所述主出声孔111靠近所述屏幕11的顶端,所述副出声孔155位于所述中壳15的顶面。
可以理解的,根据手机的使用习惯,在使用时,通常会在其顶端位置贴合于人耳处,故而,将主出声孔111设置在屏幕11的顶端,发声器件30和压电致动器50也设于壳体10的顶部,从而能够与人耳距离更近,以进一步方便用户的使用,提升通话音量。此处,屏幕11的顶端以及中壳15的顶面是以用户在使用电子设备100时的正常放置状态为基础的,也即,在电子设备100处于贴合于人耳时,在竖直方向上背离底面的一端为顶端。
可选地,所述中壳15朝向所述后壳13的表面设有卡固槽157,所述卡固槽157的槽壁与所述后壳13围合形成卡固腔,所述压电致动器50安装于所述卡固腔内,且其外表面均与所述卡固腔的腔壁抵接。
本实施例中,为了减少对壳体10内部的空间占用,在中壳15朝向后壳13的表面设有卡固槽157,后壳13盖合在中壳15上,并封堵卡固槽157的开口,围合形成卡固腔,该卡固槽157的形状和尺寸与压电致动器50的形状和尺寸相适配,从而使得压电致动器50的外表面均与卡固腔的腔壁抵接,形成稳定的安装结构,能够防止压电致动器50出现的松动与不稳定,并提升带动后壳13和/或中壳15的振动效果,保证对第一声波的消减力度,提升防漏音的效果。
当然,此处,压电致动器50与卡固腔的抵接可以为松配合,能够方便实现压电致动器50的组装即可。
可以理解地,压电致动器50贴设于后壳13朝向安装腔10a的表面,接收激励信号产生形变从而带动后壳13振动产生第二声波,结构更加稳定,便于组装且提升电子设备的外观美观。
请参照图3,此外,电子设备100还包括有另一发声器件30,该发声器件30设于壳体10的底部,并与顶部的发声器件30结构相同,用于电子设备100的声音外放功能,此时,底部的发声器件30接收控制器的激励信号,发出第三声波以实现底部外放效果,同时,可以配合顶部发声器件30并通过副出声孔155实现更好的立体声效果。此时,压电致动器50可以接收与顶部的发声器件30相同的激励信号,带动壳体振动,与发声器件30发出相同相位的声波,继而能够提升电子设备100在外放时的音质和音量,提升听觉体验。当然,于其他实施例中,电子设备100也可以仅设置顶端的发声器件30,在电子设备100进行外放时,也通过该发声器件30进行发声,此时,也给予压电致动器50激励信号,使其发出与该发声器件30外放声波相同相位的声波,从而提升外放效果。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电子设备100的发声控制方法,该电子设备100为上述任意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0,在此不再详细赘述。所述电子设备100的发声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确定所述电子设备100的工作模式;
S2:当所述电子设备100处于听筒模式时,分别对压电致动器50与所述发声器件30通入相反相位的激励,以控制所述压电致动器50带动所述壳体振动发出的第二声波与所述第一声波相位相反;
S3:当所述电子设备100处于外放模式时,分别对压电致动器50与所述发声器件30通入相同相位的激励,以控制所述压电致动器50带动所述壳体振动发出的第二声波与所述第一声波相位相同。
可以理解的,电子设备100有多个工作模式,例如,开机状态下的锁屏模式,或者解锁模式,浏览网页模式或者通话模式,且当电子设备100处于发声模式时,又可以分为听筒模式和外放模式,而用户在使用听筒模式时是比较倾向于较为隐私的信息接收,此时倾向于不被周围的人接收到,而当使用外放模式时,则说明倾向于将电子设备100的出声量提升。
故而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电子设备100中增设压电致动器50,从而使其与发声器件30配合,实现更好的使用体验。因此,在控制压电致动器50振动发声时,步骤S1先要确定电子设备100的工作模式,此处的确定方式可以通过传感器检测电子设备100所处的工作模式,在通过用户操作触发某一功能时,可以通过传感器检测到并将其发送到控制器中。步骤S1中,例如,当用户触发通话模式时,电子设备100会自动处于听筒模式,此时传感器检测到用户将电子设备100贴合于人耳,则可以给予压电致动器50一激励信号,使其发生与发声器件30相反振动方向的振动,即发出第二声波,于用户周围的远距离位置形成声偶极子效应实现防漏音的效果。或者,也可以通过传感器检测耳机等配件的连接与否,从而判断电子设备100所处为听筒模式。
步骤S3中,而当用户触发外放按钮时或者触发播放音乐并未检测到耳机的连接时,则可以判断电子设备100处于外放模式,此时,则需要给压电致动器50另一激励信号,使其发出与发声器件30相同振动方向的振动,带动壳体10实现双面发声,以此提升电子设备100的发声响度和音质,满足使用需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形成有安装腔和与所述安装腔连通的主出声孔;
发声器件,所述发声器件设于所述安装腔内,以接收激励发出第一声波并通过安装腔从所述主出声孔流出;及
压电致动器,所述压电致动器固定安装于所述壳体,并与所述安装腔间隔设置,以接收激励并带动所述壳体振动发出第二声波;
其中,所述第一声波与所述第二声波的相位相同或者相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屏幕、后壳以及连接所述屏幕和所述后壳的中壳,所述发声器件和压电致动器在垂直于所述屏幕的方向上排布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声器件与所述压电致动器在所述后壳的底面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合。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壳朝向所述屏幕的表面开设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槽壁与所述屏幕围合形成所述安装腔,所述发声器件固定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屏幕开设所述主出声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出声孔设于所述屏幕靠近所述中壳的边缘位置,所述中壳对应所述主出声孔的位置开设有扩充槽,所述扩充槽与所述安装槽间隔设置,且与所述安装腔连通,所述扩充槽的槽侧壁开设有与外界连通的副出声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出声孔设有多个,多个所述主出声孔沿所述屏幕的边缘间隔排布;
和/或,所述副出声孔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副出声孔沿所述中壳的边缘间隔排布。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出声孔靠近所述屏幕的顶端,所述副出声孔位于所述中壳的顶面。
8.如权利要求2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壳朝向所述后壳的表面设有卡固槽,所述卡固槽的槽壁与所述后壳围合形成卡固腔,所述压电致动器安装于所述卡固腔内,且其外表面均与所述卡固腔的腔壁抵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电致动器贴设于所述后壳朝向所述安装腔的表面。
10.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的发声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的发声控制方法包括步骤:
确定所述电子设备的工作模式;
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听筒模式时,分别对所述压电致动器与所述发声器件通入相反相位的激励,以控制所述压电致动器带动所述壳体振动发出的第二声波与所述发声器件发出的第一声波相位相反;
当所述电子设备处于外放模式时,分别对所述压电致动器与所述发声器件通入相同相位的激励,以控制所述压电致动器带动所述壳体振动发出的所述第二声波与所述发声器件发出的第一声波相位相同。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529665.6A CN114979338A (zh) | 2022-05-16 | 2022-05-16 | 电子设备及其发声控制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529665.6A CN114979338A (zh) | 2022-05-16 | 2022-05-16 | 电子设备及其发声控制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979338A true CN114979338A (zh) | 2022-08-30 |
Family
ID=829833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529665.6A Pending CN114979338A (zh) | 2022-05-16 | 2022-05-16 | 电子设备及其发声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979338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714937A (zh) * | 2023-08-02 | 2024-03-15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出音壳体、出音模组及电子设备 |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8489973U (zh) * | 2018-08-15 | 2019-02-12 |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 |
CN210201891U (zh) * | 2019-06-29 | 2020-03-27 |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终端 |
CN210839668U (zh) * | 2020-01-10 | 2020-06-23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终端设备 |
CN111988701A (zh) * | 2020-08-27 | 2020-11-24 |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终端设备 |
CN112118339A (zh) * | 2019-06-20 | 2020-12-2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信号处理的方法和和装置 |
CN112261186A (zh) * | 2020-10-23 | 2021-01-22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 |
CN112261202A (zh) * | 2020-10-22 | 2021-01-22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
CN112769988A (zh) * | 2020-12-31 | 2021-05-07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 |
WO2021104211A1 (zh) * | 2019-11-29 | 2021-06-03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 |
CN113099364A (zh) * | 2021-03-31 | 2021-07-09 |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 |
-
2022
- 2022-05-16 CN CN202210529665.6A patent/CN114979338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8489973U (zh) * | 2018-08-15 | 2019-02-12 |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 |
CN112118339A (zh) * | 2019-06-20 | 2020-12-2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信号处理的方法和和装置 |
CN210201891U (zh) * | 2019-06-29 | 2020-03-27 |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 一种移动终端 |
WO2021104211A1 (zh) * | 2019-11-29 | 2021-06-03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 |
CN210839668U (zh) * | 2020-01-10 | 2020-06-23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终端设备 |
CN111988701A (zh) * | 2020-08-27 | 2020-11-24 |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终端设备 |
CN112261202A (zh) * | 2020-10-22 | 2021-01-22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及其控制方法、控制装置 |
CN112261186A (zh) * | 2020-10-23 | 2021-01-22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 |
CN112769988A (zh) * | 2020-12-31 | 2021-05-07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 |
CN113099364A (zh) * | 2021-03-31 | 2021-07-09 |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 电子设备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714937A (zh) * | 2023-08-02 | 2024-03-15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出音壳体、出音模组及电子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099364B (zh) | 电子设备 | |
CN109756828B (zh) | 发声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 |
CN114554367B (zh) |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 |
CN213342568U (zh) | 扬声器箱及移动终端 | |
CN210016619U (zh) | 扬声器箱 | |
KR100540678B1 (ko) | 휴대용 통신 단말장치 및 그에 사용되는 전기 음향 변환기 | |
CN213028516U (zh) | 发声器件 | |
CN111988701A (zh) | 一种终端设备 | |
CN216356802U (zh) | 一种移动终端设备 | |
US20240236546A9 (en) | Electronic device | |
KR101534629B1 (ko) | 패널 가진형 스피커 | |
CN114866632A (zh) | 电子设备及其发声控制方法 | |
WO2023051005A1 (zh) | 圈铁喇叭组件及耳机 | |
KR20140136184A (ko) | 마이크로 스피커 | |
CN114979338A (zh) | 电子设备及其发声控制方法 | |
TWI321960B (en) | Speaker set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incorporating the same | |
JP2006197454A (ja) | スピーカシステムならびに該スピーカシステムを備えた携帯端末および電子機器 | |
CN218450447U (zh) | 麦克风和扬声器组合模组、耳机及电子设备 | |
CN217010936U (zh) | 电子设备 | |
CN110602608A (zh) | 一种终端设备 | |
CN218634230U (zh) | 发声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 |
TW202023254A (zh) | 會議電話 | |
CN217010935U (zh) | 电子设备 | |
CN219068313U (zh) | 发声装置和穿戴设备 | |
CN221748587U (zh) | 一种微型扬声器、扬声器模组及电子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