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988701A - 一种终端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终端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1988701A
CN111988701A CN202010879428.3A CN202010879428A CN111988701A CN 111988701 A CN111988701 A CN 111988701A CN 202010879428 A CN202010879428 A CN 202010879428A CN 111988701 A CN111988701 A CN 1119887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und
wave signal
sound wave
power amplifier
emitting el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879428.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江羽
严笔祥
宋佳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ppo Cho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Oppo Cho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ppo Cho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Oppo Chongqing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879428.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1988701A/zh
Publication of CN1119887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198870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20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3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transmitters or receivers, e.g. telephone hand-se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20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 H04R1/32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for obtaining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only
    • H04R1/40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for obtaining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only by combining a number of identical transducers
    • H04R1/403Arrangements for obtaining desired frequency or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s for obtaining desired directional characteristic only by combining a number of identical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Otolaryng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包括语音输出组件;语音输出组件包括第一发声元件、第二发声元件、功率放大器以及音频处理器,其中,音频处理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第一发声元件的输入端,音频处理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功率放大器的输入端,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第二发声元件的输入端;音频处理器用于向第一发声元件输出第一电信号,并向功率放大器输出第二电信号,第一发声元件用于根据第一电信号输出第一声波信号,第二发声元件用于根据第二电信号输出第二声波信号,第一声波信号与第二声波信号相位相同或相反。通过上述方式,本申请的终端设备满足用户对当前通话环境的需求,有利于提高通话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终端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终端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诸如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越来越普及。目前,电子装置,诸如手机,平板电脑等中是通过扬声器、受话器发声以将声音信号输出。用户对终端设备进行通话时的发声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终端设备,可以输出相位相同或相反的第一声波信号与第二声波信号,能够满足用户对通话私密性的要求,或者满足用户对出音响度的要求。
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该终端设备包括语音输出组件;语音输出组件包括第一发声元件、第二发声元件、功率放大器以及音频处理器,其中,音频处理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第一发声元件的输入端,音频处理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功率放大器的输入端,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第二发声元件的输入端;音频处理器用于向第一发声元件输出第一电信号,并向功率放大器输出第二电信号,第一发声元件用于根据第一电信号输出第一声波信号,第二发声元件用于根据第二电信号输出第二声波信号,第一声波信号与第二声波信号相位相同或相反。
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的语音输出组件包括第一发声元件、第二发声元件、功率放大器以及音频处理器,音频处理器用于向第一发声元件输出第一电信号,且第一发声元件用于根据第一电信号输出第一声波信号,音频处理器用于向功率放大器输出第二电信号,功率放大器用于向第二发声元件输出第二电信号,第二发声元件用于根据第二电信号输出第二声波信号。其中,在第一声波信号与第二声波信号相位相同时,所产生的声音分别通过出音孔输出,可以大大提升响度,以满足用户对出音响度的要求;而在第一声波信号与第二声波信号相位相反时,第二声波信号可以对私密通话范围外的第一声波信号进行抵消处理,因此,在私密通话范围外的第一声波信号大部分被抵消了,只有终端设备出声孔附近的第一声波信号在小范围传递,进而能够有效地避免通话内容被周围的人听见,可实现良好的通话私密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申请终端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语音输出组件的结构框图;
图3是图1中壳体的拆解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终端设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语音输出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图6是图4中语音输出组件另一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图7是图4中语音输出组件又一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图8是本申请终端设备的另一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中语音输出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图10是图8中语音输出组件另一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图11是图8中语音输出组件又一实施例的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的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现有技术中,为了提高屏占比,终端设备的出声孔与终端设备的外壳体侧壁的距离越来越小,出声孔无法与用户的耳朵贴合。受话器所发出的声音容易向四周扩散,用户的通话内容容易被附近的人听到,通话的私密性得不到保证;而在嘈杂环境中通话时,通话的干扰很大,常常听不清通话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为了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中终端设备在通话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终端设备。本申请实施例涉及的终端设备可为计算设备诸如膝上型计算机、包含嵌入式计算机的计算机监视器、平板电脑、蜂窝电话、媒体播放器、或其他手持式或便携式终端设备、较小的设备(诸如腕表设备、挂式设备、耳机或听筒设备、被嵌入在眼镜中的设备或者佩戴在用户的头部上的其他设备,或其他可佩戴式或微型设备)、电视机、不包含嵌入式计算机的计算机显示器、游戏设备、导航设备、嵌入式系统(诸如其中具有显示器的终端设备被安装在信息亭或汽车中的系统)、实现这些设备中的两个或更多个设备的功能的设备、或其他终端设备。终端设备具有通话功能的设备。这里的通话功能可以是电话呼叫系统所提供的通话功能,或者,也可以是即时通讯软件所具有的通话功能,例如终端设备中可以安装例如微信、QQ等应用程序,这些应用程序都能够提供语音通话功能。
请参阅图1和图2,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200包括语音输出组件202。该语音输出组件202包括第一发声元件222、第二发声元件223、功率放大器224以及音频处理器221。
第一发声元件222、第二发声元件223可以为听筒或扬声器,优选地,第一发声元件222、第二发声元件223均为听筒,第一发声元件222、第二发声元件223可以发出声音信号。
具体而言,可以将第一发声元件222和第二发声元件223均装配在终端设备200的同一端的位置,诸如将第一发声元件222和第二发声元件223均装配到终端设备200显示画面的顶端,例如,第一发声元件222和第二发声元件223可以沿终端设备200的宽度方向排列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其中,音频处理器221的输出端电性连接第一发声元件222的输入端,音频处理器221的输出端电性连接功率放大器224的输入端,功率放大器224的输出端电性连接第二发声元件223的输入端,诸如音频处理器221的输出端与第一发声元件222的输入端通过铜线连接,音频处理器221的输出端与功率放大器224的输入端通过铜线连接,功率放大器224的输出端与第二发声元件223的输入端通过铜线连接。
音频处理器221对其接收到的音频信号进行处理,诸如转换等处理,以得到第一电信号和第二电信号,音频处理器221将第一电信号和第二电信号传输到第一发声元件222和第二发声元件223,以驱动第一发声元件222、第二发声元件223分别发出第一声波信号和第二声波信号。其中,该音频处理器221可以包括DSP数字音频处理部分和音频输入输出控制电路部分,其中音频输入输出控制电路部分包括CODEC音频编码解码器电路。
音频处理器221用于向第一发声元件222输出第一电信号,并向功率放大器224输出第二电信号,第一发声元件222用于根据第一电信号输出第一声波信号,第二发声元件223用于根据第二电信号输出第二声波信号,第一声波信号与第二声波信号相位相同,或者,第一声波信号与第二声波信号相位相反。
例如,音频处理器221可以与第一发声元件222正接,音频处理器221与第二发声元件223通过反相功率放大器224实现反接,使得第一电信号、第二电信号给到第一发声元件222和第二发声元件223时,产生相位相反的第一声波信号与第二声波信号,使得第二声波信号可以对私密通话范围外的第一声波信号进行抵消处理,其中,以终端设备200为中心,以该私密通话距离为半径,确定私密通话范围,私密通话距离可以根据用户需求或实验验证数据来设置,例如私密通话距离可以为0.1米、0.2米、0.5米、1米或1.3米。因此,在私密通话范围外的第一声波信号大部分被抵消了,只有终端设备200出声孔附近的第一声波信号在小范围传递,进而能够有效地避免通话内容被周围的人听见,可实现良好的通话私密性。
又例如,音频处理器221可以与第一发声元件222正接,音频处理器221与功率放大器224正接,功率放大器224与第二发声元件223正接,使得第一电信号、第二电信号给到第一发声元件222和第二发声元件223时,产生相位相同的第一声波信号与第二声波信号。进一步地,功率放大器224对第二声波信号进行增益提升调节,提高通话声音的音量,以满足用户对出音响度的要求。
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本申请的语音输出组件202包括第一发声元件222、第二发声元件223、功率放大器224以及音频处理器221,音频处理器221用于向第一发声元件222输出第一电信号,且第一发声元件222用于根据第一电信号输出第一声波信号,音频处理器221用于向功率放大器224输出第二电信号,功率放大器224用于向第二发声元件223输出第二电信号,第二发声元件223用于根据第二电信号输出第二声波信号。其中,在第一声波信号与第二声波信号相位相同时,所产生的声音分别通过出音孔输出,可以大大提升响度,以满足用户对出音响度的要求。而在第一声波信号与第二声波信号相位相反时,第二声波信号可以对私密通话范围外的第一声波信号进行抵消处理,因此,在私密通话范围外的第一声波信号大部分被抵消了,只有终端设备200出声孔附近的第一声波信号在小范围传递,进而能够有效地避免通话内容被周围的人听见,可实现良好的通话私密性。
在某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200包括壳体201,壳体201为终端设备200的外壳,上述语音输出组件202收容于壳体201内。可选的,壳体201的材质可以为玻璃、陶瓷、金属、塑料中的任意一种,也可以是上述各种材质的合金材料,本申请实施例对壳体201的采用的材质并不加以限定。如图3所示,壳体201可以包括盖板211、后盖212以及边框213,边框213用于连接盖板211和后盖212。其中,边框213包括顶边框2131,顶边框2131位于终端设备200的顶端,第一出音孔2001、第二出音孔2002均设置在顶边框2131上。
除此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附图所示出的终端设备200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终端设备200的限定,终端设备20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比如,终端设备200中还包括显示屏、射频电路、输入单元、传感器、音频电路、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模块、电源、蓝牙模块等部件,在此不再赘述。
在某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第一发声元件222与壳体201形成第一前音腔110,第一前音腔110朝向第一出音孔2001且与第一出音孔2001连通;第二发声元件223与壳体201形成第二前音腔120,第二前音腔120朝向第二出音孔2002且与第二出音孔2002连通。
继续参阅图4和图5,进一步地,在终端设备200进入私密通话模式时,第一电信号与第二电信号的相位相同,且功率放大器224的输出端的极性与功率放大器224的输入端的极性相反,其中,第一发声元件222依次通过第一前音腔110、第一出音孔2001输出第一声波信号,第二发声元件223依次通过第二前音腔120、第二出音孔2002输出第二声波信号,以使第一声波信号与第二声波信号相位相反,第二声波信号用于对私密通话范围外的第一声波信号进行抵消处理,以保护通话隐私。
具体地,第一电信号与第二电信号的相位相同,音频处理器221的输出端的正极与第一听筒的正极连接,音频处理器221的输出端的负极与第一听筒的负极连接;音频处理器221的输出端的正极与功率放大器224的输入端的正极连接,音频处理器221的输出端的负极与功率放大器224的输入端的负极连接;功率放大器224的输出端的正极与第二听筒的负极连接,功率放大器224的输出端的负极与第二听筒的正极连接,此时,第一声波信号与第二声波信号相位相反。
继续参阅图4和图6,进一步地,在终端设备200进入私密通话模式时,第一电信号与第二电信号的相位相反,且功率放大器224的输出端的极性与功率放大器224的输入端的极性相同,其中,第一发声元件222依次通过第一前音腔110、第一出音孔2001输出第一声波信号,第二发声元件223依次通过第二前音腔120、第二出音孔2002输出第二声波信号,以使第一声波信号与第二声波信号相位相反,第二声波信号用于对私密通话范围外的第一声波信号进行抵消处理,以保护通话隐私。
具体地,第一电信号与第二电信号的相位相反,音频处理器221的输出端的正极与第一听筒的正极连接,音频处理器221的输出端的负极与第一听筒的负极连接;音频处理器221的输出端的正极与功率放大器224的输入端的正极连接,音频处理器221的输出端的负极与功率放大器224的输入端的负极连接;功率放大器224的输出端的正极与第二听筒的正极连接,功率放大器224的输出端的负极与第二听筒的负极连接,此时,第一声波信号与第二声波信号相位相反。
继续参阅图4和图7,进一步地,在终端设备200进入功放通话模式时,第一电信号与第二电信号的相位相同,且功率放大器224的输出端的极性与功率放大器224的输入端的极性相同,其中,第一发声元件222依次通过第一前音腔110、第一出音孔2001输出第一声波信号,第二发声元件223依次通过第二前音腔120、第二出音孔2002输出第二声波信号,以使第一声波信号与第二声波信号相位相同。
具体地,第一电信号与第二电信号的相位相同,音频处理器221的输出端的正极与第一听筒的正极连接,音频处理器221的输出端的负极与第一听筒的负极连接;音频处理器221的输出端的正极与功率放大器224的输入端的正极连接,音频处理器221的输出端的负极与功率放大器224的输入端的负极连接;功率放大器224的输出端的正极与第二听筒的正极连接,功率放大器224的输出端的负极与第二听筒的负极连接,此时,第一声波信号与第二声波信号相位相同。功率放大器224对第二声波信号进行增益提升调节,提高通话声音的音量,以满足用户对出音响度的要求。
在某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在第一发声元件222的发音方向上,第一发声元件222与壳体201形成前音腔130,前音腔130朝向第一出音孔2001且与第一出音孔2001连通;在第二发声元件223发音方向的反方向上,第二发声元件223与壳体201形成后音腔140,后音腔140朝向第二出音孔2002且与第二出音孔2002连通。
继续参阅图8和图9,进一步地,在终端设备200进入私密通话模式时,第一电信号与第二电信号的相位相同,且功率放大器224的输出端的极性与功率放大器224的输入端的极性相同,其中,第一发声元件222依次通过前音腔130、第一出音孔2001输出第一声波信号,第二发声元件223依次通过后音腔140、第二出音孔2002输出第二声波信号,以使第一声波信号与第二声波信号相位相反,第二声波信号用于对私密通话范围外的第一声波信号进行抵消处理,以保护通话隐私。
具体地,第一电信号与第二电信号的相位相同,音频处理器221的输出端的正极与第一听筒的正极连接,音频处理器221的输出端的负极与第一听筒的负极连接;音频处理器221的输出端的正极与功率放大器224的输入端的正极连接,音频处理器221的输出端的负极与功率放大器224的输入端的负极连接;功率放大器224的输出端的正极与第二听筒的正极连接,功率放大器224的输出端的负极与第二听筒的负极连接,通过前音腔130与后音腔140的出音方向不同,可改变第一声波信号与第二声波信号的相位,以使第一声波信号与第二声波信号相位相反,第二声波信号用于对私密通话范围外的第一声波信号进行抵消处理,以保护通话隐私。
继续参阅图8和图10,进一步地,在终端设备200进入功放通话模式时,第一电信号与第二电信号的相位相同,且功率放大器224的输出端的极性与功率放大器224的输入端的极性相反,其中,第一发声元件222依次通过前音腔130、第一出音孔2001输出第一声波信号,第二发声元件223依次通过后音腔140、第二出音孔2002输出第二声波信号,以使第一声波信号与第二声波信号相位相同。
具体地,第一电信号与第二电信号的相位相同,音频处理器221的输出端的正极与第一听筒的正极连接,音频处理器221的输出端的负极与第一听筒的负极连接;音频处理器221的输出端的正极与功率放大器224的输入端的正极连接,音频处理器221的输出端的负极与功率放大器224的输入端的负极连接;功率放大器224的输出端的正极与第二听筒的负极连接,功率放大器224的输出端的负极与第二听筒的正极连接,通过前音腔130与后音腔140的出音方向不同,可改变第一声波信号与第二声波信号的相位,以使第一声波信号与第二声波信号相位相同。功率放大器224对第二声波信号进行增益提升调节,提高通话声音的音量,以满足用户对出音响度的要求。
继续参阅图8和图11,进一步地,在终端设备200进入功放通话模式时,第一电信号与第二电信号的相位相反,且功率放大器224的输出端的极性与功率放大器224的输入端的极性相同,其中,第一发声元件222依次通过前音腔130、第一出音孔2001输出第一声波信号,第二发声元件223依次通过后音腔140、第二出音孔2002输出第二声波信号,以使第一声波信号与第二声波信号相位相同。
具体地,第一电信号与第二电信号的相位相反,音频处理器221的输出端的正极与第一听筒的正极连接,音频处理器221的输出端的负极与第一听筒的负极连接;音频处理器221的输出端的正极与功率放大器224的输入端的正极连接,音频处理器221的输出端的负极与功率放大器224的输入端的负极连接;功率放大器224的输出端的正极与第二听筒的正极连接,功率放大器224的输出端的负极与第二听筒的负极连接,通过前音腔130与后音腔140的出音方向不同,可改变第一声波信号与第二声波信号的相位,以使第一声波信号与第二声波信号相位相同。功率放大器224对第二声波信号进行增益提升调节,提高通话声音的音量,以满足用户对出音响度的要求。
本申请实施例为了避免上述现有技术中终端设备200在通话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终端设备200,该终端设备200的语音输出组件202包括第一发声元件222、第二发声元件223、功率放大器224以及音频处理器221,音频处理器221用于向第一发声元件222输出第一电信号,且第一发声元件222用于根据第一电信号输出第一声波信号,音频处理器221用于向功率放大器224输出第二电信号,功率放大器224用于向第二发声元件223输出第二电信号,第二发声元件223用于根据第二电信号输出第二声波信号。其中,在第一声波信号与第二声波信号相位相同时,所产生的声音分别通过出音孔输出,可以大大提升响度,以满足用户对出音响度的要求;而在第一声波信号与第二声波信号相位相反时,第二声波信号可以对私密通话范围外的第一声波信号进行抵消处理,因此,在私密通话范围外的第一声波信号大部分被抵消了,只有终端设备200出声孔附近的第一声波信号在小范围传递,进而能够有效地避免通话内容被周围的人听见,可实现良好的通话私密性。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设备包括语音输出组件;
所述语音输出组件包括第一发声元件、第二发声元件、功率放大器以及音频处理器,其中,所述音频处理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发声元件的输入端,所述音频处理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功率放大器的输入端,所述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发声元件的输入端;
所述音频处理器用于向所述第一发声元件输出第一电信号,并向所述功率放大器输出第二电信号,所述第一发声元件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电信号输出第一声波信号,所述第二发声元件用于根据所述第二电信号输出第二声波信号,所述第一声波信号与所述第二声波信号相位相同或相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终端设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第一出音孔和第二出音孔,所述第一发声元件与所述壳体形成第一前音腔,且所述第一出音孔与所述第一前音腔连通,所述第二发声元件与所述壳体形成第二前音腔,且所述第二出音孔与所述第二前音腔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终端设备进入私密通话模式时,所述第一电信号与所述第二电信号的相位相同,且所述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的极性与所述功率放大器的输入端的极性相反,其中,所述第一发声元件依次通过所述第一前音腔、所述第一出音孔输出所述第一声波信号,所述第二发声元件依次通过所述第二前音腔、所述第二出音孔输出所述第二声波信号,以使所述第一声波信号与所述第二声波信号相位相反,所述第二声波信号用于对私密通话范围外的所述第一声波信号进行抵消处理,以保护通话隐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终端设备进入私密通话模式时,所述第一电信号与所述第二电信号的相位相反,且所述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的极性与所述功率放大器的输入端的极性相同,其中,所述第一发声元件依次通过所述第一前音腔、所述第一出音孔输出所述第一声波信号,所述第二发声元件依次通过所述第二前音腔、所述第二出音孔输出所述第二声波信号,以使所述第一声波信号与所述第二声波信号相位相反,所述第二声波信号用于对私密通话范围外的所述第一声波信号进行抵消处理,以保护通话隐私。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终端设备进入功放通话模式时,所述第一电信号与所述第二电信号的相位相同,且所述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的极性与所述功率放大器的输入端的极性相同,其中,所述第一发声元件依次通过所述第一前音腔、所述第一出音孔输出所述第一声波信号,所述第二发声元件依次通过所述第二前音腔、所述第二出音孔输出所述第二声波信号,以使所述第一声波信号与所述第二声波信号相位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终端设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第一出音孔和第二出音孔,所述第一发声元件与所述壳体形成前音腔,且所述第一出音孔与所述前音腔连通,所述第二发声元件与所述壳体形成后音腔,且所述第二出音孔与所述后音腔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终端设备进入私密通话模式时,所述第一电信号与所述第二电信号的相位相同,且所述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的极性与所述功率放大器的输入端的极性相同,其中,所述第一发声元件依次通过所述前音腔、所述第一出音孔输出所述第一声波信号,所述第二发声元件依次通过所述后音腔、所述第二出音孔输出所述第二声波信号,以使所述第一声波信号与所述第二声波信号相位相反,所述第二声波信号用于对私密通话范围外的所述第一声波信号进行抵消处理,以保护通话隐私。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终端设备进入功放通话模式时,所述第一电信号与所述第二电信号的相位相同,且所述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的极性与所述功率放大器的输入端的极性相反,其中,所述第一发声元件依次通过所述前音腔、所述第一出音孔输出所述第一声波信号,所述第二发声元件依次通过所述后音腔、所述第二出音孔输出所述第二声波信号,以使所述第一声波信号与所述第二声波信号相位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终端设备进入功放通话模式时,所述第一电信号与所述第二电信号的相位相反,且所述功率放大器的输出端的极性与所述功率放大器的输入端的极性相同,其中,所述第一发声元件依次通过所述前音腔、所述第一出音孔输出所述第一声波信号,所述第二发声元件依次通过所述后音腔、所述第二出音孔输出所述第二声波信号,以使所述第一声波信号与所述第二声波信号相位相同。
10.根据权利要求2或6任意一项所述的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顶边框,所述顶边框位于所述终端设备的顶端,所述第一出音孔、所述第二出音孔均设置在所述顶边框上。
CN202010879428.3A 2020-08-27 2020-08-27 一种终端设备 Pending CN11198870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79428.3A CN111988701A (zh) 2020-08-27 2020-08-27 一种终端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879428.3A CN111988701A (zh) 2020-08-27 2020-08-27 一种终端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988701A true CN111988701A (zh) 2020-11-24

Family

ID=734411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879428.3A Pending CN111988701A (zh) 2020-08-27 2020-08-27 一种终端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1988701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66632A (zh) * 2022-05-16 2022-08-05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发声控制方法
CN114979338A (zh) * 2022-05-16 2022-08-30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发声控制方法
WO2022190845A1 (ja) * 2021-03-09 2022-09-15 足立静雄 スピーカーシステム
CN115460307A (zh) * 2022-08-29 2022-12-09 湖北星纪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发声方法
WO2024045488A1 (zh) * 2022-08-29 2024-03-07 湖北星纪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发声方法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48378A (ja) * 2004-11-18 2006-06-08 Nec Corp 携帯通信端末及びその漏れ音声低減方法
CN108494918A (zh) * 2018-05-28 2018-09-0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CN111225305A (zh) * 2020-01-15 2020-06-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1262982A (zh) * 2020-01-15 2020-06-0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1405097A (zh) * 2020-03-18 2020-07-1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6148378A (ja) * 2004-11-18 2006-06-08 Nec Corp 携帯通信端末及びその漏れ音声低減方法
CN108494918A (zh) * 2018-05-28 2018-09-0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CN111225305A (zh) * 2020-01-15 2020-06-0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1262982A (zh) * 2020-01-15 2020-06-0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1405097A (zh) * 2020-03-18 2020-07-10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90845A1 (ja) * 2021-03-09 2022-09-15 足立静雄 スピーカーシステム
CN114866632A (zh) * 2022-05-16 2022-08-05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发声控制方法
CN114979338A (zh) * 2022-05-16 2022-08-30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其发声控制方法
CN115460307A (zh) * 2022-08-29 2022-12-09 湖北星纪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电子设备发声方法
WO2024045488A1 (zh) * 2022-08-29 2024-03-07 湖北星纪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发声方法及存储介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988701A (zh) 一种终端设备
CN109151680B (zh) 电子设备
US7953461B2 (en) Mobile terminal and speaker
US9538283B2 (en) Ear microphone
JP3763570B2 (ja) スピーカシステム、携帯端末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CN216700051U (zh) 电子设备
JP2012085257A (ja) イヤホン
CN111193985B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108566602A (zh) 屏幕组件、背板组件、中框组件、终端设备、发声控制方法和音频设备
CN216700057U (zh) 电子设备
KR100629033B1 (ko) 전기-음향 통신 유닛
CN101414839A (zh) 便携式电子装置及其使用的噪音消除方法
CN113016194B (zh) 耳机、耳机控制方法及系统
CN216356802U (zh) 一种移动终端设备
CN115967900A (zh) 电子设备
CN212628316U (zh) 具有麦克风的喇叭单体
CN114866632A (zh) 电子设备及其发声控制方法
CN212519077U (zh) 电子设备
CN114430434A (zh) 一种音腔喇叭及移动终端
WO2023160204A1 (zh) 音频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1343552A (zh) 一种受话器及终端
CN216414516U (zh) 一种桌面型多面发声集成装置
CN113645334A (zh) 用于减少漏音的装置
JP4415831B2 (ja) 携帯通信端末及びその漏れ音声低減方法
CN109451115A (zh) 一种完全防水手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