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69988A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69988A
CN112769988A CN202011645472.4A CN202011645472A CN112769988A CN 112769988 A CN112769988 A CN 112769988A CN 202011645472 A CN202011645472 A CN 202011645472A CN 112769988 A CN112769988 A CN 1127699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electronic device
sound
display screen
cover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1645472.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69988B (zh
Inventor
牛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11645472.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69988B/zh
Publication of CN1127699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699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699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699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3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transmitters or receivers, e.g. telephone hand-sets
    • H04M1/035Improving the acoustic characteristics by means of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housing, e.g. ribs, walls, resonating chambers or caviti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etails Of Audible-Bandwidth Transduc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主体组件、电声单元和显示屏组件,主体组件具有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电声单元固定于主体组件,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分别形成电声单元相互隔绝的两个音腔,显示屏组件与主体组件连接,显示屏组件与主体组件之间形成第三腔体,第三腔体与第二腔体连通,以使第三腔体形成电声单元的扩充音腔通过显示屏组件与主体组件形成封闭的第三腔体,第三腔体与第二腔体连通,使得显示屏组件与主体组件之间的空间得以利用,扩大了电声单元的音腔,提高了电声单元的发音性能。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申请涉及通讯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手机中的扬声器靠近主板及主板上的电子器件,导致对扬声器的后腔存在局限性,从而降低了扬声器的发音性能。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主体组件、电声单元和显示屏组件,所述主体组件具有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电声单元固定于所述主体组件,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分别形成所述电声单元相互隔绝的两个音腔,所述显示屏组件与所述主体组件连接,所述显示屏组件与所述主体组件之间形成第三腔体,所述第三腔体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以使所述第三腔体形成所述电声单元的扩充音腔。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其中,所述电子设备设有第一音腔和第二音腔,所述第一音腔和所述第二音腔分别形成所述电子设备的电声单元相互隔绝的两个音腔,所述电子设备还设有中框和显示屏组件,所述中框与所述显示屏组件之间存在间隙,所述中框设有连通所述间隙的通孔,所述通孔和所述间隙形成所述第二音腔扩充的一部分。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通过所述显示屏组件与所述主体组件形成封闭的第三腔体,所述第三腔体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使得所述显示屏组件与所述主体组件之间的空间得以利用,扩大了所述电声单元的音腔,提高了所述电声单元的发音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另一局部截面示意图;
图3是图2的电子设备的III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图7是图6的电子设备沿A-A的截面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内部后视图;
图14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内部后视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另一内部后视图;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电子设备100、主体组件10、第一腔体11、第一开口端111、第二开口端112、第二腔体12、安装槽13、槽侧面131、槽底面132、中框14、通孔141、中板142、边框143、密封边框144、导音通道1441、台阶面1431、内侧面1432、第一短边1433、第二短边1434、长边1435、固定槽145、凸台146、支撑平台147、支撑凸起148、凹槽149、盖板17、盖板音腔171、盖板边框172、盖板板件173、密封隔板19、过孔191、电声单元20、振膜21、单元壳体22、单元腔体23、显示屏组件30、透光盖板31、显示屏32、密封泡棉320、密封胶321、贴合胶层322、第三腔体40、电路板50、安装孔51、第一面52、第二面53、第一过孔54、第二过孔55、后盖70、收容腔71、电子器件80、第一电子器件81、第二电子器件82、第二扬声器90,第一音腔110,第二音腔12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申请所列举的实施例之间可以适当的相互结合。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
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为了简便,本文仅明确地公开了一些数值范围。然而,任意下限可以与任何上限组合形成未明确记载的范围;以及任意下限可以与其它下限组合形成未明确记载的范围,同样任意上限可以与任意其它上限组合形成未明确记载的范围。此外,尽管未明确记载,但是范围端点间的每个点或单个数值都包含在该范围内。因而,每个点或单个数值可以作为自身的下限或上限与任意其它点或单个数值组合或与其它下限或上限组合形成未明确记载的范围。在本文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以上”、“以下”为包含本数,“一个或多个”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本发明的上述发明内容并不意欲描述本发明中的每个公开的实施方式或每种实现方式。如下描述更具体地举例说明示例性实施方式。在整篇申请中的多处,通过一系列实施例提供了指导,这些实施例可以以各种组合形式使用。在各个实例中,列举仅作为代表性组,不应解释为穷举。
请参照图1,图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100的结构示意图。电子设备100可以为电话、电视、平板电脑、手机、照相机、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可穿戴设备、智能音响等具备发音功能的设备。请参照图,本申请中以电子设备100为手机为例进行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施例的技术手段容易想到对于其他的可发音设备进行结构设计,以实现提高发音效率。
请参阅图1,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100,所述电子设备100包括主体组件10、电声单元20和显示屏组件30。所述主体组件10具有第一腔体11和第二腔体12,所述电声单元20固定于所述主体组件10,所述电声单元20具有将所述第一腔体11和所述第二腔体12隔绝的振膜21。所述振膜21相对两侧的气流流动空间分别与所述第一腔体11和第二腔体12连通,所述第一腔体11和所述第二腔体12分别形成所述电声单元20相互隔绝的两个音腔。所述显示屏组件30与所述主体组件10连接,以在所述显示屏组件30与所述主体组件10之间形成封闭的第三腔体40,所述第三腔体40与所述第二腔体12连通,以使所述第三腔体40形成所述电声单元20的扩充音腔。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腔体11为所述电声单元20的前腔,所述第二腔体12和第三腔体40可共同构成所述电声单元20的后腔一部分,利用前腔的声波相位与后腔的声波相位正好相反,实现所述电声单元20发声。当然,也可以是所述第一腔体11为所述电声单元20的后腔,所述第二腔体12和所述第三腔体40共同构成所述电声单元20的前腔的一部分。
通过所述显示屏组件30与所述主体组件10之间形成第三腔体40,所述第三腔体40与所述第二腔体12连通,使得所述显示屏组件30与所述主体组件10之间的第三腔体40得以利用,扩大了所述电声单元20的腔体空间,提高了所述电声单元20的发音性能。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主体组件10对所述电声单元20及显示屏组件30进行承载。所述主体组件10为所述电子设备100的主要构成组件。所述主体组件10还负责对所述电声单元20导音,以使得电声单元20的声音输出至电子设备100外。所述第一腔体11具有第一开口端111,所述电声单元20设置振膜21的一端封盖所述第一开口端111,以使得所述第一腔体11与所述振膜21一侧的空间连通。所述电声单元20在背离所述第一腔体11的一端设有单元壳体22,以及形成于单元壳体22内的单元腔体23,所述单元腔体23与所述第二腔体12连通。所述单元腔体23、第二腔体12和第三腔体40共同形成所述振膜21另一侧的气流流动空间,即所述第一腔体11为电声单元20的前腔,则所述单元腔体23、第二腔体12和第三腔体40共同形成所述电声单元20的后腔。当所述振膜21振动时,带动所述前腔内气流振动,以及带动所述后腔内气流振动。所述前腔内的声波相位与所述后腔内的声波相位相反,以使得电声单元20的声音从前腔或后腔发出。当然,若所述第一腔体11为电声单元20的后腔,则所述单元腔体23、第二腔体12和第三腔体40共同形成电声单元20的前腔。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以所述第一腔体11为前腔进行举例说明。
可选的,所述电声单元20设置振膜21的一端利用密封泡棉封盖所述第一开口端111。
可选的,所述第一腔体11具有与所述第一开口端111相对的第二开口端112,所述单元腔体23、第二腔体12和第三腔体40共同构成封闭的腔体,以增加所述电声单元20的低频效果。所述第二开口端112用以导出声音至主体组件10外。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若所述第一腔体11为后腔,则所述第一腔体11封闭设置,所述第二腔体12、或第三腔体40设有将声音导出的第二开口端112。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主体组件10由多个部件组装构成。所述第一腔体11可形成于所述主体组件10的一个部件上,也可以形成于主体组件10的多个部件上,多个部件形成所述第一腔体11的部分相互密封对接,以防止声音泄露。所述第二腔体12也可形成于所述主体组件10的一个部件上,或者是形成于主体组件10的多个部件上,多个部件形成所述第二腔体12的部分相互密封对接,以保证电声单元20的后腔封闭性。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主体组件10设有安装槽13,所述显示屏组件30安装于所述安装槽13,并封盖所述安装槽13。所述主体组件10具有围合形成所述安装槽13的槽侧面131和槽底面132。所述显示屏组件30与所述槽底面132或/和所述槽侧面131之间存在装配间隙,所述装配间隙形成所述第三腔体40。
可选的,所述显示屏组件30与所述主体组件10之间通过密封胶、或密封泡棉、或密封贴条密封。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所述主体组件10与所述显示屏组件30之间的装配间隙不可避免地存在,常规技术中,该装配间隙形成密闭空间,并不与任何腔体连通,导致该部分装配间隙既占用空间又毫无作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通过将第二腔体12与第三腔体40连通,从而利用了主体组件10与显示屏组件30之间的装配间隙,使得主体组件10与显示屏组件30之间的装配间隙扩充了电声单元20形成于振膜21一侧的腔体空间,使得电声单元20的发音性能提升。由于电声单元20扩充的空间形成于主体组件10及显示屏组件30之间,避免了扩充的空间内设置其他器件,不会引起其他器件的共振,防止对其他器件造成损伤。由于所述第三腔体40与电子设备100的外壳结构隔绝,避免外壳结构较薄弱的地方受到气流振动而引起振动,从而避免降低用户握持电子设备100的手感。由于所述第三腔体40可通过密封胶密封,从而保证了电声单元20的后腔封闭性,避免了声短路情况,提高了电声单元20的声学表现力。所述第三腔体40极大地扩充了电声单元20的后腔空间,使得电声单元20的低频性能极大增强。由于第三腔体40增大了电声单元20的后腔空间,使得电声单元20在目标振幅下需要的电压更小,功耗更低,同时由于电声单元20的后腔空间增大,使得电子设备100整体散热性能好,同功率下温度会更低。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和图3,所述主体组件10设有中框14,所述中框14设有通孔141,所述通孔141构成所述第二腔体12的一部分,所述显示屏组件30位于所述中框14一侧,以使所述第三腔体40形成于所述中框14及所述显示屏组件30之间,并且所述第三腔体40与所述通孔141连通。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槽13开设于所述中框14的一侧,所述通孔141与所述安装槽13连通。所述显示屏组件30与所述中框14相盖合。所述电声单元20位于所述中框14背离所述显示屏组件30一侧。具体的,所述中框14包括中板142和固定于所述中板142边缘的边框143。所述安装槽13形成于所述边框143及所述中板142之间。所述槽侧面131形成于所述边框143内侧,所述槽底面132形成于所述中板142背离所述电声单元20一面。所述显示屏组件30的周侧与所述槽侧面131配合,所述显示屏组件30的背面与所述槽底面132配合。所述显示屏组件30的背面为背离可出射显示光线的一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腔体40形成于所述显示屏组件30的背面和所述槽底面132之间,以及形成于所述显示屏组件30的周侧面和所述槽侧面131之间。所述显示屏组件30远离背面的一端周缘与所述中框14密封盖合,以使得所述第三腔体40封闭设置。所述通孔141贯穿所述中板142,以实现所述通孔141与所述第三腔体40连通,即所述第二腔体12与所述第三腔体40连通。
具体的,所述显示屏组件30包括透光盖板31和贴合于所述透光盖板31的显示屏32。所述透光盖板31背离所述显示屏32一面为可出射显示光线的一面。所述显示屏32背离所述透光盖板31一面为所述显示屏组件30的背面。所述透光盖板31的周缘相对所述显示屏32的周缘凸出,以便于所述透光盖板31的周缘与所述边框143盖合密封。
在所述显示屏组件30与所述中框14组装后,所述透光盖板31封盖所述安装槽13的开口端,所述显示屏32收容于所述安装槽13内,以便利用所述中框14对所述显示屏32有效防护。所述显示屏32的外周侧面与所述槽侧面131存在装配间隙,所述显示屏32背离所述透光盖板31的一面与所述槽底面132存在装配间隙。
更为具体的,所述主体组件10还设有固定于所述中框14的密封边框144,所述透光盖板31的周缘与所述密封边框144密封连接,所述密封边框144与所述边框143密封连接,以便于所述透光盖板31稳固盖合于所述边框143上,以使得所述第二腔体12和所述第三腔体40形成所述电声单元20封闭的音腔。
可选的,所述密封边框144一部分设置于所述安装槽13内,一部分设置于所述安装槽13外。所述密封边框144设置于所述安装槽13内的部分与所述边框143的内侧密封贴合。所述密封边框144设置于所述安装槽13外的部分与所述透光盖板31的周缘密封贴合。
可选的,所述密封边框144设置于所述安装槽13外的部分设有大致平行所述槽底面132的台阶面1431和大致与所述台阶面1431垂直的内侧面1432。所述台阶面1431与所述透光盖板31朝向所述槽底面132的一面密封贴合。所述内侧面1432与所述透光盖板31的周侧面配合。
可选的,所述台阶面1431与所述透光盖板31朝向所述槽底面132的一面经密封胶密封配合。
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的显示屏组件30与中框14的组装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例如透光盖板31设置于中框14的安装槽13内,透光盖板31的周侧面与槽侧面131经密封胶密封贴合。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省略掉密封边框144,将透光盖板31直接密封连接于所述边框143上。所述显示屏组件30与所述中框14的密封结构的位置决定了第三腔体40的大小,也就是说显示屏组件30与中框14的密封结构越远离所述通孔141,则第三腔体40的空间越大,而所述显示屏组件30与中框20的密封结构越靠近通孔141,则第三腔体40的空间越小。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所述显示屏组件30的周侧面与所述槽侧面131贴合,所述第三腔体40仅形成于所述显示屏组件30的背面与所述槽底面132之间,由于所述显示屏组件30的背面面积较大,使得所述显示屏组件30的背面与所述槽底面132之间所形成的第三腔体40的空间也较大,便于所述电声单元20的后腔空间扩大。
可选的,如图4所示,所述显示屏32的周侧面与所述槽侧面131之间设置密封泡棉320进行密封。
可选的,如图5所示,所述显示屏32背离所述透光盖板31一面的周围设置密封胶321,密封胶321与所述槽底面132密封连接,以使得显示屏32背离所述透光盖板31一面和所述槽底面132在周围被密封胶321所密封,即第三腔体40形成于部分所述显示屏组件30的背面及所述槽底面132之间。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6和图7,所述显示屏组件30的背面与所述槽底面132贴合,所述第三腔体40仅形成于所述显示屏组件30的周侧面与所述槽侧面131之间。所述通孔141设置于所述边框143,并贯穿所述槽侧面131,以便于所述第二腔体12与所述第三腔体40连通。
可选的,所述显示屏32背离所述透光盖板31一面与所述槽底面132之间设置贴合胶层322,以增加所述显示屏组件30与所述中框14的稳固性,实现所述显示屏组件30的背面与所述槽底面132之间密封贴合。所述显示屏32的周侧面与所述槽底面132之间存在装配间隙,所述透光盖板31与所述边框143密封连接,以保证所述第三腔体40的封闭性。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第三腔体40形成于所述显示屏组件30与所述中框14之间的结构形式并不局限于以上实施例,任何可作为电声单元20扩充的腔体空间都可形成第三腔体40,以便于对所述电声单元20的后腔进行扩充,提高电声单元20的发音性能。例如,所述第三腔体40为设置于所述显示屏组件30与所述中框14之间离散的多个腔体,所述中框14可设置多个通孔141,以对应连通所述第三腔体40。由于所述显示屏组件30的抗气流振动性优于电子设备100内部其他器件,故而将第三腔体40形成于显示屏组件30与所述中框14之间,充分利用了电子设备100的内部空间结构,以及提升电声单元20的声音效率,并且保证了器件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请继续参阅图2和图3,所述主体组件10还设有电路板50,所述电路板50密封连接于所述中框14背离所述显示屏组件30一侧,所述电路板50设有安装孔51,所述安装孔51形成所述第二腔体12的一部分,所述电声单元20穿过所述安装孔51并密封连接于所述中框14。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中框14在背离所述安装槽13一侧设置固定槽145。所述电声单元20设置振膜21的一端收容于所述固定槽145内。所述第一腔体11的第一开口端111连通至所述固定槽145。所述电声单元20设置振膜21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槽145的底面密封贴合,以封盖所述第一开口端111,以实现所述第一腔体11与所述第二腔体12隔绝。所述电声单元20的单元壳体22穿过所述安装孔51,以实现所述第二腔体12与所述单元腔体23连通。
可选的,所述电声单元20设置所述振膜21的一端端面与所述固定槽145的底面之间经密封胶321密封。
可选的,所述中框14背离所述安装槽13一侧设有凸台146,所述固定槽145开设于所述凸台146上,所述凸台146的端部伸入所述安装孔51内。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电路板50层叠于所述中板142背离所述显示屏组件30一侧。所述安装孔51开设于所述电路板50与所述固定槽145相对的位置处。所述电路板50具有朝向所述中框14的第一面52和背离所述中框14的第二面53。所述安装孔51贯穿所述第一面52和所述第二面53。所述第一面52与所述中框14密封连接,以保证所述安装孔51与所述通孔141之间的密封性。所述第二面53上用以排布电子器件,该电子器件可以是处理器、天线、馈电弹片、电容、电阻、屏蔽罩等器件。所述单元壳体22穿过所述安装孔51,以便于所述单元腔体23与所述安装孔51连通,实现所述单元腔体23与所述第二腔体12连通。
可选的,所述电路板50为主板,所述电路板50电连接所述电声单元20,以向所述电声单元20发送电信号。
可选的,所述中框14在背离所述显示屏组件30一侧设有邻近所述凸台146的支撑平台147和与所述凸台146相对的支撑凸起148。所述支撑平台147支撑所述电路板50的边缘,所述支撑凸起148支撑所述电路板50远离边缘处。所述安装孔51设置于所述电路板50与所述支撑平台147及支撑凸起148之间相对的区域。所述支撑平台147与所述支撑凸起148均经密封胶密封连接所述电路板50的第一面52。所述支撑凸起148与所述凸台146之间形成凹槽149,所述通孔141连通至所述凹槽149的底面。所述安装孔51与所述通孔141之间经所述凹槽149连通,即所述安装孔51、凹槽149、通孔141和所述第三腔体40均形成所述电声单元20的后腔一部分。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中框14与所述电路板50的密封结构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任何利用所述中框14上的结构将所述通孔141与所述安装孔51导通,并密封通孔141与安装孔51之间对接的间隙均可以作为所述中框14与所述电路板50的密封结构。
可以理解的是,利用所述电路板50密封对接所述中框14,所述电声单元20穿过所述电路板50的安装孔51,以便于所述第二腔体12存在一部分设置于所述电路板50背离所述中框14一侧,从而使得电声单元20的后腔扩大,且优化电子设备100的内部排布结构。第二腔体12的较大一部分由安装孔51、凹槽149和通孔141构成,使得第二腔体12的较大部分避开电路板50上的电子器件,避免电路板50上的器件受气流振动,保证电路板50上器件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请继续参阅图2和图3,所述主体组件10还设有盖板17,所述盖板17封盖所述安装孔51,并位于所述电路板50背离所述中框14一侧。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盖板17密封连接于所述电路板50。所述盖板17将所述安装孔51封盖,以保证所述第二腔体12的封闭性,从而保证所述电声单元20的后腔封闭性,避免声短路,而且将所述电声单元20的后腔与电子设备100内的其他器件隔绝,避免气流振动影响其他器件的正常使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盖板17设有封闭的盖板音腔171,所述盖板音腔171与所述安装孔51连通,所述盖板音腔171构成所述第二腔体12一部分。所述盖板17设有盖板边框172和盖板板件173。所述盖板边框172与所述盖板板件173一体成型。所述盖板音腔171设置于所述盖板边框172和所述盖板板件173之间。所述盖板音腔171的开口端远离所述盖板板件173。所述盖板边框172远离所述盖板板件173的边缘与所述电路板50在所述安装孔51的周围进行密封对接。所述盖板17笼罩在所述电路板50的安装孔51上,并且所述单元壳体22的部分收容于所述盖板音腔171,以便于所述单元腔体23与所述盖板音腔171连通。
可选的,所述盖板边框172与所述电路板50之间经密封胶密封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常规技术中,电声单元20若采用开放式后腔,即采用电子设备100的外壳内腔体作为电声单元20的后腔,电声单元20发声会引起气流在电子设备100的外壳内流动。当电声单元20的声音变大导致外壳内气流较大时,外壳内部其他器件(如摄像头、处理器、屏蔽罩等)可能会由气流引起共振产生杂音。另外,采用外壳内腔体作为电声单元20后腔,当外壳较薄时,外壳内的气流振动会引起外壳振动,导致用户握持电子设备100的手感不佳。另外,由于外壳常采用扣合的方式组装于电子设备100的主体上,导致外壳的内腔密封性较大,使得电声单元20的后腔气流波动性较大,降低发射性能,而且外壳密封性不佳的位置容易引起声短路。以上种种原因导致电声单元20采用开放式后腔容易降低声学性能。
在常规技术中,为了避免采用开放式后腔的电声单元20所带来的弊端,对电声单元20采用封闭式后腔结构,即利用盖板对电声单元20进行封盖,以使得电声单元20的后腔封闭设置。通常情况下,电声单元20周边排布许多其他电子器件,导致能够对电声单元20进行封盖的空间受到限制,导致电声单元20的后腔封闭空间不够,从而影响电声单元20的声音性能。而且,较小的封闭式后腔结构容易导致电声单元20需要电压更大,功耗更高,且气流散热差,温度容易升高。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采用盖板17封闭安装孔51,使得盖板音腔171、安装孔51、凹槽149、通孔141、第三腔体40共同构成电声单元20封闭的后腔,即本申请的电声单元20采用了一种封闭式后腔结构,并利用显示屏32与中框14之间的第三腔体40作为电声单元20的后腔一部分,使得电声单元20的后腔得到扩大。
本申请的电声单元20采用扩大了封闭式后腔结构,相较于传统的开放式后腔结构的电声单元20;第一,本申请的单元腔体23、第二腔体12和第三腔体40内的气流不会进入到电子设备100的整机内部,不会引起电子设备100的整机内部其他器件(如摄像头、处理器、屏蔽罩等)共振产生杂音;第二,本申请的单元腔体23、第二腔体12和第三腔体40内的气流不会进入电子设备100的整机内部,不会引起电子设备100的外壳强烈的振动,用户握持电子设备100时体验优异;第三,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显示屏组件30的周缘与中框14通过密封胶321密封,密封一致性远好于传统的开放式后腔结构,使得电子设备100的一致性都得到提升,而且避免了开放式方案存在的声短路现象,声学表现力得到提升。
本申请的电声单元20采用扩大了封闭式后腔结构,相较于传统的封闭式后腔结构的电声单元20,第一,极大的扩展了电声单元20的后腔空间,可以从传统封闭式后腔1cc以下的空间扩至3cc以上的空间,可以极大的增强电声单元20的低频性能;第二,由于本申请的电声单元20的后腔空间较大,电声单元20达到同样振幅需要电压更小,功耗更低;第三,由于本申请的后腔空间增大,使得散热性能好,同功率下温度会更低。由于本申请的电声单元20的后腔空间已经足够大,因此相比传统密封后腔方案可以缩小盖板17的体积,节省更多空间。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8,与图2所示实施例大致相同,不同的是,所述盖板17为平整板件。所述电声单元20部分远离振膜21的一端收容于所述安装孔51,所述电声单元20并未穿过所述安装孔51,所述盖板17封盖所述安装孔51远离所述中框14的开口端,从而所述安装孔51、凹槽149和通孔141构成所述第二腔体12。利用盖板17平整设置,使得盖板17占用空间更小,节省电子设备100内部空间,而且使得电子设备100更加纤薄。
进一步地,请继续参阅图2,所述电子设备100还包括后盖70,所述后盖70盖合于所述中框14,以在所述后盖70与所述中框14之间形成收容腔71,所述盖板17收容于所述收容腔71内,并使得所述第二腔体12与所述收容腔71隔绝。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后盖70的周缘与所述中框14的周缘固定连接,以使得所述后盖70稳固于所述中框14上。所述后盖70对所述电路板50、电声单元20、盖板17等器件进行防护。利用所述盖板17对所述安装孔51封盖,使得所述单元腔体23、第二腔体12和第三腔体40整体构成封闭的后腔,且该后腔与收容腔71完全隔绝。在电声单元20发声时,收容腔71内并不会存在气流振动,所述后盖70并不会受气流引起振动,从而使得所述电子设备100的握持手感提高。
可选的,所述后盖70为电池盖。
可选的,所述后盖70的周缘与所述中框14扣合。
可选的,所述后盖70采用金属、或玻璃、或陶瓷等材质。
进一步地,所述主体组件10还设有固定于所述电路板50的电子器件80,所述电子器件80收容于所述收容腔71内,且与所述第二腔体12隔绝。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子器件80固定于所述电子设备100的第二面53上,所述电子器件80与所述盖板17相隔离,使得所述电子器件80与所述单元腔体23、第二腔体12和第三腔体40均隔绝设置。当所述电声单元20发声时,所述单元腔体23、第二腔体12和第三腔体40内的气流不会窜至所述收容腔71,从而不会在所述收容腔71内与所述电子器件80引起共振,也就避免了在所述收容腔71内产生杂音,且避免电子器件80受气流振动影响。所述电子器件80可以是摄像头、处理器、屏蔽罩、天线、电容、电阻等器件。可以理解的是,将所述电路板50上的电子器件80全部设置在所述盖板17之外,避免了电声单元20的后腔内存在电子器件80,避免因共振产生杂音,且保证了电子器件80的使用寿命,而且盖板17无需设置较大体积,有效节省电子设备100内部空间,优化结构排布。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9,与图2所示实施例大致相同,不同的是,所述主体组件10设有固定于所述电路板50并收容于所述盖板音腔171内的第一电子器件81和固定于所述电路板50并位于所述盖板音腔171外的第二电子器件80,所述第一电子器件81的抗振性大于所述第二电子器件82的抗振性。所述第一电子器件81的抗振性大于所述第二电子器件82的抗振性是指,在相同振动气流作用下,所述第一电子器件81所引起的振动强度小于所述第二电子器件82所引起的振动强度。也就是说,在相同的振动气流作用下,第一电子器件81引起共振的可能性小于第二电子器件82引起的共振可能性。从而将第一电子器件81排布于所述盖板17内,可以使得所述盖板17的盖板音腔171增大,从而进一步增大所述电声单元20的后腔,并且减小因共振引起的杂音。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电子器件81可以是屏蔽罩、处理器、电容、电阻等与电路板50连接稳固性较强的器件,所述第二电子器件82可以是摄像头、导电弹片、陀螺仪、光传感器等受气流振动影响较大的器件。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0,与图2所示实施例大致相同,不同的是,所述盖板17密封连接于所述中框14背离所述显示屏组件30一侧,以使得所述盖板17与所述中框14之间形成封闭腔体,所述封闭腔体与所述通孔141连通,并共同构成所述第二腔体12。所述盖板17的周缘密封对接于所述支撑平台147和所述支撑凸起148上,以使得所述盖板17直接与所述中框14密封连接,所述电声单元20被笼罩在所述盖板17及所述中框14之间,所述盖板17的盖板音腔171与所述凹槽149及所述通孔141连通,并且所述盖板音腔171、凹槽149及所述通孔141共同构成第二腔体12,从而使得所述电视单元的后腔完全与所述电路板50隔绝,避免电声单元20的后腔内气流振动引起电路板50振动,进而避免电路板50上的电子器件80振动,进一步保证电子设备100内部电子器件80的安全性,并且进一步避免电子设备100内部产生共振杂音。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1,与图2所示实施例大致相同,不同的是,所述主体组件10包括固定于所述显示屏组件30与所述中框14之间的密封隔板19。所述密封隔板19固定于所述边框143内侧,所述第三腔体40形成于所述密封隔板19及中板142之间。所述密封隔板19的周缘与所述边框143密封连接,以使所述第三腔体40封闭设置。所述密封隔板19将所述第三腔体40与所述显示屏组件30隔绝,从而避免第三腔体40内的气流振动带动显示屏组件30振动,避免降低显示屏组件30的使用寿命,提高所述电子设备100的安全性能。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为了避免密封隔板19与中框14之间的密封性不佳,将所述第三腔体40形成于所述显示屏组件30与所述密封隔板19之间,所述隔板设有与所述通孔141密封对接的过孔191,所述过孔191与所述第三腔体40导通,从而使得所述第三腔体40的封闭性更佳。
进一步地,请继续参阅图2和图3,所述第一腔体11设置于所述中框14。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所述电声单元20密封连接于所述中框14,并封盖所述第一腔体11的开口端,使得所述第一腔体11形成于所述中框14。所述第一腔体11形成所述电声单元20的前腔一部分,所述电声单元20的前腔另一部分设置于所述密封边框144上。具体的,所述密封边框144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腔体11连通的导音通道1441,所述导音导通和所述第一腔体11共同构成所述电声单元20的前腔。所述第二开口端112与所述导音通道1441对接,所述导音通道1441远离所述第一腔体11的开口端邻近所述透光盖板31,以增加所述显示屏32的屏占比。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若所述显示屏组件30直接密封连接于所述边框143,则也可以是所述第一腔体11构成所述电声单元20的前腔,所述第二开口端112作为所述电声单元20的发音端口。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2,与图2所示实施例大致相同,不同的是,所述电路板50设有第一过孔54和与所述第一过孔54相隔绝的第二过孔55,所述第一过孔54形成所述第一腔体11的一部分,所述第二过孔55形成所述第二腔体12的一部分,所述电声单元20封盖所述第一过孔54。
具体的,所述第一过孔54和所述第二过孔55均贯穿所述第一面52和所述第二面53。所述电声单元20密封连接于所述电路板50的第二面53上,且所述电声单元20设置振膜21的一端封盖所述第一过孔54,所述第一过孔54在所述第一面52的开口端与所述中框14密封对接,所述中框14设有与所述第一过孔54对接的导音腔体,所述导音腔体与所述第一过孔54连通,并共同形成所述第一腔体11。所述第一过孔54在所述第二面53的开口端形成所述第一开口端111。所述盖板17密封连接于所述电路板50上,并同时封盖所述第一过孔54和所述第二过孔55,并且使得所述电声单元20收容于所述盖板音腔171内。所述第二过孔55与所述中框14的凹槽149连通,从而使得所述盖板音腔171、第二过孔55、凹槽149和通孔141共同形成所述第二腔体12,所述盖板音腔171、第二过孔55、凹槽149、通孔141和第三腔体40共同形成所述电声单元20的后腔。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3,所述电声单元20固定于所述主体组件10的顶部。
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边框143包括第一短边1433和与所述第一短边1433相对设置的第二短边1434,以及连接所述第一短边1433及第二短边1434之间的两个长边1435。在所述电子设备100使用过程中,所述第一短边1433处于顶部,所述第二短边1434处于底部。所述电声单元20邻近所述第一短边1433,即所述电声单元20固定于组件的顶部。所述电声单元20为受话器。所述电声单元20也可以作为电子设备100的扬声器使用。
由于所述电声单元20固定于所述主体组件10的顶部,所述电声单元20靠近所述电路板50,所述电路板50为电子设备100的主板,从而使得所述电声单元20靠近电子设备100主板上的多个电子器件80,利用所述第三腔体40作为所述电声单元20的后腔,避免所述电声单元20的后腔占用所述主板上的空间,而且避免电声单元20后腔内的气流振动影响主板上的器件,提高所述电声单元20的声音性能,且保证所述电子设备100的安全性。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4,与图13所示实施例大致相同,不同的是,所述电声单元20固定于所述主体组件10的底部,所述电声单元20邻近所述第二短边1434。所述第二腔体12的第二开口端112邻近所述第二短边1434,并经所述第二短边1434向外导出声音。所述电声单元20为扬声器。本实施例的电声单元20相较于传统设置于电子设备100底部的扬声器,通过增加显示屏组件30与中框14之间的第三腔体40作为电声单元20的后腔一部分,使得电声单元20的后腔空间增大,并且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小盖板17的体积,节省电子设备100内部使用空间。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声单元20设置于主体组件10的位置结构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所述电声单元20可以作为电子设备100的受话器,也可以是作为电子设备100的扬声器。在电子设备100的底部和顶部也可以均设置本实施方式中的电声单元20,并采用本实施方式中将显示屏组件30与中框14之间的间隙作为电声单元20的发声腔体一部分的结构方式。
请参阅图15,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声单元20为第一扬声器,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第二扬声器90,所述第二扬声器90固定于主体组件10的底部,即所述第二扬声器90邻近所述第二短边1434。所述第二扬声器90的后腔采用盖板封闭设置,以保证所述第二扬声器90的低频声音效果。由于所述主体组件10的底部排布电子器件较少,使得所述主体组件10的底部排布空间较充裕,从而可以使得所述第二扬声器90的后腔可以利用较大体积的盖板进行封闭,从而是第二扬声器90可以获得较大空间的后腔。当然,所述第二扬声器90的后腔也可以利用显示屏组件30与中框14之间的间隙进行扩充,以使得所述第二扬声器90采用与所述电声单元20相同的后腔结构。
本申请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6,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100,所述电子设备100设有第一音腔110和第二音腔120,所述第一音腔110和所述第二音腔120分别形成所述电子设备100的电声单元20相互隔绝的两个音腔。所述电子设备100还设有中框14和显示屏组件30,所述中框14与所述显示屏组件30之间存在间隙,所述中框14设有连通所述间隙的通孔141,所述通孔141和所述间隙形成所述第二音腔120的扩充部分。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音腔110和第二音腔120形成于所述电子设备100内部。所述第一音腔110和所述第二音腔120分别为所述电声单元20的前腔和后腔,当然,也可以是所述第一音腔110为电声单元20的后腔,所述第二音腔120为电声单元20的前腔。所述电声单元20的振膜21将所述第一音腔110和第二音腔120隔绝。所述第一音腔110可以是设置于电子设备100的一个部件,也可以是设置于所述电子设备100的多个部件上,所述第二音腔120可以是设置于所述电子设备100的多个部件上,以便于所述第二音腔12得到扩充。所述显示屏组件30与所述中框14之间的间隙为装配间隙,以保证所述显示屏组件30装配于所述中框14的有效性。利用所述间隙及所述通孔141构成所述第二音腔12的一部分,使得电声单元20的发声腔体得到扩充,提高了所述电声单元20的发声性能。可以理解的是,利用第二音腔120包括了通孔141及显示屏组件30与中框14之间的间隙,使得第二音腔120为扩充了的音腔,从而使得电声单元20的发声性能提高。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音腔12包括形成于所述后盖70与所述中框14之间的后盖内腔71,所述通孔141连通所述后盖内腔71,所述通孔141还连通所述显示屏组件30与所述中框14之间的间隙142,从而使得第二腔体12封闭设置,利用所述后盖内腔71作为所述电声单元20的后腔一部分,使得电声单元20的后腔扩充,从而提升所述电声单元20的声音性能。
以上是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15)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主体组件、电声单元和显示屏组件,所述主体组件具有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电声单元固定于所述主体组件,所述第一腔体和所述第二腔体分别形成所述电声单元相互隔绝的两个音腔,所述显示屏组件与所述主体组件连接,所述显示屏组件与所述主体组件之间形成第三腔体,所述第三腔体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以使所述第三腔体形成所述电声单元的扩充音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组件设有中框,所述中框设有通孔,所述通孔构成所述第二腔体的一部分,所述显示屏组件位于所述中框一侧,以使所述第三腔体形成于所述中框及所述显示屏组件之间,并且所述第三腔体与所述通孔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组件还设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密封连接于所述中框背离所述显示屏组件一侧,所述电路板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形成所述第二腔体的一部分,所述电声单元穿过所述安装孔并密封连接于所述中框。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组件还设有盖板,所述盖板封盖所述安装孔,并位于所述电路板背离所述中框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设有封闭的盖板音腔,所述盖板音腔与所述安装孔连通,所述盖板音腔构成所述第二腔体一部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组件设有固定于所述电路板并收容于所述盖板音腔内的第一电子器件和固定于所述电路板并位于所述盖板音腔外的第二电子器件,所述第一电子器件的抗振性大于所述第二电子器件的抗振性。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包括后盖,所述后盖盖合于所述中框,以在所述后盖与所述中框之间形成收容腔,所述盖板收容于所述收容腔内,并使得所述第二腔体与所述收容腔隔绝。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组件还设有固定于所述电路板的电子器件,所述电子器件收容于所述收容腔内,且与所述第二腔体隔绝。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组件设有盖板,所述盖板密封连接于所述中框背离所述显示屏组件一侧,以使得所述盖板与所述中框之间形成封闭腔体,所述封闭腔体与所述通孔连通,并共同构成所述第二腔体。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组件还设有固定于所述中框的密封边框,所述显示屏组件的周缘与所述密封边框密封连接,以使所述第二腔体和所述第三腔体形成封闭的音腔。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组件还设有电路板,所述电路板密封连接于所述中框背离所述显示屏组件一侧,所述电路板设有第一过孔和与所述第一过孔相隔绝的第二过孔,所述第一过孔形成所述第一腔体的一部分,所述第二过孔形成所述第二腔体的一部分,所述电声单元封盖所述第一过孔。
12.根据权利要求1~11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体为所述电声单元的前腔,所述第二腔体和所述第三腔体共同形成所述电声单元的后腔。
13.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设有第一音腔和第二音腔,所述第一音腔和所述第二音腔分别形成所述电子设备的电声单元相互隔绝的两个音腔,所述电子设备还设有中框和显示屏组件,所述中框与所述显示屏组件之间存在间隙,所述中框设有连通所述间隙的通孔,所述通孔和所述间隙形成所述第二音腔扩充的一部分。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设有盖板,所述盖板设有至少收容所述电声单元一部分的盖板音腔,所述盖板音腔形成所述第二音腔的一部分。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还设有固定于所述中框的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有安装孔,所述电声单元穿过所述安装孔固定于所述中框,所述盖板封盖所述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形成所述第二音腔的一部分。
CN202011645472.4A 2020-12-31 2020-12-31 电子设备 Active CN11276998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45472.4A CN112769988B (zh) 2020-12-31 2020-12-31 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1645472.4A CN112769988B (zh) 2020-12-31 2020-12-31 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69988A true CN112769988A (zh) 2021-05-07
CN112769988B CN112769988B (zh) 2023-04-14

Family

ID=756987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1645472.4A Active CN112769988B (zh) 2020-12-31 2020-12-31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69988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14824A (zh) * 2021-05-13 2021-07-1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3382099A (zh) * 2021-06-09 2021-09-1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3490086A (zh) * 2021-07-07 2021-10-0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3923285A (zh) * 2021-10-14 2022-01-1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5022431A (zh) * 2021-12-20 2022-09-06 北京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95798A (zh) * 2010-07-29 2010-11-24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扬声器音腔密封结构以及便携式移动终端
JP2011233464A (ja) * 2010-04-30 2011-11-1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電子機器の押しボタン装置
CN203661138U (zh) * 2013-12-31 2014-06-18 深圳天珑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壳体组件、手机和移动终端
CN204334667U (zh) * 2014-12-23 2015-05-13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手机
CN204537689U (zh) * 2015-03-27 2015-08-05 蒋寅 一种打胶方便的电磁式贴片蜂鸣器
CN205921712U (zh) * 2016-08-29 2017-02-01 深圳天珑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壳体和移动终端
CN107623885A (zh) * 2017-09-08 2018-01-2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声组件、电声装置及移动终端
TW201834472A (zh) * 2017-03-14 2018-09-16 大陸商廣東歐珀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揚聲器、揚聲裝置及行動終端
CN108650345A (zh) * 2018-04-25 2018-10-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N108712693A (zh) * 2018-03-26 2018-10-26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电子设备
CN208316993U (zh) * 2018-06-25 2019-01-01 深圳市英菲克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降噪语音盒子
CN208489973U (zh) * 2018-08-15 2019-02-12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0365827A (zh) * 2018-03-26 2019-10-2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0856055A (zh) * 2019-10-15 2020-02-28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扬声器装置及移动终端
CN211127868U (zh) * 2020-03-23 2020-07-28 西安易朴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N112003970A (zh) * 2020-08-10 2020-11-2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1233464A (ja) * 2010-04-30 2011-11-17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電子機器の押しボタン装置
CN101895798A (zh) * 2010-07-29 2010-11-24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扬声器音腔密封结构以及便携式移动终端
CN203661138U (zh) * 2013-12-31 2014-06-18 深圳天珑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壳体组件、手机和移动终端
CN204334667U (zh) * 2014-12-23 2015-05-13 瑞声光电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手机
CN204537689U (zh) * 2015-03-27 2015-08-05 蒋寅 一种打胶方便的电磁式贴片蜂鸣器
CN205921712U (zh) * 2016-08-29 2017-02-01 深圳天珑无线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壳体和移动终端
TW201834472A (zh) * 2017-03-14 2018-09-16 大陸商廣東歐珀移動通信有限公司 揚聲器、揚聲裝置及行動終端
CN107623885A (zh) * 2017-09-08 2018-01-23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声组件、电声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10365827A (zh) * 2018-03-26 2019-10-22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08712693A (zh) * 2018-03-26 2018-10-26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壳体组件及具有其的电子设备
CN108650345A (zh) * 2018-04-25 2018-10-1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N208316993U (zh) * 2018-06-25 2019-01-01 深圳市英菲克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降噪语音盒子
CN208489973U (zh) * 2018-08-15 2019-02-12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0856055A (zh) * 2019-10-15 2020-02-28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扬声器装置及移动终端
CN211127868U (zh) * 2020-03-23 2020-07-28 西安易朴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N112003970A (zh) * 2020-08-10 2020-11-2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终端设备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14824A (zh) * 2021-05-13 2021-07-1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3382099A (zh) * 2021-06-09 2021-09-1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3490086A (zh) * 2021-07-07 2021-10-0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3923285A (zh) * 2021-10-14 2022-01-1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3923285B (zh) * 2021-10-14 2024-05-2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5022431A (zh) * 2021-12-20 2022-09-06 北京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CN115022431B (zh) * 2021-12-20 2023-05-30 北京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69988B (zh) 2023-04-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769988B (zh) 电子设备
US7561684B2 (en) Mounting structure for an electroacoustic transducer
US6134336A (en) Integrated speaker assembly of a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7578367B2 (en) Speaker set and electronic product incorporating the same
CN207677986U (zh) 一种扬声器模组
CN106412777B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113497845B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11654778B (zh) 电子设备、壳体组件以及电子设备的装配方法
CN114338881A (zh) 终端设备
CN107197398B (zh) 扬声器组件及移动终端
JP4087784B2 (ja) マイクロホン
CN219068347U (zh) 声学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11182425A (zh) 电子设备
CN115967900A (zh) 电子设备
CN215010697U (zh) 发声器件及电子装置
CN115022435A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16743898A (zh) 电子设备
CN115118799A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219287713U (zh) 音频系统及智能眼镜
CN110505331A (zh) 移动终端
CN115529539B (zh) 扬声器模组和电子设备
CN218772416U (zh) 一种超薄微型扬声器系统及应用该系统的电子设备
CN116761122B (zh) 扬声器模组及电子设备
TW200826714A (en) Speaker set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incorporating the same
CN112887458B (zh) 一种扬声器模组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