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05331A - 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05331A
CN110505331A CN201910726737.4A CN201910726737A CN110505331A CN 110505331 A CN110505331 A CN 110505331A CN 201910726737 A CN201910726737 A CN 201910726737A CN 110505331 A CN110505331 A CN 1105053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bile terminal
earpiece
bracket
hole
mounting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2673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成林
董向群
考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Mobile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72673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05331A/zh
Publication of CN1105053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0533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3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transmitters or receivers, e.g. telephone hand-sets
    • H04M1/035Improving the acoustic characteristics by means of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housing, e.g. ribs, walls, resonating chambers or caviti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机壳、听筒、支架及盖板。机壳开设有安装槽和与安装槽连通的第一导音孔。听筒安装于机壳的安装槽上。支架开设有与安装槽连通的通孔。盖板开设有连通通孔的第二导音孔,并与机壳分列于支架的两侧,使得听筒的两侧分别导通于第一导音孔和第二导音孔,从而实现移动终端的两侧同时发声,并且通过一个听筒实现移动终端的两侧发声,保证声音的准确性,降低听筒占据移动终端的内部空间,从而降低移动终端的厚度,使得移动终端更加精巧化。另外,通过一个听筒实现移动终端的两侧发声,降低移动终端的成本。

Description

移动终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终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移动终端通过电信连接实现各移动终端之间的通话功能,使得用户能够远距离地与另一用户语音交流。移动终端连接互联网,并在互联网的基础下丰富移动终端的功能,使得移动终端应用于用户的日常生活。
用户利用移动终端呼叫另一用户,并通过移动终端与另一用户进行语音交流,其中,声音由移动终端的听筒发出,其中声音的强弱大部分由移动终端的听筒所决定。在相关技术中,主板的两侧均设置有听筒,并在TP屏中开设有对应听筒的通孔,使得两听筒分别向移动终端的外侧同时发声。两听筒集成于主板的两侧而实现移动终端的两侧发声,可是,两听筒占据了移动终端的较大空间,并且在厚度方向上对移动终端影响较大,使得移动终端整体较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解决现有技术中移动终端整体较厚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机壳,开设有安装槽和与所述安装槽连通的第一导音孔;听筒,安装于所述安装槽上;支架,盖合于所述机壳,并密封连接所述安装槽;所述支架开设有与所述安装槽连通的通孔;及盖板,密封地盖合于所述支架,并开设有连通所述通孔的第二导音孔;所述盖板与所述机壳分列于所述支架的两侧。
可选的,所述通孔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通孔均连通所述安装槽,且均连通所述第二导音孔。
可选的,所述第二导音孔在所述移动终端的长度方向上与所述通孔相间隔;所述支架靠近所述盖板的一侧开设有凹槽,该凹槽沿所述移动终端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凹槽连通所述第二导音孔和所述通孔;所述凹槽、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二导音孔共同形成导音通道。
可选的,所述凹槽的侧壁设置有第一密封层;所述第一密封层沿所述凹槽的侧壁围合于所述凹槽,并密封地贴合于所述盖板。
可选的,所述支架靠近所述听筒的一侧设置有柔性电路板,该柔性电路板贴合于所述支架面向于所述听筒的表面;在所述支架盖合于所述机壳时,所述柔性电路板抵接于所述听筒,并与所述听筒电连接。
可选的,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主板,该主板与所述听筒在所述移动终端的长度方向上错位地设置;所述柔性电路板的一端超出所述第一密封层所围合的密封区域以与所述主板连接。
可选的,所述机壳与所述听筒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层,该第二密封层贴合于所述安装槽的底面,并围合于所述听筒的边缘。
可选的,所述机壳与所述支架之间设置有第三密封层,该第三密封层贴合于所述机壳与所述支架之间,并围合于所述安装槽。
可选的,所述通孔呈长条状,且对应于所述听筒的外边缘。
可选的,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有防尘网;所述防尘网贴合于所述凹槽的底面,并覆盖于所述支架的所述通孔。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实施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中,听筒安装于机壳的安装槽上。支架开设有与安装槽连通的通孔。盖板开设有连通通孔的第二导音孔,并与机壳分列于支架的两侧,使得听筒的两侧分别导通于第一导音孔和第二导音孔,从而实现移动终端的两侧同时发声,并且通过一个听筒实现移动终端的两侧发声,保证声音的准确性,降低听筒占据移动终端的内部空间,从而降低移动终端的厚度,使得移动终端更加精巧化。另外,通过一个听筒实现移动终端的两侧发声,降低移动终端的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移动终端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移动终端的主视图。
图3是本发明移动终端的后视图。
图4是本发明移动终端的爆炸图。
图5是本发明移动终端前侧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移动终端的支架后侧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移动终端后侧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移动终端的支架前侧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移动终端的主板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0、移动终端;
1、机壳;11、安装槽;12、第一导音孔;13、连接孔;
2、电池;
3、听筒;
4、主板;41、弹片;
5、显示屏;
6、盖板;61、第二导音孔;
7、支架;71、通孔;72、凹槽;
8、防尘网;
9a、第一密封层;9b、第二密封层;9c、第三密封层;
10、柔性电路板。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发明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发明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图1是本发明移动终端100的立体图。图2是本发明移动终端100的主视图。图3是本发明移动终端100的后视图。
参阅图1至图3本发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100。移动终端100主要是手机、传声仪等。移动终端100能够接收外来的信号,并将信号转化为声音,从而实现移动终端100的发声。接下来以手机为例,介绍本发明的方案。
移动终端通过电信连接实现各移动终端之间的通话功能,使得用户能够远距离地与另一用户语音交流,声音由移动终端的听筒发出,其中声音的强弱大部分由移动终端的听筒所决定。在相关技术中,主板的两侧均设置有听筒,并在TP屏中开设有对应听筒的通孔,使得两听筒分别向移动终端的外侧同时发声。两听筒集成于主板的两侧而实现移动终端的两侧发声,可是,两听筒占据了移动终端的较大空间,并且在厚度方向上对移动终端影响较大,使得移动终端整体较厚。
基于图2的视图方向为参照,以移动终端100的主视面为方位参照基准,其中,移动终端100的显示屏5为前侧面,移动终端100的盖板6为后侧面。
图4是本发明移动终端100的爆炸图。
结合图4,本发明提供的移动终端100大致呈矩形,主要包括机壳1、电池2、听筒3、主板4、显示屏5、盖板6以及支架7。机壳1作为移动终端100的底座,并主要支撑其他部件。电池2安装于机壳1中,并位于机壳1的中心部,该电池2主要用于为移动终端100供能。听筒3作为移动终端100的发声零件,主要用于对外发声。主板4通过螺丝固定于机壳1,并连接电池2和听筒3,该主板4通过对指令的转化控制听筒3发声,并在电池2的能量下实现正常工作。显示屏5盖合于机壳1的前侧表面,并作为移动终端100的显示面。支架7设置于机壳1的后侧,并盖合于机壳1。盖板6盖合于支架7,并位于机壳1的后侧表面。
听筒3设置于机壳1上,机壳1上设有连通至移动终端100的前侧的前侧导音通道,使得听筒3的声音可以传导至移动终端100的前侧。支架7和盖板6上形成有连通移动终端100的后侧的后侧导音通道,使得听筒3的声音可以传导至移动终端100的后侧,从而基于单个听筒3实现移动终端100的两侧发声,保证声音的准确性,降低听筒占据移动终端100的内部空间,从而降低移动终端100的厚度,使得移动终端100更加精巧化。另外,通过一个听筒实现移动终端100的两侧发声,降低移动终端100的成本。
图5是本发明移动终端100前侧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再结合图5,机壳1作为移动终端100的底座。机壳1为具有一定壁厚的中空腔体,并且为一体成型结构。机壳1开设有安装槽11和与安装槽11连通的第一导音孔12,该第一导音孔12位于安装槽11的前侧。
安装槽11呈矩形,并作为收容空间。安装槽11设置于机壳1内壁,并位于机壳1的上部。安装槽11的槽底朝向于移动终端100的前侧,安装槽11的槽口朝向于移动终端100的后侧。
第一导音孔12设置于安装槽11的前侧,并与安装槽11连通,其中第一导音孔12与安装槽11之间设置有连接孔13,并通过连接孔13实现第一导音孔12与安装槽11的连通。
第一导音孔12沿移动终端100的厚度方向延伸至移动终端100的前侧面,并与外部环境连通,使得外部环境经第一导音孔12和连接孔13与安装槽11连通。故此,第一导音孔12和连接孔13连接,并共同形成移动终端100的前侧导音通道。具体的,第一导音孔12的出音口可选的位于移动终端100的前侧面的上部,并不局限于此。
听筒3呈矩形或圆形,作为移动终端100的发声零件。听筒3安装于安装槽11上。听筒3的前侧表面贴合于安装槽11的底面,并占据安装槽11的部分空间,其中听筒3的左、右侧面均与安装槽11的侧壁存在间隙。听筒3向其四周发声,并以外部空气作为导声介质传播。听筒3面向于第一导音孔12,并经空气沿着第一导音孔12传播至移动终端100的前侧。
可选地,听筒3与安装槽11的底面还设置有第二密封层9b,该第二密封层9b呈环状。第二密封层9b贴合于安装槽11的底面,,并围合于听筒3的边缘。第二密封层9b贴合于安装槽11的底面以实现第二密封层9b固定于机壳1。第二密封层9b与听筒3连接,且在听筒3的压力作用下进一步地压缩,使得听筒3在密封通道下在沿第一导音孔12发声至移动终端100的前侧。通过第二密封层9b保证听筒3沿第一导音孔12发声时不漏声,并且提高听筒3沿第一导音孔12发声的音量。具体的,第二密封层9b可以为泡棉、密封垫片、硅胶片等,且具有良好的密封效果,此处不作限定,其中,第二密封层9b的外形根据待密封部件的外形进行适配性设计。
图6是本发明移动终端100的支架7后侧表面的结构示意图。
参阅图6所示,移动终端100还包括支架7,该支架7相对于安装槽11处开设有通孔71,通孔71作为听筒3向移动终端100的后侧导音通道之一。通孔71呈长条状,并不局限于此。通孔71设置有多个,多个通孔71可以沿移动终端100的宽度方向间隔地设置。
支架7的后侧表面设置有凹槽72,该凹槽72连通通孔71。凹槽72呈长条状,并沿移动终端100的长度方向延伸。
图7是本发明移动终端100后侧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结合图7所示,支架7盖合于机壳1的后侧,且密封地连接安装槽11,其中,支架7的通孔71对应于听筒3的边缘。通过通孔71连通安装槽11,使得听筒3所发出的声音以空气作为导声介质沿多个通孔71传播,从而有利于听筒3在多个方向上的声音传导。而凹槽72连通通孔71,使得凹槽72经通孔71导通安装槽11,从而实现听筒3发声至安装槽11。
盖板6呈板状,并密封地盖合于支架7的后侧,故盖板6与机壳1分列于支架7的两侧,其中,盖板6盖合于支架7的凹槽72。盖板6相对于支架7的凹槽72处设置有第二导音孔61,该第二导音孔61连通支架7的凹槽72,使得第二导音孔61导通通孔71的后侧。凹槽72、通孔71与第二导音孔61共同形成移动终端100的后侧导音通道,该后侧导音通道经外部空气传播听筒3所发出的声音。
第二导音孔61在移动终端100的长度方向上与通孔71相间隔,以避开移动终端100的摄像头模块(未显示)。基于述支架7的凹槽72沿移动终端100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二导音孔61通过凹槽72、通孔71导通收容听筒3的安装槽11,实现第二导音孔61基于听筒3的远距离声音传播和移动终端100的后侧发声,并且有效避开了摄像头模块。
移动终端100还包括有防尘网8,该防尘网8主要用于阻挡外部灰尘进入置有听筒3的安装槽11,防止外部灰尘对听筒3的损伤,保证听筒3的发声质量。防尘网8仅允许空气的对流。防尘网8贴合于凹槽72的底面,并覆盖于支架7的通孔71。通过凹槽72盖于通孔71实现灰尘与安装槽11的隔绝。
移动终端100还包括有第一密封层9a,第一密封层9a呈环状,并贴合于凹槽72的侧壁。第一密封层9a沿凹槽72的侧壁围合于凹槽72。第一密封层9a贴合于凹槽72的侧壁,以实现第一密封层9a固定于支架7。第一密封层9a与盖板6连接,且在盖板6的压力作用下进一步地压缩,使得凹槽72成为密封通道,并将听筒3所发出的声音一部分导向于第二导音孔61,从而实现移动终端100的后侧发声。通过第一密封层9a保证听筒3沿第二导音孔61发声时不漏声,并且提高听筒3沿第二导音孔61发声的音量。第一密封层9a的材料与第二密封层9b的材料一致,具有良好的密封效果。
移动终端100还包括第三密封层9c,该第三密封层9c呈环状,并围合于机壳1的安装槽11。第三密封层9c贴合于机壳1的表面以实现第三密封层9c固定于机壳1。第三密封层9c与机壳1连接,且在支架7的压力作用下进一步地压缩,保证听筒3沿第二导音孔61发声时不漏声,并且提高听筒3沿第二导音孔61发声的音量。具体的,第三密封层9c的材料与第二密封层9b的材料一致,具有良好的密封效果。
图8是本发明移动终端100的支架7前侧表面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发明移动终端100的主板4的结构图。
参阅图8和图9所示,移动终端100还包括柔性电路板10,柔性电路板10通过其电路层实现部件的电连接。柔性电路板10具有配线密度高、重量轻、厚度薄、弯折性好等特点。柔性电路板10贴合于支架7的前侧表面,并处于支架7靠近听筒3的一侧。柔性电路板10面向听筒3的区域设置有连接点,通过柔性电路板10的连接点与听筒3接触以实现柔性电路板10与听筒3电连接。在支架7盖合于机壳1时,柔性电路板10抵接于听筒,使得柔性电路板10的连接点与听筒3接触,从而实现柔性电路板10与听筒3电连接。
移动终端100还包括主板4,该主板4呈平板状,并且与听筒3在移动终端100的长度方向上错位地设置,使得主板4在移动终端100的长度方向上与听筒3相间隔,从而主板4在厚度方向上不影响听筒3的设置。另外,柔性电路板10的一端超出第一密封层9a所围合的密封区域,并与主板4连接,从而实现主板4与听筒3电连接,进而主板4控制听筒3的发声,其中,主板4与柔性电路板10连接的一端设置有弹片41,通过弹片41弹性连接主板4和柔性电路板10,保证主板4和柔性电路板10的良好接触。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发明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100中,听筒3的两侧分别导通于第一导音孔12和第二导音孔61,从而实现移动终端100的前侧和后侧同时发声,并且通过一个听筒3实现移动终端的前侧和后侧同时发声,保证声音的准确性,降低听筒3占据移动终端100的内部空间,从而降低移动终端100的厚度,使得移动终端100更加精巧化。另外,通过一个听筒3实现移动终端100的前侧和后侧同时发声,降低移动终端100的成本。
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发明,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发明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发明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壳,开设有安装槽和与所述安装槽连通的第一导音孔;
听筒,安装于所述安装槽上;
支架,盖合于所述机壳,并密封连接所述安装槽;所述支架开设有与所述安装槽连通的通孔;及
盖板,密封地盖合于所述支架,并开设有连通所述通孔的第二导音孔;所述盖板与所述机壳分列于所述支架的两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通孔均连通所述安装槽,且均连通所述第二导音孔。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音孔在所述移动终端的长度方向上与所述通孔相间隔;所述支架靠近所述盖板的一侧开设有凹槽,该凹槽沿所述移动终端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凹槽连通所述第二导音孔和所述通孔;所述凹槽、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二导音孔共同形成导音通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侧壁设置有第一密封层;所述第一密封层沿所述凹槽的侧壁围合于所述凹槽,并密封地贴合于所述盖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靠近所述听筒的一侧设置有柔性电路板,该柔性电路板贴合于所述支架面向于所述听筒的表面;在所述支架盖合于所述机壳时,所述柔性电路板抵接于所述听筒,并与所述听筒电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主板,该主板与所述听筒在所述移动终端的长度方向上错位地设置;所述柔性电路板的一端超出所述第一密封层所围合的密封区域以与所述主板连接。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与所述听筒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层,该第二密封层贴合于所述安装槽的底面,并围合于所述听筒的边缘。
8.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与所述支架之间设置有第三密封层,该第三密封层贴合于所述机壳与所述支架之间,并围合于所述安装槽。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呈长条状,且对应于所述听筒的外边缘。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还包括有防尘网;所述防尘网贴合于所述凹槽的底面,并覆盖于所述支架的所述通孔。
CN201910726737.4A 2019-08-07 2019-08-07 移动终端 Pending CN11050533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26737.4A CN110505331A (zh) 2019-08-07 2019-08-07 移动终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26737.4A CN110505331A (zh) 2019-08-07 2019-08-07 移动终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05331A true CN110505331A (zh) 2019-11-26

Family

ID=685871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26737.4A Pending CN110505331A (zh) 2019-08-07 2019-08-07 移动终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05331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62980A (zh) * 2020-01-17 2020-06-09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140433A1 (en) * 2004-12-29 2006-06-29 Motorola, Inc. Dual sided ear cup
CN104540080A (zh) * 2014-12-26 2015-04-22 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扬声器模组
CN108632419A (zh) * 2018-07-11 2018-10-0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60140433A1 (en) * 2004-12-29 2006-06-29 Motorola, Inc. Dual sided ear cup
CN104540080A (zh) * 2014-12-26 2015-04-22 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扬声器模组
CN108632419A (zh) * 2018-07-11 2018-10-0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262980A (zh) * 2020-01-17 2020-06-09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592690B2 (en) Loudspeaker device
CN112261186B (zh) 电子设备
CN110913048B (zh) 电子设备
CN111108756B (zh) 麦克风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2261187B (zh) 电子设备
CN106412777B (zh) 一种移动终端
CN112769988B (zh) 电子设备
CN110944079A (zh) 电子设备
CN107197398B (zh) 扬声器组件及移动终端
JPH1127356A (ja) 特に電話機である通信装置
CN204836536U (zh) 终端设备
CN110505331A (zh) 移动终端
CN215184722U (zh) 插座及电子设备
CN210518454U (zh) 终端设备的麦克风音腔密封结构以及终端设备
CN210093435U (zh) 扬声器箱
CN215300839U (zh) 扬声器及电子设备
CN212519077U (zh) 电子设备
CN212367514U (zh) 扬声器模组
CN209805886U (zh) 一种侧出音的硅微麦克风贴片及其适用终端
CN109040918B (zh) 一种音腔结构以及电子设备
CN111741385A (zh) 扬声器组件及电子设备
CN218162522U (zh) 一种手机扬声器前腔密封结构
CN214851771U (zh) 一种无线耳机后腔麦克风的密封结构
CN218772416U (zh) 一种超薄微型扬声器系统及应用该系统的电子设备
CN212909944U (zh) 一种具有麦克风新装配结构的耳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126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