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571203U - 一种新型滤坝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滤坝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571203U
CN214571203U CN202120236692.5U CN202120236692U CN214571203U CN 214571203 U CN214571203 U CN 214571203U CN 202120236692 U CN202120236692 U CN 202120236692U CN 214571203 U CN214571203 U CN 2145712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ter
filter plate
aeration
novel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236692.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汤威
朱阳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Letousi High Tech Material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Lotus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Lotus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Lotus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236692.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5712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5712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5712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1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at coastal zones; at river basins
    • Y02A10/11Hard structures, e.g. dams, dykes or breakwaters

Landscapes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滤坝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过滤腔,所述壳体上设有用于向所述过滤腔内添加药剂的投加口,所述壳体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过滤腔相连通的污泥排口;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壳体上以过滤水中的杂质;曝气组件,所述曝气组件包括鼓风机和曝气件,所述曝气件包括多个间隔设置在所述过滤腔内的第一曝气盘,所述鼓风机通过第一管道分别与多个第一曝气盘相连通。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滤坝装置具有集物理过滤、生化治理多功能于一体,设备功能集成化等优点。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滤坝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用于水环境改善治理、河道水质修复提升等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滤坝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市面滤坝装置功能单一,例如通过定期搅动底泥的方案,既搅动底泥可促进底质不断分解,间接控制水质变化;一般每10-15天搅动一次,每次搅动面积不少于水体面积的1/3,以晴天中午搅动效果最好,闷热天、气压低的天气不可搅动,从而受天气的影响较大;或者,通过定期加入新水的方案,既在高密度养殖情况下,养殖动物塘中残饵、污物较多,硫化氢等有害物质使水体恶化,尤其是夏天高温季节,水质变化更快,但因定期注水调节水质需要不定期的注入新水,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再或者,仅能做简单过滤处理,能过滤泥沙铁锈大颗粒漂浮物细菌病毒等等,但是滤棉滤膜更换麻烦。
综上所述,目前急需设计一款方便快捷、集物理过滤、生化治理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滤坝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滤坝装置,以使滤坝装置的功能集成化,使集物理过滤、生化治理功能于一体,从而更好地用于水环境改善治理、河道水质修复提升。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滤坝装置,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过滤腔,所述壳体上设有用于向所述过滤腔内添加药剂的投加口,所述壳体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过滤腔相连通的污泥排口;
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壳体上以过滤水中的杂质;
曝气组件,所述曝气组件包括鼓风机和曝气件,所述曝气件包括多个间隔设置在所述过滤腔内的第一曝气盘,所述鼓风机通过第一管道分别与多个第一曝气盘相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水的流动的方向上,所述过滤腔包括依次使水通过的第一反应腔、第二反应腔和第三反应腔,多个所述第一曝气盘设置于所述第二反应腔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投加口包括第一投料口和第二投料口,所述第一投料口与所述第一反应腔相连通,所述第二投料口与所述第二反应腔相连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滤组件包括第一过滤件,所述第一过滤件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壳体的一侧以过滤进入所述第一反应腔内的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一侧设有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包括第一滤板和第二滤板,所述第一滤板和所述第二滤板之间限定出用于安装所述第一过滤件的第一安装腔,转动所述第二滤板以打开所述第一安装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滤板的下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滤板的下端,所述第二滤板的上端通过第一卡扣连接于所述第一滤板的上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滤组件包括第二过滤件,所述第二过滤件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壳体的另一侧以过滤从所述第三反应腔流出的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的另一侧设有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二安装部包括第三滤板和第四滤板,所述第三滤板和所述第四滤板之间限定出用于安装所述第二过滤件的第二安装腔,转动所述第四滤板以打开所述第二安装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四滤板的下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三滤板的下端,所述第四滤板的上端通过第二卡扣连接于所述第三滤板的上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曝气件还包括多个第二曝气盘,在水的流动的方向上,多个所述第二曝气盘位于所述壳体的下游,所述鼓风机通过第二管道分别与多个第二曝气盘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滤坝装置的特点及优点是:需要改善或修复的水通过壳体的一侧进入带过滤腔内,过滤组件可以先对需要改善或修复的水进行初步过滤,防止较大的杂质进入到过滤腔,当经过初步过滤后的需要改善或修复的水进入到过滤腔后,可通过投加口向过滤腔内添加药剂,从而使得需要改善或修复的水和药剂发生化学反应,使得水中的杂质絮凝沉淀。
此时,鼓风机通过第一管道向多个第一曝气盘输送气体,使得多个第一曝气盘在过滤腔内曝气,使空气与水强烈接触,空气中的氧溶解于水中,或者将水中不需要的气体和挥发性物质放逐到空气中,同时在曝气的过程中可以起到搅拌和混合的效果,可以使水和药剂充分混合,提高药剂的功效,提高水质的改善和修复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滤坝装置具有集物理过滤、生化治理多功能于一体,设备功能集成化等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型滤坝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型滤坝装置另一个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新型滤坝装置的剖面图。
附图标号说明:
1、壳体;11、过滤腔;111、第一反应腔;112、第二反应腔;113、第三反应腔;12、投加口;121、第一投料口;122、第二投料口;13、污泥排口;14、第一安装部;141、第一滤板;142、第二滤板;143、第一安装腔;15、第一卡扣;16、第二安装部;161、第三滤板;162、第四滤板;163、第二安装腔;17、第二卡扣;
2、曝气组件;21、鼓风机;22、曝气件;221、第一曝气盘;222、第二曝气盘;23、第一管道;24、第二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滤坝装置,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内设有过滤腔11,所述壳体1上设有用于向所述过滤腔11内添加药剂的投加口12,所述壳体1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过滤腔11相连通的污泥排口13;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壳体1上以过滤水中的杂质;曝气组件2,所述曝气组件2包括鼓风机21和曝气件22,所述曝气件22包括多个间隔设置在所述过滤腔11内的第一曝气盘221,所述鼓风机21通过第一管道23分别与多个第一曝气盘221相连通。
可以理解的是,需要改善或修复的水通过壳体1的一侧进入带过滤腔11内,过滤组件可以先对需要改善或修复的水进行初步过滤,防止较大的杂质进入到过滤腔11,当经过初步过滤后的需要改善或修复的水进入到过滤腔11后,可通过投加口12向过滤腔11内添加药剂,从而使得需要改善或修复的水和药剂发生化学反应,使得水中的杂质絮凝沉淀,此时,鼓风机21通过第一管道23向多个第一曝气盘221输送气体,使得多个第一曝气盘221在过滤腔11内曝气,使空气与水强烈接触,空气中的氧溶解于水中,或者将水中不需要的气体和挥发性物质放逐到空气中,同时在曝气的过程中可以起到搅拌和混合的效果,可以使水和药剂充分混合,提高药剂的功效,提高水质的改善和修复效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新型滤坝装置具有集物理过滤、生化治理多功能于一体,设备功能集成化等优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药剂可以分为絮凝剂、阻垢剂、缓蚀剂、杀菌剂、消泡剂、清洗剂等,药剂的具体形式可根据使用情况进行限定,在此不做限制。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在水的流动的方向上,所述过滤腔11包括依次使水通过的第一反应腔111、第二反应腔112和第三反应腔113,多个所述第一曝气盘221设置于所述第二反应腔112内。由此,需要改善或修复的水先经过过滤组件的进行初步过滤后进入到第一反应腔111,并依次经过在第二反应腔112和第三反应腔113的过滤后流出,保证过滤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投加口12包括第一投料口121和第二投料口122,所述第一投料口121与所述第一反应腔111相连通,所述第二投料口122与所述第二反应腔112相连通。由此,可以分别向第一反应腔111和第二反应腔112投放不同的药剂,以便于分别对各工序的水进行处理。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过滤组件包括第一过滤件,所述第一过滤件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壳体1的一侧以过滤进入所述第一反应腔111内的水。由此,便于更换第一过滤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的一侧设有第一安装部14,所述第一安装部14包括第一滤板141和第二滤板142,所述第一滤板141和所述第二滤板142之间限定出用于安装所述第一过滤件的第一安装腔143,转动所述第二滤板142以打开所述第一安装腔143。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滤板142的下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滤板141的下端,所述第二滤板142的上端通过第一卡扣15连接于所述第一滤板141的上端。由此,便于打开第二滤板142以更换第一过滤件,使得更换第一过滤件的操作更便捷。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过滤组件包括第二过滤件,所述第二过滤件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壳体1的另一侧以过滤从所述第三反应腔113流出的水。由此,便于更换第二过滤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的另一侧设有第二安装部16,所述第二安装部16包括第三滤板161和第四滤板162,所述第三滤板161和所述第四滤板162之间限定出用于安装所述第二过滤件的第二安装腔163,转动所述第四滤板162以打开所述第二安装腔163。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四滤板162的下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三滤板161的下端,所述第四滤板162的上端通过第二卡扣17连接于所述第三滤板161的上端。由此,便于打开第四滤板162以更换第二过滤件,使得更换第二过滤件的操作更便捷。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曝气件22还包括多个第二曝气盘222,在水的流动的方向上,多个所述第二曝气盘222位于所述壳体1的下游,所述鼓风机21通过第二管道24分别与多个第二曝气盘222相连通。由此,通过多个所述第二曝气盘222在壳体1的下游再进行一次曝气,提高对水的改善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过滤件和第二过滤件均可为过滤棉,从而使得过滤组件具有成本更低、便于更换的优点。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过滤件可以为粗滤的过滤棉,第二过滤件可以为精滤的过滤棉,从而保证过滤效果。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新型滤坝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过滤腔,所述壳体上设有用于向所述过滤腔内添加药剂的投加口,所述壳体的侧壁上设有与所述过滤腔相连通的污泥排口;
过滤组件,所述过滤组件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壳体上以过滤水中的杂质;
曝气组件,所述曝气组件包括鼓风机和曝气件,所述曝气件包括多个间隔设置在所述过滤腔内的第一曝气盘,所述鼓风机通过第一管道分别与多个第一曝气盘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滤坝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水的流动的方向上,所述过滤腔包括依次使水通过的第一反应腔、第二反应腔和第三反应腔,多个所述第一曝气盘设置于所述第二反应腔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滤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加口包括第一投料口和第二投料口,所述第一投料口与所述第一反应腔相连通,所述第二投料口与所述第二反应腔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滤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包括第一过滤件,所述第一过滤件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壳体的一侧以过滤进入所述第一反应腔内的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滤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一侧设有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安装部包括第一滤板和第二滤板,所述第一滤板和所述第二滤板之间限定出用于安装所述第一过滤件的第一安装腔,转动所述第二滤板以打开所述第一安装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滤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滤板的下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滤板的下端,所述第二滤板的上端通过第一卡扣连接于所述第一滤板的上端。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滤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包括第二过滤件,所述第二过滤件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壳体的另一侧以过滤从所述第三反应腔流出的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滤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另一侧设有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二安装部包括第三滤板和第四滤板,所述第三滤板和所述第四滤板之间限定出用于安装所述第二过滤件的第二安装腔,转动所述第四滤板以打开所述第二安装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型滤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滤板的下端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三滤板的下端,所述第四滤板的上端通过第二卡扣连接于所述第三滤板的上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滤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曝气件还包括多个第二曝气盘,在水的流动的方向上,多个所述第二曝气盘位于所述壳体的下游,所述鼓风机通过第二管道分别与多个第二曝气盘相连通。
CN202120236692.5U 2021-01-26 2021-01-26 一种新型滤坝装置 Active CN2145712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36692.5U CN214571203U (zh) 2021-01-26 2021-01-26 一种新型滤坝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36692.5U CN214571203U (zh) 2021-01-26 2021-01-26 一种新型滤坝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571203U true CN214571203U (zh) 2021-11-02

Family

ID=783144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236692.5U Active CN214571203U (zh) 2021-01-26 2021-01-26 一种新型滤坝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5712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92900B (zh) 生物脱氮与物化法强化除磷组合工艺处理微污染水体的方法
CN205874080U (zh) 一种工业废水处理用多级过滤箱
CN206173173U (zh) 一种无污泥排放的农村污水除磷脱氮污水处理装置
CN207130109U (zh) 一种河道排污口一体化处理装置
CN109761457A (zh) 一种农村污水处理装置及方法
CN214571203U (zh) 一种新型滤坝装置
CN113087126A (zh) 适用于不同河流水域的水体进行生物和生态的治理方法
CN201161964Y (zh) 微污染水一体化净水装置
CN219341937U (zh) 一种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装置
CN109761452A (zh) 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CN215102456U (zh) 一种高效工业污水处理净化设备
CN214693479U (zh) 一种智慧生态修复坝
CN213231930U (zh) 一种污水处理用过滤装置
CN209685531U (zh) 废水处理系统
CN212222717U (zh) 一种含甘油废水处理一体化装置
CN208008637U (zh) 一种河道黑臭水体管式膜mbr处理设备
CN209010335U (zh) 一种城市废水处理系统
CN106865899A (zh) 一种油气田高含盐废水生化处理技术
CN208055025U (zh) 跨温差可生化污水处理系统
CN208471656U (zh) 一种接触氧化型小型污水处理系统
CN207877536U (zh) 一种环保型玻璃钢生活污水净化器
CN111908603A (zh) 一种新型厌氧生物滤池废水处理设备及其处理废水的方法
CN206337127U (zh) 一种生物降解污水处理装置
CN108751614A (zh) 石墨烯污水净化装置
CN218345291U (zh) 电催化絮凝回流生物反应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Building 4, Phase II,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Park, Nanda Science Park, Yuanhua Road, Xianlin University Town, Xianlin Street, Qixia District, Nanjing, Jiangsu Province, 210000

Patentee after: Nanjing Letousi High tech Materials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10000 building 4, phase 2,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Park, South University Science Park, Yuanhua Road, Qixia District, Nanj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NANJING LOTUS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