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161964Y - 微污染水一体化净水装置 - Google Patents

微污染水一体化净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161964Y
CN201161964Y CNU2007201319664U CN200720131966U CN201161964Y CN 201161964 Y CN201161964 Y CN 201161964Y CN U2007201319664 U CNU2007201319664 U CN U2007201319664U CN 200720131966 U CN200720131966 U CN 200720131966U CN 201161964 Y CN201161964 Y CN 201161964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vertical
settling region
valve
con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72013196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利平
徐金妹
薛勇
郭迎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University
Jiangsu Polytechnic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Polytechnic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Polytechnic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Jiangsu Polytechnic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U20072013196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161964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161964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161964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污染水一体化净水装置,在装置的底部设置排泥区,圆锥形涡流式反应区和竖流式沉淀区合设在排泥区的上方,源水箱分别连通排泥区和圆锥形涡流式反应区;竖流式沉淀区通过导泥管与排泥区相通;该竖流式沉淀区下部为圆锥形竖流式沉淀区,上部为圆柱形竖流式沉淀区,在上下两部分之间设有导流堰,在圆锥形竖流式沉淀区外层设置圆锥形涡流式反应区,在圆锥形涡流式反应区和竖流式沉淀区上部接触设置双层过滤区,包括下部的生物接触氧化填料和上部的均质滤料,在均质滤料上部是清水区,清水区经过消毒装置与清水箱连通,本实用新型为全封闭的承压结构,结构紧凑、体积小、处理效率高、投资少、运行成本低。

Description

微污染水一体化净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处理设备,以地表水为水源,生产饮用水的一体化净水设备。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水质净化过程中,要经过加药、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处理程序,其中水 处理的核心工艺混凝、沉淀、过滤三个环节都是分别在不同的构筑物里完成的。混凝也就是 通常所说的反应过程是在反应池内进行的,反应池有水力搅拌和机械搅拌池两大类,有隔板 反应池、旋流反应池、水力澄清池、机械搅拌澄清池、脉冲澄清池、折板反应池、波纹板反 应池等,近年来,又发展到网格反应池;沉淀池有平流式沉淀池、斜板沉淀池、斜管沉淀池; 过滤池有普通快滤池、虹吸滤池、无阀滤池及近年来开始应用的V型滤池等。传统净水过程 存在着净水效率低、占地大、管理复杂、投资多、损耗大等缺点,特别是使用传统池型的水 厂,随着运行年限的延长,设施的老化,水源水质的恶化,已越来越不能满足净水水质标准 不断提高的要求,对于如何提高净水效率,优化净水过程,在水处理领域有过不断的创新, 但是关于一体化净水装置的研究一直停留在传统的净水过程中,没有质的突破。
国内已经研制的一体化净水装置是将反应单元、沉淀单元和过滤单元集中设置在一个罐 体内,将反应、沉淀、过滤工序和设施进行叠加,例如反应区采用波纹板反应池,沉淀区采 用梯形斜板沉淀池和单阀压力过滤等,这些一体化净水装置的处理工艺基本上是建立在传统 净水工艺的理论基础和技术基础上,对符合生活饮用水源水水质要求的水体,其出水可达到 饮用水卫生标准,但对于污染物成分复杂的微污染源水的净化处理,在净水效率和净水质量 方面还无法得到很好的解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紧凑,设计合理 的微污染水一体化净水装置,该装置能够提供安全、优质饮用水。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反应区、沉淀区和过滤区,在装置的底部设置排泥 区,圆锥形涡流式反应区和竖流式沉淀区合设在排泥区的上方,源水箱分别连通排泥区和圆 锥形涡流式反应区;竖流式沉淀区通过导泥管与排泥区相通;该竖流式沉淀区由两部分组成,下部为圆锥形竖流式沉淀区,上部为圆柱形竖流式沉淀区,在该圆锥形竖流式沉淀区和圆柱 形竖流式沉淀区上下两部分之间设有导流堰,在下部的圆锥形竖流式沉淀区外层设置圆锥形 涡流式反应区,在圆锥形涡流式尽应区和竖流式沉淀区上部接触设置双层过滤区,该双层过 滤区包括下部的生物接触氧化填料和上部的均质滤料,在均质滤料上部是清水区,清水区经 过消毒装置与清水箱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装置的采用涡流式反应区,其下部为锥体,上部为柱体,经混合的源水从底部进入向 上扩散流动时流速逐渐减小,形成涡流,这种水流状态很适合绒粒的生长,且反应池上部已 经聚集了较大的絮凝体,当水流自下而上流动通过它们时,尚未被吸附的细小颗粒就易被吸 附,从而起到接触凝聚的作用,故絮凝效果较好。
2、 装置釆用的竖流式沉淀区,下部为圆锥形竖流式沉淀区,圆柱形竖流式沉淀区的内径 大于圆锥形竖流式沉淀区的内径,这两种池型连接时,在连接处具有45°〜60°坡度,这样设 计除了使结构更加紧凑外,利用坡度还起到类似斜板沉淀池的作用,使沉淀效果更好。
3、 为解决微污染水体中有机物和氨氮难以去除的问题,设备采用接触双层滤料区,接触 双层滤料区中,生物接触氧化填料是利用填料作为生物载体,在足够的充氧条件下,在填料 上生长的生物膜与水充分接触,通过微生物自身生命代谢活动——氧化、还原、合成、分解 等过程,以及微生物的生物絮凝、吸附、氧化、硝化和生物降解等综合作用,使水中许多有 机污染物逐渐转化和去除。均质滤料比水力分级滤料过滤周期长,出水效果好,且在反冲洗 时,滤层保持微膨胀状态,避免出现跑砂现象。应用这种接触双层滤料层,既能去除水中有 机污染物,对悬浮物也有很好的去除效果。
本实用新型为一个全封闭的承压结构,使各部件结构紧凑、体积小、处理效率高、投资 少、运行成本低。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l.源水箱,2.进水泵,3.进水阀,4.管道混合器,5.转子流量计,6.进水阀,7.圆 锥形涡流式反应区,8.导流堰,9.竖流式沉淀区,IO.配水系统,ll.生物接触氧化填料,12.微 孔曝气器,13.进气管,14.配水系统,15.均质滤料,16.集水装置,17.清水区,18.出水
4阀,19.消毒装置,20.清水箱,21.设备顶盖,22.法兰,23.排气阀,24.排气阀,25.回流阔, 26.排泥区,27.导泥管,28.排泥阀,29.排水总阀,30.反冲洗泵,31.反冲洗阀,32.转子流量 计,33.反冲洗阀,34.反冲洗阔,35.排污阀,36.排污阀,37.排水阀,38.排水阀。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在装置的底部设置排泥区26,排泥区26下部连通排泥阀28。圆锥形涡流 式反应区7和竖流式沉淀区9合设在排泥区26的上方;排水阀38连通圆锥形涡流式反应区 7下部。源水箱1下部依次通过进水泵2、进水阀3连通管道混合器4,管道混合器4再通过 流量计5、进水阀6连通到圆锥形涡流式反应区7,源水箱1的上部经回流阀25与排泥区26 连通。竖流式沉淀区9通过导泥管27与排泥区26相通;竖流式沉淀区9下部连通排水阀37。 该竖流式沉淀区9由两部分组成,下部为圆锥形竖流式沉淀区,上部为圆柱形竖流式沉淀区, 上部的圆柱形竖流式沉淀区的内径大于下部的圆锥形竖流式沉淀区的内径,下部的圆锥形竖 流式沉淀区底部的锥角为30°〜45°。在该圆锥形竖流式沉淀区和圆柱形竖流式沉淀区上下两 部分的连接处具有45°〜60°坡度,且在其间设有导流堰8。在下部的圆锥形竖流式沉淀区外 层设置圆锥形涡流式反应区7,圆锥形涡流式反应区7底部的锥角也设计成30°〜45°。
在竖流式沉淀区9上面设置配水系统10;进气管13和微孔曝气器12连接。在圆锥形涡 流式反应区7和竖流式沉淀区9上部接触设置双层过滤区,该双层过滤区包括下部的生物接 触氧化填料11和上部的均质滤料15,在生物接触氧化填料11和均质滤料15之间设置配水 系统14,生物接触氧化填料11底部设置微孔曝气器12,在生物接触氧化填料11和均质滤料 15的一侧分别设置有排污阀36和排污阀35;在均质滤料15上部是清水区17,在均质滤料 15和清水区17之间设置集水装置16,清水区17经过消毒装置19与清水箱20连通。清水箱 20的下部依次通过反冲洗泵30、反冲洗阀31、转子流量计32经反冲洗阀33与竖流式沉淀 区9上腔连通、经反冲洗阀34与生物接触氧化填料11上部连通。在清水区17和消毒装置 19之间安装出水阀18,圆锥形涡流式反应区7和清水区17分别设置有排气阀24、 23。
本装置的排水阀37、排泥阀28和排水阀38分别连通到排水总阀29。
本装置经混合后的原水从底部向上进入圆锥形涡流式反应区7,经导流堰8流入竖流式 沉淀区9,沉淀到池底的泥渣由导泥管27进入排泥区26。本装置共设置两个配水系统10、 14和一个集水装置16,在竖流式沉淀区9和生物接触氧化填料11区连接处以及生物接触氧 化填料11区和均质滤料15区连接处设置两个配水系统,其作用是使装置中的水流分布均匀,均质滤料11区和清水区17连接处设置一个集水装置16,可保证出水畅通。
生物接触氧化填料11底部设置微孔曝气器12,可向水体充氧以提供足够的氧气供微生 物生长,还可用于气洗充气,气水反冲可加强反冲洗的效果,使老化的生物膜脱落,保持滤 料的清洁,增强滤料的吸附性,保证设备安全、稳定、高效运行。
本装置在运行时,打开电源和进水阀3和进水阀6,源水箱1中的源水经加药后通过进 水泵2进入管道混合器4,转子流量计5计量进水流量,混合后的原水自设备底部进入圆锥 形涡流式反应区7,水向上流经导流堰8到竖流式沉淀区9,泥渣下沉,澄清水向上流经配水 系统10到达生物接触氧化填料11,生物接触氧化填料11底部安装微孔曝气器12,进气管 13和空气泵连接,水继续向上流经配水系统14至均质滤料15,经过滤后的清水由集水装置 16到达清水区17,打开出水阀18,出水经消毒装置19沿出水管路到达清水箱20。装置的顶 盖21和罐体采用法兰22连接,设置有排气阀23、 24,可将气体排出,打开回流阀25使排 泥区26的部分泥水回流。
本装置在排泥时,来自竖流式沉淀区9的泥渣经导泥管27到达排泥区26,打开排泥阀 28和排水总阀29,可将排泥区26的泥水排出。
本装置在反冲洗时,关闭进水泵2、进水阀3和进水阀6,微孔曝气器12继续曝气,打 开反冲洗泵30和反冲洗阀31,转子流量计32计量反冲洗水量,反冲洗阀33、 34打开即可 进行气水反冲洗,打开排污阀35、 36,反冲洗污水可排出。
本装置在放空时,打开排水阀37和排水总阀29,可将竖流式沉淀区9的水放空;打开排 水阀38和排水总阀29,可将圆锥形涡流式反应区7的水放空;打开排泥阀28和排水总阀29, 可将排泥区26的泥水排出。

Claims (5)

1.一种微污染水一体化净水装置,包括反应区、沉淀区和过滤区,其特征是:在装置的底部设置排泥区(26),圆锥形涡流式反应区(7)和竖流式沉淀区(9)合设在排泥区的上方,源水箱(1)分别连通排泥区(26)和圆锥形涡流式反应区(7);竖流式沉淀区(9)通过导泥管(27)与排泥区(26)相通;该竖流式沉淀区(9)由两部分组成,下部为圆锥形竖流式沉淀区,上部为圆柱形竖流式沉淀区,在该圆锥形竖流式沉淀区和圆柱形竖流式沉淀区上下两部分之间设有导流堰(8),在下部的圆锥形竖流式沉淀区外层设置圆锥形涡流式反应区(7),在圆锥形涡流式反应区(7)和竖流式沉淀区(9)上部接触设置双层过滤区,该双层过滤区包括下部的生物接触氧化填料(11)和上部的均质滤料(15),在均质滤料(15)上部是清水区(17),清水区(17)经过消毒装置(19)与清水箱(20)连通。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污染水一体化净水装置,其特征是:竖流式沉淀区(9)上部 的圆柱形竖流式沉淀区的内径大于下部的圆锥形竖流式沉淀区的内径,该圆锥形竖流式沉 淀区底部的锥角为30。〜45;所述圆锥形涡流式反应区(7)底部的锥角为30°〜45°。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污染水一体化净水装置,其特征是:在竖流式沉淀区(9)上面设置配水系统(10);生物接触氧化填料(11)底部设置微孔曝气器(12);在生物接触 氧化填料(11)和均质滤料(15)之间设置配水系统(14);在均质滤料(15)和清水区(17) 之间设置集水装置(16);在生物接触氧化填料(11)和均质滤料(15)的一侧分别设置有 排污阀(36)和.排污阀(35)。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污染水一体化净水装置,其特征是:源水箱(1)下部依次通过进水泵(2)、进水阀(3)连通管道混合器(4),管道混合器(4)再通过流量计(5)、 进水阀(6)连通到圆锥形涡流式反应区(7);源水箱(1)的上部经回流阀(25)与排泥 区(26)连通;进气管(13)和微孔曝气器12连接;在清水区(17)和消毒装置(19)之 间安装出水阀(18);圆锥形涡流式反应区(7)和清水区(17)分别设置有排气阀(24)、 (23),排水阀(37)连通竖流式沉淀区(9)下腔;排泥阀(28)连通排泥区(26)下部; 排水阀(38)连通圆锥形涡流式反应区(7)下部;所述排水阀(37)、排泥阀(28)和排 水阀(38)连通排水总阀(29)。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污染水一体化净水装置,其特征是:清水箱(20)的下部依次 通过反冲洗泵(30)、反冲洗阀(31)、转子流量计(32)经反冲洗阀(33)与竖流式沉淀 区(9)上腔连通、经反冲洗阀(34)与生物接触氧化填料(11)上部连通。
CNU2007201319664U 2007-12-26 2007-12-26 微污染水一体化净水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161964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1319664U CN201161964Y (zh) 2007-12-26 2007-12-26 微污染水一体化净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1319664U CN201161964Y (zh) 2007-12-26 2007-12-26 微污染水一体化净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161964Y true CN201161964Y (zh) 2008-12-10

Family

ID=401829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720131966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161964Y (zh) 2007-12-26 2007-12-26 微污染水一体化净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161964Y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07935A (zh) * 2011-01-12 2011-06-29 郑州市自来水总公司 虹吸滤池微絮凝过滤加药混合器
CN101734829B (zh) * 2009-12-29 2012-07-25 上海亚同环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V型曝气生物滤池的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及配套装置
CN102745788A (zh) * 2012-07-25 2012-10-24 北京朗新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 自动集成式混凝澄清过滤装置
CN106698752A (zh) * 2017-01-09 2017-05-24 戚征群 一种水净化前处理设备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734829B (zh) * 2009-12-29 2012-07-25 上海亚同环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V型曝气生物滤池的污水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及配套装置
CN102107935A (zh) * 2011-01-12 2011-06-29 郑州市自来水总公司 虹吸滤池微絮凝过滤加药混合器
CN102745788A (zh) * 2012-07-25 2012-10-24 北京朗新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 自动集成式混凝澄清过滤装置
CN106698752A (zh) * 2017-01-09 2017-05-24 戚征群 一种水净化前处理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225803B (zh) 生物膜反应器、废水处理系统及废水的处理方法
CN203613071U (zh)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CN201161964Y (zh) 微污染水一体化净水装置
CN102050529B (zh) 浸没式内循环膜混凝反应器水处理装置
CN108017240A (zh) 一种新型农村生活污水光催化集成处理系统
CN210117318U (zh) 智能化深度水处理集成系统
CN215559748U (zh) 一种罐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CN109534622A (zh) 一种源水处理系统及其处理方法
CN206204118U (zh) 用于黑臭水体的处理系统
CN100500593C (zh) 复合式污水处理方法及装置
CN2832804Y (zh) 复合式污水处理装置
CN103193359B (zh) 一种沉淀协同生物滤池组合式净水系统
CN210394081U (zh) 一种小型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
CN210796121U (zh) 一种集装箱式城镇污水处理设备
CN208802966U (zh) 一种自来水厂用水净化装置
CN204356134U (zh) 一种上向流式曝气生物滤池
CN111875182A (zh) 微污染水体处理系统
CN110720420A (zh) 一种带厌氧反硝化装置的水养殖系统
CN205616710U (zh) 一种涂料废水和生活污水综合处理装置
CN110217886A (zh) 跨温差可生化污水处理系统
CN108408908A (zh) 一种一体化小型污水处理装置和污水处理方法
CN106673257A (zh) 一种微污染原水处理一体化装置
CN209481416U (zh) 一种生物净化污水循环使用装置
CN208732727U (zh) 一种一体化小型污水处理装置
CN107082540A (zh) 一种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及其处理工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210

Termination date: 2011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