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553583U - 一种近井壁污染修复液合成反应釜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近井壁污染修复液合成反应釜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553583U CN214553583U CN202120696030.6U CN202120696030U CN214553583U CN 214553583 U CN214553583 U CN 214553583U CN 202120696030 U CN202120696030 U CN 202120696030U CN 214553583 U CN214553583 U CN 21455358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n
- kettle body
- pipe
- cauldron body
- synthesis rea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And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近井壁污染修复液合成反应釜,包括釜体,所述釜体的顶部开口上可拆卸安装有封头,所述釜体下端设有排料管,所述排料管设有下料阀门,所述封头上设有进料管,所述釜体外设置安装法兰,所述安装法兰下可拆卸安装有夹套,所述夹套将釜体的下段包覆,所述夹套内壁与对应的釜体之间形成换热空间,该换热空间设置有输入管以及输出管,所述夹套内壁设置沿螺旋轨迹伸展的外翅片,所述釜体外周设置与外翅片对应的内翅片,所述内翅片与外翅片在径向上留置间隙,所述封头的上端设置驱动机构,所述釜体内竖直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上端穿出封头并与驱动机构传动连接,所述转轴伸入釜体内的轴段上设置搅拌框。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型结构反应釜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近井壁污染修复液合成反应釜。
背景技术
现在随着不断的对油层的施工作业,大量的石油被开采出来,油层所含油量逐渐减少,在进行施工作业中对油层造成损害,一旦油气层受到损害,很难采用井下措施来改善,而且作业费用也相当高。因此,在油气层勘探巧发过程中系统分析储层特征及其潜在地层损害因素,及时、准确预测潜在的储层损害机理,设计和采用保护油气层的修井液,对于油气田的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工业上生产近井壁污染修复液的反应釜所需装置较为特殊,主要原因是该近井壁修复液的合成工艺步骤中需要在一定的反应温度下进行,而对于常规的反应釜是在外壁缠绕加热管,通过加热管将釜体内部温度升至70到90摄氏度左右,在长时间的加热介质流通中,特别是用热水进行加热时,管内容易结垢,垢层降低了热交换热速率,也容易堵塞,显著降低介质流通速率,堵塞加热管后,后期维护困难,无法拆装。常规反应釜采用这种结构进行加热时,通常只有通过管体与釜体外壁的焊接部分进行热传导,传热的面积有限,传热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解决上述问题和/或缺陷而提供的一种近井壁污染修复液合成反应釜。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近井壁污染修复液合成反应釜,包括釜体,所述釜体的顶部开口上可拆卸安装有封头,所述釜体下端设有排料管,所述排料管设有下料阀门,所述封头上设有进料管,所述釜体外设置安装法兰,所述安装法兰下可拆卸安装有夹套,所述夹套将釜体的下段包覆,所述夹套内壁与对应的釜体之间形成换热空间,该换热空间设置有输入管以及输出管,所述夹套内壁设置沿螺旋轨迹伸展的外翅片,所述釜体外周设置与外翅片对应的内翅片,所述内翅片与外翅片在径向上留置间隙,所述封头的上端设置驱动机构,所述釜体内竖直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上端穿出封头并与驱动机构传动连接,所述转轴伸入釜体内的轴段上设置搅拌框。
所述内翅片上设置多列轴向排列的翅片缺口,所述外翅片上设置多列轴向排列的翅片凸起,相互对应的翅片缺口与翅片凸起凹凸配合。
所述翅片缺口的深度等于内翅片径向延伸的高度,所述翅片凸起的高度等于外翅片径向凸起的高度。
所述排料管向下贯穿夹套,所述夹套与排料管密封配合,所述排料管与釜体内连通,所述排料管上设置排料阀。
所述夹套外设置保温层。
所述搅拌框外缠绕螺带,所述螺带与所述转轴同轴设置。
所述釜体的下部呈漏斗状,所述搅拌框的底部从上至下逐渐收缩,所述釜体下端开口与排料管连接。
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减速器与伺服电机,所述减速器通过减速支架固定在所述封头顶部上方,所述伺服电机安装在所述减速器上方,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与所述减速器输入轴传动连接,所述减速器的输出轴与所述转轴上端部连接。
所述输入管与换热空间的上端连通并对应于内翅片的起始端,所述输出管与换热空间的下端连通并对应于内翅片的终末端。
采用上述方案,有益效果如下,加热介质经输入管进入换热空间内,换热空间内的加热介质经过输出管排出,内翅片与外翅片能够引导加热介质绕釜体螺旋流动,从而让整个釜体整体受热均匀,同时整个换热空间的内部均能够让加热介质进行换热,同时翅片能够与加热介质接触,换热面积更大,内、外翅片之间的间隙也能够通过加热介质,能够增加翅片端部的换热效率,同时也能增加紊流效应,提高主要流束的换热效率,提高换热效率,相对于传统的釜体,加热速率快,加热更加均匀。本实用新型中夹套可方便拆除,拆除夹套后,方便清理换热空间内壁以及翅片上的垢层,方便维护,能够避免因为垢层对换热效率的影响,也能避免垢层脱落后堵塞管路以及阀体的现象发生。本实用新型的流道采用拼接螺旋设计,采用拼接式的方式进行建立流道,方便拆卸和后续的维护清洗。采用螺旋设计,使得传热面积增加,对传热效率进行提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自动下料反应釜结构示意图;
图2是搅拌框的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3是翅片凸起与翅片缺口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翅片凸起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00为釜体,110为封头,111为内翅片,120为排料管,130为进料管,140为安装法兰,150为夹套,151为外翅片,160为换热空间,171为输出管,172为输入管,300为驱动机构,310为减速器,320为伺服电机,330为支架,400为搅拌框,410为螺带,420为转轴,151b为翅片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图1至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近井壁污染修复液合成反应釜,包括釜体100,所述釜体100的顶部开口上可拆卸安装有封头110,所述釜体100下端设有排料管120,所述排料管120设有下料阀门,所述封头110上设有进料管130,所述釜体100外设置安装法兰140,所述安装法兰140下可拆卸安装有夹套150,所述夹套150外可设置保温层,设置保温层能够减少热量散失,提高节能性能。所述夹套150将釜体100的下段包覆,所述夹套150内壁与对应的釜体100之间形成换热空间160,该换热空间160设置有输入管172以及输出管171,所述输入管172与换热空间160的上端连通并对应于内翅片111的起始端,所述输出管171与换热空间160的下端连通并对应于内翅片111的终末端,加热介质能够从流过全部翅片,使加热介质与釜体100接触充分。所述排料管120可连接在釜体100底部,所述排料管120向下贯穿夹套150,所述夹套150与排料管120密封配合,所述排料管120与釜体100内连通,所述排料管120上设置排料阀。进一步地,所述釜体100的下部呈漏斗状,所述搅拌框400的底部从上至下逐渐收缩,所述釜体100下端开口与排料管120连接,采用这种结构方便物料在釜体100底部汇集,便于排料。所述夹套150内壁设置沿螺旋轨迹伸展的外翅片151,所述釜体100外周设置与外翅片151对应的内翅片111,所述内翅片111与外翅片151在径向上留置间隙,所述封头110的上端设置驱动机构300,所述釜体100内竖直设置有转轴420,所述转轴420上端穿出封头110并与驱动机构300传动连接,所述转轴420伸入釜体100内的轴段上设置搅拌框400,所述搅拌框400外可缠绕螺带410,所述螺带410与所述转轴420同轴设置,设置螺带410能够增加物料的混合效应,同时对位于釜体100边缘的物料进行刮料作业。所述驱动机构300包括减速器310与伺服电机320,所述减速器310通过减速支架330固定在所述封头110顶部上方,所述伺服电机320安装在所述减速器310上方,所述伺服电机320的输出轴与所述减速器310输入轴传动连接,所述减速器310的输出轴与所述转轴420上端部连接。
优选地,所述内翅片111上设置多列轴向排列的翅片缺口,所述外翅片151上设置多列轴向排列的翅片凸起151b,相互对应的翅片缺口与翅片凸起151b凹凸配合,采用这种结构,能够增加翅片的接触面积,同时能够增加翅片端部的紊流,提高热传导的效率。当然,所述翅片缺口的深度也可等于内翅片111径向延伸的高度,所述翅片凸起151b的高度等于外翅片151径向凸起的高度,采用这种结构,内翅片111可包括多个分体翅片,能够进行分别加工和固定,整个翅片与加热介质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扩大;同理,可包括多个分体翅片,便于加工和固定。
采用上述方案进行近井壁污染修复液的合成时候,加热介质经输入管172进入换热空间160内,换热空间160内的加热介质经过输出管171排出,内翅片111与外翅片151能够引导加热介质绕釜体100螺旋流动,从而让整个釜体100整体受热均匀,同时整个换热空间160的内部均能够让加热介质进行换热,同时翅片能够与加热介质接触,提高热交换效率,内、外翅片151之间的间隙也能够通过加热介质,能够增加翅片端部的换热效率,同时也能增加紊流效应,提高主要流束的换热效率,提高换热效率,相对于传统的釜体100,加热速率快,加热更加均匀。当需要进行维护时,拆除夹套150后,方便清理换热空间160内壁以及翅片上的垢层,能够避免因为垢层对换热效率的影响,也能避免垢层脱落后堵塞管路以及阀体的现象发生。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如果涉及到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如果涉及到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套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9)
1.一种近井壁污染修复液合成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包括釜体(100),所述釜体(100)的顶部开口上可拆卸安装有封头(110),所述釜体(100)下端设有排料管(120),所述排料管(120)设有下料阀门,所述封头(110)上设有进料管(130),所述釜体(100)外设置安装法兰(140),所述安装法兰(140)下可拆卸安装有夹套(150),所述夹套(150)将釜体(100)的下段包覆,所述夹套(150)内壁与对应的釜体(100)之间形成换热空间(160),该换热空间(160)设置有输入管(172)以及输出管(171),所述夹套(150)内壁设置沿螺旋轨迹伸展的外翅片(151),所述釜体(100)外周设置与外翅片(151)对应的内翅片(111),所述内翅片(111)与外翅片(151)在径向上留置间隙,所述封头(110)的上端设置驱动机构(300),所述釜体(100)内竖直设置有转轴(420),所述转轴(420)上端穿出封头(110)并与驱动机构(300)传动连接,所述转轴(420)伸入釜体(100)内的轴段上设置搅拌框(4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近井壁污染修复液合成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翅片(111)上设置多列轴向排列的翅片缺口,所述外翅片(151)上设置多列轴向排列的翅片凸起(151b),相互对应的翅片缺口与翅片凸起(151b)凹凸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近井壁污染修复液合成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缺口的深度等于内翅片(111)径向延伸的高度,所述翅片凸起(151b)的高度等于外翅片(151)径向凸起的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近井壁污染修复液合成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料管(120)向下贯穿夹套(150),所述夹套(150)与排料管(120)密封配合,所述排料管(120)与釜体(100)内连通,所述排料管(120)上设置排料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近井壁污染修复液合成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套(150)外设置保温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近井壁污染修复液合成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框(400)外缠绕螺带(410),所述螺带(410)与所述转轴(420)同轴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近井壁污染修复液合成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釜体(100)的下部呈漏斗状,所述搅拌框(400)的底部从上至下逐渐收缩,所述釜体(100)下端开口与排料管(120)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近井壁污染修复液合成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300)包括减速器(310)与伺服电机(320),所述减速器(310)通过减速支架(330)固定在所述封头(110)顶部上方,所述伺服电机(320)安装在所述减速器(310)上方,所述伺服电机(320)的输出轴与所述减速器(310)输入轴传动连接,所述减速器(310)的输出轴与所述转轴(420)上端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近井壁污染修复液合成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管(172)与换热空间(160)的上端连通并对应于内翅片(111)的起始端,所述输出管(171)与换热空间(160)的下端连通并对应于内翅片(111)的终末端。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696030.6U CN214553583U (zh) | 2021-04-06 | 2021-04-06 | 一种近井壁污染修复液合成反应釜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696030.6U CN214553583U (zh) | 2021-04-06 | 2021-04-06 | 一种近井壁污染修复液合成反应釜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553583U true CN214553583U (zh) | 2021-11-02 |
Family
ID=783233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696030.6U Active CN214553583U (zh) | 2021-04-06 | 2021-04-06 | 一种近井壁污染修复液合成反应釜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553583U (zh) |
-
2021
- 2021-04-06 CN CN202120696030.6U patent/CN21455358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307455A (zh) | 一种适用于化工及医药料液的工业反应釜 | |
CN214553583U (zh) | 一种近井壁污染修复液合成反应釜 | |
CN212468081U (zh) | 一种可控温反应釜 | |
CN210486080U (zh) | 一种建筑防水材料生产用流体加热装置 | |
CN205570321U (zh) | 一种滴加反应釜及其系统 | |
CN210058230U (zh) | 一种空心螺旋内加热叶片反应釜 | |
CN209696712U (zh) | 一种新型的三轴搅拌装置 | |
CN201459004U (zh) | 一种改进型的聚醚聚合釜 | |
CN114225861A (zh) | 一种新型翅片涡流夹套反应器 | |
CN206027696U (zh) | 导热油式油漆生产反应釜 | |
CN211988581U (zh) | 一种树脂反应釜 | |
CN205599140U (zh) | 一种化工搅拌用冷却反应罐 | |
CN111111577A (zh) | 一种新型微通道反应器 | |
CN205412824U (zh) | 一种新型纺织浆料搅拌器 | |
CN218339565U (zh) | 一种双重加热型液体加热搅拌装置 | |
CN220567616U (zh) | 一种高性能胶黏剂合成用冷凝器 | |
CN219209932U (zh) | 一种环糊精固体粉末原料受热均匀的反应釜 | |
CN215480666U (zh) | 一种糠醛精制进程冷却装置 | |
CN212142565U (zh) | 一种高效反应的反应釜 | |
CN220530699U (zh) | 一种用于制备二十八烷醇的蒸馏装置 | |
CN217773386U (zh) | 溶媒结晶类原料药锥形过滤洗涤干燥机 | |
CN221713612U (zh) | 一种结晶罐 | |
CN220878789U (zh) | 一种连续流微通道设备 | |
CN218654459U (zh) | 一种便于恒温搅拌的间氨基苯酚生产用反应釜 | |
CN219424391U (zh) | 一种四氟乙烯悬浮聚合反应釜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