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529266U - 制氧装置及具有该制氧装置的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制氧装置及具有该制氧装置的空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529266U CN214529266U CN202120006017.3U CN202120006017U CN214529266U CN 214529266 U CN214529266 U CN 214529266U CN 202120006017 U CN202120006017 U CN 202120006017U CN 214529266 U CN214529266 U CN 21452926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xygen
- housing
- conductor
- electrolyte
- spa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29910052760 oxy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3
- 239000001301 oxygen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3
-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atomic oxygen Chemical compound [O]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1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4
- 239000003792 electroly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2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6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0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9000008151 electrolyte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1
- 239000011550 stock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150000002926 oxygen Chemical clas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MYMOFIZGZYHOMD-UHFFFAOYSA-N Dioxygen Chemical compound O=O MYMOFIZGZYHOM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5684 electric fiel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3487 electro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12982 microporous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746 pu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994 raw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491 arra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054 cataly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CURLTUGMZLYLDI-UHFFFAOYSA-N Carbon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C=O CURLTUGMZLYLDI-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87 air pur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1882 dioxy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640 oxygen therap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1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343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810 polytetrafluoroeth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502 supplemen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QNRATNLHPGXHMA-XZHTYLCXSA-N (r)-(6-ethoxyquinolin-4-yl)-[(2s,4s,5r)-5-ethyl-1-azabicyclo[2.2.2]octan-2-yl]methanol;hydrochloride Chemical compound Cl.C([C@H]([C@H](C1)CC)C2)CN1[C@@H]2[C@H](O)C1=CC=NC2=CC=C(OCC)C=C21 QNRATNLHPGXHMA-XZHTYLCX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743 Polypropyle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931 aggreg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2092 carbon di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1569 carbon diox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97 catalyt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950 defici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34 energy con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80 explo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28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492 poly(sulfo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155 polypropyl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80 pun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589 supplem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93 suppor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36—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non-carbon containing sources, e.g. by water electrolysis
Landscapes
- Electrolytic Production Of Non-Metals, Compounds, Apparatus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制氧装置及具有该制氧装置的空调器。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目前的通过引入新风改善室内空间的空气质量的方法存在的安装复杂、成本较高的问题。为此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制氧装置的罩壳在对应于其至少一部分侧面设置的第一连通结构的位置沿含氧气体的流动方向设置有透气防水构件、负极导电体和正极导电体,罩壳、顶部安装件以及透气防水构件围设形成能够存放电解液的储液空间,透气防水构件设置成能够允许含氧气体通过并因此进入储液空间,以及能够阻挡储液空间内的电解液通过透气防水构件流出。本实用新型通过制氧装置将含氧气体中的氧气分离出来,将这部分氧气引入室内空间即可改善室内空间的空气质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制氧装置及具有该制氧装置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器的利用越来越广泛。以家用空调为例,在空调器的使用过程中,为了更好、更快地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以及处于节能的考虑,通常会将室内空间的门窗关闭,这样在空调器长期使用后,室内空间的二氧化碳的浓度就会持续升高,造成室内空间的空气质量持续下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通常采取安装新风机或者使用带有新风功能的空调器的方法,通过将室外空间的新鲜空气引入室内空间来达到改善室内空间的空气质量的目的。
不过,上述安装新风机或者带有新风功能的空调器都需要通过新风管道来引入新鲜空气,需要额外在墙体上打孔,存在安装复杂、成本较高等问题。并且,新风机或带有新风功能空调器都通过净化滤芯、全热交换芯等耗材来实现空气净化,净化滤芯或全热交换芯需维护更换,成本较高。
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通过引入新风改善室内空间的空气质量的方法存在的安装复杂、成本较高等问题,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制氧装置,所述制氧装置包括罩壳以及设置在所述罩壳顶部的顶部安装件,所述顶部安装件设置有第一接口,所述制氧装置产生的氧气经由所述第一接口排出至目标空间,所述罩壳的至少一部分侧面设置有第一连通结构,以便允许含氧气体经所述第一连通结构进入所述罩壳内,其中,所述罩壳在对应于所述第一连通结构的位置沿含氧气体的流动方向设置有透气防水构件、负极导电体和正极导电体,所述罩壳、所述顶部安装件以及所述透气防水构件围设形成能够存放电解液的储液空间,所述透气防水构件设置成能够允许含氧气体通过并因此进入所述储液空间,以及能够阻挡所述储液空间内的电解液通过所述透气防水构件流出。
在上述制氧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罩壳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安装位,所述透气防水构件与所述负极导电体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位;并且/或者所述顶部安装件在对应于罩壳的内侧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安装位,所述正极导电体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位。
在上述制氧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负极导电体上设置有第二连通结构,以便允许含氧气体依次经所述第二连通结构、所述第一连通结构进入所述罩壳。
在上述制氧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制氧装置还包括顶盖,所述顶盖罩设于所述罩壳的顶部,所述顶盖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顶部安装件的至少一部分穿过所述通孔。
在上述制氧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顶部安装件上还设置有第二接口,所述第二接口用于向所述储液空间内补充所述电解液。
在上述制氧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顶部安装件上设置有液面检测构件,所述液面检测构件用于检测所述储液空间内的所述电解液的液面高度。
在上述制氧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制氧装置还配置有底座,所述罩壳设置于所述底座,所述底座固定设置于目标部件,从而将所述制氧装置设置于所述目标部件。
在上述制氧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底座包括横向部分和竖向部分,所述横向部分围设形成有安装空间,所述罩壳的底部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该安装空间内,所述罩壳的第一侧面朝向所述竖向部分延伸有安装结构,通过所述安装结构将所述罩壳的第一侧面与所述竖向部分固定相连。
在上述制氧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罩壳的截面为矩形,所述第一连通结构分别开设在所述罩壳的三个侧面上。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制氧装置包括罩壳以及设置在所述罩壳顶部的顶部安装件,该顶部安装件上设置有第一接口,制氧装置产生的氧气可以通过该第一接口排出至目标空间,从而改善目标空间的空气质量。罩壳的至少一部分侧面设置有第一连通结构,外部的含氧气体(如外界的空气等)就可以通过该第一连通结构进入到罩壳内。罩壳在对应于第一连通结构的位置沿含氧气体的流动方向设置有透气防水构件、负极导电体和正极导电体,罩壳、顶部安装件、透气防水构件围设形成能够存放电解液的储液空间。通过这样的设置,在制氧装置正常运行时,负极导电体与正极导电体之间形成电场,外部的含氧气体在进入到电场之后,含氧气体中的氧气在负极导电体处被电离成离子状态,离子状态的氧气在电场力的作用下流向正极导电体,然后在正极导电体处聚集形成高浓度纯氧并通过第一接口输出至目标空间,由于是以纯氧的形式输入,那么仅需较少的氧气就可以达到改善目标空间的空气质量的目的。以将制氧装置设置在空调室外机上为例,无需在墙体上打孔,与第一接口相连的输氧管穿过墙体上的联机管孔即可将纯氧输入到室内空间,这样也就可以实现安装,安装简单,提升了用户体验。并且,该制氧装置以空气为原料、同时消耗部分电解液,这样,在制氧过程中只需在电解液不足时适当补充电解液,无需更换部件,操作简便,运行成本较低。其中,透气防水构件设置成能够允许含氧气体通过并因此进入到储液空间内,同时还能够阻挡储液空间内的电解液通过该透气防水构件流出,这样一方面能够确保电化学反应所需的含氧气体进入到储液空间内以便为制氧装置的电化学反应提供原料,另一方面能够阻挡电解液流出,从而确保了电化学反应的正常发生。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中,罩壳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安装位,透气防水构件与负极导电体设置在该第一安装位处。并且/或者,顶部安装件在对应于罩壳的内侧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安装位,正极导电体设置在该第二安装位处。通过这样的设置,也就将透气防水构件、负极导电体以及正极导电体沿含氧气体的流动方向设置在了罩壳上,从而也就实现了制氧装置的装配。
进一步地,负极导电体上设置有第二连通结构,这样含氧气体就能够依次经第二连通结构、第一连通结构进入到罩壳内,进而含氧气体中的氧气就能够参加电化学反应,从含氧气体中分离出来,得到纯净的氧气。
进一步地,制氧装置还包括顶盖,该顶盖罩设在罩壳的顶部,顶盖上设置有通孔,顶部安装件的至少一部分穿过该通孔,这样也就将顶部安装件固定设置在了罩壳的顶部。
进一步地,顶部安装件上还设置第二接口,该第二接口用于向储液空间内补充电解液。在制氧装置运行过程中,会消耗部分电解液,在制氧装置运行一段时间之后,通过第二接口即可实现电解液的适量补充。进一步地,顶部安装件上还设置有液面检测构件,该液面检测构件用于检测储液空间内的电解液的液面高度,这样通过该液面检测构件就能够实时获知制氧装置的电解液的液位,从而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适时添加电解液,确保制氧装置的稳定运行。
进一步地,制氧装置配置有底座,罩壳设置在该底座上,底座固定设置于目标部件,这样也就通过底座将制氧装置固定设置在了目标部件上,从而能够为目标空间提供纯净的氧气。
进一步地,底座包括横向部分和竖向部分,横向部分围设形成有安装空间,罩壳的底部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该安装空间内,罩壳的第一侧面朝向竖向部分延伸有安装结构,通过该安装结构就能够将罩壳的第一侧面与竖向部分固定相连。通过这样的设置,也就实现了将罩壳固定设置在底座上。
进一步地,罩壳的截面为矩形,第一连通结构分别开设在罩壳的三个侧面上,这样外部的含氧气体就能够分别通过三个侧面进入到罩壳内。显然,在三个侧面处沿含氧气体的流动方向也分别相应地设置有透气防水构件、负极导电体和正极导电体,这样制氧装置也就能够同时在三个正极导电体处产生氧气,从而增大了制氧装置的制氧效率,从而能够更好地为目标空间提供足够的纯净氧气,改善目标空间的空气质量。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配置有至少一个前述任一项方案所述的制氧装置。
需要说明的是,该空调器具有前述的制氧装置的所有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并以壁挂式空调器为例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制氧装置及具有该制氧装置的空调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制氧装置设置在底座上的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制氧装置的局部爆炸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制氧装置的罩壳的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制氧装置的透气防水构件、负极导电体以及框架的结构图;
图7是图6中局部A的放大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制氧装置的顶部安装件与液面检测构件的结构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制氧装置的顶部安装件的结构图一;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制氧装置的顶部安装件的结构图二;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制氧装置的液面检测构件的结构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制氧装置的结构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底座的结构图。
附图标记列表:
1、箱体;11、后侧板;2、制氧装置;21、罩壳;211、第一连通结构;212、第一安装槽;213、定位柱;214、定位孔;215、定位板;216、第一固定柱;22、顶部安装件;221、基体;2211、伸出端;2212、安装柱;2213、安装孔;2214、第二固定柱;222、凸台;2221、第一接口;2222、第二接口;2223、第二安装槽;2224、连接杆;22241、环形卡槽;22242、挡片;23、透气防水构件;231、第一连接孔;24、负极导电体;241、第二连接孔;242、第二连通结构;25、正极导电体;251、连接端;26、框架;261、嵌槽;262、连接柱;27、顶盖;271、第一通孔;272、第一螺钉孔;28、第二垫片;281、过孔;29、第一垫片;20、液面检测构件;201、连接件;202、液面敏感元件;200、导电片;3、底座;31、竖向部分;311、圆孔;32、横向部分;33、翻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虽然本实施例是以壁挂式式空调为例来进行阐述的,但是还可以适用于柜式空调器等其他类型的空调器或者其他需要利用制氧装置来调整室内空间的空气质量的场合。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通常,人们是通过单独配置新风系统或者具有新风功能的空调器来改善室内空间的空气质量,不过,安装新风系统或者具有新风功能的空调器都需要通过新风管道来引入新鲜空气,这样也就需要额外在墙体上打孔,存在安装复杂、成本较高等问题。并且,新风机或具有新风功能的空调器都是通过净化滤芯、全热交换芯等耗材来实现空气净化的,而净化滤芯或全热交换芯需维护更换,成本较高。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制氧装置,通过制氧装置能够将含氧气体中的氧气单独分离出来,将得到的纯净氧气输入到室内空间内,就能够明显提高室内空间的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从而改善室内空间的空气质量。
首先,参照图1至图6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的制氧装置的可能的设置方式。其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的结构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空调室外机的侧视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制氧装置设置在底座上的结构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制氧装置的局部爆炸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制氧装置的罩壳的结构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制氧装置的透气防水构件、负极导电体以及框架的结构图。
如图1和图2所示,壁挂式空调器(下述简称“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室外机,冷媒在空调室内机与空调室外机之间循环,从而达到调整室内空间的温度的目的。为改善室内空间的空气质量,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外机配置有制氧装置2,将室外环境中的空气中的氧气分离出来得到纯净的氧气,然后通过输氧管将纯净的氧气输送到室内空间,以增加室内空间的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从而改善室内空间的空气质量。由于制氧装置2能够将纯氧输送至室内,相比新风系统来说输送流量大大减少,因此该输氧管可以从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室外机之间的联机管或者是排水管的过墙孔处进入室内空间,无需单独打孔。
如图3至图5所示,制氧装置2包括罩壳21以及设置在罩壳21顶部的顶部安装件22,顶部安装件22上设置有第一接口2221,输氧管与第一接口2221相连,由制氧装置2从空气中分离出来的纯净的氧气可以通过该第一接口2221和输氧管输入到室内空间,提高室内空间中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从而改善室内空间的空气质量,提升用户体验。
继续参照图2至图5,罩壳21大致为向上敞开的、截面为矩形的筒状结构,顶部安装件22设置在该筒状结构的开口处。罩壳21的底部沿周向依次设置有第一侧面(即图2中的左侧面)、第二侧面(即图2中的前侧面)、第三侧面(即图2中的右侧面)和第四侧面(即图2中的后侧面),其中,第二侧面、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上均设置有第一连通结构211,该第一连通结构211大致为由多个矩形孔阵列排布构成的网格状结构,外部的空气分别经由三个侧面上设置的第一连通结构211进入到罩壳21内。当然,第一连通结构211也可以由多个圆形或者三角形或者长方形等其他形状的孔阵列排布构成。
如图3至图5所示,罩壳21的第二侧面、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在对应于第一连通结构211的位置沿空气的流动方向分别设置有透气防水构件23、负极导电体24和正极导电体25,罩壳21、顶部安装件22、透气防水构件23围设形成能够存放电解液的储液空间。通过这样的设置,在制氧装置2正常运行时,三个侧面处分别设置的负极导电体24与正极导电体25之间均形成有电场,外部的含氧气体在进入到电场之后,空气中的氧气分别在三个负极导电体24处被电离成离子状态,离子状态氧(如OH-或者HO2-)在电场力的作用下流向相应的正极导电体25,然后分别在三个正极导电体25处聚集形成高浓度纯氧,这样也就将氧气从空气中分离了出来。通过这样的设置方式,能够同时在三个正极导电体25处产生氧气,从而增大了制氧装置2的制氧效率,单位时间内能够产生更多的氧气,从而能够更好地为室内空间提供足够的纯净氧气,改善室内空间的空气质量。显然,还可以是罩壳的四个侧面中的任意三个侧面上开设有第一连通结构211,也可以是仅第二侧面、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中的一个或者两个设置有第一连通结构211,外部的空气仅从一个或者两个侧面上的第一连通结构211进入到罩壳21内,还可以是四个侧面全部设置第一连通结构211,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灵活选择,只要能够满足制氧量的需求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顶部安装件22可以以卡接、螺接、粘接等方式固定设置于罩壳21的顶部,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灵活选择顶部安装件22在罩壳21的顶部的具体设置方式,只要实现顶部安装件22与罩壳21的固定密封连接、使得电解液和氧气不会从二者的连接处泄露即可。
如图4和图6所示,透气防水构件23为聚砜材料微气孔膜,该透气防水构件23能够允许外界的空气通过并因此进入储液空间,同时还能够阻挡储液空间内的电解液通过该透气防水构件23流出,这样一方面能够确保电化学反应所需的含氧气体进入到储液空间内以便为制氧装置2的电化学反应提供原料,另一方面能够阻挡电解液流出,从而确保了电化学反应的正常发生。显然,透气防水构件23还可以是聚四氟乙烯微孔膜(PTFE微气孔膜)、聚丙烯微孔膜等其他类型的膜,只要能够允许空气通过并能够阻挡电解液通过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制氧装置2的原料的含氧气体除了是上述空气之外,还可以是其他类型的气体,如氧气含量为18%的贫氧气体、氧气含量为25%的富氧气体等其他氧气含量的气体,含氧气体的具体类型与制氧装置2的具体使用场合有关,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合灵活选择,只要能够通过制氧装置2从含氧气体中分离出氧气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制氧装置2的电化学反应的发生需要催化剂的催化作用,本实施例是以将催化剂设置在电解液中来进行阐述的,显然,催化剂也可以设置在其他部位,如附着在负极导电体24处等。
下面参照图2至图12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制氧装置的可能的具体设置方式。其中,图7是图6中局部A的放大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制氧装置的顶部安装件与液面检测构件的结构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制氧装置的顶部安装件的结构图一,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制氧装置的顶部安装件的结构图二,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制氧装置的液面检测构件的结构图,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制氧装置的结构图。
如图4至图8所示,罩壳21的第二侧面、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的外侧均设置有第一安装位,透气防水构件23与负极导电体24设置在第一安装位处。罩壳21的内侧设置有第二安装位,正极导电体25设置在第二安装位处。通过这样的设置,也就将透气防水构件23、负极导电体24以及正极导电体25沿含氧气体的流动方向设置在了罩壳21上,从而也就实现了制氧装置2的装配。在需要增加室内空间的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时,启动制氧装置2即可。显然,还可以是将透气防水构件23、负极导电体24和正极导电体25均设置在罩壳21的外侧,也可以是将透气防水构件23、负极导电体24和正极导电体25均设置在罩壳21的内侧,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灵活选择透气防水构件23、负极导电体24和正极导电体25在罩壳21上的具体设置形式,只要确保储液空间内的电解液不外漏以及负极导电体24与正极导电体25之间具有间距能够形成电场即可。
以第二侧面为例,如图4至图7所示,第一安装位设置为第二侧面向外延伸有筋板,筋板在第二侧面的外侧围设形成截面大致为矩形的第一安装槽212,制氧装置2还包括框架26,该框架26的外形大致与第一安装槽212相适配,框架26可以通过粘接的方式密封设置在第一安装槽212内,透气防水构件23与负极导电体24设置于该框架26,这样通过框架26也就能够将透气防水构件23与负极导电体24设置在罩壳的外侧。显然,也可以是在框架26和第一安装槽212之间设置密封垫,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灵活选择框架26密封设置于第一安装槽212处的具体设置方式,以便适应更加具体的应用场合。
具体地,如图4至图7所示,框架26的内缘沿周向形成有嵌槽261,透气防水构件23的周向外缘伸入嵌槽261内,并且能够恰好嵌设于该嵌槽261内,从而能够更好地将透气防水构件23密封设置在罩壳21的外侧。具体而言,嵌槽261的四个拐角处分别设置有连接柱262,该连接柱262的两端分别连接嵌槽261内的相对面,相应地,透气防水构件23和负极导电体24分别在相应的位置形成有第一连接孔231和第二连接孔241,在安装时,连接柱262依次穿过第一连接孔231和第二连接孔241,从而将透气防水构件23和负极导电体24固定设置在了框架26上。通过这样的设置方式,进而将二者设置在了罩壳21的外侧并且确保了储液空间的密封性,这样外界的空气通过设置在第二侧面外侧的透气防水构件23和负极导电体24就能够进入储液空间内,同时能够阻挡电解液经该第一连通结构211从透气防水构件23处流出。显然,还可以是将透气防水构件23直接设置在安装槽的位于框架26前侧和后侧的位置,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灵活选择透气防水构件23的具体设置方式,以便适应更加具体的应用场合。
继续参照图4和图6,负极导电体24大致为板状结构,在负极导电体24上设置有第二连通结构242,该第二连通结构242大致为由多个贯穿负极导电体24的、阵列排布的菱形孔构成的网格状结构,透气防水构件23设置在负极导电体24的外侧,这样外界的空气先透过透气防水构件23再依次通过第二连通结构242和第一连通结构211就可以进入到罩壳21内。当然,第二连通结构242也可以由多个圆形或者三角形或者长方形等其他形状的孔阵列排布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灵活选择多个通孔阵列排布的方式。再者,负极导电体24只要能够形成第二连通结构242使含氧气体通过即可,如负极导电体24可以为多个导电棒排列组成。
如图3、图4、图8至图10所示,顶部安装件22包括基体221,基体221的内缘沿周向分别在对应于第二侧面、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的位置设置有作为第二安装位的伸出端2211,各个伸出端2211均设置有穿孔(图中未示出),正极导电体25大致为板状结构,其向上延伸有连接端251,该连接端251穿过穿孔之后与导电片200相连,从而也就将正极导电体25设置在了罩壳21内。正极导电体25大致为与负极导电体24尺寸相当的板状结构,在组装好的状态下,负极导电体24与正极导电体25之间具有距离。在制氧装置2运行时,负极导电体24与正极导电体25之间形成电场,穿过透气防水构件23到达负极导电体24的氧气负极导电体24处产生的离子状态氧(如OH-或者HO2-)在电场力的作用下流向正极导电体25,并在正极导电体25处聚集形成纯净的氧气。显然,上述伸出端2211也可以设置在罩壳21的内侧,基体221上设置有允许连接端251穿出的穿孔。
显然,正极导电体25还可以设置成其他的形式,如柱状结构、条状结构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灵活选择正极导电体25的具体设置形式,以便适应更加具体的应用场合。显然,正极导电体25还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设置在罩壳21的内侧,如粘接在罩壳21的内侧、或通过连接件等固定在罩壳21内侧等,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灵活选择,只要不影响在负极导电体24与正极导电体25之间形成电场即可。
如图3、图4、图8至图10所示,制氧装置2还包括顶盖27,该顶盖27大致为向下开口的结构,罩设于罩壳21的顶部,其截面的径向尺寸略大于罩壳21的截面的径向尺寸。顶盖27上设置有第一通孔271,顶部安装件22的至少一部分穿过该第一通孔271,从而也就将顶部安装件22设置在了罩壳21的顶部。
具体而言,如图4、图8至图10所示,顶部安装件22还包括设置在基体221上的凸台222,基体221大致为与罩壳21的截面相适应的结构,其下侧面的边缘设置有台阶状结构,罩壳21的顶部设置有与基体221相适应的台阶状结构,基体221的上侧面与顶盖27之间设置有第一垫片29,该第一垫片29大致为截面为矩形的、与基体221的形状相适应的环状结构。在组装好的状态下,基体221的下侧面与罩壳21相适应,第一垫片29位于基体221的上侧面与顶盖27之间,从而也就将顶部安装件22密封设置在了罩壳21与顶盖27之间。
继续参照图8至图10,基体221沿周向分别向上延伸有四个安装柱2212,各安装柱2212上均设置有安装孔2213,相应地,顶盖27沿第一通孔271的周向设置有四个第一螺钉孔272,为了确保凸台222与顶盖27之间的密封连接,凸台222与顶盖27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垫片28,该第二垫片28大致为截面为圆形、与凸台222形状相适应的环状结构,第二垫片28上相应地形成有过孔281,在安装时,紧固件依次穿过第一螺钉孔272和过孔281然后与安装孔2213相连,从而也就实现了凸台222与顶盖27的密封相连。在组装好的状态下,凸台222穿过第一通孔271。
如图3至图5、图8至图12所示,罩壳21在第二侧面、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分别设置有第一固定柱216,负极导电体24的上方与导电片200的第一端相连,导电片200的第一端穿设于第一固定柱216,进而固定在罩壳21的外侧。基体221的上侧面在对应于每个伸出端2211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固定柱2214,正极导电体25的连接端251穿过伸出端2211设置的穿孔后与导电片200的第二端相连,导电片200的第二端穿设于第二固定柱2214,进而固定在基体221的上侧面。通过这样的设置,负极导电体24与正极导电体25也就通过串联的方式连接在一起,负极导电体24与正极导电体25分别与电源的负极和正极相连,这样也就能够构成稳定的回路,从而确保了负极导电体24与正极导电体25之间的电场的稳定性。显然,这个电源可以是单独设置的电源,也可以是与空调室外机共用的电源。这样也就可以将制氧装置2与电源之间的电源线设置在箱体1内,延长电源线的使用寿命,确保了设备的安全性。显然,与负极导电体24和正极导电体25相连的导电片200也可以分别单独设置,彼此互不相连,负极导电体24和正极导电体25相对应的导电片200分别与外部电源的负极和正极相连。
如图3、图4、图8至图12所示,凸台222上还设置有第二接口2222,第二接口2222用于向储液空间内补充电解液,上述第一接口2221也设置在凸台222上,在正极导电体25处聚集产生的氧气经由该第一接口2221排出。凸台222还向下凹陷形成有第二安装槽2223,第二安装槽2223的底部向下延伸有底部封口且中空的连接杆2224。第二安装槽2223处设置有液面检测构件20,通过该液面检测构件20能够实时检测到储液空间内的电解液的液面高度。其中,液面检测构件20包括用于传输数据的连接件201和用于感应液面高度的液面敏感元件202,连接件201设置在中空的连接杆2224内,连接件201的长度与连接杆2224相同,在组装好的状态下,连接件201延伸至连接杆2224的底端。连接杆2224在靠近底端的位置凹陷形成有环形卡槽22241,液面敏感元件202套设在该连接杆2224的底端,环形卡槽22241处设置有大致为环形的挡片22242,该挡片22242具有缺口,通过该缺口可以将挡片22242卡设于环形卡槽22241,这样也就能够将液面敏感元件202固定设置在连接杆2224的底端。在组装好的状态下,液面敏感元件202位于电解液的液面的上方。该液面敏感元件202可以为热敏元件、光敏元件、声敏元件等。
通过上述设置,在制氧装置2运行过程中,会消耗部分电解液,在制氧装置2运行一段时间之后,液面敏感元件202检测到储液空间内的电解液的液面降低至预设值,通过连接件201传输至控制模块,通过控制模块下达指令,通过声音报警、显示、灯光闪烁等方式提醒用户需要添加电解液。此时,通过第二接口2222就可以向储液空间内补充电解液。也就是说,通过液面检测构件20能够实时获知制氧装置2的电解液的液位,在需要补充电解液时通过第二接口2222即可完成电解液的补充,从而能够确保制氧装置2的稳定运行。上述控制模块可以是制氧装置2或者空调器的控制模块。
显然,也可以不设置液面检测构件20,用户可以通过定时、定期向储液空间内添加电解液来确保制氧装置2的稳定运行。显然,也可以不设置第二接口2222,若储液空间内的电解液不足,直接更换制氧装置2即可。
下面参照图2至图3、图12、图13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制氧装置在空调室外机上的可能的设置方式。其中,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底座的结构图。
如图1至图3、图12、图13所示,通常空调室外机包括箱体1,本实用新型的制氧装置2配置有底座3,底座3包括竖向部分31以及位于竖向部分31下部的横向部分32,竖向部分31设置有第二螺钉孔(图中未示出),箱体1的后侧板11上在相应的位置分别形成有安装孔2213(图中未示出),螺钉依次穿过第二螺钉孔和安装孔2213并紧固,这样就将底座3固定设置在了箱体1的后侧板11上。
具体地,如图3、图12和图13所示,竖向部分31和横向部分32均大致为板状结构,其中,横向部分32的不与竖向部分31相连的三个外缘均向上延伸有翻边33,三个翻边33与竖向部分31、横向部分32围设形成有个向上敞开的安装空间,罩壳21座设于该安装空间,在组装好的状态下,罩壳21的底部的至少一部分位于该安装空间内。罩壳21的第一侧面(即图2中的左侧面)朝向竖向部分31延伸有作为安装结构的四个定位柱213,每个定位柱213上均设置有定位孔214,竖向部分31在相应的位置形成有圆孔311,紧固件(如螺栓等)穿过圆孔311与定位孔214相连,这样也就将罩壳21固定设置在了底座3上。通过底座3和安装结构的设置,也就将制氧装置2固定设置在了箱体1的后侧板11上。为了确保安装结构的稳定性,两两相邻的两个定位柱213之间均设置有定位板215,从而构成了一个大致为矩形的结构,四个定位柱213分别位于矩形的四个拐角处,这样在定位板215的支撑作用下,定位柱213能够更加稳固,从而能够更好地确保制氧装置2在底座3上的固定。显然,制氧装置2还可以通过卡接、粘接等方式固定设置在底座3上。显然,也可以通过底座3将制氧装置2设置在空调室外机的箱体1的其他部位,如右侧板、左侧板等部位。
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中,通过罩壳21、顶部安装件22、透气防水构件23围设形成能够存放电解液的储液空间,外界的空气依次通过透气防水构件23、负极导电体24上的第二连通结构242以及罩壳21上的第一连通结构211进入到罩壳21内,空气中的氧气在负极导电体24处被电离、在正极导电体25处聚集形成纯净的氧气,通过顶部安装件22上的第一接口2221排出。通过顶部安装件22上设置的第二接口2222和液面检测构件20,从而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适时添加电解液,确保制氧装置2的稳定运行。通过将罩壳21的底部设置在由横向部分32和翻边33围设形成的安装空间内、以及罩壳21的第一侧面延伸的定位柱213,从而能够将制氧装置2固定设置在底座3上,然后通过将底座3固定于箱体1的后侧板11,从而也就将制氧装置2固定设置在了箱体1的后侧板11上。
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尽管在此所述的一些实施例包括其它实施例中所包括的某些特征而不是其它特征,但是不同实施例的特征的组合意味着处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之内并且形成不同的实施例。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要求保护的实施例的任意之一都可以以任意的组合方式来使用。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制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氧装置包括罩壳以及设置在所述罩壳顶部的顶部安装件,所述顶部安装件设置有第一接口,所述制氧装置产生的氧气经由所述第一接口排出至目标空间,
所述罩壳的至少一部分侧面设置有第一连通结构,以便允许含氧气体经所述第一连通结构进入所述罩壳内,
其中,所述罩壳在对应于所述第一连通结构的位置沿含氧气体的流动方向设置有透气防水构件、负极导电体和正极导电体,所述罩壳、所述顶部安装件以及所述透气防水构件围设形成能够存放电解液的储液空间,所述透气防水构件设置成能够允许含氧气体通过并因此进入所述储液空间,以及能够阻挡所述储液空间内的电解液通过所述透气防水构件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罩壳的外侧设置有第一安装位,所述透气防水构件与所述负极导电体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位;并且/或者
所述顶部安装件在对应于罩壳的内侧的位置设置有第二安装位,所述正极导电体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导电体上设置有第二连通结构,以便允许含氧气体依次经所述第二连通结构、所述第一连通结构进入所述罩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氧装置还包括顶盖,所述顶盖罩设于所述罩壳的顶部,所述顶盖上设置有通孔,所述顶部安装件的至少一部分穿过所述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安装件上还设置有第二接口,所述第二接口用于向所述储液空间内补充所述电解液。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安装件上设置有液面检测构件,所述液面检测构件用于检测所述储液空间内的所述电解液的液面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氧装置还配置有底座,所述罩壳设置于所述底座,所述底座固定设置于目标部件,从而将所述制氧装置设置于所述目标部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包括横向部分和竖向部分,所述横向部分围设形成有安装空间,所述罩壳的底部的至少一部分设置于该安装空间内,
所述罩壳的第一侧面朝向所述竖向部分延伸有安装结构,通过所述安装结构将所述罩壳的第一侧面与所述竖向部分固定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罩壳的截面为矩形,所述第一连通结构分别开设在所述罩壳的三个侧面上。
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配置有上述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制氧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006017.3U CN214529266U (zh) | 2021-01-04 | 2021-01-04 | 制氧装置及具有该制氧装置的空调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006017.3U CN214529266U (zh) | 2021-01-04 | 2021-01-04 | 制氧装置及具有该制氧装置的空调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529266U true CN214529266U (zh) | 2021-10-29 |
Family
ID=783006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006017.3U Active CN214529266U (zh) | 2021-01-04 | 2021-01-04 | 制氧装置及具有该制氧装置的空调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529266U (zh) |
-
2021
- 2021-01-04 CN CN202120006017.3U patent/CN21452926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4841216U (zh) | 用于空调器的新风组件及空调器 | |
CN112781190B (zh) |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 |
US4839014A (en) | Cleaner assembly, humidifier, gas alarm and detoxification system | |
CN109852986B (zh) | 一种便携式氢气呼吸机 | |
JPH01163977A (ja) | 金属/空気電池 | |
JP3219610B2 (ja) | 電気化学素子 | |
CN112781171B (zh) |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 |
CN210796652U (zh) | 便携式氢氧仪 | |
CN214529266U (zh) | 制氧装置及具有该制氧装置的空调器 | |
CN113957466B (zh) | 光电催化反应用流动式电解池 | |
CN211822799U (zh) | 用于空调器的除菌模块及空调器 | |
CN108302861B (zh) | 冰箱 | |
CN216744793U (zh) | 制氧装置及具有该制氧装置的空调器 | |
CN213266716U (zh) | 制氧装置及具有该制氧装置的空调器 | |
WO2023124678A1 (zh) | 冰箱 | |
CN109868484A (zh) | 一种气体产生装置 | |
CN112747527A (zh) | 冰箱 | |
CN214038683U (zh) | 一种空调制氧装置及其供氧空调系统 | |
CN215027527U (zh) | 一种空气净化滤芯 | |
US11251476B2 (en) | Nested annular metal-air cell and systems containing same | |
CN213061041U (zh) | 一种氢气制备装置 | |
CN211478236U (zh) | 一种空气质量监测装置 | |
CN213528058U (zh) | 便于拆卸固定的除湿器 | |
US3616442A (en) | Electrochemical cell having gas diffusion electrode | |
CN220507256U (zh) | 增氧设备及淋浴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