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061041U - 一种氢气制备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氢气制备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061041U
CN213061041U CN202021940270.8U CN202021940270U CN213061041U CN 213061041 U CN213061041 U CN 213061041U CN 202021940270 U CN202021940270 U CN 202021940270U CN 213061041 U CN213061041 U CN 2130610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hydrogen
conveying pipe
pipe
oxyg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94027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熊雪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Songteng Indust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Songteng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Songteng Indust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Songteng Industri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94027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06104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0610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0610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36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non-carbon containing sources, e.g. by water electrolysis

Landscapes

  • Electrolytic Production Of Non-Metals, Compounds, Apparatus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氢气制备装置,包括储水容器、氢气发生器、气水分离器、第一氢气输送管、第二氢气输送管、水泵、进水接头、含氢水输出接头、第一输水管、第二输水管和第三输水管;第一氢气输送管上设置有第一常开电磁阀;第二输水管上设置有第二常开电磁阀;第二氢气输送管上设置有第一常闭电磁阀;含氢水输出接头通过第三输水管与第二输水管连通,第三输水管上设置有第二常闭电磁阀。本实用新型能够在氢气输出状态和含氢水输出状态之间进行快速切换,具有输出氢气纯度高、控制方便和不会漏气的特点;进一步地,它还能够在氧气输出状态和氢氧混合气体输出状态之间进行快速切换。

Description

一种氢气制备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氢气发生器,具体涉及一种氢气制备装置。
背景技术
科学研究表明,人体几乎所有慢性疾病均与自由基氧化损伤有密切关系,富氢水与氢气,在人们的生活过程中,都是不可缺少一个分子,氢分子的渗透率强,可以渗透到人体的每一个细胞,起到抗氧化、消除疲劳,减少疾病的作用。
专利申请号为201920208596.2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自动平衡水位、自动调节温度的氢氧发生器,包括发生器壳体,发生器壳体的内部正面一侧分别固定有主水箱和圆柱体水箱,主水箱的顶部分别设置有感温器和水箱排气口,主水箱的侧面中部分别设置有氧气回流口和水位平衡口一,主水箱的侧面底部设置有水箱排水口,圆柱体水箱的顶部设置有氢气输出口,圆柱体水箱的侧面分别设置有氢气回流口和水位平衡口二,发生器壳体的内部背面一侧分别固定有氢气发生器电源、主供电电源和氢气发生器本体,氢气发生器电源的下方设置有冷却循环体。该装置通过设置主水箱、圆柱体水箱、感温器和高温排气扇,解决了传统的氢气机因高温而不能长期运行的问题;但是它并没有解决氢气中含水的问题,存在氢气纯度低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氢气制备装置,它能够在氢气输出状态和含氢水输出状态之间进行快速切换,具有输出氢气纯度高、控制方便和不会漏气的特点;进一步地,它还能够在氧气输出状态和氢氧混合气体输出状态之间进行快速切换。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氢气制备装置,包括储水容器、氢气发生器、气水分离器、第一氢气输送管、第二氢气输送管、水泵、进水接头、含氢水输出接头、第一输水管、第二输水管和第三输水管;
所述储水容器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
所述氢气发生器设置有电解水输入口、氧气输出口、氢气输出口;所述电解水输入口与所述储水容器的出水口连通;
所述气水分离器用于将氢气和水分离;所述气水分离器包括氢气入口和氢气出口;所述气水分离器的氢气入口通过所述第一氢气输送管与所述氢气发生器的氢气输出口连通;所述第一氢气输送管上设置有第一常开电磁阀;
所述进水接头通过所述第一输水管与所述水泵的进水端连接,所述水泵的出水端通过所述第二输水管与所述储水容器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第二输水管上设置有第二常开电磁阀;
所述第二氢气输送管的进气端与所述第一氢气输送管连通,其出气端与所述第一输水管连通;所述第二氢气输送管与所述第一氢气输送管的连接处位于第一常开电磁阀与氢气输出口之间;所述第二氢气输送管上设置有第一常闭电磁阀;
所述含氢水输出接头通过所述第三输水管与所述第二输水管连通,所述第三输水管与所述第二输水管的连接处位于第二常开电磁阀与水泵之间;所述第三输水管上设置有第二常闭电磁阀。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氧气输出接头、第一氧气输送管、气体输出接头、氢气输出管和第二氧气输送管;所述氧气输出接头通过所述第一氧气输送管与所述氧气输出口连通,所述第一氧气输送管上设置有第三常开电磁阀;所述气体输出接头通过所述氢气输出管与所述氢气出口连通;所述第二氧气输送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氧气输送管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氢气输出管连接,所述第二氧气输送管与所述第一氧气输送管的连接处位于第三常开电磁阀与氧气输出口之间;所述第二氧气输送管上设置有第三常闭电磁阀。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气水分离器还设置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通过排水管与所述储水容器连通。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氢气发生器还设置有电解水输出口,所述储水容器还设置有回水口;所述电解水输出口通过电解水输出管与所述储水容器的回水口连通,所述电解水输入口通过电解水输入管与所述储水容器的出水口连通。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氢气发生器包括阳极板和阴极板,阳极板和阴极板围合后形成电解室,所述电解室内设有阳极供电体、阴极供电体,以及设置于阳极供电体和阴极供电体之间的离子膜,离子膜用于将电解室分隔成阳极室和阴极室;所述电解水输入口、电解水输出口和氧气输出口分别设置于所述阳极室上,所述氢气输出口设置于所述阴极室上。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储水容器为水箱,所述水箱包括具有容纳腔的水箱本体和水箱盖,所述水箱本体与所述水箱盖之间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连接。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水箱本体与所述水箱盖之间还设置有密封圈。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储水容器内还设置有水位感应器。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壳体,所述储水容器、氢气发生器、气水分离器和水泵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壳体内。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的侧壁上还设有若干个散热孔,所述壳体的内侧壁上对应散热孔的位置还安装有风扇,所述风扇位于氢气发生器的一侧。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氢气制备装置包括储水容器、氢气发生器、气水分离器、第一氢气输送管、第二氢气输送管、水泵、进水接头、含氢水输出接头、第一输水管、第二输水管和第三输水管;第一氢气输送管上设置有第一常开电磁阀;第二输水管上设置有第二常开电磁阀;第二氢气输送管上设置有第一常闭电磁阀;第三输水管上设置有第二常闭电磁阀。使用时,由于第一氢气输送管上设置第一常开电磁阀,而第二氢气输送管上设置第一常闭电磁阀,当氢气从氢气发生器出来时,有少量水分,氢气依次通过第一常开电磁阀、第一氢气输送管、氢气入口进入气水分离器中,通过气水分离器进行分离,去除水分后的氢气从气水分离器的氢气出口中排出,具有输出氢气纯度高的优点;需要输出含氢水时,将第一常开电磁阀和第二常开电磁阀关闭,将第一常闭电磁阀和第二常闭电磁阀打开,当氢气从氢气发生器出来后,氢气依次通过打开的第一常闭电磁阀、第二氢气输送管进入第二输水管中形成含氢水,含氢水依次通过水泵、第三输水管、打开的第二常闭电磁阀,最后从含氢水输出接头中排出,获得含氢水;因此,本实用新型能够在氢气输出状态和含氢水输出状态之间进行快速切换,具有输出氢气纯度高、控制方便和不会漏气的特点;它能够选择输出氢气或含氢水,既可以用氢水进行美容补水,也可以吸氢气,功能多样。
2、本实用新型的氢气制备装置还包括氧气输出接头、第一氧气输送管、气体输出接头、氢气输出管和第二氧气输送管;第一氧气输送管上设置有第三常开电磁阀;第二氧气输送管上设置有第三常闭电磁阀。当需要输出氧气时,由于第三常开电磁阀处于打开状态,第三常闭电磁阀处于关闭状态,从氢气发生器出来的氧气依次通过第一氧气输送管、第三常开电磁阀、氧气输出接头向外排出。当需要输出氢氧混合气体时,将第三常开电磁阀关闭,将第三常闭电磁阀打开,氢气从氢气发生器出来时,有少量水分,通过气水分离器进行分离,去除水分后的氢气从气水分离器的氢气出口进入氢气输出管中,氧气从氢气发生器出来后,依次通过第一氧气输送管、第三常闭电磁阀、第二氧气输送管进入氢气输出管中与氢气混合,形成氢氧混合气体,最后从气体输出接头中排出,获得氢氧混合气体。因此,它还能够在氧气输出状态和氢氧混合气体输出状态之间进行快速切换。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氢气制备装置的管路连接框图;
图2为另一个实施例的氢气制备装置的管路连接框图。
图中:10、储水容器;11、进水口;12、出水口;13、回水口;20、氢气发生器;21、电解水输入口;22、氧气输出口;23、氢气输出口;24、电解水输出口;25、电解水输出管;26、电解水输入管;30、气水分离器;31、氢气入口;32、氢气出口;33、排水口;34、排水管;40、水泵;50、进水接头;60、含氢水输出接头;71、第一氢气输送管;711、第一常开电磁阀;72、第二氢气输送管;721、第一常闭电磁阀;81、第一输水管;82、第二输水管;821、第二常开电磁阀;83、第三输水管;831、第二常闭电磁阀;91、氧气输出接头;92、第一氧气输送管;921、第三常开电磁阀;93、气体输出接头;94、氢气输出管;95、第二氧气输送管;951、第三常闭电磁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除特殊说明的之外,本实施例中所采用到的材料及设备均可从市场购得。实施例的实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是另有精确具体地规定。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通”、“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使固定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介媒介间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实施例:
请参照图1,一种氢气制备装置,包括储水容器10、氢气发生器20、气水分离器30、第一氢气输送管71、第二氢气输送管72、水泵40、进水接头50、含氢水输出接头60、第一输水管81、第二输水管82和第三输水管83;
储水容器10设置有进水口11和出水口12;
氢气发生器20设置有电解水输入口21、氧气输出口22、氢气输出口23;电解水输入口21与储水容器10的出水口12连通;
气水分离器30用于将氢气和水分离;气水分离器30包括氢气入口31和氢气出口32;气水分离器30的氢气入口31通过第一氢气输送管71与氢气发生器20的氢气输出口23连通;第一氢气输送管71上设置有第一常开电磁阀711;
进水接头50通过第一输水管81与水泵40的进水端连接,水泵40的出水端通过第二输水管82与储水容器10的进水口11连接;第二输水管82上设置有第二常开电磁阀821;
第二氢气输送管72的进气端与第一氢气输送管71连通,其出气端与第一输水管81连通;第二氢气输送管72与第一氢气输送管71的连接处位于第一常开电磁阀711与氢气输出口23之间;第二氢气输送管72上设置有第一常闭电磁阀721;
含氢水输出接头60通过第三输水管83与第二输水管82连通,第三输水管83与第二输水管82的连接处位于第二常开电磁阀821与水泵40之间;第三输水管83上设置有第二常闭电磁阀831。
上述实施例中,使用时,当需要输出氢气时,由于第一氢气输送管71上设置第一常开电磁阀711,而第二氢气输送管72上设置第一常闭电磁阀721,当氢气从氢气发生器20出来时,有少量水分,氢气依次通过第一常开电磁阀711、第一氢气输送管71、氢气入口31进入气水分离器30中,通过气水分离器30进行分离,去除水分后的氢气从气水分离器30的氢气出口32中排出,具有输出氢气纯度高的优点;当需要泵水进入水箱时,打开水泵40,水依次通过第一输水管81、水泵40、第二输水管82、第二常开电磁阀821、第二输水管82进入储水容器10中。
需要输出含氢水时,将第一常开电磁阀711和第二常开电磁阀821关闭,将第一常闭电磁阀721和第二常闭电磁阀831打开,当氢气从氢气发生器20出来后,氢气依次通过打开的第一常闭电磁阀721、第二氢气输送管72进入第二输水管82中形成含氢水,含氢水依次通过水泵40、第三输水管83、打开的第二常闭电磁阀831,最后从含氢水输出接头60中排出,获得含氢水。
参照图2,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氢气制备装置还包括氧气输出接头91、第一氧气输送管92、气体输出接头93、氢气输出管94和第二氧气输送管95;氧气输出接头91通过第一氧气输送管92与氧气输出口22连通,第一氧气输送管92上设置有第三常开电磁阀921;气体输出接头93通过氢气输出管94与氢气出口32连通;第二氧气输送管95的一端与第一氧气输送管92连接,其另一端与氢气输出管94连接,第二氧气输送管95与第一氧气输送管92的连接处位于第三常开电磁阀921与氧气输出口22之间;第二氧气输送管95上设置有第三常闭电磁阀951。
当需要输出氧气时,由于第三常开电磁阀921处于打开状态,第三常闭电磁阀951处于关闭状态,从氢气发生器20出来的氧气依次通过第一氧气输送管92、第三常开电磁阀921、氧气输出接头91向外排出。
当需要输出氢氧混合气体时,将第三常开电磁阀921关闭,将第三常闭电磁阀951打开,氢气从氢气发生器20出来时,有少量水分,通过气水分离器30进行分离,去除水分后的氢气从气水分离器30的氢气出口32进入氢气输出管94中,氧气从氢气发生器20出来后,依次通过第一氧气输送管92、第三常闭电磁阀951、第二氧气输送管95进入氢气输出管94中与氢气混合,形成氢氧混合气体,最后从气体输出接头93中排出,获得氢氧混合气体。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气水分离器30还设置有排水口33,排水口33通过排水管34与储水容器10连通。这样设计能够循环利用水资源,节约能源。另外,气水分离器30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常规结构,用于将氢气和水分离。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氢气发生器20还设置有电解水输出口24,储水容器10还设置有回水口13;电解水输出口24通过电解水输出管25与储水容器10的回水口13连通,电解水输入口21通过电解水输入管26与储水容器10的出水口12连通。这样设计能够循环利用水资源,节约能源。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氢气发生器20包括阳极板和阴极板,阳极板和阴极板围合后形成电解室,电解室内设有阳极供电体、阴极供电体,以及设置于阳极供电体和阴极供电体之间的离子膜,离子膜用于将电解室分隔成阳极室和阴极室;电解水输入口21、电解水输出口和氧气输出口22分别设置于阳极室上,氢气输出口23设置于阴极室上。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储水容器10为水箱,水箱包括具有容纳腔的水箱本体和水箱盖,水箱本体与水箱盖之间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连接。具体可以是卡扣连接或通过螺钉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水箱本体与水箱盖之间还设置有密封圈。密封圈起密封作用,以免水箱漏水、漏气。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储水容器10内还设置有水位感应器。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还包括壳体,储水容器10、氢气发生器20、气水分离器30和水泵40分别固定安装于壳体内。为了使得热量快速散发到环境中,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壳体的侧壁上还设有若干个散热孔,壳体的内侧壁上对应散热孔的位置还安装有风扇,风扇位于氢气发生器20的一侧。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电源,电源可以采用电池实现,电池可以是普通电池,也可以是可充电电池,当然,也可以通过外部的充电电路为其充电,类似于电动车的方式。电源可采用24V直流电源,其为氢气发生器20、水泵40或风扇供电时,可通过电压转换电路例如升压电路或降压电路满足氢气发生器20、水泵40或风扇的需求电压,进而为它们供电。
其它实施例:
气水分离器具体可以是重力式或循环式分离器,也可以采用具有疏水透气膜的分离器。壳体、水箱、氢气发生器、气水分离器的具体材料及尺寸,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虽然仅仅已经对本申请的某些部件和实施例进行了图示并且描述,但是在不实际脱离在权利要求书中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许多修改和改变(例如,各个元件的大小、尺寸、结构、形状和比例、安装布置、材料使用、颜色、取向等的变化)。
最后应说明的是: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氢气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水容器、氢气发生器、气水分离器、第一氢气输送管、第二氢气输送管、水泵、进水接头、含氢水输出接头、第一输水管、第二输水管和第三输水管;
所述储水容器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
所述氢气发生器设置有电解水输入口、氧气输出口、氢气输出口;所述电解水输入口与所述储水容器的出水口连通;
所述气水分离器用于将氢气和水分离;所述气水分离器包括氢气入口和氢气出口;所述气水分离器的氢气入口通过所述第一氢气输送管与所述氢气发生器的氢气输出口连通;所述第一氢气输送管上设置有第一常开电磁阀;
所述进水接头通过所述第一输水管与所述水泵的进水端连接,所述水泵的出水端通过所述第二输水管与所述储水容器的进水口连接;所述第二输水管上设置有第二常开电磁阀;
所述第二氢气输送管的进气端与所述第一氢气输送管连通,其出气端与所述第一输水管连通;所述第二氢气输送管与所述第一氢气输送管的连接处位于第一常开电磁阀与氢气输出口之间;所述第二氢气输送管上设置有第一常闭电磁阀;
所述含氢水输出接头通过所述第三输水管与所述第二输水管连通,所述第三输水管与所述第二输水管的连接处位于第二常开电磁阀与水泵之间;所述第三输水管上设置有第二常闭电磁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氢气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氧气输出接头、第一氧气输送管、气体输出接头、氢气输出管和第二氧气输送管;所述氧气输出接头通过所述第一氧气输送管与所述氧气输出口连通,所述第一氧气输送管上设置有第三常开电磁阀;所述气体输出接头通过所述氢气输出管与所述氢气出口连通;所述第二氧气输送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氧气输送管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氢气输出管连接,所述第二氧气输送管与所述第一氧气输送管的连接处位于第三常开电磁阀与氧气输出口之间;所述第二氧气输送管上设置有第三常闭电磁阀。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氢气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水分离器还设置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通过排水管与所述储水容器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氢气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氢气发生器还设置有电解水输出口,所述储水容器还设置有回水口;所述电解水输出口通过电解水输出管与所述储水容器的回水口连通,所述电解水输入口通过电解水输入管与所述储水容器的出水口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氢气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氢气发生器包括阳极板和阴极板,阳极板和阴极板围合后形成电解室,所述电解室内设有阳极供电体、阴极供电体,以及设置于阳极供电体和阴极供电体之间的离子膜,离子膜用于将电解室分隔成阳极室和阴极室;所述电解水输入口、电解水输出口和氧气输出口分别设置于所述阳极室上,所述氢气输出口设置于所述阴极室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氢气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容器为水箱,所述水箱包括具有容纳腔的水箱本体和水箱盖,所述水箱本体与所述水箱盖之间以可拆卸的方式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氢气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本体与所述水箱盖之间还设置有密封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氢气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水容器内还设置有水位感应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氢气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壳体,所述储水容器、氢气发生器、气水分离器和水泵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壳体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氢气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侧壁上还设有若干个散热孔,所述壳体的内侧壁上对应散热孔的位置还安装有风扇,所述风扇位于氢气发生器的一侧。
CN202021940270.8U 2020-09-07 2020-09-07 一种氢气制备装置 Active CN21306104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40270.8U CN213061041U (zh) 2020-09-07 2020-09-07 一种氢气制备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940270.8U CN213061041U (zh) 2020-09-07 2020-09-07 一种氢气制备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061041U true CN213061041U (zh) 2021-04-27

Family

ID=755582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940270.8U Active CN213061041U (zh) 2020-09-07 2020-09-07 一种氢气制备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306104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22229A (zh) * 2022-01-27 2022-06-14 青岛海创益佰实业有限公司 电解水自循环承压制氢机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622229A (zh) * 2022-01-27 2022-06-14 青岛海创益佰实业有限公司 电解水自循环承压制氢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624587B2 (en) Water electrolysis system
CN213048783U (zh) 一种便携式氢氧呼吸机
CN213061041U (zh) 一种氢气制备装置
CN109487292A (zh) 一种使用膜电极产生氢气和氧气的方法和装置
CN202996968U (zh) 钒电池电解液储存系统
JPH11185781A (ja) 固体高分子型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CN101320819A (zh) 一种电化学制氧电池及装置
CN207250685U (zh) 多功能移动氢能发电机
CN201095650Y (zh) 一种利用质子交换膜技术的便携式电解水系统
CN2892884Y (zh) 电化学制氧装置
CN103094592A (zh) 一种等离子碱性燃料电池
CN209118591U (zh) 一种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实验装置
CN203150656U (zh) 一种等离子碱性燃料电池
CN215103585U (zh) 氢氧气体及富氢水一体机
CN104894597B (zh) 一种高效的电解装置
CN2459762Y (zh) 一种采用双层空气呼吸的微型燃料电池
JPH11185791A (ja) 固体高分子型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CN220065778U (zh) 一种检测液位并具有液位控制功能的蓄电池
WO2022242196A1 (zh) 冰箱
CN109713345A (zh) 集散耦合式应急电源系统及集散耦合式应急电源站
CN114068995B (zh) 全铁氧化液流电池系统
CN108183289A (zh) 一种便携空气燃料电池
CN214782174U (zh) 一种能够保持水位平衡的制氢机
JPH11185785A (ja) 固体高分子型燃料電池システム
CN2234446Y (zh) 制氧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