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266716U - 制氧装置及具有该制氧装置的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制氧装置及具有该制氧装置的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3266716U
CN213266716U CN202021414596.7U CN202021414596U CN213266716U CN 213266716 U CN213266716 U CN 213266716U CN 202021414596 U CN202021414596 U CN 202021414596U CN 213266716 U CN213266716 U CN 2132667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xygen
electrolytic cell
electrolysis
electrode conductor
containing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141459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嘉兴
王宁
赵心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02141459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3266716U/zh
Priority to PCT/CN2021/074360 priority patent/WO2021227566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32667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32667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5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COMPOUNDS OR NON-METAL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1/00Electrolytic production of inorganic compounds or non-metals
    • C25B1/01Products
    • C25B1/02Hydrogen or oxyge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5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COMPOUNDS OR NON-METAL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1/00Electrolytic production of inorganic compounds or non-metals
    • C25B1/01Products
    • C25B1/02Hydrogen or oxygen
    • C25B1/04Hydrogen or oxygen by electrolysis of water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5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COMPOUNDS OR NON-METAL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11/00Electrodes; Manufacture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25B11/02Electrodes; Manufacture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shape or form
    • C25B11/03Electrodes; Manufacture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shape or form perforated or foraminous
    • C25B11/031Porous electrod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5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ELECTROLYTIC OR ELECTROPHORETIC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COMPOUNDS OR NON-METALS; APPARATUS THEREFOR
    • C25B9/00Cells or assemblies of cells; Constructional parts of cells; Assemblies of constructional parts, e.g. electrode-diaphragm assemblies; Process-related cell features
    • C25B9/17Cells comprising dimensionally-stable non-movable electrodes; Assemblies of constructional parts thereof
    • C25B9/19Cells comprising dimensionally-stable non-movable electrodes; Assemblies of constructional parts thereof with diaphragm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3/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 F24F3/12Air-conditioning systems in which conditioned primary air is supplied from one or more central stations to distributing units in the rooms or spaces where it may receive secondary treatment; Apparatus specially designed for such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eatment of the air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and cool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8/0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 F24F8/6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by adding oxyge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36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non-carbon containing sources, e.g. by water electrolysi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lectrolytic Production Of Non-Metals, Compounds, Apparatuse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制氧装置及具有该制氧装置的空调器。本实用新型旨在针对现有的通过引入新风改善室内空间的空气质量的方法存在的安装复杂、成本较高等问题。为此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器的制氧装置包括溶氧电解模块,溶氧电解模块包括电解槽以及设置于电解槽的槽口的透气防水构件,电解槽内沿含氧气体的流向依次设置有负极导电体、正极导电体以及位于负极导电体和正极导电体之间的电解液,透气防水构件设置成能够允许含氧气体通过并因此进入电解槽,以及能够阻挡电解液通过透气防水构件流出电解槽。本实用新型通过制氧装置将含氧气体中的氧气单独分离出来,并将这部分氧气引入室内空间即可改善室内空间的空气质量。

Description

制氧装置及具有该制氧装置的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提供一种制氧装置及具有该制氧装置的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空调器的利用越来越广泛。以家用空调为例,在空调器的使用过程中,为了更好、更快地调节室内空间的温度以及处于节能的考虑,通常会将室内空间的门窗关闭,这样在空调器长期使用后,室内空间的二氧化碳的浓度就会持续升高,造成室内空间的空气质量持续下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通常采取安装新风机或者使用带有新风功能的空调器的方法,通过将室外空间的新鲜空气引入室内空间来达到改善室内空间的空气质量的目的。
不过,上述安装新风机或者带有新风功能的空调器都需要通过新风管道来引入新鲜空气,需要额外在墙体上打孔,存在安装复杂、成本较高等问题。并且,新风机或带有新风功能空调器都通过净化滤芯、全热交换芯等耗材来实现空气净化,净化滤芯或全热交换芯需维护更换,成本较高。
相应地,本领域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针对解决现有的通过引入新风改善室内空间的空气质量的方法存在的安装复杂、成本较高等问题,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制氧装置,所述制氧装置包括溶氧电解模块,所述溶氧电解模块包括电解槽,所述电解槽内按照沿含氧气体的流向依次设置有负极导电体、正极导电体以及位于所述负极导电体和所述正极导电体之间的电解液,所述溶氧电解模块还包括透气防水构件,所述透气防水构件密封设置于所述电解槽的槽口,所述透气防水构件设置成能够允许含氧气体通过并因此进入所述电解槽,以及并能够阻挡所述电解槽内的电解液通过所述透气防水构件到达流出所述电解槽的外部。
在上述制氧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负极导电体覆设于所述透气防水构件朝向所述电解槽的一侧。
在上述制氧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负极导电体上设置有第一连通结构,以便允许含氧气体经所述第一连通结构进入所述电解槽。
在上述制氧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溶氧电解模块还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密封设置于所述槽口,所述透气防水构件固定设置于所述框架。
在上述制氧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电解槽上还设置有第一接口,所述第一接口设置于所述电解槽对应于所述正极导电体所在的位置,所述正极导电体处产生的氧气经由所述第一接口排出至目标空间。
在上述制氧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电解槽上还设置有第二接口,所述第二接口用于向所述电解槽内补充电解液。
在上述制氧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制氧装置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形成有容纳腔,所述溶氧电解模块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其中,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第二连通结构,以便允许外界的含氧气体经所述第二连通结构到达所述溶氧电解模块。
在上述制氧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制氧装置还包括盖体,所述盖体与所述壳体彼此扣合以形成所述容纳腔,所述第二连通结构设置于所述盖体。
在上述制氧装置的优选技术方案中,所述壳体至少在对应于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的位置设置有开槽。
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制氧装置包括溶氧电解模块,以便从含氧气体中将氧气单独分离出来。该溶氧电解模块包括电解槽,电解槽内沿含氧气体的流向依次设置有负极导电体、正极导电体和电解液,电解液位于负极导电体和正极导电体之间,溶氧电解模块还包括透气防水构件,该透气防水构件密封设置在电解槽的槽口,以便含氧气体(如外界的空气)依次经该透气防水构件和负极导电体到达电解槽内,这样含氧气体中的氧气在电解槽内首先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OH-或者HO2 -离子,然后这些离子再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得到氧气,而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如氮气等)不会发生任何反应,这样就能够将氧气从含氧气体中分离出来。通过这样的设置方式,只需将制氧装置制备得到的纯氧输送至目标空间,较少的氧气就可以达到改善目标空间的空气质量的目的,以将制氧装置设置在空调室外机上为例,无需在墙体上打孔,借助墙体上的联机管孔即可实现安装,安装简单,提升了用户体验。并且,该制氧装置以空气为原料、同时消耗部分电解液,这样,在制氧过程中只需在电解液不足时适当补充电解液,无需更换部件,操作简便,运行成本较低。其中,透气防水构件设置成允许含氧气体(如外界的空气)通过并因此进入电解槽,以及能够阻挡电解槽内的电解液经由该透气防水构件流出电解槽,这样一方面能够确保溶解电解模块发生电化学反应所需的含氧气体进入电解槽以便为溶氧电解模块的电化学反应提供原料,另一方面能够阻挡电解液流出,从而确保了溶解电解模块的电化学反应的正常发生。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中,负极导电体覆设于透气防水构件朝向电解槽的一侧,这样含氧气体就能够依次经透气防水构件、负极导电体、透气防水构件进入电解槽内。进一步地,负极导电体上设置有第一连通结构,这样含氧气体在通过透气防水构件后再通过第一连通结构就可以进入电解槽内,从而为溶氧电解模块发生电化学反应提供了原料。
进一步地,溶氧电解模块还包括框架,该框架密封设置在槽口处,透气防水构件固定设置于该框架内,这样也就将负极导电体固定设置在了槽口处,从而能够有效地阻挡电解液从电解槽中流出。进一步地,电解槽上还设置有第一接口,该第一接口设置在电解槽对应于正极导电体所在的位置,这样在正极导电体处发生氧化反应的产生的氧气就能够经由该第一接口处排出至目标空间,从而改善目标空间的空气质量。同时,电解槽上还设置有第二接口,该第二接口用于向电解槽内补充电解液,这样在使用前或者电解槽内的电解液不足时,就可以通过该第二接口补充电解液至电解槽内,使得电解槽内始终存有足够的电解液,从而确保了溶解电解模块的电化学反应的正常发生。
进一步地,制氧装置还包括壳体,该壳体内形成有容纳腔,溶氧电解模块设置在该容纳腔内,这样用户就不会直接接触到溶氧电解模块,从而有效避免了因直接接触而可能导致的触电等危险的发生。在壳体上设置有第二连通结构,这样一方面能够允许外部的含氧气体进入壳体内进而到达溶氧电解模块,另一方面,也能够阻挡外部的杂物到达溶氧电解模块,进而导致溶氧电解模块损坏等。优选地,制氧装置还包括盖体,该盖体与壳体彼此扣合以便形成上述容纳腔,第二连通结构设置在盖体上。
进一步地,壳体至少在对应于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的位置开设有开槽,与第一接口相连的氧气输送管道穿过该开槽就可以将溶氧电解模块产生的氧气输送至目标空间,与第二接口相连的电解液输送管穿过该开槽就可以与电解液储罐相连,以便补充电解槽内的电解液。
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配置有前述任一项方案所述的制氧装置。
需要说明的是,该空调器具有前述的制氧装置的所有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并结合空调器来描述本实用新型隔音组件。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空调室外机的结构图一;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空调室外机的结构图二;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制氧装置的爆炸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制氧装置的正视图,图中不包括盖体;
图5是图4中A-A面的剖面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制氧装置的框架的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制氧装置的透气挡水构件的结构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制氧装置的负极导电体的结构;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制氧装置的结构图一,图中示出了壳体和槽体;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制氧装置的结构图二。
附图标记列表:
1、箱体;11、后侧板;2、制氧装置;21、电解槽;211、槽壁;212、槽底;213、第一接口;214、第二接口;22、透气防水构件;221、第一连接孔;23、负极导电体;231、第一连通结构;232、第二伸出端;233、第二连接孔;24、正极导电体;241、第一伸出端;25、框架;251、第一嵌槽;252、连接柱;26、壳体;261、正极端;262、负极端;263、开槽;27、盖体;271、第二连通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这些实施方式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并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虽然本实施例是以将制氧装置设置在空调室外机上为例来进行阐述的,但是还可以设置于所有类型的空调器的可能的位置以及其他需要通过制氧装置制备氧气的设备或者场合。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参照图1至图3,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空调室外机的结构图一,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空调室外机的结构图二,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制氧装置的爆炸结构图。
如图1至图3所示,通常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室外机,冷媒在空调室内机与空调室外机之间循环,从而达到调整室内空间的温度的目的。不过,由于空调器运行时通常会关闭门窗,造成室内空间的空气中的氧气含量较低,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外机配置有制氧装置2,通过该制氧装置2能够将空气中的氧气分离出来,将这部分氧气通过氧气输送管道送入室内空间,这样也就能够明显提高室内空间中的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从而提高用户体验。由于制氧装置2能够将纯氧输送至室内,相比新风机来说输送流量大大减少,因此该氧气输送管道可以从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室外机之间的联机管的过墙孔处进入室内空间,无需单独打孔。参照图2,通常空调室外机包括箱体1,制氧装置2包括壳体26,壳体26的四个拐角处分别向下、向上延伸有安装板,安装板上形成有螺钉孔,箱体1的后侧板11上在相应的位置分别形成有安装孔(未示出),螺钉依次穿过螺钉孔和安装孔并紧固,这样就将制氧装置2固定设置在了箱体1的后侧板11上。显然,也可以将制氧装置2设置在空调室外机的箱体1的其他部位,如右侧板、左侧板等部位。
下面结合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制氧装置2的具体结构。参照图1至图5,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制氧装置的正视图,图5是图4中A-A面的剖面图。
如图1至图5所示并按照图4所示的方位,制氧装置2包括溶氧电解模块,该溶氧电解模块包括电解槽21和透气防水构件22,电解槽21内设置有负极导电体23、正极导电体24以及位于负极导电体23和正极导电体24之间的电解液,透气防水构件22密封设置在电解槽21的槽口处,正极导电体24位于负极导电体23的后方,这样室外环境中的空气从前往后依次经透气防水构件22和负极导电体23就可以到达电解槽21内,空气进入电解槽21之后,空气中的氧气经过负极导电体23后在电解槽21内电解液以及位于电解液中的催化剂的作用下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生成OH-或者HO2 -离子,然后这些离子在正极导电体处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得到氧气,而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如氮气等)不会发生任何反应,这样就能够将氧气从空气中分离出来。其中,透气防水构件22为聚四氟乙烯微孔膜(PTFE微气孔膜),该透气防水构件22能够允许外界的空气通过并因此进入电解槽内,以及能够阻挡电解槽21内的电解液通过该透气防水构件22流出电解槽21,这样一方面能够确保溶氧电解模块发生电化学反应所需的含氧气体进入电解槽,另一方面能够阻挡电解液流出,从而确保了溶解电解模块的电化学反应的正常发生。显然,透气防水构件22还可以是聚丙烯微孔膜等其他类型的聚烯烃微孔膜,只要能够允许空气通过并能够阻挡电解液通过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制氧装置2的原料的含氧气体除了是上述空气之外,还可以是其他类型的气体,如氧气含量为18%的贫氧气体、氧气含量为25%的富氧气体等其他氧气含量的气体,含氧气体的具体类型与制氧装置2的具体使用场合有关,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合灵活选择,只要能够通过制氧装置2从含氧气体中分离出氧气即可。
需要说明的是,溶氧电解模块的电化学反应的发生需要催化剂的催化作用,本实施例是以将催化剂设置在电解液中来进行阐述的,显然,催化剂也可以设置在其他部位,如附着在负极导电体处等。
可以理解的是,负极导电体23和正极导电体24也可以分别设置在电解槽的左侧和右侧,此时,电解槽21的槽口相应地设置在电解槽的左侧或者右侧,显然,负极导电体23和正极导电体24还可以沿其他方向相对设置。显然,负极导电体23和正极导电体24的设置方位与电解槽21的槽口的开设方向有关,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灵活选择负极导电体23和正极导电体24的设置方位,只要能够使外界的空气依次经透气防水构件22和负极导电体23进入电解槽21即可。
继续参照图3至图8来说明制氧装置的具体结构,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制氧装置的框架的剖视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制氧装置的透气挡水构件的结构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制氧装置的负极导电体的结构图。
如图3至图8所示,正极导电体24大致为板状结构、设置在靠近槽底212的位置,负极导电体23大致与正极导电体24尺寸相当,在负极导电体23上设置有第一连通结构231,该第一连通结构231包括多个贯穿负极导电体23的、大致为菱形的通孔,多个通孔在负极导电体23上阵列排布,这样的负极导电体23大致相当于网状结构,透气防水构件22设置在负极导电体23的前侧,这样外界的空气先透过透气防水构件22再经由第一连通结构231就可以进入电解槽内。当然,第一连通结构231也可以由多个圆形或者三角形或者长方形等其他形状的通孔阵列排布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灵活选择多个通孔阵列排布的方式。再者,负极导电体23只要能够形成第一连通结构231使含氧气体通过即可,如负极导电体23可以为多个导电棒排列组成。显然,正极导电体24还可以设置成其他的形式,如柱状结构、条状结构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灵活选择正极导电体24的具体设置形式,以便适应更加具体的应用场合。
继续参照图3至图8,电解槽21大致为长方体状结构,电解槽21包括槽壁211,槽壁211的顶部形成有槽口,溶氧电解模块还包括框架25,该框架25设置在槽口处,并与槽口处密封相接,该框架25大致为矩形结构、与槽口的尺寸相适应,框架25的内侧沿周向形成有第一嵌槽251,透气防水构件22的周向外缘伸入第一嵌槽251内,并且能够恰好嵌设于该第一嵌槽251内,从而能够更好地将透气防水构件22密封设置在槽口处。按照图3所示的方位,框架25在第一嵌槽251的后侧可以沿周向形成有第二嵌槽(图中未示出),负极导电体23嵌设于该第二嵌槽内,这样也就将负极导电体23覆设在了透气防水构件22的后侧。显然,可以是将框架25粘附在槽口处,也可以是在框架25和槽口之间设置密封垫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灵活选择框架密封设置于槽口处的具体设置方式,以便适应更加具体的应用场合。
进一步地,第一嵌槽251的四个拐角处分别设置有连接柱252,该连接柱252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嵌槽251内的相对面,相应地,透气防水构件22和负极导电体23分别在相应的位置形成有第一连接孔221和第二连接孔233,在安装时,连接柱252依次穿过第一连接孔221和第二连接孔233,从而将透气防水构件22和负极导电体23固定设置在了框架25上。通过这样的设置方式,就将透气防水构件22和负极导电体23设置在了槽口处并且确保了电解槽的密封性,这样外界的空气通过透气防水构件22和负极导电体23就能够进入电解槽21内,同时能够阻挡电解液从槽口处流出。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还可以将透气防水构件22直接设置在电解槽21上,只要其位于负极导电体23的前侧即可。显然,负极导电体23还可以以其他的方式设置在透气防水构件22的后侧,如粘附在框架25上,直接设置在第一嵌槽251内,还可以是将负极导电体23直接设置在电解槽21上,只要其位于透气防水构件22的后侧的位置即可。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灵活选择透气防水构件22和负极导电体23的具体设置位置,以便适应更加具体的应用场合。
继续参照图3至图10,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制氧装置的结构图一,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制氧装置的结构图二。
如图3至图10所示并按照图3所示的方位,电解槽21的上方设置有第一接口213,第一接口213设置在位于正极导电体24的正上方的槽壁211上,可以在第一接口213上连接氧气输送管道,这样,上述OH-或者HO2-离子在正极导电体24处发生氧化反应得到的氧气就可以通过第一接口213和氧气输送管道送入室内空间,改善室内空间的空气质量。槽壁211在第一接口213的右侧还设置有第二接口214,该第二接口214与电解槽21内部连通,在使用前或者电解槽21内的电解液不足时,电解液可以通过该第二接口214补充至电解槽21内。此外,第二接口214还可以作为泄压孔,由于空气进入电解槽21之后,只有氧气会参与反应,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如氮气等)不会发生反应,这部分气体可以通过透气防水构件22重新排放至外界,部分无法及时排出的气体可能会造成电解槽21内的压力过高,不利于还原反应和氧化反应的进行,此时,可以通过第二接口214泄压,从而能够更好地确保还原反应和氧化反应的发生。
如图3至图10所示,制氧装置2还包括彼此扣合的壳体26和盖体27,壳体26大致为长方体结构,盖体27大致为与壳体26相适应的长方形结构,盖体27与壳体26彼此扣合形成容纳腔,溶氧电解模块设置在该容纳腔内,槽壁211与壳体26之间沿周向均具有间隙,并且槽壁211的高度略低于壳体26的高度,这样用户就不会直接接触到溶氧电解模块,从而有效避免了因直接接触而可能导致的触电等危险的发生。盖体27上形成有第二连通结构271,该第二连通结构271设置为类似于百叶窗的结构,这样就一方面能够允许外部的含氧气体进入壳体26内进而到达溶氧电解模块,另一方面,也能够阻挡外部的杂物(如柳絮等)到达溶氧电解模块,进而导致溶氧电解模块损坏等。显然,第二连通结构271还可以由多个阵列排布的圆孔、方孔等构成。优选地,电解槽21与壳体26是一体成型的,槽底212与壳体26的底部共面,显然,电解槽21也可以是与壳体26固定相接的,槽底212与壳体26的底部分别独立设置,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灵活选择。
可以理解的是,壳体26和盖体27还可以是一体成型设置的,或者是,制氧装置2仅包括壳体26,壳体26内形成能够容纳溶氧电解模块的容纳腔,第二连通结构271设置于壳体26等。
如图3、图9和图10所示,壳体26的上方形成有开槽263,该开槽263对准第一接口213和第二接口214所在的位置,这样,与第一接口213相连的氧气输送管道穿过该开槽263就可以将溶氧电解模块产生的氧气输送至室内空间,与第二接口214相连的电解液输送管穿过该开槽263就可以与外部的电解液储罐(未示出)相连,以便将电解液补充至电解槽内。
如图3、图9和图10所示,壳体26的底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正极端261和负极端262,在组装好的状态下,壳体26的底部与箱体1相抵,箱体1可以在对应的位置形成连通孔(未示出),以便与正极端261和负极端262相连的电源线通过该连通孔分别与电源的正负两极相连,从而为电解槽提供电源。这个电源可以是单独设置的电源,也可以与空调室外机共用的电源。这样也就可以将制氧装置2与电源之间的电源线设置在箱体1内,延长电源线的使用寿命,确保了设备的安全性。
具体而言,如图3、图9和图10所示,正极导电体24和负极导电体23分别向外延伸有第一伸出端241和第二伸出端232,第一伸出端241伸出电解槽21后与左侧的正极端261相连,第二伸出端232伸出框架25的上端后与右侧的负极端262相连,这样也就为溶氧电解模块提供了所需的电源。显然,该第一伸出端241和第二伸出端232是可以导电的,同时应确保外表是绝缘的。
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中,空调室外机的箱体的后侧板上固定设置有制氧装置以及制氧装置包括溶氧电解模块,通过制氧装置将空气中的氧气分离出来,通过将这部分氧气送入室内空间就可以达到改善室内空间的空气质量的目的,这样的制氧装置安装简便,并且以空气为原料,在制氧过程中只需适当补充电解液即可,运行成本较低。溶氧电解模块包括透气防水构件、沿空气的流向设置的负极导电体和正极导电体以及位于负极导电体和正极导电体之间的电解液,以及负极导电体上设置的第一连通结构,空气通过透气防水构件和第一连通结构进入电解槽内,在电解槽内发生还原反应和氧化反应,从而将氧气从空气中分离出来,将这部分氧气输送至室内空间即可达到改善室内空间的空气质量的目的。
至此,已经结合附图所示的优选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显然不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相关技术特征作出等同的更改或替换,这些更改或替换之后的技术方案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制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氧装置包括溶氧电解模块,所述溶氧电解模块包括电解槽,所述电解槽内沿含氧气体的流向依次设置有负极导电体、正极导电体以及位于所述负极导电体和所述正极导电体之间的电解液,
所述溶氧电解模块还包括透气防水构件,所述透气防水构件密封设置于所述电解槽的槽口,所述透气防水构件设置成能够允许含氧气体通过并因此进入所述电解槽,以及能够阻挡所述电解槽内的电解液通过所述透气防水构件流出所述电解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导电体覆设于所述透气防水构件朝向所述电解槽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导电体上设置有第一连通结构,以便允许含氧气体经所述第一连通结构进入所述电解槽。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氧电解模块还包括框架,所述框架密封设置于所述槽口,所述透气防水构件固定设置于所述框架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槽上还设置有第一接口,所述第一接口设置于所述电解槽对应于所述正极导电体所在的位置,所述正极导电体处产生的氧气经由所述第一接口排出至目标空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槽上还设置有第二接口,所述第二接口用于向所述电解槽内补充电解液。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氧装置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形成有容纳腔,所述溶氧电解模块设置于所述容纳腔,
其中,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第二连通结构,以便允许外界的含氧气体经所述第二连通结构到达所述溶氧电解模块。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氧装置还包括盖体,所述盖体与所述壳体彼此扣合以形成所述容纳腔,所述第二连通结构设置于所述盖体。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至少在对应于所述第一接口和所述第二接口的位置设置有开槽。
1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配置有上述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制氧装置。
CN202021414596.7U 2020-07-17 2020-07-17 制氧装置及具有该制氧装置的空调器 Active CN2132667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14596.7U CN213266716U (zh) 2020-07-17 2020-07-17 制氧装置及具有该制氧装置的空调器
PCT/CN2021/074360 WO2021227566A1 (zh) 2020-07-17 2021-01-29 制氧装置及具有该制氧装置的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1414596.7U CN213266716U (zh) 2020-07-17 2020-07-17 制氧装置及具有该制氧装置的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3266716U true CN213266716U (zh) 2021-05-25

Family

ID=7596138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1414596.7U Active CN213266716U (zh) 2020-07-17 2020-07-17 制氧装置及具有该制氧装置的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3266716U (zh)
WO (1) WO2021227566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81463A (zh) * 2021-11-10 2022-01-28 广州联动万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制氧装置及制氧空调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70637A (en) * 1991-04-25 1992-12-15 Norm Pacific Automation Corp. Air conditioner with oxygen generator
CN1065005C (zh) * 1995-10-13 2001-04-25 武汉中山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电化学氧阴极制氧方法及其电解槽
CN2525414Y (zh) * 2002-01-28 2002-12-11 林卓敏 多功能健康型空调机
CN1202287C (zh) * 2003-03-26 2005-05-18 河北工业大学 一种制氧方法及装置
CN201132855Y (zh) * 2007-09-18 2008-10-15 杨庆浩 一种溶氧电极制氧器
KR20110109351A (ko) * 2010-03-31 2011-10-06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산소발생기
CN108728861A (zh) * 2018-08-07 2018-11-02 佛山顺德歌林美电子产品有限公司 一种便携式电子筛制氧机
CN208815127U (zh) * 2018-08-07 2019-05-03 佛山顺德歌林美电子产品有限公司 一种电子筛制氧膜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81463A (zh) * 2021-11-10 2022-01-28 广州联动万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制氧装置及制氧空调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227566A1 (zh) 2021-11-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4908281A (en) Metal/air battery with recirculating electrolyte
CN111566869A (zh) 铝-空气蓄电池单元和蓄电池组
US20110240486A1 (en) Water electrolysis system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same
US11522173B2 (en) Battery casing, metal-air battery,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metal-air battery
CN217844419U (zh) 冰箱及其电解除氧装置
CN213266716U (zh) 制氧装置及具有该制氧装置的空调器
CN216409399U (zh) 冰箱
JPS63114080A (ja) 電池を電源とする光源
CN101967651B (zh) 自呼吸式电化学制氧机
CN201864781U (zh) 一种自呼吸式电化学制氧机
CN214841216U (zh) 用于空调器的新风组件及空调器
CN218096834U (zh) 冰箱及其电解除氧装置
WO2016104133A1 (ja) 電池モジュール及び発電システム
WO2022242241A1 (zh) 冰箱及其电解除氧装置
WO2014175117A1 (ja) 金属空気電池
CN213061041U (zh) 一种氢气制备装置
US20200358157A1 (en) Nested annular metal-air cell and systems containing same
CN214529266U (zh) 制氧装置及具有该制氧装置的空调器
JP3152190U (ja) 浸漬式電力発生装置
CN213790853U (zh) 两用式除湿器
WO2015016100A1 (ja) 金属電極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金属空気電池
CN213590110U (zh) 一种插接式除湿器
CN216744793U (zh) 制氧装置及具有该制氧装置的空调器
KR20070037205A (ko) 패시브형 연료전지에 사용되는 캐소드 플레이트
CN216114844U (zh) 冰箱及其电解除氧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