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523696U - 一种被动适应气囊排气孔 - Google Patents

一种被动适应气囊排气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523696U
CN214523696U CN202120632508.9U CN202120632508U CN214523696U CN 214523696 U CN214523696 U CN 214523696U CN 202120632508 U CN202120632508 U CN 202120632508U CN 214523696 U CN214523696 U CN 2145236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bag
piece
cloth piece
passive
pull ro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63250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帅
齐吉浩
徐俊巍
刚东浩
刘俊
梅晨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feng Automotive Safety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feng Automotive Safety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feng Automotive Safety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feng Automotive Safety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63250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5236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5236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5236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被动安全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被动适应气囊排气孔,包括布片、拉绳、固定扣,布片一的一端与气袋侧片的内侧连接,布片一的另一端穿过气袋侧片表面的预留孔一后,与拉绳的一端连接,拉绳的另一端依次穿过气袋侧片表面的预留孔二、气袋侧片内侧的固定扣后,与气袋前片固定,布片一覆盖在预留孔一上或与预留孔一存在间隙。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设计了被动适应气囊排气孔,通过气袋自身展开过程中的行程控制被动适应排气孔的开与关,起到降低气囊展开前期气袋内压,达到低风险展开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简单,不需增加额外的零部件,具有成本优势。

Description

一种被动适应气囊排气孔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被动安全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被动适应气囊排气孔。
背景技术
当汽车发生碰撞时,ECU接收信号触发气囊点爆,产生的高压气流瞬间充满气囊袋,充满的气囊袋填充在乘员与汽车内饰件之间,防止驾驶员或乘员直接撞击内饰件,起到保护驾驶员或乘员的作用。
随着法规及OEM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气囊展开性能提出更改的要求。如,美国法规要求乘员气囊对正常坐姿及非正常坐姿的乘员均提供保护,即要求气囊点爆时对规定的四种工况:3岁假人胸在仪表板上,3岁假人头在仪表板上,6岁假人胸在仪表板上,6岁假人头在仪表板上,产生的伤害值低于一定的限值。
通常的解决方案是采用双级发生器点爆气囊,但是这种解决方案存在成本比较高、开发难度大的缺点。针对此种工况,在满足保护性能的前提下,可采用低风险展开的被动适应排气孔,降低气囊袋内部前期的压力,从而降低气袋刚度,减小气囊袋对乘员的冲击力。
另外,法规要求,如CNCAP2021以及当前ENCAP,采用5%假人进行系统性能进行考核,此假人位置为将座椅调整至最前端,此时假人与气囊位置较近,气囊点爆过程与假人的接触时刻较早,为降低气囊展开风险,可采用该被动适应排气孔,以降低气囊袋前期内压及气囊袋向乘员的展开运动速度。
同样,广义的非正常坐姿的碰撞工况,如假人头部与仪表不能距离非常近,或者将腿等放置在仪表板上,此时气囊展开可能对非正常坐姿的乘员造成一定的伤害,此时为降低气囊展开对乘员的伤害,可采用该被动适应排气孔,以降低气囊前期气袋内压,减小点爆风险。
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被动适应气囊排气孔,以降低气囊袋前期内压,从而降低气囊袋展开前期对乘员的伤害,实现低风险展开。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被动适应气囊排气孔,以降低气囊袋前期内压,从而降低气囊袋展开前期对乘员的伤害,实现低风险展开。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被动适应气囊排气孔,包括布片、拉绳、固定扣,布片一的一端与气袋侧片的内侧连接,布片一的另一端穿过气袋侧片表面的预留孔一后,与拉绳的一端连接,拉绳的另一端依次穿过气袋侧片表面的预留孔二、气袋侧片内侧的固定扣后,与气袋前片固定,布片一覆盖在预留孔一上或与预留孔一存在间隙。
所述的拉绳上设有单向阀组件。
所述的单向阀组件由若干个小布片组成,小布片的前端宽度小于后端宽度,小布片的后端宽度大于预留孔二的尺寸,小布片与拉绳之间缝纫固定。
所述的拉绳的长度小于气袋的周长。
所述的固定扣包括布片二,布片二的两端与气袋侧片缝纫固定,布片二的中部与气袋侧片之间形成空隙,拉绳穿过空隙。
所述的拉绳采用布片三缝纫固定在气袋前片内侧。
所述的布片一与气袋侧片之间、所述的布片一与拉绳之间缝纫固定。
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设计了被动适应气囊排气孔,通过气袋自身展开过程中的行程控制被动适应排气孔的开与关,起到降低气囊展开前期气袋内压,达到低风险展开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简单,不需增加额外的零部件,具有成本优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充气初期的工作原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充气后期的工作原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充气后期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4的A处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单向阀组件的结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扣的缝纫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拉绳与气袋前片的缝纫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充气初期的工作原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充气后期的工作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本例中被动适应排气孔为一个。
参见图1、图4,本例提供一种被动适应气囊排气孔,包括布片、拉绳、固定扣,布片一11的一端与气袋侧片7的内侧连接,布片一11的另一端穿过气袋侧片7表面的预留孔一16后,与拉绳12的一端连接,拉绳12的另一端依次穿过气袋侧片7表面的预留孔二17、气袋侧片7内侧的固定扣14后,与气袋前片6固定,布片一11覆盖在预留孔一16上或与预留孔一16存在间隙。布片一11覆盖在预留孔一16上,即排气孔处于闭合状态。布片一11与预留孔一16存在间隙,即排气孔处于开放状态或部分开放状态,气体从间隙中流出。
本例中,拉绳12的长度小于气袋的周长,预留孔一16的形状为五边形、六边形等,预留孔二17的形状为圆形、线条形、椭圆形等。排气孔完全闭合时,被拉绳12拉紧的布片一11与气袋侧片7有10~50mm的重叠量。
参见图7,固定扣14包括布片二19,布片二19的两端与气袋侧片7缝纫固定,布片二19的中部与气袋侧片7之间形成空隙,拉绳12穿过空隙。
参见图8,拉绳12采用布片三20缝纫固定在气袋前片6内侧。
为了便于固定,布片一11与气袋侧片7之间、布片一11与拉绳12之间缝纫固定。
参见图1,气囊展开前期,气袋未完全展开,拉绳12处于松弛状态,被动适应排气孔处于完全打开或部分打开状态,来自气囊的高压气流2.1可顺利通过被动适应排气孔直接泄气,气囊袋内压降低,避免气囊袋直接冲击乘员。
参见图2,随着气囊展开的过程,气袋逐渐向乘员侧伸展,拉绳12由松弛状态逐渐拉紧,拉绳12拉紧的过程中布片一11与气袋侧片7的开孔越来越小,当拉绳12终端达到与乘员最近的区域时,拉绳12完全拉紧,布片一11与气袋侧片7的开孔完全闭合,气袋内的高压气流无法从开孔泄出。
碰撞过程中,当拉绳达到与乘员最近的位置时,乘员头部10与气袋前片6接触,气袋前端受压会部分程度凹陷,由于气袋前端凹陷,拉绳12会由完全拉紧状态变为部分松弛状态,从而导致排气孔由完全闭合状态变为部分开放状态,气袋内压降低,气囊袋对乘员的保护性能降低。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拉绳12上设有单向阀组件13。单向阀组件13使拉绳12只能从预留孔二17进入气袋,无法从预留孔二17出去,实现拉绳12的单向拉伸。当假人砸到气囊袋,气囊袋出现凹陷,由于单向阀组件13的设置,拉绳12不会向气袋外部移动,排气孔依然保持完全闭合状态,气袋内压维持原状,保证了气囊袋对乘员的保护性能。
参见图5、图6,单向阀组件13由若干个小布片21组成,小布片21的前端宽度小于后端宽度,小布片21的后端宽度大于预留孔二17的尺寸,小布片21与拉绳12之间缝纫固定。从预留孔一16穿出至穿入预留孔二17延伸50mm的拉绳12上增加小布片21。小布片21的长度为10mm,相邻两个小布片21之间的间距为10mm。
实施例2,本例中仅描述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部分,相同部分不再重复描述。
参见图9、图10,被动适应排气孔可增加为2个,实现低风险气囊展开的同时,气囊袋展开姿态左右两边对称,更利于系统性能的提升。

Claims (7)

1.一种被动适应气囊排气孔,包括布片、拉绳、固定扣,其特征在于:布片一(11)的一端与气袋侧片(7)的内侧连接,布片一(11)的另一端穿过气袋侧片(7)表面的预留孔一(16)后,与拉绳(12)的一端连接,拉绳(12)的另一端依次穿过气袋侧片(7)表面的预留孔二(17)、气袋侧片(7)内侧的固定扣(14)后,与气袋前片(6)固定,布片一(11)覆盖在预留孔一(16)上或与预留孔一(16)存在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被动适应气囊排气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拉绳(12)上设有单向阀组件(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被动适应气囊排气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单向阀组件(13)由若干个小布片(21)组成,小布片(21)的前端宽度小于后端宽度,小布片(21)的后端宽度大于预留孔二(17)的尺寸,小布片(21)与拉绳(12)之间缝纫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被动适应气囊排气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拉绳(12)的长度小于气袋的周长。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被动适应气囊排气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扣(14)包括布片二(19),布片二(19)的两端与气袋侧片(7)缝纫固定,布片二(19)的中部与气袋侧片(7)之间形成空隙,拉绳(12)穿过空隙。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被动适应气囊排气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拉绳(12)采用布片三(20)缝纫固定在气袋前片(6)内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被动适应气囊排气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布片一(11)与气袋侧片(7)之间、所述的布片一(11)与拉绳(12)之间缝纫固定。
CN202120632508.9U 2021-03-29 2021-03-29 一种被动适应气囊排气孔 Active CN2145236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32508.9U CN214523696U (zh) 2021-03-29 2021-03-29 一种被动适应气囊排气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32508.9U CN214523696U (zh) 2021-03-29 2021-03-29 一种被动适应气囊排气孔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523696U true CN214523696U (zh) 2021-10-29

Family

ID=782664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632508.9U Active CN214523696U (zh) 2021-03-29 2021-03-29 一种被动适应气囊排气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52369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78539B2 (en) Airbag module with deployment control flap
KR100967685B1 (ko) 에어백 장치
US7793973B2 (en) Side airbag apparatus
KR100941262B1 (ko) 에어백 쿠션
US20100102542A1 (en) Airbag device
WO2014017211A1 (ja)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の展開方向規制構造
JP6092861B2 (ja) エアバッグ
JPH11105664A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
CN109963754B (zh) 侧气囊装置
CN110520333B (zh) 安全气囊装置
JP2007216825A (ja) 車両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JP2005186891A (ja) 車両の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US7878542B2 (en) Airbag device
US9352720B2 (en) Airbag for vehicle
US7618059B2 (en) Tether venting system for airbag module
US7758072B2 (en) Pressure control apparatus of air bag
CN214523696U (zh) 一种被动适应气囊排气孔
CN108891378B (zh) 一种设有导流装置的安全气囊
JP4922796B2 (ja) エアバッグ装置
US10501046B2 (en) Airbag apparatus for vehicle
CN210591776U (zh) 一种安全气囊和座椅
CN113428106B (zh) 框架式空心安全气囊和安全气囊装置
CN220682322U (zh) 安全气囊
CN109263594A (zh) 乘员安全气囊装置及车辆
KR101875919B1 (ko) 에어백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