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523242U - 具有中空部的导向臂及空气悬架总成 - Google Patents

具有中空部的导向臂及空气悬架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523242U
CN214523242U CN202120179665.9U CN202120179665U CN214523242U CN 214523242 U CN214523242 U CN 214523242U CN 202120179665 U CN202120179665 U CN 202120179665U CN 214523242 U CN214523242 U CN 21452324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uide arm
connecting part
air suspension
suspension assembly
gu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17966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强
王一鸣
韩政臣
崔莹莹
张路
刘博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Tangchen Automobile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Tangchen Automobile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Tangchen Automobile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Tangchen Automobile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17966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52324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52324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52324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提供了一种具有中空部的导向臂及空气悬架总成。该导向臂具有沿着长度方向设置的中空部且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第三连接部;第一本体,连接于第一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之间;和第二本体,连接于第三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之间。

Description

具有中空部的导向臂及空气悬架总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中空部的导向臂及空气悬架总成。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申请号ZL20181156877.0公开了一种空气悬架用U型臂,所述U型臂为一由一对导向托臂以及连接两个导向托臂的扭力连接件共同形成的一U型结构,所述导向托臂的一端与悬架支架相连,另一端通过气囊与车架连接,在导向托臂的一端具有刚好容纳扭力连接件端部伸入的空腔A,在扭力连接件伸入导向托臂的端部具有一容纳第一固定件的空腔B,该第一固定件通过一具有螺纹段的锁紧件的螺纹配合实现扭力连接件与导向托臂的连接固定。
然而,上述空气悬架的导向托臂采用工字梁结构,其在实际工况中的受到的应力(等效应力)不均,部分位置的应力峰值较高,使用寿命受到一定影响。此外,气囊与导向托臂及扭力连接件的连接稳定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安装和维护便利性需要进一步提升。
因此,有必要研究一种具有中空部的导向臂及空气悬架总成来解决上述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至少一个技术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具有中空部的导向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臂具有沿着长度方向设置的中空部且包括:
第一连接部,具有膨大的圆形结构且具有横向延伸的第一中心通孔,与支架的下端可枢转连接;
第二连接部,与气囊或弹簧组件连接,且设置有第二中心通孔以容纳扭力连接管;
第三连接部,具有膨大结构且与车桥连接;
第一本体,连接于第一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之间,且具有从第一连接部逐渐变小然后逐渐变大与第三连接部连接的结构;和
第二本体,连接于第三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之间,且具有从第三连接部逐渐变小与第二连接部连接的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方面,所述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设置有多个通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方面,靠近第三连接部的通孔大于远离第三连接部的通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空气悬架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架,包括纵梁和横梁;
V形推杆,具有第一至第三连接端,第一和第二连接端与所述横梁连接,第三连接端与下述车桥连接;
导向臂,一端通过支架连接于所述纵梁,另一端通过气囊或弹簧组件连接于所述纵梁;
车桥,连接于两个所述导向臂之间;以及
扭力连接管,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导向臂的所述另一端;
其中,所述导向臂为前述的具有中空部的导向臂,该导向臂为盒形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方面,所述的空气悬架总成还包括减震器,所述减震器的上端连接纵梁且下端连接支座,所述车桥通过所述支座与所述导向臂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方面,所述气囊或弹簧组件通过转接件连接于所述导向臂的所述另一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方面,所述转接件包括圆盘、连接件和定位件,其中所述连接件具有穿设所述扭力连接管的通孔,且所述连接件由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组成,该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为分体结构且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圆盘连接于所述第一部分,所述定位件设置于所述导向臂的所述另一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方面,所述定位件为定位销。
本实用新型可以获得以下一个或多个技术效果:
1.采用中空的导向臂结构,相比于传统的工字梁形导向臂而言,进一步均衡了工况条件下的应力(等效应力)分布,在使用相同牌号材料的情形下,可以进一步提高使用寿命和/或减小重量;
2.将该中空的导向臂结构联合V形推杆使用,进一步均衡了车辆工况条件下的应力分布;
3.采用由圆盘、连接件和定位销组成的转接件提高了气囊与导向臂及扭力连接管连接的稳定性,能够减少维护工作量。
4.由分体结构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组成的连接件提高了转接件与扭力连接管的安装便利性,同时便于维护。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的空气悬架总成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的空气悬架总成的侧视图。
图4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实施例的导向臂(导向托臂)在车辆满载时制动工况下的受力示意图。
图5为现有技术中的工字梁形导向臂(导向托臂)在车辆满载时制动工况下的受力示意图。
图6为图1的空气悬架总成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优选实施例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方式,这里的具体实施方式在于详细地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实质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形和修改,这些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1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参见图1-3,提供了一种具有中空部的导向臂,所述导向臂5具有沿着长度方向设置的中空部且包括:
第一连接部51,具有膨大的圆形结构且具有横向延伸的第一中心通孔,与支架6的下端可枢转连接;
第二连接部53,与气囊7或弹簧组件连接,且设置有第二中心通孔57 以容纳扭力连接管8;
第三连接部52,具有膨大结构且与车桥4连接;
第一本体54,连接于第一连接部51和第三连接部52之间,且具有从第一连接部51逐渐变小然后逐渐变大与第三连接部52连接的结构;和
第二本体55,连接于第三连接部52与第二连接部53之间,且具有从第三连接部52逐渐变小与第二连接部53连接的结构。
有利地,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导向臂5结构,相比于传统的工字梁形导向臂5而言,进一步均衡了工况条件下的应力分布,在使用相同牌号材料的情形下,可以进一步提高使用寿命和/或减小重量。
具体地,参见图4-5,其中示出了车辆满载时转向工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导向臂5结构与现有技术中的工字梁形导向臂5的受力分布示意图。通过实验证明,本实用新型的导向臂5最大等效应力为603MPa且应力分布均匀,工字梁形托臂最大等效应力为773MPa,分布相对不均。两种结构对比,相同条件下,本实用新型的导向臂5结构受拉较小,重量减小25%,结构更优。
优选地,所述膨大结构为衬套或轴承可枢转连接部。所述膨大的圆形结构例如为衬套或轴承可枢转连接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本体54和第二本体55设置有多个通孔56。有利地,多个通孔的设置有利于在一体铸造成型所述第一导向臂5时便于通过这些通孔固定和精确定位模芯于相应的模具中,拆模时,这些通孔有利于将模芯破碎和排出导向臂5本体,模芯例如为砂模。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优选实施方式,靠近第三连接部52的通孔大于远离第三连接部52的通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优选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空气悬架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架,包括纵梁1和横梁2;
V形推杆3,具有第一至第三连接端,第一和第二连接端与所述横梁2 连接,第三连接端与下述车桥4连接;
导向臂5,一端通过支架6连接于所述纵梁1,另一端通过气囊7或弹簧组件连接于所述纵梁1;
车桥4,连接于两个所述导向臂5之间;以及
扭力连接管8,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导向臂5的所述另一端;
其中,所述导向臂为前述的具有中空部的导向臂,该导向臂为盒形结构。
优选地,所述空气悬架总成还包括设置于纵梁1的缓冲块总成9,所述缓冲块总成9位于所述车桥4上方。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的空气悬架总成还包括减震器 10,所述减震器10的上端连接纵梁1且下端连接支座,所述车桥4通过所述支座与所述导向臂5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气囊7或弹簧组件通过转接件连接于所述导向臂5的所述另一端。
根据本发明又一优选实施方式,参见图6,所述转接件包括圆盘71、连接件72和定位件73,其中所述连接件72具有穿设所述扭力连接管8的通孔,且所述连接件72由第一部分721和第二部分722组成,该第一部分 721和第二部分722为分体结构且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圆盘71连接于所述第一部分721,所述定位件73设置于所述导向臂5的所述另一端。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三连接部52大于第一连接部51。
根据本实用新型又一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定位件为定位销。
本实用新型可以获得以下一个或多个技术效果:
1.采用中空的导向臂结构,相比于传统的工字梁形导向臂而言,进一步均衡了工况条件下的应力分布,在使用相同牌号材料的情形下,可以进一步提高使用寿命和/或减小重量;
2.将该中空的导向臂结构联合V形推杆使用,进一步均衡了车辆工况条件下的应力分布;
3.采用由圆盘、连接件和定位销组成的转接件提高了气囊与导向臂及扭力连接管连接的稳定性,能够减少维护工作量。
4.由分体结构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组成的连接件提高了转接件与扭力连接管的安装便利性,同时便于维护。
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8)

1.一种具有中空部的导向臂,其特征在于扭力连接管该导向臂具有沿着长度方向设置的中空部且包括:
第一连接部,具有膨大的圆形结构且具有横向延伸的第一中心通孔,与支架的下端可枢转连接;
第二连接部,与气囊或弹簧组件连接,且设置有第二中心通孔以容纳扭力连接管;
第三连接部,具有膨大结构且与车桥连接;
第一本体,连接于第一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之间,且具有从第一连接部逐渐变小然后逐渐变大与第三连接部连接的结构;和
第二本体,连接于第三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之间,且具有从第三连接部逐渐变小与第二连接部连接的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中空部的导向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设置有多个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中空部的导向臂,其特征在于靠近第三连接部的通孔大于远离第三连接部的通孔。
4.一种空气悬架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架,包括纵梁和横梁;
V形推杆,具有第一至第三连接端,第一和第二连接端与所述横梁连接,第三连接端与下述车桥连接;
导向臂,一端通过支架连接于所述纵梁,另一端通过气囊或弹簧组件连接于所述纵梁;
车桥,连接于两个所述导向臂之间;以及
扭力连接管,两端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导向臂的所述另一端;
其中,所述导向臂为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具有中空部的导向臂,该导向臂为盒形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气悬架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减震器,所述减震器的上端连接纵梁且下端连接支座,所述车桥通过所述支座与所述导向臂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气悬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或弹簧组件通过转接件连接于所述导向臂的所述另一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空气悬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件包括圆盘、连接件和定位件,其中所述连接件具有穿设所述扭力连接管的通孔,且所述连接件由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组成,该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为分体结构且通过螺栓连接,所述圆盘连接于所述第一部分,所述定位件设置于所述导向臂的所述另一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气悬架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为定位销。
CN202120179665.9U 2021-01-22 2021-01-22 具有中空部的导向臂及空气悬架总成 Active CN21452324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179665.9U CN214523242U (zh) 2021-01-22 2021-01-22 具有中空部的导向臂及空气悬架总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179665.9U CN214523242U (zh) 2021-01-22 2021-01-22 具有中空部的导向臂及空气悬架总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523242U true CN214523242U (zh) 2021-10-29

Family

ID=783117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179665.9U Active CN214523242U (zh) 2021-01-22 2021-01-22 具有中空部的导向臂及空气悬架总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52324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848827B (zh) 具有高强度导向臂的空气悬架总成
KR970000623B1 (ko) 액슬 현가 장치
BRPI0618992B1 (pt) Ligação de conexão para eixos ocos
US7520515B2 (en) Steer axle suspension
CN210553999U (zh) 一种车辆空气悬架用x型臂以及基于该x型臂的空气悬架总成
CN112721557A (zh) 无扭力连接件的双气囊车辆悬架总成
CN203995530U (zh) 一种汽车悬架
CN214523242U (zh) 具有中空部的导向臂及空气悬架总成
US20070090622A1 (en) Anti-roll bar and control arm assembly
CN202319809U (zh) 前稳定杆装置
CN207955246U (zh) 整体桥多连杆非独立悬架结构
CN214523250U (zh) 双气囊车辆悬架系统
CN214523249U (zh) 四气囊空气悬架总成
CN203198669U (zh) 汽车扭转梁半独立后悬架
CN215826418U (zh) 双气囊空气悬架总成
CN201442502U (zh) 双后桥空气悬架
SE502828C2 (sv) Ledanordning vid reaktionsstag
CN215826419U (zh) 四气囊车辆悬架系统
CN108248329A (zh) 整体桥多连杆非独立悬架结构
CN110053437B (zh) 车辆及其悬架系统
CN208576383U (zh) 一种平衡悬架及汽车
CN210000047U (zh) 一种汽车及其后悬架系统
CN201566437U (zh) 一种长度可调双横臂式悬架
CN215398053U (zh) 一种挂车悬架拉臂总成及应用该总成的车辆
CN205439859U (zh) 矿用自卸车双拉杆式麦弗逊前悬架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Li Qiang

Inventor after: Wang Yiming

Inventor after: Han Zhengchen

Inventor after: Cui Yingying

Inventor after: Zhang Lu

Inventor before: Li Qiang

Inventor before: Wang Yiming

Inventor before: Han Zhengchen

Inventor before: Cui Yingying

Inventor before: Zhang Lu

Inventor before: Liu Boy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