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504092U - 手持拍摄设备的保护壳及拍摄系统 - Google Patents

手持拍摄设备的保护壳及拍摄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504092U
CN214504092U CN202023081464.XU CN202023081464U CN214504092U CN 214504092 U CN214504092 U CN 214504092U CN 202023081464 U CN202023081464 U CN 202023081464U CN 214504092 U CN214504092 U CN 2145040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light
shell
sub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08146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程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Z DJ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08146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5040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5040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50409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保护壳包括壳体及第一遮光件;壳体设有第一腔以及与第一腔连通的第二腔,第一腔用于收容手持拍摄设备的手持部;第二腔用于收容手持拍摄设备的拍摄部;第一遮光件设于第一腔或第二腔内,用于阻止至少部分光线第一腔进入第二腔。第一遮光件可以遮挡第一腔中的至少部分光线进入第二腔,使得外界的光线不易从第一腔进入到手持拍摄设备的拍摄部内,在拍摄时避免了杂光的影响,进而提高了手持拍摄设备的成像质量。

Description

手持拍摄设备的保护壳及拍摄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手持拍摄设备的保护壳及拍摄系统。
背景技术
手持云台在使用的过程中,用户不仅仅在地面上进行户外拍摄,也会在潜水的过程中进行拍摄。云台本身并不具有较深的防水功能,直接在水中进行拍摄会造成设备进水而损坏,需要使用保护壳保护云台,使得云台在水中拍摄时不易发生进水。但是,外界的杂光容易进入云台的镜头中,导致云台的成像质量较差。
为了遮蔽外界的杂光射入云台的镜头中,通常采用整体结构外表面喷涂黑漆的方式来隔绝杂光,此方式会导致防水壳外观单一,没有吸引力。但是将保护壳使用透光材料制成以满足吸引用户的前提下,如何避免光线进入云台的镜头中影响成像质量是本领域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方式提供一种手持拍摄设备的保护壳及拍摄系统。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手持拍摄设备的保护壳包括壳体及第一遮光件;所述壳体设有第一腔以及与所述第一腔连通的第二腔,所述第一腔用于收容所述手持拍摄设备的手持部;所述第二腔用于收容所述手持拍摄设备的拍摄部;所述第一遮光件设于所述第一腔或所述第二腔内,用于阻止至少部分光线从所述第一腔进入所述第二腔。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及第二壳,所述第一壳设有一侧开放的所述第一腔;所述第二壳设有一侧开放的所述第二腔,所述第二壳与所述第一壳连接,所述第一腔与所述第二腔共同形成密封的收容腔。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壳与所述第二壳为分体结构,所述第一壳能够拆卸地与所述第二壳连接;或所述第一壳与所述第二壳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二壳的两侧均开放,所述壳体还包括密封盖,所述密封盖能够运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二壳的远离所述第一壳的开放侧,并能够选择性地遮盖所述第二壳的该开放侧以使所述第一腔与所述第二腔共同形成密封的收容腔或开放所述第二壳的该开放侧。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壳由透光材料制成,所述第二壳由透光材质制成,所述第二壳的透光率小于所述第一壳的透光率,所述第一遮光件由遮光材料制成或所述第一遮光件上设置有吸光层;或所述第一壳由全透光材料制成,所述第二壳由半透光材料制成,所述第一遮光件由遮光材料制成或所述第一遮光件上设置有吸光层。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遮光件通过磁吸方式安装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遮光件与所述壳体之间的磁吸力沿所述第一腔的轴向方向;或所述第一遮光件与所述壳体之间的磁吸力沿所述第一腔的第二子腔的径向方向。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保护壳还包括磁吸件,所述第一遮光件与所述壳体中的一个具有磁性,所述第一遮光件与所述壳体中的另一个安装有所述磁吸件;或所述第一遮光件与所述壳体均具有磁性;或所述保护壳还包括第一磁吸件及第二磁吸件,所述第一磁吸件安装在所述第一遮光件上;所述第二磁吸件安装在所述壳体的承载面上,所述第一磁吸件与所述第二磁吸件产生吸引力以将所述第一遮光件能够拆卸地吸附在所述承载面上。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述第一遮光件包括本体及凸缘,所述本体设置有缺口,所述本体设置在所述壳体的第一壳或第二壳;所述凸缘自所述本体对应所述缺口的边缘延伸,在所述第一遮光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壳或所述第二壳上时,所述凸缘环绕所述第一腔并朝向所述第二腔的开口延伸;所述凸缘用于与所述手持部的颈部抵触,以限定所述手持拍摄设备朝所述第二壳移动和/或所述手持拍摄设备在所述第一腔内的转动。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保护壳还包括第二遮光件,所述第二遮光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承载面上,并与所述第一遮光件的缺口对应,所述第二遮光件用于遮挡所述第一腔中的至少部分光线进入所述第二腔;其中,所述第二遮光件由遮光材料制成;或所述第二遮光件上设置有吸光层。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的第一壳包括第一子壳及自所述第一子壳的开口侧朝远离所述第一子腔的方向延伸的第二子壳,所述第一子壳设置有第一子腔;所述第二子壳设置有第二子腔,所述第二子腔与所述第一子腔相通以形成所述第一腔,所述第一子腔的截面尺寸小于所述第二子腔的截面尺寸;所述第二子腔形成有靠近所述第一子腔的承载面,所述第一遮光件安装在所述承载面上。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子壳的至少一个侧壁的外侧设置有按压键,所述按压键用于传导按压力至收容在所述第一腔内的所述手持部;及/或所述第一子壳的底部的外侧设置有外接件,所述外接件用于外接延长杆。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子壳包括承托面及自所述承托面朝远离所述第一子腔的方向延伸的挡壁,所述壳体的第二壳安装在所述承托面并罩设住所述挡壁;所述保护壳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套设在所述挡壁上,以用于密封所述第二壳与所述挡壁之间的间隙。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挡壁远离所述第一腔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定位件,所述第二壳的开放侧设置有第二定位件,所述第一定位件与所述第二定位件配合。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的第二壳包括筒部及安装在所述筒部的第二侧的透光部,所述筒部包括相对的第一侧与第二侧,所述筒部的第一侧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上;所述透光部与所述筒部共同围成所述第二腔,所述透光部用于供光线透过以进入所述第二腔;所述透光部的材料与所述筒部的材料相同;或所述透光部的材料与所述筒部不同,所述筒部由遮光材料制成;或所述筒部上设置有吸光层;其中,所述透光部与所述筒部为一体成型结构;或所述透光部与所述筒部为分体成型结构,所述透光部能够拆卸地或固定地安装在所述筒部的第二侧。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的第一壳的外侧设置有限定部,所述壳体的第二壳的外侧设置有限位部及连接部,所述保护壳还包括锁紧件,所述锁紧件转动连接在所述连接部上,所述锁紧件的一侧能够与所述限位部配合,所述锁紧件的另一侧能够与所述限定部配合,以将所述第二壳锁紧在所述第一壳上。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拍摄系统包括上述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的保护壳及手持拍摄设备,所述手持拍摄设备安装在所述保护壳内,所述手持拍摄设备的手持部收容在所述第一腔内,所述手持拍摄设备的拍摄部收容在所述第二腔内。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手持拍摄设备的保护壳及拍摄系统中,手持拍摄设备的手持部收容于壳体的第一腔,手持拍摄设备的拍摄部收容于壳体的第二腔,第一腔与第二腔相通,在第一腔或第二腔内设置第一遮光件,第一遮光件可以阻止至少部分光线从第一腔进入第二腔,使得外界的光线不易从第一腔进入到手持拍摄设备的拍摄部内,在拍摄时避免了杂光的影响,进而提高了手持拍摄设备的成像质量。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拍摄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拍摄系统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拍摄系统中保护壳的一个截面的截面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拍摄系统中保护壳的一个状态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拍摄系统中保护壳的另一个状态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拍摄系统中保护壳的一个视角的部分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拍摄系统中保护壳的另一个视角的部分立体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自始至终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
另外,下面结合附图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请参阅图1至图4,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拍摄系统1000包括保护壳100及手持拍摄设备200,手持拍摄设备200安装在保护壳100内,手持拍摄设备200包括手持部210及拍摄部220。保护壳100包括壳体10及第一遮光件20,壳体10设有第一腔11以及与第一腔11连通的第二腔12,第一腔11用于收容手持部210,第二腔12用于收容拍摄部220,第一遮光件20设于第一腔11或第二腔12内,第一遮光件20用于阻止至少部分光线从第一腔11进入第二腔12。
本申请实施方式的保护壳100及拍摄系统1000中,手持拍摄设备200的手持部210收容于壳体10的第一腔11,手持拍摄设备200的拍摄部220收容于壳体10的第二腔12,第一腔11与第二腔12相通,在第一腔11或第二腔12内设置第一遮光件20,第一遮光件20可以阻止至少部分光线从第一腔11进入第二腔12,使得外界的光线不易从第一腔11进入到手持拍摄设备200的拍摄部220内,在拍摄时避免了杂光的影响,进而提高了手持拍摄设备200的成像质量。
具体地,请参阅图2,用户可以握持手持拍摄设备200拍摄,手持拍摄设备200具体可以是云台、手机、相机、平板、智能手环等具有拍照功能的电子设备。手持拍摄设备200包括手持部210及拍摄部220,手持部210可以用于供用户手持,拍摄部220可以用于拍摄。例如,在手持拍摄设备200为云台相机时,手持部210可以是云台的手柄,拍摄部220可以是相机。
用户可以使用拍摄系统1000在地面上进行户外拍摄,也可以使用拍摄系统1000在水下拍摄(例如用户在潜水时,可以通过拍摄系统1000拍摄水下情景)。其中,通过使用保护壳100保护手持拍摄设备200,使得拍摄系统1000可以在水下十米、二十米、三十米、四十米、五十米、六十米等更多深度进行拍摄,丰富了拍摄系统1000的使用场景。
下面结合附图对保护壳100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2至图4,保护壳100包括壳体10与第一遮光件20,壳体10可以用于收容手持拍摄设备200,壳体10可以对手持拍摄设备200起到保护作用,使得水、石子、灰尘、沙子等不易对手持拍摄设备200造成损坏。壳体10可以是由塑料、硅胶、树脂等材料制成,使得壳体10具有较好的抗腐蚀性。在一个例子中,壳体10由塑料制成,使得壳体10的质量较轻且可以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用户使用时比较轻便。另外,壳体10可以是由透光率较高的材料制成,例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聚苯乙烯(Polystyrene,PS)、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玻璃等材料。壳体10由透光率较高的材料制成,能方便用户观察壳体10内部手持拍摄设备200的情况,以根据拍摄情况或拍摄环境实时作出调整。
具体地,壳体10设有第一腔11以及与第一腔11连通的第二腔12,第一腔11可以用于收容手持拍摄设备200的手持部210,第一腔11的空间容积可以大于或等于手持拍摄设备200的手持部210的体积,以便于手持部210可以较好地收容于第一腔11内。另外,第一腔11的深度可以略大于、小于或等于手持部210的长度。在手持部210收容在第一腔11内时,手持部210的底部可以与第一腔11的底部相抵持,使得手持部210在第一腔11内更加稳定,使用时手持拍摄设备200不易向下移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腔11内设置有夹持件(图未示),在手持部210安装在第一腔11内后,夹持件可以夹持手持部210以使手持部210不易发生上下移动或者左右移动,从而手持拍摄设备200使用时更加稳固,有利于提高拍摄系统1000的成像品质。
请继续参阅图2至图4,第二腔12可以用于收容手持拍摄设备200的拍摄部220,第二腔12的空间容积可以大于或等于手持拍摄设备200的拍摄部220的体积。在一个实施例中,拍摄部220可以相对于手持部210转动,第二腔12的长宽高均大于拍摄部220的长宽高,使得拍摄部220可以在第二腔12内转动而不易与壳体10发生碰撞,提高了拍摄部220拍摄时的灵活性及安全性。
请参阅图2至图4,壳体10包括第一壳13及第二壳14,第一壳13设有一侧开放的第一腔11。手持拍摄设备200可以从第一腔11的开放侧伸入第一腔11,在手持部210收容于第一腔11内时,第一壳13可以对手持部210起到保护作用。第一壳13可以是由透光材料制成,使得第一壳13外的环境光等光线可以穿过第一壳13进入到第一腔11内,用户可以透过第一壳13较清晰地观察到手持拍摄设备200的手持部210,以便于实时了解手持拍摄设备200的情况,例如在水进入到第一腔11内时用户可以及时发现;再例如,在手持部210设置有显示屏时,用户可以透光第一壳13观察到显示屏的显示情况。其中,透光材料可以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聚苯乙烯(Polystyrene,PS)、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玻璃等材料,在此不一一列举。需要说明的是,透光率大于50%的材料均可以认为是本实施例所述的透光材料。
进一步地,第一壳13可以是由全透光材料制成,使得第一壳13的透光性能较好,透过第一壳13可以更加清晰地观看到位于第一腔11内的手持拍摄设备200。需要说明的是,全透光材料指的是透光率大于或等于90%的材料,并非只是指透光率为100%的材料,例如全透光材料可以是PMMA,PS等材料,在此不一一列举。
当然,第一壳13也可以是由透光率相对较低的材料制成,例如透过率低于90%的材料,在此不详细展开说明。另外,在第一壳13的内表面或第一壳13的外表面还可以涂覆吸光材料。进一步地,还可以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在第一壳13的表面涂覆各种颜色的材料,以使第一壳13的外观更加美观,满足用户的观赏需求。
具体地,请继续参阅图2至图4,第一壳13包括第一子壳131和第二子壳132。第一子壳131可以是第一壳13的用于供用户手持的部分,便于用户握持拍摄系统1000进行拍摄。第一子壳131的一侧设置有开口,另一侧封闭,以避免两侧开放导致第一子壳131的防水性能较差,手持拍摄设备200可以从开口侧伸入第一子壳131。第一子壳131设置有第一子腔1311,第一子腔1311可以用于收容手持拍摄设备200的至少部分手持部210,可以理解,整个手持部210可以均收容于第一子腔1311内,或者部分手持部210收容于第一子腔1311,另外部分手持部210伸出第一子腔1311。第一子壳131的形状可以与手持部210的形状相同;或者第一子壳131的形状也可以与手持拍摄设备200的手持部210的形状不相同。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子腔1311的形状与手持部210的形状相同,均为长方形,且第一子腔1311的截面尺寸大于或等于手持部210的截面尺寸。
请继续参阅图2至图4,第一子壳131的至少一个侧壁1312的外侧可设置有按压键1313,按压键1313用于传导按压力至收容在第一腔11内的手持部210。可以理解,第一子壳131上设置有按压键1313的侧壁1312的数量可以是任意个数,例如当第一子壳131为四面体结构时,该侧壁1312的数量可为一个、两个、三个、或四个,并且侧壁1312上可以设置有一个或多个按压键1313。其中,手持部210收容在第一腔11内时,按压键1313可以与手持部210相抵触或者间隔,按压按压键1313时按压键1313可以与手持部210相抵触以将压力传递至手持部210。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子壳131还可包括传导柱,传导柱与按压键1313相连接,按压按压键1313时传导柱能够抵触收容在第一腔11内的手持部210,即,传导柱可以传导按压力至手持部210。
具体地,手持部210上可以设置有按键(图未示),通过按压按键可以控制手持拍摄设备200,例如按压按键可以控制手持拍摄设备200拍照、摄像或者控制拍摄部220转动等。进一步地,手持部210上可以设置有一个或多个按键,多个按键可以分别实现不同的控制功能,第一子壳131的外侧对应手持部210上的按键可以设置有按压键1313,在手持部210安装在第一腔11内时,按压键1313与手持部210上的按键相对应,按压按压键1313可以实现按压手持部210上对应的按键。可以理解,第一子壳131上的按压键1313可以依据手持部210上的按键进行设置。或者,手持部210上可以设置有可触控的显示屏,在手持部210安装在第一腔11内时,按压键1313可以与显示屏相对应,按压按压键1313可以对应按压显示屏,以实现对应的控制功能。
请参阅图5,第一子壳131的底部的外侧还可设置有外接件133,外接件133可以用于外接延长杆,以延长拍摄系统1000的活动距离,便于用户可以进行远距离的拍摄。外接件133可以通过螺栓、螺钉、卡扣等方式与延长杆可拆卸地连接,以便于用户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性的使用延长杆。另外,外接件133与延长杆之间可以活动连接,以可以调整延长杆与外接件133之间的夹角,便于用户根据实际需求调整拍摄系统1000的拍摄角度。当然,外接件133并不限于设置在第一子壳131的底部的外侧,外接件133还可以设置在第一子壳131的任意一个侧壁1312的外侧,在此不做详细说明。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子壳131可以开设有容纳槽,容纳槽可以用于容纳外接件133。具体地,外接件133可以与第一子壳131的底部的外侧活动连接,外接件133可以选择性地收容于容纳槽内,例如,在不需要使用外接件133时,可以将外接件133收容于容纳槽内;在需要使用外接件133时,可将外接件133从容纳槽内滑出以连接延长杆。
请参阅图6及图7,第二子壳132自第一子壳131的开口侧朝远离第一子腔1311的方向延伸。请结合图2,第二子壳132可以用于收容至少部分手持部210或者手持拍摄设备200的其它部分(例如手持部210的颈部2101等),另外,第二子壳132还可以用于限制手持拍摄设备200的安装位置,避免手持拍摄设备200向第一子壳131的方向移动。第二子壳132设置有第二子腔1321,第二子腔1321与第一子腔1311相通形成第一腔11,第二子腔1321的截面尺寸大于第一子腔1311的截面尺寸,而形成有靠近第一子腔1311的承载面1322,承载面1322可以用于承载一些零部件,例如承载面1322可用于承载第一遮光件20等元件。
具体地,第二子壳132与第一子壳131可以通过注塑、铸造等方式一体成型,第二子壳132也可以通过焊接、胶接等方式连接在第一子壳131的开口处,第二子壳132还可以通过其它方式(例如卡扣等)连接在第一子壳131上,在此不一一列举。自第一子壳131的开口朝远离第一子腔1311的方向,第二子壳132可以曲线延伸或直线延伸。更具体地,沿第一子壳131的开口朝远离第一子腔1311的方向,第二子腔1321的截面尺寸可以逐渐增大(例如线性增大或者弧形增大)或者保持不变。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子壳132的远离第一子壳131的部分的延伸弧度小于第二子壳132的靠近第一子壳131的部分的延伸弧度,以减少第二子壳132的纵向尺寸进而减少第一壳13的纵向尺寸。
请参阅图7,第二子壳132还包括承托面1324及自承托面1324朝远离第一子腔1311的方向延伸的挡壁1326,承托面1324与承载面1322相连接,承托面1324较承载面1322远离第二子腔1321的中心线。挡壁1326自承托面1324朝远离第一子腔1311的方向延伸,使得挡壁1326可以起到挡水功能,进入到第二子壳132上的水需要漫过挡壁1326才能够进入到第二子腔1321内,提高了壳体10的防水性能。其中,挡壁1326的延伸长度在此不做限制。
请参阅图2至图4,第二壳14设置有一侧开放的第二腔12,第二壳14的开放侧与第一壳13的开放侧连接,第二腔12与第一腔11共同形成密封的收容腔15。第二壳14可以用于收容手持拍摄设备200的拍摄部220,以保护拍摄部220使拍摄部220不易受到损坏。其中,第二壳14可以由透光材料制成,例如PMMA、PC、PS等透光材料,以使第二壳14可以具有较好的透光性,便于拍摄部220可以获取到较多的光线,提高手持拍摄设备200的成像质量。
具体地,第二壳14可以安装在第二子壳132的承托面1324上,并与承托面1324相接触,且第二壳14可以罩设住设置在承托面1324上的挡壁1326,第二壳14可以与挡壁1326相接触或间隔较小,以使第二壳14与第一壳13之间的间隙较小,水等物体不易进入到收容腔15内。
第二壳14与第一壳13可以是由相同的材料制成,例如,第二壳14与第一壳13均由PMMA制成;第二壳14与第一壳13也可以是由不同的材料制成,例如,第一壳13由PMMA制成,第二壳14由PS制成。第二壳14与第一壳13的透光率可以相同或者不同,例如,第二壳14的透光率可以等于第一壳13的透光率,第二壳14的透光率可以小于第一壳13的透光率,第二壳14的透光率可以大于第一壳13的透光率。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壳14的透光率小于第一壳13的透光率,如此,进入到第二腔12内的光线比较柔和,避免强光进入到第二壳14内影响拍摄系统1000的成像质量。
进一步地,第二壳14可以是由半透光材质制成,例如第二壳14可以是由亚克力制成,或者第二壳14的外表面或内表面上可以磨砂处理,如此,第二壳14可以遮挡住外界的强光,使得进入到第二腔12内的光线更加柔和,避免了强光对手持拍摄设备200的成像质量的影响。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壳13与第二壳14为分体结构,第一壳13能够拆卸地与第二壳14连接,使得在第一壳13与第二壳14中的一个损坏时,只需要更换损坏的那个即可,降低了拍摄系统1000的使用成本。具体地,第一壳13与第二壳14为两个独立的元件,第一壳13与第二壳14可以通过卡扣的方式可拆卸的连接,或者第一壳13与第二壳14也可以通过独立于第一壳13与第二壳14的元件可拆卸的连接。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壳13与第二壳14为一体结构,使得第一壳13与第二壳14之间连接的稳定性更好,并且第一壳13与第二壳14之间没有安装间隙,使得壳体10可以具有较好的防水性能,安装在壳体10内的手持拍摄设备200不易发生损坏。其中,第一壳13与第二壳14可以通过注塑、铸造、锻造等方式一体成型。
请参阅图4及图5,第一壳13和第二壳14为分体结构,第一壳13的外侧设置有限定部134,第二壳14的外侧设置有限位部142及连接部143;保护壳100还可包括锁紧件30,锁紧件30可以转动连接在连接部143上,锁紧件30的一侧能够与限位部142配合,锁紧件30的另一侧能够与限定部134配合,以将第二壳14锁紧在第一壳13上。通过锁紧件30能够使第一壳13与第二壳14可拆卸的连接,便于安装手持拍摄设备200。
具体地,锁紧件30可以通过销、合页等方式转动连接在连接部143上,且锁紧件30与连接部143之间可以是固定连接或可拆卸连接。限定部134可以包括自第一壳13的外侧朝远离第一壳13的中心线延伸的第一卡块,限位部142可以包括自第二壳14的外侧向远离第二壳14的中心线延伸的第二卡块,锁紧件30的一侧可以与第二卡块卡合,锁紧件30的另一侧可以和第一卡块卡合,使得第二壳14与第一壳13可以连接在一起。在需要将第一壳13与第二壳14分开时,可以拨动锁紧件30使得锁紧件30与第一卡块或第二卡块中的一个松开后转动锁紧件30,使得锁紧件30继续与第一卡块或第二卡块中的另一个松开,进而使得第一壳13与第二壳14分开。
请参阅图4及图5,挡壁1326远离第一腔11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定位件1323,第二壳14的开放侧设置有第二定位件141,第一定位件1323可以与第二定位件141配合以确定第二壳14与第一壳13之间的安装位置关系,使得第一壳13或第二壳14不易发生位移。第一定位件1323可以包括凸起、定位孔、凸块、定位柱等,第二定位件141可以包括凸起、定位孔、凸块、定位柱等,在此不一一列举。
在一个例子中,挡壁1326远离第一腔11的端面上开设有定位孔,第二壳14的靠近第一壳13的开放侧的端面上设置有定位柱,定位柱可以插入定位孔中以确定第一壳13与第二壳14之间的位置关系。在另一个例子中,挡壁1326远离第一腔11的端面上设置有定位柱,第二壳14的靠近第一壳13的开放侧的端面上开设有定位孔,定位柱可以插入定位孔中以确定第一壳13与第二壳14之间的位置关系。其中,定位孔与定位柱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两个、三个、四个、五个、六个或更多个。
在图4及图5所示实施例中,第一定位件1323包括自挡壁1326的端面延伸的多个凸起1328,第二定位件141包括自第二壳14的内壁延伸的多个凸块1411,凸块1411设置在两个相邻凸起1328之间。可以理解,在第二壳14安装在第一壳13上时,凸块1411可以被卡持在两个相邻的凸起1328之间,两个凸起1328可以限制凸块1411的移动,以使第一壳13和第二壳14不能相互转动。其中,凸起1328和凸块1411的数量可以是两个、三个、四个、五个、六个、七个或更多数量。另外,多个凸块1411的形状(长度、宽度等)也可以不同,多个凸起1328之间的间距也可以不同,多个凸块1411与多个凸起1328对应设置,在凸块1411与凸起1328对应安装时,第二壳14可以安装在第一壳13上;在凸块1411与凸起1328非对应安装时,第二壳14将无法安装在第一壳13上,以便于可以较直观的观察到第二壳14是否安装错误。
请参阅图4,在第一壳13与第二壳14为一体结构时,第二壳14的两侧均开放,壳体10还可包括密封盖16,密封盖16可以运动地安装在第二壳14的远离第一壳13的开放侧,并能够选择性地遮盖及开放第二壳14的该开放侧。在密封盖16遮盖第二壳14的该开放侧时,第一腔11与第二腔12可以共同形成密封的收容腔15,拍摄系统1000外的水、灰尘等不易进入到收容腔15内。
其中,密封盖16可以是由PMMA、PS、PC、玻璃等透光材料制成,使得拍摄系统1000外的光线可以穿过密封盖16进入到手持拍摄设备200中,拍摄部220可以朝向密封盖16的方向拍摄,避免了因光线不足而导致成像质量较差的情况。当然,在第二壳14由透光材料制成时,拍摄部220可以朝向从第二壳14的周壁进行拍摄,密封盖16也可由不透光材料制成,以避免第二壳14上方的光线进入到第二腔12内对手持拍摄设备200造成干扰。
在一个实施例中,密封盖16通过背胶、胶水、焊接等方式固定连接在第二壳14上。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密封盖16可以通过卡扣、螺纹连接等方式可拆卸地连接在第二壳14上。在又一个实施例中,密封盖16可以通过合页、转销等结构与第二壳14活动连接,在需要密封第二壳14时,密封盖16可以通过卡扣、背胶等方式密封第二壳14。
请参阅图4及图5,在第一壳13与第二壳14为分体结构时,第二壳14包括筒部144及透光部145。筒部144包括相对的第一侧1441和第二侧1442,第一侧1441安装在第一壳13上。第一侧1441与第二侧1442均为开放侧,第二侧1442较第一侧1441远离第一壳13,透光部145安装在第二侧1442,且透光部145与筒部144共同围成第二腔12,透光部145可以用于供光线透过以进入第二腔12,光线进而进入到安装在第二腔12内的手持拍摄设备200内,提高手持拍摄设备200的成像质量。
进一步地,透光部145可以与筒部144为一体成型结构,例如,透光部145与筒部144可以通过锻造、注塑、铸造等方式一体成型,使得透光部145与筒部144之间没有间隙,水不易进入到第二腔12内;或者,透光部145与筒部144可以为分体成型结构,透光部145能够拆卸地或固定地安装在筒部144的第二侧1442,例如,透光部145可以通过卡扣的方式拆卸地安装在筒部144的第二侧1442,或者透光部145可以通过焊接、胶接(例如背胶、玻璃胶)等方式固定地安装在筒部144的第二侧1442,以便于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性地安装透光部145及在透光部145损坏时可以及时更换。
更进一步地,请结合图2,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筒部144可以透光,外界的光线可以穿过筒部144进入到拍摄部220中,拍摄部220可以对准筒部144拍摄,从而降低了云台操控的复杂度。具体地,筒部144的材料可以与透光部145的材料相同均为透光材料,例如筒部144与透光部145可以均由PMMA、玻璃等材料制成;筒部144的材料也可以与透光部145的材料不相同,例如筒部144可由PMMA制成,透光部145可由玻璃制成。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筒部144可以不透光,外界的光线无法穿过筒部144进入到第二腔12内,透光部145可以是由透光材料(例如PMMA、PS、PC等材料)制成,拍摄部220对准透光部145进行拍摄,避免了外界光线穿过筒部144而被透光部145反射至到手持拍摄设备200中,可以减少反射光的干扰。具体地,筒部144可以是由遮光材料(例如木材、黑色塑料等材料)制成;再或者,筒部144上可以设置有吸光层,例如,筒部144的内表面设置有吸光层,或者筒部144的外表面设置有吸光层,再或者,筒部144的内表面和外表面均设置有吸光层,以避免外界光线穿过筒部144对拍摄造成干扰,吸光层具体可以是贴设在筒部144上的吸光膜、涂覆在筒部144上的吸光材料等。
请参阅图3至图5,保护壳100还可包括密封件17,密封件17可套设在挡壁1326上,以密封第二壳14与挡壁1326之间的间隙,使第二壳14与挡壁1326之间的间隙较小或没有间隙,外界的水不易进入到收容腔15内。进一步地,密封件17可与挡壁1326过盈配合,以更加紧密地密封挡壁1326与第二壳14之间的间隙,外界的水更难进入到壳体10内。
具体地,挡壁1326朝第二子腔1321的方向凹陷1325形成有收容槽1329,至少部分密封件17可收容在收容槽1329内,如此,密封件17与挡壁1326之间的安装更加牢固,还可减少密封件17的占用空间,使拍摄系统1000的结构更加紧凑。可以理解,在密封件17安装在收容槽1329内时,密封件17可不凸出于挡壁1326而完全收容于收容槽1329内,密封件17也可凸出于挡壁1326而部分收容于收容槽1329内,另外部分可与第二壳14相抵触。进一步地,密封件17可与收容槽1329过盈配合,以使密封件17与挡壁1326之间无间隙或间隙较小,提高壳体10的防水性能。其中,密封件17可以是由硅胶、橡胶等材料制成的密封圈,以可以具有较好的弹性,便于安装同时实现较好的抗腐蚀性及防水功能。
请参阅图2至图4,第一遮光件20设置在壳体10内,用于阻止至少部分光线从第一腔11进入第二腔12。具体地,拍摄系统1000外的光线容易穿过第一壳13进入到第一腔11内,进而进入到第二腔12内,这些光线容易被反射至收容于第二腔12的手持拍摄设备200的拍摄部220内,进而影响手持拍摄设备200的成像质量。然而,在壳体10内设置第一遮光件20可以阻止第一腔11中的至少部分光线进入到第二腔12,使得从第一腔11进入到拍摄部220内的光线较少或者没有,从而手持拍摄设备200可以实现较高的成像质量。另外,通过设置第一遮光件20,第一壳13可以不用做成黑色或者不用在第一壳13的外表面喷涂黑漆,使得第一壳13可以制成透明状,从而拍摄系统1000的外观更加美观。
具体地,第一遮光件20可以用于阻止第一腔11中的全部光线进入到第二腔12,第一遮光件20也可以用于阻止第一腔11内的部分光线(例如40%、50%、60%、70%、80%、90%、95%等更多百分比)进入到第二腔12内。第一遮光件20可以安装在第一壳13内(例如第一遮光件20安装在第二子腔1321的承载面1322上),第一遮光件20也可以安装在第二壳14内,第一遮光件20还可以安装在第一壳13与第二壳14的结合处,在此不做限制。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遮光件20由遮光材料(例如木材、金属、深色塑料或其它可以遮光的材料)制成,以使第一遮光件20的透光率较低或者不透光,使得第一遮光件20可以将更多地遮挡第一腔11内的光线进入到第二腔12中。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遮光材料指的是透光率小于30%的材料,并非只是透光率为零的材料。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遮光件20由透光材料或遮光材料制成,在第一遮光件20上设置有吸光层,使得第一腔11内的光线到达第一遮光件20时可以被吸光层吸收,使得只有较少的光线或者没有光线可以穿过第一遮光件20进入第二腔12,从而使得第一腔11内的光线不易对手持拍摄设备200造成干扰。其中,吸光层可以是设置在第一遮光件20内的吸光材料,也可以是将吸光材料涂覆在第一遮光件20的表面而形成吸光层,吸光层还可以是第一遮光件20的表面上粘贴的吸光膜。其中,可以在第一遮光件20的靠近第一腔11的表面涂覆吸光材料或粘贴吸光膜,也可以在第一遮光件20的靠近第二腔12的表面涂覆吸光材料或粘贴吸光膜,还可以在第一遮光件20的靠近第一腔11的表面及靠近第二腔12的表面均涂覆吸光材料或粘贴吸光膜,吸光层的设置情况在此不一一列举。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至图4,第一遮光件20可以通过磁吸方式安装在壳体10内,如此,第一遮光件20可以较快捷地安装在壳体10内且不易发生松动,同时也便于拆卸第一遮光件20。在一个例子中,第一遮光件20与壳体10之间的磁引力沿第一腔11的轴向方向,以使第一遮光件20在第一腔11的轴向方向上不易脱离壳体10。在另一个例子中,第一遮光件20与壳体10之间的磁引力沿第一腔11的第二子腔1321的径向方向,以使第一遮光件20在第二子腔1321的径向方向上不易脱离壳体10。
在一个实施例中,保护壳100还可包括磁吸件40,第一遮光件20与壳体10中的一个具有磁性,第一遮光件20与壳体10中的另一个安装有磁吸件40,磁吸件40能够与具有磁性的第一遮光件20或壳体10相吸以将第一遮光件20固定安装在壳体10上。具体地,可以是第一遮光件20具有磁性,壳体10上安装有磁吸件40;或者,壳体10具有磁性,第一遮光件20上安装有磁吸件40。需要说明的是,具有磁性指的是能够被磁吸件40吸附、或者表面贴有磁膜(带磁性的薄膜)或者由磁性材料制成,例如可由铁、合金等材料制成以具有磁性;或者可由铁氧体、钕铁硼、钐钴、铝镍钴等磁性材料制成,在此不一一列举。
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遮光件20及壳体10均具有磁性,第一遮光件20与壳体10之间的磁性相反,以使第一遮光件20与壳体10可相互吸引,进而第一遮光件20可以较稳固地安装在壳体10上。具体地,第一遮光件20与壳体10均由磁性材料制成,使第一遮光件20与壳体10均具有磁性;或者,第一遮光件20由铁、合金等金属材料制成,壳体10由磁性材料制成,使壳体10与第一遮光件20可以相互吸附;再或者,第一遮光件20由磁性材料制成,壳体10由铁、合金等金属材料制成,使壳体10与第一遮光件20可以相互吸附;还或者,第一遮光件20的外周壁上设有磁性薄膜,壳体10上也设有磁性薄膜,第一遮光件20上的磁性薄膜可与壳体10上的磁性薄膜相吸,以将第一遮光件20固定在壳体10上。
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壳体10具有磁性可以是指第一壳13具有磁性,也可以是指第二壳14具有磁性,还可以是指第一壳13和第二壳14均具有磁性。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壳体10安装有磁吸件40可以是指第一壳13安装有磁吸件40,也可以是指第二壳14安装有磁吸件40,还可以是第一壳13与第二壳14均安装有磁吸件40。例如,第一壳13具有磁性,第一遮光件20安装有磁吸件40。在另一个例子中,第二壳14具有磁性,第一遮光件20安装有磁吸件40。在又一个例子中,第一遮光件20具有磁性,第一壳13或第二壳14安装有磁吸件40。在还一个例子中,第一壳13或第二壳14具有磁性,第一遮光件20具有磁性。在又一个例子中,第一壳13和第二壳14均具有磁性,第一遮光件20具有磁性。
请参阅图2至图4,保护壳100还可包括第一磁吸件50和第二磁吸件60,第一磁吸件50安装在第一遮光件20上,第二磁吸件60安装着在壳体10(第二子腔1321)的承载面1322上,第一磁吸件50与第二磁吸件60产生吸引力以将第一遮光件20能够拆卸地吸附在承载面1322上。第一磁吸件50和第二磁吸件60的配合使得在安装第一遮光件20时,可以较快速地对第一遮光件20进行定位,并且第一遮光件20与壳体10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同时在需要拆卸第一遮光件20时更加方便。
具体地,第一磁吸件50可由磁性材料制成的元件,且第一磁吸件50的磁极可以是S极或者N极。第一磁吸件50可以通过粘接、搭载、卡合等方式安装在第一遮光件20的远离第一壳13的一侧,或第一磁吸件50也可卡合或粘接在第一遮光件20的靠近第一壳13的一侧,以使第一磁吸件50可与第二磁吸件60配合时第一遮光件20被固定在壳体10上。
在图3、图5及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遮光件20靠近第一壳13的表面设置有凹槽201,第一磁吸件50收容在凹槽201内。第一磁吸件50可以与凹槽201过盈配合而使第一磁吸件50与第一遮光件20之间更加紧密,进而第一磁吸件50不易从第一遮光件20上脱落。或者,第一磁吸件50可以通过点胶、背胶等方式固定在凹槽201内而不易脱离凹槽201。其中,第一磁吸件50可以完全收容在凹槽201内而不凸出于第一遮光件20的表面,第二磁吸件60也可以部分收容在凹槽201内另外部分凸出于第一遮光件20的表面。当然,也可以是第一遮光件20靠近第一壳13的表面设置有凹槽201,第一磁吸件50通过点胶、背胶等方式固定在凹槽201内,在此不做详细描述。
更进一步地,第一磁吸件5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且第一磁吸件50呈环形状,或者第一磁吸件50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三个、四个、五个、六个等更多数量且第一磁吸件50呈圆形、方形、不规则形状的片状,在此不一一列举,其中,多个第一磁吸件50在第一遮光件20上可以均匀分布或者任意分布。另外,第一磁吸件50的厚度在此不做详细介绍,可以为任意厚度。
请参阅图4,第二磁吸件60可以由磁性材料制成,并且第二磁吸件60的磁极与第一磁吸件50的磁极相反,例如,第一磁吸件50的磁极为S极,第二磁吸件60的磁极为N极;或者,第一磁吸件50的磁极为N极,第二磁吸件60的磁极为S极,以使第一磁吸件50与第二磁吸件60可以相互吸引,进而可以将第一遮光件20固定在壳体10上。
进一步地,第二磁吸件60安装在第二子壳132的第二子腔1321的承载面1322上,例如,第二磁吸件60可以卡合在第二子壳132上;或者第二磁吸件60可以通过背胶、点胶等方式安装在承载面1322上。请参阅图3及图4,承载面1322上设置有凹陷1325,第二磁吸件60可以部分或者全部收容在凹陷1325内,凹陷1325可以限制第二磁吸件60的位移,以使第二磁吸件60在承载面1322上不易产生移动。其中,第二磁吸件60可以与凹陷1325过盈配合,使得第二磁吸件60与凹陷1325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第二磁吸件60更不易从凹陷1325中脱离。另外,第二磁吸件60还可以通过背胶、点胶等方式固定在凹陷1325内,使第二磁吸件60不易从凹陷1325内脱落。
更进一步地,第二磁吸件6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且第二磁吸件60可以呈环形状,或者第二磁吸件60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三个、四个、五个、六个等更多数量且第二磁吸件60可以呈圆形、方形、不规则形状的片状,在此不一一列举,其中,多个第二磁吸件60在承载面1322上可以均匀分布或者任意分布。在第一磁吸件50与第二磁吸件60均为多个且呈片状时,第一磁吸件50与第二磁吸件60的数量可以相同,且第一磁吸件50在第一遮光件20上的安装位置与第二磁吸件60在承载面1322上的安装位置相对应。另外,第二磁吸件60的厚度在此不做详细介绍,可以为任意厚度,第二磁吸件60的厚度可以与第一磁吸件50的厚度相同或不同。
在图4及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磁吸件50的数量为两个,第二磁吸件60的数量为两个,第一磁吸件50与第二磁吸件60均呈方形片状,第一磁吸件50相对于第一遮光件20的中心线对称分布,第二磁吸件60相对于第二子腔1321的中心线对称分布,且第一磁吸件50在第一遮光件20上的安装位置与第二磁吸件60在承载面1322上的安装位置相对应,以使第一磁吸件50与第二磁吸件60可以较快速的相互吸引,进而较快速地将第一遮光件20对准安装在第一壳13上。
请参阅图4及图7,第一遮光件20可包括本体21及凸缘22,本体21设置在壳体10的第一壳13或第二壳14上,本体21可以用于遮挡壳体10的第一腔11内的光线进入到第二腔12内。本体21设置有缺口211,缺口211可以用于穿设手持拍摄设备200,以便于安装第一遮光件20。具体地,安装拍摄系统1000时,可以先将手持拍摄设备200的手持部210伸入第一腔11,然后将第一遮光件20的本体21的缺口211穿插手持拍摄设备200,进而将第一遮光件20安装在壳体10上,然后将第二壳14安装在第一壳13上。
凸缘22自本体21对应缺口211的边缘延伸,在第一遮光件20设置在第一壳13或第二壳14上时,凸缘22环绕第一腔11并朝向第二腔12的开口延伸。其中,凸缘22的大小可以小于、大于或等于第一腔11的大小,凸缘22可以朝向第二腔12的开口直线延伸、曲线延伸,且自凸缘22的延伸方向,凸缘22的截面尺寸可以保持不变、逐渐变大、逐渐变小等,在此不做详细说明。
请继续参阅图4及图7,凸缘22可以通过焊接、胶接等方式固定连接在本体21的缺口211处。在一个实施例中,凸缘22可以用于与手持拍摄设备200的颈部2101相抵触,以限定手持拍摄设备200朝第二壳14移动。例如,具体地,凸缘22可以卡持手持拍摄设备200的颈部2101,使得手持拍摄设备200在第一腔11的轴向方向上不易发生移动,用户在使用拍摄系统1000时即使动作幅度较大,手持拍摄设备200也不易朝第一壳13或第二壳14移动,进而可以提高手持拍摄设备200的成像质量。
或者,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凸缘22可以与手持部210的颈部2101相抵触,以限定手持拍摄设备200在第一腔11内的转动。例如,凸缘22可以与设置在手持部210的颈部2101上的限位凸起、限位块、限位孔等配合,使得手持拍摄设备200被凸缘22夹持而不易发生转动。如此,手持拍摄设备200安装在壳体10内时,手持拍摄设备200更加稳定,有利于提高手持拍摄设备200的成像效果,同时手持拍摄设备200不转动可以使得第一壳13上的按压键1313与手持拍摄设备200上的按键之间的位置关系不发生改变,从而使得。
进一步地,请继续参阅图4及图7,凸缘22可以相对于本体21朝缺口211的方向倾斜设置。可以理解,凸缘22可以自本体21的边缘向本体21的中心倾斜设置,使得凸缘22呈斜面状,如此,凸缘22可以起到更好地支撑效果,凸缘22可以更好地支撑手持拍摄设备200,而使手持拍摄设备200更加稳定;另外,沿第一壳13至第二壳14的方向,凸缘22的截面尺寸逐渐减小,使得凸缘22可以更好地限制手持拍摄设备200朝第二壳14移动。其中,凸缘22与本体21之间的夹角可以是30度、45度、50度、60度、70度、75度、80度或更多锐角,在此不一一列举。
请继续参阅图4及图7,凸缘22包括第一边沿221和两个第二边沿222,第一边沿221的轮廓与手持部210的颈部2101的轮廓相匹配,两个第二边沿222自第一边沿221的两端延伸至缺口211的开口处。可以理解,第一边沿221用于与颈部2101相接触,以实现对手持拍摄设备200的限制。进一步地,拍摄系统1000可以存在多个不同轮廓的第一边沿221的第一遮光件20,以可以适配多种颈部2101的轮廓的手持拍摄设备200。例如,手持部210的颈部2101的轮廓为圆形时,第一边沿221的轮廓也为圆形;或者,手持部210的颈部2101的轮廓为方形时,第一边沿221的轮廓也为方形,在此不一一列举。
进一步地,两个第二边沿222子第一边沿221的两端的延伸角度可以相同或者不同。请结合图2及图7,两个第二边沿222关于第一边沿221的中心轴对称设置,使得凸缘22上的开口的形状比较规则,在将第一遮光件20安装在壳体10内时,第一遮光件20可以较快捷地穿设手持拍摄设备200而固定在壳体10上,同时,两个第二边沿222对称设置,手持拍摄设备200施加至两个第二边沿222上的重力分布更加均匀。
请参阅图4至图7,第一遮光件20还包括提手23,提手23设置在本体21上,并用于供用户提拉,使得用户可以较方便快捷地将第一遮光件20从壳体10上拆卸下来。其中,提手23可以自本体21的远离第一壳13的表面朝远离第一壳13的方向延伸,或者提手23也可以自本体21的侧面朝远离本体21的中心线的方向延伸。其中,提手23的截面可以呈“T”形、半“T”形、“Y”形等更多形状,以便于用户提拉。
请参阅图2及图4,保护壳100还包括第二遮光件70,第二遮光件70设置在壳体10内,并与第一遮光件20的缺口211对应,第二遮光件70可以用于遮挡第一腔11中的至少部分光线进入第二腔12。具体地,由于第一遮光件20设置有缺口211,第一腔11内的部分光线容易从缺口211处进入到第二腔12内,进而容易被第二壳14的筒部144或第二壳14的透明部反射至手持拍摄设备200内,对手持拍摄设备200造成干扰,因此,在壳体10内对应缺口211设置第二遮光件70,第二遮光件70可以用于遮挡从缺口211的光线进入到第二腔12内,从而提高了拍摄系统1000的成像质量。
具体地,第二遮光件70可设置在第一遮光件20上,以密封第一遮光件20的缺口211;或者第二遮光件70也可以设置在第二子腔1321的承载面1322上,遮挡第一遮光件20的缺口211。其中,第二遮光件70可以完全覆盖第一遮光件20的缺口211(例如第二遮光件70的长度及宽度等于或大于缺口211的长度及宽度),或者第二遮光件70也可以部分覆盖第一遮光件20的开口(例如第二遮光件70的长度小于缺口211的长度、第二遮光件70的宽度小于缺口211的宽度、第二遮光件70的长度及宽度均小于缺口211的长度及宽度)。
第二遮光件70可以是由木材、黑色塑料、遮光泡棉等遮光材料制成,以使第二遮光件70可以具有较好地遮光性能,光线不易穿过第二遮光件70。或者,第二遮光件70上设置有吸光层,使得光线到达第二遮光件70时可以被第二遮光件70吸收而无法穿过第二遮光件70,吸光层可以设置在第二遮光件70的靠近或远离第一壳13的一侧,吸光层可以是贴设在第二遮光件70上的吸光膜,或者吸光层可以是将吸光材料涂覆在第二遮光件70上而形成的吸光层。需要说明的是,透光率小于30%的材料均可以认为是遮光材料。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子壳132的承载面1322对应第一遮光件20的缺口211上开设有遮光槽,第二遮光件70包括遮光泡棉,遮光泡棉通过背胶的方式粘接在遮光槽内。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某些实施方式”、“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5)

1.一种手持拍摄设备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设有第一腔以及与所述第一腔连通的第二腔,所述第一腔用于收容所述手持拍摄设备的手持部;所述第二腔用于收容所述手持拍摄设备的拍摄部;及
第一遮光件,所述第一遮光件设于所述第一腔或所述第二腔内,用于阻止至少部分光线从所述第一腔进入所述第二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
第一壳,所述第一壳设有一侧开放的所述第一腔;及
第二壳,所述第二壳设有一侧开放的所述第二腔,所述第二壳与所述第一壳连接,所述第一腔与所述第二腔共同形成密封的收容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壳与所述第二壳为分体结构,所述第一壳能够拆卸地与所述第二壳连接;或
所述第一壳与所述第二壳为一体结构,所述第二壳的两侧均开放,所述壳体还包括密封盖,所述密封盖能够运动地安装在所述第二壳的远离所述第一壳的开放侧,并能够选择性地遮盖所述第二壳的该开放侧以使所述第一腔与所述第二腔共同形成密封的收容腔或开放所述第二壳的该开放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由透光材料制成,所述第二壳由透光材质制成,所述第二壳的透光率小于所述第一壳的透光率,所述第一遮光件由遮光材料制成或所述第一遮光件上设置有吸光层;或
所述第一壳由全透光材料制成,所述第二壳由半透光材料制成,所述第一遮光件由遮光材料制成或所述第一遮光件上设置有吸光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光件通过磁吸方式安装在所述壳体内;所述第一遮光件与所述壳体之间的磁吸力沿所述第一腔的轴向方向;或
所述第一遮光件与所述壳体之间的磁吸力沿所述第一腔的第二子腔的径向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壳还包括磁吸件,所述第一遮光件与所述壳体中的一个具有磁性,所述第一遮光件与所述壳体中的另一个安装有所述磁吸件;或所述第一遮光件与所述壳体均具有磁性;或
所述保护壳还包括:
第一磁吸件,所述第一磁吸件安装在所述第一遮光件上;及
第二磁吸件,所述第二磁吸件安装在所述壳体的承载面上,所述第一磁吸件与所述第二磁吸件产生吸引力以将所述第一遮光件能够拆卸地吸附在所述承载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光件包括:
本体,所述本体设置有缺口,所述本体设置在所述壳体的第一壳或第二壳;及
凸缘,所述凸缘自所述本体对应所述缺口的边缘延伸,在所述第一遮光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壳或所述第二壳上时,所述凸缘环绕所述第一腔并朝向所述第二腔的开口延伸;所述凸缘用于与所述手持部的颈部抵触,以限定所述手持拍摄设备朝所述第二壳移动和/或所述手持拍摄设备在所述第一腔内的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壳还包括:
第二遮光件,所述第二遮光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承载面上,并与所述第一遮光件的缺口对应,所述第二遮光件用于遮挡所述第一腔中的至少部分光线进入所述第二腔;其中,所述第二遮光件由遮光材料制成;或所述第二遮光件上设置有吸光层。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第一壳包括:
第一子壳,所述第一子壳设置有第一子腔;及
自所述第一子壳的开口侧朝远离所述第一子腔的方向延伸的第二子壳,所述第二子壳设置有第二子腔,所述第二子腔与所述第一子腔相通以形成所述第一腔,所述第一子腔的截面尺寸小于所述第二子腔的截面尺寸;所述第二子腔形成有靠近所述第一子腔的承载面,所述第一遮光件安装在所述承载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壳的至少一个侧壁的外侧设置有按压键,所述按压键用于传导按压力至收容在所述第一腔内的所述手持部;及/或
所述第一子壳的底部的外侧设置有外接件,所述外接件用于外接延长杆。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子壳包括承托面及自所述承托面朝远离所述第一子腔的方向延伸的挡壁,所述壳体的第二壳安装在所述承托面并罩设住所述挡壁;
所述保护壳还包括密封件,所述密封件套设在所述挡壁上,以用于密封所述第二壳与所述挡壁之间的间隙。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壁远离所述第一腔的端面上设置有第一定位件,所述第二壳的开放侧设置有第二定位件,所述第一定位件与所述第二定位件配合。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及第二壳,所述壳体的第二壳包括:
筒部,所述筒部包括相对的第一侧与第二侧,所述筒部的第一侧安装在所述第一壳上;及
安装在所述筒部的第二侧的透光部,所述透光部与所述筒部共同围成所述第二腔,所述透光部用于供光线透过以进入所述第二腔;所述透光部的材料与所述筒部的材料相同;或所述透光部的材料与所述筒部不同,所述筒部由遮光材料制成;或所述筒部上设置有吸光层;
其中,所述透光部与所述筒部为一体成型结构;或
所述透光部与所述筒部为分体成型结构,所述透光部能够拆卸地或固定地安装在所述筒部的第二侧。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护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及第二壳,所述第一壳的外侧设置有限定部,所述壳体的第二壳的外侧设置有限位部及连接部,所述保护壳还包括:
锁紧件,所述锁紧件转动连接在所述连接部上,所述锁紧件的一侧能够与所述限位部配合,所述锁紧件的另一侧能够与所述限定部配合,以将所述第二壳锁紧在所述第一壳上。
15.一种拍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权利要求1-14任意一项所述的保护壳;及
手持拍摄设备,所述手持拍摄设备安装在所述保护壳内,所述手持拍摄设备的手持部收容在所述第一腔内,所述手持拍摄设备的拍摄部收容在所述第二腔内。
CN202023081464.XU 2020-12-18 2020-12-18 手持拍摄设备的保护壳及拍摄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45040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81464.XU CN214504092U (zh) 2020-12-18 2020-12-18 手持拍摄设备的保护壳及拍摄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081464.XU CN214504092U (zh) 2020-12-18 2020-12-18 手持拍摄设备的保护壳及拍摄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504092U true CN214504092U (zh) 2021-10-26

Family

ID=782094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081464.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4504092U (zh) 2020-12-18 2020-12-18 手持拍摄设备的保护壳及拍摄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50409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14397A (zh) * 2020-12-18 2022-05-17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手持拍摄设备的保护壳及拍摄系统
WO2023083075A1 (zh) * 2021-11-09 2023-05-19 影石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相机保护框及模块化相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14397A (zh) * 2020-12-18 2022-05-17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手持拍摄设备的保护壳及拍摄系统
WO2023083075A1 (zh) * 2021-11-09 2023-05-19 影石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相机保护框及模块化相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504092U (zh) 手持拍摄设备的保护壳及拍摄系统
EP1969421B1 (en) Underwater camera combination
US7929847B2 (en) User-configurable waterproof camera case
EP2498127B1 (en) User-configurable waterproof camera case
US8718457B2 (en) Camera case
US9360742B1 (en) Swivel camera mount
US20140144792A1 (en) Protective cases and methods of making
US20110000805A1 (en) Protector of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s
US20130107111A1 (en) Camera mounting assembly
US9383628B1 (en) Humidity prevention system within a camera housing
US8786696B2 (en) Protector of handheld electronic devices
CN114019750A (zh) 一种防水运动相机
CN114514397A (zh) 手持拍摄设备的保护壳及拍摄系统
US9325366B1 (en) Apparatus for protecting and mounting a personal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a camera
CN214500824U (zh) 快拆结构、手持拍摄设备的保护壳及拍摄系统
US11061301B2 (en) Underwater photography accessory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camera lens
JP2007328105A (ja) 防水ケース
JP2006171451A (ja) 水中カメラケース
CN213023871U (zh) 遮光罩
JP2005234353A (ja) カメラガード
JP2007188016A (ja) 遮光用フード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遮光方法
NZ625857B2 (en) Protective cases and methods of making
TWI410112B (zh) 具有鏡子之行動電話
JP2007286199A (ja) 防水ケースおよびこの使用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