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493298U - 一种自充气型救生圈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充气型救生圈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493298U CN214493298U CN202120623872.9U CN202120623872U CN214493298U CN 214493298 U CN214493298 U CN 214493298U CN 202120623872 U CN202120623872 U CN 202120623872U CN 214493298 U CN214493298 U CN 21449329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riker
- liquid storage
- life buoy
- reservoir
- self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eeding, Discharge, Calcimining, Fusing, And Gas-Genera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充气型救生圈,包括可拆卸连接的救生圈本体和充气装置,充气装置包括反应组件和按压撞针,按压撞针与反应组件一侧滑动连接,反应组件包括第一储液罐和第二储液罐,第一储液罐和第二储液罐的相对一侧均设置有易破薄片,易破薄片位置与按压撞针位置相对应,实现对救生圈本体的充气。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设置充气装置,通过按压按压撞针冲破反应组件的易破薄片,使得反应组件内的溶液接触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气体,实现对救生圈本体的充气;通过可拆卸连接的充气装置和救生圈本体,实现了救生圈的便携,使得救生圈本体可以被多次利用,增加了救生圈的适用范围和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上救生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充气型救生圈。
背景技术
随着水上交通、运输和旅游业的发展,乘船或水上作业的人员越来越多,水上事故时有发生。救生圈作为水中安全器具,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救生圈在使用时存在如下缺点:
1.救生圈体积过大,不方便携带;
2.救生圈的充气装置普遍需要提前对救生圈充气才能使用;
3.内置充气装置的救生圈普遍为一次性产品,造成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方便携带,无需提前充气以及可以多次利用的自充气型救生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充气型救生圈,包括可拆卸连接的救生圈本体和充气装置,所述充气装置包括反应组件和按压撞针,所述按压撞针与反应组件一侧滑动连接,所述反应组件包括第一储液罐和第二储液罐,所述第一储液罐和第二储液罐的相对一侧均设置有易破薄片,所述易破薄片位置与按压撞针位置相对应,实现对救生圈本体的充气。
优选的,所述第一储液罐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易破薄片。
所述第一储液罐与第二储液罐之间可拆卸连接,并且所述第一储液罐与第二储液罐之间存在空腔,形成反应腔。
优选的,所述第一储液罐的外侧设置有螺纹,所述第二储液罐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一储液罐相匹配的内螺纹,所述第二储液罐内设置有第二易破薄片。
优选的,所述第二储液罐的长度大于第一储液罐的长度,使得所述第一储液罐与第二储液罐之间存在空腔,形成反应腔。
所述第二储液罐底部还设置有通管,所述通管位于反应腔底部,所述通管外还固定安装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外壁设置有螺纹。
所述救生圈本体上设置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内壁设置有与连接管相匹配的螺纹,实现与充气装置的固定连接。
所述连接管内设置有充气阀门,所述充气阀门包括固定安装于第二储液罐外侧的第一弹簧以及与第一弹簧另一端固定连接的密封板,所述密封板的外径与连接管的内径相匹配。
优选的,所述通管的长度加上密封板的厚度为所述连接管的长度。
所述按压撞针包括按压帽和撞针,所述撞针的一端与按压帽固定连接,所述撞针与第二储液罐的侧壁滑动连接,所述撞针与第二储液罐之间还设置有密封圈。
优选的,所述撞针的长度长于第一易破薄片到第二储液罐的设置密封圈的一端的距离,并且所述撞针的长度短于第二储液罐的长度,使得撞针能确保在冲破两个储液罐的易破薄片的同时确保不冲破第一储液罐,保证了充气装置的安全性。
所述按压帽的一侧还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二储液罐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套设于撞针外侧,以实现撞针的回弹。
所述撞针上固定连接有限位卡口,所述第二储液罐内部还设置有与限位卡口相匹配的限位槽,实现对撞针的限位。
优选的,所述限位卡口的位置使得撞针在第二储液罐内的长度短于第二储液罐设置密封圈的一端到第二易破薄片的长度,避免了误触导致化学溶液泄露的问题。
所述第一储液罐内放置有第一待混合溶液,所述第二储液罐内放置有第二待混合溶液,所述第一待混合溶液与第二待混合溶液产生化学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优选的,所述第一待混合溶液是硫酸溶液。
优选的,所述第二待混合溶液是碳酸氢钠溶液。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充气装置,通过按压按压撞针冲破反应组件的易破薄片,使得反应组件内的溶液接触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气体,实现对救生圈本体的充气。
(2)本实用新型通过可拆卸连接的充气装置和救生圈本体,实现了救生圈的便携,使得救生圈本体可以被多次利用,增加了救生圈的适用范围和使用寿命。
(3)本实用新型通过充气阀门,实现了充气装置与救生圈本体之间的密封以及自动开闭,避免了化学溶液造成泄露,保证救生圈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充气型救生圈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充气型救生圈的部分剖视图;
图3为图2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2中B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
100,救生圈本体、110,进气管;
200,充气装置、210,反应组件、211,第一储液罐、212,第二储液罐、2121,通管、2122,连接管、2123,充气阀门、21231,第一弹簧、21232,密封板、2124,限位槽、2125,密封圈、213,第一易破薄片、214,第二易破薄片、220,按压撞针、221,按压帽、222,撞针、223,第二弹簧、224,限位卡口、230,硫酸溶液、240,碳酸氢钠溶液。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至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充气型救生圈,包括可拆卸连接的救生圈本体100和充气装置200,所述充气装置200包括反应组件210和按压撞针220,所述按压撞针220与反应组件210一侧滑动连接,所述反应组件210包括第一储液罐211和第二储液罐212,所述第一储液罐211和第二储液罐212的相对一侧均设置有易破薄片,所述易破薄片位置与按压撞针220位置相对应,实现对救生圈本体100的充气。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充气型救生圈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应用于可以实现充气、便携、可以多次使用的救生圈,如图1至图2所示,在具体的实施例中,按压按压撞针220,使按压撞针220冲破两个易破薄片,使第一储液罐211与第二储液罐212内的化学溶液混合,产生气体,进而实现救生圈本体100的充气,避免了现有技术中,救生圈的充气装置200普遍需要提前对救生圈充气才能使用的问题;充气装置200与救生圈本体100可拆卸连接,使得救生圈本体100与充气装置200更加便携,避免了现有技术中,救生圈体积过大,不方便携带的问题。
进一步地,如图2至图4所示,在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储液罐21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易破薄片213。
所述第一储液罐211与第二储液罐212之间可拆卸连接,并且所述第一储液罐211与第二储液罐212之间存在空腔,形成反应腔。
在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储液罐211的外侧设置有螺纹,所述第二储液罐212的一端设置有与第一储液罐211相匹配的内螺纹,所述第二储液罐212内设置有第二易破薄片214。
在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储液罐212的长度大于第一储液罐211的长度,使得所述第一储液罐211与第二储液罐212之间存在空腔,形成反应腔。
所述第二储液罐212底部还设置有通管2121,所述通管2121位于反应腔底部,所述通管2121外还固定安装有连接管2122,所述连接管2122外壁设置有螺纹。
所述救生圈本体100上设置有进气管110,所述进气管110内壁设置有与连接管2122相匹配的螺纹,实现与充气装置200的固定连接。
所述连接管2122内设置有充气阀门2123,所述充气阀门2123包括固定安装于第二储液罐212外侧的第一弹簧21231以及与第一弹簧21231另一端固定连接的密封板21232,所述密封板21232的外径与连接管2122的内径相匹配。
在实施例中,所述通管2121的长度加上密封板21232的厚度为所述连接管2122的长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4所示,第一储液罐211与第二储液罐212内的化学液体在空腔内混合产生气体,气体通过通管2121进入到连接管2122,连接管2122内的气体将密封板21232顶开,气体再由进气管110流进救生圈,实现对救生圈的充气,待充气完毕后,反应组件210内无气体产生,连接管2122内没有气体,第一弹簧21231回弹,使密封板21232回至原位,保证了救生圈的密封,并且进气管110与连接管2122之间螺纹连接,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内置充气装置200的救生圈普遍为一次性产品,造成浪费的问题。
进一步地,如图2至图3所示,所述按压撞针220包括按压帽221和撞针222,所述撞针222的一端与按压帽221固定连接,所述撞针222与第二储液罐212的侧壁滑动连接,所述撞针222与第二储液罐212之间还设置有密封圈2125。
在实施例中,所述撞针222的长度长于第一易破薄片213到第二储液罐212的设置密封圈2125的一端的距离,并且所述撞针222的长度短于第二储液罐212的长度,使得撞针222能确保在冲破两个储液罐的易破薄片的同时确保不冲破第一储液罐211,保证了充气装置200的安全性。
所述按压帽221的一侧还设置有第二弹簧223,所述第二弹簧223的另一端与第二储液罐212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223套设于撞针222外侧,以实现撞针222的回弹。
所述撞针222上固定连接有限位卡口224,所述第二储液罐212内部还设置有与限位卡口224相匹配的限位槽2124,实现对撞针222的限位。
在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卡口224的位置使得撞针222在第二储液罐212内的长度短于第二储液罐212设置密封圈2125的一端到第二易破薄片214的长度,避免了误触导致化学溶液泄露的问题。
所述第一储液罐211内放置有第一待混合溶液,所述第二储液罐212内放置有第二待混合溶液,所述第一待混合溶液与第二待混合溶液产生化学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在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待混合溶液是硫酸溶液230。
在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待混合溶液是碳酸氢钠溶液240。
在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3所示,按压按压帽221,按压帽221带动撞针222向第一储液罐211方向运动,撞针222依次冲破第二易破薄片214和第一易破薄片213,放松按压帽221,第二弹簧223带动撞针222和按压帽221回弹,限位卡口224与限位槽2124相抵,避免撞针222滑出第二储液罐212,密封圈2125保证了撞针222与第二储液罐212之间的密封,与此同时,第一储液罐211中的硫酸溶液230与第二储液罐212中的碳酸氢钠溶液240分别流至反应腔内,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气体,实现对救生圈本体100的充气,避免了现有技术中,救生圈的充气装置200普遍需要提前对救生圈充气才能使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如下:
按压按压帽221,按压帽221带动撞针222向第一储液罐211方向运动,撞针222依次冲破第二易破薄片214和第一易破薄片213,放松按压帽221,第二弹簧223带动撞针222和按压帽221回弹,限位卡口224与限位槽2124相抵,避免撞针222滑出第二储液罐212,密封圈2125保证了撞针222与第二储液罐212之间的密封,与此同时,第一储液罐211中的硫酸溶液230与第二储液罐212中的碳酸氢钠溶液240分别流至反应腔内,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气体,气体通过通管2121进入到连接管2122,连接管2122内的气体将密封板21232顶开,气体再由进气管110流进救生圈,实现对救生圈的充气;
待充气完毕后,反应组件210内无气体产生,连接管2122内没有气体,第一弹簧21231回弹,使密封板21232回至原位,保证了救生圈的密封;
当需要救生圈使用完毕需要更换时,将救生圈的进气管110与新的第二储液罐212的连接管2122螺纹连接,再将新的第一储液罐211与第二储液罐212螺纹连接,实现救生圈的多次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在于:通过设置充气装置200,通过按压按压撞针220冲破反应组件210的易破薄片,使得反应组件210内的溶液接触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气体,实现对救生圈本体100的充气;通过可拆卸连接的充气装置200和救生圈本体100,实现了救生圈的便携,使得救生圈本体100可以被多次利用,增加了救生圈的适用范围和使用寿命;通过充气阀门2123,实现了充气装置200与救生圈本体100之间的密封以及自动开闭,避免了化学溶液造成泄露,保证救生圈的安全性。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自充气型救生圈,其特征在于,包括可拆卸连接的救生圈本体(100)和充气装置(200),所述充气装置(200)包括反应组件(210)和按压撞针(220),所述按压撞针(220)与反应组件(210)一侧滑动连接,所述反应组件(210)包括第一储液罐(211)和第二储液罐(212),所述第一储液罐(211)和第二储液罐(212)的相对一侧均设置有易破薄片,所述易破薄片位置与按压撞针(220)位置相对应,实现对救生圈本体(100)的充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充气型救生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液罐(211)与第二储液罐(212)之间可拆卸连接,并且所述第一储液罐(211)与第二储液罐(212)之间存在空腔,形成反应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充气型救生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储液罐(212)底部还设置有通管(2121),所述通管(2121)位于反应腔底部,所述通管(2121)外还固定安装有连接管(2122),所述连接管(2122)外壁设置有螺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充气型救生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救生圈本体(100)上设置有进气管(110),所述进气管(110)内壁设置有与连接管(2122)相匹配的螺纹,实现与充气装置(200)的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充气型救生圈,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2122)内设置有充气阀门(2123),所述充气阀门(2123)包括固定安装于第二储液罐(212)外侧的第一弹簧(21231)以及与第一弹簧(21231)另一端固定连接的密封板(2123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自充气型救生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板(21232)的外径与连接管(2122)的内径相匹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充气型救生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撞针(220)包括按压帽(221)和撞针(222),所述撞针(222)的一端与按压帽(221)固定连接,所述撞针(222)与第二储液罐(212)的侧壁滑动连接,所述撞针(222)与第二储液罐(212)之间还设置有密封圈(212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自充气型救生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帽(221)的一侧还设置有第二弹簧(223),所述第二弹簧(223)的另一端与第二储液罐(212)的外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弹簧(223)套设于撞针(222)外侧,以实现撞针(222)的回弹。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自充气型救生圈,其特征在于,所述撞针(222)上固定连接有限位卡口(224),所述第二储液罐(212)内部还设置有与限位卡口(224)相匹配的限位槽(2124),实现对撞针(222)的限位。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充气型救生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储液罐(211)内放置有第一待混合溶液,所述第二储液罐(212)内放置有第二待混合溶液。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623872.9U CN214493298U (zh) | 2021-03-26 | 2021-03-26 | 一种自充气型救生圈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0623872.9U CN214493298U (zh) | 2021-03-26 | 2021-03-26 | 一种自充气型救生圈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493298U true CN214493298U (zh) | 2021-10-26 |
Family
ID=782005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0623872.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4493298U (zh) | 2021-03-26 | 2021-03-26 | 一种自充气型救生圈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493298U (zh) |
-
2021
- 2021-03-26 CN CN202120623872.9U patent/CN214493298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837956B2 (en) | Gas generation apparatus | |
CN214493298U (zh) | 一种自充气型救生圈 | |
CN100491194C (zh) | 一种便携式自动充气水上救生装置 | |
CN215077580U (zh) | 一种安全型气泡水机 | |
CN113685716B (zh) | 一种漏气自显式压力容器 | |
CN216737368U (zh) | 一种橡胶起重气垫充气口结构 | |
CN111645830B (zh) | 一种安装救生气囊的服装 | |
US2675144A (en) | Life preserver inflating device | |
CN210917565U (zh) | 一种环保供水装置 | |
CN200999360Y (zh) | 气压罐 | |
CN211519448U (zh) | 一种汽车落水自救装置 | |
CN2910893Y (zh) | 一种次氯酸钠生产装置 | |
CN201046772Y (zh) | 一种便携式自动充气水上救生装置 | |
CN207370613U (zh) | 一种酒液防溢装置及电子醒酒器 | |
CN217864651U (zh) | 一种应急救生圈 | |
CN214171367U (zh) | 一种汽车可调式的排气阀门 | |
CN210285442U (zh) | 一种碱液罐 | |
CN105015919B (zh) | 外置弹簧泡沫泵 | |
CN214464812U (zh) | 一种气动隔膜泵的密封装置 | |
CN2630109Y (zh) | 液-气转换救生气囊 | |
CN214856066U (zh) | 一种汽水机 | |
CN219168151U (zh) | 一种高效溶气的立式溶气罐结构 | |
CN117848603B (zh) | 封口件及气瓶筒身气密性检测系统和方法 | |
CN215259222U (zh) | 一种带自封气嘴的气瓶装置 | |
CN218198735U (zh) | 一种具有补气结构的水上安全充气座椅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1026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