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492909U - 一种安装架及前端开闭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安装架及前端开闭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492909U
CN214492909U CN202120011791.3U CN202120011791U CN214492909U CN 214492909 U CN214492909 U CN 214492909U CN 202120011791 U CN202120011791 U CN 202120011791U CN 214492909 U CN214492909 U CN 2144929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support layer
section bar
piece
connecting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01179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珊
展旭和
苏仰旋
刘辉
王坤
张广鸣
刘小波
张春伟
张安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RRC Qingdao Sifang Rolling Stock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Qingdao SR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RRC Qingdao Sifang Rolling Stock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Qingdao SR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RRC Qingdao Sifang Rolling Stock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Qingdao SR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RRC Qingdao Sifang Rolling Stock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01179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4929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4929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4929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30/00Transportation of goods or passengers via railways, e.g. energy recovery or reducing air resistance

Landscapes

  • Mutual Connection Of Rods And Tub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安装架及前端开闭机构,包括安装架本体,所述安装架本体包括多个型材件,且多个型材件相互连接构成所述安装架本体;安装接口,所述安装接口安装于所述安装架本体上,通过所述安装接口使得安装架本体能够安装于车体上。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安装架生产工序复杂且生产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安装架及前端开闭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安装架及前端开闭机构。
背景技术
安装架按照承载方式不同可分为金属安装架承载前端开闭机构和玻璃钢承载前端开闭机构。其中,金属安装架承载的前端开闭机构通过金属安装架承载其他部件的重量和运行中的气动载荷,并通过金属安装架安装到车体上。
现有技术中金属安装架承载的前端开闭机构,通常是由矩形钢管、槽钢、工字钢等型钢以及钢板焊接而成的钢制金属安装架。然而,大量的焊接工序及焊后加工难度大、耗时长,导致金属安装架的整体生产周期较长。并且,大量的焊接结构的加工变形量大,使得安装接口等区域关键尺寸的加工精度难以保证,由此带来前端开闭机构安装调试难度大、运动过程容易卡滞等问题;同时,采用大量焊接而成的金属安装架的重量大,检修维护不便。
综上可知,现有技术中通过大量焊接得到的钢制金属安装架存在着安装工序复杂且生产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装架,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安装架生产工序复杂且生产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所述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安装架,包括,
安装架本体,所述安装架本体包括多个型材件,且多个型材件相互连接构成所述安装架本体;
安装接口,所述安装接口安装于所述安装架本体上,通过所述安装接口使得安装架本体能够安装于车体上。
优选的,所述安装架本体包括,
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多个型材件,且所述支撑架通过多个所述型材件相互连接形成多边形结构;
第一连接架,所述第一连接架设置于所述支撑架的一侧面上;所述第一连接架包括多个型材件,且所述第一连接架通过多个所述型材件相互连接而成;
第二连接架,所述第二连接架与所述第一连接架相对设置于所述支撑架另一侧面上;所述第二连接架包括多个型材件,且所述第二连接架通过多个所述型材件相互连接而成。
优选的,所述支撑架包括,
第一支架层,所述第一支架层包括多个型材件,各所述型材件之间相互拼接形成多边形;
第二支架层,所述第二支架层与所述第一支架层相对且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二支架层包括多个型材件,且各所述型材件之间相互拼接形成多边形;
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为型材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层和第二支架层之间,且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架层相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架层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件为多个且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与第一支架层的两个型材件的相交处相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架层的两个型材件的相交处相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件与第一支架层和第二支架层之间均采用三维直角连接结构。
优选的,第一连接架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个型材件,且两个型材件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件,且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将两个型材件连接在一起;
第二连接架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个型材件,且两个型材件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件,且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将两个型材件连接在一起。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架的型材分别与第一支架层和第二支架层的型材相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架的型材与第一支架层和第二支架层的型材之间为半插接的连接方式;
所述第二连接架的型材分别与第一支架层和第二支架层的型材相连接,且所述第二连接架的型材与第一支架层和第二支架层的型材件之间为半插接的连接方式。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架的型材上设置有第二卡槽,所述支撑架的型材件卡于所述第二卡槽内,且所述第二卡槽处设置有钣金,通过所述钣金使得支撑架的型材件固定于所述第二卡槽内,且使得所述第一连接架与支撑架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架的型材上设置有第二卡槽,所述支撑架的型材件卡于所述第二卡槽内,且所述卡槽处设置有钣金,通过所述钣金使得支撑架的型材固定于所述第二卡槽内,且使得所述第二连接架与支撑架固定连接。
优选的,两型材件的相交处均设置有第一固定组件,所述第一固定组件包括,
角连接件,所述角连接件设置于所述相交的两型材之间,且所述角连接件包括,
第一角连接部,所述第一角连接部与所述相交的两型材件中的一型材件相连接;
第二角连接部,所述第二角连接部与第一角连接部相垂直,且所述第二角连接部与所述相交的两型材件中的另一型材件相连接;
角固定件,所述角固定件优选为两个,其中一个所述角固件将所述第一角连接部与所述型材件固定连接,另一个角固定件将所述第二角连接部与相对应的型材件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架层和第二支架层的中间处设置有所述第一连接件,且所述第一连接件与第一支架层和第二支架层之间为H型直角连接结构;
所述第二连接件与第一连接架之间,及所述第二连接件与第二连接架之间为H型直角连接结构。
优选的,还包括第二固定组件,所述第二固定组件设置于H型直角连接的相接处;且所述第二固定件包括,
抗扭销,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上均设置有连接孔,所述抗扭销嵌入所述连接孔内;
螺栓,所述螺栓的一端与抗扭销相连接,其另一端延伸至与第一连接件或第二连接件垂直相交的型材处;且所述型材上设置有凹槽;
螺母,所述螺母设置于所述凹槽内,且所述螺母与螺栓相连接,通过将螺栓拧紧实现第一连接件或第二连接件与相交型材的紧固连接。
优选的,所述型材件为铝合金型材件,且各所述铝合金型材件之间选用拼接或焊接。
一种前端开闭机构,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为以上任一项所述的安装架。
优选的,还包括,
摆动组件,所述摆动组件设置于所述安装架的第一连接架和第二连接架上;
开闭罩体,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罩体和第二罩体,且所述第一罩体与第二罩体均与摆动组件相连接,且通过所述摆动组件使得所述第一罩体与第二罩体之间实现开合状态的转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安装架,此安装架包括安装架本体和安装接口,安装架本体是由多个型材件相互连接而成,并且安装接口设置于安装架本体,并通过此安装接口使得安装架本体能够安装于车体上。从而,使得安装架能够通过标准化型材实现模块化制造,以类似“搭积木”的形式实现产品的快速生产。从而避免了大量的焊接工序,有效解决常规钢制安装架生产工序复杂且生产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前端开闭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安装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连接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安装紧固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1;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2;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型材件三维直角型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型材件H型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型材件半插接式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安装转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中型材件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1;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中型材件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2;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中型材件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3;
图15为本实用新型中型材件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4;
以上各图中:1、安装架;110、支撑架;111、第一支架层;112、第二支架层;120、第一连接架;130、第二连接架;140、第一连接件;150、第二连接件;160、卡槽;170、第一固定组件;171、角连接件;172、角固定件;173、角件盖板;180、第二固定组件;181、抗扭销;182、螺栓;183、螺母;190、紧固件;2、摆动组件;3、开闭罩体;31、第一罩体; 32、第二罩体;4、转接板;5、吊装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示例性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然而应当理解,在没有进一步叙述的情况下,一个实施方式中的元件、结构和特征也可以有益地结合到其他实施方式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下”“前”“后”“第一”“第二”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属于“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时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简介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安装架生产工序复杂且生产效率低的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本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安装架,此安装架包括安装架本体和安装接口,安装架本体是由多个型材件相互连接而成,并且安装接口设置于安装架本体,并通过此安装接口使得安装架本体能够安装于车体上。从而,使得安装架能够通过标准化型材实现模块化制造,以类似“搭积木”的形式实现产品的快速生产。从而避免了大量的焊接工序,有效解决常规钢制安装架生产工序复杂且生产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前端开闭机构,包括安装架1、摆动组件2、开闭罩体3。摆动组件2设置于所述安装架1的第一连接架120和第二连接架130上。其中,开闭罩体3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罩体31和第二罩体32,且第一罩体31与第二罩体32均与摆动组件2相连接,且通过摆动组件2使得所述第一罩体31与第二罩体32之间实现开合状态的转换。
具体的,如图1和图2所示,安装架1,包括,
安装架本体,所述安装架本体包括多个型材件,且多个型材件相互连接构成所述安装架本体;
安装接口,所述安装接口安装于所述安装架本体上,通过所述安装接口使得安装架本体能够安装于车体上。
更具体而言,安装架本体包括支撑架110、第一连接架120和第二连接架130。
支撑架110,所述支撑架110包括多个型材件,且所述支撑架110通过多个所述型材件相互连接形成多边形结构;
第一连接架120,所述第一连接架120设置于所述支撑架110的一侧面上;所述第一连接架120包括多个型材件,且所述第一连接架120通过多个所述型材件相互连接而成;
第二连接架130,所述第二连接架130与所述第一连接架120相对设置于所述支撑架110 另一侧面上;所述第二连接架130包括多个型材件,且所述第二连接架130通过多个所述型材件相互连接而成。
支撑架110用于将整体的前端开闭机构安装于车体上,具体地说,支撑架110包括第一支架层111、第二支架层112、第一连接件140。
更具体地说,第一支架层111包括多个型材件,各所述型材件之间相互连接形成多边形。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架层111包括四个型材件,通过各型材件之间的相互连接形成四边形结构。第二支架层112与第一支架层111相对且平行设置,且第二支架层112包括多个型材件,且各所述型材件之间相互连接形成多边形。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架层111与第二支架层112 的结构相同,即第二支架层112包括四个型材件,且通过各型材之间的相互连接形成长方形结构。同时,第一支架层111与第二支架层112之间通过第一连接件140紧固连接在一起,由此形成支撑架110。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各型材件之间可选用相互拼接,也可以采用焊接连接在一起,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继续参照图2,第一连接件140为型材件,第一连接件140设置于第一支架层111和第二支架层112之间,且第一连接件140的一端与第一支架层111相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二支架层112相连接。具体地说,第一连接件140为多个且相互平行设置,第一连接件140的一端与第一支架层111的两个型材件的相交处相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二支架层112的两个型材件的相交处相连接;如图8所示,其第一连接件140与第一支架层111和第二支架层112之间均采用三维直角连接结构。换言之,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架层111和第二支架层112均为长方形结构,其四角处相对应设置,且第一支架层111与第二支架层112的四角处均设置有第一连接件140,通过第一连接件140使得第一支架层111四个角分别与第二支架层112的相对应的角紧固连接,且第一连接件140的一端与第一支架层111垂直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二支架层112垂直连接,由此使得第一支架层111、第二支架层112、第一连接件140之间形成三维直角连接结构。
进一步,第一连接件140还设置于第一支架层111和第二支架层112中每个型材件的中间位置处,其一端与第一支架层111中型材件的中心处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二支架层112 中型材件的中心处固定连接。即,由第一支架层111和第二支架层112之间形成的四个侧端面中心处均设置有第一连接件140,由此进一步加固了整个支撑架110的稳定性。通过采用以上结构,使得支撑架110以类似“搭积木”的形式实现快速生产。从而避免了大量的焊接工序,有效解决了常规钢制安装架1生产工序复杂且生产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第一连接架120用于将第一罩体31和支撑架110连接在一起。如图3所示,具体地说,第一连接架120包括间隔平行设置的两个型材件,且两个型材件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件150,通过第二连接件150将两个型材件连接在一起,即第一连接架120中各型材件之间采用H型直角连接方式。更具体而言,第一连接架120包括两个较长的型材件,型材件优选为棱柱结构,两个较长的型材件间隔且平行设置,且第二连接件150的一端与其中一型材件紧固连接,其另一端与另一型材件紧固连接,由此通过第二连接件150将两个较长的型材件紧固连接在一起。且两个较长的型材件上设置有摆动组件2,通过此摆动组件2使得第一连接架120与第一罩体31连接在一起,从而通过第一连接架120将第一罩体31和支撑架110连接在一起。
第二连接架130用于将第二罩体32和支撑架110连接在一起。具体地说,如图9所示,第二连接架130包括间隔平行设置的两个型材件,且两个型材件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件150,通过第二连接件150将两个型材件连接在一起,即第二连接架130中各型材件之间也采用H 型插接方式。更具体而言,第二连接架130包括两个较长的型材件,型材件优选为棱柱结构,两个较长的型材件间隔且平行设置,且第二连接件150的一端与其中一型材件紧固连接,其另一端与另一型材件紧固连接,由此通过第二连接件150将两个较长的型材件紧固连接在一起。且两个较长的型材件上设置有摆动组件2,通过此摆动组件2使得第二连接架130与第二罩体32连接在一起,从而通过第二连接架130将第二罩体32和支撑架110连接在一起。
更具体地说,第一连接架120的型材件分别与第一支架层111和第二支架层112的型材件相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架120的型材件与第一支架层111和第二支架层112的型材件之间优选为半插接的连接方式;所述第二连接架130的型材件分别与第一支架层111和第二支架层112的型材件相连接,且第二连接架130的型材与第一支架层111和第二支架层112的型材件之间优选为半插接的连接方式。
本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10所示,第一连接架120和第二连接架130的型材件上均设置有卡槽160。具体的,卡槽160包括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与第一连接架120相对应的支撑架110的型材件卡于第一卡槽160内,且第一卡槽160处设置有紧固件,优选为钣金件。第一连接架120的型材件上设置有槽轨,槽轨中嵌入槽螺母,然后通过螺栓组件和槽螺母将紧固件和相应的型材件可靠连接,从而通过设置此钣金使得支撑架110的型材件更加稳定的固定于所述第一卡槽160内,使得第一连接架120与支撑架110固定连接。第二连接架130 的型材上设置有第二卡槽,与第二连接架130相对应的型材设置于第二卡槽内。同时,也设置有槽轨,槽轨中嵌入槽螺母,然后通过螺栓组件和槽螺母将紧固件和相应的型材件可靠连接,从而通过设置此钣金使得支撑架110的型材件更加稳定的固定于第二卡槽160内,使得第二连接架130与支撑架110固定连接。
同上所述,连接架也可通过各型材件相互拼接,以类似“搭积木”的形式实现快速生产。从而避免了大量的焊接工序,有效解决了常规钢制安装架1生产工序复杂且生产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为了使得各型材件之间能够紧固连接,各型材件之间的相接处设置有第一固定组件170 或第二固定组件180。
具体地说,第一固定组件170分别设置于第一支架层111相交的两型材件之间以及第二支架层112相交的两型材之间,通过第一固定组件170使得相交的两型材之间固定连接;第一固定组件170还设置于第一连接件140与第一支架层111、第二支架层112之间,通过第一固定组件170使得所述第一连接件140与第一支架层111和第二支架层112紧固连接。即,相交的两型材之间均设置有第一固定组件170,通过设置此第一固定组件170使得各型材之间紧固连接。
更具体地说,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固定组件170包括角连接件171、角固定件172;角连接件171设置于相交的两型材之间,角连接件171包括第一角连接部和第二角连接部,第二角连接部与第一角连接部相垂直,且其相交处采用倒角结构,第一角连接部与相交的两型材中的一型材相连接接;且第二角连接部与相交的两型材中的另一型材相连接。本实施例中,角固定件172可为两个,其中一个角固件将第一角连接部与型材件固定连接,另一个角固定件172将第二角连接部与相对应的型材件固定连接。角固定件还可以选为4个,即第一角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上各设有两个角固定件,采用此角固定件使得各型材件之间连接更加稳固。
换言之,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架层111与第二支架层112均为长方形结构,且其他相交的型材之间形成直角,所以相交的两型材件之间均相互垂直,为了使得两型材之间能够更加稳定的固定在一起,本实施例中角连接件171优选为直角结构,即第一角连接部与第二角连接部相垂直,通过采用此结构使得角连接件171能够与相互垂直的两型材件之间紧密贴合,从而使其能够更加紧固的连接在一起。进一步,第一固定组件170还包括角件盖板173,角件盖板173的一端与第一角连接部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与第二角连接部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角件盖板173与第一角连接部和第二角连接部之间采用过盈配合连接在一起。
第二固定件用于进一步加强相交两型材件之间的紧固性,且第二固定件主要用于采用H 型直角连接的型材件的相交处。具体地说,如图7所示,第二固定件包括抗扭销181、螺栓、螺母。第一连接件140或第二连接件150上设置有连接孔,抗扭销181嵌入此连接孔内;且螺栓的一端与抗扭销181相连接,其另一端延伸至与第一连接件140或第二连接件150相垂直的型材处;且此型材件上设置凹槽,螺母设置于所述凹槽内,且螺母与螺栓相连接,由此通过将螺栓拧紧实现第二连接件150与相交型材的紧固连接。
进一步,支撑架110上设置有安装接口,通过所述安装接口使得安装架安装于车体上。本实施例中,安装接口包括转接板4和吊装块5,如图2和图11所述,转接板为两个,且对称设置于支撑架110的两个竖直端面上,吊装块设置于支撑架110的上端面上,且转接板与吊装块均通过螺栓固定安装于支撑架110上,此转接板和吊装块为安装架1与车体的安装接口。需要说明的是,安装接口的结构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改变,从而使其能够满足不同结构的车体。
需要进一步解释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型材件为多种尺寸规格及截面形式,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同时,本实用新型中的型材优选为铝合金型材,且优选的横截面结构如图12至图15所示,通过采用以上结构的铝合金使得型材件的结构强度更加坚固。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中的安装架1通过标准化型材及固定件实现模块化制造,以类似“搭积木”的形式实现产品的快速生产。同时,因为安装架1采用了多种标准化型材及配件,减少了焊接结构,相比于大量使用焊接结构的常规钢制构架可以获得更高的加工精度。同时,本实用新型中的型材优选为铝合金型材,其具有多种尺寸规格及截面形式以满足不同结构的承重要求。铝合金型材同矩形钢管、槽钢、工字钢等型钢相比具有较高的比强度和比刚度,且基于铝合金型材金属安装架1相比于常规钢制金属安装架1重量降低40%以上,符合列车轻量化及节能降耗的要求,且便于检修维护。同时,铝合金型材经过阳极氧化,具有优异的防腐性能。由此,通过采用本实用新型中的安装架1结构,有效的解决了常规钢制安装架1 生产工序复杂且生产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Claims (13)

1.一种安装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架本体,所述安装架本体包括多个型材件,且多个型材件相互连接构成所述安装架本体;
安装接口,所述安装接口安装于所述安装架本体上,通过所述安装接口使得安装架本体能够安装于车体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架本体包括,
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多个型材件,且所述支撑架通过多个所述型材件相互连接形成多边形结构;
第一连接架,所述第一连接架设置于所述支撑架的一侧面上;所述第一连接架包括多个型材件,且所述第一连接架通过多个所述型材件相互连接而成;
第二连接架,所述第二连接架与所述第一连接架相对设置于所述支撑架另一侧面上;所述第二连接架包括多个型材件,且所述第二连接架通过多个所述型材件相互连接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
第一支架层,所述第一支架层包括多个型材件,各所述型材件之间相互拼接形成多边形;
第二支架层,所述第二支架层与所述第一支架层相对且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二支架层包括多个型材件,且各所述型材件之间相互拼接形成多边形;
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为型材件,所述第一连接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架层和第二支架层之间,且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架层相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架层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装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件为多个且相互平行设置,所述第一连接件的一端与第一支架层的两个型材件的相交处相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架层的两个型材件的相交处相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件与第一支架层和第二支架层之间均采用三维直角连接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装架,其特征在于,
第一连接架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个型材件,且两个型材件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件,且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将两个型材件连接在一起;
第二连接架包括平行设置的两个型材件,且两个型材件之间设置有第二连接件,且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将两个型材件连接在一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安装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架的型材分别与第一支架层和第二支架层的型材相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架的型材与第一支架层和第二支架层的型材之间为半插接的连接方式;
所述第二连接架的型材分别与第一支架层和第二支架层的型材相连接,且所述第二连接架的型材与第一支架层和第二支架层的型材件之间为半插接的连接方式。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安装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连接架的型材上设置有第一卡槽,所述支撑架的型材件卡于所述第一卡槽内,且所述第一卡槽处设置有钣金,通过所述钣金使得支撑架的型材件固定于所述第一卡槽内,且使得所述第一连接架与支撑架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架的型材上设置有第二卡槽,所述支撑架的型材件卡于所述第二卡槽内,且所述第二卡槽处设置有钣金,通过所述钣金使得支撑架的型材固定于所述第二卡槽内,且使得所述第二连接架与支撑架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装架,其特征在于,两型材件的相交处均设置有第一固定组件,所述第一固定组件包括,
角连接件,所述角连接件设置于所述相交的两型材之间,且所述角连接件包括,
第一角连接部,所述第一角连接部与所述相交的两型材件中的一型材件相连接;
第二角连接部,所述第二角连接部与第一角连接部相垂直,且所述第二角连接部与所述相交的两型材件中的另一型材件相连接;
角固定件,所述角固定件为两个,其中一个所述角固定件将所述第一角连接部与所述型材件固定连接,另一个角固定件将所述第二角连接部与相对应的型材件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安装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支架层和第二支架层的中间处设置有所述第一连接件,且所述第一连接件与第一支架层和第二支架层之间为H型直角连接结构;
所述第二连接件与第一连接架之间,及所述第二连接件与第二连接架之间为H型直角连接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安装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固定组件,所述第二固定组件设置于H型直角连接的相接处;且所述第二固定组件包括,
抗扭销,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上均设置有连接孔,所述抗扭销嵌入所述连接孔内;
螺栓,所述螺栓的一端与抗扭销相连接,其另一端延伸至与第一连接件或第二连接件垂直相交的型材处;且所述型材上设置有凹槽;
螺母,所述螺母设置于所述凹槽内,且所述螺母与螺栓相连接,通过将螺栓拧紧实现第一连接件或第二连接件与相交型材的紧固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装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型材件为铝合金型材件,且各所述铝合金型材件之间选用拼接或拼接与焊接相组合。
12.一种前端开闭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架,所述安装架为以上权利要求1-11其中任一项所述的安装架。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前端开闭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摆动组件,所述摆动组件设置于所述安装架的第一连接架和第二连接架上;
开闭罩体,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罩体和第二罩体,且所述第一罩体与第二罩体均与摆动组件相连接,且通过所述摆动组件使得所述第一罩体与第二罩体之间实现开合状态的转换。
CN202120011791.3U 2021-01-04 2021-01-04 一种安装架及前端开闭机构 Active CN2144929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011791.3U CN214492909U (zh) 2021-01-04 2021-01-04 一种安装架及前端开闭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011791.3U CN214492909U (zh) 2021-01-04 2021-01-04 一种安装架及前端开闭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492909U true CN214492909U (zh) 2021-10-26

Family

ID=782140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011791.3U Active CN214492909U (zh) 2021-01-04 2021-01-04 一种安装架及前端开闭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4929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492909U (zh) 一种安装架及前端开闭机构
CN111155658A (zh) 一种装配式异型节点连接装置
CN215107229U (zh) 一种角部转换装置
CN104234188A (zh) 一种预制装配式房屋的组合式钢结构
CN112942596A (zh) 装配式模块化钢框架模块间连接节点及连接方法
CN220096478U (zh) 一种工程机械驾驶室高强度承载结构梁
CN112127472A (zh) 一种多高层房屋框架连接件体系
CN213897553U (zh) 一种多高层房屋框架连接件体系中柱连接件的连接结构
CN210530130U (zh) 一种内置工字型钢体的高稳定性矩形方管
CN212835909U (zh) 一种卡紧式厂房支撑钢构件
CN217456115U (zh) 商用车车身安装结构及商用车
CN216340141U (zh) 一种安装通长横梁的螺丝定位卡具及固定系统
CN212077636U (zh) 一种用于钢桁梁安装的匹配件
CN110254524B (zh) 一种连接结构及客车铝合金骨架
CN220035722U (zh) 一种梁柱连接件及梁柱连接组件
CN219298478U (zh) 一种装配式建筑的十字连接件
CN214913308U (zh) 一种玻璃水滑道纵梁接长及其栏杆连接结构
CN215670136U (zh) 装配式模块化钢框架模块间连接节点
CN216546372U (zh) 一种分体式龙门梁及车架总成
CN216766251U (zh) 一种具有抗扭功能的钢结构支撑桁架
CN219528154U (zh) 一种组立式h型钢
CN220285776U (zh) 一种折叠拱架卡扣式连接装置
CN219137968U (zh) 一种扩展车间及集装箱的顶部结构单元
CN211774629U (zh) 一种装配式异型节点连接装置
CN218092768U (zh) 一种塑钢门窗横框与竖框的新型连接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