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492477U - 一种机械式自适应出风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机械式自适应出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492477U
CN214492477U CN202120027432.7U CN202120027432U CN214492477U CN 214492477 U CN214492477 U CN 214492477U CN 202120027432 U CN202120027432 U CN 202120027432U CN 214492477 U CN214492477 U CN 2144924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tube body
wind shielding
air duct
limiting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02743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汪轲
李四旺
段炼
袁侠义
黎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02743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4924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4924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49247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空调系统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机械式自适应出风装置,包括包括风管、挡风件和弹性件;风管包括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第一管体沿其轴向设有第一风道,第一风道的一端封闭,另一端设有与第一风道相连通的入风口;第二管体沿其轴向设有第二风道,第二管体的一端连接于第一管体的侧壁,且二者的连接处设有连通第一风道与第二风道的通风口,第二管体的另一端设有与第二风道相连通的出风口;挡风件设于第一风道内并可沿其轴向滑动,且挡风件的滑动可改变通风口的流通面积;弹性件设于挡风件与第一管体远离入风口的端壁之间,并使得挡风件的初始位置为通风口所对应的预定位置。本申请可保证在不同档位下出风风速保持和缓且稳定。

Description

一种机械式自适应出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空调系统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机械式自适应出风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的空调系统由空调箱壳体、鼓风机、风门、蒸发器、暖风芯体、风道、出风口等组成。当出风口的出风方向指向人体的时候,送风集中,冷风或者热风长时间风向单一地吹向人体,容易使人体因风速过高而感到不适。当出风方向指向其他地方时,人体无法直接享受到空调风。
现有技术中,通过增大出风口的面积,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送风过于集中的问题。但是,对于汽车空调系统,高档位时风速较高,出风口做大可以降低风速使送风柔和,但出风口做大会导致在低挡时风速较小,人体感受不到空调风。
因此,现有技术单纯将出风口面积做大的方式无法解决变档位的风速调节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机械式自适应出风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无法解决汽车空调系统变档位的风速调节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机械式自适应出风装置,包括风管、挡风件和弹性件;所述风管包括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所述第一管体沿其轴向设有第一风道,所述第一风道的一端封闭,另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风道相连通的入风口;所述第二管体沿其轴向设有第二风道,所述第二管体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管体的侧壁,且二者的连接处设有连通所述第一风道与所述第二风道的通风口,所述第二管体的另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二风道相连通的出风口;所述挡风件设于所述第一风道内并可沿其轴向滑动,且所述挡风件的滑动可改变所述通风口的流通面积;所述弹性件设于所述挡风件与所述第一管体远离所述入风口的端壁之间,并使得所述挡风件的初始位置为所述通风口所对应的预定位置。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导向件,所述导向件沿所述第一风道的轴向设于所述第一风道内,所述挡风件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导向件。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向件为滑轨,所述挡风件为与所述滑轨滑动连接的滑块,且所述滑轨设于所述第一风道的内底面。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设所述第二管体远离所述入风口的侧壁的内侧面为后基准面,所述第一限位块与所述第二限位块均设于所述第一风道内且分别位于所述后基准面的两侧,所述挡风件在所述第一限位块与所述第二限位块之间运动。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块设于所述第一风道内远离所述入风口的一端,所述第一限位块平行于所述后基准面的中心面与所述后基准面之间的距离为第一预定距离x,所述挡风件朝向所述第二管体的侧面沿所述第一管体轴向的长度为a,所述第一预定距离x≥a。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管体靠近所述入风口的侧壁的内侧面为前基准面,所述第二管体的前基准面与所述后基准面之间的距离为b;所述第二限位块设于所述第一管体内靠近所述入风口的一端,所述第二限位块平行于所述前基准面的中心面与所述前基准面之间的距离为第二预定距离y,所述第二预定距离y的取值范围为1/6b≦y≦1/4b。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预定距离y=1/5b。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块和所述第二限位块均设于所述第一管体远离所述第二管体的侧壁的内侧面上。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管体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管体的侧壁的中部处。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为渐进型弹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机械式自适应出风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机械式自适应出风装置,通过设置由风力及弹性件协同控制的可滑动挡风件,根据风力大小调节通风口的面积,从而调节风室腔内的静压,实现在不同档位下平衡出风口内外的压强差,使出风的动压变化不大,降低风速,即在不同档位下出风风速保持和缓且稳定,达到柔和送风的效果,实现有凉感无风感的送风设计,有效解决人体因风速过高而感到不适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机械式自适应出风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机械式自适应出风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机械式自适应出风装置的工作状态示意图一;
图4是机械式自适应出风装置的工作状态示意图二;
图5是机械式自适应出风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汽车空调系统的吹面风道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管体;11、入风口;2、第二管体;21、出风口;22、后基准面;23、前基准面;3、导向件;4、挡风件;5、弹性件;6、第一限位块;7、第二限位块;A、通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如图1-图6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机械式自适应出风装置,安装在汽车空调系统的吹面风道末端使用。
参见图1及图2,机械式自适应出风装置主要包括风管、挡风件4和弹性件5。风管包括第一管体1和第二管体2。第一管体1沿其轴向设有第一风道,第一风道的一端封闭,另一端设有与第一风道相连通的入风口11。第二管体2沿其轴向设有第二风道,第二管体2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管体1的侧壁,且二者的连接处设有连通第一风道与第二风道的通风口A,第二管体2的另一端设有与第二风道相连通的出风口21。挡风件4设于第一风道内并可沿其轴向滑动,且挡风件4的滑动可改变通风口A的流通面积。弹性件5设于挡风件4与第一管体1远离入风口11的端壁之间,并使得挡风件4的初始位置为通风口A所对应的预定位置。
机械式自适应出风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参见图3及图4(图中省略了导向件3没画),首先,出风口21外的静压为标准大气压(设定为0点),出风口21内(即第二管体2及第一管体1形成的风道腔内)的静压与出风口21外的静压的差值记为压强差P。当用户将空调档位设置为低档位时,空调风量较小,当低流量空调风通过风道时,挡风件4受到的风力较小,使弹性件5发生较小形变或不发生形变,挡风件4朝向第一管体1末端的移动距离较小或挡风件4位置不变,即通风口A的面积略微变大或不变,如图3所示,此时出风口21内外的压强差记为P0,此时P0较小,风速柔和。当用户将空调档位设置为高档位时,空调风量较大,当大流量空调风通过风道时,此时出风口21内外的压强差记为P1,P1较大,风速较强。挡风件4受到的较强风力传递到弹性件5上,使弹性件5发生明显形变,挡风件4的移动距离增大,即通风口A的面积变大,如图4所示,从而降低风室腔内的静压,此时出风口21内外的压强差记为P2,此时P2变得较小(与P0接近),风速降低。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机械式自适应出风装置,通过设置由风力及弹性件5协同控制的可滑动挡风件4,根据风力大小调节通风口A的面积,从而调节风道腔内的静压,实现在不同档位下平衡出风口21内外的压强差,使出风的动压变化不大,降低风速,即在不同档位下出风风速保持和缓且稳定(即使P0≈P2),达到柔和送风的效果,实现有凉感无风感的送风设计,有效解决人体因风速过高而感到不适的问题。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2,还包括导向件3,导向件3沿第一风道的轴向设于第一风道内,挡风件4可滑动地连接于导向件3。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2,导向件3为滑轨,挡风件4为与滑轨滑动连接的滑块,且滑轨设于第一风道的内底面。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2及图5,还包括第一限位块6和第二限位块7。设第二管体2远离入风口11的侧面的内侧壁为后基准面22,第一限位块6与第二限位块7均设于第一管体1内且分别位于后基准面22的两侧,挡风件4在第一限位块6与第二限位块7之间运动。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2及图5,第一限位块6设于第一风道内远离入风口11的一端,第一限位块6平行于后基准面22的中心面与后基准面22之间的距离为第一预定距离x,挡风件4朝向第二管体2的侧面沿第一管体1轴向的长度为a,第一预定距离x≥a。如图5所示,第一限位块6的中心面即第一限位块6朝向所述第二管体的端面底边的中线所在的平面。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2及图5,第一预定距离x=a。
根据上述设置,当选择空调高档位时,风力足够大,可使挡风件4运动至其前侧面完全离开第二管体2与第一管体1的连通口,即完全失去对连通口的挡风作用,通风口A的通风量达到最大。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2及图5,第二管体2靠近入风口11的侧面的内侧壁为前基准面23,第二管体2的前基准面23与后基准面22之间的距离为b,第二限位块7设于第一管体1内靠近入风口11的一端,第二限位块7平行于所述前基准面的中心面与前基准面23之间的距离为第二预定距离y,第二预定距离y的取值范围为1/6b≦y≦1/4b。如图5所示,第二限位块7的中心面即第二限位块7朝向所述第二管体的端面底边的中线所在的平面。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2及图5,第二预定距离y=1/5b。
根据上述设置,由于设置了第二限位块7,限定了挡风件4的最大移动位置,因此可以将弹性件5的初始状态设置为处于小幅度压缩状态,使弹性件对挡风件4有一个预压紧力,以用于抵消一些低档位的风力。当选择空调低档位时,挡风件4受到的风力较小,弹性件5不发生形变。同时,使用第二限位块7对挡风件4的最大移动位置进行限定,可以保证通风口A的初始面积符合设计时的数据,比仅仅采用弹性件5限制挡风件4的初始位置更可靠。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2,第一限位块6和第二限位块7均设于第一管体1远离第二管体2的侧壁的内侧面上。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2,第二管体2的一端连接于第一管体1的侧壁的中部处,第二管体2与第一管体1形成T字形。
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3及图4,弹性件5为渐进型弹簧。渐进型弹簧也称为变截面弹簧,即沿轴向方向的粗细及疏密有序变化的弹簧,使用时可以通过弹性系数较低的部分吸收压力。
汽车空调箱的鼓风机风量一般有7挡,一般会选择3-4挡,因为1挡风太小感受不到空调风,7挡出风口风速较高会引起不适。现有技术中,要实现大风量时舒适性的送风需要把出风口做大,以降低风速,但出风口做大会导致1-4挡低档位低风量的时候,风速较小,使人感受不到空调风。而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机械式自适应出风装置,通过设置由风力及弹性件5协同控制的可滑动挡风件4,根据风力大小调节通风口A的面积,从而调节风室腔内的静压,实现在不同档位下平衡出风口21内外的压强差,使出风的动压变化不大,降低风速,即在不同档位下出风风速保持和缓且稳定,实现高档位和低档位时的舒适性送风效果,实现有凉感无风感的送风设计。
图6所示为汽车空调系统的吹面风道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机械式自适应出风装置安装在汽车空调系统的吹面风道末端使用,即安装在图6圆圈所示处使用。吹面风道与出风装置的出风口21存在拐角,一方面左右吹面风道的造型本身是有拐角的,另一方面,拐角可以让风对着挡风件4吹,可以让挡风件4的受力与运动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出风口21与格栅叶片相连。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机械式自适应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风管、挡风件和弹性件;
所述风管包括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所述第一管体沿其轴向设有第一风道,所述第一风道的一端封闭,另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风道相连通的入风口;所述第二管体沿其轴向设有第二风道,所述第二管体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管体的侧壁,且二者的连接处设有连通所述第一风道与所述第二风道的通风口,所述第二管体的另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二风道相连通的出风口;
所述挡风件设于所述第一风道内并可沿其轴向滑动,且所述挡风件的滑动可改变所述通风口的流通面积;
所述弹性件设于所述挡风件与所述第一管体远离所述入风口的端壁之间,并使得所述挡风件的初始位置为所述通风口所对应的预定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式自适应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向件,所述导向件沿所述第一风道的轴向设于所述第一风道内,所述挡风件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导向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械式自适应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件为滑轨,所述挡风件为与所述滑轨滑动连接的滑块,且所述滑轨设于所述第一风道的内底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机械式自适应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管体远离所述入风口的侧壁的内侧面为后基准面,所述第一限位块与所述第二限位块均设于所述第一风道内且分别位于所述后基准面的两侧,所述挡风件在所述第一限位块与所述第二限位块之间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械式自适应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块设于所述第一风道内远离所述入风口的一端,所述第一限位块平行于所述后基准面的中心面与所述后基准面之间的距离为第一预定距离x,所述挡风件朝向所述第二管体的侧面沿所述第一管体轴向的长度为a,所述第一预定距离x≥a。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械式自适应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体靠近所述入风口的侧壁的内侧面为前基准面,所述第二管体的前基准面与所述后基准面之间的距离为b;所述第二限位块设于所述第一管体内靠近所述入风口的一端,所述第二限位块平行于所述前基准面的中心面与所述前基准面之间的距离为第二预定距离y,所述第二预定距离y的取值范围为1/6b≦y≦1/4b。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机械式自适应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预定距离y=1/5b。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械式自适应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块和所述第二限位块均设于所述第一管体远离所述第二管体的侧壁的内侧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式自适应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体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管体的侧壁的中部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械式自适应出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渐进型弹簧。
CN202120027432.7U 2021-01-05 2021-01-05 一种机械式自适应出风装置 Active CN2144924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027432.7U CN214492477U (zh) 2021-01-05 2021-01-05 一种机械式自适应出风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027432.7U CN214492477U (zh) 2021-01-05 2021-01-05 一种机械式自适应出风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492477U true CN214492477U (zh) 2021-10-26

Family

ID=782144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027432.7U Active CN214492477U (zh) 2021-01-05 2021-01-05 一种机械式自适应出风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49247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22660B (zh) 空调送风装置
US9539882B2 (en) Air conditioning register
AU2020212092A1 (en) Combination of overhead air-conditioning unit
EP0571065A1 (en) Helmet
JP2008149828A (ja) 空調用薄型レジスタ
CN214492477U (zh) 一种机械式自适应出风装置
EP4067136A1 (en) Slim air vent for vehicle
CN210607633U (zh) 一种5g车载鲨鱼鳍天线
CN209776100U (zh) 出风口装置、空调系统及交通工具
CN212654177U (zh) 一种隐藏式空调出风口、空调设备及机动车
CN211451160U (zh) 一种空调导风门以及空调器
CN209257838U (zh) 一种汽车空调出风口垂直叶片
CN211417258U (zh) 送风结构及空调机组
CN217374089U (zh) 一种汽车空调吹面通风管道总成
CN220088679U (zh) 一种帽主体和帽子
CN209944520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
CN212746699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3375895B (zh) 一种空调送风装置
CN213404858U (zh) 一种电子烟的推盖进气结构
CN210373743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空调器
CN218096241U (zh) 一种空调器
CN215523704U (zh) 一种带微型平行风道的空调导风板结构
CN216424244U (zh) 一种汽车后端板总成
CN212073607U (zh) 后搁物板总成及车辆
CN214396502U (zh) 一种低压损汽车座椅座垫通风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