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746699U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746699U CN212746699U CN202021539654.9U CN202021539654U CN212746699U CN 212746699 U CN212746699 U CN 212746699U CN 202021539654 U CN202021539654 U CN 202021539654U CN 212746699 U CN212746699 U CN 21274669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indoor unit
- heat exchange
- guide plate
- deflec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其中,该空调室内机包括外壳、内导风板及外导风板,外壳具有换热风道;外壳具有换热风道及与换热风道连通的主出风口,外壳的面板内侧形成有与换热风道连通的分流通道,面板上开设有与分流通道连通的辅出风口;内导风板设置于换热风道内,且内导风板沿主出风口的长度方向延伸,用以分配流向主出风口和分流通道的气流量;外导风板设置于主出风口处,外导风板沿主出风口的长度方向延伸,用以将主出风口打开或闭合;其中,内导风板的宽度不小于外导风板的宽度的三分之一倍。上述空调室内机能降低空调室内机的风感及提高空调室内机的导风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空调室内机通常只设置有一个出风口,当空调室内机的风量为正常风量时,用户通常会感受到风感,而当空调室内机的风量增加时,由于出风口的面积有限,用户会感受强烈的风感,进而引起用户不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旨在降低空调室内机的风感以及提高空调室内机的导风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空调室内机,包括
外壳,具有换热风道及与所述换热风道连通的主出风口,所述外壳的面板内侧形成有与所述换热风道连通的分流通道,所述面板上开设有与所述分流通道连通的辅出风口;
内导风板,设置于所述换热风道内,且所述内导风板沿所述主出风口的长度方向延伸,用以分配流向所述主出风口和所述分流通道的气流量;以及
外导风板,设置于所述主出风口处,所述外导风板沿所述主出风口的长度方向延伸,用以将所述主出风口打开或闭合;
其中,所述内导风板的宽度不小于所述外导风板的宽度的三分之一倍。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内导风板的宽度不小于所述外导风板的宽度的二分之一倍。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内导风板的宽度不大于所述外导风板的宽度的四分之三倍。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内导风板与所述外导风板均呈弧形,所述内导风板的宽度为所述内导风板的弦长,所述外导风板的宽度为所述外导风板的弦长。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内导风板的曲率半径大于所述外导风板的曲率半径。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外导风板与所述面框或所述换热风道的风道壁转动连接,所述内导风板与所述换热风道的风道壁转动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换热器和风机,所述风机设于所述换热风道内,且在气流方向上,所述风机位于所述换热器与所述内导风板之间;和/或
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百叶,所述百叶设于所述换热风道内,且在气流方向上,所述内导风板相对于所述百叶更靠近所述主出风口。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面板包括第一无风感部,所述辅出风口开设于所述第一无风感部上,所述第一无风感部通过所述辅出风口与所述分流通道连通。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面板的前侧、左侧及右侧中的至少一者上设置有所述第一无风感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外导风板包括与所述换热风道连通的第二无风感部;
所述第一无风感部为格栅板或孔板,所述格栅板或所述孔板上的多个通孔即为多个所述辅出风口;
所述第二无风感部为格栅板或孔板。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上述的空调室内机;以及
空调室外机,所述空调室外机与所述空调室内机通过冷媒管连接;
其中,所述空调室内机为壁挂式空调室内机,所述辅出风口位于所述主出风口的上方。
上述空调室内机中,外壳的面板内侧形成有分流通道,分流通道与换热风道连通。面板上开设有辅出风口,辅出风口与分流通道连通。经换热风道流出的气流能经主出风口流入室内,也能经分流通道后,从辅出风口流入室内。如此,用户感受到风感会相对较小,从而可以提升空调室内机的舒适性。而内导风板的宽度L1不小于外导风板的宽度L2的三分之一倍,也即内导风板的宽度L1较大,可以使得气流在内导风板的表面不易发生分离,非常利于内导风板将气流导入分流通道,也即非常利于内导风板分配流向主出风口与分流通道的气流量,具有较好的导风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在图1上标注了气流走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与图1对应的空调室内机的前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与图4对应的空调室内机的前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空调室内机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与图6对应的空调室内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 名称 | 标号 | 名称 |
10 | 空调室内机 | 200 | 外壳 |
300 | 内导风板 | 400 | 外导风板 |
210 | 面板 | 202 | 换热风道 |
204 | 主出风口 | 10a | 分流通道 |
2122 | 辅出风口 | 500 | 换热器 |
600 | 风机 | 700 | 百叶 |
212 | 第一无风感部 | 410 | 第二无风感部 |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该空调室内机10包括外壳200、内导风板300以及外导风板400。
外壳200具有换热风道202及与换热风道202连通的主出风口204。外壳200的面板210内侧形成有与换热风道202连通的分流通道10a。面板210上开设有与分流通道10a连通的辅出风口2122。
内导风板300设置于换热风道202内。内导风板300沿主出风口204的长度方向延伸用以分配流向主出风口204和分流通道10a的气流量。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主出风口204的长度方向为左右方向。
外导风板400设于主出风口204处,外导风板400沿主出风口204的长度方向延伸。外导风板400用以将主出风口204打开或闭合。
其中,内导风板300的宽度L1不小于(大于等于)外导风板400的宽度L2的三分之一倍。
传统的空调室内机通常只设置有主出风口,当空调室内机的风量为正常风量时,用户通常会感受到风感,而当空调室内机的风量增加时,由于主出风口的面积有限,用户会感受强烈的风感,进而引起用户不适。
而在上述空调室内机10中,外壳200的面板210内侧形成有分流通道10a,分流通道10a与换热风道202连通。面板210上开设有辅出风口2122,辅出风口2122与分流通道10a连通。经换热风道202流出的气流能经主出风口204流入室内,也能经分流通道10a后,从辅出风口2122流入室内。如此,用户感受到风感会相对较小,从而可以提升空调室内机10的舒适性。而内导风板300的宽度L1不小于xi外导风板400的宽度L2的三分之一倍,也即内导风板300的宽度L1较大,可以使得气流在内导风板300的表面不易发生分离,非常利于内导风板300将气流导入分流通道10a,也即非常利于内导风板300分配流向主出风口204与分流通道10a的气流量,具有较好的导风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辅出风口2122位于主出风口204上方。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辅出风口2122也可以位于主出风口204下方。
在本实施例中,内导风板300的宽度L1不小于(大于等于)外导风板400的宽度L2的二分之一倍。如此,更利于内导风板300将气流导入分流通道10a。
在本实施例中,内导风板300的宽度L1不大于(小于等于)外导风板400的宽度L2的四分之三倍。如此,不仅利于内导风板300将气流导入分流通道10a,而且当内导风板300相对于换热风道202的位置可变时,也即当内导风板300与换热风道202的风道壁活动连接时,内导风板300的宽度L1小于等于外导风板400的宽度的四分之三倍,还利于内导风板300在换热风道202内运动。
可以理解,当内导风板300相对于换热风道202的位置固定不变时,内导风板300的宽度以不干涉外导风板400的运动为界限,内导风板300的宽度L1也可以大于等于外导风板400的宽度L2。
在本实施例中,内导风板300与外导风板400均呈弧形,内导风板300的宽度L1为内导风板300的弦长,外导风板400的宽度L2为外导风板400的弦长。
在本实施例中,内导风板300的曲率半径大于外导风板400的曲率半径。如此,更利于内导风板300将气流导入分流通道10a。
在本实施例中,内导风板300与换热风道202的风道壁转动连接。如此,可以通过调整内导风板300的角度,更多样化的实现内导风板300分配流向主出风口204和分流通道10a的气流量。例如,通过调整内导风板300的角度,可以实现主出风口204大量出风,辅出风口2122小量出风的出风模式,也可以实现主出风口204与辅出风口2122均衡出风的出风模式等。
在本实施例中,外导风板400与面框210或换热风道202的风道壁转动连接。如此,非常便于外导风板400打开或闭合主出风口204,而且可以通过调整外导风板400的角度来实现外导风板400多角度导风。
在本实施例中,外壳200包括面框210及设于面框210内的换热器500和风机600。换热风道202位于面框210上。面板210与面框210之间形成与换热风道202连通的分流通道10a。外导风板400与面框210转动连接。可以理解,在其他实施例中,外导风板400也可以与面板210转动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10还包括换热器500和风机600。风机600设于换热风道(202)内,且在气流方向上,风机600位于换热器500与内导风板300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空调室内机10还包括百叶700,百叶700设于换热风道202内,且在气流方向上,内导风板300相对于百叶700更靠近主出风口204。百叶700可以调整经换热风道202流出的气流的流向。
为了进一步实现无风感,在本实施例中,面板210包括第一无风感部212,辅出风口2122开设于第一无风感部212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无风感部212为格栅板或孔板,辅出风口2122为多个,多个辅出风口2122为格栅板或者孔板上的多个通孔。在本实施例中,孔板上的通孔的孔径为2mm-10mm。格栅板上的通孔的孔径大于孔板上的通孔的孔径。
无风感技术是用户最欢迎的室内舒适送风方式之一。相关技术中,采用多孔导风板(相当于上述的外导风板400)替代传统的无孔导风板(相当于上述的外导风板400),在正常送风模式下,多孔导风板打开出风口(相当于上述的主出风口204),实现正常送风,在无风感送风模式下,多孔导风板闭合出风口,通过多孔导风板上的孔送风,可以很好的降低人的吹风感,实现无风感室内送风。但由于多孔导风板的风阻较大,导致在无风感送风模式下,空调室内机的出风量较小,在制冷无风感送风模式下,无风感制冷能力较差。
也即相关技术中,直接在外导风板上形成通孔,以外导风板为无风感部,由于外导风板的面积有限,导致无风感部的面积有限,导致在无风感送风模式下(在外导风板闭合主出风口的模式下),空调室内机的出风量较小,在制冷无风感送风模式下,无风感制冷能力较差。
而在上述空调室内机10中,由于面板210的面积远大于外导风板400的面积,从而可以设置面积较大的第一无风感部212,进而在无风感送风模式下(在外导风板400闭合主出风口204的模式下),相对于以外导风板为无风感部的空调室内机,上述空调室内机10的出风量较大,在制冷无风感送风模式下,无风感制冷能力较好,提高了空调室内机10的无风感制冷能力。
在本实施例中,面板210的前侧、左侧及右侧中的至少一者上设置有第一无风感部212。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及图5所示,面板210的前侧、左侧及右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无风感部212。如此,面板210的实际出风面积大,在无风感送风模式下(在外导风板400闭合主出风口204的模式下),上述空调室内机10的出风量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及图7所示,面板210的左侧及右侧分别设置有第一无风感部212。如此,不仅可以使得面板210具有较大的实际出风面积,而且还可以避免位于面板210前侧的第一无风感部212影响面板210的整体外观。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及图3所示,外导风板400包括与换热风道202连通的第二无风感部410。第二无风感部410为格栅板或孔板。如此,在无风感送风模式下(在外导风板400闭合主出风口204的模式下),第一无风感部212与第二无风感部410可以同时出风,进而在无风感送风模式下,空调室内机10的出风量更大,在制冷无风感送风模式下,无风感制冷能力更好。
在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空调器,该空调器包括上述的空调室内机10以及空调室外机,空调室外机与空调室内机通过冷媒管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上述空调室内机10为壁挂式空调室内机。上述内容涉及的上下、左右及前后六个方位是指,当壁挂式空调室内机挂于墙壁上后,用户正对挂式空调室内机10时,以用户视角确定的六个方位。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具有换热风道及与所述换热风道连通的主出风口,所述外壳的面板内侧形成有与所述换热风道连通的分流通道,所述面板上开设有与所述分流通道连通的辅出风口;
内导风板,设置于所述换热风道内,且所述内导风板沿所述主出风口的长度方向延伸,用以分配流向所述主出风口和所述分流通道的气流量;以及
外导风板,设置于所述主出风口处,所述外导风板沿所述主出风口的长度方向延伸,用以将所述主出风口打开或闭合;
其中,所述内导风板的宽度不小于所述外导风板的宽度的三分之一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导风板的宽度不小于所述外导风板的宽度的二分之一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导风板的宽度不大于所述外导风板的宽度的四分之三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导风板与所述外导风板均呈弧形,所述内导风板的宽度为所述内导风板的弦长,所述外导风板的宽度为所述外导风板的弦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导风板的曲率半径大于所述外导风板的曲率半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导风板与所述面板或所述换热风道的风道壁转动连接,所述内导风板与所述换热风道的风道壁转动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换热器和风机,所述风机设于所述换热风道内,且在气流方向上,所述风机位于所述换热器与所述内导风板之间;和/或
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百叶,所述百叶设于所述换热风道内,且在气流方向上,所述内导风板相对于所述百叶更靠近所述主出风口。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包括第一无风感部,所述辅出风口开设于所述第一无风感部上,所述第一无风感部通过所述辅出风口与所述分流通道连通。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的前侧、左侧及右侧中的至少一者上设置有所述第一无风感部。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导风板包括与所述换热风道连通的第二无风感部;
所述第一无风感部为格栅板或孔板,所述格栅板或所述孔板上的多个通孔即为多个所述辅出风口;
所述第二无风感部为格栅板或孔板。
11.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以及
空调室外机,所述空调室外机与所述空调室内机通过冷媒管连接;
其中,所述空调室内机为壁挂式空调室内机,所述辅出风口位于所述主出风口的上方。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539654.9U CN212746699U (zh) | 2020-07-29 | 2020-07-29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539654.9U CN212746699U (zh) | 2020-07-29 | 2020-07-29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746699U true CN212746699U (zh) | 2021-03-19 |
Family
ID=750246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539654.9U Active CN212746699U (zh) | 2020-07-29 | 2020-07-29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746699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838407A (zh) * | 2022-04-29 | 2022-08-02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空调室内机 |
-
2020
- 2020-07-29 CN CN202021539654.9U patent/CN212746699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838407A (zh) * | 2022-04-29 | 2022-08-02 |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 空调室内机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483393A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2511468U (zh) |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2746699U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6744626U (zh) | 立式空调室内机 | |
CN107504570A (zh) | 空调器 | |
CN207146615U (zh) | 空调器 | |
CN212618753U (zh) | 天花机及空调器 | |
CN217715177U (zh) | 立式空调器 | |
CN210601923U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8672376U (zh) | 一种壁挂式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8721861U (zh) | 立式空调室内机 | |
CN218295968U (zh) | 立式空调室内机 | |
CN218119931U (zh) | 立式空调室内机 | |
CN218119928U (zh) | 立式空调室内机 | |
CN212746700U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09819694U (zh) | 空调器 | |
CN210373743U (zh) |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空调器 | |
CN211400055U (zh) |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 | |
CN114046566A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7715175U (zh) | 立式空调器 | |
CN217715176U (zh) | 立式空调器 | |
CN218033378U (zh) | 立式空调器 | |
CN217715174U (zh) | 立式空调器 | |
CN217685385U (zh) | 立式空调器 | |
CN210373757U (zh)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