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19931U - 立式空调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立式空调室内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119931U
CN218119931U CN202221554507.8U CN202221554507U CN218119931U CN 218119931 U CN218119931 U CN 218119931U CN 202221554507 U CN202221554507 U CN 202221554507U CN 218119931 U CN218119931 U CN 2181199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shell
column
airflow
air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554507.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尹晓英
王永涛
李英舒
张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ing Electric Co Ltd, Haier Smart Home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er Air Conditioner Gen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554507.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1199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1199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1199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立式空调室内机,其第一柱壳,第一柱壳呈竖直柱状,第一柱壳前侧开设有用于吹出第一气流的第一出风口;第二柱壳,第二柱壳呈竖直柱状,第二柱壳的前侧开设有用于吹出第二气流的第二出风口;第三柱壳,第三柱壳呈竖直柱状,第三柱壳的前侧开设有用于吹出第三气流的第三出风口;第二柱壳与第三柱壳沿横向排列于第一柱壳两侧,第一气流、第二气流和第三气流互不相同。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多种输送风模式,为用户带来更加舒适的送风体验。

Description

立式空调室内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立式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现有柜式空调器的外观差异不明显,依据现有送风方式,体验不佳,导致用户有很多抱怨。用户在使用空调制冷时,经常会遇到一组矛盾的问题:出风温度低、风速高,吹人身上不舒服,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风太“硬”,不够柔和。结合用户痛点和行业发展趋势,提出软风体验特性。研究发现,如果能在空调冷风中混入一部分室内或者室外空气,混合后气流温度会上升1°-2°,吹在人身上的感觉也更加柔和舒适。同时,现有柜机多为单一功能送风,无法满足用户多样化差异性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立式空调室内机,能够解决空调吹风太“硬”和送风功能单一,能够提供多种软风输送模式,为用户带来更加舒适的送风体验。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立式空调室内机,包括:
第一柱壳,所述第一柱壳呈竖直柱状,所述第一柱壳前侧开设有用于吹出第一气流的第一出风口;
第二柱壳,所述第二柱壳呈竖直柱状,所述第二柱壳的前侧开设有用于吹出第二气流的第二出风口;
第三柱壳,所述第三柱壳呈竖直柱状,所述第三柱壳的前侧开设有用于吹出第三气流的第三出风口;
所述第二柱壳与所述第三柱壳沿横向排列于所述第一柱壳两侧,所述第一气流、所述第二气流和所述第三气流互不相同。
可选地,所述第一气流、所述第二气流和所述第三气流为换热气流、室内空气、新风气流、净化气流、加湿气流和水洗气流中的三种。
可选地,所述第二柱壳与所述第一柱壳之间构成第一引风间隔,以便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或所述第二出风口出风时依靠负压作用带动所述第一引风间隔内的空气向前流动;所述第三柱壳与所述第一柱壳之间构成第二引风间隔,以便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或所述第三出风口出风时依靠负压作用带动所述第二引风间隔内的空气向前流动;
所述第一引风间隔和所述第二引风间隔均呈从后向前横向尺寸逐渐变大的渐扩状。
可选地,所述第二柱壳沿横向的宽度与所述第一柱壳沿横向的宽度之比小于1/2;所述第二柱壳沿前后方向的纵深尺寸与所述第一柱壳沿前后方向的纵深尺寸之比小于1/2,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第二出风口沿横向排列;
所述第三柱壳沿横向的宽度与所述第一柱壳沿横向的宽度之比小于1/2;所述第三柱壳沿前后方向的纵深尺寸与所述第一柱壳沿前后方向的纵深尺寸之比小于1/2,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第三出风口沿横向排列;
所述第一出风口呈竖条状,所述第二出风口呈竖条状,所述第三出风口呈竖条状。
可选地,所述第一柱壳的后壁和两个侧壁的后部均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的第一进风口;
所述第二柱壳的远离所述第一柱壳的侧壁的后部和所述第二柱壳的后壁上均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出风口连通的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位于所述第二进风口的后侧;
所述第三柱壳的下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三出风口连通的第三进风口。
可选地,立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
贯流风机,所述贯流风机竖直设置于所述第二柱壳内部;
下壳,所述下壳设置于所述第三柱壳下方;
引风风机,所述引风风机设置于所述下壳内,用于将所述第三气流引入所述第三柱壳;换热器和换热风机,设置于所述第一柱壳内,以使所述第一气流为换热气流。
可选地,所述下壳后侧壁设置有第四进风口,所述第四进风口与所述引风风机的进风口连通;
所述第四进风口为室外新风进风口;
所述第四进风口与所述引风风机的进风口之间设置有功能模块;所述功能模块为净化模块和/或加湿模块。
可选地,所述第三柱壳内设置有连通第三出风口的风道;
所述风道内设置有沿竖向排列的多个导流片,每个所述导流片从前至后延伸,且后端向下弯折形成导流弯折部位置越靠上的所述导流片的前、后端距离越大。
可选地,所述第二柱壳的两个侧壁间距从后向前逐渐变小,构成渐缩状;
所述第三柱壳的两个侧壁间距从后向前逐渐变小,构成渐缩状。
可选地,所述第一柱壳的两个侧壁关于一前后延伸的竖直参考平面对称设置;所述第二柱壳和所述第三柱壳横截面轮廓关于所述竖直参考平面对称设置,以使第一引风间隔和所述第二引风间隔对称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包括大的第一柱壳和两个小的第二柱壳和第三柱壳,第二柱壳和第三柱壳位于第一柱壳两侧,形成一大两小全新的三柱壳立式空调室内机。第一柱壳、第二柱壳和第三柱壳分别有各自独立的第一出风口、第二出风口和第三出风口。第一出风口、第二出风口和第三出风口分别吹出第一气流、第二气流和第三气流。第一气流、第二气流和第三气流可以为换热气流、室内空气、新风气流、净化气流、加湿气流和水洗气流中的任一种,且第一气流、第二气流和第三气流各不相同。例如,第一柱壳吹出换热气流,两侧第二柱壳和第三柱壳分别吹出室内空气和新风气流。第一柱壳、第二柱壳和第三柱壳可以分别单独送风,也可以同时送风,并且通过第一出风口、第二出风口和第三出风口的出风方向的设置可以实现多样化多角度送风。再例如,第一柱壳、第二柱壳和第三柱壳同时送风,且出风方向一致,三种气流在前方混合,混合气流温度适中,混合风风量和风速更大,送风更远。
进一步地,第一柱壳与第二柱壳之间形成第一引风间隔,第一柱壳与第三柱壳之间形成第二引风间隔。如此,当第一柱壳和/或第三柱壳出风时,在第一引风间隔处形成负压环境,促使立式空调室内机后方的室内空气经第一引风间隔向前流动,以混入第一柱壳和/或第三柱壳的出风气流,形成引流混风效果。混风气流的温度相比换热气流更接近室温,舒适性更高,风感更加柔和,也使风量和风速增大,送风距离更远。当第一柱壳和/或第二柱壳出风时,也有上述相同的效果。特别的,当第二出风口、第三出风口和第一出风口出风方向一致时,可以将第二出风口、第三出风口和第一出风口的出风以及第一引风间隔内、第二引风间隔内向前流动的室内空气在前方混合,形成混合风。混合风风量和风速增大,送风距离更远。
进一步地,第二柱壳和第三柱壳吹出室内空气、新风气流、净化气流、加湿气流或水洗气流等调节气流,使得这些调节气流能更早、更多地与换热气流的进行混合,增强掺混率,并使其更好地向室内各处扩散。
进一步地,考虑到新风气流是从第三柱壳底部进入第三柱壳的,可能会导致第三出风口的中部或上部的出风量偏小。因此,本实用新型特别在第三柱壳内设置竖向排列的多个导流片,并且位置越靠上的所述导流片的前、后端距离越大,使得第三出风口在竖向各处的出风更加均匀。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前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立式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左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立式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右视图;
图4是图1的C-C向示意性剖视图;
图5是图1的A-A向示意性剖视图;
图6是图1的B-B向示意性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的第三柱壳和机壳被剖的局部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的第二柱壳向前吹风的局部示意性剖视图;
图9是图8中A的示意性放大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的第二柱壳向左吹风的局部示意性剖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的第二柱壳向右吹风的局部示意性剖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的第二柱壳向左旋转的局部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的第二柱壳向右旋转的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至图13来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其中,“前”、“后”、“上”、“下”、“顶”、“底”、“内”、“外”、“横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也即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当某个特征“包括或者包含”某个或某些其涵盖的特征时,除非另外特别地描述,这指示不排除其它特征和可以进一步包括其它特征。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耦合”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立式空调室内机。立式空调室内机为分体式空调的室内部分,用于调节室内空气,例如制冷/制热、除湿、引入新风等等。立式空调室内机可以为常规的落地式柜机,也可为竖式壁挂机。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前视图,参考图2至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包括第一柱壳10、第二柱壳20和第三柱壳30。
第一柱壳10呈竖直柱状,第一柱壳10的前侧开设有用于吹出第一气流的第一出风口11。第二柱壳20呈竖直柱状,第二柱壳20的前侧开设有用于吹出第二气流的第二出风口21。第三柱壳30呈竖直柱状,第三柱壳30的前侧开设有用于吹出第三气流的第三出风口31。第二柱壳20与第三柱壳30沿横向排列于第一柱壳10两侧,第一气流、第二气流和第三气流互不相同。
本实用新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包括大的第一柱壳10和两个小的第二柱壳20和第三柱壳30,第二柱壳20和第三柱壳30位于第一柱壳10两侧,形成一大两小全新的三柱壳立式空调室内机。第一柱壳10、第二柱壳20和第三柱壳30分别有各自独立的第一出风口11、第二出风口21和第三出风口31。第一出风口11、第二出风口21和第三出风口31分别吹出第一气流、第二气流和第三气流。第一气流、第二气流和第三气流可以为换热气流、室内空气、新风气流、净化气流、加湿气流和水洗气流中的任一种,且第一气流、第二气流和第三气流各不相同。例如,第一柱壳10吹出换热气流,两侧第二柱壳20和第三柱壳30分别吹出室内空气和新风气流。第一柱壳10、第二柱壳20和第三柱壳30可以分别单独吹风,也可以同时吹风,并且通过第一出风口11、第二出风口21和第三出风口31的出风方向的设置可以实现多样化多角度吹风。再例如,第一柱壳10、第二柱壳20和第三柱壳30同时吹风,且出风方向一致,三种气流在前方混合,混合气流温度适中,混合风风量和风速更大,送风更远。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柱壳20与第一柱壳10之间构成第一引风间隔16,以便第一出风口11和/或第二出风口21出风时依靠负压作用带动第一引风间隔16内的空气向前流动。第三柱壳30与第一柱壳10之间构成第二引风间隔26,以便第一出风口11和/或第三出风口31出风时依靠负压作用带动第二引风间隔26内的空气向前流动。第一引风间隔16和第二引风间26隔均呈从后向前横向尺寸逐渐变大的渐扩状。
如此,当第一柱壳10和/或第三柱壳30出风时,在第一引风间隔16处形成负压环境,促使立式空调室内机后方的室内空气经第一引风间隔16向前流动,以混入第一柱壳10和/或第三柱壳30的出风气流,形成引流混风效果。混风气流的温度相比换热气流更接近室温,舒适性更高,风感更加柔和,也使风量和风速增大,送风距离更远。当第一柱壳10和/或第二柱壳20出风时,也有上述相同的效果。特别地,第二出风口21、第三出风口31和第一出风口11出风方向一致,可以将第二出风口21、第三出风口31和第一出风口11的出风以及第一引风间隔16内、第二引风间隔26内向前流动的室内空气在前方混合,形成混合风。混合风风量和风速增大,送风距离更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柱壳20沿横向的宽度与第一柱壳10沿横向的宽度之比小于1/2。第二柱壳20沿前后方向的纵深尺寸与第一柱壳10沿前后方向的纵深尺寸之比小于1/2。第一出风口11与第二出风口21沿横向排列。第三柱壳30沿横向的宽度与第一柱壳10沿横向的宽度之比小于1/2。第三柱壳30沿前后方向的纵深尺寸与第一柱壳10沿前后方向的纵深尺寸之比小于1/2。第一出风口11与第三出风口31沿横向排列。第一出风口11呈竖条状,第二出风口21呈竖条状,第三出风口31呈竖条状。
上述设置可使第二出风口21、第三出风口31与第一出风口11的前后位置平齐或者基本平齐,以便第二出风口21、第三出风口31与第一出风口11出风气流更好地混合。第二柱壳20与第三柱壳30明显小于第一柱壳10,形成了间隔设置的两小一大的三柱壳,外形上稳重且别致,增强了家用空调的装饰属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柱壳10的后壁和两个侧壁的后部均设置有与第一出风口11连通的第一进风口13。第一进风口13连通室内空间。第二柱壳20的远离第一柱壳10的侧壁的后部和第二柱壳20的后壁上均设置有与第二出风口21连通的第二进风口23;第一进风口13位于第二进风口23的后侧;第二进风口23连通室内空间。与第二柱壳20和第一柱壳10之间的相对位置对应,第一进风口位于第二进风口的后侧。第三柱壳的下端设置有与第三出风口连通的第三进风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立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下壳40、换热器14、换热风机15和引风风机41。
第一柱壳10内设置换热器14和换热风机15,换热风机15促使室内空气通过第一进风口13进入第一柱壳10内,然后室内空气再经过换热器14后从第一柱壳10的第一出风口11流出。第二柱壳20内设置有贯流风机25,贯流风机25促使室内空气通过第二进风口23进入第二柱壳20内,然后室内空气再从第二柱壳20的第二出风口21吹出。下壳设置于第二柱壳20和第三柱壳30的下方,下壳作为支撑第一柱壳10、第二柱壳20和第三柱壳30的基础,同时又提供了设置引风风机41的空间。引风风机41设置于下壳40内,用于将第三气流引入第三柱壳3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下壳40后侧壁设置有第四进风口43,第四进风口43与引风风机41的进风口连通;第四进风口43为室外新风进风口;第四进风口43处连接新风管,以便从室外引入新风气流。引风风机41促使新风气流从下向上进入第三柱壳30,并从第三出风口31吹出。为了满足用户对引入室内的新风的多种需求,第四进风口43与引风风机41的进风口之间设置有功能模块42;功能模块42为净化模块和/或加湿模块。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替代性实施例中,第四进风口43也可以是室内风进风口,第四进风口43与引风风机41的进风口之间设置有功能模块42。这种设置可以在引风风机41不引入外部新风,减少室内与新风的热交换的情况下,用来调整室内空气质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柱壳30内设置有连通第三出风口31的竖条状的风道。风道内设置有沿竖向排列的多个导流片35,每个导流片35从前至后延伸,且后端向下弯折形成导流弯折部351。位置越靠上的导流片35的前、后端距离越大。
气流从下向上流动,在遇到每个导流片35后,被其导流弯折部351引导,逐渐从向上流动变化为向前流动。因此,导流弯折部351起到改变气流方向的作用,使得气流的转向更加平缓、风力损失更小。导流弯折部351与导流片35的其余部分之间以圆角过渡。
进一步地,考虑到气流是从第三柱壳30底部进入第三柱壳30的,可能会导致第三出风口31中部或上部的出风量偏小。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特别在第三柱壳30内设置竖向排列的多个导流片35,并且位置越靠上的导流片35的前、后端距离越大,使得第三出风口31在竖向各处的出风更加均匀。当然,也可充分利用第三出风口31中部或上部的出风量偏小的问题,使得上侧的混风效果差,可向需要冷量的地方送风,即向不需要软风的地方送风。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柱壳20的两个侧壁间距从后向前逐渐变小,构成渐缩状;第三柱壳30的两个侧壁间距从后向前逐渐变小,构成渐缩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柱壳10的两个侧壁关于一前后延伸的竖直参考平面对称设置;第二柱壳20和第三柱壳30横截面轮廓关于竖直参考平面对称设置,以使第一引风间隔16和第二引风间隔26对称设置。
对称设置可使第二出风口21、第三出风口31和第一出风口11的出风以及第一引风间隔16内、第二引风间隔26内向前流动的室内空气形成的混合风更均匀一致,引流混风效果更佳。而且关于前后延伸的竖直参考平面对称设置的三个柱壳也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观。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柱壳20和/或第三柱壳30上安装有用于引导第二出风口21和/或第三出风口31的横向出风方向的导风件。“引导横向出风方向”指的是改变出风方向与前后方向的夹角,例如使出风气流朝正前方、朝左前方、朝右前方吹等等。此外,第一柱壳10上安装有用于引导第一出风口11横向出风方向的导风板12。
如图8至图11所示,以第二柱壳20为例,立式空调室内机可配置成:利用导风件27调节第二出风口21横向出风方向,使第二气流能汇入第一出风口11的第一气流。也即,当导风板12改变了换热气流的出风方向后,即控制导风件27动作,以确保第二气流始终能汇入第一气流。例如图8所示,当导风板12朝前摆风时,使导风件27朝前导风。如图10所示,当导风板12朝左摆风时,使导风件27朝左导风。如图11所示,当导风板12朝右摆风时,使导风件27朝右导风。空调的主控板可同时与导风件27和导风板12的电机电连接,以便控制二者协同动作。
如图9所示,第二柱壳内的风道28的一个侧壁281开设有第一让位槽2812以及与第一让位槽2812连通的第一滑槽2811,风道28的另一侧壁282设置有第二让位槽2821,第一板体271滑动安装于第一滑槽2811。如图9所示,可使导风件27包括横向间隔排列的第一板体271和第二板体272。当然,第二板体272与第一板体271之间是通过其它结构进行连接的,在图9中并未示意出。第一板体271靠近第二板体272的端部具有后弯的弯折部2711,弯折部2711与第二板体272之间构成从后向前间距渐缩的导风通道270。导风件27可绕竖直轴线转动地安装于第二柱壳20,以便通过调节导风通道270与第二出风口21的相对位置来改变第二出风口21的横向出风方向。
如图8所示,当导风通道270正对第二出风口21时,引导非换热气流朝正前方吹出。如图10所示,将导风件27相对图8状态该顺时针转动,使得导风通道270朝向左前方,以便引导第一气流朝左前方吹出。如图11所示,将导风件27相对图8状态该逆时针转动,使得导风通道270朝向右前方,以便引导第二气流朝右前方吹出。当然,可利用导风件27关闭第二出风口21。本实施例的这种导风件27的结构非常简单,并且占据的空间很小,特别适用于第二出风口21这种细窄形状的出风口,设计非常巧妙。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替代性实施例中,也可利用常规的转动式的导风板引导第二出风口21和第三出风口31的出风方向。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扩大立式空调室内机的送风角度,第二柱壳20和第三柱壳30设置为可以独立转动。第二柱壳20绕竖直设置其内的第一旋转轴旋转。第三柱壳30绕竖直设置其内的第二旋转轴旋转。
第二柱壳20和第三柱壳30各自独立旋转,旋转角度很大,立式空调室内机可满足室内所有区域的送风需求。如图12和图13所示,以第二柱壳20转动为例,第二柱壳20可以向左转也可以向右转,送风范围更大。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Claims (10)

1.一种立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柱壳,所述第一柱壳呈竖直柱状,所述第一柱壳前侧开设有用于吹出第一气流的第一出风口;
第二柱壳,所述第二柱壳呈竖直柱状,所述第二柱壳的前侧开设有用于吹出第二气流的第二出风口;
第三柱壳,所述第三柱壳呈竖直柱状,所述第三柱壳的前侧开设有用于吹出第三气流的第三出风口;
所述第二柱壳与所述第三柱壳沿横向排列于所述第一柱壳两侧,所述第一气流、所述第二气流和所述第三气流互不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流、所述第二气流和所述第三气流为换热气流、室内空气、新风气流、净化气流、加湿气流和水洗气流中的三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柱壳与所述第一柱壳之间构成第一引风间隔,以便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或所述第二出风口出风时依靠负压作用带动所述第一引风间隔内的空气向前流动;所述第三柱壳与所述第一柱壳之间构成第二引风间隔,以便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或所述第三出风口出风时依靠负压作用带动所述第二引风间隔内的空气向前流动;
所述第一引风间隔和所述第二引风间隔均呈从后向前横向尺寸逐渐变大的渐扩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柱壳沿横向的宽度与所述第一柱壳沿横向的宽度之比小于1/2;所述第二柱壳沿前后方向的纵深尺寸与所述第一柱壳沿前后方向的纵深尺寸之比小于1/2,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第二出风口沿横向排列;
所述第三柱壳沿横向的宽度与所述第一柱壳沿横向的宽度之比小于1/2;所述第三柱壳沿前后方向的纵深尺寸与所述第一柱壳沿前后方向的纵深尺寸之比小于1/2,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第三出风口沿横向排列;
所述第一出风口呈竖条状,所述第二出风口呈竖条状,所述第三出风口呈竖条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柱壳的后壁和两个侧壁的后部均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的第一进风口;
所述第二柱壳的远离所述第一柱壳的侧壁的后部和所述第二柱壳的后壁上均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出风口连通的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位于所述第二进风口的后侧;
所述第三柱壳的下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三出风口连通的第三进风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贯流风机,所述贯流风机竖直设置于所述第二柱壳内部;
下壳,所述下壳设置于所述第三柱壳下方;
引风风机,所述引风风机设置于所述下壳内,用于将所述第三气流引入所述第三柱壳;
换热器和换热风机,设置于所述第一柱壳内,以使所述第一气流为换热气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壳上设置有第四进风口,所述第四进风口与所述引风风机的进风口连通;
所述第四进风口为室外新风进风口;
所述第四进风口与所述引风风机的进风口之间设置有功能模块;所述功能模块为净化模块和/或加湿模块。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柱壳内设置有连通第三出风口的风道;
所述风道内设置有沿竖向排列的多个导流片,每个所述导流片从前至后延伸,且后端向下弯折形成导流弯折部;位置越靠上的所述导流片的前、后端距离越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柱壳的两个侧壁间距从后向前逐渐变小,构成渐缩状;
所述第三柱壳的两个侧壁间距从后向前逐渐变小,构成渐缩状。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柱壳的两个侧壁关于一前后延伸的竖直参考平面对称设置;
所述第二柱壳和所述第三柱壳横截面轮廓关于所述竖直参考平面对称设置,以使第一引风间隔和所述第二引风间隔对称设置。
CN202221554507.8U 2022-06-21 2022-06-21 立式空调室内机 Active CN2181199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54507.8U CN218119931U (zh) 2022-06-21 2022-06-21 立式空调室内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554507.8U CN218119931U (zh) 2022-06-21 2022-06-21 立式空调室内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119931U true CN218119931U (zh) 2022-12-23

Family

ID=845148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554507.8U Active CN218119931U (zh) 2022-06-21 2022-06-21 立式空调室内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1199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252875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115143527A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18295969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107747761B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CN218119929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18119935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WO2023246547A1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18721861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18295968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115143524A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18119933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18119931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18672372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18119926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115164280A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115143526A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18119927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15336695U (zh) 一种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CN213019969U (zh) 竖式壁挂空调室内机
CN212319880U (zh) 空调器
CN218119932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18119936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18295970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218119928U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CN117308194A (zh) 立式空调室内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