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19927U - 立式空调室内机 - Google Patents
立式空调室内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119927U CN218119927U CN202221554249.3U CN202221554249U CN218119927U CN 218119927 U CN218119927 U CN 218119927U CN 202221554249 U CN202221554249 U CN 202221554249U CN 218119927 U CN218119927 U CN 21811992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air outlet
- shell
- column
- cylindrical she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939 in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406 wash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737 promo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UQMRAFJOBWOFNS-UHFFFAOYSA-N butyl 2-(2,4-dichlorophenoxy)acetate Chemical compound CCCCOC(=O)COC1=CC=C(Cl)C=C1Cl UQMRAFJOBWOFN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750 condition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698 in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57 refrig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立式空调室内机,包括第一柱壳、第二柱壳和第三柱壳。第一柱壳、第二柱壳和第三柱壳呈竖直柱状,第一柱壳前侧开设有用于吹出非换热气流的第一出风口;第二柱壳和第三柱壳的前侧开设有用于吹出换热气流的第二出风口和第三出风口;第二柱壳与第三柱壳沿横向排列于第一柱壳两侧;第二柱壳沿横向的宽度与第一柱壳沿横向的宽度之比小于1/2;第二柱壳沿前后方向的纵深尺寸与第一柱壳沿前后方向的纵深尺寸之比小于1/2;第三柱壳沿横向的宽度与第一柱壳沿横向的宽度之比小于1/2;第三柱壳沿前后方向的纵深尺寸与第一柱壳沿前后方向的纵深尺寸之比小于1/2。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多种风输送模式,为用户带来更加舒适的送风体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立式空调室内机。
背景技术
现有立式空调室内机的外观差异不明显,依据现有送风方式,体验不佳,导致用户有很多抱怨。用户在使用空调制冷时,经常会遇到一组矛盾的问题:出风温度低、风速高,吹人身上不舒服,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风太“硬”,不够柔和。结合用户痛点和行业发展趋势,提出软风体验特性。同时,现有的立式空调室内机送风模式单一,此外,还存在送风量不够,送风区域覆盖面不够大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立式空调室内机,能够解决空调吹风太“硬”和送风模式单一的问题,能够提供多种风输送模式,为用户带来更加舒适的送风体验。
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立式空调室内机,包括:
第一柱壳,所述第一柱壳呈竖直柱状,所述第一柱壳前侧开设有用于吹出非换热气流的第一出风口;
第二柱壳,所述第二柱壳呈竖直柱状,所述第二柱壳的前侧开设有用于吹出换热气流的第二出风口;
第三柱壳,所述第三柱壳呈竖直柱状,所述第三柱壳的前侧开设有用于吹出换热气流的第三出风口;
所述第二柱壳与所述第三柱壳沿横向排列于所述第一柱壳两侧;
所述第二柱壳沿横向的宽度与所述第一柱壳沿横向的宽度之比小于1/2;所述第二柱壳沿前后方向的纵深尺寸与所述第一柱壳沿前后方向的纵深尺寸之比小于1/2;
所述第三柱壳沿横向的宽度与所述第一柱壳沿横向的宽度之比小于1/2;所述第三柱壳沿前后方向的纵深尺寸与所述第一柱壳沿前后方向的纵深尺寸之比小于1/2。
可选地,所述第一柱壳的后壁和两个侧壁的后部均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的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一柱壳内部设置有贯流风机。
可选地,所述第二柱壳的下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出风口连通的第二进风口;
所述第三柱壳的下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三出风口连通的第三进风口;
所述立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机壳;所述机壳设置于所述第二柱壳和所述第三柱壳的下方;所述机壳内设置有引风机构和换热器,用于将与所述换热器进行热交换后的所述换热气流输送至所述第二进风口和所述第三进风口。
可选地,所述非换热气流为室内空气、新风气流、净化气流、加湿气流或水洗气流;
可选地,所述第二柱壳的两个侧壁间距从后向前逐渐变小,构成渐缩状;
所述第三柱壳的两个侧壁间距从后向前逐渐变小,构成渐缩状;
所述第一出风口呈竖条状,所述第二出风口呈竖条状,所述第三出风口呈竖条状。
可选地,所述第二柱壳上安装有用于引导所述第二出风口横向出风方向的第一导风件;所述第二柱壳内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二出风口的第一风道;
所述第一导风件包括横向间隔排列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靠近所述第二板体的端部具有后弯的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第二板体之间构成从后向前间距渐缩的第一导风通道,所述第一导风通道前端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出风口的宽度,所述第一导风通道前端与所述第一风道的内壁接触;
所述第一导风件可绕竖直轴线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二柱壳,以便通过调节所述第一导风件与所述第二出风口的相对位置来改变所述第二出风口的横向出风方向。
可选地,所述第三柱壳上安装有用于引导所述第三出风口横向出风方向的第二导风件;所述第三柱壳内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三出风口的第二风道;
所述第二导风件包括横向间隔排列的第三板体和第四板体,所述第三板体靠近所述第四板体的端部具有后弯的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二弯折部与所述第四板体之间构成从后向前间距渐缩的第二导风通道,所述第二导风通道前端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三出风口的宽度,所述第二导风通道前端与所述第二风道的内壁接触;
所述第二导风件可绕竖直轴线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三柱壳,以便通过调节所述第二导风件与所述第三出风口的相对位置来改变所述第三出风口的横向出风方向。
可选地,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第二出风口沿横向排列;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第三出风口沿横向排列;所述第二柱壳与所述第一柱壳之间构成第一引风间隔,以便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或所述第二出风口出风时依靠负压作用带动所述第一引风间隔内的空气向前流动;所述第三柱壳与所述第一柱壳之间构成第二引风间隔,以便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或所述第三出风口出风时依靠负压作用带动所述第二引风间隔内的空气向前流动。
可选地,第一柱壳的两个侧壁关于一前后延伸的竖直参考平面对称设置;
所述第二柱壳和所述第三柱壳横截面轮廓关于所述竖直参考平面对称设置,以使第一引风间隔和所述第二引风间隔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引风间隔和所述第二引风间隔均为从后向前横向尺寸逐渐变大的渐扩状。
可选地,所述第二柱壳内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二出风口的第一风道;
所述第三柱壳内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三出风口的第二风道;
所述第一风道内设置有沿竖向排列的多个第一导流片,每个所述第一导流片从前至后延伸,且后端向下弯折形成第一导流弯折部,位置越靠上的所述第一导流片的前、后端距离越大;
所述第二风道内设置有沿竖向排列的多个第二导流片,每个所述第二导流片从前至后延伸,且后端向下弯折形成第二导流弯折部,位置越靠上的所述第二导流片的前、后端距离越大。
本实用新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包括大的第一柱壳和两个小的第二柱壳、第三柱壳,第三柱壳和第二柱壳位于第一柱壳的两侧。第一柱壳、第二柱壳和第三柱壳分别有各自独立的第一出风口、第二出风口和第三出风口。第一柱壳、第二柱壳和第三柱壳可以分别单独送风,也可以同时送风,或者通过第一出风口、第二出风口和第三出风口的出风方向的设置可以实现多样化多角度送风,满足了同一室内空间的多个用户对立式空调室内机送风角度的需求。第一柱壳单独送风,柱壳内不设置换热器,送风气流明显增大,立式空调室内机可作为风扇使用。第二出风口和第三出风口为换热气流,分别位于第一柱壳的两侧,可使换热气流吹风角度更大,覆盖范围更宽。特别的,当第二出风口、第三出风口和第一出风口出风角度一致且第二柱壳、第三柱壳和第一柱壳同时工作时,可以将第二出风口和第三出风口吹出的换热气流与第一出风口的非换热气体出风在立式空调室内机的前方进行混合后吹出,产生“软风”的效果。第二气流和第三气流不一致,可解决软风送风单一问题。
特别地,第二柱壳和第三柱壳与第一柱壳外形的区别可使第二出风、第三出风口与第一出风口的前后位置平齐或者基本平齐,以便第二出风口21、第三出风口31与第一出风口11出风气流更好地混合。第二柱壳与第三柱壳明显小于第一柱壳,形成了间隔设置的两小一大的三柱壳,外形上稳重且别致,增强了家用空调的装饰属性。
进一步地,第一柱壳与第二柱壳之间形成第一引风间隔,第一柱壳与第三柱壳之间形成第二引风间隔。如此,当第一柱壳和第二柱壳、第三柱壳同时出风时,在第一引风间隔和第二引风间隔处形成负压环境,促使立式空调室内机后方的室内空气经第一引风间隔和第二引风间隔向前流动,以混入第一柱壳和第二柱壳、第三柱壳的出风气流,形成引流混风效果。混风气流的温度相比换热气流更接近室温,舒适性更高,风感更加柔和,也使风量和风速增大,送风距离更远。
进一步地,考虑到室内空气是从第二柱壳和第三柱壳底部分别进入第二柱壳和第三柱壳内的,可能会导致第二出风口和第三出风口中部或上部的出风量偏小。因此,本实用新型特别在第二柱壳内和第三柱壳内设置竖向排列的多个导流片,并且位置越靠上的所述导流片的前、后端距离越大,使得第二出风口和第三出风口在竖向各处的出风更加均匀。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前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立式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左视图;
图3是图1中C-C向示意性剖视图;
图4是图3中A-A向示意性剖视图;
图5是图3中B-B向示意性剖视图;
图6是图4中D-D向示意性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的下壳进风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的气流流向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的第二柱壳的局部示意性剖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的第二柱壳向前吹风的局部示意性剖视图;
图11是图10中A的放大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的第二柱壳向左吹风的局部示意性剖视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的第二柱壳向右吹风的局部示意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图1至图13来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其中,“前”、“后”、“上”、“下”、“顶”、“底”、“内”、“外”、“横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也即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当某个特征“包括或者包含”某个或某些其涵盖的特征时,除非另外特别地描述,这指示不排除其它特征和可以进一步包括其它特征。
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耦合”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立式空调室内机。立式空调室内机为分体式空调的室内部分,用于调节室内空气,例如制冷/制热、除湿、引入新风等等。立式空调室内机可以为常规的落地式柜机,也可为竖式壁挂机。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的示意性前视图,参考图2至1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包括第一柱壳10、第二柱壳20和第三柱壳30。第一柱壳10呈竖直柱状,第一柱壳10的前侧开设有用于吹出非换热气流的第一出风口11。第二柱壳20呈竖直柱状,第二柱壳20的前侧开设有用于吹出换热气流的第二出风口21。第三柱壳30呈竖直柱状,第三柱壳30的前侧开设有用于吹出换热气流的第三出风口31。第二柱壳20与第三柱壳30沿横向排列于第一柱壳10两侧。
第二柱壳20沿横向的宽度与第一柱壳10沿横向的宽度之比小于1/2。第二柱壳20沿前后方向的纵深尺寸与第一柱壳10沿前后方向的纵深尺寸之比小于1/2。第三柱壳30沿横向的宽度与第一柱壳10沿横向的宽度之比小于1/2。第三柱壳30沿前后方向的纵深尺寸与第一柱壳10沿前后方向的纵深尺寸之比小于1/2。
本实用新型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包括大的第一柱壳10和两个小的第二柱壳20、第三柱壳30,第三柱壳30和第二柱壳20位于第一柱壳10的两侧。第一柱壳10、第二柱壳20和第三柱壳30分别有各自独立的第一出风口11、第二出风口21和第三出风口31。第一柱壳10、第二柱壳20和第三柱壳30可以分别单独送风,也可以同时送风,或者通过第一出风口11、第二出风口21和第三出风口31的出风方向的设置可以实现多样化多角度送风,满足了同一室内空间的多个用户对立式空调室内机送风角度的需求。第一柱壳10单独送风,柱壳内不设置换热器43,送风气流明显增大,立式空调室内机可作为风扇使用。第二出风口21和第三出风口31为换热气流,分别位于第一柱壳10的两侧,可使换热气流吹风角度更大,覆盖范围更宽。特别的,当第二出风口21、第三出风口31和第一出风口11出风角度一致且第二柱壳20、第三柱壳30和第一柱壳10同时工作时,可以将第二出风口21和第三出风口31吹出的换热气流与第一出风口11的非换热气流在立式空调室内机的前方进行混合后吹出,产生“软风”的效果。第二柱壳20和第三柱壳30与第一柱壳10外形的不同可使第二出风、第三出风口31与第一出风口11的前后位置平齐或者基本平齐,以便第二出风口21、第三出风口31与第一出风口11出风气流更好地混合。第二柱壳20与第三柱壳30明显小于第一柱壳10,形成了间隔设置的两小一大的三柱壳,外形上稳重且别致,增强了家用空调的装饰属性。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5所示,第一柱壳10的后壁和两个侧壁的后部均设置有与第一出风口11连通的第一进风口13,第一柱壳10内部设置有贯流风机15,非换热气流为室内空气。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第二柱壳20的下端设置有与第二出风口21连通的第二进风口。第三柱壳30的下端设置有与第三出风口31连通的第三进风口。
立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机壳40、引风机构41和换热器43。机壳40设置于第二柱壳20和第三柱壳30的下方。机壳40内设置有引风机构41和换热器43,用于将与换热器43进行热交换后的换热气流输送至第二进风口和第三进风口。
换热气流由下向上进入第二柱壳20和第三柱壳30内,机壳40对第一柱壳10、第二柱壳20和第三柱壳30提供了支撑作用,同时又提供了引风机构和换热器43的安装空间,一举两得。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非换热气流为室内空气、新风气流、净化气流、加湿气流或水洗气流。根据非换热气流的种类可以在第一进风口13处设置相应的模块,比如,过滤模块或加湿模块。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柱壳20的两个侧壁间距从后向前逐渐变小,构成渐缩状,从而使第二出风口21的出风风速增大,有利于向远处送风。第三柱壳30的两个侧壁间距从后向前逐渐变小,构成渐缩状,从而使第三出风口31的出风风速增大,有利于向远处送风。第一出风口11呈竖条状,第二出风口21呈竖条状,第三出风口31呈竖条状。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柱壳20和/或第三柱壳30上安装有用于引导第二出风口21和/或第三出风口31的横向出风方向的导风件。“引导横向出风方向”指的是改变出风方向与前后方向的夹角,例如使出风气流朝正前方、朝左前方、朝右前方吹等等。此外,第一柱壳10上安装有用于引导第一出风口11横向出风方向的第一导风板12。
如图10至图13所示,以第二柱壳20为例,立式空调室内机可配置成:利用导风件27调节第二出风口21横向出风方向,使第二气流能汇入第一出风口11的第一气流。也即,当第一导风板12改变了第一气流的出风方向后,即控制导风件27动作,以确保第二气流始终能汇入换热气流。例如图10所示,当第一导风板12朝前摆风时,使导风件27朝前导风。如图12所示,当第一导风板12朝左摆风时,使导风件27朝左导风。如图13所示,当第一导风板12朝右摆风时,使导风件27朝右导风。空调的主控板可同时与导风件27和第一导风板12的电机电连接,以便控制二者协同动作。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以第二柱壳20为例,如图11所示,导风件27包括横向间隔排列的第一板体271和第二板体272。当然,第二板体272与第一板体271之间是通过其它结构进行连接的,在图11中并未示意出。第一板体271靠近第二板体272的端部具有后弯的弯折部2711,弯折部2711与第二板体272之间构成从后向前间距渐缩的导风通道270。导风件27可绕竖直轴线转动地安装于第二柱壳20,以便通过调节导风通道270与第二出风口21的相对位置来改变第二出风口21的横向出风方向。第一风道的一个侧壁281开设有第一让位槽2812以及与第一让位槽2812连通的第一滑槽2811,第一风道的另一侧壁282设置有第二让位槽2821,第一板体271滑动安装于第一滑槽2811。
例如图10和图11所示,当导风通道270正对第二出风口21时,引导非换热气流朝正前方吹出。如图12所示,将导风件27相对图10状态该顺时针转动,使得导风通道270朝向左前方,以便引导第二气流朝左前方吹出。如图13所示,将导风件27相对图10状态该逆时针转动,使得导风通道270朝向右前方,以便引导第二气流朝右前方吹出。本实施例的这种导风件27的结构非常简单,并且占据的空间很小,特别适用于第二出风口21这种细窄形状的出风口,设计非常巧妙。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导风件27可转动到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在导风件27处于第一位置处时,第一弯折部2711嵌入第一让位槽2812,导风件27的弯折部2711的导风表面处于第一让位槽2812的开口的后边缘与第二出风口21的临近第一让位槽2812的竖向边缘构成的平面上。如图11所示。
在导风件27处于第二位置处时,第二板体272嵌入第二让位槽2821,第二板体272的导风表面处于第二让位槽2821的开口的后边缘与第二出风口21的临近第二让位槽2821的竖向边缘构成的平面上。如图12所示。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可利用导风件27关闭第二出风口21。同样地,第三出风口处也可设置同样的导风件27。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第一出风口11与第二出风口21沿横向排列。第一出风口11与第三出风口31沿横向排列。第二柱壳20与第一柱壳10之间构成第一引风间隔16,以便第一出风口11和/或第二出风口21出风时依靠负压作用带动第一引风间隔16内的空气向前流动。第三柱壳30与第一柱壳10之间构成第二引风间隔26,以便第一出风口11和/或第三出风口31出风时依靠负压作用带动第二引风间隔16内的空气向前流动。
如此,当第一柱壳10和第二柱壳20、第三柱壳30同时出风时,在第一引风间隔16和第二引风间隔26处形成负压环境,促使立式空调室内机后方的室内空气经第一引风间隔16和第二引风间隔26向前流动,以混入第一柱壳10和第二柱壳20、第三柱壳30的出风气流,形成引流混风效果。混风气流的温度相比换热气流更接近室温,舒适性更高,风感更加柔和,也使风量和风速增大,送风距离更远。
在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柱壳20内设置有连通第二出风口21的第一风道28。第三柱壳30内设置有连通第三出风口31的第二风道。第一风道28内设置有沿竖向排列的多个第一导流片25,每个第一导流片25从前至后延伸,且后端向下弯折形成第一导流弯折部251,位置越靠上的第一导流片25的前、后端距离越大。第二风道内设置有沿竖向排列的多个第二导流片,每个第二导流片从前至后延伸,且后端向下弯折形成第二导流弯折部,位置越靠上的第二导流片的前、后端距离越大。
以第二柱壳为例,如图9所示,第二柱壳20内设置有连通第二出风口21的竖条状的第一风道28,第一风道28的下端为其进风口。第一风道28内设置有沿竖向排列的多个导流片25,每个第一导流片25从前至后延伸,且后端向下弯折形成第一导流弯折部251位置越靠上的第一导流片25的前、后端距离越大。第二气流从下向上流动,在遇到每个第一导流片25后,被其第一导流弯折部251引导,逐渐从向上流动变化为向前流动。第一导流弯折部251起到改变气流方向的作用,使得气流的转向更加平缓、风力损失更小。第一导流弯折部251与第一导流片25的其余部分之间以圆角过渡。
进一步地,考虑到换热气流是从第二柱壳20底部进入第二柱壳20的,可能会导致第二出风口21中部或上部的出风量偏小。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特别在第二柱壳20内设置竖向排列的多个第一导流片25,并且位置越靠上的第一导流片25的前、后端距离越大,使得第二出风口21在竖向各处的出风更加均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柱壳10的两个侧壁关于一前后延伸的竖直参考平面对称设置;第二柱壳20和第三柱壳30横截面轮廓关于竖直参考平面对称设置,以使第一引风间隔16和第二引风间隔26对称设置。
对称设置可使第二出风口21、第三出风口31和第一出风口11的出风以及第一引风间隔16内、第二引风间隔26内向前流动的室内空气形成的混合风更均匀一致,引流混风效果更佳。而且关于前后延伸的竖直参考平面对称设置的三个柱壳也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观。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Claims (10)
1.一种立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柱壳,所述第一柱壳呈竖直柱状,所述第一柱壳前侧开设有用于吹出非换热气流的第一出风口;
第二柱壳,所述第二柱壳呈竖直柱状,所述第二柱壳的前侧开设有用于吹出换热气流的第二出风口;
第三柱壳,所述第三柱壳呈竖直柱状,所述第三柱壳的前侧开设有用于吹出换热气流的第三出风口;
所述第二柱壳与所述第三柱壳沿横向排列于所述第一柱壳两侧;
所述第二柱壳沿横向的宽度与所述第一柱壳沿横向的宽度之比小于1/2;所述第二柱壳沿前后方向的纵深尺寸与所述第一柱壳沿前后方向的纵深尺寸之比小于1/2;
所述第三柱壳沿横向的宽度与所述第一柱壳沿横向的宽度之比小于1/2;所述第三柱壳沿前后方向的纵深尺寸与所述第一柱壳沿前后方向的纵深尺寸之比小于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柱壳的后壁和两个侧壁的后部均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的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一柱壳内部设置有用于促使所述非换热气流流动的贯流风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柱壳的下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出风口连通的第二进风口;
所述第三柱壳的下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三出风口连通的第三进风口;
所述立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机壳;所述机壳设置于所述第二柱壳和所述第三柱壳的下方;所述机壳内设置有引风机构和换热器,用于将与所述换热器进行热交换后的所述换热气流输送至所述第二进风口和所述第三进风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非换热气流为室内空气、新风气流、净化气流、加湿气流或水洗气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柱壳的两个侧壁间距从后向前逐渐变小,构成渐缩状;
所述第三柱壳的两个侧壁间距从后向前逐渐变小,构成渐缩状;
所述第一出风口呈竖条状,所述第二出风口呈竖条状,所述第三出风口呈竖条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柱壳上安装有用于引导所述第二出风口横向出风方向的第一导风件;所述第二柱壳内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二出风口的第一风道;
所述第一导风件包括横向间隔排列的第一板体和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靠近所述第二板体的端部具有后弯的第一弯折部,所述第一弯折部与所述第二板体之间构成从后向前间距渐缩的第一导风通道,所述第一导风通道前端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出风口的宽度,所述第一导风通道前端与所述第一风道的内壁接触;
所述第一导风件可绕竖直轴线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二柱壳,以便通过调节所述第一导风件与所述第二出风口的相对位置来改变所述第二出风口的横向出风方向。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柱壳上安装有用于引导所述第三出风口横向出风方向的第二导风件;所述第三柱壳内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三出风口的第二风道;
所述第二导风件包括横向间隔排列的第三板体和第四板体,所述第三板体靠近所述第四板体的端部具有后弯的第二弯折部,所述第二弯折部与所述第四板体之间构成从后向前间距渐缩的第二导风通道,所述第二导风通道前端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三出风口的宽度,所述第二导风通道前端与所述第二风道的内壁接触;
所述第二导风件可绕竖直轴线转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三柱壳,以便通过调节所述第二导风件与所述第三出风口的相对位置来改变所述第三出风口的横向出风方向。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第二出风口沿横向排列;所述第一出风口与所述第三出风口沿横向排列;所述第二柱壳与所述第一柱壳之间构成第一引风间隔,以便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或所述第二出风口出风时依靠负压作用带动所述第一引风间隔内的空气向前流动;所述第三柱壳与所述第一柱壳之间构成第二引风间隔,以便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或所述第三出风口出风时依靠负压作用带动所述第二引风间隔内的空气向前流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柱壳的两个侧壁关于一前后延伸的竖直参考平面对称设置;
所述第二柱壳和所述第三柱壳横截面轮廓关于所述竖直参考平面对称设置,以使第一引风间隔和所述第二引风间隔对称设置;所述第一引风间隔和所述第二引风间隔均为从后向前横向尺寸逐渐变大的渐扩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柱壳内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二出风口的第一风道;
所述第三柱壳内设置有连通所述第三出风口的第二风道;
所述第一风道内设置有沿竖向排列的多个第一导流片,每个所述第一导流片从前至后延伸,且后端向下弯折形成第一导流弯折部,位置越靠上的所述第一导流片的前、后端距离越大;
所述第二风道内设置有沿竖向排列的多个第二导流片,每个所述第二导流片从前至后延伸,且后端向下弯折形成第二导流弯折部,位置越靠上的所述第二导流片的前、后端距离越大。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554249.3U CN218119927U (zh) | 2022-06-21 | 2022-06-21 | 立式空调室内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554249.3U CN218119927U (zh) | 2022-06-21 | 2022-06-21 | 立式空调室内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119927U true CN218119927U (zh) | 2022-12-23 |
Family
ID=845152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554249.3U Active CN218119927U (zh) | 2022-06-21 | 2022-06-21 | 立式空调室内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119927U (zh) |
-
2022
- 2022-06-21 CN CN202221554249.3U patent/CN218119927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4060934B (zh) | 柜式空调室内机 | |
CN112032847B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
CN115143524A (zh) | 立式空调室内机 | |
CN112113274A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
CN115143527A (zh) | 立式空调室内机 | |
CN212431089U (zh) | 用于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射流装置及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
CN115143526A (zh) | 立式空调室内机 | |
CN218119933U (zh) | 立式空调室内机 | |
CN218119931U (zh) | 立式空调室内机 | |
CN218119929U (zh) | 立式空调室内机 | |
CN218119935U (zh) | 立式空调室内机 | |
CN218295968U (zh) | 立式空调室内机 | |
CN218119928U (zh) | 立式空调室内机 | |
WO2023246547A1 (zh) | 立式空调室内机 | |
CN218119927U (zh) | 立式空调室内机 | |
CN218721861U (zh) | 立式空调室内机 | |
CN114076352A (zh) | 用于壁挂式空调室内机的射流装置及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
CN114076353A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
CN218672372U (zh) | 立式空调室内机 | |
CN217235804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8119926U (zh) | 立式空调室内机 | |
CN217235824U (zh) | 立式空调室内机 | |
CN215336695U (zh) | 一种空调室内机以及空调器 | |
CN115164280A (zh) | 立式空调室内机 | |
CN218119936U (zh) | 立式空调室内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