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470326U - 一种多接触面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接触面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470326U
CN214470326U CN202120062603.XU CN202120062603U CN214470326U CN 214470326 U CN214470326 U CN 214470326U CN 202120062603 U CN202120062603 U CN 202120062603U CN 214470326 U CN214470326 U CN 2144703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fixedly connected
plate
support
exchanger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06260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旭武
吴旭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Huihe Machinery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Huihe Machiner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Huihe Machinery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Huihe Machinery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06260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4703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4703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4703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接触面换热器,属于换热器技术领域。该多接触面换热器包括支座组件、高度调节组件和换热组件。需要调节换热器本体高度时,打开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带动螺杆转动,通过螺纹传动原理,螺杆带动螺纹套筒运动,螺纹套筒带动第一连接板运动,第一连接板带动第二连接架和换热器本体运动,进而达到调节换热器本体高度的目的,调节后,通过第二连接架支撑换热器本体,再由第一连接板支撑第二连接架,构成从底部托起换热器本体的形式,进而减少从封头处支撑时,封头和换热器本体之间连接处受力较大的情况,有效改善现有的多接触面换热器上的高度调节机构使封头和换热器本体连接处螺栓受力较大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多接触面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多接触面换热器。
背景技术
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换热器在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其在化工生产中换热器可作为加热器、冷却器、冷凝器、蒸发器和再沸器等,现有的换热器壳体多呈圆形,内部装有多个平行管束,管束两端固定于管板上,通过平行管束内外两种流体热量交换进行换热,多个平行管束形成多个换热接触面。
该种多个换热接触面的多接触面换热器在安装时高度固定,不便于根据实际情况对管式换热器的高度进行调整,需配置高度调节机构,目前,多接触面换热器的高度调节机构通过螺杆驱动螺纹套移动,螺纹套带动连接于多接触面换热器两端的滑块运动,进而带动多接触面换热器移动,该种连接方式使换热器本体两端的封头受到拉力,而封头通过螺栓压紧密封于换热器本体两端,造成封头和换热器本体的连接处螺栓受力较大,容易造成封头和换热器本体连接处流体泄漏。
如何发明一种多接触面换热器来改善这些问题,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接触面换热器,旨在改善现有的多接触面换热器上的高度调节机构使封头和换热器本体连接处螺栓受力较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多接触面换热器包括支座组件、高度调节组件和换热组件。
所述支座组件包括支座和支撑架,所述支撑架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支撑架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支座上侧的两端,所述支撑架设置为倒置的U形,所述高度调节组件包括驱动电机、螺杆和第一连接架,所述驱动电机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架顶端,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贯穿所述支撑架顶端,所述螺杆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所述螺杆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支座上侧,所述第一连接架包括第一连接板、立板和螺纹套筒,所述螺纹套筒侧壁固定连接于所述立板一侧,所述螺纹套筒底端固定插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板内,所述螺纹套筒螺纹套接于所述螺杆,所述换热组件包括换热器本体、封头、第二连接架,所述封头固定压紧于所述换热器本体两端,所述第二连接架固定连接于所述换热器本体下侧的两端,所述第二连接架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架位于所述立板远离所述螺纹套筒一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支座上侧的两端固定连接有加强套,所述螺杆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加强套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支座下侧两端固定连接有调节支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调节支腿包括固定套筒和支撑杆,所述固定套筒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支座,所述支撑杆螺纹插接于所述固定套筒另一端。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杆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杆下端的周边均匀设置有手持杆。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手持杆端部套接有防滑套。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板两端和所述立板一侧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强加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两端和所述立板另一侧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强加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架包括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三连接板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板下端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板上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换热器本体,所述第三连接板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板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三连接板一侧的两端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孔和所述安装槽对应设置,所述安装孔和所述安装槽通过连接螺栓配合螺母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设计得到的一种多接触面换热器,当需要调节换热器本体高度时,打开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带动螺杆转动,通过螺纹传动原理,螺杆带动螺纹套筒运动,螺纹套筒带动第一连接板运动,第一连接板带动第二连接架和换热器本体运动,进而达到调节换热器本体高度的目的,调节后,通过第二连接架支撑换热器本体,再由第一连接板支撑第二连接架,构成从底部托起换热器本体的形式,进而减少从封头处支撑时,封头和换热器本体之间连接处受力较大的情况,有效改善现有的多接触面换热器上的高度调节机构使封头和换热器本体连接处螺栓受力较大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多接触面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支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调节支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高度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第一连接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换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第二连接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支座组件;110-支座;120-支撑架;130-加强套;140-调节支腿;141-固定套筒;142-支撑杆;143-支撑板;144-手持杆;200-高度调节组件;210-驱动电机;220-螺杆;230-第一连接架;231-第一连接板;232-立板;233-螺纹套筒;234-第一强加板;235-第二强加板;236-安装孔;300-换热组件;310-换热器本体;320-封头;330-第二连接架;331-第二连接板;332-第三连接板;340-安装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接触面换热器,包括支座组件100、高度调节组件200和换热组件300,支座组件100用于支撑高度调节组件200和换热组件300,高度调节组件200用于调节换热组件300的高度,换热组件300用于两种流体进行多接触面换热。
请参阅图2,支座组件100包括支座110和支撑架120,支撑架120设置为两个,两个支撑架120分别固定连接于支座110上侧的两端,两个支撑架120分别通过焊接固定连接于支座110上侧的两端,支撑架120设置为倒置的U形,支座110上侧的两端固定连接有加强套130,具体的,支座110和加强套130通过焊接固定,螺杆220一端转动连接于加强套130内,其中,螺杆220一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加强套130内。
请参阅图3,支座110下侧两端固定连接有调节支腿140,调节支腿140包括固定套筒141和支撑杆142,固定套筒141一端固定连接于支座110,固定套筒141一端通过螺栓或者焊接固定连接于支座110,支撑杆142螺纹插接于固定套筒141另一端,支撑杆142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43,支撑板143和支撑杆142为一体式结构,支撑杆142下端的周边均匀设置有手持杆144,手持杆144通过螺纹固定于支撑杆142,手持杆144端部套接有防滑套,提高操作人员转动手持杆144的舒适度,操作人员通过手持杆144转动支撑杆142,通过螺纹传动原理,支撑杆142可收回或者推出固定套筒141,通过调节支撑杆142收回或者推出,调节支座110和换热组件300的水平,可以适应高低不平的地面使用。
请参阅图4,高度调节组件200包括驱动电机210、螺杆220和第一连接架230,驱动电机210固定连接于支撑架120顶端,驱动电机210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支撑架120顶端,驱动电机210输出端贯穿支撑架120顶端,螺杆220一端固定连接于驱动电机210输出端,螺杆220一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于驱动电机210输出端,螺杆220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支座110上侧。
请参阅图5,第一连接架230包括第一连接板231、立板232和螺纹套筒233,螺纹套筒233侧壁固定连接于立板232一侧,螺纹套筒233底端固定插接于第一连接板231内,螺纹套筒233通过焊接固定于立板232和第一连接板231上,螺纹套筒233螺纹套接于螺杆220,第一连接板231两端和立板232一侧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强加板234,第一强加板234通过焊接固定连接于第一连接板231和立板232之间,第一连接板231两端和立板232另一侧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强加板235,第二强加板235通过焊接固定连接于第一连接板231和立板232之间,通过第一强加板234和第二强加板235提高第一连接板231的强度,减少第一连接板231的变形。
请参阅图6,换热组件300包括换热器本体310、封头320、第二连接架330,封头320固定压紧于换热器本体310两端,第二连接架330固定连接于换热器本体310下侧的两端,第二连接架330通过焊接固定连接于换热器本体310下侧的两端,第二连接架330固定连接于第一连接板231,第二连接架330位于立板232远离螺纹套筒233一侧,当需要调节换热器本体310高度时,打开驱动电机210,驱动电机210带动螺杆220转动,通过螺纹传动原理,螺杆220带动螺纹套筒233运动,螺纹套筒233带动第一连接板231运动,第一连接板231带动第二连接架330和换热器本体310运动,进而达到调节换热器本体310高度的目的,调节后,通过第二连接架330支撑换热器本体310,再由第一连接板231支撑第二连接架330,构成从底部托起换热器本体310的形式,进而减少因封头320处支撑,封头320和换热器本体310之间连接处受力较大的情况,有效改善现有的多接触面换热器上的高度调节机构使封头和换热器本体连接处螺栓受力较大的问题。
请参阅图7,第二连接架330包括第二连接板331和第三连接板332,第三连接板332固定连接于第二连接板331下端的一侧,第二连接板331上端固定连接于换热器本体310,第二连接板331上端通过焊接固定连接于换热器本体310,第三连接板332固定连接于第一连接板231,第一连接板231上开设有安装孔236,第三连接板332一侧的两端开设有安装槽340,安装孔236的长度大于安装槽340长度,安装孔236和安装槽340对应设置,安装孔236和安装槽340通过连接螺栓配合螺母固定,连接时,将换热器本体310上的第三连接板332放置于第一连接板231上,调节换热器本体310使第三连接板332上安装孔236和安装槽340对应,将连接螺栓穿过安装孔236和安装槽340,使用螺母压紧,达到固定安装换热器本体310的目的,安装过程简单,当需要拆卸维修换热器本体310时,旋松螺母,将连接螺栓和螺母沿安装孔236滑动,至连接螺栓和螺母离开安装槽340,解除第三连接板332和第一连接板231的连接,再将取下换热器本体310,拆卸过程简单,拆卸时间短,并且无需完全拆除连接螺栓和螺母,一方面,减少螺栓和螺母丢失,另一方面,减少因连接螺栓和螺母因锈蚀无法完全拆下时,换热器本体310拆卸困难的情况。
具体的,该多接触面换热器的工作原理:当需要调节换热器本体310高度时,打开驱动电机210,驱动电机210带动螺杆220转动,通过螺纹传动原理,螺杆220带动螺纹套筒233运动,螺纹套筒233带动第一连接板231运动,第一连接板231带动第二连接架330和换热器本体310运动,进而达到调节换热器本体310高度的目的,调节后,通过第二连接架330支撑换热器本体310,再由第一连接板231支撑第二连接架330,构成从底部托起换热器本体310的形式,进而减少从封头320处支撑时,封头320和换热器本体310之间连接处受力较大的情况,有效改善现有的多接触面换热器上的高度调节机构使封头和换热器本体连接处螺栓受力较大的问题。
连接时,将换热器本体310上的第三连接板332放置于第一连接板231上,调节换热器本体310使第三连接板332上安装孔236和安装槽340对应,将连接螺栓穿过安装孔236和安装槽340,使用螺母压紧,达到固定安装换热器本体310的目的,安装过程简单,当需要拆卸维修换热器本体310时,旋松螺母,将连接螺栓和螺母沿安装孔236滑动,至连接螺栓和螺母离开安装槽340,解除第三连接板332和第一连接板231的连接,再将取下换热器本体310,拆卸过程简单,拆卸时间短,并且无需完全拆除连接螺栓和螺母,一方面,减少螺栓和螺母丢失,另一方面,减少因连接螺栓和螺母因锈蚀无法完全拆下时,换热器本体310拆卸困难的情况。
操作人员通过手持杆144转动支撑杆142,通过螺纹传动原理,支撑杆142可收回或者推出固定套筒141,通过调节支撑杆142收回或者推出,调节支座110和换热组件300的水平,可以适应高低不平的地面使用。
需要说明的是,驱动电机210具体的型号规格需根据该装置的实际规格等进行选型确定,具体选型计算方法采用本领域现有技术,故不再详细赘。
驱动电机210的供电及其原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清楚的,在此不予详细说明。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多接触面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座组件(100),所述支座组件(100)包括支座(110)和支撑架(120),所述支撑架(120)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支撑架(120)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支座(110)上侧的两端,所述支撑架(120)设置为倒置的U形;
高度调节组件(200),所述高度调节组件(200)包括驱动电机(210)、螺杆(220)和第一连接架(230),所述驱动电机(210)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架(120)顶端,所述驱动电机(210)输出端贯穿所述支撑架(120)顶端,所述螺杆(220)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驱动电机(210)输出端,所述螺杆(220)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支座(110)上侧,所述第一连接架(230)包括第一连接板(231)、立板(232)和螺纹套筒(233),所述螺纹套筒(233)侧壁固定连接于所述立板(232)一侧,所述螺纹套筒(233)底端固定插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板(231)内,所述螺纹套筒(233)螺纹套接于所述螺杆(220);
换热组件(300),所述换热组件(300)包括换热器本体(310)、封头(320)、第二连接架(330),所述封头(320)固定压紧于所述换热器本体(310)两端,所述第二连接架(330)固定连接于所述换热器本体(310)下侧的两端,所述第二连接架(330)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板(231),所述第二连接架(330)位于所述立板(232)远离所述螺纹套筒(233)一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接触面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110)上侧的两端固定连接有加强套(130),所述螺杆(220)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加强套(130)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接触面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110)下侧两端固定连接有调节支腿(14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接触面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支腿(140)包括固定套筒(141)和支撑杆(142),所述固定套筒(141)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支座(110),所述支撑杆(142)螺纹插接于所述固定套筒(141)另一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接触面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142)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4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接触面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142)下端的周边均匀设置有手持杆(14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多接触面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持杆(144)端部套接有防滑套。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接触面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231)两端和所述立板(232)一侧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强加板(234),所述第一连接板(231)两端和所述立板(232)另一侧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强加板(235)。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接触面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架(330)包括第二连接板(331)和第三连接板(332),所述第三连接板(332)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板(331)下端的一侧,所述第二连接板(331)上端固定连接于所述换热器本体(310),所述第三连接板(332)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板(23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多接触面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231)上开设有安装孔(236),所述第三连接板(332)一侧的两端开设有安装槽(340),所述安装孔(236)和所述安装槽(340)对应设置,所述安装孔(236)和所述安装槽(340)通过连接螺栓配合螺母固定。
CN202120062603.XU 2021-01-11 2021-01-11 一种多接触面换热器 Active CN2144703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062603.XU CN214470326U (zh) 2021-01-11 2021-01-11 一种多接触面换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062603.XU CN214470326U (zh) 2021-01-11 2021-01-11 一种多接触面换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470326U true CN214470326U (zh) 2021-10-22

Family

ID=781388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062603.XU Active CN214470326U (zh) 2021-01-11 2021-01-11 一种多接触面换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47032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49574A (zh) * 2022-09-07 2022-11-18 杭州佰倍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抑制水解去苦味的白蛋白多肽超滤系统与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349574A (zh) * 2022-09-07 2022-11-18 杭州佰倍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抑制水解去苦味的白蛋白多肽超滤系统与装置
CN115349574B (zh) * 2022-09-07 2023-08-18 杭州佰倍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抑制水解去苦味的白蛋白多肽超滤系统与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4470326U (zh) 一种多接触面换热器
CN210233212U (zh) 一种管道切割用夹持装置
CN211867004U (zh) 一种环保工程用管道焊接装置
CN112473965A (zh) 一种日常生活用药材研磨设备
CN215413301U (zh) 一种干热岩用高效满液换热器
CN101844168A (zh) 管棒材矫直机的换辊装置
CN210154378U (zh) 一种u型换热器
CN213040178U (zh) 一种水泵装置的固定支架
CN207771675U (zh) 一种用于生产热量表的工装
CN216966576U (zh) 一种通用型油管钎焊架
CN218341812U (zh) 一种万能圆磨床磨削液回收再利用装置的滤板结构
CN215766593U (zh) 一种可调节的铜铝复合散热器
CN213647359U (zh) 一种用于管壳式换热器配管的工装
CN220206460U (zh) 一种节能型板式换热机组
CN220270197U (zh) 一种可拆式换热器支架
CN201693029U (zh) 一种钢管和圆棒材矫直机的换辊装置
CN212857596U (zh) 一种可自动切换工位的金属片铆压设备
CN213872019U (zh) 一种反应釜移动支架
CN215696960U (zh) 用于钢板加工的矫正装置
CN212658102U (zh) 一种可拆卸板式换热器
CN215614300U (zh) 一种自动凸管机的液压系统
CN212786243U (zh) 水电站控制主机安全加固装置
CN218155716U (zh) 一种换热器分流装置
CN220294128U (zh) 一种板式蒸发器
CN213656072U (zh) 一种便于维修用石墨换热器支撑底座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