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458103U - 一种不锈钢厂钢渣快速冷却余热利用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不锈钢厂钢渣快速冷却余热利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458103U
CN214458103U CN202022709605.1U CN202022709605U CN214458103U CN 214458103 U CN214458103 U CN 214458103U CN 202022709605 U CN202022709605 U CN 202022709605U CN 214458103 U CN214458103 U CN 2144581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waste heat
stainless steel
layer
sla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709605.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戈登
何丛珍
黄凤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Qingya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Qingya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Qingya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Qingya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709605.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4581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4581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4581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0Recycl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5Process efficiency

Landscapes

  • Furnace Detai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余热回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不锈钢厂钢渣快速冷却余热利用装置,换热装置设置有壳体,壳体为倒U形结构,壳体下侧中部设置有送料装置,送料装置设置有输送管道,输送管道下侧设置有传送带,传送带两端设置有传动轴;前侧传动轴一侧设置有动力装置,动力装置上侧设置有控制装置;壳体底部两侧设置有支撑平台,支撑平台下端通过螺栓固定有支腿。壳体设置有内胆层,内单层外侧设置有保温层,内胆层与中空层之间设置有中空层。本实用新型通过送料装置和换热装置能够实现充分换热,能够保证钢渣与热的充分利用,且通过设置U形的壳体能够增加换热面积,极大地提高了换热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不锈钢厂钢渣快速冷却余热利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余热回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不锈钢厂钢渣快速冷却余热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钢渣废料的处理方式有水淬法、滚筒法、浅盘热泼法和热焖法;其中,热焖法是将高温渣放入热焖装置中,然后盖上顶盖,向热焖装置中喷入一定量的水使之产生水蒸汽,随后,水和水蒸汽与钢渣中游离态的氧化钙、氧化镁发生水解反应,最终达到渣和残钢自然分离,然后通过磁选分离出残钢;热焖法具有适应性高、占地小、污染少等优点,但无余热回收是该技术的显著缺点,从而导致大量的热量被浪费,且钢渣废料无法进行均匀散热,导致上层钢渣废料降温冷却后下层钢渣废料温度依旧很高。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便于余热利用的钢渣废料冷却回收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通过上述分析,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缺陷为;目前的余热回收装置无法进行均匀散热,回收效率低,浪费严重。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不锈钢厂钢渣快速冷却余热利用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不锈钢厂钢渣快速冷却余热利用装置设置有:
换热装置;
所述换热装置设置有壳体,所述壳体为倒U形结构,所述壳体下侧中部设置有送料装置,所述送料装置设置有输送管道,所述输送管道下侧设置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两端设置有传动轴;所述前侧传动轴一侧设置有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上侧设置有控制装置;
所述壳体底部两侧设置有支撑平台,所述支撑平台下端通过螺栓固定有支腿。
本实用新型通过送料装置和换热装置能够实现充分换热,能够保证钢渣与热的充分利用,且通过设置U形的壳体能够增加换热面积,极大地提高了换热效率。
进一步,所述壳体设置有内胆层,所述内胆层外侧设置有保温层,所述内胆层与所述保温层之间设置有中空层,所述中空层内设置有多个绝热块,所述绝热块上端与所述保温层固定连接,所述绝热块下端与所述内胆层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壳体通过设置中空层和保温层能够有效保温,防止热量散失,并且通过在中空层内设置绝热块能够对内胆层和保温层起到稳定支撑的作用,使壳体更加稳固。
进一步,所述壳体前端上侧设置有注水管,所述注水管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所述壳体左右两侧下端设置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分别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通过电磁阀控制注水管与出水管,操作方便,实现了自动化控制。
进一步,所述输送管道前端上侧开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上侧设置有进料斗;所述输送管道后端设置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上固定有电动伸缩门,所述电动伸缩门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电动伸缩门,便于冷却后钢渣的回收,通过开启伸缩门,送料装置可将钢渣送出输送管道落入回收装置内。
进一步,所述动力装置设置有保护壳,所述保护壳内设置有步进电机,所述步进电机输出端与所述转动轴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保护壳前侧嵌装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下侧设置有控制按钮。
进一步,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水位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水位传感器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性连接。
结合上述的所有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具备的优点及积极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通过送料装置和换热装置能够实现充分换热,能够保证钢渣与热的充分利用,且通过设置U形的壳体能够增加换热面积,极大地提高了换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壳体通过设置中空层和保温层能够有效保温,防止热量散失,并且通过在中空层内设置绝热块能够对内胆层和保温层起到稳定支撑的作用,使壳体更加稳固。
本实用新型通过电磁阀控制注水管与出水管,操作方便,实现了自动化控制。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电动伸缩门,便于冷却后钢渣的回收,通过开启伸缩门,送料装置可将钢渣送出输送管道落入回收装置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不锈钢厂钢渣快速冷却余热利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不锈钢厂钢渣快速冷却余热利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动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进料斗;3、注水管;4、出水管;5、支撑平台;6、支腿;7、保护壳;8、传送带;9、显示屏;10、控制按钮;11、输送管道;12、电动伸缩门;13、内胆层;14、保温层;15、绝热块;16、步进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不锈钢厂钢渣快速冷却余热利用装置,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描述。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不锈钢厂钢渣快速冷却余热利用装置包括:壳体1、进料斗2、注水管3、出水管4、支撑平台5、支腿6、保护壳7、传送带8、显示屏9、控制按钮10、输送管道11、电动伸缩门12、内胆层13、保温层14、绝热块15、步进电机16。
本实施例的换热装置设置有壳体1,壳体1为倒U形结构,壳体1下侧中部设置有送料装置,送料装置设置有输送管道11,输送管道11下侧设置有传送带8,传送带8两端设置有传动轴;前侧传动轴一侧设置有动力装置,动力装置上侧设置有控制装置;壳体1底部两侧设置有支撑平台5,支撑平台5下端通过螺栓固定有支腿6。通过送料装置和换热装置能够实现充分换热,能够保证钢渣与热的充分利用,且通过设置U形的壳体1能够增加换热面积,极大地提高了换热效率。
本实施例中,壳体1设置有内胆层13,内胆层外侧设置有保温层14,内胆层13与保温层之间设置有中空层,中空层内设置有多个绝热块15,绝热块15 上端与保温层14固定连接,绝热块15下端与内胆层13固定连接;壳体1通过设置中空层和保温层能够有效保温,防止热量散失,并且通过在中空层内设置绝热块15能够对内胆层13和保温层14起到稳定支撑的作用,使壳体1更加稳固。
本实施例中,壳体1前端上侧设置有注水管3,注水管3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壳体1左右两侧下端设置有出水管4,出水管4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分别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壳体1内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水位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水位传感器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通过电磁阀控制注水管3与出水管4,操作方便,实现了自动化控制。
本实施例中,输送管道11前端上侧开设有进料口,进料口上侧设置有进料斗2;输送管道11后端设置有出料口,出料口上固定有电动伸缩门12,电动伸缩门12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通过设置电动伸缩门12,便于冷却后钢渣的回收,通过开启伸缩门,送料装置可将钢渣送出输送管道11落入回收装置内。
本实施例中,动力装置设置有保护壳7,保护壳7内设置有步进电机16,步进电机16输出端与转动轴固定连接;保护壳7前侧嵌装有显示屏9,显示屏 9下侧设置有控制按钮10。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将钢渣从进料斗2倒入输送管道11内,钢渣落入传送带8上,步进电机16通过传动轴带动传送带8运动,钢渣随传送带8填充满整个输送管道11,在此过程中,注水口接入水源,开启第一电磁阀,水位传感器实时感应壳体1内水的位置,到达指定水位时,控制装置控制第一电磁阀关闭;钢渣余热对水进行加热,温度传感器对水进行温度检测,加热完成后,开启电动伸缩门12,钢渣随传送带8送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不锈钢厂钢渣快速冷却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不锈钢厂钢渣快速冷却余热利用装置设置有:
换热装置;
所述换热装置设置有壳体,所述壳体为倒U形结构,所述壳体下侧中部设置有送料装置,所述送料装置设置有输送管道,所述输送管道下侧设置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两端设置有传动轴;前侧所述传动轴一侧设置有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上侧设置有控制装置;
所述壳体底部两侧设置有支撑平台,所述支撑平台下端通过螺栓固定有支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锈钢厂钢渣快速冷却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设置有内胆层,所述内胆层外侧设置有保温层,所述内胆层与所述保温层之间设置有中空层,所述中空层内设置有多个绝热块,所述绝热块上端与所述保温层固定连接,所述绝热块下端与所述内胆层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锈钢厂钢渣快速冷却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前端上侧设置有注水管,所述注水管上设置有第一电磁阀;所述壳体左右两侧下端设置有出水管,所述出水管上设置有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分别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性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锈钢厂钢渣快速冷却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管道前端上侧开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上侧设置有进料斗;所述输送管道后端设置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上固定有电动伸缩门,所述电动伸缩门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性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锈钢厂钢渣快速冷却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设置有保护壳,所述保护壳内设置有步进电机,所述步进电机输出端与转动轴固定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不锈钢厂钢渣快速冷却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壳前侧嵌装有显示屏,所述显示屏下侧设置有控制按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锈钢厂钢渣快速冷却余热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部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和水位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水位传感器与所述控制装置电性连接。
CN202022709605.1U 2020-11-21 2020-11-21 一种不锈钢厂钢渣快速冷却余热利用装置 Active CN2144581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09605.1U CN214458103U (zh) 2020-11-21 2020-11-21 一种不锈钢厂钢渣快速冷却余热利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09605.1U CN214458103U (zh) 2020-11-21 2020-11-21 一种不锈钢厂钢渣快速冷却余热利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458103U true CN214458103U (zh) 2021-10-22

Family

ID=781836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709605.1U Active CN214458103U (zh) 2020-11-21 2020-11-21 一种不锈钢厂钢渣快速冷却余热利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4581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931801U (zh) 一种热收缩膜加热装置
CN201192751Y (zh) 钎焊炉
CN209362454U (zh) 自动化熔盐化盐系统
CN102615370B (zh) 一种利用液氮冷却的回流焊接系统
CN111748664B (zh) 一种高炉炼铁熔渣热量利用系统
CN214458103U (zh) 一种不锈钢厂钢渣快速冷却余热利用装置
CN201170691Y (zh) 盐芯烧结炉
CN105217632B (zh) 电石显热回收系统
CN110886015A (zh) 一种用于多晶硅的热场坩埚调节式保温设备
CN207365723U (zh) 一种中频电炉水冷系统
CN203855414U (zh) 管式石墨化炉
CN102500750B (zh) 一种铅液循环蓄电池板栅铸板系统
CN101596148A (zh) 全功能奶瓶器
CN203425752U (zh) 一种具有加热和冷却功能的混料机装置
CN206160719U (zh) 镁合金电磁熔化炉
CN109128095A (zh) 一种低压铸造机高压保温炉
CN206959619U (zh) 一种新型铜炼炉的控温装置
CN212741430U (zh) 一种可回收热能的热处理设备
CN206563491U (zh) 一种适用于动力电池负极材料制备的退火设备
CN202519318U (zh) 一种熔铅装置
CN206609196U (zh) 带有加温气系统的冷箱结构
CN206069962U (zh) 环形真空电阻炉
CN105111497B (zh) 一种再生胶脱硫设备
CN201510144U (zh) 袋装水饮水机
CN216538101U (zh) 一种高疏水性汽车结晶镀膜液连续化生产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