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413294U - 一种一体式机车热管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一体式机车热管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413294U
CN214413294U CN202023336511.0U CN202023336511U CN214413294U CN 214413294 U CN214413294 U CN 214413294U CN 202023336511 U CN202023336511 U CN 202023336511U CN 214413294 U CN214413294 U CN 2144132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management device
heat dissipation
shell
included ang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336511.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中玉
刘义泉
林培灿
褚章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uochuang Heat Managem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uochuang Heat Manage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uochuang Heat Managem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uochuang Heat Managem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336511.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4132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4132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41329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一体式机车热管理装置,涉及散热设备技术领域,包括壳体、隔板、蒸发器、蒸发风机、散热组件和压缩机;隔板设置在壳体内,并将壳体的内部分隔成沿第一方向分布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蒸发器和蒸发风机设置在第一腔体内,并沿第二方向分布;散热组件和压缩机设置在第二腔体内,并沿第二方向分布,散热组件包括散热器和散热风机,散热器与散热风机沿第三方向分布;第一方向、第二方向以及第三方向两两垂直;壳体上对应蒸发器处设有第一进风口,对应蒸发风机处设有第一出风口,对应压缩机处设有第二进风口,对应散热风机处设有第二出风口。本实用新型中的一体式机车热管理装置内部元器件布局更合理,有利于小型化设计。

Description

一种一体式机车热管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一体式机车热管理装置。
背景技术
机车、地铁、城市轻轨和动车组等交通工具的电池组、电器柜以及元器件普遍都需要一个合适的环境温度,以便更高效地运转,因此,需要在车体上安装热管理装置对环境温度进行调节,通常做法是采用一体式热管理装置,并将其安装在车体顶部。现有技术中的一体式机车热管理装置由于内部元器件布局不合理,导致内部空间利用不充分,造成一体式机车热管理装置的外形尺寸过大,不利于小型化设计,影响机车顶部设备布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优化一体式机车热管理装置的内部元器件布局。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一体式机车热管理装置,包括壳体、隔板、蒸发器、蒸发风机、散热组件和压缩机;所述隔板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将所述壳体的内部分隔成沿第一方向分布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蒸发器和所述蒸发风机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内,并沿第二方向分布;所述散热组件和所述压缩机设置在所述第二腔体内,并沿所述第二方向分布,所述散热组件包括散热器和散热风机,所述散热器与所述散热风机沿第三方向分布;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以及所述第三方向两两垂直;所述壳体上对应所述蒸发器处设有第一进风口,对应所述蒸发风机处设有第一出风口,对应所述压缩机处设有第二进风口,对应所述散热风机处设有第二出风口。
可选地,于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确定的平面上,所述蒸发器一侧端面的投影与所述第三方向呈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夹角为锐角。
可选地,于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确定的平面上,所述散热器一侧端面的投影与所述第三方向呈第二夹角,所述第二夹角为锐角,且所述第二夹角大于所述第一夹角。
可选地,该一体式机车热管理装置还包括加热器,所述加热器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内,于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加热器位于所述蒸发器与所述蒸发风机之间。
可选地,该一体式机车热管理装置还包括镂空板,所述镂空板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内并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镂空板的一端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镂空板的另一端与所述隔板连接,所述加热器设置在所述镂空板上。
可选地,于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确定的平面上,所述镂空板一侧端面的投影与所述第三方向之间呈第三夹角,所述第三夹角为锐角,且所述第三夹角小于所述第一夹角。
可选地,所述壳体包括第一盖板、第二盖板和底壳,所述第一盖板与所述底壳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腔体一侧,所述第二盖板与所述底壳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二腔体一侧,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设置在所述底壳的底部,并沿所述第二方向分布,所述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设置在所述第二盖板上,并沿所述第二方向分布。
可选地,所述第一进风口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进风口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出风口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出风口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
可选地,该一体式机车热管理装置还包括第一导流罩和第二导流罩,所述第一导流罩设置在所述第二进风口处,并与所述第二盖板连接,所述第二导流罩设置在所述第二出风口处,并与所述第二盖板连接。
可选地,所述底壳上还设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与所述第一腔体以及所述第二腔体连通。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隔板将壳体分隔成沿第一方向分布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蒸发器和蒸发风机设置在第一腔体内,并沿第二方向分布,散热组件和压缩机设置在第二腔体内,并沿第二方向分布,散热器与散热风机沿第三方向分布,第一方向、第二方向以及第三方向两两垂直,壳体上对应蒸发器处设置第一进风口,对应蒸发风机处设置第一出风口,对应压缩机处设置第二进风口,对应散热风机处设置第二出风口,由此,通过将壳体内的元器件根据其外形尺寸和结构特征沿两两垂直的三个方向进行布局,可以充分利用壳体内部沿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的空间,内部元器件布局更加立体和紧凑,使得壳体外形尺寸更小,有利于小型化设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体式机车热管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体式机车热管理装置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体式机车热管理装置又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体式机车热管理装置又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体式机车热管理装置又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壳体、11-第一盖板、12-第二盖板、13-底壳、131-排水口、2-隔板、3-蒸发器、4-蒸发风机、5-散热组件、51-散热器、52-散热风机、6-压缩机、7-加热器、8-镂空板、9-第一导流罩、10-第二导流罩、A-第一腔体、B-第二腔体、C-第一进风口、D-第一出风口、E-第二进风口、F-第二出风口、α-第一夹角、β-第二夹角、γ-第三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附图中“X”的正向代表右方,相应地,“X”的反向代表左方;“Y”的正向代表前方,相应地,“Y”的反向代表后方;“Z”的正向代表上方,相应地,“Z”的反向代表下方,术语“X”、“Y”、“Z”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说明书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机车、地铁、城市轻轨和动车组等交通工具的电池组、电器柜以及元器件普遍都需要一个合适的环境温度,以便更高效地运转,因此,需要在车体上安装热管理装置对环境温度进行调节,通常做法是采用一体式热管理装置,并将其安装在车体顶部。现有技术中的一体式机车热管理装置由于内部元器件布局不合理,导致内部空间利用不充分,造成一体式机车热管理装置的外形尺寸过大,不利于小型化设计,影响机车顶部设备布局。
为解决上述问题,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一体式机车热管理装置,包括壳体1、隔板2、蒸发器3、蒸发风机4、散热组件5和压缩机6;隔板2设置在壳体1内,并将壳体1的内部分隔成沿第一方向分布的第一腔体A和第二腔体B;蒸发器3和蒸发风机4设置在第一腔体A内,并沿第二方向分布;散热组件5和压缩机6设置在第二腔体B内,并沿第二方向分布,散热组件5包括散热器51和散热风机52,散热器51与散热风机52沿第三方向分布;第一方向、第二方向以及第三方向两两垂直;壳体1上对应蒸发器3处设有第一进风口C,对应蒸发风机4处设有第一出风口D,对应压缩机6处设有第二进风口E,对应散热风机52处设有第二出风口F。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壳体1的截面形状可以是三角形、矩形、多边形、圆形或者是其组合的各种形状,隔板2可与壳体1通过焊接、铆接、螺栓连接或者其他方式连接,并将壳体1分隔成第一腔体A和第二腔体B,第一腔体A可以设置在第二腔体B的左侧,也可以设置在第二腔体B的右侧,第一腔体A的尺寸与第二腔体B的尺寸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蒸发器3和蒸发风机4在第一腔体A内沿前后方向设置,可以设置成蒸发器3在前,蒸发风机4在后,也可以设置成蒸发风机4在前,蒸发器3在后,散热组件5和压缩机6在第二腔体B内沿前后方向设置,可以设置成散热组件5在前,压缩机6在后,也可以设置成压缩机6在前,散热组件5在后,散热组件5的散热器51和散热风机52沿上下方向设置,可以设置成散热器51在上,散热风机52在下,也可以设置成散热风机52在上,散热器51在下,相应地,第一进风口C、第一出风口D、第二进风口E和第二出风口F的位置也可进行对位调整。
本实施例中,壳体1采用六面箱型结构,隔板2与壳体1通过螺栓连接,并将壳体1内部分隔成第一腔体A和第二腔体B,第一腔体A位于第二腔体B的右侧,且第一腔体A的前后尺寸略小于第二腔体B的前后尺寸,使得第二腔体B的前侧端面较第一腔体B的前侧端面凸出,隔板2与壳体1采用螺栓连接的方式方便装卸,第二腔体B前侧端面较第一腔体A的前侧端面凸出,方便将一体式机车热管理装置的线缆接口、信号接口以及制冷剂加注口设置在第二腔体B的右侧端面上,接地端口设置在第一腔体A的前侧端面上,从而使得各个接口不伸出壳体1的外廓范围以外,既能减小外形尺寸,还可保护各个接口,使其不易损坏。
具体地,蒸发器3设置在第一腔体A内靠前的一侧,蒸发风机4设置在第一腔体A内靠后的一侧,压缩机6设置在第二腔体B内靠前的一侧,散热组件5设置在第二腔体B内靠后的一侧,且散热器51位于散热风机52的下方,压缩机6上设有输出和回收制冷剂的连接管,连接管穿过隔板2并将压缩机6、蒸发器3以及散热器51连通,使其形成循环回路,压缩机6上还设有低压加注管,低压加注管伸出壳体1外形成制冷剂加注口,方便为压缩机6添加制冷剂,第二腔体B内位于压缩机6的左侧还设有电源转换器、继电器和控制器,电源转换器、继电器和控制器通过螺栓固定在壳体1上,并通过管线与线缆接口以及信号接口连接。
其中,如图1所示,第一方向是指X轴的方向,第二方向是指Y轴的方向,第三方向是指Z轴的方向。
这样,通过将壳体1内的元器件根据其外形尺寸和结构特征沿两两垂直的三个方向进行布局,可以充分利用壳体1内部沿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的空间,内部元器件布局更加立体和紧凑,使得壳体1外形尺寸更小,有利于小型化设计。
可选地,于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确定的平面上,蒸发器3一侧端面的投影与第三方向呈第一夹角α,第一夹角α为锐角。
如图4所示,蒸发器3在第一腔体A内可以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确定的平面平行设置,可以与第一方向和第三方向确定的平面平行设置,可以与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确定的平面平行设置,也可以与该三个平面中的任一平面呈一定角度倾斜设置或者与三者均呈一定角度倾斜设置。
本实施例中,由于蒸发器3与蒸发风机4在第一腔体A内前后设置,因此,蒸发器3的一侧端面平行于第一方向设置,并且如图4所示,蒸发器3的一侧端面在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确定的平面上的投影为一线段,该线段所在直线为a,直线a与第三方向之间呈第一夹角α,第一夹角α为锐角。
这样,在第一腔体A内将蒸发器3的一侧端面平行于第一方向设置,并且与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确定的平面呈第一夹角α倾斜设置,不仅可以合理利用第一腔体A内的空间,还能增加蒸发器3与气体的接触面积,使得流经蒸发器3的气体热交换更加充分,可以增强制冷效果。
可选地,于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确定的平面上,散热器51一侧端面的投影与第三方向呈第二夹角β,第二夹角β为锐角,且第二夹角β大于第一夹角α。
如图4所示,散热器51在第二腔体B内可以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确定的平面平行设置,可以与第一方向和第三方向确定的平面平行设置,可以与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确定的平面平行设置,也可以与该三个平面中的任一平面呈一定角度倾斜设置或者与三者均呈一定角度倾斜设置。
本实施例中,由于散热器51与压缩机6在第二腔体B内前后设置,因此,散热器51的一侧端面平行于第一方向设置,并且如图4所示,散热器51的一侧端面在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确定的平面上的投影为一线段,该线段所在直线为b,直线b与第三方向之间呈第二夹角β,第二夹角β为锐角,由于散热器51的上方还设有散热风扇52,因此,为了不增加壳体高度,散热器51较蒸发器3倾斜角度更大,即第二夹角β大于第一夹角α。
这样,在第二腔体B内将散热器51的一侧端面平行于第一方向设置,并且与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确定的平面呈第二夹角β倾斜设置,不仅可以合理利用第二腔体B内的空间,还能增加散热器51与气体的接触面积,使得流经散热器51的气体热交换更加充分,可以增强散热效果,第二夹角β大于第一夹角α,可以降低壳体1的高度。
可选地,该一体式机车热管理装置还包括加热器7,加热器7设置在第一腔体A内,于第二方向上,加热器7位于蒸发器3与蒸发风机4之间。
如图1所示,加热器7可以采用平面形加热器、圆柱形加热器或者球形加热器,可以采用电热丝、电热管、油汀加热或者其他类型的加热器7,加热器7的加热面可以平行于第一方向设置,也可以平行于第二方向设置,本实施例中,加热器7采用平面形加热器,平面形加热器的加热面沿平行于第一方向设置,平面形加热器加热面分散,与流经加热器7的气体接触更充分,加热效果更好。
这样,通过在蒸发器3与蒸发风机4之间设置加热器7,可以在需要提高温度时对第一腔体A内的气体进行辅助加热,拓展了一体式机车热管理装置的功能。
可选地,该一体式机车热管理装置还包括镂空板8,镂空板8设置在第一腔体A内并沿第一方向延伸,镂空板8的一端与壳体1连接,镂空板8的另一端与隔板2连接,加热器7设置在镂空板8上。
如图1所示,镂空板8可以采用金属板、塑料板或者其他材质的板材,镂空板8可以通过焊接、铆接、螺栓连接或者其他连接方式与隔板2以及壳体1连接,本实施例中,镂空板8采用金属板,镂空板8的左右两侧端分别通过螺栓与隔板2以及壳体1连接,螺栓连接方便拆装,金属板强度高,受热不易变形,经济耐用,具体地,镂空板8的中部对准加热器7的位置处设置镂空结构,镂空板8的左右两侧呈连续板状,用于阻挡气体流通,由此,可以保证气体从镂空结构处流通,并在需要时被加热器7加热。
这样,通过设置镂空板8,不仅方便安装加热器7,并且可以防止气体绕过加热器7流通,可以提高加热效率,增强加热效果。
可选地,于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确定的平面上,镂空板8一侧端面的投影与第三方向之间呈第三夹角γ,第三夹角γ为锐角,且第三夹角γ小于第一夹角α。
如图4所示,镂空板8在第一腔体A内可以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确定的平面平行设置,可以与第一方向和第三方向确定的平面平行设置,可以与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确定的平面平行设置,也可以与该三个平面中的任一平面呈一定角度倾斜设置或者与三者均呈一定角度倾斜设置。
本实施例中,由于蒸发器3与蒸发风机4在第一腔体A内前后设置,因此,镂空板8的一侧端面平行于第一方向设置,并且如图4所示,镂空板8的一侧端面在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确定的平面上的投影为一线段,该线段所在直线为c,直线c与第三方向之间呈第三夹角γ,第三夹角γ为锐角,由于加热器7设置在镂空板8上,并位于蒸发器3与蒸发风机4之间,因此,为了不增加壳体1的前后宽度,镂空板8较蒸发器3倾斜角度更小,即第三夹角γ小于第一夹角α。
这样,在第一腔体A内将镂空板8的一侧端面平行于第一方向设置,并且与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确定的平面呈第三夹角γ倾斜设置,不仅可以合理利用第一腔体A内的空间,还能增加加热器7与气体的接触面积,使得流经加热器7的气体热交换更加充分,可以增强加热效果,第三夹角γ小于第一夹角α,可以降低壳体1的前后宽度。
可选地,壳体1包括第一盖板11、第二盖板12和底壳13,第一盖板11与底壳13连接,并位于第一腔体A一侧,第二盖板12与底壳13连接,并位于第二腔体B一侧,第一进风口C、第一出风口D设置在底壳13的底部,并沿第二方向分布,第二进风口E、第二出风口F设置在第二盖板12上,并沿第二方向分布。
如图1和图3所示,壳体1为六面箱型结构,第一盖板11和第二盖板12与底壳13可以通过焊接、铆接、螺栓连接、卡扣连接或者其他方式连接,第一进风口C、第一出风口D、第二进风口E和第二出风口F的形状可以是三角形、矩形、多边形、圆形或者是其组合的各种形状。
本实施例中,底壳13呈凹槽形,采用焊接而成的整体钣金件,其结构强度高,第一进风口C和第一出风口D设置在底壳13的底部,并采用方形口,第一盖板11和第二盖板12分别通过螺栓连接在底壳13上位于第一腔体A的一侧和位于第二腔体B的一侧,第二进风口E和第二出风口F均为具有圆角的方形口,第二出风口F较第二进风口E略大,具有圆角的方形口更加圆润,与散热风机52的形状更匹配。
这样,由于第二出风口F用于排出热量,通过将第二进风口E和第二出风口F朝上设置,利用热气流上升的特性,使得热气排出更快,第一进风口C和第一出风口D朝下设置,使得热气和冷气朝向相反的方向流动,可以提高制冷效果。
可选地,第一进风口C设有多个,多个第一进风口C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第一出风口D设有多个,多个第一出风口D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
如图2所示,多个第一进风口C可以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也可以沿第二方向间隔设置,多个第一出风口D可以沿第一方向设置,也可以沿第二方向设置,本实施例中,由于蒸发器3和蒸发风机4沿第一方向设置,因此,多个第一进风口C和多个第一出风口D均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具体地,由于蒸发风机4具有两个出风口,因此,第一出风口D设置两个,并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第一进风口C也设置两个,并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以便与第一出风口D相匹配。
这样,分别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多个第一进风口C和多个第一出风口D,使得第一进风口C与蒸发器3、第一出风口D与蒸发风机4更加匹配,制冷效果更好。
可选地,该一体式机车热管理装置还包括第一导流罩9和第二导流罩10,第一导流罩9设置在第二进风口E处,并与第二盖板12连接,第二导流罩10设置在第二出风口F处,并与第二盖板12连接。
如图3和图5所示,第一导流罩9和第二导流罩10可以通过焊接、铆接、螺栓连接或者其他连接方式与壳体连接,第一导流罩9的截面形状可以设计成三角形、矩形、多边形、圆形或者是其组合的各种形状,本实施例中,第一导流罩9和第二导流罩10均采用流线型设计,并具有一定高度,第一导流罩9和第二导流罩10均通过螺栓与第二盖板12连接,流线型设计风阻更小,采用具有一定高度的设计,可以利用机车行驶中的负压效应加快气体流通速度,提高散热效率,螺栓连接便于拆装。
这样,通过在第二进风口E处设置第一导流罩9,第二出风口F处设置第二导流罩10,可以加快气体流通速度,提高散热效率。
可选地,底壳13上还设有排水口131,排水口131与第一腔体A以及第二腔体B连通。
如图1和图2所示,排水口131可以设置一个,也可以设置多个,本实施例中,排水口131设有两个,分别位于底壳13的后部靠近第一腔体A的一侧和靠近第二腔体B的一侧,并且排水口131的端部与底壳13的底板平齐,一个排水口131与第一腔体A连通,另一个排水口131与第二腔体B连通。
这样,通过设置与第一腔体A以及第二腔体B连通的排水口131,方便排出第一腔体A以及第二腔体B内的积水,防止壳体1锈蚀。
如图1和图2所示,该一体式机车热管理装置还包括安装座,底壳13的左端面上设有两个朝左的安装座,两个安装座前后分布,底壳13的右端面上设有两个朝右延伸的安装座,两个安装座也前后分布,四个安装座的底部均与底壳13的底板齐平,通过设置安装座方便将该一体式机车热管理装置安装在机车顶部。
虽然本公开披露如上,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进行各种变更与修改,这些变更与修改均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一体式机车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隔板(2)、蒸发器(3)、蒸发风机(4)、散热组件(5)和压缩机(6);所述隔板(2)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并将所述壳体(1)的内部分隔成沿第一方向分布的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蒸发器(3)和所述蒸发风机(4)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内,并沿第二方向分布;所述散热组件(5)和所述压缩机(6)设置在所述第二腔体内,并沿所述第二方向分布,所述散热组件(5)包括散热器(51)和散热风机(52),所述散热器(51)与所述散热风机(52)沿第三方向分布;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以及所述第三方向两两垂直;所述壳体(1)上对应所述蒸发器(3)处设有第一进风口,对应所述蒸发风机(4)处设有第一出风口,对应所述压缩机(6)处设有第二进风口,对应所述散热风机(52)处设有第二出风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式机车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于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确定的平面上,所述蒸发器(3)一侧端面的投影与所述第三方向呈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夹角为锐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式机车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于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确定的平面上,所述散热器(51)一侧端面的投影与所述第三方向呈第二夹角,所述第二夹角为锐角,且所述第二夹角大于所述第一夹角。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式机车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热器(7),所述加热器(7)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内,于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加热器(7)位于所述蒸发器(3)与所述蒸发风机(4)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体式机车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镂空板(8),所述镂空板(8)设置在所述第一腔体内并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镂空板(8)的一端与所述壳体(1)连接,所述镂空板(8)的另一端与所述隔板(2)连接,所述加热器(7)设置在所述镂空板(8)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体式机车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于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确定的平面上,所述镂空板(8)一侧端面的投影与所述第三方向之间呈第三夹角,所述第三夹角为锐角,且所述第三夹角小于所述第一夹角。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一体式机车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包括第一盖板(11)、第二盖板(12)和底壳(13),所述第一盖板(11)与所述底壳(13)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腔体一侧,所述第二盖板(12)与所述底壳(13)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二腔体一侧,所述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设置在所述底壳(13)的底部,并沿所述第二方向分布,所述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二出风口设置在所述第二盖板(12)上,并沿所述第二方向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体式机车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风口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进风口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出风口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一出风口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体式机车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导流罩(9)和第二导流罩(10),所述第一导流罩(9)设置在所述第二进风口处,并与所述第二盖板(12)连接,所述第二导流罩(10)设置在所述第二出风口处,并与所述第二盖板(12)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体式机车热管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13)上还设有排水口(131),所述排水口(131)与所述第一腔体以及所述第二腔体连通。
CN202023336511.0U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一体式机车热管理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44132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336511.0U CN214413294U (zh)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一体式机车热管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336511.0U CN214413294U (zh)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一体式机车热管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413294U true CN214413294U (zh) 2021-10-15

Family

ID=780437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336511.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4413294U (zh) 2020-12-31 2020-12-31 一种一体式机车热管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41329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80256968A1 (en) Roof-top air-conditioning system for a vehicle, particularly a bus
US20090260787A1 (en) Heat exchanger for motor vehicles
JP5624761B2 (ja) 蓄冷機能付きエバポレータ
CN208774559U (zh) 一种电动自行车充电桩
KR20070048179A (ko) 과급 내연기관용의 튜브 코어를 구비하는 열교환기
US7028751B2 (en) Box-like cooling system
JP3371627B2 (ja) 車両用熱交換装置
US20240021913A1 (en) Cooling module for an electric or hybrid motor vehicle, having a tangential-flow turbomachine with an additional heat exchanger
US20210331579A1 (en) Heat exchanger
CN214413294U (zh) 一种一体式机车热管理装置
CN213799159U (zh) 一种utv全地形车用空调系统
JP5574700B2 (ja) 蓄冷機能付きエバポレータ
KR20150017401A (ko) 차량용 라디에이터
KR100844506B1 (ko) 자동차 인터쿨러의 모듈화 장착구조
JP2004262330A (ja) 車両用マルチタイプ熱交換器
KR102633918B1 (ko) 차량용 쿨링 모듈
CN211210320U (zh) 一种冷却装置
CN209949709U (zh) 可变风道的一体式液冷充电模块
CN218021119U (zh) 驻车空调器及运输车辆
CN219544486U (zh) 一种集成式汽车散热器系统
JP2005061343A (ja) 車両の冷却装置
CN220904611U (zh) 一种一体式车载电动空调系统
CN220363192U (zh) 冷却装置布置结构、车载空调系统和新能源汽车
JP2001336423A (ja) 車両の前部構造
CN214701346U (zh) 一种卧式冷凝机组的换热器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101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