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412461U - 车载用电动流体机械 - Google Patents

车载用电动流体机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412461U
CN214412461U CN202120552741.6U CN202120552741U CN214412461U CN 214412461 U CN214412461 U CN 214412461U CN 202120552741 U CN202120552741 U CN 202120552741U CN 214412461 U CN214412461 U CN 2144124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le
vehicle
vibration
housing
fluid mach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55274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加藤崇行
渡边隆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Industries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Industries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Industries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Industries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4124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4124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 Compressor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载用电动流体机械,其在车载用电动流体机械向车辆安装时抑制了工序复杂化。在该车载用电动流体机械中,壳体具有将电动马达收容于内部的收容部。通过使轴部贯穿于腿部的贯通孔,并将紧固连结构件的前端部紧固连结于安装对象部,从而将腿部固定于安装对象部。介入构件介于轴部的外表面和贯通孔的内表面之间,并通过由紧固连结构件进行的腿部向安装对象部的固定而与安装对象部电连接。防振构件以与贯通孔的内表面接触的方式设置在贯通孔的内表面和介入构件之间。导电构件以将介入构件与壳体电连接的方式固定于介入构件及壳体。在介入构件、防振构件、以及导电构件一体化的状态下,介入构件及防振构件贯穿于贯通孔。

Description

车载用电动流体机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载用电动流体机械。
背景技术
车载用电动流体机械例如具备壳体,该壳体具有:收容部,其将电动马达收容于内部;以及腿部,其形成有贯通孔。并且,通过将贯穿于腿部的贯通孔的紧固连结构件紧固连结于车辆的安装对象部,而将腿部固定于安装对象部。
而且,为了防止伴随电动马达的运转而产生的振动向车辆传递,有时会在腿部的贯通孔的内部中的紧固连结构件的周围设置橡胶制的防振构件。在这样地设置防振构件的情况下,由于防振构件为非导电性,因此可能无法通过壳体与车辆之间的紧固连结部位来进行壳体相对于车辆的接地连接。然而,若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结构那样,使得壳体与车辆之间的紧固连结部位另行利用接地线将壳体与车辆相连,则能够进行壳体相对于车辆的接地连接。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132725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上述情况下,在将车载用电动流体机械安装于车辆时,除了壳体与车辆的紧固连结工序之外,还需要进行将壳体相对于车辆进行接地连接的工序,从而导致工序复杂化。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在向车辆进行的安装时抑制工序复杂化的车载用电动流体机械。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解决上述课题的车载用电动流体机械具备:壳体,其具有将电动马达收容于内部的收容部、以及形成有贯通孔的腿部;紧固连结构件,其具有贯穿于所述贯通孔的轴部,并且通过将所述轴部的前端部紧固连结于车辆的安装对象部,从而将所述腿部固定于所述安装对象部;导电性的介入构件,其介于所述轴部的外表面和所述贯通孔的内表面之间,并通过由所述紧固连结构件进行的所述腿部向所述安装对象部的固定而与所述安装对象部电连接;非导电性的防振构件,其以与所述贯通孔的内表面接触的方式设置在所述贯通孔的内表面和所述介入构件之间;以及导电构件,其以将所述介入构件与所述壳体电连接的方式固定于所述介入构件及所述壳体,所述车载用电动流体机械的特征在于,在所述介入构件、所述防振构件、以及所述导电构件一体化的状态下,所述介入构件及所述防振构件贯穿于所述贯通孔。
根据上述结构,由导电构件将介入构件与壳体电连接,并且通过由紧固连结构件进行的腿部向安装对象部的固定,而将介入构件与安装对象部电连接。因此,在将车载用电动流体机械安装于车辆时,通过进行由紧固连结构件实现的壳体与车辆的紧固连结工序,还能够完成相对于车辆将壳体接地连接的工序。因此,能够在将车载用电动流体机械向车辆进行的安装时抑制工序复杂化。
优选的是,在车载用电动流体机械中,所述介入构件具有:筒状的套筒部,其介于所述轴部的外表面和所述贯通孔的内表面之间;以及凸缘部,其在所述壳体的外部从所述套筒部的端部延伸。该结构中的所述导电构件能够采用固定于所述凸缘部的结构、或者在所述防振构件和所述凸缘部之间固定于所述介入构件的结构。
优选的是,在车载用电动流体机械中,所述导电构件在与所述壳体固定的固定端具备平板部,所述壳体在外表面具备平面部,所述车载用电动流体机械还具备固定构件,所述固定构件在所述平板部与所述平面部抵接的状态下,将所述平板部固定于所述壳体。
根据上述结构,由于在导电构件的平板部与壳体的平面部面接触的状态下将导电构件固定于壳体,因此能够适当地进行壳体与车辆的接地连接。
优选的是,在车载用电动流体机械中,所述防振构件具备:第一防振部,其沿着所述套筒部的外表面延伸;以及第二防振部,其沿着所述凸缘部的外表面延伸。
优选的是,在车载用电动流体机械中,所述第一防振部呈轴线沿延伸设置方向延伸的圆筒状,所述第一防振部在延伸设置方向上的尺寸比所述套筒部在延伸设置方向上的尺寸小。
优选的是,在车载用电动流体机械中,所述第二防振部具备使所述凸缘部的外周端的一部分露出的切缺部,所述导电构件经由所述切缺部而固定于所述凸缘部。
优选的是,在车载用电动流体机械中,所述第二防振部从所述贯通孔突出,并设置在所述腿部和所述凸缘部之间。
优选的是,在车载用电动流体机械中,所述防振构件具备沿着所述套筒的外表面延伸的第一防振部,所述第一防振部的延伸设置方向的一端面从所述贯通孔突出。
优选的是,在车载用电动流体机械中,所述贯通孔具备:一对大径孔部,它们位于所述贯通孔的延伸设置方向的两端部;以及小径孔部,其在所述贯通孔的延伸设置方向上位于所述一对大径孔部之间,且该小径孔部的直径比所述大径孔部的直径小,所述防振构件插入所述大径孔部。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在将车载用电动流体机械向车辆进行安装时抑制工序复杂化。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安装于车辆的电动压缩机的剖视图。
图2是用于说明第一防振单元向腿部进行的安装的剖视图。
图3是用于说明由紧固连结构件进行的腿部与车辆的紧固连结的剖视图。
图4是另一例中的电动压缩机的剖视图。
图5是又一例中的电动压缩机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电动压缩机,11…壳体,12…电动马达,13…收容部,14...腿部, 15a…第一平面部,15b…第二平面部,17…贯通孔,21…紧固连结构件, 22…轴部,31…介入构件,32…套筒部,33…凸缘部,35…防振构件,40…导电构件,42…平板部,45…固定构件,50…车辆,51…安装对象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使用图1~图3对将车载用电动流体机械具体化为车载用的电动压缩机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的车载用的电动压缩机用于车辆用的空调装置。车载用的电动压缩机的压缩对象的流体是制冷剂。
如图1所示,车载用的电动压缩机10具备壳体11和电动马达12。壳体11具有:筒状的收容部13;以及腿部14,其用于将壳体11安装在作为车辆50的一部分的安装对象部51。壳体11由导电性材料构成,例如由铝等金属构成。在收容部13的内部收容有包括电动马达12在内的电动压缩机构。
虽然省略了图示,但电动压缩机构除了电动马达12之外,还具备旋转轴、与旋转轴的端部连结的压缩部、以及逆变器。在壳体11形成有吸入制冷剂的吸入口和排出制冷剂的排出口。旋转轴被壳体11支承为能够旋转的状态。电动压缩机构中的旋转轴的轴线方向X与收容部13的轴线方向一致。在电动压缩机构中,由电动马达12驱动旋转轴旋转。伴随着旋转轴的旋转,从壳体11的吸入口吸入到壳体11内的制冷剂被压缩,并且该被压缩的制冷剂从壳体11的排出口向壳体11外排出。
壳体11的腿部14具有延伸设置部15,该延伸设置部15从收容部13 的侧面13a的一部分朝向收容部13的径向外侧并沿突出方向Y延伸。突出方向Y是与轴线方向X正交的方向。而且,腿部14具有通过延伸设置部15而与收容部13连结的主体腿部16。在与轴线方向X及突出方向Y 这两个方向正交的延伸设置方向Z上,主体腿部16与安装对象部51相邻。
主体腿部16在内部形成有沿延伸设置方向Z延伸的贯通孔17。主体腿部16的外表面由一对端面18和侧周面19构成,这一对端面18在延伸设置方向Z上的两端以与延伸设置方向Z正交的方式延伸,该侧周面19 将一对端面18相连。延伸设置部15与主体腿部16在延伸设置方向Z上的尺寸为大致相同的大小。另外,在一对端面18处,贯通孔17向主体腿部16外开口。
将一对端面18中的一方称为第一端面18a,将与第一端面18a相反的一侧的端面18称为第二端面18b。将贯通孔17在第一端面18a开设的开口称为第一开口17a,将贯通孔17在第二端面18b开设的开口称为第二开口17b。在本实施方式中,在一对端面18中,第二端面18b与安装对象部 51相邻。另外,在贯通孔17中,从第一开口17a及第二开口17b起到延伸设置方向Z的内侧的规定位置为止的范围的直径比其他部分的直径大。即,贯通孔17包括:一对大径孔部20a,它们位于在延伸设置方向Z上的两端部;以及小径孔部20b,其在延伸设置方向Z上位于一对大径孔部20a 之间。
延伸设置部15具有第一平面部15a和第二平面部15b以作为延伸设置部15的外表面,该第一平面部15a从主体腿部16的第一端面18a沿着突出方向Y延伸,该第二平面部15b从主体腿部16的第二端面18b沿着突出方向Y延伸。另外,延伸设置部15在内部形成有从第一平面部15a 沿延伸设置方向Z延伸的贯穿孔15h。
安装对象部51具有紧固连结孔52,该紧固连结孔52从与主体腿部 16的第二端面18b相邻的相邻面51a沿延伸设置方向Z延伸。在紧固连结孔52的内表面形成有螺纹槽。相邻面51a以与主体腿部16的第二端面18b 呈平行的方式延伸。贯通孔17的第二开口17b与紧固连结孔52在相邻面 51a处的开口在延伸设置方向Z上相向。
紧固连结构件21穿过主体腿部16的贯通孔17并紧固连结于紧固连结孔52,由此使得腿部14固定于安装对象部51。紧固连结构件21由导电性材料构成,例如由铝等金属构成。而且,紧固连结构件21具备:圆柱状的轴部22,其在沿延伸设置方向Z延伸的状态下贯穿于贯通孔17;以及头部23,其位于轴部22的基端部。在轴部22的径向上,头部23的尺寸比轴部22大。紧固连结构件21从主体腿部16的第一开口17a插入贯通孔17。另外,在紧固连结构件21中,轴部22的位于与基端部相反的一侧的前端部被紧固连结于安装对象部51的紧固连结孔52。需要说明的是,轴部22的直径的大小设定为比贯通孔17的大径孔部20a及小径孔部20b这两方的尺寸小的尺寸。本实施方式的紧固连结构件21是轴部22与头部23一体形成的螺栓。
在主体腿部16的第一端面18a安装有第一防振单元30,在第二端面 18b安装有第二防振单元60。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的第一防振单元 30和第二防振单元60除了一部分的结构不同以外具有相同的结构。在对以下的第一防振单元30及第二防振单元60的结构进行的说明中,在没有特别提及的情况下,第一防振单元30和第二防振单元60是共同的结构。
第一防振单元30及第二防振单元60具备介入构件31,该介入构件 31以包围紧固连结构件21的轴部22的周围的方式沿延伸设置方向Z延伸。介入构件31由导电性材料构成,例如由铝等金属构成。另外,介入构件31具有:圆筒状的套筒部32,其在内部具有套筒孔32h,且该套筒部32的轴线沿延伸设置方向Z延伸;以及凸缘部33,其以与延伸设置方向Z正交的方式从套筒部32的延伸设置方向Z上的端部延伸。套筒部32 在延伸设置方向Z上延伸到大径孔部20a整体以及小径孔部20b的一部分。并且,套筒部32介于紧固连结构件21的轴部22的外表面和贯通孔17的内表面之间。需要说明的是,套筒部32的外径设定为比小径孔部20b的直径小。套筒部32的内径设定为比轴部22的直径大。凸缘部33位于壳体11外。
第一防振单元30及第二防振单元60具备防振构件35。防振构件35通过固定于介入构件31的周围而与介入构件31一体化。另外,防振构件35由非导电性材料构成,例如由橡胶材料构成。防振构件35通过使伴随电动马达12的运转而产生的壳体11的振动衰减,而防止振动经由壳体11 向车辆50传递。
防振构件35具有沿着套筒部32的外表面延伸的第一防振部36、以及沿着凸缘部33的外表面延伸的第二防振部37。第一防振部36呈轴线沿延伸设置方向Z延伸的圆筒状,且固定于套筒部32的外表面。第一防振部 36在延伸设置方向Z上的尺寸比套筒部32在延伸设置方向Z上的尺寸小。即,套筒部32的外表面中的在延伸设置方向Z上的局部范围被第一防振部36覆盖。另外,第一防振部36通过插入贯通孔17的大径孔部20a,而设置在大径孔部20a的内表面与套筒部32之间。第一防振部36的外径设定为比大径孔部20a的直径稍大。并且,通过将第一防振部36压入大径孔部20a,而使得第一防振部36的外表面成为与大径孔部20a的内表面接触的状态。
第二防振部37覆盖凸缘部33的外表面中的除了与套筒部32相反的一侧的外表面以外的部分。第二防振部37固定于凸缘部33的外表面。另外,第二防振部37位于壳体11外,且设置在主体腿部16和凸缘部33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这样一来,防振构件35介于主体腿部16和凸缘部 33之间、以及贯通孔17的内表面和介入构件31的外表面之间,由此相对于主体腿部16将防振构件35以非接触的状态组装。
本实施方式的第一防振单元30的第二防振部37具有切缺部37a,该切缺部37a通过将第二防振部37在突出方向Y上的位于收容部13侧的一部分切缺而形成。通过该切缺部37a,使得第一防振单元30中的凸缘部 33的外周端的一部分露出。
紧固连结构件21穿过介入构件31的套筒孔32h并贯穿贯通孔17。头部23位于延伸设置方向Z上的比第一开口17a靠主体腿部16的外侧的位置。而且,头部23与第一防振单元30的凸缘部33接触。轴部22的前端部位于延伸设置方向Z上的比第二开口17b靠主体腿部16的外侧的位置。第二防振单元60的凸缘部33与安装对象部51的相邻面51a接触。通过将轴部22的前端部紧固连结于安装对象部51的紧固连结孔52,从而成为由紧固连结构件21的头部23与安装对象部51在延伸设置方向Z上夹着介入构件31及防振构件35的形态。
对介入构件31作用有紧固连结构件21在延伸设置方向Z上的的轴向力。第一防振单元30的套筒部32与第二防振单元60的套筒部32在延伸设置方向Z上抵接,由此两介入构件31承受紧固连结构件21的轴向力。由于承受该轴向力,凸缘部33朝向延伸设置方向Z上的内侧对防振构件35进行按压。由此,在防振构件35的整个周向上,对于在防振构件35之中承受来自凸缘部33的按压的部分而言,其在延伸设置方向Z上的尺寸对齐为大致相同的大小,因此抑制了由防振构件35带来的防振效果的偏差。
第一防振单元30具备将介入构件31与壳体11电连接的导电构件40。导电构件40具备接地线41。本实施方式的接地线41的端部固定于壳体 11的延伸设置部15。接地线41的与固定于延伸设置部15的固定端相反的一侧的端部固定于在第一防振单元30中从切缺部37a露出的凸缘部33。由此,将导电构件40与第一防振单元30的介入构件31一体化。接地线 41以从凸缘部33沿着延伸设置部15的第一平面部15a的方式延伸。
导电构件40具备平板部42,该平板部42位于接地线41中的与延伸设置部15固定的固定端。平板部42由导电性材料构成,例如由铝等金属构成。另外,平板部42在中央形成有沿厚度方向贯通的孔部42h。平板部 42以使得孔部42h与延伸设置部15的贯穿孔15h连通的方式沿着作为延伸设置部15的平面部的第一平面部15a设置。
本实施方式的电动压缩机10具备固定构件45,该固定构件45在平板部42与第一平面部15a抵接的状态下将平板部42固定于壳体11。本实施方式的固定构件45是轴部与头部一体形成的螺栓。在平板部42与第一平面部15a抵接的状态下,固定构件45的轴部穿过平板部42的孔部42h而紧固连结于延伸设置部15的贯穿孔15h。
第一防振单元30的导电构件40通过固定于延伸设置部15和凸缘部 33,而将壳体11与介入构件31电连接。另外,通过使得第一防振单元30 的凸缘部33与紧固连结构件21的头部23接触,从而第一防振单元30的介入构件31与紧固连结构件21电连接。紧固连结构件21通过轴部22相对于紧固连结孔52的紧固连结而与安装对象部51接触。由此,第一防振单元30的介入构件31经由紧固连结构件21与安装对象部51电连接。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经由第一防振单元30的导电构件40及介入构件31、以及紧固连结构件21,壳体11与车辆50接地连接。另外,第一防振单元 30的套筒部32与第二防振单元60的套筒部32相互抵接。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经由第一防振单元30的导电构件40及介入构件31、以及第二防振单元60的介入构件31,壳体11与车辆50接地连接。
接下来,对电动压缩机10向车辆50安装的安装工序进行说明。
如图1及图2所示,在电动压缩机10向车辆50进行的安装前,将第一防振单元30安装在主体腿部16。此时,通过在第一防振单元30中预先将防振构件35及导电构件40固定于介入构件31,而使介入构件31、防振构件35、以及导电构件40一体化。这样一来,在事先一体化的状态下,介入构件31及防振构件35贯穿于贯通孔17。套筒部32从主体腿部16 的第一开口17a插入贯通孔17,并且第一防振部36被压入贯通孔17的大径孔部20a。凸缘部33及第二防振部37沿着主体腿部16的第一端面18a 定位。
而且,与进行介入构件31及防振构件35向主体腿部16的安装一并进行导电构件40向延伸设置部15的安装。在使平板部42与第一平面部 15a抵接的状态下,使固定构件45的轴部穿过平板部42的孔部42h并紧固连结于延伸设置部15的贯穿孔15h。
在电动压缩机10向车辆50进行的安装前,也将第二防振单元60安装于主体腿部16。事先一体化的介入构件31及防振构件35从第二开口 17b贯穿于贯通孔17。然后,将在壳体11安装有第一防振单元30及第二防振单元60的电动压缩机10载置于在延伸设置方向Z上与车辆50相邻的位置。
如图1及图3所示,在电动压缩机10向车辆50进行的安装时,使紧固连结构件21的轴部22穿过介入构件31的套筒孔32h并贯穿于贯通孔 17。然后,使轴部22的前端部紧固连结于安装对象部51的紧固连结孔52,并进行紧固直到第一防振单元30和第二防振单元60这两者的套筒部32 彼此抵接为止,由此完成电动压缩机10向车辆50进行的安装。
接下来,对本实施方式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电动压缩机10向车辆50进行的安装前,第一防振单元30安装于壳体11。因此,在进行电动压缩机10向车辆50的安装时,已经成为第一防振单元30的介入构件31与壳体11通过导电构件40电连接的状态。然后,当将紧固连结构件21紧固连结于车辆50的紧固连结孔52时,使得紧固连结构件21的头部23从延伸设置方向Z的一方侧与第一防振单元 30的凸缘部33接触,并且使得紧固连结构件21的轴部22与安装对象部 51接触。由此,第一防振单元30的介入构件31成为经由紧固连结构件 21与安装对象部51电连接的状态。然后,经由第一防振单元30的导电构件40及介入构件31,而使得壳体11与车辆50成为接地连接的状态。
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
(1)利用导电构件40将介入构件31与壳体11电连接,并通过由紧固连结构件21进行的腿部14向安装对象部51的固定,来使得介入构件 31与安装对象部51电连接。因此,在将电动压缩机10安装于车辆50时,通过进行由紧固连结构件21实现的壳体11与车辆50的紧固连结工序,还能够完成将壳体11相对于车辆50接地连接的工序。因此,能够抑制电动压缩机10向车辆50进行的安装时的工序的复杂化。
(2)在导电构件40的平板部42与壳体11的第一平面部15a抵接的状态下,平板部42固定于壳体11。因此,能够在平板部42与第一平面部 15a面接触的状态下将导电构件40固定于壳体11,因此能够适当地进行壳体11与车辆50的接地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方式可以如以下那样变更来实施。上述实施方式以及以下的变更例能够在技术上不矛盾的范围内相互组合而实施。
如图4所示,也可以是,导电构件40在接地线41的与介入构件31 固定的固定端还具备连接端子63。具体而言,连接端子63由平板状的导电性材料构成,例如由铝等金属构成。另外,连接端子63在中央形成有沿厚度方向贯通的端子孔部63h。套筒部32贯穿于端子孔部63h,由此连接端子63位于套筒部32的周围。在该方式中,防振构件35仅由不覆盖凸缘部33而覆盖套筒部32的第一防振部36构成。第一防振部36的延伸设置方向Z上的一端面36a从贯通孔17突出。连接端子63在延伸设置方向Z上位于第一防振部36和凸缘部33之间。通过将端子孔部63h的内表面固定于套筒部32的外周面,而使得连接端子63固定于介入构件31。即,导电构件40在延伸设置方向Z上的防振构件35和凸缘部33之间固定于介入构件31。通过导电构件40而使得第一防振单元30的介入构件31与壳体11电连接。
在该方式中也是,在包含连接端子63的导电构件40与介入构件31 及防振构件35一体化的状态下,介入构件31及防振构件35安装于主体腿部16。然后,通过利用由紧固连结构件21进行的紧固连结来将安装有第一防振单元30及第二防振单元60的主体腿部16固定于安装对象部51,从而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使得第一防振单元30的介入构件31成为经由紧固连结构件21与安装对象部51电连接的状态。然后,经由第一防振单元30的导电构件40及介入构件31,而使得壳体11与车辆50成为接地连接的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该方式中的防振构件35,也可以代替图4所示的防振构件35而采用具备第一防振部36、以及将连接端子63、凸缘部33 的外表面覆盖的部分的防振构件35。
如图5所示,也可以将导电构件40固定于第二防振单元60的介入构件31。具体而言,第二防振单元60的防振构件35与上述实施方式的第一防振单元30的防振构件35同样,通过切缺部37a而使凸缘部33的外周端的一部分露出。并且,在通过切缺部37a露出的凸缘部33的外表面固定有接地线41。而且,在该方式中,以从第二平面部15b沿延伸设置方向 Z延伸的方式在延伸设置部15形成有贯穿孔15h。在平板部42与第二平面部15b抵接的状态下,固定构件45的轴部穿过平板部42的孔部42h而紧固连结于贯穿孔15h。由此,利用导电构件40,使得第二防振单元60 的介入构件31与壳体11电连接。
在该方式中也是,在导电构件40与介入构件31及防振构件35一体化的状态下,介入构件31及防振构件35安装于主体腿部16。然后,通过由紧固连结构件21进行的紧固连结,而将安装有第一防振单元30及第二防振单元60的主体腿部16固定于安装对象部51,由此使得凸缘部33与安装对象部51的相邻面51a接触。由此,第二防振单元60的介入构件31 成为与安装对象部51电连接的状态。并且,经由第二防振单元60的导电构件40及介入构件31,而使得壳体11与车辆50成为接地连接的状态。需要说明的是,该方式中的紧固连结构件21既可以由导电性材料构成,也可以由非导电性材料构成。
对于图5所示的第二防振单元60,也可以与图4所示的第一防振单元 30同样地采用通过将连接端子63固定于介入构件31而将导电构件40与介入构件31一体化的结构。
也可以将接地线41固定于套筒部32。
套筒部32及凸缘部33也可以是单独构件,并通过相互固定而形成介入构件31。
也可以使防振构件35的形状在第一防振单元30和第二防振单元60 中不同。
也可以在第一防振单元30和第二防振单元60中的至少一方中,将凸缘部33从介入构件31中省略。
紧固连结构件21、固定构件45也可以是通过将穿过轴部的螺母紧固来进行紧固连结的双头螺栓。
也可以代替接地线41而采用由导电性材料构成的平板状的母线构件。另外,也可以是,代替接地线41及平板部42而采用一体的上述母线构件,并且由固定构件45将上述母线构件固定于壳体11。也可以是,代替连接端子63及接地线41而采用一体的上述母线构件,并且将上述母线构件固定于介入构件31。也可以将导电构件40变更为整体由上述母线构件构成。
导电构件40对壳体11固定的固定部位也可以是收容部13。在该情况下,若在收容部13的侧面13a的一部分设置平面部分,则通过将平板部 42固定在该部分,也能够适当地进行壳体11与车辆50的接地连接,并进行导电构件40对收容部13的固定。
也可以将平板部42从导电构件40中省略。在该情况下,既可以代替平板部42,而将与接地线41连接的由导电性材料构成的别的构件固定于壳体11,也可以将接地线41直接固定于壳体11。
导电构件40向壳体11的固定手段例如也可以是利用焊接进行的固定等,而不限于利用固定构件45进行的螺栓紧固连结。
收容部13的轴线方向与贯通孔17的延伸设置方向也可以不正交。即,收容部13的轴线方向和贯通孔17的延伸设置方向也可以交叉,还可以是同一方向。
电动压缩机10的压缩对象的流体例如也可以是空气等制冷剂以外的流体。
车载用电动流体机械不限于具备对流体进行压缩的压缩部的电动压缩机10。例如,在搭载于燃料电池车辆的情况下,车载用电动流体机械也可以是电动泵装置,该电动泵装置具有向燃料电池供给氢的泵、以及驱动该泵的车载用电动马达。

Claims (10)

1.一种车载用电动流体机械,其具备:
壳体,其具有将电动马达收容于内部的收容部、以及形成有贯通孔的腿部;
紧固连结构件,其具有贯穿于所述贯通孔的轴部,并且通过将所述轴部的前端部紧固连结于车辆的安装对象部,从而将所述腿部固定于所述安装对象部;
导电性的介入构件,其介于所述轴部的外表面和所述贯通孔的内表面之间,并通过由所述紧固连结构件进行的所述腿部向所述安装对象部的固定而与所述安装对象部电连接;
非导电性的防振构件,其以与所述贯通孔的内表面接触的方式设置在所述贯通孔的内表面和所述介入构件之间;以及
导电构件,其以将所述介入构件与所述壳体电连接的方式固定于所述介入构件及所述壳体,
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介入构件、所述防振构件、以及所述导电构件一体化的状态下,所述介入构件及所述防振构件贯穿于所述贯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用电动流体机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介入构件具有:筒状的套筒部,其介于所述轴部的外表面和所述贯通孔的内表面之间;以及凸缘部,其在所述壳体的外部从所述套筒部的端部延伸,
所述导电构件固定于所述凸缘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用电动流体机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介入构件具有:筒状的套筒部,其介于所述轴部的外表面和所述贯通孔的内表面之间;以及凸缘部,其在所述壳体的外部从所述套筒部的端部延伸,
所述导电构件在所述防振构件和所述凸缘部之间固定于所述介入构件。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载用电动流体机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电构件在与所述壳体固定的固定端具备平板部,
所述壳体在外表面具备平面部,
所述车载用电动流体机械还具备固定构件,所述固定构件在所述平板部与所述平面部抵接的状态下,将所述平板部固定于所述壳体。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载用电动流体机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振构件具备:第一防振部,其沿着所述套筒部的外表面延伸;以及第二防振部,其沿着所述凸缘部的外表面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载用电动流体机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防振部呈轴线沿延伸设置方向延伸的圆筒状,
所述第一防振部在延伸设置方向上的尺寸比所述套筒部在延伸设置方向上的尺寸小。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载用电动流体机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防振部具备使所述凸缘部的外周端的一部分露出的切缺部,
所述导电构件经由所述切缺部而固定于所述凸缘部。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载用电动流体机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防振部从所述贯通孔突出,并设置在所述腿部和所述凸缘部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载用电动流体机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振构件具备沿着所述套筒部的外表面延伸的第一防振部,
所述第一防振部的延伸设置方向的一端面从所述贯通孔突出。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用电动流体机械,其特征在于,
所述贯通孔具备:一对大径孔部,它们位于所述贯通孔的延伸设置方向的两端部;以及小径孔部,其在所述贯通孔的延伸设置方向上位于所述一对大径孔部之间,且该小径孔部的直径比所述大径孔部的直径小,
所述防振构件插入所述大径孔部。
CN202120552741.6U 2020-03-26 2021-03-17 车载用电动流体机械 Active CN214412461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056798 2020-03-26
JP2020056798A JP2021158793A (ja) 2020-03-26 2020-03-26 車載用電動流体機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412461U true CN214412461U (zh) 2021-10-15

Family

ID=779189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552741.6U Active CN214412461U (zh) 2020-03-26 2021-03-17 车载用电动流体机械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1158793A (zh)
CN (1) CN214412461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1158793A (ja) 2021-10-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518590B2 (en) Motor-driven compressor including a protecting cover
US20090151389A1 (en) Motor-driven compressor
EP2431611B1 (en) Inverter-integrated electric compressor
EP1845001A2 (en) Electro mechanical brake, control device
CN107407279A (zh) 电动压缩机
US11489402B2 (en) Electric compressor
KR101919062B1 (ko) 차량 탑재용 유체 기계
JP5393015B2 (ja) 車載空調装置用圧縮機
US7728470B2 (en) Electric motor
CN214412461U (zh) 车载用电动流体机械
JP7263058B2 (ja) 電動圧縮機
CN114788095A (zh) 端子座
CN115143110B (zh) 流体机械
CN113027764B (zh) 电动压缩机及电动压缩机的制造方法
CN111756189A (zh) 电动压缩机
CN115335602A (zh) 压缩机
CN208508091U (zh) 用于电动压缩机的端子组件
JP3286555B2 (ja) 電動機ユニット取付装置
JP4135264B2 (ja) 圧力センサの固定構造
US20220235765A1 (en) Electric pump
CN115118067A (zh) 车载用电动流体机械
CN215292862U (zh) 电动泵
CN214959166U (zh) 电动泵
CN115118066A (zh) 车载用电动流体机械
US11591975B2 (en) Throttle valve and vehic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