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379084U - 浮动插拔机构 - Google Patents

浮动插拔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379084U
CN214379084U CN202120448547.3U CN202120448547U CN214379084U CN 214379084 U CN214379084 U CN 214379084U CN 202120448547 U CN202120448547 U CN 202120448547U CN 214379084 U CN214379084 U CN 21437908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unting
block
connecting block
spring
mounting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44854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谊超
傅石金
胡传宝
覃树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stor Automotive System Liuzhou Co ltd
Nexteer Automotive Systems Li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estor Automotive System Li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stor Automotive System Li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Nestor Automotive System Li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44854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37908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37908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37908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浮动插拔机构,包括:连接块;安装块,其沿宽度方向的一侧面上设有凹槽,连接块设于凹槽内,且与凹槽之间留有间隙,另一侧面与插头本体固接;基板,其竖直部和水平部分别与连接块、滑板固接;一对盖板,其分别固设于安装块的顶面和底面上;多个第一安装孔,其间隔设于连接块上,任一第一安装孔沿安装块的宽度方向贯穿,一个第一安装孔内水平设置一个第一弹簧;多个第二安装孔,其间隔设于安装块的顶面和底面上,任一第二安装孔沿竖直方向延伸且与凹槽连通,一个第二安装孔内竖直设置一个第二弹簧。本实用新型具有自动校正功能,有利于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在自动插拔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Description

浮动插拔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插接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浮动插拔机构。
背景技术
转向器等设备在装配完成后必须进行测试。测试时,操作人员需先驱动待测设备的母头/插头插至检测装置的插头/母头,再进行测试工作,完成测试后,拔除待测设备。然而,在周而复始的测试工作中,待测设备的母头/插头与检测装置的插头/母头的对准会出现偏差,现有技术中的插拔机构大多缺乏柔性装配的能力,无法自动校正,容易造成插头无法插入母头,甚至出现损坏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浮动插拔机构,具有自动校正功能,有利于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检测效率,在自动插拔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浮动插拔机构,包括:
连接块,其与滑板固接;
安装块,其沿宽度方向的一侧面与所述连接块活动连接,另一侧面与插头本体固接;所述安装块可沿其宽度方向以及竖直方向移动。
优选的是,所述安装块的沿其宽度方向的一侧面上设有十字形的凹槽,所述连接块设于所述凹槽内,且与所述凹槽的底面和侧面之间留有间隙;所述浮动插拔机构还包括:
基板,其为设于所述连接块与所述滑板之间的L形结构,所述基板的竖直部与所述连接块固接,水平部与所述滑板固接;
一对盖板,其分别固设于所述安装块的顶面和底面上;
多个第一安装孔,其间隔设于所述连接块上,任一第一安装孔沿所述安装块的宽度方向贯穿,一个第一安装孔内水平设置一个第一弹簧;任一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基板抵接,另一端与所述安装块抵接;
多个第二安装孔,其间隔设于所述安装块的顶面和底面上,任一第二安装孔沿竖直方向延伸且与所述凹槽连通,一个第二安装孔内竖直设置一个第二弹簧;任一第二弹簧的一端与所述连接块抵接,另一端和与其对应的盖板抵接;任一第二弹簧与任一第一弹簧互不干涉。
优选的是,一个第二安装孔内设置一个弹簧座,任一第二弹簧的一端和与其对应的弹簧座连接。
优选的是,第一安装孔的个数为四个,四个第一安装孔分布于所述连接块四个角;
第二安装孔的个数为四个,其中两个第二安装孔分布于所述安装块的顶面的两端,另外两个第二安装孔分布于所述安装孔的底面的两端。
优选的是,所述连接块上设有一对通孔,一对通孔沿所述安装块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一个通孔内对应设置一个支撑套,任一支撑套通过一个第一螺钉与所述安装块连接。
优选的是,一对盖板通过第二螺钉与所述安装块连接,所述基板通过第三螺钉与所述连接块连接。
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一、本实用新型设置了连接块和安装块,安装块可沿其宽度方向以及竖直方向移动,插头本体可轻松实现其相对待测设备的母头的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的浮动,起到缓冲作用,实现自动插拔;具有自动校正功能,有利于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检测效率,在自动插拔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二、本实用新型还设置了基板、一对盖板、多个第一安装孔、多个第二安装孔、多个第一弹簧、多个第二弹簧,实现安装块在一定范围内沿其宽度方向和竖直方向的浮动,自动校正的效果更好,效率更高,且结构更为稳定。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技术方案的所述的浮动插拔机构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技术方案的所述的浮动插拔机构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技术方案的所述的浮动插拔机构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技术方案的所述的浮动插拔机构的A-A处的截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技术方案的所述的浮动插拔机构的B-B处的截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技术方案的所述的浮动插拔机构的C-C处的截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技术方案的所述的安装块的立体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技术方案的所述的连接块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连接块1;滑板2;安装块3;插头本体4;凹槽5;基板6;盖板7;第一安装孔8;第一弹簧9;第二安装孔10;第二弹簧11;弹簧座12;通孔13;支撑套14;第一螺钉15;第二螺钉16;第三螺钉1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8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浮动插拔机构,包括:
连接块1,其与滑板2固接;
安装块3,其沿宽度方向(如图3所示,左右方向即为安装块3的宽度方向)的一侧面与所述连接块1活动连接,另一侧面与插头本体4固接;所述安装块3可沿其宽度方向以及竖直方向移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滑板2滑设于工作台的滑轨上,并与固设于工作台上的气缸的活塞杆的自由端连接,通过驱动气缸的活塞杆的移动使浮动插拔机构沿滑轨做往返运动;进行测试时,待测设备的母头与插头本体4相对放置,驱动气缸的活塞杆伸出使位于滑板2上的插头本体4向靠近待测设备的母头的方向移动,直至插头本体4插入待测设备的母头中,从而进行待测设备的测试工作;当待测设备的母头与插头本体4的对位出现偏差时,因安装块3可沿其宽度方向以及竖直方向移动,插头本体4可轻松实现其相对待测设备的母头的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的浮动,起到缓冲作用,进而准确插入待测设备的母头中,能够有效避免部件的损伤;检测完成后,驱动气缸的活塞杆收缩使位于滑块上的插头本体4脱离待测设备的母头,从而实现自动插拔。本实用新型具有自动校正功能,能够有效避免部件的损伤,有利于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检测效率,在自动插拔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安装块3的沿其宽度方向的一侧面上设有十字形的凹槽5,所述连接块1设于所述凹槽5内,且与所述凹槽5的底面和侧面之间留有间隙,安装块3可相对于连接块1在间隙范围内浮动;所述浮动插拔机构还包括:
基板6,其为设于所述连接块1与所述滑板2之间的L形结构,所述基板6的竖直部与所述连接块1固接,水平部与所述滑板2固接;
一对盖板7,其分别固设于所述安装块3的顶面和底面上;
多个第一安装孔8,其间隔设于所述连接块1上,任一第一安装孔8沿所述安装块3的宽度方向贯穿,一个第一安装孔8内水平设置一个第一弹簧9;任一第一弹簧9的一端与所述基板6抵接,另一端与所述安装块3抵接;安装块3和基板6对任一第一弹簧9进行限位,多个第一弹簧9实现安装块3在一定范围内的沿其宽度方向的浮动;
多个第二安装孔10,其间隔设于所述安装块3的顶面和底面上,任一第二安装孔10沿竖直方向延伸且与所述凹槽5连通,一个第二安装孔10内竖直设置一个第二弹簧11;任一第二弹簧11的一端与所述连接块1抵接,另一端和与其对应的盖板7抵接;一对盖板7和连接块1对任一第二弹簧11进行限位,多个第二弹簧11实现安装块3在一定范围内的沿竖直方向的浮动;任一第二弹簧11与任一第一弹簧9互不干涉。
本实用新型还设置了基板6、一对盖板7、多个第一安装孔8、多个第二安装孔10、多个第一弹簧9、多个第二弹簧11,实现安装块3在一定范围内沿其宽度方向和竖直方向的浮动,自动校正的效率更高,且结构更为稳定。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一个第二安装孔10内设置一个弹簧座12,任一第二弹簧11的一端和与其对应的弹簧座12连接,弹簧座12起到导向的作用,能够有效避免第二弹簧11的移位和磨损,有利于提高自动校正的效果和效率,以及延长零部件的使用寿命。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第一安装孔8的个数为四个,四个第一安装孔8分布于所述连接块1四个角;
第二安装孔10的个数为四个,其中两个第二安装孔10分布于所述安装块3的顶面的两端,另外两个第二安装孔10分布于所述安装孔的底面的两端;
多个第一安装孔8和多个第二安装孔10最合理的分布,自动校正的效果好,效率高。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连接块1上设有一对通孔13,一对通孔13沿所述安装块3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一个通孔13内对应设置一个支撑套14,任一支撑套14通过一个第一螺钉15与所述安装块3连接,安装块3与凹槽5的底面和侧面之间形成间隙,且安装块3可相对于连接块1在间隙范围内浮动,支撑套14起到导向的作用,且能够保护连接块1和第一螺钉15,有利于提高自动校正的效果和效率,以及延长零部件的使用寿命;通过第一螺钉15连接,安装和拆卸简便。
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一对盖板7通过第二螺钉16与所述安装块3连接,所述基板6通过第三螺钉17与所述连接块1连接,安装和拆卸简便。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Claims (6)

1.浮动插拔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连接块,其与滑板固接;
安装块,其沿宽度方向的一侧面与所述连接块活动连接,另一侧面与插头本体固接;所述安装块可沿其宽度方向以及竖直方向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动插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块的沿其宽度方向的一侧面上设有十字形的凹槽,所述连接块设于所述凹槽内,且与所述凹槽的底面和侧面之间留有间隙;所述浮动插拔机构还包括:
基板,其为设于所述连接块与所述滑板之间的L形结构,所述基板的竖直部与所述连接块固接,水平部与所述滑板固接;
一对盖板,其分别固设于所述安装块的顶面和底面上;
多个第一安装孔,其间隔设于所述连接块上,任一第一安装孔沿所述安装块的宽度方向贯穿,一个第一安装孔内水平设置一个第一弹簧;任一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基板抵接,另一端与所述安装块抵接;
多个第二安装孔,其间隔设于所述安装块的顶面和底面上,任一第二安装孔沿竖直方向延伸且与所述凹槽连通,一个第二安装孔内竖直设置一个第二弹簧;任一第二弹簧的一端与所述连接块抵接,另一端和与其对应的盖板抵接;任一第二弹簧与任一第一弹簧互不干涉。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浮动插拔机构,其特征在于,一个第二安装孔内设置一个弹簧座,任一第二弹簧的一端和与其对应的弹簧座连接。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浮动插拔机构,其特征在于,
第一安装孔的个数为四个,四个第一安装孔分布于所述连接块四个角;
第二安装孔的个数为四个,其中两个第二安装孔分布于所述安装块的顶面的两端,另外两个第二安装孔分布于所述安装孔的底面的两端。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浮动插拔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块上设有一对通孔,一对通孔沿所述安装块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一个通孔内对应设置一个支撑套,任一支撑套通过一个第一螺钉与所述安装块连接。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浮动插拔机构,其特征在于,一对盖板通过第二螺钉与所述安装块连接,所述基板通过第三螺钉与所述连接块连接。
CN202120448547.3U 2021-03-02 2021-03-02 浮动插拔机构 Active CN21437908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448547.3U CN214379084U (zh) 2021-03-02 2021-03-02 浮动插拔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448547.3U CN214379084U (zh) 2021-03-02 2021-03-02 浮动插拔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379084U true CN214379084U (zh) 2021-10-08

Family

ID=779678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448547.3U Active CN214379084U (zh) 2021-03-02 2021-03-02 浮动插拔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37908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58834A (zh) 键帽拉拔力测试用按压模组及键帽拉拔力测试机
CN210243785U (zh) 一种电路板测试治具
CN214379084U (zh) 浮动插拔机构
CN212323332U (zh) 一种全自动对插装置和电池包检测设备
CN217443182U (zh) 一种光伏组件焊点检测装置
CN113625362B (zh) 一种鼠标开关正反检测设备
CN211826441U (zh) 一种便于vga接口拆装的检测设备
CN102998550A (zh) 网络头插拔检测机
CN210376668U (zh) 一种雷达高低温测试装置
CN209086279U (zh) 在线测试夹具
CN219348741U (zh) 一种金属管道表面检测装置
CN220357109U (zh) 多通道治具测试设备
CN218727921U (zh) 一种高电压一出四功能测试装置
CN215813235U (zh) 一种电压内阻测试机构
CN219870176U (zh) 探针检测机构和探针检测装置
CN212733630U (zh) 一种折弯机油缸位置检测机构
CN215116716U (zh) 单相泄漏电流测试装置
CN220933034U (zh) 一种工装适配器
CN215375676U (zh) 一种电池保护板测试工装
CN219898871U (zh) 一种划线机构及涂布加工设备
CN208671907U (zh) 一种汽车接插件金属针高低度检测装置
CN219642886U (zh) 电芯入壳装置
CN219227556U (zh) 一种浮动式el上电机构
CN211348534U (zh) 一种电路板检测装置
CN220829540U (zh) 电源线综合测试仪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