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378625U - 电芯壳体和电芯 - Google Patents

电芯壳体和电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378625U
CN214378625U CN202120665966.2U CN202120665966U CN214378625U CN 214378625 U CN214378625 U CN 214378625U CN 202120665966 U CN202120665966 U CN 202120665966U CN 214378625 U CN214378625 U CN 21437862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sing
recess
hole
injection hole
co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66596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宁亚军
夏天军
于东朋
姬嘉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Wux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Wux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Wuxi Co Ltd filed Critical Svolt Energy Technology Wux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66596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37862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37862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37862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Filling, Topping-Up Batte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壳体,提供一种电芯壳体和电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芯壳体,包括壳体主体(1),所述壳体主体(1)的底部(11)设置有注液孔(12),所述注液孔(12)的周围设置有加强筋(13)和凹槽(14),且所述加强筋(13)和所述凹槽(14)均设置在所述底部(11)的外表面上。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芯,设置有上述的电芯壳体、电池连接片和电芯极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芯壳体,能够提高组装好的电芯的电学性能,且不会影响其与电池连接板的连接。

Description

电芯壳体和电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壳体,特别涉及一种电芯壳体。本实用新型还涉及包括该电芯壳体的电芯。
背景技术
随着锂离子电池技术的日益成熟,锂离子电池作为动力电池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领域中。为了能够在市场的竞争中占据更好的地位,现在对电芯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
锂离子电池的安装过程中需要将电芯装入电芯壳体中,然后将电解液注入电芯壳体内部,才能进行使用或者性能测量。而且,电芯壳体是电芯极组与外部进行电能传输的介质,如果在使用过程中,电芯壳体的断面较大,会影响整个电芯的性能。而现有技术中的电芯只能够通过壳体断面进行电解液的注入,由于电芯壳体的端面直径较大,开口注入电解液化成后,会影响电芯的性能。而且,如果在电芯壳体的底板上设置注液孔,需要在注液结束后对其进行焊接,会影响电芯壳体底板与电池连接板的连接。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电芯壳体,能够提高组装好的电芯的电学性能,且不会影响其与电池连接板的连接。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电芯壳体,包括壳体主体,所述壳体主体的底部设置有注液孔,所述注液孔的周围设置有加强筋和凹槽,且所述加强筋和所述凹槽均设置在所述底部的外表面上。
进一步的,所述注液孔设置在所述底部的中心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注液孔为圆形注液孔。
进一步的,所述加强筋为环绕所述注液孔的环形加强筋。
进一步的,所述环形加强筋与所述圆形注液孔同心。
进一步的,所述凹槽为环绕所述注液孔的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和所述圆形注液孔同心。
进一步的,所述凹槽设置在所述加强筋的外围。
进一步的,所述底部上形成有向所述壳体主体内部凹陷的凹陷部,所述注液孔形成在所述凹陷部内,所述凹槽形成在所述凹陷部外侧的底部部分上。
进一步的,所述凹陷部的底壁设置为从四周到中心向所述壳体主体内部倾斜。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芯壳体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芯壳体通过在底板上设置注液孔,不需要另外对电芯壳体进行断面处理后再进行注液,简化注液步骤,同时也能够提高组装好后的电芯的电学性能;通过在注液孔外部设置加强筋,不仅能够提高注液孔处的结构强度,也能够用于后期注液孔的焊接,方便对注液孔进行密封处理,从而进一步提高组装好的电芯的电学性能;凹槽的设置能够方便壳体主体与电池连接片的焊接,使得焊接更为紧密,从而进一步提高组装好的电芯的电学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电芯,能够提高组装好的电芯的电学性能,且不会影响其与电池连接板的连接。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电芯,设置有电芯极组、电池连接片和上述电芯壳体,所述电池连接片的一侧与所述电芯壳体的底部连接,另一侧与所述电芯极组连接。
所述电芯与上述电芯壳体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电芯壳体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电芯壳体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的电芯壳体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4为图3的A-A面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图4中B部分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壳体主体
11底部 12注液孔
13加强筋 14凹槽
15凹陷部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所提到的术语“内”、“外”、“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基于电池的壳体主体1,“顶”指的是壳体主体1的顶部,相应地,“底”指的是壳体主体1的底部,“内”指的是壳体主体1的内部,“外”指的是壳体主体1的外部。术语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安装”、“接触”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者是一体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或者是两个零部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零部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电芯壳体,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壳体主体1,壳体主体1的底部11设置有注液孔12,注液孔12的周围设置有加强筋13和凹槽14,且加强筋13和凹槽14均设置在底部11的外表面上。
在本实用新型中,对于注液孔12的形状和大小不做严格的要求,可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定。加强筋13和凹槽14均设置在注液孔12的外围,凹槽14和加强筋13可以设置有一个,也可以设置有多个,当凹槽14和加强筋13设置有一个时,凹槽14和加强筋13绕设在注液孔12的外围;当凹槽14和加强筋13设置有多个时,多个凹槽14分散设置在注液孔12的周围,多个加强筋13中的其中一个绕设在注液孔12的外围,其余分散设置在注液孔的周围,且凹槽14和加强筋13可以间隔设置。加强筋13和凹槽14的形状可以与注液孔12匹配,如当注液孔12为圆形时,加强筋13和凹槽14为圆环状;当注液孔12为方形时,加强筋13和凹槽14可以为与方形注液孔匹配的方向环状。加强筋13和凹槽14的形状也可以设置为不与注液孔12匹配。具体可以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设定。
而且,凹槽14的设置能够使得凹槽14底部的底板的厚度小于凹槽14外的壳体主体1的底板,从而能够通过底板厚度较小的凹槽14方便壳体主体1与电池连接片的焊接。具体地,凹槽14底板的厚度可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保证壳体主体1结构强度的同时提高壳体主体1和电池连接片的焊接效果的情况下确定。
上述基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芯壳体工作时,将电芯极组置于壳体主体1中,通过焊接的方式将壳体主体1上的凹槽14与电芯极组焊接,然后向注液孔12内注射电解液,电解液经注液孔12进入壳体主体内部,在电解液注射完成后,通过焊接的方式将注液孔12密封。
上述基础实施方式提供的电芯壳体,通过在壳体主体1上设置注液孔12,不需要另外对电芯壳体进行端面处理后再进行注液,简化注液步骤,同时也能够提高组装好后的电芯的电学性能;通过在注液孔12外部设置加强筋13,不仅能够提高注液12孔处的结构强度,也能够用于后期注液孔12的焊接,方便对注液孔12进行密封处理,从而进一步提高组装好的电芯的电学性能;通过在注液孔12的外围设置凹槽14,能够方便壳体主体1与电池连接片的焊接,使得焊接更为紧密,从而进一步提高组装好的电芯的电学性能。
注液孔12的位置可以设置在壳体主体1的底部11的任意位置,以使得进过该注液孔12的电解液能够从电池连接片上的连接片注液孔进入电芯极组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注液孔12设置在底部11的中心位置。该处的中心位置是指壳体主体1的底部11的几何中心所述位置。将注液孔12设置在中心位置,使得从注液孔12进入的电解液能够均匀分散到壳体主体1内部的任意位置,从而使得电解液在壳体主体1内部的分布更为均匀,进而能够提高电芯的电学性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2所示,注液孔12为圆形注液孔。将注液孔12设置为圆形,既能够方便在注液结束后对注液孔12的焊接密封,也能够方便加强筋13和凹槽14在注液孔12周围的均匀分布,从而使得电芯壳体和电池连接片能够有较好的连接效果。
为了能够在保证壳体主体1底部11强度的同时提高注液孔12的焊接效果,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2所示,加强筋13为环绕注液孔12的环形加强筋。具体地,环形加强筋与注液孔12之间的间隔距离可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限定。在焊接过程中,环绕注液孔12的环形加强筋能够使得注液孔12的四周均能够进行焊接,能够提高注液孔12的焊接效果,而且环状加强筋能够对注液孔12的四周进行加固效果,从而能够保证壳体主体1的底部11的结构强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2所示,环形加强筋与圆形注液孔同心。将环形加强筋与环形注液孔设置为同心,使得各个焊接点到注液孔12的位置均相等,从而使得每处焊接点受到的张力相等,进而保证加强筋13处的焊接效果,以保证注液孔12处的密封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2所示,凹槽14为环绕注液孔12的环形凹槽,环形凹槽和圆形注液孔同心。将凹槽14设置为环绕注液孔12的环形凹槽且与圆形注液孔同心,在将电芯壳体与电池连接片焊接的过程中,可以使得电芯壳体与电池连接片之间的焊接点每处受到的张力相等,从而使得壳体主体1底部11与电池连接片能够有较好的焊接效果,不会由于局部张力过大而造成该处的壳体主体1结构损坏,从而影响电芯的电学性能或者正常使用。
为了进一步保证加强筋13和凹槽14处焊接效果,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2所示,凹槽14设置在加强筋13的外围。凹槽14和加强筋13之间的间隔距离可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在焊接过程中,先通过对凹槽14处进行点焊以实现将电芯壳体与电池连接片的焊接,然后在通过将塞体四周与加强筋13的焊接以实现到注液孔12的密封,将凹槽14设置在加强筋13的外围,不会由于凹槽14处的焊接影响加强筋13处的焊接效果,也不会由于加强筋13处的焊接影响凹槽14处的焊接效果,从而能够保证加强筋13和凹槽14处的焊接效果。
为了能够提高电芯的注液效果,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3、图4和图5所示,底部11上形成有向壳体主体1内部凹陷的凹陷部15,注液孔12形成在凹陷部15内,凹槽14形成在凹陷部15外侧的底部11部分上。在壳体主体1底部设置凹陷部15,并将注液孔12设置在凹陷部15内,能够使得未顺利注入注液孔12内的电解液停留在凹陷部15内,而且在注液完成后,停留在凹陷部15内的电解液可以顺着注液孔12进入壳体主体1内部,减少电解液的浪费,提高电解液的利用效率。将凹槽14设置在凹陷部15外侧的底部11部分上,凹槽14和凹陷部15不连通,在电解液注射过程中不会使得电解液进入凹槽14内,不仅能够进一步提高电解液的利用效率,还能够保证凹槽14处的焊接效果。
为了能够进一步减少电解液的浪费,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凹陷部15的底壁设置为从四周到中心向壳体主体1内部倾斜。通过将凹陷部15底部设置为从四周到中心向壳体主体1内部倾斜,能够使得停留在凹陷部15的电解液顺利流进注液孔12中,从而能够进一步减少电解液的浪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相对优选地具体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5所示,提供一种电芯壳体,包括壳体主体1,壳体主体1的底部11形成有向壳体主体1内部凹陷的凹陷部15,凹陷部15内设置有注液孔12,且注液孔12设置在壳体主体1的底部11的中心位置,注液孔12和凹陷部15均设置为圆形,且注液孔12和凹陷部15同心,凹陷部15的底壁设置为从四周到中心向壳体主体1内部倾斜,凹陷部15外侧的底部11部分上设置有加强筋13和凹槽14,加强筋13和凹槽14均设置为圆环状,圆环状的加强筋13和圆环状的凹槽14均绕设在注液孔12的外围,且圆环状的加强筋13和圆环状的凹槽14均与圆形的注液孔12同心设置,凹槽14形成在加强筋13的外围。
上述优选实施方式提供的电芯壳体,通过在壳体主体1上设置注液孔12,不需要另外对电芯壳体进行端面处理后再进行注液,简化注液步骤,同时也能够提高组装好后的电芯的电学性能;通过在注液孔12外部设置加强筋13,不仅能够提高注液12孔处的结构强度,也能够用于后期注液孔12的焊接,方便对注液孔12进行密封处理,从而进一步提高组装好的电芯的电学性能;通过在注液孔12的外围设置凹槽14,能够方便壳体主体1与电池连接片的焊接,使得焊接更为紧密,从而进一步提高组装好的电芯的电学性能;通过在壳体主体1上形成有凹陷部15,并将注液孔12设置在凹陷部15以及将凹陷部15的底壁设置为从四周到中心向壳体主体1内部倾斜,能够有效减低电解液的浪费。
在本实用新型的电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该电芯包括电芯极组6、电池连接片以及上述电芯壳体的具体实施方式中的任意一种提供的电芯壳体,电池连接片的一侧与电芯壳体的底部11连接,另一侧与电芯极组连接。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安装时,通过在电芯壳体上的凹槽14内进行点焊对电池连接片和电芯壳体进行连接。
该电芯具有上述电芯壳体的所有优点,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芯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主体(1),所述壳体主体(1)的底部(11)设置有注液孔(12),所述注液孔(12)的周围设置有加强筋(13)和凹槽(14),且所述加强筋(13)和所述凹槽(14)均设置在所述底部(11)的外表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液孔(12)设置在所述底部(11)的中心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液孔(12)为圆形注液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芯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13)为环绕所述注液孔(12)的环形加强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芯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加强筋与所述圆形注液孔同心。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芯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14)为环绕所述注液孔(12)的环形凹槽,所述环形凹槽和所述圆形注液孔同心。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芯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14)设置在所述加强筋(13)的外围。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芯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11)上形成有向所述壳体主体(1)内部凹陷的凹陷部(15),所述注液孔(12)形成在所述凹陷部(15)内,所述凹槽(14)形成在所述凹陷部(15)外侧的底部(11)部分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芯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15)的底壁设置为从四周到中心向所述壳体主体(1)内部倾斜。
10.一种电芯,其特征在于,设置有电芯极组、电池连接片和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芯壳体,所述电池连接片的一侧与所述电芯壳体的底部(11)连接,另一侧与所述电芯极组连接。
CN202120665966.2U 2021-03-31 2021-03-31 电芯壳体和电芯 Active CN21437862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65966.2U CN214378625U (zh) 2021-03-31 2021-03-31 电芯壳体和电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665966.2U CN214378625U (zh) 2021-03-31 2021-03-31 电芯壳体和电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378625U true CN214378625U (zh) 2021-10-08

Family

ID=779739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665966.2U Active CN214378625U (zh) 2021-03-31 2021-03-31 电芯壳体和电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37862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988974U (zh) 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CN216354464U (zh) 电池盖板组件和锂电池
CN215578776U (zh) 一种新型结构的圆柱型锂离子电池
JP7512426B2 (ja) 電池セル、そ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システム、電池並びに電力消費装置
CN114597610A (zh) 电池
CN218070150U (zh) 一种电池的绝缘件、端盖组件、电池、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CN210744082U (zh) 一种卷绕电芯及锂离子电池
CN216354648U (zh) 电池连接片和锂电池
WO2023023915A1 (zh) 电池单体及其制造方法和制造系统、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WO2024082837A1 (zh) 电池
CN205452456U (zh) 一种高倍率大圆柱形锂离子电池
CN214378625U (zh) 电芯壳体和电芯
CN104103850B (zh) 圆柱型锂离子电池
CN111697170A (zh) 一种双通单体电池及其组装方法、电池包
CN218472093U (zh) 一种电池壳体以及电池
CN206040813U (zh) 负极组件及圆柱电池
CN217009500U (zh) 电池
CN216133955U (zh) 一种集流板及圆柱电池
CN203260684U (zh) 圆柱型锂离子电池
CN212461881U (zh) 一种双通单体电池和电池包
CN114639863A (zh) 圆柱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CN212625671U (zh) 单极板、双极板和燃料电池
CN116802868A (zh) 电池单体及其制造方法和装置、电池、用电装置
CN208460815U (zh) 一种正极结构、电池盖板及电池
CN214336869U (zh) 电池连接片和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