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370372U - 一种集成灶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集成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370372U
CN214370372U CN202022216967.7U CN202022216967U CN214370372U CN 214370372 U CN214370372 U CN 214370372U CN 202022216967 U CN202022216967 U CN 202022216967U CN 214370372 U CN214370372 U CN 2143703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haust
air
heat dissipation
air guide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21696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黎喆
杨均
李东波
罗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Fotile Kitchen 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21696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3703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3703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3703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集成灶,包括烹饪装置和灶具,灶具包括灶壳,灶壳包括底盘和面板,烹饪装置包括烹饪腔体,烹饪腔体的上方设置有安装板,灶具的面板上开设有旋钮孔且该面板的后侧开设有排气窗口,灶壳中设置有具有散热风机及进气口的散热通道,散热通道的进风口与旋钮孔相流体连通,而散热通道的出风口与排气窗口相流体连通,烹饪装置的烹饪腔体的顶板上开设有第一排气口而烹饪腔体的背板上开设有第二排气口,第一排气口与散热通道的进气口通过透风组件连通,而第二排气口与上述面板上的排气窗口相流体连通。本实用新型能实现对灶具面板表面的散热,从而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并且通过开设第一排气口和第二排气口能提升烹饪装置的排气速度。

Description

一种集成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灶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成灶。
背景技术
集成化是未来烹饪设备的发展方向,集成化的烹饪设备具有占用厨房空间小、使用方便等优点。现有的集成灶一般将灶具与蒸箱、烤箱或者蒸烤一体机等集成在一体,这样集成灶能同时实现蒸、烤、炒、煮等多种烹饪需要,满足人们对多种烹饪方式的需求。其中,排油烟是集成灶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现有的集成灶一般利用厨房中已安装的吸油烟机来处理集成灶工作时产生的油烟,这种方式能较好地解决集成灶中灶具部分产生的油烟问题,但是对集成灶的其他部分(例如蒸箱、烤箱等)产生的油烟或蒸汽的处理效果较差,并且蒸烤箱等装置外排的气体温度较高,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此外,散热也是集成灶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当蒸烤功能和灶具一起开启时,烹饪腔体中的热量向上传递至灶具的底盘,同时灶具的燃烧器燃烧时产生热量也通过面板传递至灶具的灶壳中,从而造成灶具灶壳内部温度过高,继而使得面板玻璃、粘接在面板玻璃上的显示屏、旋钮以及阀体等元器件的温度过大,不仅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而且会对元器件的使用寿命造成影响,进而影响集成灶的整体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排气速度快的集成灶。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能降低外排气体温度的集成灶。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散热效果好的集成灶。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四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而提供一种方便拆装的集成灶。
本实用新型解决至少一个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集成灶,包括烹饪装置和设置在烹饪装置之上的灶具,该灶具包括灶壳,该灶壳包括上部开口的底盘和盖合在底盘的开口上的面板,上述烹饪装置包括烹饪腔体,上述烹饪腔体的上方设置有安装板,上述底盘位于该安装板的上方且该底盘的底面与安装板的上表面之间形成安装间隙,其特征在于,所述灶具的面板上开设有旋钮孔且该面板的后侧开设有排气窗口,上述灶壳中设置有具有散热风机及进气口的散热通道,该散热通道的进风口与上述旋钮孔相流体连通,而散热通道的出风口与上述排气窗口相流体连通,上述烹饪装置的烹饪腔体的顶板上开设有第一排气口而烹饪腔体的背板上开设有第二排气口,该第一排气口与上述散热通道的进气口通过依次穿设于上述安装板的第一安装孔及底盘底壁的第二安装孔的透风组件连通,而第二排气口与上述面板上的排气窗口相流体连通。
进一步,所述灶壳的内部沿前后方向设置有导风罩,该导风罩的内腔构成上述散热通道,且该导风罩的前端开口而构成散热通道的进风口,后端开口而构成散热通道的出风口,上述散热风机安装在散热通道的进风口上,而散热通道的底壁上开设有上述进气口,上述透风组件包括第一透风筒和第二透风筒,其中,第一透风筒的上端与上进气口连通,而第一透风筒的下端穿连在底盘的第二安装孔中且其下端部位于上述安装间隙中,第二透风筒的上端穿连在安装板的第一安装孔中且其上端部位于上述安装间隙中,第二透风筒的下端与上述第一排气口连通,并且,上述第一透风筒的下端部与第二透风筒的上端部可拆卸连接。透风组件采用分体结构方便集成灶的灶具和烹饪装置的拆装。
进一步,上述第一透风筒的下端部与第二透风筒的上端部可拆卸连接可有多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优选地,所述第一透风筒的下端口的口缘沿周向径向朝外延伸而形成卡扣周沿,而上述第二透风筒的上端口的口缘沿周向径向朝外延伸形成连接周沿,该连接周沿的周缘沿周向竖向朝上延伸而与上述连接周沿之间形成供上述卡扣周沿卡入的卡扣环槽。这样将第一透风筒的卡扣周沿卡入第二透风筒的卡扣环槽中即能实现第一透风筒与第二透风筒的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所述导风罩的进气口的口缘沿周向竖向朝下延伸而形成上述第一透风筒。从而使得第一透风筒的结构稳固,并且能避免通过透风组件排入散热通道的热气泄漏至灶壳内部。
进一步,所述第二透风筒的下端口中设置有排气格栅。通过设置排气格栅能使烹饪腔体中的气体能更加平稳地通过第一排气口排入透风组件中。
进一步,所述第一透风筒的上端口中可脱卸地设置有具有导气孔的导气塞。通过导气塞能对通过透风组件排入散热通道的气体进行导向,使得气体能更加平稳地进入散热通道中。
进一步,所述导气塞具有圆盘状的并能沿周向搁置在上述第一透风筒的上端口的上方的导气塞板,该导气塞板具有中心圆孔,且该中心圆孔的孔缘沿周向竖向朝下延伸且底部封口而形成导气盘,该导气盘位于上述第一透风筒中,且该导气盘的外周面与第一透风筒的内周面之间沿周向留有导气间隙,且该导气盘的周壁上沿周向间隔均设有上述导气孔。这样流动至第一透风筒上端处的气流能被导流至导气间隙中,通过导气孔导入导气盘的内腔中再通过导气塞板的中心圆孔排气散热通道中,同时在散热风机出风的降温作用下,外排气体中的部分蒸汽会发生冷凝,而冷凝水会被收集在导气盘中,从而避免排气窗口外排的气体湿度过大而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而被收集在导气盘中的冷凝水则会通过导气盘下方的热气被加热蒸发,实现冷凝水的自清洁。
进一步,包括排气盒,该排气盒的上部开口并罩设在上述排气窗口所在的面板的下表面上,该排气盒的前侧壁上开设有与上述散热通道的出风口相连通的第一通气口,而排气盒的底壁上开设有第二通气口,该第二通气口与上述烹饪腔体的第二排气口通过排气管连通。通过设置排气盒,一方面能避免由烹饪腔体排入灶壳内部的气体在灶壳乱窜而影响灶具的正常性能,另一方面外排气体在排气盒中形成的冷凝水能通过上述第二通气口回流至烹饪腔体中,既能避免冷凝水残留在灶壳中,又能实现对冷凝水的循环利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中灶壳中设置散热通道,散热通道上的散热风机的进风口与上述旋钮孔相流体连通,而上述散热通道的出风口与上述排气窗口相流体连通,这样当散热风机工作时,冷空气可通过旋钮孔被吸入散热通道中而在灶壳内部流动,最后通过排气窗口外排,从而带走灶具工作时,旋钮处的热量以及辐射至面板上的热量;此外,本实用新型中烹饪腔体上分别开设有第一排气口和第二排气口,且该第一排气口与第二排气口均与面板后侧的排气窗口相流体连通,这样能加快烹饪装置工作时的排气速度,同时由于第一排气口的高度高于第二排气口,使得第一排气口处的外排气体温度高于第二排气口,因此本实用新型中将该第一排气口与上述散热通道的进气口相流体连通,使得第一排气口的外排气体进入散热通道降温后再从排气窗口排出,从而能降低排气窗口处外排气体的温度,避免排气窗口处的外排气体温度过高而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集成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另一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集成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集成灶的另一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集成灶的剖视图;
图6为图5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集成灶的局部结构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7所示,一种集成灶,包括烹饪装置2和设置在烹饪装置2之上的灶具1,该灶具1包括灶壳10,该灶壳10包括上部开口的底盘11和盖合在底盘11的开口上的面板12,上述烹饪装置2包括烹饪腔体20,上述烹饪腔体20的上方设置有安装板21,上述底盘11位于该安装板21的上方且该底盘11的底面与安装板21的上表面之间形成安装间隙3。
上述灶具1的面板12的前侧上开设有旋钮孔121,本实施例中,该旋钮孔121为两个,而面板12的后侧开设有排气窗口122,上述灶壳10中设置有具有散热风机41 及进气口42的散热通道40,该散热通道40的进风口401与上述旋钮孔121相流体连通 (此处的相流体连通可有多种实现方式:当散热通道40的进风口401与旋钮孔121邻设时,两者可直接连通;当散热通道40的进风口401与旋钮孔121距离较远时,两者可通过管路连通;下述的相流体连通的含义与此相同,不再赘述)而散热通道40的出风口402与上述排气窗口122相流体连通,上述烹饪装置2的烹饪腔体20的顶板上开设有第一排气口201而烹饪腔体20的背板上开设有第二排气口202,该第一排气口201 与上述散热通道40的进气口42通过依次穿设于上述安装板21的第一安装孔211及底盘11底壁的第二安装孔111的透风组件5连通,而第二排气口202与上述面板12上的排气窗口122相流体连通。
这样本实施例中灶壳10中设置散热通道40,散热通道40上的散热风机41的进风口401与上述旋钮孔121相流体连通,而上述散热通道40的出风口402与上述排气窗口122相流体连通,这样当散热风机41工作时,冷空气可通过旋钮孔121被吸入散热通道40中而在灶壳10内部流动,最后通过排气窗口122外排,从而带走灶具1工作时,旋钮处的热量以及辐射至面板12上的热量;此外,本实用新型中烹饪腔体20上分别开设有第一排气口201和第二排气口202,且该第一排气口201与第二排气口202均与面板12后侧的排气窗口122相流体连通,这样能加快烹饪装置2工作时的排气速度,同时由于第一排气口201的高度高于第二排气口202,使得第一排气口201处的外排气体温度高于第二排气口202(热空气向上升腾的特性),因此本实用新型中将该第一排气口 201与上述散热通道40的进气口42相流体连通,使得第一排气口201的外排气体进入散热通道40降温后再从排气窗口122排出,从而能降低排气窗口122处外排气体的温度,避免排气窗口122处的外排气体温度过高而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本实施例中,上述灶壳10的内部沿前后方向设置有导风罩4,该导风罩4的内腔构成上述散热通道40,且该导风罩4的前端开口而构成散热通道40的进风口401,后端开口而构成散热通道40的出风口402,上述散热风机41安装在散热通道40的进风口 401上,而散热通道40的底壁上开设有上述进气口42。上述散热风机41位于两个旋钮孔121之间,且该散热风机41的进风孔411朝上,从而能使冷空气能顺畅地通过旋钮孔121进入散热风机41中。本实施例中,上述灶壳10中还设置有排气盒6,该排气盒 6的上部开口并罩设在上述排气窗口122所在的面板12的下表面上,该排气盒6的前侧壁上开设有与上述散热通道40的出风口402相连通的第一通气口61,而排气盒6的底壁上开设有第二通气口62,该第二通气口62与上述烹饪腔体20的第二排气口202通过排气管7连通。通过设置排气盒6,一方面能避免由烹饪腔体20排入灶壳10内部的气体在灶壳10乱窜而影响灶具1的正常性能,另一方面外排气体在排气盒6中形成的冷凝水能通过上述第二通气口62回流至烹饪腔体20中,既能避免冷凝水残留在灶壳10 中,又能实现对冷凝水的循环利用。
进一步,上述透风组件5包括第一透风筒51和第二透风筒52,其中,第一透风筒 51的上端与上进气口42连通,而第一透风筒51的下端穿连在底盘11的第二安装孔111 中且其下端部位于上述安装间隙3中,第二透风筒52的上端穿连在安装板21的第一安装孔211中且其上端部位于上述安装间隙3中,第二透风筒52的下端与上述第一排气口201连通,并且,上述第一透风筒51的下端部与第二透风筒52的上端部可拆卸连接。透风组件5采用分体结构方便集成灶的灶具1和烹饪装置2的拆装。上述第一透风筒51 的下端部与第二透风筒52的上端部可拆卸连接可有多种具体的实现方式,优选地,上述第一透风筒51的下端口的口缘沿周向径向朝外延伸而形成卡扣周沿511,而上述第二透风筒52的上端口的口缘沿周向径向朝外延伸形成连接周沿521,该连接周沿521的周缘沿周向竖向朝上延伸而与上述连接周沿521之间形成供上述卡扣周沿511卡入的卡扣环槽522。这样将第一透风筒51的卡扣周沿511卡入第二透风筒52的卡扣环槽522中即能实现第一透风筒51与第二透风筒52的可拆卸连接。
本实施例中,导风罩4的进气口42的口缘沿周向竖向朝下延伸而形成上述第一透风筒51。从而使得第一透风筒51的结构稳固,并且能避免通过透风组件5排入散热通道40的热气泄漏至灶壳10内部。此外,第二透风筒52的下端口中设置有排气格栅53,通过设置排气格栅53能使烹饪腔体20中的气体能更加平稳地通过第一排气口201排入透风组件5中。第一透风筒51的上端口中可脱卸地设置有具有导气孔543的导气塞54。通过导气塞54能对通过透风组件5排入散热通道40的气体进行导向,使得气体能更加平稳地进入散热通道40中。
上述导气塞54具有圆盘状的并能沿周向搁置在上述第一透风筒51的上端口的上方的导气塞板541,该导气塞板541具有中心圆孔5411,且该中心圆孔5411的孔缘沿周向竖向朝下延伸且底部封口而形成导气盘542,该导气盘542位于上述第一透风筒51 中,且该导气盘542的外周面与第一透风筒51的内周面之间沿周向留有导气间隙544,且该导气盘542的周壁上沿周向间隔均设有上述导气孔543。这样流动至第一透风筒51 上端处的气流能被导流至导气间隙544中,通过导气孔543导入导气盘542的内腔中再通过导气塞54板的中心圆孔5411排气散热通道40中,同时在散热风机41出风的降温作用下,外排气体中的部分蒸汽会发生冷凝,而冷凝水会被收集在导气盘542中,从而避免排气窗口122外排的气体湿度过大而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而被收集在导气盘542 中的冷凝水则会通过导气盘542下方的热气被加热蒸发,实现冷凝水的自清洁。

Claims (8)

1.一种集成灶,包括烹饪装置(2)和设置在烹饪装置(2)之上的灶具(1),该灶具(1)包括灶壳(10),该灶壳(10)包括上部开口的底盘(11)和盖合在底盘(11)的开口上的面板(12),上述烹饪装置(2)包括烹饪腔体(20),上述烹饪腔体(20)的上方设置有安装板(21),上述底盘(11)位于该安装板(21)的上方且该底盘(11)的底面与安装板(21)的上表面之间形成安装间隙(3),其特征在于,
所述灶具(1)的面板(12)上开设有旋钮孔(121)且该面板(12)的后侧开设有排气窗口(122),上述灶壳(10)中设置有具有散热风机(41)及进气口(42)的散热通道(40),该散热通道(40)的进风口(401)与上述旋钮孔(121)相流体连通,而散热通道(40)的出风口(402)与上述排气窗口(122)相流体连通,
上述烹饪装置(2)的烹饪腔体(20)的顶板上开设有第一排气口(201)而烹饪腔体(20)的背板上开设有第二排气口(202),该第一排气口(201)与上述散热通道(40)的进气口(42)通过依次穿设于上述安装板(21)的第一安装孔(211)及底盘(11)底壁的第二安装孔(111)的透风组件(5)连通,而第二排气口(202)与上述面板(12)上的排气窗口(122)相流体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灶壳(10)的内部沿前后方向设置有导风罩(4),该导风罩(4)的内腔构成上述散热通道(40),且该导风罩(4)的前端开口而构成散热通道(40)的进风口(401),后端开口而构成散热通道(40)的出风口(402),上述散热风机(41)安装在散热通道(40)的进风口(401)上,而散热通道(40)的底壁上开设有上述进气口(42),
上述透风组件(5)包括第一透风筒(51)和第二透风筒(52),其中,第一透风筒(51)的上端与上进气口(42)连通,而第一透风筒(51)的下端穿连在底盘(11)的第二安装孔(111)中且其下端部位于上述安装间隙(3)中,第二透风筒(52)的上端穿连在安装板(21)的第一安装孔(211)中且其上端部位于上述安装间隙(3)中,第二透风筒(52)的下端与上述第一排气口(201)连通,并且,上述第一透风筒(51)的下端部与第二透风筒(52)的上端部可拆卸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风筒(51)的下端口的口缘沿周向径向朝外延伸而形成卡扣周沿(511),而上述第二透风筒(52)的上端口的口缘沿周向径向朝外延伸形成连接周沿(521),该连接周沿(521)的周缘沿周向竖向朝上延伸而与上述连接周沿(521)之间形成供上述卡扣周沿(511)卡入的卡扣环槽(522)。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罩(4)的进气口(42)的口缘沿周向竖向朝下延伸而形成上述第一透风筒(51)。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透风筒(52)的下端口中设置有排气格栅(53)。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风筒(51)的上端口中可脱卸地设置有具有导气孔(543)的导气塞(54)。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塞(54)具有圆盘状的并能沿周向搁置在上述第一透风筒(51)的上端口的上方的导气塞板(541),该导气塞(54)板具有中心圆孔(5411),且该中心圆孔(5411)的孔缘沿周向竖向朝下延伸且底部封口而形成导气盘(542),该导气盘(542)位于上述第一透风筒(51)中,且该导气盘(542)的外周面与第一透风筒(51)的内周面之间沿周向留有导气间隙(544),且该导气盘(542)的周壁上沿周向间隔均设有上述导气孔(543)。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集成灶,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气盒(6),该排气盒(6)的上部开口并罩设在上述排气窗口(122)所在的面板(12)的下表面上,该排气盒(6)的前侧壁上开设有与上述散热通道(40)的出风口(402)相连通的第一通气口(61),而排气盒(6)的底壁上开设有第二通气口(62),该第二通气口(62)与上述烹饪腔体(20)的第二排气口(202)通过排气管(7)连通。
CN202022216967.7U 2020-09-30 2020-09-30 一种集成灶 Active CN2143703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16967.7U CN214370372U (zh) 2020-09-30 2020-09-30 一种集成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216967.7U CN214370372U (zh) 2020-09-30 2020-09-30 一种集成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370372U true CN214370372U (zh) 2021-10-08

Family

ID=779680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216967.7U Active CN214370372U (zh) 2020-09-30 2020-09-30 一种集成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3703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706883B (zh) 一种集成灶
CN210114356U (zh) 排气方式改进的空气炸锅
CN110887072A (zh) 一种灶用聚能罩及应用有该灶用聚能罩的燃气灶
CN214370372U (zh) 一种集成灶
CN112240576A (zh) 一种带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CN212618451U (zh) 一种具有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CN215533584U (zh) 一种双排气蒸烤一体机
CN209877015U (zh) 一种带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CN210014415U (zh) 一种风幕燃气灶
CN211119518U (zh) 一种带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CN113464988A (zh) 一种集成灶
JP2641655B2 (ja) レンジフード
CN220397591U (zh) 一种后侧排气式集成灶
CN216159118U (zh) 方形抽风过滤安装架
CN220108579U (zh) 一种带显示屏散热组件的灶具和集成灶
CN220338510U (zh) 一种间隔散热式集成灶
JP3797472B2 (ja) ビルトインコンロ
CN218379504U (zh) 灶台、集成灶
CN2615509Y (zh) 家用燃气灶燃烧器
CN219742490U (zh) 一种排蒸汽和热风分离的集成灶
CN112393310A (zh) 一种灶用隔热罩及应用有该灶用隔热罩的燃气灶
CN212673299U (zh) 一种具有烹饪装置的集成灶
CN220338511U (zh) 一种防冷凝水回流式集成灶
CN212987297U (zh) 一种集成灶
CN220379736U (zh) 烹饪装置以及集成厨用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