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367401U - 制动钳总成、气压盘式制动器、车桥及商用车 - Google Patents

制动钳总成、气压盘式制动器、车桥及商用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367401U
CN214367401U CN202022189293.6U CN202022189293U CN214367401U CN 214367401 U CN214367401 U CN 214367401U CN 202022189293 U CN202022189293 U CN 202022189293U CN 214367401 U CN214367401 U CN 2143674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ssembly
friction plate
brake
friction
plate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189293.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增口
王伟
池敏
吴秀
傅科鹏
裴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uili Group Ruian Auto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uili Group Ruian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uili Group Ruian Auto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Ruili Group Ruian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189293.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3674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3674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3674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aking Arrang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动器领域,具体是制动钳总成、气压盘式制动器、车桥及商用车。其中,制动钳总成包括第一摩擦片总成、第二摩擦片总成、钳体总成和支架;第一摩擦片总成和第二摩擦片总成呈对夹状,其中,第一摩擦片总成可活动的设置在钳体总成上,第二摩擦片总成可活动的设置在支架上,钳体总成和支架可拆卸的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制动钳总成,通过将两个摩擦片总成分别设置在钳体总成和支架上,相对于现有技术减少了支架上的其中一个支撑部的重量,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如何降低气压盘式制动器的重量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制动钳总成、气压盘式制动器、车桥及商用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动器领域,具体是制动钳总成、气压盘式制动器、车桥及商用车。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名称为:带智能补偿装置的气压浮钳盘式制动器(申请号:201420256556.2)中,公开了将第一摩擦片和第二摩擦片分别设置在固定支架上的技术方案。然而,由于固定支架需要承载两个摩擦片,从而固定支架必定设置有用于支撑两个摩擦片的两个支撑部,这就造成现有技术中的气压盘式制动器、以及具有该气压盘式制动器的车桥和商用车的重量增加。
因此,如何降低气压盘式制动器的重量,以及减少具有该气压盘式制动器的车桥和商用车的重量,成为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如何降低气压盘式制动器的重量,以及减少具有该气压盘式制动器的车桥和商用车的重量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制动钳总成、气压盘式制动器、车桥及商用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制动钳总成,包括第一摩擦片总成、第二摩擦片总成、钳体总成和支架;所述第一摩擦片总成和所述第二摩擦片总成呈对夹状,其中,所述第一摩擦片总成可活动的设置在所述钳体总成上,所述第二摩擦片总成可活动的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钳体总成和所述支架可拆卸的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钳体总成上设置有第一凹陷槽;所述第一摩擦片总成至所述第二摩擦片总成的方向为伸缩方向,所述第一凹陷槽的其中一个凹陷方向为第一凹陷方向,所述第一凹陷方向平行于所述伸缩方向,所述第一凹陷槽的其中另一个凹陷方向为第二凹陷方向,所述第二凹陷方向垂直于所述伸缩方向,其中,所述第一摩擦片总成可沿着所述第二凹陷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一凹陷槽内,所述第一摩擦片总成可沿着所述第一凹陷方向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凹陷槽的其中两个槽面分别为第一支撑面和贴合面;所述第一支撑面和所述贴合面相交,其中,所述第一支撑面和所述伸缩方向相互平行,所述贴合面和所述伸缩方向相互垂直,所述第一摩擦片总成可活动的分别接触于所述第一支撑面和所述贴合面。
进一步的,所述支上设置有第二凹陷槽;所述第二凹陷槽的凹陷方向为第三凹陷方向,所述第三凹陷方向垂直于所述伸缩方向,其中,所述第二摩擦片总成可沿着所述第三凹陷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二凹陷槽内,所述第二摩擦片总成可沿着所述伸缩方向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凹陷槽的其中一个槽面为第二支撑面;所述第二支撑面和所述伸缩方向相互平行,所述第二摩擦片可活动的接触于所述第二支撑面。
进一步的,还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钳体总成内的推动板、间隙调整机构、推力臂和垫块;所述推力臂的其中一端为设置有球窝的主动端,所述推力臂的其中另一端为设置有第一弧面和第二弧面的偏心端,其中,所述第一弧面的半径大于所述第二弧面的半径,且所述第一弧面和所述第二弧面呈偏心设置;所述间隙调整机构可接触于所述第一弧面,且所述间隙调整机构位于所述推动板和所述第一弧面之间;所述垫块可接触于所述第二弧面,且所述垫块位于所述第二弧面和所述钳体总成之间;所述推动板的其中一个板面可接触于所述第二摩擦片总成,所述推动板的其中另一个板面可接触于所述间隙调整机构。
进一步的,还包括密封圈、呈环状的盖板和回位弹簧;所述钳体总成内设置有呈环状的钳体密封面,所述盖板盖合在所述钳体密封面上,其中,所述盖板和所述钳体密封面之间设置有所述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用于密封所述盖板和所述钳体密封面之间的间隙,所述间隙调整机构可穿透于所述密封圈、所述盖板和所述钳体密封面;所述回位弹簧的两端可分别接触于所述盖板和所述间隙调整机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气压盘式制动器,包括如前述的制动钳总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车桥,包括如前述的制动钳总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商用车,包括如前述的制动钳总成。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者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制动钳总成,通过将两个摩擦片总成分别设置在钳体总成和支架上,相对于现有技术减少了支架上的其中一个支撑部的重量,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如何降低气压盘式制动器的重量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制动钳总成的部分结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钳体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制动钳总成的其中一个视角的剖视图;
图5为图4中的F部放大图;
图6为图4的A-A向的剖视图;
图7为图6的E部的放大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制动钳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推力臂的其中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推力臂的其中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推力臂的其中一个视角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至图4,一种制动钳总成,包括第一摩擦片总成1、第二摩擦片总成2、钳体总成3和支架4;
第一摩擦片总成1和第二摩擦片总成2呈对夹状,其中,第一摩擦片总成1可活动的设置在钳体总成3上,第二摩擦片总成2可活动的设置在支架4上,钳体总成3和支架4可拆卸的连接。
其中,第一摩擦片总成1设置在钳体总成3上,第二摩擦片总成2设置在支架4上;当钳体总成3和支架4呈相互接近状态时,钳体总成3推动第一摩擦片总成1向第二摩擦片总成2方向移动,也就是说,第一摩擦片总成1和第二摩擦片总成2可相互接近;当钳体总成3和支架4呈相互分离状态时,第一摩擦片总成1和第二摩擦片总成2可从相互接近状态转变为相互分离状态。
本实施例提供的制动钳总成可应用于气压盘式制动器。应当理解的是,气压盘式制动器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或应当知晓的公知常识。
在背景技术中提及的名称为:带智能补偿装置的气压浮钳盘式制动器(申请号:201420256556.2),便是采用了压缩空气作为动力源,并且具有第一摩擦片和第二摩擦片呈浮钳状(相当于本实施例中第一摩擦片总成1和第二摩擦片总成2呈对夹状),现有技术中的钳体可以相对于固定支架呈可活动状态,从而使得设置在现有技术中的固定支架上的第一摩擦片和第二摩擦片可以相互接近或远离。
当本实施例提供的制动钳总成实际应用于气压盘式制动器时,第一摩擦片总成1和第二摩擦片总成2分别设置在制动盘100的两侧,并且第一摩擦片总成1和第二摩擦片总成2分别与制动盘100之间形成制动间隙。如果气压盘式制动器从分离状态转变为接合状态,钳体总成3和支架4相互接近,消除了前述的制动间隙,第一摩擦片总成1和第二摩擦片总成2可分别紧密的接触于制动盘100;反之,如果气压盘式制动器从接合状态转变为分离状态,钳体总成3和支架4相互远离,第一摩擦片总成1和第二摩擦片总成2可分别远离制动盘100,前述的制动间隙恢复;其中,第一摩擦片总成1和第二摩擦片总成2分别远离制动盘100的方式,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在气压盘式制动器从接合状态转变为分离状态、且第一摩擦片总成1和第二摩擦片总成2实际并未与制动盘100分离之前,通过制动盘100的离心力、以及制动盘100和第一摩擦片总成1及第二摩擦片总成2之间的摩擦力,形成制动盘100施加在第一摩擦片总成1和第二摩擦片总成2上的轴向(制动盘100的轴向)的作用力,从而第一摩擦片总成1和第二摩擦片总成2分别在反作用力的作用下,二者分别相对于制动盘100分离。
现有技术中,两个摩擦片分别设置在同一个固定支架的两个支撑部上,使得现有技术中的制动钳结构的重量包括了两个摩擦片的重量、固定支架的两个支撑部的重量、以及钳体的重量。
而本实施例中,第一摩擦片总成1和第二摩擦片总成2分别固定在钳体总成3和支架4上,由于本实施例中的支架4仅需要设置一个‘支撑部’,使得本实施例中的制动钳总成的重量包括了两个摩擦片总成的重量(相当于现有技术中的两个摩擦片的重量)、支架4的重量(相当于现有技术中,减少了至少一个‘支撑部’的固定支架的重量)、以及钳体总成3的重量(相当于现有技术中的钳体的重量)。
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制动钳总成,通过将两个摩擦片总成分别设置在钳体总成3和支架4上,相对于现有技术减少了支架4上的其中一个支撑部的重量,从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如何降低气压盘式制动器的重量的技术问题。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2或图4,钳体总成3上设置有第一凹陷槽301;
第一摩擦片总成1至第二摩擦片总成2的方向为伸缩方向,第一凹陷槽301的其中一个凹陷方向为第一凹陷方向,第一凹陷方向平行于伸缩方向,第一凹陷槽301的其中另一个凹陷方向为第二凹陷方向,第二凹陷方向垂直于伸缩方向,其中,第一摩擦片总成1可沿着第二凹陷方向设置在第一凹陷槽301内,第一摩擦片总成1可沿着第一凹陷方向移动。
其中,第一摩擦片总成1可设置于第一凹陷槽301内,并且当本实施例的制动器总成实际设置在气压盘式制动器上时,第一摩擦片总成1被限制在钳体总成3和制动盘100之间的空腔内,且第一摩擦片总成1沿着制动盘100的轴向不能够脱离钳体总成3。第一摩擦片总成1沿着制动盘100的轴向,相对于制动盘100和钳体总成3呈可活动的状态;当本实施例的制动器总成从分离状态转变为接合状态时,第一摩擦片总成1和制动盘100之间形成第一间隙,钳体总成3推动第一摩擦片总成1,迫使第一摩擦片总成1向制动盘100方向运动,最终使得第一摩擦片总成1紧密接触在制动盘100的其中一个盘面上,第一间隙消除;反之,当本实施例的制动器总成从接合状态转变为分离状态时,钳体总成3首先远离制动盘100,第一摩擦片总成1和钳体总成3之间形成第二间隙,再通过前述的‘制动盘100施加在第一摩擦片总成1和第二摩擦片总成2上的轴向(制动盘100的轴向)的作用力’,迫使第一摩擦片总成1沿着制动盘100至第一凹陷槽301的方向移动,第二间隙被消除,而第一间隙恢复原状。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2,第一凹陷槽301的其中两个槽面分别为第一支撑面302和贴合面303;
第一支撑面302和贴合面303相交,其中,第一支撑面302和伸缩方向相互平行,贴合面303和伸缩方向相互垂直,第一摩擦片总成1可活动的分别接触于第一支撑面302和贴合面303。
其中,当本实施例的制动钳总成实际应用在气压盘式制动器上时,第一支撑面302垂直于制动盘100的两个盘面,而贴合面303平行于制动盘100的两个盘面;第一摩擦片总成1设置在第一凹陷槽301内时,第一摩擦片总成1在垂直方向上被第一支撑面302支撑,如果本实施例的制动器总成从分离状态转变为接合状态时,第一摩擦片总成1的两面可分别接触贴合面303和制动盘100的其中一个盘面,反之,如果本实施例的制动器总成从接合状态转变为分离状态时,第一摩擦片总成1从前述的‘第二间隙被消除,而第一间隙恢复原状’的过程中,接触面可以阻挡第一摩擦片总成1脱离钳体总成3。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3或图4支架4上设置有第二凹陷槽401;
第二凹陷槽401的凹陷方向为第三凹陷方向,第三凹陷方向垂直于伸缩方向,其中,第二摩擦片总成2可沿着第三凹陷方向设置在第二凹陷槽401内,第二摩擦片总成2可沿着伸缩方向移动。
其中,第二摩擦片总成2可设置于第二凹陷槽401内,并且当本实施例的制动器总成实际设置在气压盘式制动器上时,第二摩擦片总成2被限制在支架4、推动板5(在后述内容中有提出)和制动盘100之间的空腔内。第二摩擦片沿着制动盘100的轴向,相对于制动盘100和支架4呈可活动的状态;当本实施例的制动器总成从分离状态转变为接合状态时,第二摩擦片总成2和制动盘100之间形成第三间隙,推动板5推动第二摩擦片总成2,迫使第二摩擦片总成2向制动盘100方向运动,最终使得第二摩擦片总成2紧密接触在制动盘100的其中另一个盘面上,第三间隙消除;反之,当本实施例的制动器总成从接合状态转变为分离状态时,推动板5首先远离制动盘100,第二摩擦片总成2和推动板5之间形成第四间隙,再通过前述的‘制动盘100施加在第一摩擦片总成1和第二摩擦片总成2上的轴向(制动盘100的轴向)的作用力’,迫使第二摩擦片沿着制动盘100至推动板5方向移动,第四间隙被消除,而第三间隙恢复原状。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2,第二凹陷槽401的其中一个槽面为第二支撑面402;
第二支撑面402和伸缩方向相互平行,第二摩擦片可活动的接触于第二支撑面402。
其中,当本实施例的制动钳总成实际应用在气压盘式制动钳上时,第二支撑面402垂直于制动盘100的两个盘面;第二摩擦片总成2设置在第二凹陷槽401内时,第二摩擦片总成2在垂直方向上被第二支撑面402支撑,如果本实施例的制动器总成从分离状态转变为接合状态时,第二摩擦片总成2的两面分别可接触推动板5和制动盘100的其中另一个盘面,反之,如果本实施例的制动钳总成从接合状态转变为分离状态时,第二摩擦片总成2从前述的‘第四间隙被消除,而第三间隙恢复原状’的过程中,推动板5可以阻挡第二摩擦片总成2脱离支架4。
进一步的,在前述所有的方案基础上,参见图4至图7,以及参见图9至图11,还包括分别设置在钳体总成3内的推动板5、间隙调整机构6、推力臂7和垫块8;
推力臂7的其中一端为设置有球窝701的主动端,推力臂7的其中另一端为设置有第一弧面702和第二弧面703的偏心端,其中,第一弧面702的半径大于第二弧面703的半径,且第一弧面702和第二弧面703呈偏心设置;
间隙调整机构6可接触于第一弧面702,且间隙调整机构6位于推动板5和第一弧面702之间;
垫块8可接触于第二弧面703,且垫块8位于第二弧面703和钳体总成3之间;
推动板5的其中一个板面可接触于第二摩擦片总成2,推动板5的其中另一个板面可接触于间隙调整机构6。
其中,当本实施例的制动钳总成实际应用在气压盘式制动器上时,气室顶杆(图中未出示)向推力臂7的球窝701内施加制动力,使得推力臂7的主动端产生相对于偏心端的转动;此时,由于偏心端的第一弧面702和第二弧面703呈偏心设置,从而使得推力臂7在转动的过程中形成了‘杠杆’作用。在推力臂7的转动过程中,第一弧面702推动间隙调整机构6,间隙调整机构6推动推动板5,推动板5推动第二摩擦片总成2向制动盘100方向移动,在此过程中,推力臂7的第二弧面703与垫块8的相接处为支撑点,而第一弧面702用于输出‘杠杆’的动能;当第二摩擦片总成2接触在制动盘100的其中一个盘面之后,推力臂7继续转动,制动盘100施加给第二摩擦片反作用力,第二摩擦片驱动推动板5、拖动板驱动间隙调整机构6,间隙调整机构6驱动推力臂7,使得推力臂7上的第二弧面703驱动垫块8,垫块8驱动钳体总成3,此时,钳体总成3驱动第一摩擦片向制动盘100方向移动,使得第一摩擦片接触在制动盘100的其中另一个盘面,在此过程中,第一弧面702与间隙调整机构6的相接处为支撑点,而第二弧面703用于输出‘杠杆’的动能。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4至图8,还包括密封圈9、呈环状的盖板10和回位弹簧11;
钳体总成3内设置有呈环状的钳体密封面310,盖板10盖合在钳体密封面310上,其中,盖板10和钳体密封面310之间设置有密封圈9,密封圈9用于密封盖板10和钳体密封面310之间的间隙,间隙调整机构6可穿透于密封圈9、盖板10和钳体密封面310;
回位弹簧11的两端可分别接触于盖板10和间隙调整机构6。
其中,当本实施例的制动钳总成实际应用在气压盘式制动器上时,在推力臂7的转动过程中,第一弧面702推动间隙调整机构6;此时,间隙调整机构6迫使回位弹簧11从舒张状态转变为压缩状态,直至间隙调整机构6推动推动板5和第二摩擦片总成2,使得第二摩擦片总成2接触至制动盘100时,回位弹簧11停止压缩的过程;接着,当第二摩擦片总成2接触在制动盘100的其中一个盘面之后,推力臂7继续转动,制动盘100施加给第二摩擦片反作用力,在反作用力的作用下,推力臂7上的第二弧面703驱动垫块8、钳体总成3和第一摩擦片,直至第一摩擦片接触在制动盘100的其中另一个盘面的过程中,回位弹簧11始终处于被压缩状态,且回位弹簧11的两端分别接触于盖板10和间隙调整机构6;然后,在失去前述的‘气室顶杆向推力臂7的球窝701内施加制动力’之后,回位弹簧11从压缩状态向舒张状态转变,使得回位弹簧11的弹力施加在间隙调整机构6上,迫使间隙调整机构6远离制动盘100,间隙调整机构6带动推动板5首先远离制动盘100,第二摩擦片总成2和推动板5之间形成前述的第四间隙,再通过前述的‘制动盘100施加在第一摩擦片总成1和第二摩擦片总成2上的轴向(制动盘100的轴向)的作用力’,迫使第二摩擦片沿着制动盘100至推动板5方向移动,第四间隙被消除,而第三间隙恢复原状,此时,回位弹簧11恢复至舒张状态。
盖板10和钳体密封面310之间设置有密封圈9,可以防止源于钳体总成3外部的泥沙进入到钳体总成3内部、即间隙调整机构6、推力臂7等部件所在的空间内。盖板10的中心处设置有扩孔,间隙调整机构的一部分可穿透该扩孔、且接触于推动板5。
在前述所有方案的基础上,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具有前述制动钳总成的气压盘式制动器。其中,气压盘式制动器还包括制动盘100,第一摩擦片总成1和第二摩擦片总成2分别设置在制动盘100的两侧。
在前述所有方案的基础上,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具有前述制动钳总成的车桥。其中,车桥应当理解为:商用车使用的前桥和/或后桥,制动钳总成和制动盘100共同设置在前桥和/或后桥上,第一摩擦片总成1和第二摩擦片总成2分别设置在制动盘100的两侧。
在前述所有方案的基础上,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具有前述制动钳总成的商用车。其中,商用车上设置有前桥和/或后桥,前桥和/或后桥上分别设置有制动钳总成和制动盘100,第一摩擦片总成1和第二摩擦片总成2分别设置在制动盘100的两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制动钳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摩擦片总成(1)、第二摩擦片总成(2)、钳体总成(3)和支架(4);
所述第一摩擦片总成(1)和所述第二摩擦片总成(2)呈对夹状,其中,所述第一摩擦片总成(1)可活动的设置在所述钳体总成(3)上,所述第二摩擦片总成(2)可活动的设置在所述支架(4)上,所述钳体总成(3)和所述支架(4)可拆卸的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钳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钳体总成(3)上设置有第一凹陷槽(301);
所述第一摩擦片总成(1)至所述第二摩擦片总成(2)的方向为伸缩方向,所述第一凹陷槽(301)的其中一个凹陷方向为第一凹陷方向,所述第一凹陷方向平行于所述伸缩方向,所述第一凹陷槽(301)的其中另一个凹陷方向为第二凹陷方向,所述第二凹陷方向垂直于所述伸缩方向,其中,所述第一摩擦片总成(1)可沿着所述第二凹陷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一凹陷槽(301)内,所述第一摩擦片总成(1)可沿着所述第一凹陷方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动钳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陷槽(301)的其中两个槽面分别为第一支撑面(302)和贴合面(303);
所述第一支撑面(302)和所述贴合面(303)相交,其中,所述第一支撑面(302)和所述伸缩方向相互平行,所述贴合面(303)和所述伸缩方向相互垂直,所述第一摩擦片总成(1)可活动的分别接触于所述第一支撑面(302)和所述贴合面(30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动钳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4)上设置有第二凹陷槽(401);
所述第二凹陷槽(401)的凹陷方向为第三凹陷方向,所述第三凹陷方向垂直于所述伸缩方向,其中,所述第二摩擦片总成(2)可沿着所述第三凹陷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二凹陷槽(401)内,所述第二摩擦片总成(2)可沿着所述伸缩方向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动钳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陷槽(401)的其中一个槽面为第二支撑面(402);
所述第二支撑面(402)和所述伸缩方向相互平行,所述第二摩擦片可活动的接触于所述第二支撑面(402)。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制动钳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别设置在所述钳体总成(3)内的推动板(5)、间隙调整机构(6)、推力臂(7)和垫块(8);
所述推力臂(7)的其中一端为设置有球窝(701)的主动端,所述推力臂(7)的其中另一端为设置有第一弧面(702)和第二弧面(703)的偏心端,其中,所述第一弧面(702)的半径大于所述第二弧面(703)的半径,且所述第一弧面(702)和所述第二弧面(703)呈偏心设置;
所述间隙调整机构(6)可接触于所述第一弧面(702),且所述间隙调整机构(6)位于所述推动板(5)和所述第一弧面(702)之间;
所述垫块(8)可接触于所述第二弧面(703),且所述垫块(8)位于所述第二弧面(703)和所述钳体总成(3)之间;
所述推动板(5)的其中一个板面可接触于所述第二摩擦片总成(2),所述推动板(5)的其中另一个板面可接触于所述间隙调整机构(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动钳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圈(9)、呈环状的盖板(10)和回位弹簧(11);
所述钳体总成(3)内设置有呈环状的钳体密封面,所述盖板(10)盖合在所述钳体密封面上,其中,所述盖板(10)和所述钳体密封面之间设置有所述密封圈(9),所述密封圈(9)用于密封所述盖板(10)和所述钳体密封面之间的间隙,所述间隙调整机构(6)可穿透于所述密封圈(9)、所述盖板(10)和所述钳体密封面;
所述回位弹簧(11)的两端可分别接触于所述盖板(10)和所述间隙调整机构(6)。
8.一种气压盘式制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制动钳总成。
9.一种车桥,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制动钳总成。
10.一种商用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制动钳总成。
CN202022189293.6U 2020-09-29 2020-09-29 制动钳总成、气压盘式制动器、车桥及商用车 Active CN2143674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89293.6U CN214367401U (zh) 2020-09-29 2020-09-29 制动钳总成、气压盘式制动器、车桥及商用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189293.6U CN214367401U (zh) 2020-09-29 2020-09-29 制动钳总成、气压盘式制动器、车桥及商用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367401U true CN214367401U (zh) 2021-10-08

Family

ID=779317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189293.6U Active CN214367401U (zh) 2020-09-29 2020-09-29 制动钳总成、气压盘式制动器、车桥及商用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36740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110060243A (ko) 디스크 브레이크
JP2008106850A (ja)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用摩擦パッド組立体及び車両用ディスクブレーキ装置
CN214367401U (zh) 制动钳总成、气压盘式制动器、车桥及商用车
KR20150091859A (ko) 차량용 캘리퍼 브레이크
KR20170019833A (ko) 디스크 브레이크
CN114704567A (zh) 一种低噪音、低拖滞固定式制动钳总成
KR20180059082A (ko) 모노블럭 캘리퍼 브레이크
KR20110125281A (ko) 차량용 디스크 브레이크
US20210172488A1 (en) Caliper brake pad spring and brake device
KR200281988Y1 (ko) 디스크 브레이크_
KR20040071868A (ko) 디스크 브레이크
KR100622473B1 (ko) 자동차의 디스크브레이크 구조
KR200191924Y1 (ko) 디스크 브레이크
KR20230171829A (ko) 제동성이 우수한 브레이크 실린더의 구조
JPS6230585Y2 (zh)
KR100349539B1 (ko) 디스크 브레이크
KR20040071893A (ko) 디스크 브레이크
KR20150059367A (ko) 차량용 브레이크 장치
JPS59106731A (ja) デイスクブレ−キ
KR20030048534A (ko) 디스크 브레이크용 피스톤 시일
KR100537793B1 (ko) 디스크 브레이크의 캘리퍼
KR20050114792A (ko) 디스크 브레이크
KR20020075193A (ko) 차량용 캘리퍼 브레이크
KR0120458Y1 (ko) 디스크 브레이크
CN115949680A (zh) 一种固定制动钳总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